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典风电产业调研报告
瑞典风电产业调研报告
2009-1-4 10:44:00点击次数:2439类型:转载编辑:hn
一、瑞典风力发电基本情况
瑞典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比较成熟,使用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较大。近十年来,瑞典清洁能源占其能源市场的份额从1994年的22%提高到了目前的28%。根据瑞典政府的能源发展政策,风能和生物能源是瑞典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首选。
瑞典电力生产基本实现无油、无煤,电力来源中水电和核电各占约45%。其余电力来自太阳能、垃圾焚烧发电、风力发电及生物能源。2007年,瑞典总发电量为1463亿度,其中水利发电量达655亿度,占其总发电量的44.8%,核发电量达643亿度,占44.95%,火力发电达138亿度,占9.43%,风力发电达14亿度,占0.957%,其他还有生物发电等。
目前,瑞典约有90家企业从事风电生产,共有约900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行。尽管瑞典风力发电量只占其总发电量的约1%,但增长迅速。2007年的瑞典风力发电量比上年增长了45%。瑞典议会确定的目标是到2016年瑞典风能发电量将达100亿千瓦时。
按照瑞典能源署2007年底发布的报告称,瑞典计划到2020年将投资350亿克朗,将其风电年产量提高到300亿度,其中200亿度来自陆地风电站,其余100亿度来自离岸风电站。陆地风电站中的100亿度将在2010年前完成,剩下的100亿度在2012年前完成。据此300亿度推算,瑞典将需要新增风力发电机2000至5000台左右,风力发电的从业人员将从目前的2000人提高到1.1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瑞典政府采取的促进措施有:明确将风能划为清洁能源类,使其在获得许可证方面更加便捷;政府采取一站式办公对风电站项目加速审批;提高使用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强制性配额要求。
二、我国风电产业正在走向欧洲和瑞典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在22个省(市、区)建设了158个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万千瓦,居全球第五位,其中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为330.4万千瓦,居全球第三位。我国风电总装机规模今年就将突破1000万千瓦,到2010年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000万千瓦,到2020年年底,全国的风电可能达到8000万千瓦,甚至可能达到1亿千瓦。江苏、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多个城市将成为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在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的驱动下,我国风电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风电技术和设备需求的增长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要求,我国风电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与包括瑞典在内的各国企业开展贸易与合作,从以下事例中便可见一斑。
2007年10月,我国金华市电机实业有限公司与全球第二大风力发电设备供应商——荷兰EWT风能科技公司签订了生产180台、价值2.2亿元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协议,2008年又签订了25台、价值3550万元的出口欧美合同,并将在2010年前陆续出口。2008年11月该公司生产的14台、价值1900多万元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又顺利出口到荷兰和美国,这是我国首批出口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2008年10月,中国三峡总公司所属的长江新能源公司与北欧环境金融公司签订了减排量购买合同。合同规定,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发的江苏响水201兆瓦风电场CDM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向北欧环境金融公司出售温室气体减排额度,每年可为以煤电为主的华东电网提供43551万度的清洁电力并减少约4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该减排量购买合同期限为项目投产发电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预计该期间将可以为新能源公司带来约1500万欧元的收益。
2008年6月,中国风电与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达成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协议,中国风电将出售旗下5间风电厂的全部碳减排量(「CERs」)予瑞典碳资产管理。该5间风电厂包括内蒙古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风电场、辽宁省彰武马鬃山风电场、吉林省镇赉黑鱼泡风电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夏日风电场及内蒙古武川义合美风电场,每间风电厂的封装机容量约为4.95万千瓦,每年可生产10万吨CERs,即合共50万吨CERs。
三、几点建议
1.抓住机遇,扩大我风电设备的出口。有业内人士认为,全球对风力发电机的需求巨大且供不应求,但目前风力发电机价格仍然十分昂贵,包括瑞典在内的欧洲风电企业和客商都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质优价廉的风电设备,这将给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厂商出口瑞典和欧洲市场带来很多商机。
2.加强风电国际合作,分得应有的一杯羹。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间合作日趋密切,加速了新技术的商品化和进一步开拓了市场空间。例如,瑞典和荷兰、丹麦、挪威四国正在合作发展适合民用住宅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组合设备,还有瑞典瀑布能源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的合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通过兼并、合作等手段力求垄断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市场。我国风电企业也应加强国际合作,绝不能游离其外袖手旁观而失去应有的国际份额。
3.我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和有关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我风电设备和技术的对外宣传力度。瑞典公司和商人对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风电设备也很感兴趣,驻瑞典经商室2008年多次答复了瑞典客商的各种有关咨询。在答复咨询中发现,我国部分风电设备制造的网页特别是英文网页还急需完善和细化。
