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8: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第一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2006—2007年)根据《承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目标,以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为主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把围场县建设成经济繁荣、高度文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县。

二、总体目标

围场生态县建设规划范围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所辖区域,从2006年至2020年,规划时限为15年。经过建设,全县各项指标达到生态县验收标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比较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有序发展,具备完善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和预防控制系统,环境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生态县的框架。

三、工作步骤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规划时段:近期(2006-2010年)起步阶段,中期(2011-2015年)建设阶段,远期(2016-2020年)达标阶段。

在第一阶段(2006-2010)起步阶段,分两个时段,2006-2007年为起步阶段的启动时段,2008-2010年为起步阶段的工作阶段。

启动时段(2006年-2007年)的工作步骤1、2006年1月-2006年6月

(1)建立生态县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2)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下发《规划》大纲;

2、2006年7月-2006年12月

(1)完成全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涉及各工程项目,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并制定出落实计划。

3、2007年1月-2007年12月

完成启动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所下达的任务指标组织考核验收和做为模范验收工作。

四、启动时段任务

2006-2007年的建设任务是:

1、实施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工程。推动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我县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水平;工业园区建设与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接轨,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传统企业的生态转型进程。到2007年全县组织清洁生产审核10家,主要涉及矿山、硅砂、建材、医药、服务业等重点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率达到100。

2、实施生态农、林、牧业工程。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循环再生原则,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农、林、牧产品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及产品无公害化,并向有机农林牧业逐渐过渡,防治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加强农林牧业的循环经济建设,鼓励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

3、实施生态旅游建设工程。按照《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游决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御道口自然保护区、塞罕坝森林公园风景区升4A级。在生态环境容量的允许下,逐步实施生态旅游工程项目,使人们在围场获得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4、实施自然保护地域建设工程。在2005年全县已有三个国家级,一个省级共四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争取将御道口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实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按照21世纪首都水资源规划、三北防护林建设规划和京津风沙源治理规划,逐步落实工程项目,并开展以矿山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

6、实施改善环境质量的治理和控制工程。进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决心关停工业排污大户,重点企业限期更新设备,降低能耗;加大集中供热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进行排污企业综合整治。

7、实施城市景观及人居环境的建设工程。在7个建制镇,按照建设规划安排景观种群和节点工程,实施生态人居工程,创建环境优美城镇。

8、实施历史文化和优秀人文生态文化保护工程。妥善保护有关乡镇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新的人文景观建设,提高围场形象,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饭店。

9、实施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的防护支撑体系。

五、领导及工作机制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环保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为强化对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县建设规划、技术指导和各类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实施;负责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按每届乡镇政府、部门的责任制定任期目标,分年度制定生态县建设实施计划并每年下达给各乡镇和有关部门。

各乡镇、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明确专职人员负

责这项工作,并结合工作职责和实际,实施目标管理,落实责任,纳入政绩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按照国家逐步推出的绿色GDP统计方法,把有关生态县建设的考核指标纳入到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设立生态县建设目标完成奖和环保重大贡献奖;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对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年度实施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领导干部环保实绩来衡量。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二)建立有利于生态县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建立生态建设基金,并将之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生态县建设的资金需要;投入专项科研资金,加强废物利用的科学研究,实施废物利用科技创新。同时,在生态县建设过程中,要更广泛地与国内外有关机构组织进行经济、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为围场生态保护与建设注入活力。

(三)加强宣传,营造生态县建设公众参与的氛围。一是加强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宣传,使上上下下充分认识生态县建设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是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二是加强对生态县建设规划内容的宣传,定期向社会公布生态县建设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并取得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配合。三是加强正确生态理念的宣传,通过各种大众媒体宣传媒介,引导公众养成正确行为习惯,增强生态意识;倡导公众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逐渐把生态县建设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四)加强生态监察,提高生态县建设的监管水平。以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围绕全县重点区域、重点生态问题,严格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和生态管理技术体系,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同时,建立与其它执法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大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附件:

1、《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2、《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及工作制度》

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2006-2007年重点工程项目》

围办字[2006]号

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为加强对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领导,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长:胡熙宁县政府代理县长

副组长:李东县纪委书记

杨国华县政府副县长

李东伟县环保局局长

成员:刘宗德县总工会主席

延禹龙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赵云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亭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罗桂民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刘柏华县财政局局长

马国辉县科技局局长

宋守信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韩国忠县建设局局长

杨金煜县水务局局长

张全杰县农牧局局长

封志虎县文体教育局局长

李树森县统计局局长

张清华县交通局局长

段云峰县卫生局局长

赵富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局长

傅云林县林业局局长

魏景林县旅游局局长

杨广文团县委书记

张凤华县妇联主席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李东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发展与改革局局长罗桂民、县环保局副局长潘国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OO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印发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通知

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办公室2006年7月26日印发

(共印120份)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办公室主任:李东伟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办公室副主任:罗桂民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潘国华县环保局副局长

办公室下设五个组:

(一)宣传教育组

组长:王亭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陈丽媛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

县教育局副局长

县人口和计计生局副局长

县妇联副主任

团县委副书记

县总工会副主席

县旅游局副局长

职责:抓好各层次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生态县建设,重点抓好学校基础教育,高校教育,城乡居民教育,及公职人员、领导干部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便更多的人认识生态县,为生态县建设献计献策,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文明程度和参与生态建设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生态文化,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增强按规划办事的自觉性。要及时报道和表彰生态县建设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加强环境、资源法规的宣传教育。

(二)综合协调组

组长:潘国华县环保局副局长

成员: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县财政局副局长

戴敬东县环保局股长

李瑞利县环保局副股长

宋光明县环保局副股长

职责:负责生态县建设的日常工作,起草有关文件,组织有关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区分并下达任务指标,及时向办公室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三)工程建设项目组

组长:李国成县环保局副局长

成员:丁勇县环保局股长

齐艳杰县环保局副股长

县科技局股长

县水务局股长

县国土资源局股长

县建设局股长

县交通局股长

县农牧局股长

县卫生局股长

县林业局股长

职责:按照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分解指标,落实有关工程建设内容。严格项目审批,科学规划生态示范区、优美小城镇建设,并按照生态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进行。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和落实“三同时”制度,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预防控制为主和全程监管的原则,解决好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监察监管组

组长:孙国莲县环保局副局长

成员:纪卫国县环保局大队长

袁龙县环保局副站长

县水务局股长

职责:在生态县建设期,按规划的总体目标,严格按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有关规定加大职能监察监管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加强各职能部门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落实执法责任制。

(五)目标考核组

组长:潘国华县环保局副局长

戴敬东县环保局股长

朱海峰县环保局副站长

县水务局股长

县林业局股长

县国土资源局股长

县统计局股长

职责:要把生态县建设目标考核纳入到环境目标考核内容之中,根据规划任务,定期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和不定期抽查。考核要实事求是,不准弄虚作假,使其充分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及时将考核情况向生态县领导小组汇报,并予以公示和通报。

二、工作制度

为使生态县建设工作机制更加规范,建立以下制度:

(一)会议制度: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会,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研究会,各相关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召开工作碰头会。

(二)检查考核讲评制度: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工作和各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抽查,每个季度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未完成任务的要进行督促落实,并予以通报。

(三)项目建设及评估制度:根据生态县建设项目要求定期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难易程序进行评估,同时,对各项指标进行测算,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和修改规划项目的有关指标以达到更加科学合理。

(四)分工负责追究制度: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相关单位和项目部门负责完成各自工作,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设有按规划完成相应任务的,向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做出书面解释。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

