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镇富民产业调研报告-瓜菜产业

时间:2019-05-14 08:1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曲子镇富民产业调研报告-瓜菜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曲子镇富民产业调研报告-瓜菜产业》。

第一篇:曲子镇富民产业调研报告-瓜菜产业

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瓜菜产业

(2011年6月)

近年来,曲子镇立足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把设施瓜菜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全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曲子镇瓜菜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80年代的自给自足阶段,90年代以后的产业攻坚阶段,从21世纪开始,曲子镇瓜菜产业开始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全面攻坚阶段。从2004年开始,曲子镇瓜菜产业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全面发展阶段,采取政府扶持、项目带动、行政推动、利益驱动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以设施瓜菜为主的农民增收工程。在环江川、合道川条件较好的孟家寨、刘旗、高李湾、楼房子等8个行政村,推广日光温室、钢架拱棚和竹竿拱棚,种植作物以瓜类为主,每年保持在2000亩以上,设施农业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目前全镇瓜菜产业发展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发展势头良好。一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大幅提升。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和调控能力初步显现。三是利益驱动,政府与农户两辆马车拉动曲子镇瓜菜产业正在实现由“自给型”向“外销型”的历史性转变。

二、发展潜力分析

瓜菜产业是曲子镇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发展瓜菜产业是遵循自然规律,从对抗性农业走向顺 1----关于曲子镇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应性农业的必然选择。曲子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山、川、塬兼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东风灌区、楼房子灌区、许家河灌区四大灌区丰富的淡水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曲子镇成为全县21个乡镇中雨热相对充足的为数不多的乡镇,选择发展瓜菜产业,也是改变多年来的传统种植习惯,由对抗性农业过渡到顺应性农业,是我镇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农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发展瓜菜产业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由自然型传统农业走向市场型特色农业的必然选择。从比较效益来说,一亩瓜菜的收益相当于五亩小麦,而且瓜菜产业又是一个简单短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曲子镇又具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价格相对低廉,瓜菜是具有运输指向的大宗农产品,特别是鲜销瓜菜对交通运输的依存度很高,而曲子镇便捷的交通优势,为发展瓜菜产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三)发展瓜菜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从特色产业走向特色经济的必然选择。对曲子而言,实施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的关键就是依托“曲子小甜瓜”的地域品牌优势,在种植业上加大瓜菜种植面积提升总量,在加工业上依托产业优势,延长瓜菜产业链条,在瓜菜加工运输上求突破,实施产业聚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

(四)发展瓜菜产业是立足城乡统筹发展,从温饱型走向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欠发达乡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切忌搞自成体系的全门类经济,从曲子镇这样一个拥有近3万农民的农业镇的产业发展实践来看,瓜菜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充分发挥

了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而且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内生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三、目前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镇瓜菜产业发展较快,效益显著,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瓜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溉条件差,制约产业发展。两川四个灌区,三座抬高水位坝,所辖明渠34.9公里,倒虹吸3座,渡槽3处,渡管2处,泄水31处,涵洞13处,共有楼房子、王湾、李家湾、斗沟渠、黄道咀湾五座提灌站。但有3座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有10公里左右渠道损毁淤塞严重,灌区设施严重老化,9998亩水浇地真能提灌面积不足1000亩,大部分都是自流面积。

二是日光温室少,产出效益大打折扣。目前,全镇能正常使用的日光温室不足30座,培育瓜苗和种植反季节蔬菜规模太小。

三是科技含量低,技术指导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很少,科技服务跟不上。

四是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瓜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品种结构方面,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包装、保鲜、冷藏技术较差,没有进行产品加工,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是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少部分的瓜菜产品仍有污染。目前,在瓜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而导致蔬菜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瓜菜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四、产业进一步发展对策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瓜菜产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灌溉问题,扩大产业规模。积极争取实施合道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修大型提灌站1处,中型提灌站5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投资新建日光温室,每年设施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打造环县最大的瓜菜基地。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产品质量。要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种植、包装、保鲜、冷藏技术指导,创办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无公害种植。引导瓜农、菜农逐渐减少农药、化肥等施用量,坚持使用有机肥做底肥,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确保瓜菜安全、卫生、无公害。

三是培育龙头,发挥带动作用。要大力发展仓贮业和产品深加工,加强扶改力度,挖掘生产潜能,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一批存储、运销、加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四是健全流通机制,保证流通畅通。在已成立孟家寨瓜菜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在几个专业村要建立瓜菜生产合作社,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合作社协会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销售网络,保证流通环节的畅通。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节和维护好菜农、瓜农、收购客商、贩运大户等各方面的利益。