4.国际竞争激烈,我企业应加倍重视我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在瑞典和北欧风电市场参与竞争的外国企业也不少,主要有Vestas, Enercon, Bonus, GE Wind,Nordex, WinWind,Gamesa 和RePower。尽管如此,我国部分风电企业的产品也已销到瑞典等北欧国家,如上海模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风电设备。在我领区内也有瑞典企业进口和销售我国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但与此同时,我经商室也接到该瑞典企业对我风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因此,我企业应该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维护好自己的良好信誉。
随着我国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日趋国际化,我们相信我国风电产业的出口和国际合作机会将与日俱增。
第二篇:某市风电产业调研报告
×××旗风电产业调研报告
一、×××风电产业基本概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商业化发展前景良好。××旗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分布广泛、稳定性高、持续性好的风能品位,开发风电的自然条件也是最好的,是××市优质风能富集区。
近年来,神×集团、大×集团、××电力投资、××能源等大批实力雄厚的央企来我旗投资,开发宝贵的风能资源。截止201×年×月底,我旗已有×户风电企业,其中:×户企业投产运营,×户企业处于项目审批阶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现产值×亿元,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发电量×亿度。风电行业税收连续三年快速增长,是××局的第二大支柱税源。
二、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各级政府对风电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准入门槛较高。一是风电企业的电力生产缺乏国家优惠信贷政策支持。二是国家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生产企业财政补贴力度不大。三是风电行业准入门槛高、审批时间长。目前,在我旗境内投资风电场全部是央企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和国外投资者则受到政策的限制,难以取得发改委的批文,几乎不能进入风电产业。四是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能及时足额拨付。
2.电网规划和建设难以满足风电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旗风电产业迅速发展,但电网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与风电发展速度不匹配,电网系统接纳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并入电网销售,造成风电资源的浪费,限电现象严重影响风电企业发展。201×,我旗风电场正常年发电等效可利用时间为2600—2800小时,实际发电可利用时间为2000—2500小时,限电影响企业发电量年平均约为20%,风电企业受到严重经济损失。目前电力输出问题已成为制约风电企业发展的瓶颈,是风电企业自身无力解决的最大问题。
3.风电企业运营成本高昂。
风电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资金运转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较慢等特点。我旗的×家风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风电企业的前期建设阶段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后期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大、比例高,火电成本中折旧费用比重为20—22%,而风电成本中折旧费用比重却高达70%以上,且设备保养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二是风电企业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偏高。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我国风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是比较高的。风力发电受季节影响较大,风电容量系数低、发电量小。在相同容量条件下,风电年发电量仅相当于火电的二分之一,风电企业的成本也远远高于火电成本。我旗的×家风电企业平均上网电价0.51元/千瓦时,其中:××风电公司上网电价0.53元/千瓦时,×××风力发电公司上网电价0.488元/千瓦时,风电远远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三是资金运转周期较长,财务费用较高。风电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但目前大多数风电企业的融资模式仍然以银行常规商业信贷为主,执行一般竞争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贷款周期期较短,一般为6—10年,风电成本回收周期长,属长线投资产业, 前期建设阶段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较高,投产后造成风电企业财务费用较高。此外,风电每千瓦的投资为8000元左右,高出火电2-3倍,金融机构要求必须有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使风电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严重影响了风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未掌握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风电机组核心部件研发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进展。虽然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已摆脱了全部进口,但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价位高昂的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也是造成风电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此外,我们也缺乏高素质的风电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许多风电场每年需花巨资聘请外籍技术人员对风电设备进行维护。
5.风电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难度较大。
一是增值税优惠政策不明显。根据财税【2008】156号文件规定,目前大多数风电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即通常所说的增值税两免三减半或三免三减半,但是风电企业没有燃料等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风电企业的发电成本80%-90%是由固定资产折旧和财务费用构成,增值税几乎没有可抵扣的内容。据有关部门统计,火电的实际税负率是8.6%,风电的实际税负在8.5%,风电与火电税负不分高下,没有体现可再生资源利用应有的政策激励。