2006-2007年重点工程项目

一、生态县建设启动工程

二、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工程

三、农业景观调整与生态农业牧业建设工程项目

四、生态旅游建设工程项目

五、荒漠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六、改善环境质量的治理和控制工程

七、城市景观及人居环境建设工程项目

八、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九、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第二篇:围场十二五年规划

关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胡熙宁

(2011年9月15日)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县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县委四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县政府制定了《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围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主题,努力在营造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亿元、财政收入3.4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和3.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8.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7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6倍和1.5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个翻番”目标。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坚持把保增长与促转型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生态型工业实力增强,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并网发电94.3万千瓦,水电、光电开发积极推进,我县被评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园区聚集作用凸显,四合永工业园区初具雏形,入园企业达到34家。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亿元,是“十五”末的4.6倍。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2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3%,较“十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马铃薯和胡萝卜绿色原料供应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资源整合开发积极推进,三大景区实现“一票通游”,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和4.5倍,被评为河北省旅游强县和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2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坚持抓开放增活力、抓项目强动力。五年来,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3家,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36亿元、引进对方投资百万元以上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49个,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1倍和1.5倍;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7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6个,完成投资14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承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58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290公里;新建220KV输变电站和开闭站各1座、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5座,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制约发展的“瓶颈”逐步缓解。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果显著,累计投入资金33.4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87个,城市化率达到30%,较“十五”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文明生态村50个、新民居示范村19个,城乡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完成造林62万亩、草场建设50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6.7%,较“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高度关注民生,累计向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2.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2.2%。惠民举措积极落实,连续实施了十大类20项“惠民工程”,办理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65件实事,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保障不断强化,社保、低保、医保、住保、五保等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保障全覆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统筹发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信访稳定形势总体平稳,妥善解决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御道口牧场长达30年之久的边界纠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火防汛防疫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人事、司法、武装、统计、粮食、物价、档案、民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政府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五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595件,落实力度不断加大,落实率逐年提高,达到85%以上,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承办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五个三”工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狠抓干部作风转变,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强化政务公开,设立县长公开电话和县长网络信箱,推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广泛听取民意,主动接受监督,全面推进“阳光行政”。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切实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尽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走好围场的路,干好围场的事,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统筹兼顾、生态优先;必须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准则,坚持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必须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依法治县、以德治县有机结合;必须把人民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外来投资者、民营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围场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质量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支撑能力弱,骨干财源匮乏,财政保障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群众增收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与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战略机遇期,是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全面攻坚期。抓好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从困难和挑战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部分行业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刚性约束增加;周边地区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位赶超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追求幸福、期盼富裕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些,都时刻在考验着我们领导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与水平。从优势和机遇看:一是外部环境助推力增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向纵深发展,世界正进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期、治理机制的变更期、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孕育期以及新兴市场力量的上升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政策环境驱动力增加。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我县开发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区域环境借力点增多。环渤海地区成为重要增长极,京津冀一体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河北省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战略、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与沿辽蒙经济带战略正统筹推进,为我县融入环京津、环渤海,更好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和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自身发展原动力增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有了一个清晰超前、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特别是随着资源禀赋的不断彰显、生态优势的日益突出、产业格局的逐步优化、瓶颈制约的陆续破解,以及全县各级干部谋发展、抓发展、干事业的信心和能力的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兴产业、创实业、富家业氛围的日渐浓厚,这些优势和潜力正逐步转化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只要我们切实增强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气魄,提高用活用好政策的灵气和能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跨越。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突出培育休闲旅游、清洁能源、生态农业、商贸物流四大产业,重点加强生态、项目、园区、发展环境、基础设施五项建设,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走出一条具有围场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而努力奋斗!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个倍增”,即:GDP增长1倍,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倍,达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倍,累计达到450亿元。同时,《纲要(草案)》还提出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六个方面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速赶超、争先晋位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从我县所处的内外环境、三次产业的增长潜力看,还是从增强实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需要看,规划目标都是积极的、可行的、稳妥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关系,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来,转移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转移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

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观念来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用和谐共生的办法来推动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谋虚假政绩,不做表面文章,在为百姓谋福祉上体现“真金白银”。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用亲民善政的实际行动来化解民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加快构建以休闲旅游为引擎、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商贸物流为动力、以清洁能源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

优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坚持把旅游产业摆在最突出的位臵,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以旅游产业率先发展,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大县、旅游经济强县转变。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充分挖掘皇家、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包装文化创意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民俗游;加快冰雪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冰雪游;围绕风电、水电等工业项目,开发观光、游览、参观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工业观光游;立足旅游沿线重点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专业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观光采摘园等,大力发展乡村田园游;依托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观光体验、休闲娱乐主题公园,大力发展城郊休闲游,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由单季向四季、由坝上向全县转变。建设精品旅游项目,瞄准高端、休闲发展方向,大力引进温泉、狩猎、冰雪、会展类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大峡谷自然生态公园、自驾车营地、国际艺术村等在建项目,加快实施狩猎场、滑雪场、秋狝大典城等前期项目,配套建设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服务功能区等服务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接待功能,提高产品档次,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深化旅游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在“一票通游”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核心景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逐步实现规划、建设、投资、经营、管理“五统一”,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景区整体竞争力。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诚信经营体系和旅游投诉体系,制定并推行旅游安全、环境卫生、节能环保标准,完善优化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参与者分级管理培训机制,努力实现人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着力打造舒适、和谐、安全的旅游市场环境。打造知名旅游品牌,搭建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方式,积极组织旅游推介会、旅游招商会等专题推介活动,精心举办满蒙文化旅游节、皇家围猎节、森林草原节等节事和赛事,广泛宣传“塞罕坝”、“御道口”、“红松洼”三大品牌,集中推介“木兰围场”旅游龙头品牌,切实增强旅游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尽快把木兰围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主要景区晋升为5A级,年接待游客力争突破200万人次,年均递增在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提高12个百分点。力争用3—5年时间,将围场打造成京津乃至全国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依靠科技提档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普及良种、良法和先进农业技术,制定完善并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加快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组织农业生产,有效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建设园区带基地,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大兴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带动基地加快发展、提质升级。到201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达到80万亩以上。壮强龙头增效益,坚持以产业化为统领,综合利用政策驱动、基地联动、项目带动等措施,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宇航人沙棘、宏远肉鸡等原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推进味来食品、洁农果蔬等在建项目实施进度,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运行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到2015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总数达到50家以上。打造品牌拓市场,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经营者的商标意识、品牌意识,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认证和管理工作,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树品牌、创名牌、拓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新增有机绿色食品认证20个以上。

突出发展生态型工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大力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型工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7%以上。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坚持把清洁能源产业作为立县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服务、破解难题、强化保障,集中精力推进风电、光电、水电综合开发,切实抓好华御风光电一体化开发、御道口如意河风电场、小滦河梯级水电站开发等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风电、光电、水电设备制造业,推动清洁能源向产业化经营转变,把围场建设成为清洁能源大县。到2015年,全县风电、光电、水电装机总量达到22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以上,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以上,成为立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产业集群、项目集中、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提高四合永工业园区,制定完善入园政策,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推进土地收储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项目准入、严控投资强度,努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建设硅砂产业园区,立足得天独厚的硅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整合开发,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升级,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和加工基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抓农业,在不断壮强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马铃薯深加工、净菜及山野菜加工、肉类和奶制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狠抓节能减排,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抓手,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攻坚行动,严把项目“准入关”,做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上,不符合集约用地的项目不上,不符合节能环保的项目不上;严把产能“淘汰关”,坚决取缔“两高一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企业“治理关”,推进科技进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进行重点治理,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消减排量。保护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