第二篇: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草畜产业

发展种草养畜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曲子镇进一步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思考

2012年6月

曲子镇位于环县南部,虽然过去群众也有养羊传统,但规模不大,养羊业收入仅占一少部分群众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2007年,环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提出了三年实现“双二百万”(养羊200万只、种植紫花苜蓿200万亩)的宏伟目标,号召农民“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块块地边种草,家家设施养羊”。曲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政策扶持、利益驱动、大户带动、行政推动等综合措施,走出了一条“兴产业,引龙头,建基地,富农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种草养畜模式。

一、产业发展现状

每年全镇新种紫花苜蓿1.5万亩以上,累计种植多年牧草近9.7万亩,养羊5.2万只,其中引繁绒山羊3.2万只,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2010和2011年,国家老促会绒山羊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1220户,调引良种绒山羊5506只,加上扶贫整村推进,草食畜牧业补助,近三年累计调引绒山羊种羊1万多只。

位于211国道线与杨演公路的交汇处的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地理位置优越,总投资350余万元,存栏羊只4000多只,年出栏3万只以上,建成办公用房600多平方米,各种农机具配套设备齐全,大小工作车辆5台,地下深水井1眼,青贮窖2处,贮草量220立方米,氨化池4处,每次氨化量20立方米,种植苜蓿2000多亩,并配有消毒、疫病防治等工作室,以及屠宰和羊肉深加工生-1-

产流水线。2011年基地为周边301户养殖户投放繁育羔羊532只,并紧紧围绕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疫病防治等三大服务功能,为1523户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对9201羊只进行了疫病防治。

地处曲子的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涉及五里桥、双城、刘旗、孟家寨四个行政村29村民小组2545户11267人,按照规模种草、土地流转种草、种商品草和农户联合经营的路子,共在川台水地和原地梯田种草14.8万亩,亩均年产干草1000公斤和600公斤,折合现金收入950元和570元,其中黄道咀湾倪兴宏流转租赁耕地410亩种植紫花苜蓿,年均向绿鑫草业公司交售商品草140吨收入13万元。在倪兴宏(去年养生猪490头,出栏肉猪330头,收入15万元,)带动下,五里桥村黄道咀湾组和刘旗村庙咀组共有30户农户联合养猪,规模3000多头,户均养猪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地现有养羊农户160户,养殖绒山羊2260只、小尾寒羊1320只,每只绒山羊和小尾寒羊收入分别达到1500元和700元。另外,在刘旗村腾旗组、张旗组和孟家寨村孟家湾、孟家寨、念沟门、郭沟门、杨旗、马岗子组建成设施瓜菜基地1496亩,亩均收入0.5万元以上;发展林木育苗基地2400亩,亩收入3000元。整合个区域建成生猪养猪小区3个、千头猪场1个、养猪专业50多户,发展养羊农户878户。

目前,全镇已发展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大家畜存栏7804头(其中牛7100只),猪存栏6712只,羊存栏52000只,鸡存栏36100只,全镇养殖大户增加纯收入达2000余万元。草畜产业已成为曲子全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产业发展环境

从发展环境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政策明确,环境宽松。一是国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逐年增多,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草食畜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草畜业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好,投入渠道越来越多,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国家对农村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国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畜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实施了绒山羊扶贫产业化试点项目,有力地改善了畜牧生产条件。

第二,资源丰富,基础坚实。草畜资源丰富,人工牧草留存面积近10万亩,是草产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饲草料资源丰富,年产青干草1万吨以上,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养殖基数较大。全镇有小尾寒羊、绒山羊、秦川牛、獭兔、杜洛克猪等畜禽地方品种。加上曲子镇素有养羊传统,从事养殖和羊畜调引的能手众多,有绿鑫草业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的支撑,发展优势明显。

第三,市场看好,前景广阔。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在畜牧业进入新阶段后其生命力更加强大。尤其随着生态畜牧业和效益畜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必然趋势,牧草不仅成为产品,而且成为商品,并逐步形成产业,需求量走高,产品供不应求,商品草市场居高不下,肉禽蛋奶为主的畜产品虽然出现了“买方市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善,消费仍呈刚性增长趋势。

三、产业发展前景

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二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发展畜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不仅能够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反哺农业,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发展畜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善食物结构和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对食物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重要的是吃好,食物消费已开始从满足数量转向追求食物的品质和营养。我镇居民人均肉、蛋、奶占有量、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肉蛋奶消费呈刚性增长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四、目前存在问题

