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研究
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研究》课 题 阶 段 总 结
专题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近两年来,我们区的专题教育工作已经初见体系,除了各校已经初步形成的系列化专题教育活动以外,我们区还围绕“生命”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学校专题教育
(1)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出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交通法规教育,各校相继开展的“做文明人、行文明路”的主题活动。
(2)六月进行毒品教育。通过禁毒板报、禁毒宣传图片展览、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参加影片《黑白记忆》首映式、观看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多种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3)3月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除了各种工作会议、安全报告会和讲座外,天山一校编撰了《关注安全,参与消防,珍爱生命》消防安全教材
(4)4月开始进行爱滋病教育。
通过各种记录片、板报、班会、报告、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爱滋病及其防治知识的认识。
(5)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除了区进行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以外,部分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真实的法庭现场审理过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6)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2、全区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的活动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是我们的生命教育工作进入秩序化的运作阶段,处于生命教育的起步初期,我们首先倡导的是在各校展开形式各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一个必须给予关注的方面是探究班会的新形式,活动要体现“生命”的内涵。在学校的学生层面推出了“珍惜青春 关爱成长”生命教育专题活动,专题活动是这一学期生命教育的重点。此次活动旨在在各校进行生命教育的实际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我们区的生命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起来。区生命教育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评比小组进行了严格仔细的评选,为这一学期的特
色活动。参选的各项活动较之以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生命情感的激发和对学生爱护生命的行为引导方面。一些学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已经突显特色,关注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小学以生理教育为主,此项活动是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扎实的实践活动,要灵活地、不拘一格地采用教育方式。各校必须不迟于十月下旬前上交生命办公室一份“生命教育代表作”作品,作品要求是一份“生命教育活动彩页作品(A4纸,彩图及活动介绍、经验简述等),彩页内容要求突出学校特色,页数不限”,区生命教育办公室将根据学区板块制定“生命教育代表作集锦”;为了突出学区特色和工作业绩,各学区积极开展交流互助。“生命教育代表作集锦”将作为我区生命教育工作概况及经验交流的书面载体。
(三)课外活动
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区的课外活动要求各校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斟情办理,不提倡远途旅行和探险,课外活动要有组织有纪律。
1.光明中学400名新生乘车前往铁岭某驻军部队进行为期6天的军旅生活,分别学习了停止间动作、行进间动作,并和军官在一起共同生活,体会军旅生活的艰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2.12中学、40中学、110中学、116中学、渭河小学、泰山路小学、三台子第三小学、三台子第四小学、三台子第五小学、昆山二校、岐山一校、育智学校、步云山路小学、皇姑聋人学校、汾河小学先后围绕世园会开展活动,宣传世园文明。
3、43中学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观看了辽宁省残疾人杂技团的汇报演出《希望之光》。残疾人的精湛表演和身残志坚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
这几个学期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生命。都是在引导学校精心选择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扎实的实践活动,要灵活地、不拘一格地采用教育方式。可以鼓励家长、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活动设计,协助开展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可以结合学校社区、附近社团及相关单位,开展各项生命教育体验活动。虽然各校到目前为止开展的各项生命教育活动还不足以形成全区生命教育工作的系统化、系列化、层次化,但这些工作无疑为促成全区这种工作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边实践边总结,生命教育阶段成果展现
在我们区陆续不断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为了即时对各项工作给予全面注意,表奖先进,推广成果,总结经验、提高全区学校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力求将我们区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校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一)阶段成果交流会
1.2006年4月29日在岐山一校召开了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现场会,现场会上对前一阶段皇姑区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主题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等渠道开展,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了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小学的生命教育工作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为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高中阶段以“发展生命”为重点帮助学生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精神境界。现场会上做了两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教学演示,它们是:岐山一校的二年级品德课和11中学高一语文课。会上还播放了专题片《为学生生命平安健康奠基》及光明学校和童晖中英文学校的专题活动光盘演示,反映了前一阶段皇姑区开展生命教育专题和课外活动工作的情况。与会领导及专家对现场展示的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肯定。通过这次现场会的召开,大力推动了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向更深层次迈进,对区域生命教育工作从点到面上的铺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007年4月26日下午,皇姑区教育局主抓生命教育工作的张素珸局长、皇姑师校王光、时洪校长、科研部崔红羽主任、德育部王天舒主任等来到童晖中英文小学参加2007年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会议。参会人员有各校主管生命教育工作的校长、主任外和童晖小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会上,童晖小学的老师代表和学生们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生存技能大赛”。三年级组是“小小皮鞋匠”组,表演的是擦皮鞋的技巧。四年级组是“七色大拼盘”组,表演的是“一帆风顺”的拼果盘技巧,将各类水果拼成风帆的样式。五年级组是“手中生花”组,表演的是包饺子。六年级组是“五彩面点师”组,表演的是面点手艺。活动展示了学校针对各个年级组开展的对学生“生存技能”意识的培养情况,虽然学生们能擦皮鞋、做拼盘、包饺子、做简单的面食并不能证明学生们已经能够自立生存
了,但这些教育项目肯定会帮助学生们形成自立意识和生存意识。童晖小学校长张凌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工作经验介绍,学校以陶行之“生命化的生活,生命化的教育”作为一切生命教育工作的主题,在生命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学期开展“生存技能大赛”、开通了“知心姐姐信箱”,举行了“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七彩星评比活动”,在学生中推行了《行为习惯养成卡》,在教学方面推出了“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计划”,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学校家长的互通互动,等等。会后,参会人员对童晖小学进行了参观访问。
(二)校本教材建设
我们区首先选择了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从小学到高中的整套《生命教育》教材作为本区生命教育教学的参考教材。各校可参考此教材,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定生命教育内容。2006年,汾河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尝试生命教育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经验及教材的编写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自主感悟和心理情境为主线,完成了1-6年校本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生命教育教材》和《生命教育教师用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工作力求形成贯穿各学段的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系列。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材内容的层次性简要概括如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是依据这一层次性进行的:
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5、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6、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与他人的合作。
7、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远离烟酒和毒品。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正确使用网络。
9、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10、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