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立足近邻京津冀巨大市场、地处内蒙古重要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冀蒙边界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强化扶持促提升,制定并实施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等要素配臵上予以支持,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新网”工程,用足用好专项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加强引导促转型,编制并实施《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以流通信息化为手段,加快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商业街区和物流园区,重点推进城郊综合物流园区、县城核心商业圈、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配套建设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附属设施,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着力构建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到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

(二)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扩大开放摆在核心位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千方百计引资金、上项目,全力以赴保环境、建项目,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十二五”投资计划,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找准国家政策与县情实际的对接点,积极谋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围场发展实际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强项目的针对性、提高项目的关联度。全员发动,全力跑办,组织精干力量,拿出主要精力,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最大程度地引进资金、争取项目、扩大投资、促进发展。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深入开展“全民招商”活动,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拓宽招商渠道、整合招商资源、改进招商方式,立足环京津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其它资本外溢区域,瞄准知名央企、民企和外企,围绕县域主导产业,采用专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不断加大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努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先进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狠抓重点项目投资。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园区建设的支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开工保进度、抓在建保投产、抓谋划保后劲。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及乡镇包项目工作机制。组建专门班子、配备专门力量、落实专项资金,集中引进一批拉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利于围场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使项目工作形成“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三)以强化基础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先决条件,以水、电、路、讯和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破解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基础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尽快破解“瓶颈”制约。交通建设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网络、完善功能”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承围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积极推进承锡高速公路、御大公路、多丰铁路复线、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逐步实施棋塞线、四姜线、边石线等县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面向京津、连接冀蒙、贯通周边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提升围场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地位。水利建设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实施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河流整治、农业节水和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依法治水、科学用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电力建设重点抓好承德北500KV输变电站项目,配套建设110KV、35KV和10KV输变电网络,尽快形成安全、稳定、高效的配电系统,进一步提升电力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县城立足“低碳生态、山水宜居、休闲旅游、满蒙特色”的发展定位,按照“南北拓展延伸、中部改造提升”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三年上水平”的有利契机,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软件与硬件齐抓、公共服务与景观打造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风貌特色、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实施旧城改造、“一河两山”景观打造、星级宾馆建设、路网优化贯通等重点工程,切实抓好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益性项目,不断提高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档次。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县城发展上水平、管理出品位,打造繁荣、舒适,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乡村按照“两环三带多中心”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重点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物流型、旅游开发型小城镇,发挥聚集效应,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40%,提高10个百分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发展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新村、特色农业新村和民俗文化新村,带动农村面貌改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新民居示范村。

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以治山、治水、治沙、治田、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后期扶持、矿山披绿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家园”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大搞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切实加强生态管护,实行严格的封山限伐、舍饲禁牧等生态保护措施,严厉打击私挖乱采、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扎实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进一步巩固优化生态建设成果。积极倡导生态、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消费模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生态和谐的新围场。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开创和谐围场新局面 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把工作精力更多地用到关心群众生活上来,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先进技术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推进技术交易,鼓励发明创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实施富民增收工程,落实支农惠农举措,积极扩大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有效利用扶贫开发、“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加大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00元,年均分别增长9.4%和10%。实施社保扩面工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养老、救助等基本社会保障。到2015年,全社会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万人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全面提高。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积极兴办职业教育、不断推进民办教育,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医疗健康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和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新农合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统筹兼顾,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历史展览中心等重点项目和乡村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下乡工程,加快培育文体娱乐、文化创意、演艺传媒等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基本实现“住有所居”。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综合协调与监管、企业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臵、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坚决查处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充分调动、引导新型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加快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实施平安围场建设工程,高度重视信访稳定,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防汛、防火和防疫工作,有效处臵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履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解放思想,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上求突破。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坚决破除不思进取、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敢于尝试、敢于破例、敢于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保增长、调结构的有效途径,研究解决破瓶颈、惠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依法行政,在建设法治型政府上下功夫。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不断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坚持求真务实,在建设实干型政府上再努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五加二”、“白加黑”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把主要心思和更多精力用在真抓实干、推动发展上,心无旁骛地做事情、扎扎实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地抓落实,不争论、不空谈、不浮躁,努力做到谋则必举、争则必胜、求则必成、干则必优,强化考核追责任,盯住目标要结果,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四)坚持一心为民,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见成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民意识和服务意识,下大力量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诚信、务实、便捷、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坚持廉政勤政,在建设廉洁型政府上严要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守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法规红线,严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腐败问题,真正做到以自重铸品德、以自省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以自励把操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压减公用经费,压缩行政支出,树立廉洁奉公、勤政自律的良好形象。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当前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年初以来,我们在抓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了“七大工程”、开展了“两项活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二五”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4元,分别增长29%和15.3%。1—8月份,财政收入实现3.1亿元,同比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亿元,增长2%。预计到年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可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走出一条具有围场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建设生态、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围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丰宁满族自治总工会-河北总工会[范文模版]

承德市总工会 开展暑期“送清凉”活动

在暑期高温期间,为贯彻落实省工会十二大精神,推动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暑期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我市按照《河北省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劳动保护部关于开展2013年暑期“送清凉”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送清凉、送健康”为主题的慰问一线职工活动。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促进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市总工会成立了以分管主席任组长和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暑期“送清凉”活动的通知》(承工发[2013]34号),要求各县区、产业工会、直属工会积极做好此项工作,各基层工会组织要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向职工“送清凉、送健康”活动,安排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和设备。有户外作业的单位,工会组织要组织一次到户外作业职工集中的地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有条件的工会还可以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施工现场,宣传暑期防病知识,对劳动者进行防暑和各种医疗急救知识宣传教育,为职工检查身体,送清凉和送健康,增强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自我劳动保护能力。

二、形式多样,深入实地

我市开展活动以来,送出的慰问品有:茶叶、白糖、矿泉水、蔬菜、饮料、米面、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清凉 1 油、风油精、雨具和矿泉水等药品、饮品、物品。7月17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吴海汇同志、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克宁同志亲自带领慰问组,分赴承赤高速第11标段、滦平县张百湾新兴示范产业园区等省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为一线职工送去了价值2万多元的藿香正气水、白糖、王老吉饮料、康师傅绿茶等防暑降温用品。丰宁县总工会由主席带队分别赴张唐铁路宋家梁施工段、虎蓝铁路黄旗车站施工段和抽水蓄能电站进场路施工工地慰问了全体职工。全县有116个单位开展了送清凉活动,慰问职工4325人,慰问物品有茶叶、白糖、矿泉水、蔬菜、饮料、米面等,慰问金不完全统计约216250元,同时还有部分单位发放防暑降温款,由职工自行购物,金额达87120元;承德县总工会走访慰问10个基层企业,为500名一线工人送去防暑降温慰问品和防暑药品,以及毛巾和雨具等用品;双桥区总工会为在酷暑高温天气下工作的环卫工人送去了毛巾、白糖、藿香正气水、茶叶等防暑降温物品,慰问环卫工人1825人,慰问金额12万余元,为环卫工人在酷暑夏季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文物局工会9个二级单位,共慰问职工1500人,为职工送去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清凉油、风油精和矿泉水等慰问品,极大的鼓舞了职工爱岗敬业,工作的热情。

三、加大宣传,监督到位

充分运用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宣传了普及防暑降温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醒工 2 作人员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自我劳动保护能力。部分县区工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重点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场所进行了检查,解决了生产作业和生活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坚守在高温天气下的一线职工感受到了各级工会组织对职工工作、生活的关心、关爱和温暖,进一步发挥了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优势,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承德市总工会 2013年8月15日

第四篇:登封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登封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08-2012年)