在畜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础薄弱、生产条件差、逐年干旱影响畜牧业发展这一制约因素没有根本改变;畜禽良种化程度低,产品结构老化;种草地域分布不平衡,县南分布广而县北少,牧草转化利用率不高;村级兽医防疫员数量有限,防疫存在困难,疫病大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很大,疫情风险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户生产模式陈旧,畜牧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形不成集约化标准化基地化的商品生产优势,区域特色不明显,满足不了市场对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精细化、方便化的需求,制约了市场的扩大;养殖业协会等专业组织数量少,发展缓慢,带动作用比较弱,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五、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曲子镇今后畜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放手让农民种草养畜,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将现在的以农为主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牧为主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实现 农村经济基础产业的全面转换。

(一)草地建设及设施养殖示范工程。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行草田轮作,要将人工种草、饲草饲料建设作为推进草畜产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来抓。首先,要扩大种草规模。按照1只羊1亩草的配套标准,坚持粮草套种,以林立草,以草养林。采取科级干部抓点示范,政府补助的措施,鼓励农民多种优质牧草;其次,强化草场管理。为使草场持续有效利用,制定出台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把草山承包到村到组到户,划定界限,夯实了各级管护责任,规范了草地的保护和利用;第三,加大对饲草饲料的收贮利用。为鼓励养殖农户收贮利用好饲草饲料,可采取现金补贴的办法,购置铡草机、揉丝切碎机,既解决了封山禁牧,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 “增加粮食和饲草→舍饲养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良性发展的路子,促进全镇饲草的加工利用。

(二)项目支撑建设工程。对畜牧业的支持服务体系应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三个方面。在资金方面,要抢抓机遇,积极论证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支持重点的项目,争取资金新建羊毛绒加工厂1处,扩大绿鑫草业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规模,在草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靠国家项目来带动草畜业发展的步伐;技术方面,要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聘请专家做决策及生产方面的顾问,用现代技术武装草畜业;在人才方面,要落实乡国家关于乡站“三定”的政策,解决乡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使他们能解除后顾之忧,积极投身到发展草畜事业中来。

(三)龙头企业建设工程。要向规模要效益。做大做强草畜产

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增强竞争力,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从领导到群众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支持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形成谁能牵头就扶持谁的制度,真正从资金、土地、税收等各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实实在在的扶持。目前,应大力扶持绿鑫草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场,扶持加工在草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发挥带动作用。

(四)市场信息工程。随着畜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要把信息建设作为对草畜业各种支持措施来看待,扶持成立曲子镇养羊协会并建立网站,建立绒山羊产业发展互助基金,创建曲子绒山羊品牌,利用社会中介组织联系市场,传播信息,建立稳定的肉绒羊销售产业链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立足川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瓜菜产业

——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卢斌文

近年来,郭原乡党委、政府紧扣发展主题,把设施瓜菜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以寺沟村为核心,带动西杨村积极发展壮大瓜菜产业,改变了我乡洪河川区两个行政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促进了经济、文化、交通等又好又快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郭原乡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借鉴我县其他乡镇设施瓜菜种植经验,2011年在寺沟行政村开始进行修建60座钢架大棚。2012年开始投产,主要种植甜瓜、西瓜、辣椒、菠菜等,甜瓜较其他乡镇上市早、价格好,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为当地农民创下可观收入,每亩平均收入达13000元,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赏。2013年后季,郭原乡党委政府为了继续发展壮大瓜菜产业,在寺沟行政村修建300座钢架大棚,今年已经投产,现在甜瓜、西瓜、辣椒等长势良好,预计在6月20日左右能上市销售。

今年,寺沟行政村成立了千惠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集体合作经营模式,通过租赁的形式打破了群众各自小规模经营,催生了周彦博、贾月新、闫社平等种植大户,带动了寺沟、寺山、高湾三个自然村村民的积极性。在合作社和

种植大户的带动下,今年全乡共种植露天商品瓜菜945亩,种植户224户。如今,郭原乡瓜菜产业已经由过去的“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迈出了一大步。

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庆阳市气象局和镇原县发改局的大力帮扶下,筹资完成360座大棚14000多米灌溉管线铺设,建立安装6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全年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修建供水水塔2座,计划硬化唐洼至寺沟道路8.17公里,进行瓜菜种植培训5次,参训人员达450人次,特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蹲守指导,为我乡壮大瓜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瓜菜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瓜菜产业是郭原乡川区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川区农业的必由之路。郭原乡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年均气温10.3℃,年均降水量450-580毫米,全年无霜期140-184天,年总日照2249.7-2437.2小时。川区气温比塬面较高,茹河、洪河灌区淡水资源丰富。发展设施瓜菜业是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农业的最佳选择。

