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08: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第一篇: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立足县情,着力抓好永康片区开发样榜,搞好特色民居房建设。2008年8月11日至12日,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兴泽带队,组织永康镇,忙捞村委会,忙捞自然村一、二、三组和县政府办、县新农村办各级领导干部45人到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考察学习,考察采取了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等方式。通过考察使我们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芒抗村基本情况

芒抗村位于耿马县城西南,距县城7公里,耿沧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子四周,是一片片连绵起伏的蔗林,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642户2998人。其中傣族、佤族、景颇族三个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傣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3%,2007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40元。

二、芒抗村主要做法

(一)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建设。村支部书记、主任刀正华介绍说,芒抗村种植甘蔗历史悠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甘蔗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依托耿马南华糖业公司,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适度增加面积,全力提高单产。通过抓示范基地建设和开展科技培训,群众种甘蔗积极性高涨,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芒抗村还充分发挥甘蔗产业协会连结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联合体,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路子,-1-

提高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村甘蔗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村一品”逐步形成,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6至2007年榨季,人均仅甘蔗收入就达4000多元。今年,芒抗村又提出用三年时间新增3000亩高优蔗园、建成1000亩吨糖田示范基地和5000亩甘蔗水浇地的目标。现在全村甘蔗种植面积已突破15000亩,实现人均占有甘蔗面积5亩。

(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特色民居房建设。进入村寨,只见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蓝瓦“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芒抗村。如果不是来参观,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居然是农村寨子。路两旁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连通家家户户;厨房内一尘不染,沼气炉哧哧发出蓝光,如今的芒抗村村民像城里人一样,进屋不带泥、出门不沾灰,过着殷实和谐的新生活。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县、乡、村三级通过研究,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建立“五位一体”的“芒抗模式”:即按照自愿、有偿、风险自担的原则,采取群众自愿、政府协调的办法,运用“政府+银行+企业+村民理事会+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帮助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在这个模式中,各自的职责为:政府(除补助每户新建8000元、改造4000元外)负责政策引导、协调服务、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贷款担保机制并提供财政贴息;制糖企业负责扶持农户建设优质甘蔗基地,在信用社设立农户甘蔗蔗款专用账户,在收购农户甘蔗过程中,用扣留甘蔗款的方式协助银行收回农户贷款;银行负责按几方认定贷款数额将贷款发放给农户,并在制糖企业和村民理事会的支持下,收回到期贷款;村民理事会利用地缘、亲缘、血缘等优势充分收集掌握农户信息,对农户贷款进行信用和数额审核,组织五户联保小组;农户负责甘蔗种植、用甘蔗预期收入进

行信用保证、自愿签订逾期不还款由制糖企业扣留甘蔗款归还银行贷款的协议。通过实行这种模式运作,有效解决了农民资金短缺问题,使芒抗村新农村建设得以稳步推进。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芒抗村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依靠甘蔗产业带动,运输业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全村共有大型农用运输车13辆,中型客车3辆,农用大拖拉机16辆,小拖拉机153辆,除运输业外,芒抗村还从挖掘和整理民间民俗文化入手,探索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经济新路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户通过办“农家乐”和绿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参与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村已有6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农户刀红星家每年仅“农家乐”餐饮服务纯收入就达4万多元。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是引入外资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不行的,所以要在道路上重点投入,将忙捞村寨道路及村委会驻地与骨干道路交接贯通,要使农民无论在晴天或雨季都能畅通无阻。

(二)着力发展产业建设。忙捞村属于坝区,热量充足,多年来村民一直发展甘蔗种植业。但由于农民土地资源有限,所以大面积专业化发展甘蔗种植业,似乎有点空间不足。因此,我认为在巩固甘蔗种植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发展其它产业。如发展畜牧业,可成立“养殖专业协会”,组织协会到外面考察学习或请有威望的技术实力强的大牲畜养殖专家到本村培训,通过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养殖大牲畜,并对大牲畜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使忙捞村形成综合产业发展的小康村。

(三)选拔能力突出的人才担任新农村理事会成员,让新农

村理事会真正“理起事来”。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一定要选懂经济的人来挑大梁。耿马县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带头人”能够吃透政策,能真正为民办实事。