11、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敬畏生命,学习并掌握一些防灾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技能。
五、立足工作现实,勾划生命教育未来思路
通过近两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我们现在对“生命教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的、和谐的关系的一种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一种创新性的教育,一种互动性的教育,一种生活教育,一种尊重教育,一种理解教育,一种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归根到底,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
我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我们现在的生命教育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怎样,我们都需要将“生命教育”从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抽取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作项目来抓,因为生命教育工作需要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来对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引导和指导,而只有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注入教育者的体内,才能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以“生命”为导向。处于生命教育起步阶段,我们在探索中前进,我们区采取的这些举措,目的是通过领导层面的引导带动全区各校生命教育工作的实施开展,各学期在区级这一层面的对各校工作的评比工作,都对各校的生命教育工作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使各校能够在自身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中逐步走上生命教育工作规范化、系列化和特色化的道路。生命教育精神需要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离开了生命教育的领导层的带动,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就我们现在生命教育的工作情况来看,从我们开展生命教育以来,各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可敬的成果。工作开展比较扎实,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认识还不明确,但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生命教育理念已得到了普遍认同。
生命教育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领域,生命教育工作不是离开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单独进行的教育体系,生命教育的意义深刻且内容丰富,它是一项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伟大工程,许多德育工作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许多教育教学内容涉及生命教育,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几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主题都有生命教育的涵盖点,但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工作还没有铺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和幅度,我们需要使我们的生命教育既有常规活动又有特色活动。
今后我们区未来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思路是要向着使我们区的生命教育更具有系统化、系列化、层次化的方向转移,进一步规范生命教育工作,形成常规和学校特色。我们每所学校,要从现在开始,花时间、花精力用在这个方面,使生
命教育能够做到宣传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不容忽视,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对生命有认识,使他们终生受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命教育在全区再推进一步。
第二篇: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罗楚春
[摘 要] 教育从其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类社会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服务的,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忽略了教育的这一本真意义甚至背离了这一初衷。本文在对学校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生命教育的基本观点由教育的生命观和生命教育观两个部分构成。教育的生命观包括: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生命发展是自主的和主动的;由此推演出生命的教育观: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的发展、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中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尤其是师生关系。生命教育应从构建大德育模式、加强课程改革、营造校园文化、创新学校管理入手。
[关键词] 生命教育;生命观;生命教育观;探索
[作者简介] 罗楚春,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深圳 518052)
一、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教育从其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类社会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延续与发展服务的,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忽略了教育的这一本真意义甚至背离了这一初衷。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将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还给每一个教师?是本项目研究的出发点。我们思考和
何定位?改革路径又如何设定?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回顾八年的办学历程,两校曾对教育改革作过许多探索。原松坪小学进行了八年的主体教育的实验研究,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指导下,先后对合作性的师生交往模式、参与式的班队活动模式、赏识性的激励教育模式、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先后积累350万字的科研成果。原松坪中学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探索,尤其是在课程改革方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课的研究与实践,其成果处于全国实验区领先水平。应当说,两校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两校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开学以来,我们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以中学部为重点)深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探索的意图,是想在学校建立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即“生命教育”的理念和体系,建构起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即生命教育的办学模式。
2003年8月,南山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将松坪中学与松坪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松坪学校。合并后的松坪学校将向何处去?办学思想如究,发现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教学中存在着严重忽视学生生命状态的存在现象。课堂上,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学生的焦虑、学生的自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成功,似乎与我们教师没有关系;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教学仅仅当作一个知识的授受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因而使得课堂机械、刻板、沉闷、单调和乏味,缺乏生命活力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一句话,学生存在状态(变即生命状态)缺少应有的关注,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
——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把学生当作一种监管对象,学生略有“越轨”行为,轻则训斥,重则被罚站于教室后面,有的甚至被赶出教室,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心灵。师生之间缺乏心灵的情感交流,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授受关系”。师生关系的疏离与单一化,造成学生不思进取,对学校、对教师、对学习态度冷漠甚至反抗的心态。
——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缺乏生动活泼管理方式。如何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班主任很少去思考。他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滞留在四周是墙壁的教室里。即便是举行班会活动,其活动内容大多限于总结过去一周的学习情况和纪律方面的说教。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的诸多需要被剥夺了,学生感到枯燥以致厌学甚至恨学。
——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同学把学习当作是学校、父母交付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作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有的同学不思进取,虚度光阴;甚至有的同学沉迷于网吧、经常抽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反思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是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即传统的“三中心”观念主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主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学校虽然也进行过一些主体教育思想的学习与研讨,然而我们是更多地关注了“主
体性”弘扬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对学校促进人的生命发展这一基础性价值认识不到位。而且,教育思想的转变不仅仅是认识的转变,更需要在日常实践中落实,观念与行为是相互构成的。