二是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发展富民产业的必由之路。寺沟村毗邻平泉镇、新城乡、郭原乡,距县城29公里。平泉镇、新城乡均无100座以上设施瓜菜种植基地。据统计:郭

原乡三个集市平均每天销售蔬菜9120斤,每年销售1641吨;6月至9月销售甜瓜、西瓜720吨。400座蔬菜大棚每年产瓜菜1200吨,仅寺沟、西杨380座大棚难以满足郭原乡需求,因此设施瓜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必由之路。从比较效益来说,一亩瓜菜相当于10亩小麦,而且瓜菜产业又是一个简单短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寺沟、西杨两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贫困面大,只有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业,将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川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2013年寺沟村新建80座居民点,将高湾、安咀等山区居民搬迁至居民点集中居住。发展设施瓜菜可以解决山区搬迁群众没有土地种的难题,增加农民收入520万元,人均收入2600元,以整洁的村容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风更加文明、管理更加民主,加快寺沟新农村全面发展进程。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乡的瓜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今年大规模种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较低。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寺沟行政村360座大棚灌溉管道压埋到了棚外,棚内缺少喷灌设施,西杨杜寺机井因没有通电而不能用于灌溉。寺沟行政村新建菜棚在雪灾、风灾中破坏较严重,今年维修速度较慢,导致大棚高度不够,棚内温度过高,甜瓜、西瓜座果率低。

3.日光温室少,菜苗供应不足。现只有2座日光温室,难以满足360座大棚的菜苗供应,导致部分菜棚每年只能种植一茬,产量和经济效益严重缩水。

4.科技含量低,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群众新接触种植设施瓜菜,技术水平低下,对于一些病虫害初期发觉不了,严重时难以处理。整体来讲,种植户预防意识不强,当灾害发生时才处理。

5.粗放型生产,市场竞争力不强。瓜菜的生产、流通仍然处于粗放型阶段,种植户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品种种植,种植时间迟早不一,上市时间层次不齐。如今年甜瓜、西瓜、辣椒等难以满足大规模批发销售,只能靠农户自行在周围集市零售。现没有包装、保鲜、冷藏设备,不能对产品进行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产业发展壮大的对策

根据当前发展现状,我乡要做大做强瓜菜产业,需做好以下几点:

1.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健全销售机制。积极鼓励大户承包,带动川区群众自觉发展,通过技术帮扶,不断扩大设施瓜菜种植规模,突破500座设施瓜菜大棚的大关。充分发挥千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造“千惠”品牌,打通周边市、县、镇的广阔市场,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保证流通环节的畅通。建立“农户+合作社+商贩”的发展模式,让农户进行订单式种植,以合同形式保证市场稳定。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解和维护好菜农、瓜农、收购客商等各方面的利益。

2.延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仓储业和产品深加工,挖掘生产潜能,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一批存贮、运销、加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通过企业带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保证市场稳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大做强设施瓜菜业奠定坚实基础。在大棚修建上把好质量关,增强大棚的防风、防雪、防雨等能力,保证在正常生产期间不造成重大灾害。要进一步完善输水管道建设,做好引水入棚、全面喷灌工程。设施瓜菜业发展对交通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要硬化寺沟至姚惠公路接口处、寺沟至郭原的道路,保证客商进的来,产品出的去。完善村级销售基地建设,修建销售大厅。借“双联”行动机遇,在庆阳市气象局帮扶下建立健全气象服务设施。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各方协调,请各

大院校专家、农技部门专业人员在瓜菜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讲解、培训、实地指导,通过先会帮后会、相互交流,达到人人懂技术、人人都专业的效果。提高早期预防各种病虫害、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掌握三年换土技术,引导农民逐渐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坚持使用有机做底肥,用物理方法防治灾害,确保瓜菜安全、卫生、无公害。

第四篇:睢宁县设施瓜菜产业发展规划2007

睢宁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2年)

为充分发挥我县温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已经初步形成设施瓜菜产业优势,突破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由扩大外延转移到挖掘内潜上来,做大做强我县蔬菜产业,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1、面积逐年下降。2003年我县设施瓜菜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总面积为10.8万亩,2004年下降到9.5万亩,2005年8.6万亩,2006年8.5万亩。面积下降主要原因是:一是国家出台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实行良种补贴,致使许多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改种菜为种粮;二是种菜费工费时劳动强度较大,因此大部分农民放弃种菜,外出打工;三是设施老化加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不愿再更新设施加大投资。