(四)、鼓励农民大胆创新,尝试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只能在国家政府范围内对农民给予适当的补贴。政府更多的是帮助农民出谋划策,搞好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在建设中就必须有资金的投入。但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仅靠农民自己收入是不够的,这样农民就要放开胆子,以产业的预期收入或其他抵押物作抵押向信用社贷款,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

我们这次考察学习,得到了耿马县人民政府的热情款待,通过考察学习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准了突破重点;增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学到的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克期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永德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二○○八年八月十五日

第二篇:水池铺乡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水池铺乡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7月14日,梁园区水池铺乡党委、政府领导率领机关人员60余人赴梁园区周集乡、张阁镇考察学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周集乡王尧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孔阁村的新村建设、贾庄镇的土地流转工作等,每到一地,都能明显感受到我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活力和显著成效。现在将考察收获汇报如下:

(一)王尧村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王尧村是个传统的蔬菜大村。以种植特色蔬菜为主。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科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充分利用特色蔬菜,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从一般粮食生产向种植特色蔬菜等高效农业转变的路子。并突出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一三产业有效嫁接,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二)孔阁新村建设。孔阁村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人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废弃坑塘进行新村建设,大大节省了土地,整齐划一的新村,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

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

(三)贾庄村土地流转工作初见成效。贾庄村在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以前,每户的土地都比较分散,种植起来比较麻烦。经过土地流转后大大方便了群众,贾庄村成立了大江农村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种植优良项目,这样以来既让土地被承包的群众得到了效益,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篇: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3月3日-6日,我带领州政府办、州农办、州扶贫开发办、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长沙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长沙、赣州两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长沙市浏阳县、长沙县和赣州市信丰县、龙南县的10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收集了两市建设新农村相关资料。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市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作法

[本文出自中国范例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通过考察发现,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长沙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赣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组织万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印制了126万张新农村建设年画,编印了《新农村建设读本》和《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摄制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片,编排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春暖红土地”系列节目,举办了“新赣州、新农村、新家园”摄影大赛,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赣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村民理事会,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同时,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赣州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该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首先是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其次是在方式方法上,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会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补助水泥、按施工标准硬化路面,节省不少投资。再次是在管理制度上,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农村建设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和县市直部门的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并进行定期督查。

(四)整合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组织资源。长沙市、赣州市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党建、组织、农业、意识形态和规划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二是整合干部资源。两市都结合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别组织数以万计的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发动,与群众一道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三是整合资金资源。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赣州市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2004年9月至今,全市累计整合资金4.9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整合社会资源。赣州市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年该市合同引资213.5亿元,实际到位145.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57亿元。逐步掀起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热潮。

二、当前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困难

2、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州有10.5%的村不通路,80%的村不通自来水,60%的村没有实现稳定通电,1071个村不通电话。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落后,基础脆弱,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3、农村环境卫生令人堪忧。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农村投入相对短缺,农村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民房设计单

一、道路建设粗糙,厕所乱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人畜混居现象随处可见,管理杂乱无序。

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不少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素质需要。

(二)发展机遇

1、我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2、中央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如取消农业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等公共事业建设投入等。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农村的路子,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我国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省新农村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3、省委、省政府“湘西大开发”升温。我州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随着省委、省政府“湘西大开发”战略的升温,省直部门和长、衡、株、潭、常、岳六地市对口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州将得到更多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4、成功范例提供了建设经验。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农村的路子,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我国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省新农村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5、我州农村具备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州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盼望加快发展,这些都有利于我州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我州新农村建设。

三、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及建议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

(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州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州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州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州上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县市。各县市、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州里统筹,县市组织、乡镇主抓、村寨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州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并做好驻村工作组的管理工作。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州、县市直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韩国新村运动和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新闻媒体要成立专门班子,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政策要求,突出报道各县市、各部门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州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我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每一个村庄的形成都具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对于临近风景名胜区的农村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整治,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旅游型村庄。对于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古村落,要进行保护和维修,对环境进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四)突出重点。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我州农村水果、烤烟、草食牧业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区域规划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或一县一业”。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2006年全州要完成500个村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铁路、国省县道及城镇周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州、县市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州县市直建整扶贫单位都要把扶贫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建设,力求办成样板。

