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
如何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
生存率是指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存活的百分比。生存率通常作为判断某项综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经过治疗后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生存率的判断通常分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其中以5年生存率最为重要。通常临床上无论实施哪种方案均采用5年生存率去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20世纪60年代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10%~20%,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及术后易复发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5年生存率为20%~40%;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5年生存率为30%~50%;近年来生存率已达55%以上。但是总体上很难令人满意。我们该如何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肿瘤专家们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课题研究。
21世纪,进入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癌症治疗也迎来了科技治疗时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出现了,它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肿瘤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生物免疫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帮助患者从术后创伤中恢复;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多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尤其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数据证明,采用手术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综合疗法,术后可有效清除手术中残余的微小病灶,并能清除血液或淋巴循环中游离的癌细胞,达到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目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并能有效抵抗和避免各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生物免疫治疗是指通过一定的生物技术在高标准的实验室内培养出DC免疫细胞和CIK肿瘤杀伤细胞,然后采用独特的双养双输法,对DC、CIK细胞双培养、双回输,结合为一体后回输患者体内,直接杀伤癌细胞并重建自体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DC-CIK生物免疫疗法配合手术、放疗、化疗,能系统杀灭肿瘤细胞,有效解决其转移和扩散,克服了传统治疗方式“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
生物免疫治疗具有适用面广、采血量少、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充满了希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家属也是极大安慰,经过无数临床实践证实不仅是适用于胃癌的治疗,对其他癌症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目前,解放军307医院已经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自开展以来已经成功为2000多例肿瘤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将胃癌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近一倍,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第二篇:胃癌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报告
姓名:赵志琳科室:日间病房
1例胃癌晚期化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赵志琳
【摘要】总结 1 例胃癌晚期化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根据患 者护理难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患者病情变化快,需采 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 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关键词】 胃癌晚期;化疗;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临床病症,是指胰、胆、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 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1]。常发生于35~65岁的中年男性 晚期胃癌患者[2]。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性胃炎和胃癌,其中胃癌占5.24%[2]。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 便,同时还可能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甚至严重时 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再发出血率约为70%,再次 出血的危险期为6周内[3]。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科护理具有重要 的作用,促进患者病情好转的关键因素是对患者做好护理和观察,这 也是促使患者疾病好转和早日康复的途径之一。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李xx,55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吞咽梗阻感7 月余,胃镜示:胃贲门恶性肿瘤,病理:胃贲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EP方案化疗3程,此次为行第4次化疗入科。患者排除禁忌后于2015 年10月17日开始EP方案化疗.患者于10月18日凌晨1点患者无明 显诱因突然出现呕鲜血及少许血凝块,量约1 500 mL,2:32再次呕 出约500 mL暗红色血,神清伴头晕、乏力、口渴、冷汗等,血压73 /41 mmHg,心率69次/min。查肝肾功能电解示尿素氮10.33 mmoL /L,氮112 mmoL/L,白蛋白31.2g/L,查血常规示红细胞1.8 ×10”/L,血红蛋白49∥L,红细胞压积16.4%。