二是所得税减免政策不适宜风电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47号文件)的规定,2008年1月1日以前开工立项的享受两免三减半,即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按15%的西部大开发优惠税率减半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27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7条规定,2008年1月1日以后开工立项的享受三免三减半,即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对西部地区新建的电力企业在2010年前给予两免三减半及15%税率的优惠政策,由于风电企业投资巨大,融资额度高,折旧费和财务费用几乎占风电经营成本的85%,导致企业前期负担过大,基本难以实现利润。而这段时间企业正处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前期减免阶段,减免额度过低,导致部分企业很难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
三是风电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执行难度大。目前,我旗的风电企业能够每月按时全额缴纳增值税,但是现行的即征即退政策对何时返还风电企业50%的增值税款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且企业在办理即征即退业务时需要向财政局、国税局等多个部门递交申请,退税周期较长,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6.税收管辖权缺失,主管税务机关管理职能难以实现。目前,我旗成立的风电企业大多属于国家大型电力企业,这些企业的工商注册地点大多在外地,而在生产经营地进行税务登记,其财务核算方式大多采取总部统一核算(即报账制核算),既不在当地核算,也不在当地开户。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可能采取在不同地区和企业间转移税收收入。同时由于其异地核算,造成税务机关难以对其账务核算情况进行监管,日常管理职能难以实现。如在税款征收方面,容易造成税款不能及时开票入库,影响征收及时性和财政收入稳定性。
三、进一步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措施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3000万千瓦。根据目前开发态势,这一数字肯定会被突破,预计届时将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旗作为欠发达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我旗的经济发展,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现状。
1.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风电相关政策,并确保政策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风力发电对改善地方环境,优化资源配臵,优化电力结构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有风源的地区,风力发电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入驻、融资、环境治理、人才引进、就业等方面出台相应综合配套政策。一是对风电设备制造商补贴。二是对风电投资者和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三是对使用风电的电价给予补贴。
2.加快电网建设,保障风电接入和输出通道畅通。
风电企业远离变电站和中心城镇,且输变电线路建设和维护费用高昂,需要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密切协调配合,对现有电网进行整体规划、升级改造和扩建,提高电网的等级,增建新的输电线路,保证风电企业大规模输出电力,满足风电发展的需要。
电网滞后是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当前风电场接入电网系统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与风电装机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按照自治区“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风电发展思路,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加快电网建设,为风电进一步发展创造巨大空间。因此,要加快电网基础建设,制定强制性电网配套接纳比例,保障输出。尤其是对于当前限电企业不能全负荷生产,建议政府和电力部门联系,放宽电力上网限额,尽可能的使企业满负荷生产。同时加大招商力度,扩大经济规模,增加用电负荷。
3.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征管条件,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风电对于地方经济的来动作用不是短期能够显现的,因此建议政府在引进风电企业时,着眼于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将重点放在为风电企业服好务上,吸引更多的风电企业来我旗投资建场。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风电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使风电企业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时减少审批流程,及时返还应退税额。
二是督促企业就地经营,就地办证,就地核算,就地纳税。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该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要多引进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企业创办时做到在当地进行法人注册、当地登记、当地保险、贷款、核算,便于加强税收征管。
三是强化税收征管,积极探索风电企业管理新思路。面对风电企业征管难的问题,只有加强税收征管,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应对税收新情况的挑战。要以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为基础,以严格管理为手段,建立多部门协调互动的综合治税网络,不断强化和完善征管措施,堵塞征管漏洞。
第三篇:风电产业汇报情况
风电产业汇报情况
一、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世界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风电产业关键技术日益成熟,单机容量5MW陆上风电机组、半直驱式风电机组开始使用,直驱式风电机组已经广泛应用,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5-3MW,采用的是变桨变速的主流技术,欧洲已批量安装3.6MW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MW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欧洲规模化海上风电及相关电网布局开始建设,并在知识型产品如风况分析工具、机组设计工具和工程咨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继2010年走势趋缓之后,2011年上半年,世界风电市场复苏良好并重拾升势,至2011年6月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15000MW。其中18405MW是2011年前6个月新增容量,比2010年上半年增长15%,2010年上半年仅增加16000MW。位居前五位的风电市场是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五国继续占有世界风能装机容量的大部分份额,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74%。