二是考试的压力。在日益激化的升学影响下,学校教育陷入一种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的知识灌输主义状态。从而导致以知识为本的观念统治课堂,教育中的非人道主义横行,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生命的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
三是某些政策上的不合理。不管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不管是生源好的学校还是生源差的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都以分数排次序;在经费的分配上和教师的配置上,向重点学校倾斜,导致学校之间的不平等,也导致了条件差的学校好生源留不住,从而造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恶性循环。
走出这一困境,不能只是等待外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主观努力。从主观方面说,既需要果断的决心,还要有开放的态度和开阔的眼界。要看到:人类在步入新的世纪后,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已经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大部分居民已过上小康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尤其是精神生命质量的需要也日渐迫切。近20多年来,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处于不断改革的状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也一再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重视与探讨。在认识上,先后经过了强调“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能力和智力、关注“非智力因素”、重视个性和人的整体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等几个主要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和谐教育”、“主体教育”等等研究与实验,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人格的独立,一句话,强调以人为本。进入21世纪以后,“新基础教育”研究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都涵括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强调个体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整体发展,这为我们在新的世纪开展新的教育探索给予了新的启示。
二、“生命教育”的理论构想
当我们在宏观层面讨论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时候,不能忽视它的社会基础,然而,当我们转入到中观的学校工作和微观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就必然涉及到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基础——人的生命基础。国内有学者敏锐地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生命基础,主要包含如下思想:(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3)生命体的积极投入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①
也就是说,当今教育要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为追求,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等这些精神能量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以及类和个体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转换和生成,师生的主动状态和真诚的合作是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性保证。
我们所理解的“生命教育”,正是要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人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上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与合作。生命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生命观和生命教育观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一)教育的生命观
生命是一种存在,它的理想存在状态是整体的、是有差异的、是自主而主动地变化和发展着的。
—— 生命是整体的存在
学生作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自然结构上看,人的身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社会意义上看,人不仅是自然的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体。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在任何一种满足生命需要的活动中,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精神科学的创始人狄尔泰认为,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精神生活与人心理——物理(灵与肉)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②
与那些将人分解、割裂,看作单纯反映的、无生命的“死”主体的陈旧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学校教育既然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就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认知体”,就务必把学校生活当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只是认知学习及其过程。
—— 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
生命是整体的存在,又是有差异的存在。由于遗传、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的生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事实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生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后天环境和活动导致的个体间的差异远远大于与生俱来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兴趣、爱好、志向方面以及气质、意志、性格方面都表现出来。单从认知的特点来看,每个学生的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上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生命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既然生命是有差异的,我们就不可能强迫学生就范于某一刻板划一的教育要求或“齐步走”的教育模式,而应该尊重学生生命的差异,欣赏学生生命的独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潜能。
—— 生命发展是自主的和主动的
作为生命个体最基本的关系与活动有两大类。一类指向外界即个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和实践性活动;一类指向内部,即个体与自我的关系和反思、重建性活动。这两类关系与活动中,生命个体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有两种:即自主、主动,或他主、被动。从生命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自主性、主动性对生命个体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个体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总是在对外界和自我及其关系、对将发生的行为价值等有了认识并产生意愿后作出的选择与行动。生命个体的这种自主性、主动性,对处于今日变化急剧,生存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大增时代中的每个人来说尤其重要。当个体对自身的发展作出自主主动的思考、批判,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的时候,人就具有了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个体发展意识和能力,这是人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可能,是人不同于任何生命体的最重要的“自我产生和自我再生”的能力,也是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生命价值、获取幸福人生的内在保证。
(二)生命教育观
教育必须顺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依据上述对生命存在的理解,推演出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 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性的发展。
生命是整体的存在,那么㈠,从学校这个角度,就要以系统理论中关于整体优化的思想,全面地、统筹地研究学校教育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教育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结构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生命个体施加影响;㈡从教师的角度,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对待,不仅仅只是关注他们认知的发展,而且要关注他们的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关注他们生命的价值,使学生得到生命整体性的发展。
—— 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
如上所述:“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
③
与传统教
育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相比较,生命教育强调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不搞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尤其是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交往,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之上。在这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中,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生命教育强调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科学交往观的基础之上。生命教育尤其强调构建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真实的感情,既爱又尊重学生时,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正如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专家沙塔洛夫所说:“孩子们常常是以诚对诚的,以诚待之,他则往往报之以诚!”