1.2治疗与转归 患者暂停化疗,告病危,绝对卧床、禁食、持续吸 氧,输注少浆血400 mL。监测神志、生命体征、24 h出入量,开放 两路静脉通路,一路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另一路 奥曲肽O.3 mg+生理盐水250 mL维持2 h持续用药,同时给予冰生 理盐水100 mL+去甲肾上腺素2 mg和冰生理盐水100mL+凝血酶5 000 u每2小时1次交替10 mL口服止血。多巴胺80 mg+生理盐水250 mL 静滴根据血压调节滴数持续升血压治疗。经止血、输血、抑制腺体分 泌、升血压、升白细胞、营养支持等治疗处理,经积极治疗护理,患 者于第21天生命体征平稳,轻度贫血貌。患者病情逐步恢复稳定,于第25天出院至外院继续给予治疗。2护理
2.1对症护理。处于出血期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出血停止。呕血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 息。心电监测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补充血容量。抽血验血做血红蛋白、血氨和尿素氮等的测定[4]。及时配血和备血。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帮助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一旦发现病情,立即通知医师。2.2病情观察。
2.2.1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失血性休克。注意测量体温、脉搏、血压 的变化,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水量,尿比重。2.2.2观察意识和四肢情况。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 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和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 躁不安、表情淡漠和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2.2.3记录呕血、便血量和尿量。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 色,呕血及便血的颜色,取绝于出血量的多少及血在消化道内停 留的时间。
2.2.4及时评估出血量,预防失血性休克。如有了血性休克,可按休 克病人常规护理。如出现意识朦胧或烦躁不安时,应置床档,防止坠床。2.2.5监测实验室指标。了解有无再出血迹象每日了解血红蛋白动 态变化,有助于判断出血情况。定期监测尿素氮的变化,避免氮质血 症的发生。
2.3化疗间歇期护理。患者行了l d化疗,需加强化疗后骨髓抑制 及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监测血常规。患者重度贫血,输血的同时给予 重组人促红素升红细胞治疗。同时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依托泊苷和 顺铂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急性呕吐一般可持续1周左右,及时止 吐治疗,避免诱发呕血。
2.4基础护理。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减少不良刺激。做好患者口腔 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饮食指导。食物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 要诱因[5]。每班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及时做记录,长期受压部位需经 常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
2.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关心、理解、体贴患者,合理解释病情,详细说明各项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护理 人员要适时做好沟通工作,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争取有效的家庭社 会支持。3讨论
胃癌化疗后的患者要加强观察的不仅是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要 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诊,易反复,一旦发生护理人员需镇静,及时配合抢救,全面加强对患者 观察,进行精心护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 响,因此,护理工作质量仍然需要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唐光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lO,8(6):135—136.
[2]蔡陈效,冀子中,陈晓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趋势及相关因素分 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5):387—389. [3]杨玉秀.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 生,2004,32(4):11—13.
[4]张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影响 [J].全科护理,2012,10(6):498499.
[5]王海兰,付云华,王艳芝,等.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3):274-275.
第三篇:胃癌个案护理
胃癌患者的个案护理
普外科 胡梅
姓名: 胡婷
性别: 女
年龄:43岁
床号:39床
主诉:上腹部疼痛一月余 现病史: 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一月余”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2.胃角溃疡。入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角溃疡伴腺体肠化及轻度不典型增生。将组织切片送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示胃角(两块)送检均为粘膜低分化腺癌。病程中无反酸,无嗳气,无肩背部放射,大便正常。专科检查:
电子胃镜示胃角粘膜低分化腺癌。各种相关检查: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血常规,血凝,肝肾功能均正常 术前诊断:胃癌
拟行手术:胃癌根治术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麻醉 术前给药:苯巴比妥钠,阿托品 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1)询问病人过去疾病史,尤其是既往有无溃疡病史和某些胃癌前期疾病史,家族中有无消化性溃疡,胃癌史等。
(2)了解病人生活习惯,饮食种类和嗜好,生活环境。(3)病人有关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4)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如营养状态,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并发症及纠正情况。(5)病人及家属对胃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何要求,关心问题。(6)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有何不适。术后化疗情况,有无不良反应。护理诊断:
(1)恐惧:与得知癌症诊断有关
(2)营养状态改变:与摄入,消化,吸收有关(3)知识缺乏:与缺乏化疗等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配合术前的各种检查,治疗及护理,坚定手术的信心。
(2)指导病人少食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术前三天遵医嘱指导其进食全流质饮食。
(3)术前的常规检查 除协助病人做好血、尿、便常规检查,还必须做好心电图,全胸片,胃镜等检查。(4)术前准备:
a.术前一天在了解病人无过敏史的基础上做好头孢曲松钠,普鲁卡因皮试,定血型交叉配血。
b.术前晚清洁灌肠,指导病人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
c.术前30分钟遵医嘱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术前备皮,置胃管接负压吸引球,置留置导尿管接无菌引流袋。
d.病人进手术室后根据麻醉方式铺好麻醉床,准备电动吸引器,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及必要的急救药品等。术后护理
1.患者返回病房后协助安置与床上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病人完全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48小时。按医嘱测量并记录。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给氧。分泌物过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如呕吐时应随时清除,以防阻塞呼吸道。
4.遵医嘱给予抗炎,保护胃粘膜的对症支持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滴速。
5.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切口渗血渗液等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6.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堵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的生理盐水每天冲洗两次,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小时内胃管引流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吗、。术后第二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通气后可拔出胃管,观察大便颜色和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口臭。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尿色,量。术后留置2-3天,每日以无痛碘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定时更换无菌引流袋。拔管前夹管,2-3小时放尿一次,以行膀胱肌锻炼。
7.术后6-1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24小时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增加肠蠕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指导病人做深呼吸i,及有效的咳嗽,并轻轻叩击背部,预防肺部感染。病人的活动量应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8.饮食指导。病人肠功能恢复后,可拔出胃管,拔管后当日给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1-2小时1次,第2天进半量流质每次50-80ML,第3日进食全量流质,每次100-150ML,进食后无不适,第4日可进半流质,以稀饭为宜,术后第10-14天可进软食。出院健康指导
胃癌术后化疗病人应注意饮食,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血象,肝功能等,并注意预防感染。效果评价
通过与病人术前术后的交流使病人从绝望的痛苦中摆脱出来,重返社会,健康的生活。
第四篇:胃癌个案护理(模版)
胃癌个案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癌肿的第一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我国以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华北及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最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为多见。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其次为胃底贲门、胃体部。可以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晚期胃癌。1.病人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者xxx,女,72岁, 于201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纳差,反酸、胸骨后烧心感,饱餐后、平躺后加重,坐起或站立时可稍有缓解;伴腹胀、呃逆,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便血等不适。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一般,大便5-7天/次,均为黄色成型便,量少,小便为淡黄色,量约1000-1500ml/天,体重近1年减轻12.5kg。于2016-12-07入院。入院诊断:
1、胃弥漫性病变:胃淋 巴瘤?胃癌多发转移?
2、盆腹腔积液(大量)
3、双肾积水
4、胆囊多发结石 1.2既往史
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自诉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85/85mmHg,规律药物治疗,1年前停用降压药后血压维持正常。1.3 家族史
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发生。1.4 个人史
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2.专科检查
入院查体:T:36.8 ℃,P:88次/分,R:18次/分,BP:103/79mmHg。神志清楚,营养差,体型消瘦,左锁骨上可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隆突,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脐部正常。腹软,中上腹可触及大小约4*3cm条状包块,表面不规则,质硬,全腹未及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3.辅助检查 3.1院外检查
2016-3-25xxxx医院:胃镜示:
1、胃体变形狭窄皱襞僵硬查因:Ca待排;
2、慢性浅表性胃炎;
