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内容摘要本课题在界定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查访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青年成长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动机、需求等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大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理论学习不同层次的需求,探索了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所涉及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分类,并以增强理论学习实效为视角,创新理论学习活动内容与形式,构建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关键词大学生 理论学习 分层分类 模式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一)高校理论学习的界定本研究所探讨的理论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二是我党重要思想理论的相关教育,用党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三是各类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形势、准确理解各项政策。
(二)对分层分类的界定分层即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活动开展方式。学生在大学中的成长阶段可分为新鲜迷茫期、成长发展期和成熟蜕变期,每个阶段的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自身发展的认知不同,所以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接受、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需要,结合理论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活动,加强针对性。分类是针对理论学习的内容而言,从对理论学习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理论学习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而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其针对面和开展方式又应有所不同,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才能真正让理论学习深入学生之中,增强理论学习的可接受性。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样本。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93.49%。在受访学生中,男女生比例为1:2.5,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5,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与团员的比例为1:9.5。
二、大学生理论学习现状
(一)大学生对理论社团的认同度偏低在对理论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的评价中,有高达79.28%的学生认为,理论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过于陈旧”。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所参加过的理论学习中,最常见的还是“理论辅导讲座、报告”、“演讲和征文比赛、展板绘制”等相对传统的形式。统计显示,受访者给理论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打分平均为65分左右(满分100分)。综合这些数据不难发现,理论社团开展的活动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社团的认同度偏低。
(二)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知行不一大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积极投入。调查显示,有79.87%的学生认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是大学生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有57.32%的学生承认“理论学习对于自身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还是有一定帮助”;有近七成的学生表示,“理论学习让自己对于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有了深入了解”、“理论学习拓展了自己在时政方面的知识”。这些积极的数据让我们看到大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认知是正面的。然而在访谈中发现,大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持有一种偏见,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特别是对当前的学习、工作、生活没什么实践指导意义,还认为理论是社会科学学者以及领导干部学习研究的,与自己关系不大。究其原因,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几乎忽视了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给学生们留下了“枯燥无聊”的印象。正是这种消极的看法,让学生对于理论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去做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当然很难全力以赴,所取得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参加理论学习的动机异化理论学习活动开展的初衷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无论是各类讲座报告,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宗旨的。然而现实中,理论学习活动开展的目标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不完全匹配。调查发现,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动机更倾向于外界对其的要求,而非自身理论素养提升的主动诉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开展理论学习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对于进行理论学习的动机,仅有15.26%的学生认为“理论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很有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却有83.27%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的成绩被纳入学生考评体系(如奖学金、优干等),因此必须要学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理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必须要学习”。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大学生自进入高校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把“是否对于就业有帮助”作为判断某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正是在这种价值判断标准下,“理论学习”在大学生看来有时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一旦出现“意义缺失”的状态,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内部动力的缺失。在缺乏内部动力,只靠外部动力的约束的情况下,理论学习只是一种勉强和敷衍的行为,既然没有“用心”学,成效也就无从谈起。
(四)大学生理论学习难以持之以恒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个体在心理上、生理上接近或开始成熟的时期,有一定知识但对于世界又很陌生,充满好奇;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行为;社会竞争压力使大学生在选择上产生功利性动机。同时,一个学生在进入大学深造前,已经有十二年的学习经历,这也会对大学学习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其中“班级效应”和“寝室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大学生对于一件事,无论是否喜欢,可能转念之间就做出决定,对于所需能力、时间及其它因素缺乏充分考虑和思想准备,当发现难以应付是就断然放弃,进而导致“三分钟热度”现象。由于没有确定的目标和周详的计划,大学生理论学习难以成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三、高校理论学习分层分类开展的思考
(一)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是进行理论学习的载体,形式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理论学习活动大多依靠课堂教学、讲座等方式开展,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大多关注于活动本身而非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因此,创新理论学习的形式十分迫切。本课题将理论学习形式分为四种,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期通过理论学习多种形式的结合,真正达到提高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可接受度。
1、以课堂为抓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强调丰富理论学习活动形式的同时,我们仍旧要抓牢理论学习第一课堂这一基石。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实调整和重点选择。另外,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是引起学生抵触的一个原因,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等原则组织理论教学。