④
这种“以诚对诚”的关系,其
实就是一种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正是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会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幸福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三、生命教育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将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建构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改革,建设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等生命教育的专题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道德、精神、认知、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本研究还将通过课题实施,促进教师树立“生命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挖掘生命潜能,在构建学生生命过程中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具体目标:
(一)学生: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
生命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务必使学生个体在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智力、创造性、体力诸多方面获得发展,使学生活出完整的愉悦的人生。
①学生能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爱惜生命,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②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能在主动、自主地学习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
③学生能自律,表现有礼貌,乐于助人,乐于参加团体活动,人际关系良好。
④学生能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自身发展。
⑤学生能勾勒出自己的生命願景,并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二)教师: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我们在使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①教师能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
②教师能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焕发学生生命活力。
③教师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并有所成就。
④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
建立起“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⑤教师能以满腔的热忱,提供自己生命的经历,同学生分享生命的智慧。
(三)学校:构建和谐、多彩的教育环境
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境界。作为学校,应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生命教育成为自己鲜明的特色。
①学校能建立起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理念共识。
②学校能制定生命教育实施计划,并全面地 持续地进行研究。
③学校行政协调、师生和谐、气氛和谐,师 生员工同心塑造学校。
④学校能推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程改革,建构多元智慧的学习环境。
⑤学校能绿化、美化校园,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
四、研究的内容、作法及其成效
(一)德育建构的研究
人的生命是整体的存在,人的道德的发展、人格的培养是生命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几年来,我们正是以这种信念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并建构起“学校大德育”模式。
所谓“大德育”模式,就是把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德育,一切活动都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我们除了把课堂教学当作德育的主渠道,注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外,我们还从师生关系、班级(团队)管理、学校教育和社会四个层面构建大德育模式。
(1)在师生关系层面上,构建民主、平等的合作模式。
建立新型的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德育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基础上的非人道主义的。而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生命化的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因此,在生命教育中,我们致力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地位、人格平等。要求教师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良性互动的合作的师生关系。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的老师充满真挚情感的深深鞠躬;气候突变,老师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或减少一件衣服;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怎样来教,怎样来学某一章、某一课;在课余,老师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NBA总决赛;在处理矛盾冲突时,教师不把自己的话当金科玉律,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同学生,宽容地给学生以辩解的机会,并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在班级(团队)管理层面上,建构“参与式”的活动模式。
班级(团队)管理、班会(团队)活动历来是班主任(团队领导)当主角,学生是配角,甚至有的班主任干脆把班会课当作业课、自习课。在生命教育中,我们提倡班级(团队)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团队领导)是顾问、是参谋、是引导者。让学生在参与班级(团队)活动中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如让学生根据学校中心工作和本班实际制订出每学期、每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再如,学生组织《生命的颂歌》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动员、制订方案、修改方案、布置赛场或会场、确定主持人或领导人、组织裁判或评奖等等,全部由学生分工协作去完成。让学生在参与班级(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学校层面上,开展每月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生命发展的核心是精神的发展,而精神的发展又主要是道德价值观学习、内化与行为实践。我们对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罗列和梳理,发现下列道德价值观是学生在生命发展历程中必须掌握并附诸实际行动的,包括:爱国、诚信、合作、友谊、尊重、责任、善良、公平、平
等、宽容、勤劳、孝道、俭朴、自律、民主、文明等等。我们有计划地系统地在小学、中学开展每月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如上学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自律、关爱、尊重、诚信的教育。每一个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其形式又是多样的,有国旗下的讲话、班(团队)活动、专题讨论会、诗歌朗诵会、专题表彰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等。在诚信教育中,先后有12个班级主动向学校提出要求无人监考申请,整整两天考试,无一人作弊,无一人投诉。正是在德育活动中,师生的价值得到确认,师生的生命得到提升。
(4)在社会层面上,建立社区、学校、家庭的德育合作机制。
学校积极联系社区内的有关单位,与之建立系统的德育合作机制。如与派出所、松坪村管理处、白芒武警中队结成共建单位。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奥林巴斯或华晶玻璃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参观或参加公益劳动,邀请白芒武警中队官兵来校指导军训。和西丽办事处、白芒武警中队官兵一起清理沙河西路垃圾、乱张贴,到军营参观等,以增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与家长的相互沟通机制。如坚持每学期分年级开好两次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宣传学校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商办好学校、教育学生大计。
(二)程改革研究
课程改革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几年来,我们努力抢占课程改革的制高点。我们的作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全新的必开的课程,在研究与探索中,我校提出了以研究性学习为纽带,以大沙河为基地,以学生小组为活动主体,以学科拓展为内容,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在这个框架内,各学科的教师大显身手,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写作调查,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搞测量计算,物理学科——模型制作、科技发展,化学学科——水质分析、对比养殖,生物学科——标本制作、植物分布,地理学科——地形地貌、气候环保,历史与社会学科——历史变化、人口变迁、经济发展,美术学科——摄影、写生、绘画等等。
在大沙河考察过程中,大沙河的水流污染问题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一个关于大沙河水质调查和净化的课题《孔雀鱼养殖》在学生中诞生了。在大沙河上、中、下游的水质中存活率的对比实验的鱼缸养殖的过程中,一个清除水草的问题难住了学生,同学们和老师想了许多办法,效果都不理想。忽然一个学生问老师,水草是植物,植物生长不是需要光合作用吗?我们如果把光线遮住,水草不就死亡了吗?老师肯定了同学的思考并鼓励大胆尝试。课题小组的同学用报纸把鱼缸的四面封起来,结果没过几天水草全部死光了。就是凭着这种探索精神,《孔雀鱼养殖》课题成果获得了深圳市一级的科技奖,广东省一等奖。2003年9月,该课题的指导老师焦秀英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作为《当代教育》栏目《聚集新课程》专题的佳宾录制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孔雀鱼养殖观察》案例被录入教育部编写的“教师培训丛书”第四册《综合实践活动国内外案例分享》一书。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课程改革的任务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去落实的,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核心实施环节。几年来,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来攻坚。
