第一篇:我是传奇与美国的生存主义
《我是传奇》与美国的生存主义 摘要:生存主义是一种边缘生活哲学,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三次高潮,至今对美国社会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生存主义的产生既受到基督教末日情结的影响,又是现实战争威胁的产物,同时也受到经济危机等因素的推动,其关注的重点是社会崩溃瓦解后如何实现自救。
一、《我是传奇》故事简介
《我是传奇》(I Am Legend,又译《末日传奇》)是美国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Francis Lawrence)创作的一部科幻/灾难题材电影。无知的人类,往往灾难性事件的始作俑者„„一场大面积的病毒突然爆发,传播速度之快几乎无人能够阻止,没有人知道可怕的病毒开始于何处,只知道它是没办法停止的、不可逆转的、无法治愈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在它的侵袭下,大部分居民死亡,少部分则变成吸血的“追暗者”。他们不再有任何理智的思考,行尸走肉般地居住在城市地下的黑暗和阴影当中,躲避着阳光,他们对新鲜的血与肉,有着最为原始的渴望。然而,医学专家罗伯特•内维尔因自身拥有的免疫能力而幸免于难。1000多个日子里,他和一条心爱的德国牧羊犬Sam相依为命,在他看来自己似乎是全纽约、全美国甚至全世界惟一的人类幸存者。当某天,Sam为了救自己也感染病毒,罗伯特给它注射了血清,可是无果,就在Sam陷入疯狂要袭击罗伯特的时候,罗伯特忍痛勒死了Sam,之后罗伯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于
是他准备和追暗者们同归于尽。可就在这时候,另外一个幸存者Anna救了他。Anna相信山上的隔离区还有幸存者,但是固执的罗伯特却坚持守在纽约。这一幅景象是极为悲哀的,繁华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没有了人和人气,汽车就停在路边,商店货架还满是商品,高楼大厦还挺拔在那里,只是一片寂静,没有人的迹象,野兽在城市里出没绞杀,还有就是深藏在高楼地下室里的追暗者们,随时准备消灭任何出现在这里的人类。罗伯特不停的实验如何将吸血鬼再转变回人类。
影片给观众最深的是,白天罗伯特驾着车在城市里飞奔,一面寻找食物充饥,一面搜寻着其他的幸存者,而当夜幕降临,则深藏于厚重铁甲保护的房中,一个人承受着孤独与寂寞。其实这种场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于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随时会发生毁灭性的毁坏,人类最终都会灭亡。于是他们就时刻准备着,希望都是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逃过劫难,这群人就被称为生存主义者,而这种生活的哲学就是生存主义。真以为如此,像《我是传奇》类的灾难性题材的影在美国备受欢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人对生存主义题材的影片的情有独钟。
二、生存主义的三次高潮
1、生存主义在美国最早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元贬值,古巴导弹危机以及美苏军备竞赛使美国人感到世界是不安全的,于是他们纷纷开始学习自我生存的技艺,其中最主要的是修建避难所。不过,当时的参与者对危机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思潮的高度。而真正把这种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实践发展成一种运动的是美国作家卡特•萨克森。卡特•萨克森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使用生存主义这个词,并出版了《生存者》新闻通讯,传播古代和现代的生存之道,把生存主义运动推向第一次高潮。
2、到了90年代,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及其程序设计存在的缺陷导致了担心计算机千年虫触发计算机系统崩溃产生的社会、经济混乱,由此,生存主义运动达到第二次高潮。
3、2000年以来,生存主义运动迎来第三次高潮。新千年的美国和世界很不平静,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侵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和卡特里娜飓风,到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及其触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最后到2009年的甲型HINI流感,各种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日渐突出,这种情况也激发了生存主义者准备应付危机的热情。如今,许多美国人已经不再认为生存主义是一种边缘的生活哲学,而是把它作为恐怖主义时代的处世态度,生存主义运动已不仅仅是生存主义者的事了。
三、生存主义的特点
作为一种亚文化群,生存主义者可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担心战争,有的担心恐怖主义,担心外星人袭击地球,甚至担心僵尸病毒。总之,任何可能危害到他们生存的外界力量都在他们的防范之内。但是,不管他们属于何种类型,他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
们都认为“社会即将崩溃瓦解”。为了生存,他们一生都在积极地为天塌下来之后的生活做着准备。首先,生存主义者必须坚持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有强壮的体魄以适应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其次,生存主义者关注的是在出现突发社会混乱的时候,当政府和社会无力保护个人生命安全或解救个人于危难的情况下,基本生活需要的供给完全中断,必须依靠个人渡过一段困难时期,以等待营救。为了能够顺利渡过这段时期,他们终身学习危难中自救和互救的相关知识,如医疗、军事、野外生存、射击等基本技能。简而言之,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个人或集体生存。