【大 中 小】 来源:登封市林业局 时间:2010-01-22 08:46:43 浏览

390 人次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条件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北中部,地理座标为:北纬34°35’~34°15’,东经112°49’~113°19’。东临新密,西接伊川,南与禹州、汝州交界,北与偃师、巩义毗连。全市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下辖六镇六乡三个办事处二个工业区和一个国有林场,307个行政村。

2、地形地貌

全市地形复杂,北有嵩山山脉,南有箕山、熊山山脉,均为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北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丘陵河川,依地形大致可分为深山、浅山、丘陵和平地,深山约占流域总面积17%,浅山占30%,丘陵占36%,平地占17%,丘陵坡度多在6°以上,有石质型丘陵和黄土覆盖型丘陵两种,多为南北走向。

3、土壤

境内土壤多为褐土和棕壤,褐土多分布海拔800米以下地区,棕壤则多分布在800米以上山区,土壤肥力总的状况是富钾、少氮、极缺磷,有机质含量低。

4、水文气候

登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97小时,年均温度14.2℃,极端温度分别为40.5℃和-15.1℃,全年大于0℃的平均年积温为5178.8℃,无霜期238天,年均降水量614毫米,四季分明,温差大,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3.8%。

5、植被

全市森林植物种类较多,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42科127种。主要生态树种有华山松、油松、侧柏、麻栎、刺槐、沙兰杨、泡桐。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桃、李、杏、板栗、葡萄等,主要灌木有荆条、酸枣、白腊条、紫穗槐等。

(二)社会经济条件

登封市国民生产总值150.09亿元,农业总产值12.02亿元,林业产值0.66亿元,全市财政收入10.08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4647元,粮食总产量19.53万吨。截止2006年未人口总数6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9万人,农业人口50.51万人。全市交通发达,有国道207、郑少洛、禹登两条高速公路、省道S323、S316、S237等主干线,2002年已实现村村通油路,登封铁路连接焦枝线已经贯通,初步形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加上良好的通讯设施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巩登高速、汝登高速,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林业现状

1、森林资源现状

据2007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5.7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6.9%,其中有林地面积49.79万亩,疏林地0.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4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9.85万亩,宜林地13.1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7.3%,活立木总蓄积量159万立方米。

2、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2000年以来我市已实施黄河流域防护林工程6253亩,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工程造林5045亩,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造林19755亩,小型公益林造林4000亩,退耕还林工程147900亩,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西南核心片林91160亩,成活率均在90%以上,已通过国家、省、市验收,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6%。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县(市)”。

3、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全市经济林总面积47131.1亩,产量1372.63万公斤,销售产值4344.28万元;林业育苗面积1403亩,可出圃苗木5612万株,销售额2690万元,其中花卉种植面积72.5亩,可出圃苗木61.62万株,销售额184.86万元;发展107、中林46杨为主的杨树和泡桐、楸树等速生用材林21.96万亩,先后建立了嵩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山省级森林公园、香山省级森林公园、朝阳沟郑州市级森林公园,面积达263867亩,接待游客量413万人次,年收入1.24亿元;2006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546万元。

4、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90%。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382000亩(其中327000亩已得到补偿),省级公益林199970亩(其中35400亩已得到补偿)。

5、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林业机构健全,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林业工作,下设林科所、苗圃场等10个单位,各乡镇均设有林业工作站负责辖区林业工作。全市共有林业职工573人,其中行政干部51人,技术干部125人,技术力量雄厚。建立了嵩山山区防火指挥中心和32个前端监测云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全市有林地面积49.79万亩,活立木蓄积159万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积只有0.77亩,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仅为2.4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3%。林业用地面积85.7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只有46.9%,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干旱、大风、山体滑坡、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面积的40%以上;山区还有13.13万亩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硬骨头”,西北部黄岭区有近5万亩粗骨土覆盖的沙化土地亟需治理。

3、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3.19立方米。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山区尚有大量残次林分、灌木林和未成林因缺乏抚育管理而生长缓慢;丘陵区绿化树种单调,结构单一,县乡道路绿化标准低。

4、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多年来,林业建设投资一直是补助形式,单位面积造林投资标准低,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经济下的造林成本需要,造林质量和保存率较低,公益林补偿标准低,难以引起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林业资源监测手段落后,林业科技含量较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链尚未形成,林业基层管护人员工资没有保障。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现代化旅游名城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经过五年(2008~2012)的奋斗,巩固和完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市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高级达标县(市)。

1、总体目标

全市新增林地面积5.54万亩,达到91.28万亩;新增有林地面积28.58万亩,达到78.3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5.6%,达到42.9%(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3.82亿元。

2、具体目标

现有20.61万亩宜林地全部得到绿化;现有2.04万亩的低质低效林基本得到改造。新造以黄连木为主的生态能源林3.4万亩,改造1.8万亩,达到5.2万亩;新增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1.7万亩,达到2万亩以上。

沟、河、路(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省道、景区道路、县乡道、村道等)、渠绿化率95%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40%以上。

三、总体布局

根据登封市自然区域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林业建设现状,规划以“三区”(北部山区、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三点”(城市、景区、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三区:

1、北部山区:嵩山及与山体相连的丘陵区(含黄岭区);

2、南部山区:马岭山、箕山、熊山等山区及与山体相连的丘陵区;

3、中部丘陵区:包括花椒岭、景店岭、裴家岭、茶庵岭等;三点:

1、城市绿化美化;

2、景区绿化美化;

3、村镇绿化美化。一网络:即生态廊道网络。

(一)三区

1、北部山区: 1.1基本情况

嵩山及与山体相连的丘陵区(含黄岭区),共涉及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少林办事处、嵩阳办事处、中岳办事处、唐庄乡和国有林场等9个乡镇单位的87个行政村,面积积55.42万亩,占全市面积的30%。

该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山体为东西走向,地势自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最高1500米,低山500-800米。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和棕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汇聚了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是我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该区存在问题主要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林地生产力较低。

该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万亩,其中有林地20.96万亩,疏林地0.35万亩,灌木林地2.8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7.8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20万亩,森林覆盖率37.8%。1.2建设重点

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生态能源林等。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针对区域立地条件,因地制宜,以防护林、能源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科学配置,实行封、育、造、改(改培)一齐上。该区建设面积20.11万亩,其中水源涵养林建设面积6.71万亩,生态能源林5.2万亩,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8.2万亩。

2、南部山区: 2.1基本情况

马岭山、箕山、熊山等山区及与山体相连的丘陵区,共涉及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送表区、白坪乡、东金店乡、告成镇、徐庄乡、大冶镇、宣化镇等11个单位98个行政村,面积57.42万亩,占全市面积的34% 该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山体为东西走向,地势自南向北南呈阶梯状下降,海拔一般在800米左右,最高1000米,低山500-800米,土壤类型主要褐土。该区存在问题主要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林地生产力较低。区内剩余的宜林地基本上都是硬骨头,造林难度大,煤矿和铝石等矿区无节制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降低。

该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3.6万亩,其中有林地20.3万亩,疏林地0.58万亩,灌木林地1.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3.4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35.3%。2.2建设重点

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重点营造水土保持林、生态移民、矿区生态修复等工程。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重点营造水土保持林3.02万亩,生态移民0.09万亩,矿区生态修复3.71万亩,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15.6万亩。

3、中部丘陵区: 3.1基本情况

包括花椒岭、景店岭、裴家岭、茶庵岭等,共涉及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东金店乡、少林办事处、嵩阳办事处、中岳办事处、告成镇、大冶镇、卢店镇等9个单位122个行政村,面积70.04万亩,占全市面积的36%