(五)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各级财政都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教育和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捆绑使用,多方筹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篇: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3月3日-6日,我带领州政府办、州农办、州扶贫开发办、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长沙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长沙、赣州两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长沙市浏阳县、长沙县和赣州市信丰县、龙南县的10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收集了两市建设新农村相关资料。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市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作法[本文出自中国范例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通过考察发现,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长沙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赣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组织万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印制了126万张新农村建设年画,编印了《新农村建设读本》和《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摄制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片,编排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春暖红土地”系列节目,举办了“新赣州、新农村、新家园”摄影大赛,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赣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村民理事会,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同时,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长沙市结合实际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从2006年起,对全市1000个左右行政村,按照“三改三整一分离(即改电、改水、改厕,整修乡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和实行人畜分离),建设长沙新农村”的要求,进行整治。其中用3年时间,建设100个左右“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班子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后再扩大示范范围,分期分批推进。以“百村示范”,带动“千村整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实行“四步走”,第一步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该市探索和总结出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实践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路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线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目前,该市已完成264个小城镇1046个行政村总计662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空心房”改造面积达410平方米,腾出老宅基地5980亩,垦复耕地5.36万亩,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5.76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6.7万座,受益人口达50多万人;建立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00个,发展会员7.8万名,联结农户20.3万户;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57万人。

(三)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赣州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该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首先是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其次是在方式方法上,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会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补助水泥、按施工标准硬化路面,节省不少投资。再次是在管理制度上,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农村建设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和县市直部门的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并进行定期督查。

(四)整合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组织资源。长沙市、赣州市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党建、组织、农业、意识形态和规划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二是整合干部资源。两市都结合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别组织数以万计的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发动,与群众一道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三是整合资金资源。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赣州市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2004年9月至今,全市累计整合资金4.9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整合社会资源。赣州市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年该市合同引资213.5亿元,实际到位145.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57亿元。逐步掀起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热潮。

(五)稳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优先规划设计。两市均组建了规划设计专门班子,对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和具体布局进行前期考证和规划设计。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长沙市着力建设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四大产业走廊,四大优势产业带面积达28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赣州市做大做强农业、生猪、蔬菜、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战略。该市发展水果类产业面积达208万亩,其中脐橙105万亩,年产值达115亿元。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三是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长沙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2000多公里,水利建设完成投资44.5亿元。赣州市完成通村公路3420多公里,60%以上村实现了农村“五通”,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四是注重违章立制。两市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

二、当前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困难

1、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由于我州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业致富的带动能力较弱,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不快。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加上一些体制性障碍等因素,都制约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005年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66元,相对全国全省来说十分偏低。目前全州还有25万低收入农村人口。

2、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州有10.5%的村不通路,80%的村不通自来水,60%的村没有实现稳定通电,1071个村不通电话。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落后,基础脆弱,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3、农村环境卫生令人堪忧。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农村投入相对短缺,农村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民房设计单

一、道路建设粗糙,厕所乱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人畜混居现象随处可见,管理杂乱无序。

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不少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素质需要。

(二)发展机遇

1、我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2、中央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如取消农业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等公共事业建设投入等。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农村的路子,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我国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省新农村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3、省委、省政府“湘西大开发”升温。我州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随着省委、省政府“湘西大开发”战略的升温,省直部门和长、衡、株、潭、常、岳六地市对口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州将得到更多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4、成功范例提供了建设经验。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农村的路子,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我国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省新农村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5、我州农村具备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州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盼望加快发展,这些都有利于我州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我州新农村建设。

三、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及建议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