由于在生存主义者的意识里,危机随时随地都会来临,因此,他们每天都随身携带应付危机所必须的物品,比如刀、取火装置、急救包、收音机、地图、罗盘等。得益于美国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标准的生存狂都有地下避难所,里面设有空气循环系统和自主发电设备,还储藏了足够用几年的食物和水,保证他们即便在核污染环境下也能活几年。这样的标准配置在医学专家罗伯特那里得到了验证:他本身是医学博士,生活在钢板加固的公寓,公寓下面还有地窖,家里配备了武器柜、饮用水净化器,自己则刀、枪、手电、收音机等一应俱全,这些条件使他具备了与吸血的追暗者门斗智斗勇,维持生存的完美条件。
四、美国生存主义文化的根源
1、宗教根源。基督教教义中的末世情结是生存主义哲学的宗教来源。美国是个典型的基督教国家,因此,基督教经典的末日
审判在美国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启示录》里谈到“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日期近了,是指末日即将来临,现世将最后终结。在末日来临的时刻,只有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并行善者可升入天堂,有罪者下地狱受刑罚。
2、战争威胁。如果说基督教的末世情节是生存主义的精神来源,那么,战争威胁则是它的现实根源。众所周知,生存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而这个时代正是冷战逐渐全面铺开的时期,1962年一场震惊世界的美苏古巴导弹危机,使世界大战处于千钧一发之际。8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均势,走入军备竞赛的死胡同时,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有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提出了“星球大战”战略,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虽然这段时期核战终究没打起来,但核战的威胁仍是这段时期美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也是生存主义者热衷于建造防核地下掩体的根源。影片的主角罗伯特生活在钢铁掩体中,整天枪不离手,牧羊犬不离身也再次验证了同追暗者的战争是罗伯特挥之不尽的梦魇。
3、经济危机和其他方面的原因。经济形势的起伏跌宕也是促使生存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大推动力。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靠着售卖军火和其他战略以及民用物资大发战争横财,二战后的头几年,美国经济实力大量增长。然而,开始于60年代末到70
年代的通货膨胀以及70年代蔓延全世界的石油危机使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和衰退现象。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彻底瓦解,由此引发的纸币无用论促使一些生存主义者开始兑换贵重金属,甚至囤积商品以准备将来危机发生时进行原始的以物易物交易。
4、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生存主义运动提出了新的课题,包括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新病毒的侵蚀等都使生存主义者感到世界是如此的不安全,总有一天,他们必将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准备。
五、结语
在美国,普通市民具有很强的危机生存意识,许多青少年从小就接受野外生存探险的培训,还有诸多童子军一类的生存训练组织存在,体现了生存主义运动良好的社会基础,确实也取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生存主义者在美国虽然并非主流人群,但从《我是传奇》的票房成绩可以看出美国民众对这类题材影片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未来命运不确定性的关注。应该说,民众树立一定的危机意识,政府、社会对民众进行必要的危机防范训练在社会存在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是很有益的。但有些生存主义者虽居于闹市却犹如遁世,更有甚者担心电脑技术的日益更新使电脑最终将控制人类,若走向这样一种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第二篇:我是传奇影评
假如,你是最后一个人类,在纽约,在地球上,什么滋味?你和唯一的伴,你的狗,只有白天出来,在荒草中的时代广场猎鹿,什么劲头?天色一晚,狂犬病般的曾经人类,窜出来了,窜上来吃你,什么结果?这就是《我是传奇》的科幻电影(来自52年前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人)的景象。地球上60亿人口,因治愈癌症的药物繁殖成毒素,百分之90死亡,剩下的百分之90成了狂犬类人(假如你还能管这些动物叫人),以剩下的几口子人当食物。不仅是纽约,包括巴黎,莫斯科,肯定北京上海也算上,全都荒芜人迹了。
我是传奇》这部电影中,出现过多次蝴蝶,但是始终没有交代蝴蝶到底是什么含义。第一次,是在送妻子和女儿离开纽约的路上的时候,女儿曾说过一次“蝴蝶”; 第二次,是内维尔和萨姆在玉米地时候曾有一只蝴蝶出现
第三次,是最后他们被变异的僵尸困在实验室里的时候,僵尸撞击玻璃而形成的形似蝴
蝶的裂纹,使内维尔想起了女儿曾经说过的“蝴蝶”,回头看见了安娜脖子上的蝴蝶图案。
同样的还是蝴蝶,在未公布的另一个结尾的场景中,换成了僵尸在玻璃上用手按出了一个蝴蝶样子的手印,使内维尔想起了做实验的女僵尸的背后也有一个蝴蝶蝴蝶在这部电影中出现过如此多的次数,可见注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含义。在人心惶惶的末世内维尔对妻子和女儿的情感;在孤独世界里内维尔对唯一陪伴他活下来的萨姆的情感;在最后发现成功的血清时候对于安娜的希望;甚至连僵尸头对于女僵尸的情感;这些都代表某种承载着别人的情感或希望的人或物所特有的标志。要让人们始终都拥有希望始终都保留情感的精神,也许这就是导演多次使用蝴蝶的含义吧!