2、以实践为途径,加强学生理论认知理论学习与一般知识学习不同,知识传授与思想转化通过主体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体实践活动是理论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论学习源泉和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从理论认识形成的机理来看,社会实践是认识发生的源泉。要使人们的头脑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必须生活在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同这些事物接触,研究和变革这些事物。人们只有接触这些事物,才能看到这些事物的现象,认识这些事物的本质,掌握这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对这些事物的正确认识。从大学生的思想来看,社会实践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乐于接受和探索新事物,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时代特质,空洞的说教很可能还会让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除了课堂理论灌输之外,还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用事实说话,通过实践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亲自调查的基础上,面对真切事实,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同时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社团为载体,增强学生理论兴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理论社团的活动开展则避免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被动的弊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理论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丰富理论学习的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第一,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形势报告、专题辅导、多媒体教学片等方式作为第二课堂,丰富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并结合学术性研究,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化。第二,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学术沙龙、时事热点讨论等参与性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走向主动学习,在参与中体现学习理论的价值。如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理论学习月”活动,以学生关心的“兴奋点”为线索,每学期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为专题,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拓展专题的内涵。这样的做法一是扩大了理论活动的宣传力度,二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的理论学习氛围,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许多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形式平等、生动、活泼和形象,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认识,最后落实到行动中。第三,可以组织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之中,了解社会现状,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爱心助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华东师范大学理论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志愿者们通过与农民工子女之间的互动,不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理论的认识水平。
4、以网络为媒介,开拓学生理论覆盖面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生理论学习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创建大学生理论学习“红色网站”、开设网上业余党校团校、组建网络社团等活动,展示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成果,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托网络开展理论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使政治理论在学校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变被动式、接受式、单向式学习为主动式、动态交流式.双向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科学界定学生发展需求,增强理论学习的层次性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的差异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思维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们的理论思维、发散思维、分析思维以及创造思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二,大学生在学校中的阶段不同,其经历、兴趣和所关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形成了思想上的千差万别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这就要求理论学习从内容到方法,要依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有计划、分层次来组织学习。
1、针对新鲜迷茫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基础兴趣型理论学习新鲜迷茫期大多为进入大学第一年,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状态,可以有所缩短或延长。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刚刚摆脱父母的束缚,进入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他们对自身的认知、对未来的设计还处于相对迷茫的时期。所以在此阶段,理论学习要从基础抓起,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堂,开设理论基础课,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基本理论思想进大学生头脑。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所学理论。在此阶段,应避免学生将理论学习的印象停留在政治课上而产生枯燥感和距离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真诚的思想交流,使感情融合、距离贴近、气氛活跃,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和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大学生对于学校各项活动都充满了热情和积极性,有极高的参与度。所以,此阶段的理论学习应结合学生特点,可以班级或学院团委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进头脑”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与此同时,通过活动发现理论学习积极分子,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2、针对成长发展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理性多样型理论学习大学生进入大
二、大三后,渐渐适应了大学校园生活,逐渐摆脱了当初的迷茫与探索状态,初步规划了个人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发展。并且,通过一年左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对理论的认识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逐步以思考分析的眼光对待自己、关注社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所以,此阶段的理论学习内容应提升一个水平,根据大学生思想上的“热点”来组织理论学习。可以小组形式展开,让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通过小组研究、集体探讨的形式,运用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并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推荐、考察等程序,确定一批理论学习骨干,组成中心理论学习小组或理论骨干培训班,采用专题报告、自学、讨论交流、观看录像、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先学一点、学多一点、学深一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再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感染周围的同学,点面结合,推动全校学生理论学习活动深入持久、卓有成效的开展。