一是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上作文章。我们除了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外。我们还引导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明确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使每个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从而激发教师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
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
二是在攻克课堂教学这一难点上下功夫。几年来,我们每学期定期开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教学观摩、评课、经验交流、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形式,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能力。一批年青的优秀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三是在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花气力。语文组的老师提出探索性学习法。即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人人带着问题上课堂,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讲解收获、归纳总结。数学组率先在七年级(7)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学生学完了三本教材的内容,优秀率达到90%,该班学生参加2004年第九届华罗庚数学竞赛共夺得13项大奖。此外,英语教学对“激励——创造学习方式”的探索,科学教学对“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探索,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我校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焕发了学生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八(5)班的马曦宇等四位同学,在数学老师汤先君的启发下,对教材上的思考题“电脑键盘字母为什么不按顺序排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猜想:一定有比现在的电脑键盘更优化的排列办法。于是他们查阅了英文字典和经典英国文学作品,统计了常用语言中每个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发现字母出现的频率与现有键盘排列有较大的差距。再结合人们使用键盘的习惯,发明了一种全新排列的电脑键盘,并撰写了论文。这一项发明得到了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们以此撰写的论文也获南山区科技节科技论文特等奖。
正是课程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看到学生不断地成功、成长和进步,我们的老师内心涌动着愉悦和自豪!更体验到教育生涯的充实和人生的幸福。
(三)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是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之一。如果把学校课程分为两个部分,那么,我们可以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来概括,显性课程是我们看得见的,安排在学校课表上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指校园文化和学校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几年来,我们一直用心营造着育人文化。
当你走进学校的大门,中心广场进入你的视野,正面是每周一次更换的校长寄语,各式人生格言警句敬告学生珍视生命、珍惜时光、学会做人。左边是巨石镌刻的“诗意生命”的校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的活着”,因为人有诗意,才有真正的追求,才有火热般的激情;因为人有诗意,才有希望,有梦想,有理想,有创新;因为人有诗意,才能乐观对待磨难与痛苦,才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人有诗意,才积极地追求成功,追求人生的幸福,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右边则有“感悟人生”的标志性雕塑匹配呼应,直观地诠释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再看整个园林的平面,仿似地球的二维图。地上拼花绘出的中国地图,体现了松坪学校立足中国、展望世界的国际化追求,DNA生命结构图盘缠着“时间隧道”,生命在岁月的长河里焕发出浓郁的春意,盈溢着穿越时空、感受生命、体验青春的激情。拼花广场的左侧以分裂开的鸡蛋构成生命广场,生命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呈现在眼前,坚韧与执着将点燃神圣的生命之火,喻示着松坪学子精彩的未来。左右两条时间隧道形成合围,把主体广场环抱在臂弯里,时间隧道里的一切是如此值得珍惜,引领着师生去寻找人生的真谛„„整个园林设计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给予师生以积极的生命启迪。
抬头看,教学大楼巨大壁画——“生命”组画,以金铜色来诠释生命的底蕴。以人物的形态
变化喻示生命的升华,以中间的艺术圆形来剖析生命的启示。组画以抽象描写手法,剖析了“成长”和“教育”对生命的启示。
往前走,拾级而上,以“大鹏展翅”结构装饰的大厅呈现在眼前,令人思绪翩翩。大厅正面则有仪容镜、“中小学生守则”、“教师师德规范”标准,提醒师生端仪容、正品行。
进入学校操场,“青春在这里闪光,生命在这里升华”的巨幅标语投入你的眼帘。整个教学大楼的走廊,以学生亲手绘制的图画为主体文化,不仅展示了学生的绘画才能,更展现了学生纯洁的心灵世界和生命世界。走进教师办公室,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格言展现在眼前。
校园文化的建设,引领学生珍爱生命、追求梦想,引领教师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一句话,校园文化陶冶着师生理想情操,引领师生共度生命历程。
(四)学校管理的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对职业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识,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我们根据生命教育思想,创新学校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发展空间。
(1)树立服务的意识。管理首先是服务,这是我校领导在实践生命教育中树立的一个基本观点。事实上,在师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与行为应具有这种人性的魅力。几年来,我们努力开拓,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如,通过耐心说服工作,将原设在学校的制衣厂迁移他处,而改建成满足400多师生进餐的食堂;中午为学生开放网络电脑室、阅览室,并在学校礼堂放映科幻片、故事影片,为学生提供中午休闲方便,学校每天中午派领导、老师值勤,且这一切都是免费服务;再如,为教师装备了专门的健身娱乐室,工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外出旅游,组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登山等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这些都体现了学校对师生的关怀。
(2)实施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管理,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比如,学校制定《松坪学校2003-2008年五年规划》,我们事先召开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大会,开展认真的讨论,征求各方意见。要求大家出主意、想对策、提建议。这样使学校决策成为大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学校还在校长办公室门前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教师、学生畅所欲言,两年来,我们收到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对好的建议和意见,并被学校采纳的,学校予以精神奖励。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关注教师评价。每周教师例会,除了对教师中产生的优秀案例予以宣讲,以肯定和激励教师外,我们还将平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例予以经常性地表扬。这种激励性评价使学校形成一种浓浓的积极进取、互助合作、蓬勃向上的氛围。每学期末,学校按德、勤、能、绩四个方面细化为若干项目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其中有一半的项目是关注教师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每次评价有利于拉开挡次,有利于督促教师规范言行,有利于激励老师努力工作。最近学校又开展评选“松坪学校名师”和“师德标兵”的活动,这将激励教师为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而努力工作。
(4)开展心灵对话。作为管理者,我们始终要把教师的需要和情感记在心中。当教师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取得一定的成绩,学校领导及时给予认可并对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中,一位老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科学课教得很成功,校长得知此消息,立即发去“电报”表示祝贺!电报内容是:“牛老师,听说你的课教得很成功,特表祝贺,因外出开会,未听到你的课,很遗憾!”一方面,激励这位教师继续努力,另一方面,消解了这位老师“校长为什么不来听我的课”的疑点。当老师遇到困惑难题时,领导及时深入了解,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总上所述,在生命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探索中思考,我们在收获中前行!正是生命教育,让我们回归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正是生命教育,使学校成为一个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同提升生命质量,共同实现生命价值。
①叶澜、郑金洲、卜玉华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36-141页。
②邹进著:《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6—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页。④况平和:《合作教育学与沙塔洛夫教育学》,载《外国教育资料》1989年第1期,第2页。
第三篇: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实践生命教育提升办学品位
上海市天山中学
一、整体规划,全方位推进生命教育
我校以《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生命教育为三年发展规划的主线,确立了“三生、四会”的学生培养目标,制订了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艺体工作等方面的实施策略,以及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工作、二处工作等方面的分计划,使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各方工作,体现了生命教育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科研引领,提升实践探索的科学水准
坚持科研引领,以《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龙头课题,聘请市、区生命教育专家、科研研究员担任顾问,定期指导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将龙头课题进行层层分解,使各部门、年级分别承担了与工作有关的子课题,形成了拥有20多个子课题的研究团队,全面探究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创设了学校生命教育氛围。
