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张竹云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的现实问题已不容忽视,生命教育急需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重
视。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
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
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
上获得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教
师和家长关心的只是毫无生气的分数,没有培养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致使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应对人生
中的困难和挫折,没有正确的生命意识,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育的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行的生
命教育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命意识淡薄。2004 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在北
京选取了 11 所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 4622 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发现特别想自
杀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 9%。当代青
少年竟然如此漠视宝贵的生命,用如此过激的手段面对人生,我们的教
育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尽快的让青少年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培养他
们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让生命悲剧不再发生。
2. 生命教育内容匮乏。尽管素质教育改革这么多年,应试教育却
仍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仍然是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切以分数为重,生命教育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生
命教育方面的内容比较匮乏,多数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
在部分试点学校,没有在大多数学校中普及,而且目前中小学开展的安
全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等多属于预防性质的知识传授,深层次的教育不
够,忽视了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养成,难以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3. 教育过程中存在错误引导。我们仍然可以在新闻报纸上看到这
样令人痛心的消息: 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公正对待学
生,歧视“差生”,诋毁学生的人格及尊严,轻则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问
题,重则将会导致学生轻生。以上种种教育方式都是反生命的,是对学
生生命的践踏。教师是学生生命意识及价值取向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生命意识既表现为对自身生命的尊重,更体现在对学生生命的关爱。
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学生就
难以从教师身上懂得的生命的珍贵,更难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1. 生命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
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乡的深厚 感情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 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 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 成,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和心理脆弱。加强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从而为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 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 必然需要。许多学校主要是通过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的方式开展生命 教育活动,缺乏对生命教育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推进,在思想认识、课程 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建立和完善 校本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旨在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 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重点为“认识生命”- - - 初步
认识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懂得关心家人、尊敬 老人;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可疑陌生人,初 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初中阶段重点则为为“尊重生命”- - - 了解人体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认识青春期生理现象;认识友情与爱 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 为负责;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学会应对 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养成 健康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方法。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关注生命,要敬畏生命。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而伟大的。青少年要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要 教育学生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要教育学生提升 生命的价值,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懂得除了 自己,别人的痛苦也是痛苦,别人的生命也是十分珍贵的;要尊重人自 身的生命,还要欣赏其他形态的生命。推及及人,推及及物。作为教育 工作者的班主任,更应站在“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情。一个真诚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 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一个和蔼的长者。所以班主任应该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童年意识,并且知道敬畏生命。
2. 关注生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 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正是 这么多的“不同”组成一个欢乐的集体,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 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 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现。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之 心,有了它,就能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及其人格,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 和包罗万象的见解。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的班应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出 班级特色,找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创造条件让其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行
动难免幼稚,但也会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孩一样,包含着成年人所看 不到的、不敢说或不愿意说的真理。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并且给他们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得到张扬。
3. 关注生命,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智能及生命 要素都处在发展之中,学生的可塑性空间很大,班主任切不能凭学生现 时表现,主观臆断,武断评价学生。不能强求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发展 规律和发展态势,应该彻底抛弃统一的尺度,有区别地看待学生发展的 阶段性差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尤其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生的成长过程。
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班主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
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形成“合格 + 特长”的有特色发展。合格是教育的底线,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制度、目标、措施、方法上做到“一切 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要民主、公正、平等地 对待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尽自己所能,向他们提供最合 适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性格、文化差异的学生得到作充分的 发展,真正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军.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06,(11).
[2]庄亚楠. 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9,(02).
[3]岳诚. 浅谈生命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A]. 定西日报. 2009 年/3 月/25 日/第 002 版
第二篇:中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