影片从各个角度表现了will的孤独,影碟店里的自言自语,每天到码头的广播,偌大的水池边的钓鱼……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的孤独,一个人面对黑暗的惧怕。好在有sam。不管在什么电影当中,忠犬的运用是必须小心谨慎的,一不小心,就会让主角黯然失色,这部片子就给了我们一个经典案例看到超级乖巧的sam那精湛的表演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特别是will生日那天,在车里和sam的对话,直到sam死去……主人必须亲手杀死自己唯一的朋友,唯一了解自己的人,是一件多么疼苦的事情啊。。。看到后来sam永远都吃不到的罐头,了解到will老是让sam吃蔬菜的情节是为何以后,一向来爱护动物的我,忍不住要流下眼泪,虽然那时候sam已经消失很久了。。。
本片的原型来自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的科幻小说,但从影片里丝毫看不出过时的痕迹,而且这个故事是相当的精彩。本片的主演是威尔·史密斯,他是我最喜欢的黑人影星。从《黑衣人》到《机械公敌》,他都饰演着拯救人类的角色,在《我是传奇》里也不例外,也是饰演这样一个背负人类使命的光杆将军-罗伯特·内弗。
整个世界像是座空城,罗伯特是个孤独的城市猎人。曾经繁华的纽约如今是长满荒草的废城,在空无一人的白天,有野鹿在街道上奔跑跳跃。绝大部分的人类由于过强的紫外线而死亡,由于使用治疗癌症的病毒发生变异,部分剩下的人类也都变成嗜血的夜行僵尸,除了对病毒免疫的罗伯特,以及与陪伴他的大狗Sam。他们每个白天都徘徊在这座孤城,找寻极小可能性的生还者。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史密斯一个人的电影,如果不是导演对电影有极强的驾驭能力,恐怕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看一部没多少剧情的独角戏。幸好导演是很厉害的,史密斯也是很强的,就算这部像独角戏般的电影也能让人很兴奋和震撼。史密斯的表演才能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最让我欣赏的一段是他在书店看到一个漂亮女孩时的情景。书店里有各种真人般大小的模特,有收银员、顾客甲乙丙...还有书架前瞟向CD盒的女孩。当罗伯特看到这个漂
亮女孩时,竟像看到真人般害羞起来,偶尔偷偷瞟她一眼,然后低下头来不知所措,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大男孩。史密斯在这里的表演真的是很精采,就像书店里的人都活着一样。可以想象他在一个人的城市是多么孤单,只能在自己制造的虚假人群里,渴望着正常地与人交往。
他真的很孤独,抱着能破解病毒的微小希望而活着,在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的城市度过了一千多个日夜。如果没有Sam陪伴,他很可能早就精神崩溃了。当他抱着最终感染上僵尸化病毒的Sam时,感到的是无限的恐惧,觉得这个世上真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但他却不得不亲手勒死这个最亲近的伙伴。理智在这一刻崩溃了,已经找不出活下来的支撑了,他想要去死。
这一刻真的是绝望透顶了,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该由自己来承受。在地球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从出现到灭绝都只能算是转瞬间。但转机往往出现在最绝望的时刻,就在他打算被僵尸杀死时,有个带着小孩的女人救了他。对于这部电影的精彩部分也就到此结束了,在剩下来的短时间里,是对整个事件的结局有个交代。当时他们回到了罗伯特居住的密室,然后发现了能让人类有转机的治疗病毒的血清,同时夜里醒来的僵尸跟踪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攻了进来。罗伯特为了保护人类唯一希望的血清,把女人和小孩安置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与那些僵尸同归于尽了...最后一幕是,仅存的人类在一个封闭的小城里生存下来了。