从全球风电市场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世界风电产业发展重心已由欧洲向亚洲和北美洲转移。欧洲风电总装机容量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59.6%下降至2009年的46.2%,继而下降至2010年的43.7%,而北美洲地区则由2007年的19.4%上升至2010年的22.5%,亚洲地区则由2007年的16.5%上升至2010年的31.1%。2004年,欧洲占据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0.7%的份额,如今欧洲已丧失其垄断地位,2010年,欧洲占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比重为27.0%,北美洲为16.7%,亚洲为54.6%,非洲为0.4%,亚洲已占据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一半多份额。但是,毋庸置疑,欧洲仍然是世界上风电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
据预测,到2011年底,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将达240GW,将占全球电力需求的近3%。在2011年下半年,预计全球将再增加能力25500MW,使年装机容量达到43900MW,而2010年为37642MW。
二、国内风电产业发展形势
“十一五”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和有关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特别是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番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经具备了1.5兆瓦以上各类技术类型、多种规格产品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了我国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发展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社会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会战新能源的局面。但是一些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风电盲目建设的问题,有些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并网发电,因此,国家能源局要求地方对风电开发制定计划,提出计划的依据是风电发展规划、前期工作、电力市场和并网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装机容量呈平稳增长,海上风电份额加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由于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国内总量已经很大,在未来的几年里,装机容量将实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1—2015年期间,中国的风电市场以平均每年15~20GW之间的速度增长,其中海上风电平均每年新增1GW左右。二是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成本出现大幅降低。目前,华仪电气公告称其拟将近期增发所募资金用于开发6MW风机,华锐风电已开始对10MW风机的研发。此外,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改进,风力发电机组将越来越便宜和高效;项目开发成本也会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开发商日渐丰富的经验而相应下降;而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改进也将减少运行维护所产生的平均成本。而目前,国内风电行业的主流机型为1.5MW风机。三是风电制造商进入整合阶段,利润向开发商转移。截至目前,中国已有超过80家整机生产企业,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汽在我国风电市场的累计市场份额已达到56%,排名前10位的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到85%,而后60余家企业,仅有3.9%的市场份额。目前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退出,还有一些企业正在酝酿退出。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整合,风电行业的价值天平也越发向风电开发商倾斜,发电集团的整合让独立风机制造商能分到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小。
三、我县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县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艰苦创业与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风电装备产业随着叶片、塔筒、新材料、法兰、螺栓等项目的进驻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园区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重点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增粗产业链条的战略规划。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风电装备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天和风电叶片江苏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北京海亚集团、日本山口株式会社合资建设的世界一流的风机塔筒专业制造工厂——江苏神山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成为园区的纳税大户的同时也为风电装备产业园打响了知名度。目前两家公司都在加快产品更新步伐。天和风电本月已停止生产1.5MW叶片,集中精力调试2.5MW生产模具,预计11月份开始生产2.5MW叶片。总投入3亿元的3兆瓦、6兆瓦叶片和材料研发与检测中心即将启动,发展前景良好。神山风塔从11月份开始生产以2MW塔筒为主。1-10月份累计生产1.5MW塔筒76套、2MW塔筒77套。3兆瓦-5兆瓦风机塔筒和海上风电钢桩项目即将启动,增长势头强劲。在建的还包括长江三峡新能源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水投资集团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风电法兰项目、北京京冶轧机轴承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内首家大型海上风电轴承项目、天津中成新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投资的风电螺栓项目、北京三得普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三得普华智能电力项目等等。