仓桥学校 费金弟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上海市委、市府也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为切实改善学校德育工作,也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找到抓手,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制订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份文件。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出台了试行稿。并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的实施意见》。《意见》中要求将学科教育教学和生命教育相融合,实行“无缝衔接”。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
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于1906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他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让孩子远离毒品,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英国提出了“呼应课程”,以顺乎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日本教育界提倡一种“余裕教育”,试图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热爱生命是“余裕教育”的主题。日本政府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他杀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台湾学者孙效智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是指“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一种有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短短几年间,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善于把渗透式与独立设科或综合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
大陆学者肖川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李家成博士提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已经需要、并且可能在整体性深层次的角度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关怀生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
确实,学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学校教育具有生命性,它必然也对个体的生命产生影响。学生如何生活,直接影响着他生命意义的获得。压抑、消极、被动的课堂生活,带给学生的是负性的生命体验,是对生命本性的一种伤害,并无可挽救地造成生命的无意义感。这种影响,远远胜于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养成,它已经进入人的灵魂深处。民主抑或专制、主动抑或被动、自由抑或压抑,决非仅仅是那一段生命历程的事,而是在造就一种人,尤其是在生命的早期。
本课题将生命教育定位于广义的生命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种全人的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语文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正如《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紧密结合‘二期课改’,注重发挥语文等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的那样,如果能有效挖掘语文课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师生精神生命的形成,激扬学生生命之力,焕发学生生命之美。
如何科学地、有效地实现教师从现场、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由讲故事到教育叙事研究的转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实践,可以为教师叙事研究的理论研究提供经验素材。《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紧密结合‘二期课改’,注重发挥语文等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本课题可以探索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经验和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我们对研究中涉及到的概念作了以下界定:
1、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的起点。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学校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培养起对他人的爱心,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生命观、价值观、人格观等方面获得相应的发展。概括地说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生命状态,丰富学生生命历程,激发学生生命潜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2、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指生命的个体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从它的内涵和外延看,生命意识应该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生命意识,即能够关爱自己;二是客体生命意识,即是关爱他人(人和物)。
3、教学渗透,所谓渗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因此,本课题的“渗透”应该理解为,让生命教育不再作为单纯的德育教育,而是让其“逐渐进入”语言教学中,运用语言的魅力,通过有意识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目标。
4、叙事研究:指得是“教育叙事研究法”,就是通过教育教学主体──教师的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它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研究。对于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的方式,本课题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清理、寻找”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同时提醒他们在“清理”、“寻找”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时,关注研究过程中大量的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强调“把自己摆进去”,重视教师个人“生活史”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作用,研究的对象不限于某些“特殊学生”,而是对每一个学生生命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
1、在生命教育的实践层面开展深入研究,让生命教育深入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功利化追求而造成的自由精神的淹没、安全而失去生命自由的教育、学生的群体认同而导致的对生命自由的放弃、对知识的过分追求导致的教育目标的偏移等现象导致了当代教育对人的生命的异化(如漠视生命存在、压抑生命活力和扭曲生命意义等现象)
3、课堂教学中的生命价值取向应该是关注完整生命的发展、尊重独特生命的形成、注重精神生活的提升、重视课堂生活的重建。
(三)研究目标
1、了解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对学生生命需要的不当压抑,以及知识技能的僭越、科学主义的肆虐、工具理性的奴役、功利主义的诱惑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等现象;
2、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
3、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4、探索教师从现场、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的训练方式,实现教师由讲故事到教育叙事研究的转变。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区域教学研究联动下的行动研究法,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感悟,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由点及面,螺旋上循环上升形成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中运用的基本框架。
本研究采取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来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学自我,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教育研究者则更关注教师叙述的教育事件之间的关联,尽量使叙述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某种理论框架或意义,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先研究并反思原有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并且确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本题研究的策略。
第二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再实践,注重积累有关案例。
第三阶段:在案例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 2010年6月。最终成果形式:经验总结和案例
三、实践探索
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课题研究者,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观察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本课题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案例研究,着重研究生命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将生命教育有效渗透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其意义在于有机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体验感悟,抓实语言实践,使学生认识生命,悦纳生命,在积极的评价中激扬生命的成长。
(一)挖掘文本资源,生命因丰富而精彩 中小学语文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要有效渗透于语文教学中,首先是要挖掘并开发教材文本中显性的与隐含的生命教育资源,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生命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能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
案例1:六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一千张糖纸》教学片段
师:‚我长大了,在读了许多书识了许多字之后,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表姑’这个词。‛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铁凝忘不了,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都不能忘记这受骗伤害的经历,或者说是几十年还不能原谅表姑当年的行为。对作者的这一心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生1:表姑的欺骗带给‚我‛和世香‚深深的伤害‛,我也会恨那个叫表姑的。如果我是作者的话,我长大了也要让表姑尝尝被骗的滋味。