3、针对成熟蜕变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实践发展型理论学习步入大四的学生是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最为棘手也是最为重要的对象。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在表面看来理论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关联度较小,但实际上此时的大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热点”的表层意义,他们迫切需要对社会的新情况和新走势做出了解和把握,从而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一明确的规划。这就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南,通过学习理论,大学生可以充分把握社会发展进程,从而为自己的成长找准正确的方向。在这个阶段,更应注重理论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开展畅所欲言的论坛辩论式学习,通过定期举办“学习论坛”,开展分专题的主题发言、自由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的问题,可以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使学生辨明是非,明确正误。还可以建立博士、硕士对口辅导政治学习的制度,对学生在学理论过程中以及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细致深人的辅导,做到解决一个思想问题带动一大片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认识水平。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大多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挂职实习活动,应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在理论的引导下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政治理论,使学与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构建分层分类理论学习模式,提升理论学习的科学性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析以及对不同类型理论学习活动形式的探索,本课题最终是要构建一个分层分类开展理论学习的模式,使得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具可操作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生成长阶段
学习对象讲授 座谈基础性理论 学习第一课堂理论学习新鲜迷茫期所有学生形势政策专题讲座新鲜迷茫期 成长发展期所有学生主题团日活动所有阶段所有学生参加,骨干学生组织进阶性理论 学习理论骨干培训班成长发展期理论学习骨干专题理论问题论坛、学术沙龙成长发展期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学生参加,骨干学生发言理论专家座谈会成长发展期 成熟蜕变期理论学习骨干理论学习个别指导成熟蜕变期有相关需求的学生社会 实践班级、社团等 开展参观学习、观看电影新鲜迷茫期所有学生社会实践成长发展期 成熟蜕变期理论社团志愿者志愿者活动成长发展期理论社团志愿者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成长发展期 成熟蜕变期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学生个人自发开展社会实习成熟蜕变期有相关兴趣的学生其他网络活动所有内容所有阶段所有学生专家参与的引 导自学式学习所有内容所有阶段所有学生
(裴小倩、夏建国、郑晓燕、鲁瑶)
第二篇:高中历史分层教学分类研究经验总结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分类研究经验总结
太和一职高
李丽
当前在中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不顾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这种做法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其结果是不仅导致部分学生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沉重,最终还导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鉴于此,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以便进行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教师和学生是作为教学这个整体中具有同等地位的两个部分,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激励,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弱到强,从无所谓到感兴趣,直到内化为一种内在的需要甚至渴望,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力。我们认为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激励、“四基”导学、方法指导和智能培养,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塑造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完整人格。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计划和措施
(一)学生分层:
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风格。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分,一般分为A、B、C三层或B、C两层。必须指出,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二)目标分层:
这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操作过程,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关键之处。所谓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过于刻板的划一性目标,改为学生能自主选择的弹性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目标分层不是学生分层的简单对号入座。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适用,但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由学生层次决定。
(三)施教分层:
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
开展弹性分组教学----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制订层递式任务----弹性分组教学的组成部分,管理使不同层次学生同时获得相同的学习乐趣,为特殊学生,包括天才学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既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学生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选择的,所以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没有一个被冷落。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他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与讲授,而是了解学情,给予个别化指导。这里包括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否适当?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否有待改进?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应当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全班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有哪些共同问题需要组织辩论或研讨等等。
(四)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五)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
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六)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能会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三、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要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尤其要 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分层教学发展的方向教师要优化,要真正做到教书为育人,教育目的不是“选好”人来教,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去“教好”人。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的说理、动员的能力更强,要真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探索实践,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分类研究经验总结
太和一职高
李丽 2013年8月
第三篇:中学语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语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研究》小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的公布,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行,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问题:①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少,教师分析、讲解多。②指导学生个人揣摩品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少,教师用统一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多。③指导学生积累巩固少,采用题海多。④阅读不拓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大搞题海。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本课题旨在取消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感知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巩固、拓展创新这四方面,为阅读教学构建一个系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我们希望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突破。本课题组便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①传统阅读教学是从50年代起就在前苏联的教育学家凯落夫和叶希波夫的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组织教学——复习旧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影响我国语文教学近30年。它具备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科的性质和文章的价值,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讲读、理解,重视复习旧知,巩固新知,低、中、高各年级的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里掌握该学科的知识。教法简单,易操作,也实用于应试教育。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针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出现了“导学式”、“启发式”、“自学讨论式”、“精讲多练式”等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力图改变教师“一言堂”或者