第四篇:牡丹江地区汽电产业调研报告
牡丹江地区汽车电子产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汽车电子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加快全区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对全区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汽车电子是我区的新兴产业,以机械铸造类企业为基础,依托配套汽车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格局。截至2011年底,全区已有汽车电子生产及相关企业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企业总资产15亿元,从业人员3000余人,主要生产经营产品类型有:专用汽车、板簧、轮骰、齿轮、汽车灯具、水箱推力杆、螺栓等。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汽车电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0.3亿元。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龙头骨干企业迅速扩张。近年来,牡丹江宏马集团、牡丹江汽车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等龙头企业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扩张裂变,膨胀规模,上档升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牡丹江宏马集团被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授予“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称号,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并呈现出争夺行业龙头的发展态势,其产品从过去单一的轮骰扩展到汽车悬挂件等总成,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近亿元,出口创汇2313 万美元。今年以来,牡丹江宏马集团投资11100万元的汽车悬挂组合件、静压铸造流水线项目、地埋式环保垃圾处理站项目已完成投入7900万元。牡丹江汽车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在近年来连续投资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3000万元新上齿轮精锻、汽车曲轴等项目,年可新增产值6000万元。
(二)产品集群初步形成。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汽车电子产业特色产品集群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在白塔镇建成了板簧制造业基地,生产品种齐全的各类板簧,其中重卡板簧为济南重汽、济南商用车、北汽福田、济宁商用车等集团配套,成为红旗、解放、斯太尔、泰拖拉等重型汽车的专门供应商。在崮山镇形成了齿轮加工基地,以牡丹江汽车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为龙头的汽车齿轮锻造行业产量占到全国同类产品近二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八陡镇以牡丹江宏马集团为龙头的带动下,很多配套中小企业逐步成长起来,使汽车电子产业逐步发展为区域支柱产业
(三)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对外与汽车整车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内加强配套协作,提高了整个产业配套能力。牡丹江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淄博强大集团等与牡丹江宏马集团之间形成了密切的配套协作关系,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淄博强大集团为潍柴、锡柴等国内大型内燃机企业配套高强度螺栓年达7000多万元,目前已成为潍柴最大螺栓供应商,占其总量的40%
左右。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汽车板簧发展情况:全区现有板簧生产企业48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总资产达5.08亿元,现生产能力15万砘,年产值9亿元。主要生产各类型重型板簧、轻型汽车、农用车、改装车、拖拉机板簧。有10余家骨干企业已成为中国一汽、中国重汽、北汽福田、牡丹江巨力、聊城时风、牡丹江凯马等大中型汽车集团的配套厂家,其余企业主要是为社会维修市场提供成品和半成品服务。主要骨干企业有亚萌汽车板簧、兴华板簧、凤凰山汽车钢板厂、博山弹簧厂、资豪实业、金龙弹簧、国家汽车电子、恒升达汽车板簧、龙凤板簧等企业。白塔镇于2011年被省机械工业办授予“牡丹江省板簧制造业基地”称号。
(二)汽车齿轮发展情况:全区现有以汽车齿轮锻件为主的汽车齿轮生产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总资产达2亿元,现已形成齿轮锻件加工达3万砘、年产齿轮锻件300万件的生产能力。其中,龙头企业牡丹江汽车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齿轮锻件生产厂家之一,产品包括二十多个系列、一百八十余个品种。现主要为一汽、二汽、临工、合汽等国内知名的汽车齿轮厂家配套。
(三)专用汽车发展情况:我区专用汽车已有三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形成了“颜山”牌等行业著名品牌。淄博颜山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淄博市有资质、唯一具备规模生产专用汽车能力的企业,通过了中国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的中国强制产品认证即“3C”认证。现已生产和正在开发的产品有自卸汽车、仓栅汽车、厢式汽车、液体运输汽车、粉粒物料运输汽车、水泥搅拌汽车、车辆运输半挂车等十四个系列八十余种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1年公司生产的四十六台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出口到尼日利亚等国家。2007年,公司将达到年产3000辆专用汽车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工业产值4.6亿元(按同行业统计口径应为8.6亿元),利税4897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汽车电子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量规模小。全区汽车电子业规模以上企业2011年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区工业总量的10%,与汽车发展的大环境相比,与先进汽车电子生产县区市相比,差距很大,同时应当看到,我区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二是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主要表现在生产零散小部件的多,生产总成件的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从品种来看,我区汽车产品品种大约只有十几种,与整车生产所需近3000个部件相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三是技术水平差,产品开发能力弱。全区现有汽车电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高技术人才十分匮乏,整个行业普遍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少,产品开发能力弱,缺乏关键部件、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整体层次偏低。