生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铁凝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很会记仇,不会自我反省。
生3:不能一味地指责表姑,因为我们自己的言行也给养病的表姑带来痛苦,所以她才骗我们的。
生4:我会感谢表姑,是她让我度过了一个丰富、辛苦的暑假,让我学到了课堂中学不着的本领
……
师:表姑的欺骗是有意而为吗?作者写此文目的是为了‚声讨‛表姑吗?(在短暂的沉思之后,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生5:表姑的欺骗是不经意的,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表姑,甚至记恨表姑,应看到自己的言行同样会给别人带来痛苦,要学会理性反省自己的言行缺陷,学会理解和感恩。
生6:‚我们已经长大,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是告诉我们:大人也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自己孩童时代不愿受欺骗,为什么长大了要欺骗小孩呢?本文呼吁大人们不要欺骗孩子,哪怕是不经意的欺骗,对孩子要讲诚信。
师:作者写作本文想要达到的目的:‚于欺骗的伤害中读出童心的唯美和真诚,读出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必要‛。那么,假如我们当了父母之后,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生7: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诚实守信,说到就要做到!生8: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对,学会尊重他人,哪怕是再幼小的生命。……
这个案例的典型之处在于教师开发了教材中显性的与隐含的生命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教学并非纯粹地教授课文,而应更多是以课文为载体,充分开发文本本身的生命教育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而出的各类资源,发挥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经历和气质,他们对是同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不可能有完全相同之处。“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课堂上的教师,就应该努力的贴近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独特而丰富的心灵里去,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应是灌输行为,而是一个引导与播种行为。这样文道结合,更能触发学生对生命的感受、思考。
(二)营造学习情境,生命因无痕而美丽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创设、呈现学习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如果学生的学习与情境不相融,那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便将不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案例2: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语文展示课,上课的教师是外区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整节课上得可点可圈,让听课者赞赏不已。但我觉得她的开场环节更让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生:老师好。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知道我是谁吗? 生:知道,是黄老师。
师:小朋友真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老师,您上面的投影片上写着呢!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老师相信你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肯定不错。可今天上课的主角除了我,还有……
生:(很茫然,互相看了看)
师: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老师在上课班级一栏里打上了‚xx小学一(2)班‛)生:(异常兴奋)是我们,是我们…… 师:对,这节课你们和我是共同的主角,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课? 生:有(顿时不少学生挺直了腰,声音中透出了心中的喜悦)
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教师在课堂学习开始前以简短的时间与简单的问答巧妙地营造了愉快的氛围,并唤起了学生生命的主体意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合一地进入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包括课堂情境与文本情境。
1.营造积极的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是一个“大环境”,包容了课堂内所有的人与事件,师生情感多维交融;课堂情境是一个“大背景”,涵盖并影响着所有的教与学的行为。
(1)师生长期共同营造。案例研究只是撷取了课堂教学中一个简短的片段、一个精彩的侧面而已,但从中可以反映出课堂的人文气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浸润与滋养学生心灵的生命场。教师与学生一起长期共同经营,方能使之成为生命诗意的栖居之地。
(2)师生共同关注生命细节。课堂是一个繁忙的地方,是学生思想、行为、情感交汇的场所。教师要细心呵护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关注每一个小生命的表现,投以关爱的目光,报以赞赏的话语,使生命于每时每刻都能舒心地成长。
2.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语文书上印刷的是冷冰冰的白纸黑字,文字中叙述的是感人的故事,描写的是真切的情境,塑造的是丰满的人物,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文本的情境是我们需要进入并体验、感悟的世界,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是要感受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形象、思想、精神,读懂并理解典型事件的意义与价值,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
(1)借生动的语言走进文本情境。文本的世界是以语言文字营造的,语言文字是思维与情感的物质外壳,语文学习必须凭借语言文字进行。教师传情达意的朗读与精心设计的导语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的两大媒介,而学生的模仿朗读、角色扮演等可以使学生从心灵上走进文本情境。
(2)以多媒体技术营造仿真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打破时空的局限提供了可能。中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就是直观性原则,基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有些文本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直观性手段辅助,如影像、图片、音乐等。例:古诗教学《鹅》,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鹅在碧波中戏水的图片,配以背景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仿佛进入了与鹅同乐的世界。
(三)抓实语言实践,生命因感悟而灵动 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其要义是首先要把握住语文教学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开展生命教育。简而言之,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更要有“人情味”。“语文味”体现在语言训练与实践之中,“人情味”体现在字里行间与语气神态之中。
案例3:(六年级第二学期《‚诺曼底‛号遇难记》)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当学生读到面对船上的混乱局面,哈尔威船长坚定有力地命令奥克勒大副‚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时候,老师同样坚定、同样有力地对学生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我相信你一定有问题要问问船长‛。
生1:如果真有人拥挤,船长会让开枪么?
生2:船长刚才还说要把六十人全部救出去,怎么又要打死想逃生的人呢? 生3:船长为什么要下命令开枪呢?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一下子就钻到了问题的核心,其实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下达开枪的命令?
(几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师:大家不要急于回答,我建议你们读读书,相信你们能从文中找到支持船长的理由。
(生读书思考,更多学生举手。)生4:因为当时已经乱得不可开交了,大副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也不行,所以船长就下令打死敢走在女人面前的男人。
师:我相信会有人为你补充。
生5:我为她补充。如果不组织好秩序,也许会有不少身体弱的人被挤到海里淹死。
生6:也许会把小艇挤翻,造成更多人死在大海中。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后果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这危急现场,船长威严地下达了自己的命令──
生(齐读):‚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还有第二个理由支持船长的这个命令吗? 生7:救援的时间只有20分钟。
生8:在20分钟的时间内救出六十人,时间十分紧张,如果人们因为乱挤乱推耽误了时间,让更多人死亡,还不如杀一儆百。
师:你的意思是开枪是为了让更多人生存,对么? 生9:对!牺牲少数人,救出多数人。
师:看来,在这紧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船长的命令有力而又严厉——
生(齐读):‚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理解的达成是两个视界的融合,文本意义的实现,实际上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只有打开读者的自我视野,才能找到与文本视域的差距,才能在理解文本视界时融入读者的视域,完成对话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不能以自己的视野替代学生的视野,也不能以个别学生的视野遮蔽其他学生的视野,尽可能地敞开、擦亮每个学生的自我视野,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智慧所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语言,圈词划句,让学生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对文本解读的深入,把自我融入到文本之中、浸入到角色之中,随着文本人物的心路历程细细体验,站在他人角度审视生命,或许对生命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感悟生命的重要性,也更能理解生命的不同之处。
(四)倡导激励评价,生命因自信而激扬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慢慢积淀成为可贵的自信;而消极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与羞辱感,出于心理自我保护的需要就会出现沉默、回避、退缩等学习行为,生命的成长性逐渐丧失,课堂成为生命的屈辱场。而课堂评价属于一种即时性评价,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发言、讨论等作出及时的评价,这对教师的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
案例4: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课文《荒芜的花园》的教学片段 师:贝尔太太第二块牌子上写的是个绝妙的主意吗?