该区地貌以丘陵为主,以君召乡钱岭为分水岭依次向东向西呈阶梯下降,海拔一般低于500米。土壤类型全部为褐土,区内植被单一,植物资源匮乏,是我市经济林、苗木基地、用材林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存在问题主要森林资源缺少,水土流失严重,林种树种单一。

该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0.14万亩,其中有林地8.53万亩,疏林地0.06万亩,灌木林地0.2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9.41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3.74万亩,森林覆盖率12.2%。3.2建设重点

重点营造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工程,园林绿化苗木等工程。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针对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以防护林、能源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科学配置。重点营造生态廊道网络工程30.67万亩,城市林业生态工程1.68万亩,园林绿化苗木等工程1.7万亩,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6.32万亩。

(二)三点

1、城市绿化美化

全市市区建成区总面积2.15万亩,其中已绿化面积0.86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35%,城区内可用于绿化用地有限,城市森林总量不足,植物配置和结构层次单一,没有构成复合稳定的植物群落,绿化美化水平不高。城市周围的环城防护林带及城郊森林较少。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以廊道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城市建成区内,高标准绿化美化街道及庭院,扩大街头滨河公园、植物园、休闲游憩园等城中绿岛建设规模:在城郊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段营造城郊森林和环城防护林带。

2、景区绿化美化

我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旅游景点较多,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观星台、三皇寨、卢崖瀑布、石淙河等景点星罗棋布,除对景区大环境进行绿化外,重点对旅游线路两侧高标准、高起点设计、绿化,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且与人文相融和、协调的格局。

3、村镇绿化美化

村镇绿化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整体绿化质量、档次不高。局部存在绿化“盲点”,区域绿化水平不平衡。村镇中心建筑密集,绿地不足,绿化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村镇采用不同的绿化布局和绿化重点,乔灌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模式,形成复杂多样、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具佳的村镇植被生态系统,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三)一网络

即生态廊道网络,包括登封铁路、公路(含国道207、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河渠(颍河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

登封铁路、郑少洛高速公路、禹登高速公路、国道207、颍河、干渠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省道S316、S323、S237、景区道路、二级支流、支渠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县乡道、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景区道路、重要堤防等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宽度,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路(渠)基两侧挖方坡面适度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本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美化。

四、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一)国家重点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

我市25度以上坡耕地规划面积48027.3亩,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按流域分淮河一级支流颍河源头及两岸面积占45247.9亩、黄河二级支流狂河源头面积占2779.4亩,涉及14个乡(镇、区、)办事处,农户10347户,人口47352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延长退耕地还林补助期有关政策的通知》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退耕还林有关情况调查的通知》(豫林文[2007]63号)文件精神,继续安排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但对25度以上坡耕地规划面积,等上级任务下达后实施。

2、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

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送表区、东金店乡、白坪乡、告成镇、大冶镇、宣化镇、卢店镇、唐庄乡、国有林场等12个乡镇单位。

3、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我市野生植物种类2750种,其中木本植物70科,165属,404种。珍稀植物27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水杉、马褂木、西康玉兰、山白树、黄蘖、青檀、流苏树、蝟实、杜仲、野大豆等。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6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结合我市实际,根据保护程度和重要性,规划完善和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植物培育基地,从而拯救、保护和恢复一批珍稀濒危物种。

(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

1、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在全市山区丘陵区重点营造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为主的生态林131309亩,生态能源林改培18000亩。

在我市北部山区,省道S316及S323以北区域的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少林办事处、嵩阳办事处、中岳办事处、卢店镇、唐庄乡等9个乡镇营造水源涵养林67143亩,在南部山区的颍阳镇、大金店镇、送表区、东金店乡、告成镇、徐庄乡、大冶镇营造水土保持林工程30166亩。在唐庄乡、国有林场规划建设以黄连木为主的生态能源林基地5.2万亩,其中新造3.4万亩,改培1.8万亩。

在退耕还林工程区范围内,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人为活动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迁出,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对原址因地制宜,采用封造结合的造林方法,恢复植被。我市规划移民1600人,涉及400户,对废弃的村庄恢复耕地,弃耕地实施造林,规划造林面积895亩。

在全市19.25万亩的各类露天采掘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等,全面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造林37068亩,促使其尽快恢复矿区生态。

2、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全市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总里程1738公里,规划面积306717亩,其中新造270378亩,完善提高30191亩,更新造林6148亩。涉及全市所有的乡镇、行政村。在对现有廊道绿化改造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网络。

3、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城市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833亩,其中环城林带16369亩,城区绿化464亩。涉及少林办事处、嵩阳办事处和中岳办事处三个办事处27个行政村。建设通过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等创建活动,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防护林、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建设。

4、村镇绿化工程

村镇绿化面积19900亩,涉及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送表区、大金店镇、东金店乡、中岳办事处、卢店镇、白坪乡唐庄乡、卢店镇、告成镇、徐庄乡、大冶镇、宣化镇15个乡镇170个村镇。规划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街道和建筑物布局特点,在村镇周围、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省级林业产业工程

1、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

规划新建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1.7万亩,达到2万亩以上。涉及东金店乡、告成镇、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大冶镇、唐庄乡、中岳办事处、卢店镇10个乡镇32个行政村。

2、森林生态旅游

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建成嵩山、熊山、箕山、香山、朝阳沟、白沙湖等六大森林生态旅游区。

五、森林经营管理 规划经营管理面积301176亩,其中中幼林抚育面积280772亩,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20404亩。其目的是对疏林、低质低效林分、中龄林、幼林、病虫严重危害的林分进行经营性的管理,尽快提高林分质量。

(一)中幼林抚育管理

规划面积301176亩,涉及全市所有乡镇单位,主要针对幼龄林、中龄林进行抚育性管理,采取林地清理、林木修枝、防火、病虫防治等措施,促进尽早郁闭成林,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效益价值。

(二)低质低效林改造

规划面积20404亩,涉及颍阳镇、送表区、国有林场等12个乡镇单位,采用分区管理,对生态区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通过科学改造,使其形成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对生态区位一般、立地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集约经营,使其形成高质量的商品林;对其它低质低效林,实施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提高林分质量。

六、支撑体系建设

(一)、森防体系建设 1.森林防火

依托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及指挥系统,利用郑州市西南山区森林防火监测指挥网络,通过32个系统前端图像监测站和防火指挥中心,对全市重点林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作到早发现、早扑救。

建立市级专业森林消防与乡镇、村兼职消防队伍相互协作、配合的防扑火机制,完善现有徐庄乡、宣化镇、大冶镇、唐庄乡、白坪乡、颍阳镇6支乡级防火突击队,在石道乡、君召乡、大金店镇、东金店乡、告成镇新组建5支乡级防火突击队,注重森林防火培训和野外演练,配备必要的防扑火机具、装备和运输车辆,提高防扑控能力。完善全市火源管理机制,加大入山检查、宣传标志牌密度,开设生物防火隔离带,控制杜绝林区野外用火。

2、森林公安

完善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现有县级森林公安分局,按地域在卢店镇、城区、大金店镇建立三个林业基层派出所。按照相关标准配备交通工具、勘查取证器材、通信设备、警用器械等设备,完善询问室、留置室、警械库,以提高林业案件技术鉴定能力,加强警备区建设,提高林业案件结查能力。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加强对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控防治网络的建设,初步形成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心为主体,乡镇林业工作站为依托,专兼职病虫情测报员为基础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体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建立和完善检疫隔离试种苗圃、检疫除害处理设施和检疫检查站,装备小型检疫检验设备、除害处理设备和通讯工具,建立县级检疫实验室。完善森防站防治减灾设施设备建设,配置防治作业车、防治施药器械、野外作业工具、防护设施、交通工具等,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限期除治通知书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二)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稳定森林资源行政管理机构,合理布置人力资源,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加强我市颍阳木材检查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徐庄木材检查站,使其全部达到国家级木材检查站建设管理示范站标准,强化林政稽查队伍建设,稳定人员,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我市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队伍和能力建设,结合嵩山森林重点火险区防火监测指挥网络系统,提高监测深度和广度。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建设,成立县级林业调查设计队,建立健全林政稽查大队和封山育林稽查大队,配备调查监测设备,并对监测人员进行岗位能力培训,使我市具备一定资质的森林监测和调查规划设计能力。