四、措施建议
为做大做强汽车电子特色产业,使其发展为我区优势产业,根据全区汽车电子业的发展现状和今后几年汽车电子业的发展趋势,围绕打造全省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目标,以配套企业为依托,以零部件生产为基础,加快产品上档升级,实现由零部件向总成的转变,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系统开发和整机生产能力的企业,搞好产业对接,加强资源整合,创优发展环境,尽快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产业。
(一)抢抓机遇,搞好规划,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还只有十几辆,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百多辆还有很大差距,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全省、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完善我区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加快全区汽车电子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以现有产品为基础,不断提高产品成套率,实现产品结构逐步从配件为主向总成方向发展。以扩大总量、提高档次、增强品种为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形成专业化、多品种、大批量生产能力。
(三)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增强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完善措施,给予重点扶持,全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帮助他们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确保早日达产达效,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产业对接,促进产业集聚。
抓住牡丹江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机遇,引导企业加大与各知名品牌厂家实现对接,积极承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转移,坚持引进资金、技术、产品、人才相结合,抢抓机遇,鼓励现有企业与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吸引国内外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建设,全方位引进整车及配套项目,搞好有关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把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作为全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加快发展步伐,扩大产业规模。
(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科学研联合,加快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培育知名品牌,以创新求发展,大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密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等权威领域专家机构学者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引进吸收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水平,提高产业档次和水平。
(六)优化产业环境,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适时成立汽车电子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加强信息沟通,打造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汽配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准确把握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大企业要发挥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小企业,小企业要积极向大企业靠拢,为大企业服务,共同发展。
第五篇:山西省分散式及风电项目调研报告
山西省分散式及风电项目调研报告
三月份,按照公司市场营销计划,到山西省对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情况及分散式风电项目在山西开发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调研,市场营销部陪同赵普文董事长拜访了华能山西省分公司王文瑞总经理,就上述关心的问题向他进行了咨询和调研,并征求了王总对我公司开展此次调研的建议。
风资源状况:
截止2010年底,山西省主管部门已经将全省的风资源全部统一规划完毕,十二五计划中,山西省风电开发计划总共1200万kW,到现在为止,已经规划到国家级的几大风电开发企业。十三五期间的风资源约1000万kW,也已经分配完毕。
现在到山西寻找风资源和搞合作开发为时已晚,2010年前来山西找机会还是时候,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
项目合作:
央企在风电项目上与民营企业相比具有更大优势,山西当地政府不愿与民企打交道,华能山西分公司也不可能与民营企业合作搞风电场建设。建议到其他省份和地区寻找机会。
分散式风电项目:
关于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开展分散式风电项目的通知,发电商已经知道了,但那是前任领导的倡议,现任领导不感兴趣。各地区企业也将分散式项目与发电商谈合作,但地方政府在分散式项目开发决策上左右不了发电商的主管领导,发电商也已经将分散式的资源圈到自己名下,何时开发,等时机成熟再说。发电商不做,也不让别的企业占用。
山西当地的特殊情况:
经过近几年与山西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官员打交道,深刻地认识到山西的当地现有文化,做任何事情与其他省份有很大的不同,外部企业不了解。主要突出表现在做风电项目很艰难,没有相当充裕的资金寸步难行,老百姓、村级、乡镇
级、县级等官员都要钱,并且明目张胆,很难对付。如果在山西只做一个5万的风电场,还不如不做,因为投入的资金要比其他省份做同样的项目大得多。这种现状可能与山西拥有很多煤老板等暴发户的做事观念有关,做任何事情先谈钱,并且太明显。
建议:
针对山西目前的风电现状和相关情况,王总建议,还是将工作重点和目标放到湖南、湖北、安徽和河南等中部地区,考虑低风速区的风电项目,这些地区的风速一般在6米/秒左右。或者到西北地区考虑做风光、太阳能项目。
建议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考虑近几年网罗一批优秀的售后服务人才,等风电业再过二到三年,风电机组的质保期基本已过,发电商根本做不了维护,可以组织一个售后服务团队,做风电业的专业服务,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