生:我认为不是个好主意,她是想用蛇来吓退人们进入她的花园。生:我觉得是个蠢主意,它最后让花园变得荒芜了。生:我觉得贝尔太太有意吓人,这样做很不好。生:老师,我觉得贝尔太太的主意确实很绝妙……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其他同学的一片哄笑声,发言者顿时涨红了脸。老师用手势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脸带微笑……)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声音很轻)贝尔太太想出了这个主意,达到了她想达到的目的。虽然贝尔太太的做法有点不对,但是我觉得人们的做法也不对呀,他们没有征得贝尔太太的同意,就随随便便进入花园,想干啥就干啥,破坏了花园的美丽。(声音逐渐提高。)
师:你是说,单评价这个主意确实达到了目的,但同时你觉得贝尔太太和人们的做法都有欠缺之处,对嘛?
生:嗯
师:同学们,听清他的话了吗? 生:……
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学生的“另类回答”,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罕见。而这样的回答总会招致嘲笑声,使回答的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有时并不顺从问题的本身,并且有些学生总是喜欢从自己的关注点出发的,“答非所问”的现象是常见的。
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更在于教师正确的处理,及时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敏锐地澄清学生思考的价值。教师的表扬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也保护并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从评价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种积极的激励评价,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激励场。同时也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包容、接纳、尊重他人。
学生非常在乎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能得到教师与同学认可,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不要局限于学生回答的本身,要从多角度进行评价,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等方面,例如:回答虽然不正确,但是勇气可嘉。
我们倡导如下的激励评价方式:① 纵向性自我评价,即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较,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激发积极的情绪,从而进行自我肯定,激发自信。② 差异性互动评价,即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评价依据,将“现在的他”与“以前的他”相比较,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明确努力的目标。当学生遇到失败时,不是简单的指责,而是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正确寻找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让学生明白失败中可能存在成功的因素。
我们认为激励评价的心理价值: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过度否定性的评价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可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降低教育、学习的效果。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则会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教师的指导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教育、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四、主要成效
(一)学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生命,还要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从而激扬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生命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来欣赏和感受生命的美好,塑造了青少年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理机制;通过生命教育他们渐渐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赋予的。当他们能够感受、体验生命的美与真时,这才是生命教育的一个起点。经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的生命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生命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现摘录学生的习作以佐证:习作一
曾经的我很迷茫,出来没有思考过生命是什么,更没有想过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只不过是几十年,弹指即逝,何来意思?
但今天读了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后,我对生命有了新了认识。
这篇文章并不长也没有优美的词句做修饰,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多生命的热爱和珍,寓意深远,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飞饿在险情中挣扎求生,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小苗,以及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动。从而感悟到了什生命的可贵。
……
意志倒下时,生命就不再屹立。人生,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之树长青不老。(初一唐泽宇)习作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是稀有的,是美好的,但生命需要拥有它的人去创造奇迹,去开创未来。
让我们共同携手去爱护生命创造未来吧!(初三 何菲燕)习作三
生命自开始便是沉默的,但生命偏偏又是不甘寂寞的。我们太平凡,但我们又不甘平庸,于是我们每日每夜地努力,但阻碍我们成功的荆棘又往往刺破我们的皮肉,以获得我们的眼泪与鲜血。我们无语,我们无力,但我们有心,我们沿着心灵的指引,冲破重重荆棘,踏入了隐藏其中的玫瑰花园。我们依旧无声,我们只是继续在玫瑰花丛中追寻生命的真理。‛(预初 陈涵婷)在我校实验的一个班级中,有一次上《紫藤萝瀑布》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文中说“我很想摘一朵”,又说“但我没有摘”,“我”为什么“没有摘”?在以前的班级讲授(没有给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之前)这篇课文提到这个问题时,很多的学生就直接用文中的语句“我没有摘花的习惯”进行回答。但是这一次,很多学生都说到了“怒放的花朵也是一个生命,对于生命,不管是人还是花朵,我们都应该善待与珍惜”。多好的回答呀!我并不知道作者宗璞在写作时是不是这样想的,但是从学生回答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对生命的真谛和内涵有了真正的理解。
蕴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提高学生自身的生命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一些生命体,从而提高人类自己的生命质量。同时,生命教育也将反过来增加了学科教学的内涵,使学科教学和生命教育相互促进。
(二)教师富有生命情怀。
教育者自身的生命理想,往往是实践教育目的的关键因素。在参与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教人先正己,育人先爱人,把尊重生命作为自己师德的重要支柱,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养成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怀,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着力于班级精神的涵养,着力于生命课堂的构建。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教师在指引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时候,自己也在感悟生命,教师通过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的形式随时感受来自生命的洗礼。正如一个老师在感悟生命中写到:“生命就像人生的青春一样,只有珍惜,才会在品味中发现,它竟是这样的美好!”“生命是一个奇迹,也是一段悲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要从这个世界上离去。我们不能白白地辜负了这一段时间。我们并不需要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我们只要做一回自己,理解生命的真谛。”
在人们的观念里面,教师就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就是“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教师更是“别人前进的脚下梯子”。于是老师就与奉献和牺牲划上了等号。诚然,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对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起着重要的感染作用。但是,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更应该造就自己,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指引学生认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命意识的提高。只有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了一种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时,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生命的芳香,品味到生命的价值。