三、因科融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一)融生命教育于学科三维教学目标之中
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教师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把学科教学三维目标与生命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因科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实践环节,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挖掘基础型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各教研组确立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的重点课题,围绕课题开展开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如:在政治学科《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社会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并对学生进行人与自我、人与环境的和谐教育;在地理学科《防震自救》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救互救、防灾救灾的能力,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在语文学科《合欢树》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及字里行间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隐性学科教学中,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选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渗透生命教育。
(三)编写生命教育系列拓展教材
以“让天山人充满生命的智慧”为课程理念,完善天山中学课程方案。显性学科结合生命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依托,以专题为形式,编写拓展型课程讲义,开设专题拓展
四、精心策划,逐步完善生命教育的课外教育体系
(一)积极构建系列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1.将校园文化节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校园文化节已经融入生命教育,形成一些特色项目,形成2.将社会实践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能使学生丰富亲身经历,体会生命的意义
与价值。德育处通过不断的研讨、调整和实践,已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生命教育特3.将分年级主题活动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特点不同,对生命教育的需求也会不一样,在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经过各年级的共同讨论,将高一到高三生命教育主题作了系统安排,内容分层递进,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二)努力搭建激发学生智慧的发展平台
1.健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提高学生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为了让生命教育贴近学生,为学生所喜爱,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
会的作用,健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让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内化经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渗透到年级主
五、专题研修,提升教师实践生命教育的能力
实践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我校将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与骨干教师的培训密切结合,成功申报了以《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名称的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共30课时3学分,制订研修方案,编制课程讲义,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研修活动。通过研修,提高了教师实践生命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的实施,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三位一体,构建生命教育的多元协作网络
探索与完善“以学校教育为龙头、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生命教育机制,盘活了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多元协作互动的生命教育网络。
(一)办好家长学校,盘活家长资源
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向家长开设生命教育系列讲座,如高一对家长进行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的讲座,高二进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讲座,高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讲座。学校还请家长进课堂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参加主题班会,如《成长的烦恼》、《男女生交往》、《谈中学生早恋》、《我,十八岁》等主题班会,共同探讨,共诉心声。
(二)开发教育基地,用好社会资源
不断建立与盘活学军、学工、学农、革命传统、科普、艺术教育等实践基地的资源。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团员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与周桥街道青年中心、敬老院、20个居委会结对,开展社会自愿者服务活动。有学生参与社区团支部直选、跟随社区干部去探访孤老,参加社区文化节,做交通协管员志愿者等。同时,学校聘请社区专家作为学生社团、班级的辅导老师,为学生开设讲座,参与年级、班团主题活动;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请他们为母校讲述人生经历,对学生进行爱校、荣校的教育。每学年请社区街道干部、社区督导员来校,向他们通报学校生命教育情况,协调本社区内的学校、社会、家庭的生命教育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实践感悟
学校构建了生命教育网,丰富了生命教育资源,为教师学习、经验交流提供了信息互动的平台。还开展了“我讲教育教学故事”、“生命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教育叙事、教学课例及论文的征文活动;举办“生命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坛,挑选部分优秀征文在论坛上进行交流,促进实践感悟。
在教育行政部门关心指导下,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家长社区的支持参与下,我校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得已整体规划和有效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生命品质的提升,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篇: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工作报告
《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子课题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莱阳市府前中学承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是烟台市教科所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之子课题。至此,我校在总课题组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进展顺利,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目的
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看,其心理发展程度远不适应其生理的冲击,使初中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困惑、个别严重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初中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认识自己,学会适应,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一轮课改的需要。
概言之,我校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工作,是教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设计专门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培养和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1)主动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熏陶感染的目的。否则,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始至终的参与,一切将苍白无力。(2)实践性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是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得到体验的,离开了学习、班集体活动、生活实践,一切将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坚持尊重和理解的原则: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已经形成陋习,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换位,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4)坚持发展、开放的原则: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留出进步的空间和时间。
课题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讲座法、心理疏导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7月,接到研究题目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任务落实。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德育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后,我们针对初中学生在各年级阶段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各种形式汇总分类,安排全体教师进行相应的业务学习,明确年级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初一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初二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初三初四学生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建了精干的课题实验队伍。以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实验教师的课题实验小组,有了骨干教师的激情参与,为下一阶段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紧接着,我们通过课题小组研讨会,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确立了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进程和实施保障等并建立了班级心理健康档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两年时间内,我们课题组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继续进行了理念的学习并着力做好