3、贫血胃粘膜像;病理示胃体黏膜组织呈慢性炎,固有层散在胞浆红染的细胞,免疫组化提示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仅局灶少量细胞高度疑为低分化腺癌.2016-10-19xxxx医院:胃镜示:皮革胃;病理示:(胃体、胃窦部)可见黏膜固有层有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未见肿瘤性病变;腹水常规为PH 7.0,淡黄色,微浊李凡他试验阳性,有核细胞40 * 106 / L,多个核细胞比例22%,单个核细胞比例78%,腹水CEA 13.34 ug/L,腹水细胞学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
2016-12-2xxxxx医院:PET-CT示:1.胃体及胃窦处胃壁弥漫性增厚,代谢不均匀增高,考虑为胃癌;2.胃体后方见多发结节状及条片状高代谢病灶,考虑为转移灶;3.盆腹腔内大量积液;胃肠道、肝脏、脾脏、胰腺及双肾明显受压;4.双侧肾盂及双侧输尿管扩张积液,膀胱内未见放射性分布,提示尿潴留;5.右侧筛窦及双侧上颌窦炎症;双侧下鼻甲肥厚;甲状腺双侧叶密度不均;中下段食管扩张;6.双肺尖及右上肺后段少许慢性炎症;胆囊多发结石; 3.2实验室检查
氯89.4mmpl/L。电解质:钠130.0mmol/L,氯89.4mmol/L,钾3.8mmol/L;肾功能肌酐88μmol/L,尿素8.70mmol/L;白蛋白33.8g/L。3.3病理检查
病理细胞涂片诊断监测:腹水:镜下找到腺癌细胞,结合临床病史考虑胃癌腹水转移。4.胃癌的病因
4.1.环境和饮食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腌制食品、熏制鱼类、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是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等。
4.2.幽门螺杆菌感染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所分泌的毒素能使胃粘膜病变,从而发生癌变。4.3.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高出于正常人四倍。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4.4.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4.5.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与癌前期病变.5.胃癌的病理生理
胃癌的发生很少直接从正常胃粘膜上皮产生,而多数是在胃粘膜上皮已发生异常改变或疾病的基础上产生。这中间有一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粘膜转变成胃粘膜上皮异常改变或疾病,部分再转变成胃癌。
5.1胃癌的发生部位,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5.2具体形态分型 :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
5.3.组织分型:腺癌、粘液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5.4.转移途径直:接播散、淋巴结转移(占胃癌转移的70%)、血行转移。6.胃癌的临床表现
6.1 症状: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 6.2 体征:早期无体征。
晚期有:①腹部肿块,多位于上腹部,质坚硬(有时可酷似肝之左叶,而易误认为肝癌或肝硬化)。②转移表现:左锁骨上可摸到质硬的淋巴结;癌性腹水;癌肿转移至肝、肺、卵巢等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③有些胃癌患者,常有伴癌综合症,如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黑皮病、皮肤皱褶有色素沉着,皮肌炎等。但有些则是癌前先有伴癌综合症,应提高警惕和提高自查能力。6.3 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头晕、心悸、解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2)幽门梗阻: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3)癌肿穿孔: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4)胃肠瘘管:排出不消化食物。7.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与胃功能降低,肿瘤有关; 2)腹胀:与胃揉动减慢、肿瘤转移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营养缺乏、年老及机体消耗有关; 4)有皮肤粘膜受损的危险:与营养缺乏、长期卧床有关; 5)焦虑和恐惧:与知识缺乏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与年老、消瘦有关;
7)便秘:与进食少和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8)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 9)舒适的改变:与长期束腰带有关。8. 护理措施:
8.1营养失调:与胃功能降低,肿瘤有关 1告知病人其营养状况,向患者讲解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作用,建议少食多○餐,鼓励进食。
2饮食适合患者口味,注意食物温度适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食霉变、腌制食品;
3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及时清理呕吐物。○4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及电解质补液等。患者为老年病人,○静脉治疗时,低速宜慢,一般不宜超过每分钟40滴,心衰患者不宜超过每分钟30滴。氨基酸每分钟25滴,静脉补钾每分钟30-40滴。
5定期称体重、查血象,掌握数据的变化情况。准确掌握测体重的方法:定期○在同一时间段,早餐前,排空小便,每次测量的时候穿同样的衣服。
8.2腹胀:与胃揉动减慢、腹腔大量积液有关
8.2.1饮食宜少量多餐、易消化,细嚼慢咽,避免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地瓜、马铃薯等
8.2.2鼓励病人多活动,特别是饭后应协助病人活动,促进肠道揉动,以缓解症状。
8.2.3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胃肠减压术、灌肠及腹腔穿刺术配合等治疗。
8.3活动无耐力:与营养缺乏、年老及机体消耗有关
8.3.1加强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8.3.2注意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舒适、保证睡眠和休息。8.3.3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胸闷、气促等不适。
8.4有皮肤粘膜受损的危险:与营养缺乏、长期卧床有关 8.4.1.向患者强调保护皮肤的重要性,提高病人自护皮肤的意识 8.4.2.增加饮食营养,增加皮肤弹性。8.4.3.勤翻身,勤检查并按摩受压皮肤。8.4.4.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整洁。
8.4.5 给病人提供自护皮肤的方法:用湿润、柔软手帕,轻擦全身,并适当使用润肤剂如喜疗妥,每日2次。
8.5焦虑和恐惧:与知识缺乏有关