教师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反思中成长,也指引着学生领悟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美妙。
(三)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反思,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能力有了较高的提高,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对生命教材的敏感性增强,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更强,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悟生命。这些经验对老师以后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和科研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生命需要每一个人的品味,更需要每一个的呵护,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生命定会越开越灿烂。
五、研究反思
随着人类生命意识的日益凸显,对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意义的思考,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教育是人的教育,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通过对个体生命整体发展的成全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实告诉我们,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事实告诉我们,中小学语文应该肩负起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以哺育生命健康成长、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力求把他们培养成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的人,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关爱他人、热爱自然,使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语文教师应该站在“生命”的高度,既要以自身的力量感染和引导学生的成长,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学习,提升能力,发挥生命的光彩和力量。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来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生命,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从而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创造生命、建构生命。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的理念,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大背景充分重视每个生命个体,只有大环境的支持以及相关的后续环节都跟上,语文教学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
尽管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它的实践异常的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年代,教育教学都将因生命而绽放光彩!参考文献:
1、《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肖川
来自肖川的博客——“肖川的教育理念” http://blog.cersp.com/81650/674727.aspx
2、《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 林高明 《教师博览》 2006年第9期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毕义星《中小学生命教育论》天津教育出版社
5、《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发展前景》 宋兵波
《思想理论教育》 2006年第6期
6、吴增强、张声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生命教育解读》
7、孙道进:《论科学知识的生命伦理向度》,《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8、参考书目:朱小曼教授的《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9、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10、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11、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教育研究》1994,(10).
12、吴增强《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及其启示》 《思想理论教育》 2005,9
13、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人民教育》2004,21.14、李家成《论教育生活的生命价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15、李家成《论个体生命立场下的学校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1、2000《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三篇:中小学体育挫折教育及实施对策研究
中小学体育挫折教育及实施对策研究
摘要: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孩子受到困苦的磨练,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以培养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提高人体的抗挫折和认知能力,增强对挫折排解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本文是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方法旨在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成因,挫折教育的方法及意义等方面阐述在中小学生体育教育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研究,并提出了几点看法:一是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背景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价值。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而制定的体育课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三是分析当前体育教育现状和困难并做出原因分析。四是对当前现状给出的几点建议。以帮助中小学生进一步提高心理承受力、健全人格,发展身体素质以对今后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教育 挫折教育
1.挫折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背景与价值
1.1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背景现状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较好地实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逐年递增。当前,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各级体育科研人员,从实际出发,并根据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了许多具有一定价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的主体教育方式,导致许多青少年无法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成都和兰州 6个大城市对2500 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孩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而影响锻炼。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为1~3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平均年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0余元要用于学校运动会;即使东部某经济发达省北部5所市级中学,98.7%的学校也没能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南部某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器材配齐的仅占17.7%。
由此而来的结果是教育思想贯彻的片面化,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智力、分数,轻情感意志,片面的追求中小学升学率,一直没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来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虽然考分很高,但心理素质方面却不合格,表现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挫折耐受力、自制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劳动观念都缺乏的现象,而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也日益突出。1.2挫折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