2、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近年来,农膜、农药、化肥、架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农民种瓜菜的成本增加较快,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以小麦与越冬辣椒为例,两种作物生长期基本相同。2003年每亩小麦纯收入可达220元,每亩辣椒纯收入可达3500元,平均每亩辣椒可比小麦增加收入

3280元;而在2005年每亩小麦纯收入可达260元,每亩辣椒纯收入2850元,平均每亩辣椒比小麦增加收入2590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相对收入减少690元。

3、高效轮作模式全面推广。魏集镇的春早熟西瓜一-夏白菜,凌城镇秋冬芹菜--春早熟蕃茄(黄瓜),官山镇大棚菜套菌,及王集镇大棚“苞菜--甜瓜、夏大白菜、芹菜”一年四熟栽培模式,庆安镇大棚“辣椒-地梅-芹菜-瓠瓜”多元高效栽培模式,以及棚室“早春萝卜、春生菜、夏白菜、秋延迟辣椒”轮作栽培模式。这些种植模式不但茬口衔接得当,作物搭配合理,充分利用了棚架设施及温光资源,亩效益在5000元以上,做到了设施周年利用。

4、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设施栽培无公害化生产,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大设施栽培无公害基地建设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建成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1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6.5万亩,认定各类无公害产品23个,制定25个主要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申报注册了“晋陵”牌无公害产品商标,促进了我县设施瓜菜产业健康发展。

5、加工企业应运而生。我县始终坚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理念,通过招商引资、申报项目等措施,积极创建蔬菜加工企业,目前有花府苔干,远鸿食品,古良食品,玉谷食品等蔬菜加工注册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10.5万吨,实际加工量

7.5万吨。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古良”牌,“远鸿”牌“玉谷”牌等腌制蔬菜,脱水蔬菜,罐头制品,保鲜蔬菜等四大系列产品,加工品种以苔干、青刀豆、辣椒、黄瓜、生菜等为主。

6、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在政府引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以专业大户为主体,以技术人员为骨干,以涉农部门为依托的各种蔬菜专业协会,把分散经营的菜农联结成一个整体。目前,我县有各种瓜菜产销合作组织、协会9家,参会会员总人数达1500余人,年销售西瓜、辣椒、蕃茄、马铃薯,大白菜等主品种蔬菜10万余吨,年销售额3500余万元,实现利润380万元。县内建成蔬菜交易市场5个,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年成交额6.2亿元,销售蔬菜70万吨。

目前,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连续重茬,病害严重,土地流转不畅。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名特优稀品种比重较小。四是设施瓜菜田间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五是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市场前景分析预测

(一)市场需求预测

1、国内优质安全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目前我省蔬菜总产已超过4000万吨,但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蔬菜仅占总产的10%左右,因此优质产品的市场空间还十分巨大,我县

工业欠发达,环境无污染,水、土壤、温光、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17个瓜菜品种、12万亩耕地通过无公害认定。只要我们在质量建设的方方面面走在全国前列就能占领广阔的市场,反之则失去市场。

2、国际市场需求巨大,抓住机遇抢占市场。首先,我们有低成本竞争优势。我国劳动力价格低,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的1/5-1/20,蔬菜产品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5-1/8,甚至更低,因此我国蔬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我县劳动力价格在全省偏低,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我县蔬菜同样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第二,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际蔬菜产品年出口贸易为2300万吨左右,随着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蔬菜产品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国际贸易量将进一步扩大。

(二)竞争优势分析

1、优越的温光资源

睢宁县位于徐淮腹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优于苏南,热量优于华北,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特别是早春气温回升快,秋季昼夜温差大,持续时间长,属黄泛冲积平原,土层松软深厚,地下水位较低,且工业欠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非常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设施瓜菜高效产业。

2、便捷的交通条件

睢宁西距徐州80余公里,东距连云港150公里,全由高速公路相连。徐州观音机场座落睢宁境内,距县城35公里。宁徐高速公路途径睢宁近60公里,设有4个出入口;近距京沪、京福、连霍高速公路,东上、西下、南来、北往,十分便利。104国道、省道以及县镇公路纵横交织成网,全县村村互通公路。北距陇海铁路仅30公里。

3、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欠发达,环境污染较小,特别是我县“一稻两菜”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连作带来的病虫多,用药多,污染重的弊端,随着无公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加大了生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田园环境进一优化。目前,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的申报工作,已认定无公害基地105万亩,28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并注册“九镜湖”、“三水梨”、“晋陵”、“垒山”等粮食、蔬菜、水果商标。

4、配套的栽培技术

多年来,我县科技人员积极探索创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了节水栽培、反光幕、CO2气肥等实用技术,制定了2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加以落实,实现了无公害生产,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三)市场前景