虽然这部影片从多方面来说都很有看点,但里面也存在着多处破绽,许多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且有些不合理存在的情节。这些可以暂且不提,至少能勉强地认为科幻本身也存在不合理性,但最遗撼的是-结局太仓促了吧!可以想象原著对于这个在人类将近灭亡时刻的描述,以及更多对于人类本身的思考和反省。虽说电影的表现方式跟文字很不同,擅长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但不至于仅仅只能让人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吧!如果追求的只是心跳与节奏,那么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成为经典,就像高热量却少营养的垃圾食品。作为以优秀科幻小说为基础的《我是传奇》,算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可能只会在热映期间火爆一把,却很少有人会在多年后想把他找出来再回味一遍。
信念的力量是《我是传奇》中支持内维尔活下去最大的动力,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的完善正是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类的原因。而当支撑这些特点的外界因素丧失之后,人类还能在那原本就脆弱的外壳下生存多久?!是一个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本片中内维尔精心布置的那些看似可笑和无奈的„假环境‟正是一种提示着自己还能被确定为人类的考核标准。如果人类离开了这些交流和活动的话,其退化速度也可能快得惊人!!
虽然这是一部娱乐感极强的电影,且更谈不上多么启迪心理的好莱坞大片。但是电影中所描绘的逆境却恰恰揭示出了人类内心最为害怕的事物---是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此,想要战胜一个人或者一群人,需要破坏的未必是他们的武器和身躯,而是摧毁他们的心理防线。当内维尔驾驶着汽车飞驰在原本该是熙熙攘攘,而今却破败无人的街区的时候,那种绝望感和失落感足以摧毁任何一个正常人的意志和定力!!
第三篇:我是传奇观后感
《我是传奇》观后感
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我是传奇》。
虽然并不身在其中,却能体会到那种绝望。茫茫大千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存在,但却得不到人的回应。这样的感觉真的很绝望。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社会生活,没有交流,没有娱乐,没有快乐,没有希望,没有将来。。。
这样的生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人最害怕的。人类在发展中由于未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 主观能动性,引发了一场危机人类生存的危机。最终,人类在的艰辛努力下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罗伯特•奈维尔是才华洋溢的科学家,但即使是他也无法遏止恐怖的人工病毒,病毒不仅无法被阻止也无药可救。尔后,罗伯特•奈维尔成为唯一的免疫者,灾后纽约的最后一位幸存人类,甚至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位人类;三年时间过去了,罗伯特•奈维尔每天固定透过无线电波广播传送讯息,而十分沮丧的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其它幸存人类,唯一相互慰藉的狗也离开了自己。这里似乎并不只有他而已,当初感染疫病的受害者成为变种怪物,他们潜伏在黑暗之中,观察着罗伯特•奈维尔的一举一动,就等着他做出致命的错误抉择。由于或许这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充满使命感的罗伯特•奈维尔决定要找出方法,希望使用自己的免疫血清,让病毒产生相反的救命效用;但他知道,对方数量远远多过他,时间就要来不及了。奇迹发生了,最后关头免疫血清发挥效用了。最终,他放弃了自我,以与怪物同归于尽的方式保护好了救命药,帮助另一位幸存者,成功将病毒血清带到隔离区那,让人类得以延续。
舍小家,为大家。罗伯特•奈维尔用坚强的意志,坚定地信念,追寻着希望,追寻着理想。在其中,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等,都在主人公身上体现了出来。
“我叫罗伯特•奈维尔,我是一个生活在纽约市的幸存者,我通过所有的AM频道广播,每天中午太阳最高的时候,我都会在南街海港,每天如此。如果有人活着,任何人还活着,我能提供食物,提供住处,我能保护你的安全。如果有人听见,无论你是谁,请和我联系,一定。你不是一个人!”