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中小学的实践活动及教育中,在克服困难与
[3] 1
挫折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才能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才能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挫折教育的定义是指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孩子受到困苦的磨练,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以培养其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和奋发进取精神,其任务是提高人的挫折和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
而此时期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健全,一旦遇到自己心理无法应急的事情,他们没有能力自我疏导与调节,往往会做一些让自己和他人感到遗憾的事,正适合于运用挫折教育来培养。挫折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是以广大中小学生能达到一个让个体收挫后理智的产生积极反应为目的,对原来的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以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为表现。有着让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使事情向积极方面发展的重要价值。而体育本身也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场所,它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挫折教育在体育教育中蕴含着极重要的价值。
[1]2.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通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部分地区中小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生活、家庭等方面“遭遇挫折的频率”和“在遭遇挫折后所产生的挫折感强度”的调查得出:
有21.8%的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有20.6%的学生说没有遇到过挫折。19.5%的学生有较强或很强的挫折感,18.8%的学生说没有挫折感,而大部分学生虽然遇到挫折但挫折感并不强烈。
遭遇挫折感程35度, 34.3遭遇挫折感程 30遭遇挫折感程度, 27.4遭遇挫折感程25度, 19.5
度, 18.820 15 10 50
***0[4]
遭遇挫折频率遭遇挫折感程度折折折到到到遇遇遇经偶很入学考试及家庭等方面;就挫折感的高峰期而言,主要集中在高年级学生;不同年级挫折感轻
几在调查统计中发现,中小学生遭遇挫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学习方法与现状,乎没 常尔少有遇到 挫挫挫挫折2
重也不同,小学生挫折感主要源于学习方法与家庭影响,初中学生挫折感主要源于人际交往,而高中生的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入学考试。
就此结果得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接受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应对症下药,解决各年龄段的问题。2.1对于小学生的实施方法
小学生的特征在于:
一是小学生在心理上情绪起伏较大,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容易表现出骄横脆弱或过于压抑闭锁的心理特征。好奇心浓,模仿性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纪律性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低,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和勇气。
二是在学习方面积极性和自制力不高,怕吃苦,惰性强,效率低,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自信心不高,不能找到正确高效的能力学习方法。
三是在生理方面,身体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但骨骼易弯曲变形不宜进行大负荷身体练习,对疲劳的恢复快,个体力量和耐力素质较差。
在体育教育的课堂中便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指导: 2.1.1适当批评教育,促成良好品行
小学体育课堂中可以让一些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小学生适当经受“打击”,承受一定程度的思想负担,尤其是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违纪时,经不起别人的批评,特别是经不起父母的批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机会根据他们心理特征抓住一些批评教育的契机或情境,循循善诱,耐心教育,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掉傲慢霸道的作风。如某学生爱出风头,爱充“英雄”,且又不听劝阻。不妨采取“泼冷水”、“冷处理”等方法,使其在遭到“打击”后,能冷静思考,改变作风,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2.1.2融入课堂情景,磨炼学生意志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高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来培养学生勇于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球类运动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运动,教师可利用这点,创造一个运动情景,规定学生在球类运动中完成一两项小负荷身体素质的练习(如前滚翻接球练习,下蹲、蛙跳练习等),先完成者,可为落后者选择惩罚方式。这对于使学生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和克服困难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当然课堂中的运动动作要保持规范,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要保持合理,对一些体质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要求,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如降低篮球架和排球网的高度使他们体验得分的愉快感,即在他们身体适应范围内保证合理锻炼运动量又顺应他们好奇心浓、竞争意识强却缺乏自信和勇气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课堂上也应积极投入情景去,教师的魅力在此不多说,体育课对于小学生身教的重要性很强。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正脚背射门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 3
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给学生多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试想,当教师在学生之前跑完一个 800 米之后,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而学生们融入了体育课堂,那么锻炼才能起到足够的功效,也才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正确方法和磨练学生意志的作用。2.2对于中学生的实施方法
初中学生的特征在于:
(1)初中学生的心理成熟方面有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主要是女生)相对成熟,显得有主见,逆反现象明显,但大部分学生仍显得幼稚,自觉性差,表现欲强,学生总体情绪不稳定,浮躁。
(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主要烦恼在于人际交往,面对各种困难时缺乏所需要的方法和勇气,环境适应能力不强。
(3)这个时期学生在生理上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速度快,心血管、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
根据这些特征则可以对初中学生实施: 2.2.1竞争合作并存、培养团队意识
竞争与合作关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竞赛机会,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自己不能解决时,同学之间又可以成为互相倾诉和帮助的对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措施上是有显著益处的。2.2.2丰富课堂内容,体会各种难度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建立在全方位、多层次上的。在体育课堂上,广大中学生除了参加自己喜欢的某项体育活动外,还需要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从中体会各项目不同的要求和难度。所以,可以把大众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民族民俗民间体育和新兴体育项目等内容进入教材选择体系。例如:健美操、搏击操、气排球„„等等项目。把这些内容融入到体育课堂里,既有利于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理念;又有利于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教材内容,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且,尽量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所有的学生能自始自终、全身心地参与活动,摒弃传统教学的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的老模式,用新颖的运动项目,给学生营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并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各种项目不同的难度要求,减少学生在某一项目上产生突出成绩而造成自大自负心理的出现几率,使学生一直有一种学 4