我县蔬菜主要包括西瓜、甜瓜、辣椒、蕃茄、西芹、大白

菜、西葫芦等品种,总面积10.8万亩,是销往国内市场的主体品种。优越的温光资源和环境条件,使我县的蔬菜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优,交通运输快等特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传统的东北市场因本地设施菜发展而销量稍有下滑,但北京、天津、西安、上海、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对设施菜有较大的需求。根据近几年资料显示,上海蔬菜市场1-4月份蔬菜销售量48万吨,其中50%的菜源为安徽怀远县和山东仓山县供应,我县地理位臵比这两个地区优越,如果争取占领该市场份额的20%,销售量可达9.6万吨,加上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和本县的自食量可达30万吨,从本地市场需求来看,若按人均每天消费茄果瓜类设施菜产品0.3千克计算,全县130万人口,年消费鲜菜14.5万吨。因此,我县设施瓜菜生产市场前景较好,产品销售没有问题。

四、产业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县设施瓜菜产业的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是: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突出无害化生产,发展贮藏加工,完善中介服务,积极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型蔬菜生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设施瓜菜产业,形成“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品种精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格局。

(二)产业建设目标

1、规划建设期

项目规划建设期拟定为2007年-2012年,建设期为5年。

2、建设目标

到201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复种)6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15万亩,复种30万亩,蔬菜总产量160万吨,总产值15亿元,总效益10.8亿元,消化安臵劳动力25万人,蔬菜生产布局为:

1、稻——菜连作区:东南稻区应重点推广“芹菜——番茄(黄瓜)——水稻两菜一粮(或大蒜——水稻)种植方式,即稻菜种植区;

2、出口创汇蔬菜区:废黄河故道(古邳、姚集等镇),应充分利用砂质土壤,土层深厚的特点,大力发展以大蒜为主以及土豆、黄皮洋葱、牛蒡、胡萝卜等出口创汇蔬菜;

3、设施蔬菜区:中西部地区重点巩固提高春早熟、秋延后等设施栽培水平;

4、浅水藕种植区:低洼地区如邱集镇南部、古邳镇东北部、庆安镇东部等重点抓好浅水藕生产。打响无公害蔬菜生产品牌-“晋陵”牌,再创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4个,新增瓜菜加工龙头企业3-5家,加工转化能力20万吨,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15%以上,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提高到300元以上。建一个现代化设施工厂化育苗种苗供应基地,发展壮大蔬菜产销协会,增强服务功能和手段,积极引进设施栽培主体品种5-10个。

3、建设进度:2008年全县蔬菜复种总面积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万亩,复种20万亩,产量90万吨,总产值11.5亿元,总效益8亿元,消化安臵劳动力15万人,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4万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培育一批以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工转化能力10万吨以上,占总产的10%以上,外销50万吨,占总产量50%以上,其中出口5万吨以上,净菜和超市连锁销售占全县蔬菜上市量的50%以上,人均种设施瓜菜纯收入达到250元以上。

2009-2010年,全县蔬菜复种总面积5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2万亩,复种24万亩,总产量110万吨,总产值13.5亿元,总效益9.5亿元,消化安臵农村劳动力22万人,建无公害设施瓜菜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瓜菜25万亩,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壮大一批以大型龙头企业和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竞争主体,实现加工转化能力15万吨以上,占总产量的15%以上,县外销售50万吨,占总产量45%以上,其中出口8万吨,净菜和超市连锁销售占全县蔬菜上市量的50%以上,人均种菜纯收入270元以上;

2010-2012年,全县蔬菜复种总面积实现60万亩。

五、发展重点

(一)兴建蔬菜贮藏加工贸易龙头企业。

目前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已引进三个蔬果生产、贮藏、加工

贸易企业,即睢宁瑞克斯旺蔬菜有限公司、官山玉谷食品有限公司、徐州金辉薯业。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示范带动效益明显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化水平。

(二)加速名优新品种引进,提升我县设施瓜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百利种苗有限公司的建设投产为契机,大力引进名优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使我县瓜菜品种始终处于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特别是我们已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设施栽培西甜瓜及设施栽培茄果类作物,更要引进前瞻性的市场前景看好的品种,如彩椒、水果型黄瓜、洋香瓜等,以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三)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打造一批瓜菜品牌。逐步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建立县级蔬菜质量监测检测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在蔬菜生长期间和产品上市前,定期组织抽测,确保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建立基地田头档案,每个农户把无公害蔬菜生产全过程采取的措施(生产资料购买、播种、施肥、防病)记录在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通过档案即可查清。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提升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出过得硬叫得响的产业品牌。从而赢得市场,赢得信任,最终赢得效益。