“一问一答”的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方式。这些教学模式好的方面是能注重学生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习惯。
③感知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巩固、拓展创新,这些词语已分散在新课程标准之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但还未形成系统。为阅读教学构建一个系统已是大势所趋。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我们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教学的模式。本课题研究力求改革长期以来处于无序状态的语文教学,旨在对初中阅读教学构建一个宏观的、科学的体系。由于精选五个子课题,这些子课题之间形成了和谐的联系,必然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的作用。这对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由初中语文教师全员参与,在研究的过程中,能调动语文教师进行改革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
(2)理论价值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力求在阅读教学中有所突破,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的无序性,探讨更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论上构建四中阅读教学模式。用系统论指导阅读教学,在理论上是一种新的探索。
三、课题界定
本课题中的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是把阅读教学分为四个层次:感知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巩固、拓展创新,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又体现了人们学习过程中的循序渐进规律。
四、理论依据
(1)系统论的指导。
系统是由诸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这个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非其诸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诸要素组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后,这个系统就产生了其诸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要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系统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朝更优化方向发
展的科学方法。系统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课题便是用系统论的方法去指导阅读教学。
(2)“双主”教学理论。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感知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巩固、拓展创新,这些词语已分散在新课程标准之中,但还未形成系统,我们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理念,构建阅读教学的系统。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必备的阅读技能为主要任务,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2)为学生设计一个合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阅读教学序列,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牵动整个语文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研究内容
(1)构建阅读教学的系统,用系统论指导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构建阅读教学的总系统。从人们的认识规律看,阅读教学可分为四个层次:感知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巩固、拓展创新,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又体现了人们学习过程中的循序渐进规律,如能使这几个层次之间和谐发展,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而根据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确定了如下五个子课题:文学作品(古诗、散文、戏剧、小说)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文言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文学作品的拓展、创新模式研究,文言文积累、拓展创新模式研究。根据阅读教学中的感知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巩固、拓展创新这四个层次,分别从五方面构建阅读教学的系统。五个子课题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找出读写结合的交汇点。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课题组人员分工:
指导老师: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①文学作品(古诗、散文、戏剧、小说)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负责人:黄萍)
②文言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负责人:曹梅谢丽娟)
③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负责人:李琴)
④中学阅读拓展创新模式研究(负责人:吴帮兰)
七、研究方法
(1)本课题属行动研究法,强调以系统论为指导,将科研、教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2)采用纵向系统研究和横向系统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和各子课题的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专题研究”、“集中讨论”、“定期检查”等方法进行研究。
八、研究过程
(1)初期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研究成果,讨论该课题的可行性。目的是明确此次科研的意义,研究方法,确定子课题。
(2)中期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①分子课题分别进行研究;②以“教学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模式”上探索课;③利用调查表、测试等方式检测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模式”。各子课题推出探索课课例及配套的课件。
(3)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分析、总结,研究此种教学模式的经验及不足,写课题总报告。建立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模式,使新的模式系统化、序列化。汇编学生优秀作文,展示论文成果。
第四篇:传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研究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评价
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分层教学的模式与实施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2.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分层的学科。在原行政班的基础上,对于能力层次明显的学科构建不同的层次班。不分层的学科仍在原行政教学班上课。分层的学科由教务处通过对学生的摸底,确定为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
(2)、各层次班分班的原则。在层次班分班过程中,力求克服随意性和强制性,提高科学性,尽量做到学生、家长、教师都心情舒畅。分层次班的依据是:①学生学习成绩;②学生能力品质;③学生意向。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用分层次班前集中考试的学生学科成绩或上一学期期中和期末的学科平均成绩。学生的能力品质依据对任课教师、班主任的问卷打分。(一般从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接受快慢、学生独立性几方面。)具体操作过程为:
(3)、分层教学班级管理。各层次班的任课教师即为该层次班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要从层次教学班弱点(如:学生的班级意识弱、班级构成的稳定性差、管理松散、上课人员流动大等)入手,主动探索层次班班级管理的最佳方法。