习推动力,使之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2.2.3立足体育实践,培养顽强品质
环境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对于在环境舒适,父母万般呵护下成长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教师要因地制宜,利用学校自然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依山伴水的学校,教师可让学生定期举行长跑比赛等等,让他们既新鲜于周围锻炼环境的变化,同学相互的助威鼓励,又能记得困难的长跑感受,从中得到启发。某中学每年12.9学校都要举行长跑比赛,环绕学校一周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且期间还经历过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但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间培养了相互鼓励,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呐喊和助威声中跑完全程,而最后露出的成功喜悦,是没有经历过的学生无法感受到的,就算是最后一名也成为了同学心目中的“英雄”。这种环境“帮助”下所带来的胜利感不仅是体现在长跑比赛中,有了这些经历,学生们在以后各个领域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会以自己曾经坚持为榜样,闯过更多的难关。适时适地的给学生创造这些环境条件,对他们的自我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2.3对于高中学生的实施方法
高中学生的特征在于:
(1)高中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而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的过程,使得各种考试的成绩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包袱,导致意志脆弱,对其今后各项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影响。(2)在学习生活上,思维逐渐成熟,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自控能力有了迅速发展,但在活动中仍带有冲动性和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3)在生理上已基本发育成熟,能够从事一些成人化的运动,但各机体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依然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尤其对于心肺功能和力量而言,急需通过体育锻炼来加以完善。
这个时期体育教育则可以积极的引导他们走向成熟: 2.3.1参与拓展游戏,发展自身潜能
社会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抉择是无处不有的。在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敢于克服这种面对困难的心理,可通过增加练习中的宽度和难度的方法,合理运用拓展训练中的一些方法手段与策略,养成与困难拼搏的习惯,如体育课中增加拓展运动的小游戏(雷阵取水、高空背躺等等)或者适当提高体育器械的高度或要求,为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地影响。使学生在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的条件下,能在困难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2.3.2积极参与比赛,提高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也能增强团体意识,提高竞争性。比赛中有胜有 5
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陶冶性情,败者经受打击,承受心灵的“创伤”后要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这时期的体育课要经常安排教学比赛,并有意安排意志脆弱的学生,在比赛中以弱者身份参赛,让他们在比赛中能做到奋起直追,永不放弃的品行,那么,即便他们最终失败,也达到了磨练意志,提高胆量的积极作用。2.3.3懂得面对失败、目光着眼未来
培养这时期学生积极面对、勇敢顽强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但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或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自尊,往往采取更为积极的、竞争的、冒险的行为,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如果任其这样继续下去,会引起心理扭曲,造成肢体伤害,这时体育教师可从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待时机成熟,以备再战。并表扬他们身边为校争光的同龄学生,使他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激励他们刻苦锻炼。坚持榜样教育,使学生做到自我暗示、自我要求来培养意志。为以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3.当前实施挫折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3.1实施挫折教育当前面临的困难
虽然从事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付出许多了努力来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现如今面对的困难是有目共睹的。
据调查显示,就四川部分地区的中学而言,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在40 分钟以下的学生占82.4%,60 分钟以上的只有7.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场地器材短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也造成了体育教育的发展的困难。调查显示,41.7% 的学生因为“没有喜欢的项目”、23.7% 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而不参加体育锻炼,有43.1% 的教师认为学校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影响学生体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欢[11]
***51050目项的器材短缺学生学业压力学生老师其他原因,材喜有没 没有场地其
器和他原因6
3.2当前面临困难的原因分析
当前,应试教育仍是国家考核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其重点是知识的考核。根据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有46%的学生表示每天锻炼不足1 小时;有34%的小学生和19.64% 的中学生表示课业负担重。其中每天作业量超过3 小时的中学生人数占到了12.48%;还有15.35%的小学生每天花2 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在睡眠调查样本中,有34.78% 的小学生和43% 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不到相应标准值。
每天锻炼不足一
小时43%其它7%课业负担重>24%睡眠太少>30%[12]
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课业负担重睡眠太少其它
这些结果都表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导致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较少,有一大半的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放弃每天的体育锻炼,从而导致体质不断下降。
4.对于教育现状的建议
4.1对教育领导者而言,应积极的充分的全面的认识和重视体育教育对广大中小学生所带来的益处,提高责任意识,避免让更多的学生变为“书呆子”,综合全面的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并改善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创设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4.2对体育教育工作者而言,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体育的那份欢乐与收获,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
4.3对学校而言,除了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应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开发与利用,使它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要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逐步达到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的要求。
4.4 对家庭而言,家长是青少年儿童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及家长平时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也要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多鼓励,多支持。而且,体育锻炼与学习一点都不冲突,合适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机能有激活作用,学习效 7
率反而会更高,使孩子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5.结语