(四)积极申报实施好蔬菜发展项目,加强基地及园区

建设。

主要包括:

1、王集镇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该基地以王集镇陈楼、双营、庄楼等村为中心,重点建设20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核心示范方,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争取尽快建成万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2、双沟镇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好瑞克斯旺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百利种苗100亩育苗基地、1000亩拱棚生产基地,示范带动沿故黄河的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

3、凌城镇万亩“一稻两菜”模式示范基地。以方庄村为中心,以凌官路为主线,大力推广“一稻两菜”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发展,努力打造万亩“一稻两菜”生产特色示范基地。

4、魏集镇万亩西瓜生产示范工程。放大魏集西瓜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组织、协调服务,集聚发展能力,努力形成规模生产优势,建设万亩早熟西瓜生产示范基地。

5、古邳镇万亩浅水藕生产基地

该基地包括古邳镇的郭庄、张楼、陈吴、湖东、双河、旧城、陈老庄、陈平楼等村。

6、万亩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

该基地包括庆安镇的杜巷、杜圩、邱庄、东李楼、西李楼、胡巷、袁庙等村,主要发展大蒜、黄皮洋葱等;姚集镇的金

五、邵庄、李漫、姚集、姚南、郭卢等村,重点发展山药、牛蒡、胡萝卜等;古邳镇山西、半山、望山等村,重点发展苔干、金丝瓜等。

六、保障措施

1、制定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三资投资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除出一部分资金对基地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外,还对生产设施进行一定的补贴,并明确县各单位与设施瓜菜重点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对蔬菜专业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全面推动全县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快制定关于扶持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在目前农户市场意识淡薄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进行必要的宣传,引导,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手段,规划种植品种、面积及有组织地管理、收购等,形成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做好产品的市场预测和销售网络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措发展基金

蔬菜是生产投入大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产业发展要上规模,上水平,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资金筹集和

使用的新机制,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开发资金、支农资金等,通过财政支持,农户自筹,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形式用于设施瓜菜产业规划的实施。县财政部门每年都要拿出一定资金,为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重点用在品种引进、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企业扶持、市场完善等方面。

4、加强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

全面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促使蔬菜生产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设施瓜菜生产重点镇要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广泛开展培训,技术咨询,及时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技术落实到位。二是加快实施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和实施设施瓜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使设施瓜菜生产走上区域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四是建立健全大型农贸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配齐全县主要设施瓜菜生产基地农药残留检测点,形成快捷、规范、层次清楚、职责明确、功能和优势互补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5、扶持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瓜菜产品只有步入市场,变为商品卖出去,才能产生效益,这就需要大批的经纪人参与流通,扩大销售渠道。对于这些经纪人,一是要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建立瓜菜产销协会,加强信息交流与传递。二是给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扶

持。三是加强宣传,提高他们知名度,便于群众了解和联系。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创建龙头加工企业,不仅能使产品增值,而且遇到市场低谷时,通过低温冷冻、速冻等方式延长蔬菜供应时间,缓解市场压力,化解种植风险,平定菜价,不至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形成龙头带动型,农一体化的营销格局。

中介组织联动型的贸工

第五篇: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水塘镇是全省12个生态示范镇之一,2010年,水塘镇把无公害蔬菜种植作为该镇今后三年内发展的产业来抓,以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现对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堪查,走访种植大户,了解蔬菜种植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塘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水塘镇位于紫云县城南12公里,土地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种植蔬菜面积200亩,亩产值4000元,收入是种植水稻的3倍,种植主要品种有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及各类青菜。

二、水塘镇蔬菜产业特点

(一)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水塘镇距离县城仅十二公里,209省道贯穿全镇,内有格凸河名胜风景区,交通便利,加上县城周边的乡镇白石岩因缺水不宜种植蔬菜,火花乡虽有气候优势,但距离县城有30余公里,运输不便,东面小牛场没有种植蔬菜传统经验和习性,水塘镇在种植蔬菜上就有了发展的优势条件。

(二)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

水塘镇以质地深厚的含沙性土壤为主,东面有著名的格凸河,南面有猴水河,北面以丘陵为主布有纵横交错的小河流,蔬菜种植基础条件良好。

(三)有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水塘镇是传统蔬菜种植区,菜农具有丰富种植经验,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水塘镇外出打工的青年都到沿海一带的大型菜场工作,有很多的蔬菜种植新技术和大型农场田间指导技能。