(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体系

紧紧围绕“实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以上、工程建设林木良种使用率95%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45%以上”的目标,重点抓好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工程、林业信息技术科技工程、林业科技推广示范与科普工程、林业标准化科技工程等四项重点林业科技工程,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对现有林业科研成果、技术进行认真筛选和组装配套,开展抗旱保湿造林技术、干旱裸露地造林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快繁技术、各类立地类型的造林模式研究、生态廊道的造林模式探讨、重大病虫害的技术科研项目等先进技术。

切实建设好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带动广大群众发展高效林业,优化林种、树种、品种结构,大幅度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围绕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分区建立一批知名度高、辐射面广的科技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2、林木种苗质检体系

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使工程造林种苗受检率达100%,一般造林种苗受检率达80%,工程种苗质量合格率100%,一般造林种苗合格率达90%以上。依托我市侧柏、栎类林种优势,配备种子检验检测设备,建立种子贮备库和种子加工精选基地,着重扶持优质林分,加强林分抚育管理,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

3、基层林业服务体系

巩固和完善乡镇林站林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按照“健全、规范、提高”的建设方针,着力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服务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更新完善推广服务业务设备,配备必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建立与完善推广示范基地、重点工程和技术推广“三同步”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

1、林木种苗基地

根据规划测算,完成任务约需苗木9216万株,在完善现有林木种苗基地的基础上,立足以乡镇为主、全市平衡的原则,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林木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大力推广苗木快速繁育和标准化育苗技术,建立一批县乡示范苗圃,为规划实施提供充足的良种壮苗。

2、林业信息化

建立以林业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和森林资源、林业统计、工程项目等林业数据库体系,建成市级林业数据交换中心。建立林业应急指挥、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林政资源管理、森林公安网络执法与业务管理、造林质量监测等应用系统和网上行政审批等电子政务系统。建立完善县乡林业宽带综合业务网络体系,连通省市,为实现林业政务、业务信息化提供共享网络平台。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标准

1、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人工造林480元/亩,封山育林140元/亩,飞播造林80元/亩,改培250元/亩;生态移民工程人工造林480元/亩,移民12000元/人;矿区生态修复4800元/亩。

2、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按折合片林面积420元/亩。3.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环城防护林带和城郊森林600元/亩,县城建成区绿化10000元/亩。4.村镇绿化工程,420元/亩。5.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中幼林抚育150元/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00元/亩。6.园林绿化苗木及花卉,6000元/亩。

(二)投资估算

经估算,规划总投资56492.15万元。1.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总投资26508.43万元。其中新造林24138.43万元,能源林改培450万元,生态移民1920万元。按工程分水源涵养林3222.86万元(全部为新造林),水土保持林1447.97万元(全部为新造林),生态能源林2082万元(其中新造林1632万元、能源改培450万元),生态移民1962.96万元(移民1920万元、新造林42.96万元),矿区生态修复17792.64万元(全部为新造林)。按分2008年3976.26万元,2009年5301.69万元,2010年6627.11万元,2011年6627.11万无,2012年3976.26万元。2.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总投资12882.11万元,其中新造11355.88万元,完善1268.02万元,更新造林258.22万元。按分2008年1932.32万元,2009年2576.42万元,2010年3220.53万元,2011年3220.53万元,2012年1932.32万元。3.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总投资1446.14万元,其中环城林带982.14万元,建成区绿化464万元。按分2008年216.92万元,2009年289.23万元,2010年361.54万元,2011年361.54万元,2012年216.92万元。4.村镇绿化工程 总投资835.8万元,全部为新造林工程。按分2008年125.37万元,2009年167.16万元,2010年208.95万元,2011年208.95万元,2012年125.37万元。5.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总投资4619.66万元,其中中幼林抚育4211.58万元,低质低效林改造408.08万元。按分2008年692.95万元,2009年923.93万元,2010年1154.92万元,2011年1154.92万元,2012年692.95万元。6.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

总投资10200万元,全部用苗圃建设。按分2008年1530万元,2009年2040万元,2010年2550万元,2011年2550万元,2012年1530万元。

(三)资金筹措

争取上级财政项目投资28250万元,占总投资额度的50%;我市财政按照每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从2008年开始今后5年,平均每年投入造林费按照2000万元计算,市财政5年投入林业规划资金总额为1000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7.7%;乡镇财政按照每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2007年乡镇财政总支出27393万元),从2008年开始今后5年,平均每年投入造林费按照300万元计算,乡镇财政5年投入林业规划资金总额为150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7%,吸引社会资金250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4%,建设单位、造林农户自筹14242.15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5.2%。

(四)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将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价值239065.32万元。

1、生态效益

年将新增加生态效益价值177384.55亿元。包括可固定二氧化碳52.58万吨,效益价值为63097.85万元,释放氧气32.68万吨,效益价值为32676.34万元,减少土壤流失总量127.49万吨,减少土壤肥力流失量6.94万吨,保育土壤肥力效益价值为2220.3万元,涵养水源效益价值为779.07万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为1728.53万元,农田防护效益价值为12626.13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价值为44400.24万元,森林游憩价值为7463.31万元,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化物等有害气体分别为359.37万公斤、10.74万公斤、18.20万公斤,滞尘46753.88万公斤,增加负离子239.03亿个,净化环境效益价值为7534.17万元。城市生态森林建设1.68万亩,村镇绿化工程规模1.99万亩,将新增加城镇林木407.74万株,节能减排效益价值4858.39万元(其中节能效益价值为3664.01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3万吨,效益价值为1090.07万元,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09万吨,效益价值为104.31万元)。

2、经济效益

年增加经济效益34679.73万元,包括木材产生的效益21359.38万元,园林绿化苗木产生效益10200万元,生物柴油产生效益3120.35万元。

3、社会效益

规划全面实施后,将新增加就业岗位2.25万个,按年人均工资1.2万元计算,新增就业价值达到27001.04万元。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了森林博物馆、城市公园、园林等一批森林文化设施的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和革命纪念林,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提供场所和条件,让更多的人知道森林、野生动植物、生物圈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观深入人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市乡两级政府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规划的领导。经政府或人大通过后,将规划目标逐年层层分解到乡镇和行政村,确保规划落到实处。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安排部署,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林业生态建设。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监察机关,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做好种苗培育、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要根据规划实施进度及测算出的未来五年内需苗量,统筹安排育苗任务。从今冬明春开始,加强优质树种的培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培育数量充足的良种壮苗,保证工程实施的苗木供应。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要认真组织好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二)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坚持政府和企业、社会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各乡镇政府要把公益林建设管理及林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优先安排并逐年增加。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遵循市场规律,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态与经济兼顾的生态能源林等建设,注重吸引社会投资,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引导、扶持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各种所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切实落实林业建设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大贴息扶持力度。强化工程投资管理,建立投资竞争机制、招标代理、验收拨付等制度,充分利用政府投资补偿、以奖代补、政府贴息等投资分类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稽查、监督力度,从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到后期评估进行全过程监督,层层落实责任,发现问题逐级追究责任。