电台里的那段录音,三年来这从没有改变的话,在我眼里却是人类最终能够生存的根本,一种莫名的希望,一种无言的坚持,一种对生命最高的尊敬。希望因人而存在!
第四篇:电影《我是传奇》观后感
电影《我是传奇》观后感
罗伯特·内维尔,人类的最后一名幸存者。但,他不是一个人孤单地活着。白天,他在死寂的城市中寻找食物、供给和幸存者。天一黑,他就把自己反锁家中。因为到了晚上,上百万白天潜伏在阴暗楼房中的“人”就会出来活动。“它们”嗜血,而且极具攻击性。起初,他暴躁孤独,毫不节制地酗酒吸烟。几个月后,他遇到了一条流浪狗,但它不久就死了。后来,他被还未完全被感染的“新人类”捉住,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最终决定吞下毒药,以人的身份死去。
《我是传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男主角罗伯特·奈维尔因为对“夜魔” 寄生菌免疫,因此他将独自面对庞大的感染者群体——被感染的人会黑色素缺失,害怕紫外线,毛发脱落,攻击性和运动能力大幅度提升,变成“夜魔”。(www.xiexiebang.com)
罗伯特·内维尔失去了妻子和女儿,他幸存下来,成了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这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尤其是的人已经变异为一种类似夜魔的生物,他们白天昏睡,夜晚倾巢而出,疯狂地搜寻着幸存者。罗伯特要躲避这些怪物。
故事主人公罗伯特·内维尔的举措,不单单是为了保命而偏执地进行无止境的杀戮,他仍力图在人类行将绝灭的世界,保有一丝人性的尊严与光辉。
第五篇:读《我是传奇》观后感
读《我是传奇观后感》
人类医学发明了一种新的病毒可以治愈疾病的病毒,不料病毒变异后将受感染的人类变成活僵尸。一场大面积的病毒突然爆发,传播速度之快几乎无人能够阻止,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的灾难。
罗伯特·奈维尔上校是纽约市一个才华横溢的病原体学者,为美国军方服务,这种通过空气就能传播的病毒最终以一种难以抵御速度笼罩了整个城市,使得总统只能下令封锁长岛地区,未被感染的人才能离岛,但是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纽约城顿时乱作一团。混乱中罗伯特没能救得了妻儿,在这种情况下,罗伯特忍痛活了下来,来面对这场灾难。他凭借这队这种病毒天生的免疫力在死寂的纽约城生活,曾经在军队里讨生活的经历,帮助他适应了在这座被废弃的城市中生活的方式。罗伯特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否则在这种极端孤独的情况下,正常人都有可能发疯。唯一还在与罗伯特并肩作战的,就是他最为忠诚的伙伴萨姆,一只德国牧羊犬。白天,罗伯特带着萨姆外出寻找维持生命的供给,然后去实验室时做研究、发无线电波;到了晚上,他们把自己关在一个坚固得有如堡垒的建筑物中,观察那些怪物在城市的街头“觅食”。除了每天尽责尽职地做同样的事情,罗伯特在这座“空城”当中也享受到了完全的自由。作为人类最后的希望,罗伯特被唯一的一个残留下来的任务驱使着,那就是使用自己血液中的免疫系统,寻找逆转病毒的方法。
电影有两个结局,但是不管结局是什么,但是可以看到原来生命中有那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珍惜,只有到失去了才懂得惋惜。影片中最让我从心里感到酸酸的不是主人公妻子和女儿的死去,甚至也不是整个世界的荒芜,而是这样一个场景:罗伯特来到一家碟片里,里里外外放置了若干假人模特,罗伯特走到店门口,热情的问候了店门口的两个假人,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取了名字,拿了一张碟,来到收银台,和坐在柜台后的假人也调侃了几句,甚至还走到一个女性假人身边,假装偷看她,作出爱慕又不好意思表白的样子,并在心里暗下决心:明天,明天一定要鼓起勇气和你谈话!看了这些,我突然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原来,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有这么多温馨美好的感情,原来,走到一家小店,和熟人朋友们聊聊天,在内心默默地喜欢一个异性那么的美好!然后就是女儿送给陪伴他的狗,在如此寂寥的环境中,人类最忠诚的伙伴又做出了它最棒的表现,通人性,而后来为自己主人牺牲,罗伯特流下的泪水,罗伯特梦寐以求的一切,都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在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