8.5.1对消极失望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做好调养精神与生活的指导,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意义,以意志与情绪对治愈疾病的能动作用,排除不利于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8.5.2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抓住时机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同时还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病人以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中解脱出来,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治疗上看到希望。
8.5.3要动员病人周围的人关心体贴病人,亲人情感的微妙变化,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如果亲人对他关心体贴,病人的悲观情绪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反之,病人悲观心理会加重,因此,做好病人亲属的动员工作是扭转病人悲观心理的关键步聚。
8.5.4.在医院,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护士的态度要和蔼,举止文雅;对病人要在治病和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护士要经常接近病人,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依赖,争取病人的配合。
8.6有受伤的危险:与年老、消瘦有关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容易发生跌倒,再加强营养的同时,应注意防跌倒,24小时留陪人。保证环境、设施安全,地面宜保持干洁,地面有潮湿时,不宜下床。走廊、厕所、座椅等应安装安全扶手、扶栏。卧床时上床栏
8.7便秘:与进食少和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1)保证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摄入。(2)进行适当的运动。(3)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4)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5)指导或协助病人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必要时予以灌肠。(6)缺钾可使肠蠕动减慢,应注意电解质的补充。8.8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
注意监测体温,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每班检查腹腔引流管的刻度、固定及敷料情况,穿刺口有无渗血渗液等。严格按无菌要求换药,避免感染。缩短留置时间。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8.9舒适的改变:与长期束腰带有关
定时检查腰带的松紧度,以一指能伸进为宜。定时解开腰带,束两小时,放松15-30分钟。每次检查周围皮肤有无受损,必要时可涂抹喜辽妥。进食时,可适当解松腰带,促进舒适。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诉,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如有,及时解开腰带。
第五篇:内科学第六章 胃癌
第六章 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 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 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这可能也反映了家庭成员共有的环境因素,少数胃癌属“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浸润型胃癌有更高的家族发病倾向,提示该型与遗传因素有关。
(四)癌前状态
分为癌前疾病病变。前者是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后者是指较易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指异型增生。
1.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详见本篇第四章第二节慢性胃炎。
2.胃息肉炎性息肉约占80010,直径多在2cm以下,癌变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几率较高,特别是直径>2cm的广基息肉。
3.胃溃疡多因溃疡边缘的炎症、糜烂、再生及异型增生所致。4.残胃炎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癌变常在术后10-15年发生。【病理】
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58%)、贲门(20%)、胃体(15%)、全胃或大部分胃(7%)。据胃癌的进程可分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且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黏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侵及浆膜或浆膜外者称晚期胃癌。
(一)胃癌的组织病理学
WHO近年将胃癌分为: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混合型腺癌、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三大类。
(二)侵袭与转移 胃癌有四种扩散方式:
1.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胃底贲门癌常侵犯食管、肝及大网膜,胃体癌则多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2.淋巴结转移一般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时,称为Virchow淋巴结。
3.血行播散晚期患者可占60%以上。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是肺、腹膜、及肾上腺,也可转移到肾、脑、骨髓等。
4.种植转移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人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结节状肿块。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期胃癌可有上腹痛、餐后加重、纳差、厌食、乏力及体重减轻。
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并发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粪,继之出现贫血。胃癌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疽和(或)发热;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肿瘤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二)体征