(三)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 开展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为目标,在已进行确权发证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2008年年底基本完成,最终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生产格局。2008年年底以前,完成生态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界定工作,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靠机制调动各类主体经营林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我市林地的生产潜力,全面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途径,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四)抓好典型示范,推动林业发展

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扩大登封林业开放步伐。不断拓宽与国内及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快速转化科技成果,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积极性高的乡镇单位作为示范单位,将工程实施好的村作为示范村,对被授予“林业生态乡镇”、“林业示范村”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通过示范带动,推动我市林业建设的快速全面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教兴林

着力抓好林业人才队伍培训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市高级职称技术人才和博士、硕士人数达到5人以上,使人才结构和分布更加合理。分批选派林业专业人才到省市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周边大中专院校的作用,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不断为林业生产一线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推进继续教育,完善林业系统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林业科技周”等活动,加强科普与培训、强化林业标准化工作,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个业标准相匹配的林业标准体系。

(六)完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治林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规范林木、林地流转制度,研究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更等方面的政策意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加大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执法力量,规范执法行为,建设廉洁务实、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制保障。

登封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二月九日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十一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力度解决全县突出的环境问题,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县环境保护工作。

本计划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实现我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出发,对今后五年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具体部署,通过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把关系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环境保护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指导思想、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目标,以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融合县县南部山区自然风景保护区、城市人文保护区、乡村田园保护区、沙漠植被保护区四个不同特色的生态功能区域,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营造生态社会,建设赋有县县特色的生态区域,打造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县。

(二)目标

1、总体目标

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建设与管理迈上新台阶,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努力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

2011年,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州指标范围之内;工业废水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做到增产不增污。

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风景旅游区、湿地保护区和生态县建设与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创建一批环境优美村、镇,生态园林村、镇。

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环境规划、环境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得到加强,环境科研条件与监测手段明显改善,环境信息实行数字化管理,宣传教育得到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与联合执法能力有较大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保护与建设

1、南部山区生态资源保护主要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自然景观、景点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加强山区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力度,对有关部门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土地开发项目和旅游区建设项目,如渭户沟、吾塘沟等,要求投资单位及个人,实行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设置防火、卫生等设施。在显著位置设置环境保护标语牌,以提高旅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2、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对生活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设施要与旅游主体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成,并加强日常管理。禁止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倾倒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旅游局

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停止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森林砍伐,延长一般用材林砍伐周期;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加强全县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加大湿地占用的恢复治理;加强外来物种防治的执法监督,重点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种植和养植、市场销售等开展检查。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林业局 配合部门:畜牧局

(二)城市人文保护区保护与建设

1、实施以烟尘粉尘治理和机动车尾气监督管理为重点的“蓝天工程”(1)推进超标排放烟尘、粉尘污染源治理工程。一是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加强总量控制工作,对锅炉采取改造更新等措施,到2011年削减烟尘排放5%。二是加强能源改造,彻底取消原煤散烧,治理改造锅炉40台。控制城区新建燃煤设施。县城环城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各类燃煤工业锅炉,禁止新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取暖锅炉,新建的燃煤锅炉必须配套高效脱硫、除尘和低氮燃烧技术,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加快城区污染企业治理工作,2007年完成庭都油脂公司废气达标治理工程,2008年完成万顺热力公司、庭州热力公司废气达标治理工程。四是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对新建的高硫份、高灰份煤矿,必须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已建成的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要逐步限期建成配套的洗选设施,到2011年重点煤矿生产企业要基本配套建成煤炭洗选设施。五是严格控制县城范围内所有小型锅炉烟煤的使用。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环保局

配合部门:建设局、煤碳局、规划局

(2)推进集中供热、供气工程。一是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到2011年,县城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二是加快城市燃气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区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建设局

配合部门:环保局、规划局、土管局、能源办

(3)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工程。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把车辆年检关,对机动车审验严格按照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进行检测,不符合或超标的不予审验,并对其限期整改,进行尾气治理。加强车用燃油燃气质量控制。继续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汽车。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广使用汽车双燃料装置,建设一批加气站,2010年全县双燃料汽车使用率达到80%以上。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公安局 牵头部门:运管站

(4)推进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工程。一是控制施工扬尘污染。城区范围内所有施工现场拆迁、修路、建房等工程项目所产生的扬尘污染,施工方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降尘处理。二是对城区内所有清运渣石、沙土、煤炭及垃圾等散装物料的车辆加强监管,采取车辆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护栏,车辆加盖蓬布等措施,防止扩散。三是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加强道路冲洗、清扫、洒水降尘,确保道路干净、整洁。四是控制植物种植扬尘污染。城区园林绿化弃土必须24小时内清运,24小时未完成种植的裸土必须及时覆盖。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建设局

(5)推进旧城改造工程。一是加大城市拆迁力度,加强餐饮居民生活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居民清洁能源利用率。采取措施降低居民烟煤使用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二是取缔“露天烧烤",控制油烟、废气污染。饮食服务业单位、排放油烟的食品加工单位和非经营性单位内部职工食堂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交通干线附近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建设局

配合部门:工商局、环保局、规划局

2、实施以水源保护和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

(1)推进全县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的保护工程。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和城区水面的保护。2007年,实现在自来水通达的建成区杜绝开采地下水 的行为。扎实开展饮用水源保护。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完成公共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直接排污口的取缔工作,继续推进主城区水质不达标的自备水厂的关闭工作。加强水产养殖的监管力度,全面取缔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水产养殖。完成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推进全县主、次级河流污染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南部山区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排查污染源,严禁超标污水排入河道。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水利局

配合部门:建设局、环保局

(2)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做好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全部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厂进行处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对东沙河、西沙河等河道沿岸加强管理,清扫排入河道的废弃物,并对沿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严禁向河道倾倒垃圾。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建设局

(3)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完成全县工业企业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推进50张病床以上医院污水的污染整治工作。2007年完成县人民医院污水达标治理工作。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环保局

(4)维护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平衡。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新污染。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从2007年4月起,提高标准,出台并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不再新增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性项目。不再审批选址在工业园区范围以外的生产性项目。二是逐步完善并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权”。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限制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督促新建、扩建、改建工业项目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现有企业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对化工、医药、建材、造纸等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推进全县企业开展重点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四是继续开展“环境友好企业”评选工作。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环保局

配合部门:计划委、经贸委、水利局

3、实施以整治娱乐场所和建筑施工噪声为重点的“安静工程”

(1)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把住噪声污染控制关。对现有的娱乐场所和建筑工地进行普查,建立

污染源档案,对不符合要求的,同时进行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到2010年,排放噪声不达标不得生产或营业,各种噪声不能超过功能区噪声标准。

(2)防治交通噪声污染。开展城市道路敏感路段调查,对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的敏感目标实施保护。优化完善主城区城市禁鸣标识设置。

(3)开展噪声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城区机动车违章鸣号整治、营业性娱乐场所噪声污染整治和城市居住小区小型加工企业专项综合整治,继续开展高、中考期间的噪声专项整治。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环保局

配合部门:公安局、建设局、文体局

(三)乡村田园保护区保护与建设

1、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2、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到标准。加快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一是加强水库工程建设,2011年前新建水溪沟、二工河水库;对东二畦、黄水槽子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及山区小塘坝进行除险加固。二是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结合美化、绿化工程,对县城东、西沙河护坡、堤岸进行修建。对其他河道,按照新的水利规范标准,结合中型灌区改造工作,修建渠首等控制性引水工程,对影响河道行洪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对主要河道的险工险段进行防洪设施建设,全县的所有河流完成流域规划。三是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吾塘沟流域、东大龙口河流域、渭户沟流域、新地沟流域、大东沟流域、二工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占全县水土流失部面积的26%以上。