(四)经济效益可观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蔬菜种植比粮食生产收益高,蔬菜业已经成为该镇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在与蔬菜种植能手黄斌的交谈中,了解他种植菜心每年每亩可种7季,每季亩产值1300元,除去人工、种子、农药、肥料,每亩可收益4000元左右,是种植水稻等作物的3倍。

三、水塘镇蔬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与销售不相适应

本地蔬菜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生产风险高,收入稳定性差。蔬菜产业只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菜农收入才有保证。通过调查发现,水塘镇蔬菜一没有订单二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其生产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多数菜农最担心的就是销售问题,能否卖出?能否卖个好价钱?这是困扰菜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二)蔬菜产业品种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水塘镇蔬菜产品结构是: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品种单一,优质、高档、深加工产品少,不能适应新时期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就朝天辣而言,由于种植时间与所有辣椒品种生产时间一致,且供应给市场时要求鲜品供应,水塘镇生产基地无法打破季节影响提前生产,也无法保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销售时间

(三)蔬菜产业经营方式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水塘镇蔬菜生产仍以能手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蔬菜标准化生产没有全面实施,进展缓慢,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和创名创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由于蔬菜多以鲜销为主,运销风险性大,农民经济合作性组织又在起步阶段,承受能力有限,这需要政府扶持,全面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形成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才能有效地提高蔬菜产业的增值能力。

(四)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广体系

目前水塘镇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菜农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习惯于沿用老经验、旧做法,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差。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广体系,没有与大专院校攀亲结缘,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渠道少。水塘镇菜农种植蔬菜技术存在着“三多、三少”,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科技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五)基础设施薄弱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水塘镇没有现成的菜田水利工程设施,供水方面还靠现有的简易沟渠,或使用抽水机,仍有靠天收现象,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再有水塘镇生产蔬菜设施配套不全,全镇菜田共500余亩,没有一个塑料大棚,智能化生产根本就谈不上,基础设施落后使水塘蔬菜种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信息不畅导致成本增加

菜农由于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一定程度打击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

四、水塘镇蔬菜发展的建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水塘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依靠新科技、新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设施栽培蔬菜为突破口,以名优特产蔬菜为重点,调整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和规模,完善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产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无公害蔬菜产业。

(一)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采用“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 等多种方式把分散的农户联成一体,全面动作和发挥蔬菜种植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创品牌、搞订单生产、完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政府应积极扶持好专业合作社,以便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面向市场,发展生产,进入流通,逐步改变目前千家万户搞生产、单门独户进市场的局面。

(二)重视品种质量,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

当前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对我们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个机遇。蔬菜公害问题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无公害”将是最有潜力、最有前景的竞争亮点和新的市场卖点,先行一步天地宽,谁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水塘镇必须抓住“生态示范镇”这一优势发展“无公害”产品,并迅速行动起来,我们的蔬菜产

业才能抢占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科技为动力,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

一是下大力气培育和提高产业队伍素质,使他们成为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二是加强蔬菜采后优质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分级包装上市,大力开展蔬菜深加工转化,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四)政府要加强对蔬菜产业的引导和服务

一是搞好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实行种植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农业增效菜农增收。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蔬菜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又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产业。调研情况表明,菜农希望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与资金扶持。并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大菜农培训力度,每年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

总之,搞好蔬菜种植产业必须多管齐下,政府+公司+农户齐心协力,资金+技术+设施综合运作,实现种植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市场运作规范化、产值利润最大化,使蔬菜种植真正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下载曲子镇富民产业调研报告-瓜菜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曲子镇富民产业调研报告-瓜菜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兴镇工艺美术产业调研报告

    博兴镇工艺美术产业调研报告博兴镇地处博兴县中西部,工艺美术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博兴镇工艺美术事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创汇、利税、增加地方......

    “产业富民”带头人先进事迹

    她貌不惊人,却有一股决不认输的韧劲;她身在农家,却为群众脱贫致富任劳任怨;她默默无闻,却深受群众尊重和信任。她就是**县**镇的**,10多年她充分发挥大山的优势,带领山区群众走上一......

    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

    产业经济调研报告

    竹木产业是我们柘塘村的传统产业,为了加快我村竹木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村官,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我村的竹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经过2......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____”期间,省委、省政府作出____循环发展的科学定位,把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循环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市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

    多元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多元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关于集团多元产业的调查 一、多元产业现状 集团公司多元化产业涉及煤炭、环保、煤化工、房地产、服务业、机械制造加工、冶炼、生物能源、宾馆等......

    新型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黄石市新型建材产业“十三五”发展 调 研 报 告 建材产业调研组 一、我市建材产业发展现状 建材工业在我市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黄石被称为是湖北省的水泥生产基地及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