以下工作:
1、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们课题组为了掌握第一手具体材料,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生自然情况调查》、《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测试》、《青少年适应能力测试》、《青少年应对压力测试》和《意志力水平》等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2、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我们编写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法辅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调节、抗挫折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3、精心设计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德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我们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当然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4、探索科学合理的心育活动课评价标准,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规范有序开展。
我们设计了学生对心育活动课的反馈评价表,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心育活动课教学。
5、拓宽心育工作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由专职心理老师具体负责,骨干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同为全校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入学的中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定期开放,对咨询中典型个案写出了案例分析。为日后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6、举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与异性交往”、“青春期性保健知识”、“中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三年的精心准备,已经认真地整理课题过程材料,分类归档,完成结题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已有项目目录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1、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
2、课题研究计划
3、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班级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5、心理健康讲座稿
6、心理健康活动相关照片
7、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教学活动设计
8、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10、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2、课题自我鉴定报告
13、实验教师课题研究成果
14、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子课题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研究报告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根据《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要求,府前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是从2007年7月开始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教科所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莱阳市府前中学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中学阶段,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如厌学、焦虑、攻击、退缩、耐挫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并且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有70%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出现了被主科占用、说空课就空课的不正常现象。这将使正在成长的学生失去补充心灵营养的加油站。
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也较有存在,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薄弱。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引领感悟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获得克服心理偏差的力量,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教育人性化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德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提供了构架方面的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得到促进。如果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或现实的生活经验。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接纳和相互尊重的讨论氛围,学生就会养成合作性、自信心、责任感等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合理的行为、健康的心理是同过不断练习而形成并得到巩固的。由此,对于初中学生进行方式得当的心理教育是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目标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重点: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我们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初一年级: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具体内容(独立)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4.我是谁(自我认识)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初二三年级:
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内容(自控)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6.开发大脑有诀窍一一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初四年级:
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内容(耐挫)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2.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需求理论)3.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4.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5.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6.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7.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实验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互通有无。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通过撰写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等活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讲座法、心理疏导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07.7-2010.8)
(一)准备阶段:(2007.7-2007.11)
1、出台课题实验方案。
2、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7.12—2009.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进行专题研讨,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进行经验汇总。
(三)总结阶段:(2010.1—2010.8)
1、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一)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07年7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初1-4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二)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1、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载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蓬
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2、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们课题组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生自然情况调查》、《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测试》、《青少年适应能力测试》、《青少年应对压力测试》和《意志力水平》等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3、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在总课题组以及莱阳教科所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我们编写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法辅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调节、抗挫折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4、精心设计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德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我们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
我们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