(4)、分层教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①、班级管理评价。②、教学评价。3.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三、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2)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3)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4)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5)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 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虽然分层教学也催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五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初中数学课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中数学课历来是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重点课程,也是难点课程,由于过去传统保守的教学理念影响,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们学习兴趣不浓,已经不适应教育领域改革的需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分层教学模式最早是在上海出现的,分层教学的模式是基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基础上而提出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不同,因此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接受能力不同,学生的成绩呈现出多层次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笼统地讲述知识点,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接受知识的差异,造成教学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
1.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来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由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呈现金字塔般的分层模式,一些学生仅仅靠个人的努力和被动地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发挥团队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力量,来达到整体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1.2 分层教学的原则
1.2.1 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上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注重每??学生个体的特点,要对班级的学生认真了解,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独有的特点,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
1.2.2 循序渐进原则。“水滴石穿”,学生并不能一下就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由简到易,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真正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难免要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要主动地解决学生们的问题,鼓励学生们认真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创新策略
2.1 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不同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平时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基础知识掌握好;B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中等,思维较活跃;C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思维一般。当然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从而重新调整学生的层次。这样可以使A层次的学生产生自豪感,学习积极性更高,而B、C两个层次的学生会以A层次的学生为榜样,激发起超越本层次的学习信心,同样会激发起学习积极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当然这种对学生的分层,教师一定要多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们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从而消除分到C组的学生家长的顾虑,赢得家长的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创新工作。
2.2 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成合格、良好、优秀,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倍角公式”知识点时,可以要求A层面的学生会根据教学内容推导出公式,以培养今后解决复杂题型的能力;对于B层面的学生则要求学生们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的过程中加深对倍角公式的理解;而对于C层面的学生则要求牢记住公式,从而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当然这种分层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3 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因材施教。对于A层面的学生,教师选择一些难度高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并让学生们总结习题的规律,从而举一反三;对于B层面的学生,要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而对于C层面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做大量的基础练习题,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使一部分学生向B层面转变。例如对于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反比例函数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题,“一个一次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P(-2,1)和点Q(1,m)上,求:
1、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2、点Q的坐标是什么?
3、当X取什么值时,一次函数的值要比反比例函数的值要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从难度上呈现除了递增的趋势,教师可以要求A层面的学生通过问题3总结其规律,灵活地运用了函数图像知识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而对于B、C层面的学生要求其从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问题1和问题2巩固了反函数的概念和特点,熟练记住,然后在根据情况进行提升,从而实现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的转化。教师要着重给予B、C层次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从而共同进步。
2.4 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分层施教。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以自学为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锻炼思维能力,并通过思考发现学习的规律;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讲解知识点为主,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们理解这种类型的题型,然后让学生们课后做类似的习题,从而掌握知识点;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重点关注,积极指导,教学时先由简单的知识点讲起,循序渐进,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逐步进步。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计出三种题型进行讲解,第一种:5x2-4x=0,(2x+1)×(3x-2)=0;第二种题型:若(a+b)(a+b+2)=8,则a+b=?;第三种: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则m=?,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三种题型,根据难易程度对学生们分层方式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2.5 对学生们的评价考核分层
教师对学生们的评价考核要分不同的层次进行,从而使评价考核起到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告诫他们不骄不躁,争取在今后始终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做的更好;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行表扬,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在学习中予以改正,争取向A层次方面努力;对于C层面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锲而不舍,从而有所进步和提高。总结
分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竞争,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要高度重视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针对分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予以完善,从而带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大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