3、防止农作物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超标污灌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4、控制规模化畜禽渔养殖业的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开展畜禽渔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

5、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和其他综合利用措施,开辟工业利用秸杆新途径。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6、保护小城镇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

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

7、重点推进环保模范小城镇建设和对区域生态恢复有明显效应的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开发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村镇重点推进清洁能源、绿化、治污和粪肥、垃圾综合整治工程,创建环保模范村、镇。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各乡镇

配合部门:农业局、环保局、水利局

8、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现有农地、灾毁土地和各类工矿废弃土地,村庄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通过对田、水、林、路、村的综合治理,调整用地结构,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耕地、湿地,严禁在植被脆弱区域的沼泽地,滩涂地等湿地进行开发开垦,加强植被的封育养育。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开垦耕地,已有坡度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石油、天然气、煤炭、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地质环境监测活动的必须在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依法关闭禁采区内的矿山、矿点,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土管局

9、对现有宜林荒山、荒坡、荒滩、戈壁全部进行绿化。县林业局制定规划,在2011年实现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可视范围内的所绿化覆盖率达到100%。

(四)沙漠植被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1、依托草原风沙源治理项目的实施,加大北部荒漠生态资源的保护。促进草地植被恢复,有利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通过禁牧措施,使草群植被处于自然更新状态,草层高度、草地生产力,牧草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草群中各种植被的构成比例趋于合理。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有利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和草地资源的有序利用。

2、控制天然草场载畜量,防止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实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大力营造基础防风防沙林,保护农田、草场,减少风沙危害。采取封沙育林、育草与营造人工防风防沙相结合的措施,在北沙漠边沿及沙漠地区建立保护带,以遏制沙漠植被的生长受到破坏及土地的沙化。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畜牧局、林业局 配合部门:各乡镇

三、预期达到的环境指标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513吨;

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2225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099吨;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00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2800吨,其中危险废物得到安全贮存或处置;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

2、城镇环境保护指标

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标;

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65%;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 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80%;

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其中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60%;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山区天然林及荒漠林100%得到有效保护;

农田防护林、人工草地面积每年递增10%、5%。80%的旅游景区环保设施齐全,环保工作达标。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农业用地的30%以上。

全县30702亩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围栏建设。

4、农村环境保护指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农业灌溉用水基本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四、组织机构及相关单位职责分工

成立县生态保护综合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综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副县长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从成员单位抽调。办公室及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为:

(一)生态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是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组织落实、督促检查、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及信息联络等有关工作。二是负责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对全县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组织调查、分析,并提出

整改建议,责令相关部门严肃查处。

(二)计划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及计划时,应坚持可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环保工程项目的立项,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国家和本县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设备,或者采用禁止采用的工艺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要及时报请县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其停业、关闭。

合理调整全县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对防治污染的技术改造项目,节能、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要实行优惠政策。

(四)财政部门要对征收的排污费和其他与环保有关的费用实行专款专用。要落实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三废”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五)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制度。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各级项目审批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严格新、扩、改建设项目环保把关,坚决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对未经环保部门登记审批的建设项目,计划、经贸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各级计划、经贸、建设、工商、土地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严把项目审批、登记、规划、用地、设计、竣工验收关,凡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审批机关和审批人员的责任。各级工业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对没有排污许可证的单位,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

(五)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资源保护部门要切实加强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国土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部门应当对、全县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保护农业环境,推广使用合理农业技术,合理使用土地,防止植被破坏和土壤污染,要监督管理并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地膜对土地的污染。组织开展农业环境监测和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预防和治理。

林业部门要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有计划的限量采伐,采伐后应及时更新抚育。严禁乱采滥伐、毁林开荒。加快南部山区及北部荒漠地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沙漠南侵。

畜牧管理部门要负责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过量放牧,已造成草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的,应补种牧草恢复植被。

水利部门要统筹规划,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对在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的要进行审查、监督,在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前提下,要注意兼顾下游水环境质量,运用好控制性水利工程,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实施监督管理,预防和治理由于地质勘探、采矿、选矿等开发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六)文化、公安主管部门,要加强城市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并对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安全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做好防治机动车船污染大气的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部门要负责放射性同位素登记管理,并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

质量监督部门对生产、经营的环保产品实施监督。

(七)科技、教育部门要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优先安排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要在大、中、小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素质。

(八)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容量,对城市实施综合整治,对未经环境评估和环保部门审批的重大项目,不得立项。要积极采取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煤气、推广型煤。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厂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要制定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程序的规定,督促建筑施工单位加强对城市建筑施工现场和运输车辆的管理,禁止乱堆乱放建筑材料,防治施工噪声和施工扬尘污染。要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严禁露天焚烧城市垃圾,减少二次扬尘污染。

(九)各乡镇要认真执行有关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地资源,技术及环境状况,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努力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和低资源消耗的乡镇企业。提高乡镇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禁止建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项目。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冶金、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产品生产向乡镇企业扩散。

四、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今后五年,必须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广泛调动公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保证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一)尽快建立适应我县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使之制度化。从决策、计划、实施上充分体现环境保护工作“预防为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国土整治、资源开发、流域开发、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城

改建等重大事项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环境与发展联席会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决策和措施,协调环境与发展中有关重大问题。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层层建立行之有效的环保目标责任制与考核奖惩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列入各级政府主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任期内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起重大决策监督制,重大项目责任追究制。在环境与发展中重大决策实施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决策或重大项目要建立公众听证制度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逐步增加投入,强化监管,发挥环保投入主体的作用。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并逐年有所增加。

制定和完善投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向环保项目。扩大环保筹资渠道。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政策性银行要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项目。完善有利于废物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收费制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三)运用激励性政策措施,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采用激励措施,实现环境保护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有机结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与企业、公众的自愿性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规强制、行政管理、市场引导、公众自愿等手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氛围。

建设生态县,引导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和协调发展;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改善城镇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动员公众自觉保护环境;建设环保型工厂和工业园区,开展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计,引导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走循环经济之路,节能降耗减污,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发展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把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增强他们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自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积极推行绿色消费,并引导初步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

结合普法教育,开展环境普法宣传活动。加强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绿色学校的建设,从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抓起,培养和造就十一世纪环境保护生力军。

下载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吴起县“十二五”生态建设规划

    吴起县“十二五”生态建设规划 按照“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明确我县“十二五”期间林业发展的方针、方向、目标和重点,确保全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特......

    哈达碑满族小镇规划文本

    哈达碑满族风情小镇规划文本一.前言1.1乡域概况达碑镇地处岫岩的西北部,东与兴隆办事处为邻;西与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建一乡相连;东北与偏岭镇和海城市孤山镇相接;南与石灰窑镇隔山......

    宽甸满族自治各乡镇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

    宽甸满族自治县各乡镇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 一、事项名称:农村居民低保申请 【法定依据】 《辽宁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范》辽民法(2013)62号第三条 【申请条件】 1、因少劳......

    宜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宜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摘要) 发布日期:2012-06-20 一、“十一五”的成绩总结及发展形势的分析 (一)主要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

    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推动绿色营区向生态营区升级转变 钦浪网·新闻中心 时间:2011-02-24 08:49 来源:解放军报 钦州广西国内国际社会文娱体育视频专题深度聚焦......

    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

    发布(全文)( 2016年10月31日 ) 中商情报网讯11月2日消息,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2日正式公布。“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在环保上投入约4400亿元人民币,比“十二五......

    2011年自治规划[5篇材料]

    XX市中区XX镇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川人口发【2010】25......

    计生村民自治实施方案.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发挥村级计生协会功能作用,提升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