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切实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当然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5、探索科学合理的心育活动课评价标准,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规范有序开展
我还设计了学生对心育活动课的反馈评价表,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心育活动课教学。
6、建立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排忧解愁。学校心理咨询由专职心理老师具体负责,骨干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同为全校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入学的中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有固定开放时间,对咨询中典型个案写出了案例分析。为日后进一
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7、举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与异性交往”“青春期性保健知识”“中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8、班级心理辅导工作走上新台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校充分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给班主任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技巧的讲座,如:班主任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辅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9、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加入学校德育工作行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还建立了学生心理自助协会,由各班级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同学组成,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承担起班级督察员的重任。由于他们身在学生中,所以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对解决不了或重大的心理变故、行为异常的上报心理老师。由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他们走出自我,走向充满阳光的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困惑 课题研究的收获:
1、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其他工作之外的,它必须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点点滴滴。
2、要想把这项实验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付出全部与真切的爱。
3、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应该体现出全员性,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先于学生解决,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力创造条件,成就教育的事业,幸福教师的生活。
4、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家庭之外,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可替代。家长的素质与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而农场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更需要学校去做更多的工作。
5、心理健康教育要抓早,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课程意识,而且要抓实抓好。
课题研究的困惑和不足:
1、由于缺少专业引领,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探索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问题严重的学生还缺少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常规的成分多,研究的成分少些。
2、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在某些方面学校显得很无奈,收效不大。
3、课题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实验的提炼和总结还远远不够。
4、实验教师热情很高,但科学实验的水平还较低,接受正规、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少,实验的整体实效性还不够。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要告别只追求分数的陈旧观念,注重对学生终极关怀与生命发展,使学生在学校里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完善、情感丰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个性中心理论都强调对人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多元的、多途径的整合来达到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作为我校,是今年由四校合并的九义制标准化学校,为了学校明天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特色之一,是基于落实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观,针对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科学的全面的让学生在学校充分自由的和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我校有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资源和优势:我校拥有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会员,学校正着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有高标准的心理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硬、软件设施条件。
二、研究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之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教师资的素养。形成我校独具的教育特色。
三、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水平提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一般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学校、集体效能
3、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四、课题目标
总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生活方式。
子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研究
2、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3、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4、师生健康心理评价方法
5、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6、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联系
五、课题研究对象
安仁镇学校全体师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相关书籍文献或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得基本的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经验。
2、行动研究法:通过培训测试等手段,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通过研究教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以验证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3、调查法:调查校内外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4、对比法:通过对不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对比,通过对不同方式培训后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比较得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某个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运用进行全程监控、分析,了解其前后变化,为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中得失进行总结提炼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用三年完成:
第一阶段(2007.2----2007.6)
1、成立课题组,确定主研人员,建立相关制度,完成相关问卷及分析报告,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2、申请立项
3、阶段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问卷资料、规章制度、初步完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校园建设。
第二阶段(2007.6----2009.6)
1、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请专家指导
2、开展讲座、办培训班、自学等形式将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3、制定检测标准
4、召开专题研讨会
5、收集整理资料,进行阶段总结
6、阶段成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阶段性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第三阶段(2009.6---2009.12)
1、完成课题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2、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
4、最终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2)研究方案
(3)工作报告
(4)研究报告
(5)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专著
(6)音像材料和课件
(7)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八、保障措施
1、争取四川省心理学会的支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2、建立课题组和完善各项研究制度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
4、通过网络,刊物、书籍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
5、学校投入课题研究经费
九、课题研究机构
管理机构:大邑县市级课题《规范学校管理,创特色学校实践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长:王敏
副 组 长:周兆伦张洪
主研人员:万小明杨安庆何文祥但唐斌李芙蓉大邑县安仁镇学校课题组
2007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