(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州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州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州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州上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县市。各县市、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州里统筹,县市组织、乡镇主抓、村寨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州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并做好驻村工作组的管理工作。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州、县市直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韩国新村运动和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新闻媒体要成立专门班子,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政策要求,突出报道各县市、各部门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州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我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每一个村庄的形成都具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对于临近风景名胜区的农村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整治,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旅游型村庄。对于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古村落,要进行保护和维修,对环境进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四)突出重点。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我州农村水果、烤烟、草食牧业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区域规划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或一县一业”。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2006年全州要完成500个村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铁路、国省县道及城镇周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州、县市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州县市直建整扶贫单位都要把扶贫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建设,力求办成样板。

(五)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各级财政都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教育和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捆绑使用,多方筹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篇:县镇(乡)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

一、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

(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内容)。

二、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各类产业发展水平和村民经济收入等内容)。

三、建设现状

(包括道路与绿化、给水与排水、电力与电信、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的现状与问题等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四、发展条件评价

(对村庄的区位、文化遗存、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建设条件进行优劣势总体评价)。

第二章 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编制依据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四、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包括各类产业、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目标要求)。

2、社会发展目标

(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人口素质的提高,民主政治建设等总体目标)。

3、人居环境目标

(包括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建设、省政府提出的四化四改等目标要求)。

第三章 村域总体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

一、村域发展总体布局

(包括村域各自然村居民点的分布与搬迁,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及功能组织,空间资源管制划分与要求等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二、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三、产业发展布局

(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四、产业发展措施

(整合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等内容)。

第四章 总体布局规划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按用地性质划分到小类。并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第五章 基础设施规划

(要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一、村庄道路交通规划

二、村庄绿化系统规划

(包括绿化树种的选配,要求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等内容)。

三、村庄给水排水规划

四、村庄电力电信规划

五、村庄燃气设施规划

六、村容村貌治理与环卫环保规划

(包括垃圾收集与处理等内容)

七、村庄防灾减灾规划

(防洪、防火、抗震、防地质灾害等内容)

第六章 社会事业设施规划

(要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一、教育设施规划

(包括入学率、在校人数、发展水平、空间位置的划定、用地数量与建设规模等内容)。

二、医疗设施规划

(可参照教育规划内容进行细化)。

三、文化设施规划

(可参照教育规划内容进行细化)。

四、便民设施规划

(包括商业服务代销点、邮政便民服务点等内容)。

第七章 民主政治建设规划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设施

(包括村委会办公场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务公开专栏的空间布局、用地数量与建设规模等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

第八章近期治理规划

(要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一、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二、建筑环境更新规划

三、基础设施完善规划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的管理措施

(包括工业项目、住宅“一书一证”的发放程序,村民建房建筑日照系数规定等内容)

二、村庄治理的实施措施

下载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耿马县贺派乡忙抗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火车站乡莲荷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双清区火车站乡莲荷村地处邵阳市区北面,距城区8公里,西靠双清区城东乡,北与新邵县雀塘镇清水塘村相邻,辖20个村民小组,480户,1532人,其中党员39人,土地面积3.24平方公......

    火车站乡莲荷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火车站乡莲荷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火车站乡莲荷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双清区火车站乡莲荷村地处邵阳市区北面,距城区8公里,西靠双清区城东乡,北与新邵县雀......

    城关乡大刘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城关乡大刘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城关乡大刘村距县城3公里,位于城市近郊,省道213穿村而过,交通区位优越。全村辖大刘、郭庄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300亩,1281口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

    赴宜兴市张渚镇兴东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宜兴市张渚镇兴东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目前,我市正在实施促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通过检查,总的印象有“走过一村又一村、处处是农村”的感......

    赴宜兴市张渚镇兴东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宜兴市张渚镇兴东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目前,我市正在实施促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通过检查,总的印象有“走过一村又一村、处处是农村”的感......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赴香港考察报告

    二00六年七月八日至十六日,我跟随市委领导赴香港考察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面、珠江口东侧,南临南中国海,北接广东省深圳市,总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

    刘村镇镇村干部赴福建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合集5篇)

    刘村镇镇村干部赴福建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规划和决策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镇党委主干会议研究决定镇村......

    兰西县红光乡红光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兰西县红光乡红光村 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红光乡位于兰西县北部,是县城的郊区。全乡幅员面积136.8平方公里,耕地12.6万亩;共有6个村、40个自然屯、8328户、28696人。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