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进展期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有压痛。肿块多位于上腹偏右相当于胃窦处。如肿瘤转移至肝脏可致肝大及黄疽,甚至出现腹水。腹膜有转移时也可发生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侵犯门静脉或脾静脉时有脾脏增大。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或可扪及VirchoWJ淋巴结,质硬不活动。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凹陷可扪及肿块。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一)早期胃癌
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部,特别是弯侧,可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也可呈平坦样,但黏膜粗糙、触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糜烂。胃镜下疑诊者,可用美蓝染色,癌性病变处着色,有助于指导活检部位。放大胃镜、窄带光成像和激光共聚焦胃镜能更仔细观察细微病变,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由于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缺乏特征性,病灶小,易被忽略,需要内镜医生细致地观察,对可疑病变多取活检。
(二)进展期胃癌
胃镜下多可作出拟诊,肿瘤表面常凹凸不平,糜烂,有污秽苔,活检时易出血。也可呈深大溃疡,底部覆有污秽灰白苔,溃疡边缘呈结节状隆起,无聚合皱襞,病变处无蠕动。当癌组织发生于黏膜之下,在胃壁内向四周弥漫浸润扩散,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当病变累及胃窦,可造成胃流出道狭窄;当其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这种黏膜下弥漫浸润型胃癌,相对较少,胃镜所见黏膜可无明显病变,甚至普通活检也常呈阴性结果。临床疑诊时,可行大块黏膜切除,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胃癌病灶处的超声内镜(EUS)检查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侵犯深度,有助于区分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还能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实喻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较常见,若伴有粪便隐血阳性,提示肿瘤有长期小量出血。
【X缕钡餐】
当患者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时,x线钡餐可能发现胃内的溃疡及隆起型病灶,分别呈龛影或充盈缺损,但难以鉴别其良恶性;如有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邻近胃黏膜僵直,蠕动消失,则胃癌可能性大。
【诊断】
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早期诊断是根治胃癌的前提,中国的胃镜检查已普及至镇、县级医院,对有中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或黑粪者应殁时行胃镜检查。对下列胃癌的高危患者应定期胃镜随访: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者;②良性溃疡经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③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并发症】
1.出血多呈呕血或黑粪,约5 %可发生难治性大出血。2.幽门或贲门梗阻可出现进食困难、呕吐、腹胀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3.穿孔较良性溃疡少见,多见于幽门前区的溃疡型癌。【治疗】 早期胃癌没有淋巴转移时,可采取内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在没有全身转移时,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清除残胃的Hp感染。
(一)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特别是黏膜内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图4-6-1)。适应于高或中分化、无溃疡、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应对切除的癌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如切缘发现癌变或表浅型癌肿侵袭到黏膜下层,需追加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对于胃癌,可采取胃部分切除术。进展期胃癌如无远处转移,尽可能根治性切除;伴有远处移者或伴有梗阻者,则可行姑息性手术,保持消化道通畅。外科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手段。胃切除范围可分为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切除后分别用Billorth-Ⅰ、Billroth-Ⅱ及Roux-en-Y式重建消化道连续性。对那些无法通过手术治愈的患者,特别是有梗阻的患者,部分切除肿瘤后,约50a-/o患者的症状可获得缓解。
(三)化学治疗
早期胃癌何转移灶者,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尽管胃癌对化疗不够敏感,但术前、术中、术后化疗仍有一定作用。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根治及治愈机会;术后辅助化疗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化疗、腹腔内化疗、持续性腹腔温热灌注和淋巴靶向化疗等。单一药物化疗只适合于早期需要化疗的患者或不能承受联合化疗者。常用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替加氟(FT-207)、丝裂霉索(MMC)、阿霉素(ADM)、顺铂(DDP)或卡铂、亚硝脲类(CCNU,MeCCNU)、足叶乙甙(VP-16)等。联合化疗多采用2-3种联合,以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化疗失败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或多药耐药性有关。
(四)其他治疗
基础及临床前期研究表明,生长抑素类似物及COX-2抑制剂能抑制胃癌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还有待广泛l临床研究。其他尚包括中医中药治疗、光动力学治疗、介入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
【预后】
胃癌的预后直接与诊断时的分期有关。迄今为止,手术仍然是胃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低(约lOoito),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约7%-34%。【预防】
1.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详见第四章第二节“患者教育”。2.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对于有癌前疾病者,根除Hp可能部分预防其胃癌发生。
3.积极治疗癌前疾病,详见第四章第二节“癌前状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