体育教育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能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只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些都是希望看到的,也是值得得到的回报,在此,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在体育教育工作中,能少点困难,多点成果,达到教学成才,使学生们拥有更好发展和前途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守信.直面挫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左海燕.中西方体育教育观念的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10.[3]中国青少年城市调查报告.2007.[4]刘新宇,陈秋菊.论中小学体育教育如何实现“绿色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5]靳淑玫.试论体育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J].价值工程,2010.[6]郑寿存,刘汝丰.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7]王勇.浅析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J].科技信息,2010.[8]张旭东等.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科学出版社.2006.[9]秦海权,汪晓赞,季浏,冯亚.体育科研.2009.[10]马新东,刘波,程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11]郑昕.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2010.[12]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2006.8
第四篇: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研究
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研究》课 题 阶 段 总 结
专题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近两年来,我们区的专题教育工作已经初见体系,除了各校已经初步形成的系列化专题教育活动以外,我们区还围绕“生命”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学校专题教育
(1)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出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交通法规教育,各校相继开展的“做文明人、行文明路”的主题活动。
(2)六月进行毒品教育。通过禁毒板报、禁毒宣传图片展览、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参加影片《黑白记忆》首映式、观看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多种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3)3月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除了各种工作会议、安全报告会和讲座外,天山一校编撰了《关注安全,参与消防,珍爱生命》消防安全教材
(4)4月开始进行爱滋病教育。
通过各种记录片、板报、班会、报告、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爱滋病及其防治知识的认识。
(5)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除了区进行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以外,部分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真实的法庭现场审理过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6)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2、全区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的活动
2010—2011学第二学期是我们的生命教育工作进入秩序化的运作阶段,处于生命教育的起步初期,我们首先倡导的是在各校展开形式各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一个必须给予关注的方面是探究班会的新形式,活动要体现“生命”的内涵。在学校的学生层面推出了“珍惜青春 关爱成长”生命教育专题活动,专题活动是这一学期生命教育的重点。此次活动旨在在各校进行生命教育的实际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我们区的生命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起来。区生命教育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评比小组进行了严格仔细的评选,为这一学期的特
色活动。参选的各项活动较之以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生命情感的激发和对学生爱护生命的行为引导方面。一些学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已经突显特色,关注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小学以生理教育为主,此项活动是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扎实的实践活动,要灵活地、不拘一格地采用教育方式。各校必须不迟于十月下旬前上交生命办公室一份“生命教育代表作”作品,作品要求是一份“生命教育活动彩页作品(A4纸,彩图及活动介绍、经验简述等),彩页内容要求突出学校特色,页数不限”,区生命教育办公室将根据学区板块制定“生命教育代表作集锦”;为了突出学区特色和工作业绩,各学区积极开展交流互助。“生命教育代表作集锦”将作为我区生命教育工作概况及经验交流的书面载体。
(三)课外活动
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区的课外活动要求各校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斟情办理,不提倡远途旅行和探险,课外活动要有组织有纪律。
1.光明中学400名新生乘车前往铁岭某驻军部队进行为期6天的军旅生活,分别学习了停止间动作、行进间动作,并和军官在一起共同生活,体会军旅生活的艰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2.12中学、40中学、110中学、116中学、渭河小学、泰山路小学、三台子第三小学、三台子第四小学、三台子第五小学、昆山二校、岐山一校、育智学校、步云山路小学、皇姑聋人学校、汾河小学先后围绕世园会开展活动,宣传世园文明。
3、43中学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观看了辽宁省残疾人杂技团的汇报演出《希望之光》。残疾人的精湛表演和身残志坚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
这几个学期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生命。都是在引导学校精心选择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扎实的实践活动,要灵活地、不拘一格地采用教育方式。可以鼓励家长、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活动设计,协助开展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可以结合学校社区、附近社团及相关单位,开展各项生命教育体验活动。虽然各校到目前为止开展的各项生命教育活动还不足以形成全区生命教育工作的系统化、系列化、层次化,但这些工作无疑为促成全区这种工作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边实践边总结,生命教育阶段成果展现
在我们区陆续不断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为了即时对各项工作给予全面注意,表奖先进,推广成果,总结经验、提高全区学校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力求将我们区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校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一)阶段成果交流会
1.2006年4月29日在岐山一校召开了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现场会,现场会上对前一阶段皇姑区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主题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等渠道开展,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了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小学的生命教育工作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为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高中阶段以“发展生命”为重点帮助学生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精神境界。现场会上做了两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教学演示,它们是:岐山一校的二年级品德课和11中学高一语文课。会上还播放了专题片《为学生生命平安健康奠基》及光明学校和童晖中英文学校的专题活动光盘演示,反映了前一阶段皇姑区开展生命教育专题和课外活动工作的情况。与会领导及专家对现场展示的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肯定。通过这次现场会的召开,大力推动了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向更深层次迈进,对区域生命教育工作从点到面上的铺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007年4月26日下午,皇姑区教育局主抓生命教育工作的张素珸局长、皇姑师校王光、时洪校长、科研部崔红羽主任、德育部王天舒主任等来到童晖中英文小学参加2007年皇姑区生命教育工作会议。参会人员有各校主管生命教育工作的校长、主任外和童晖小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会上,童晖小学的老师代表和学生们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生存技能大赛”。三年级组是“小小皮鞋匠”组,表演的是擦皮鞋的技巧。四年级组是“七色大拼盘”组,表演的是“一帆风顺”的拼果盘技巧,将各类水果拼成风帆的样式。五年级组是“手中生花”组,表演的是包饺子。六年级组是“五彩面点师”组,表演的是面点手艺。活动展示了学校针对各个年级组开展的对学生“生存技能”意识的培养情况,虽然学生们能擦皮鞋、做拼盘、包饺子、做简单的面食并不能证明学生们已经能够自立生存
了,但这些教育项目肯定会帮助学生们形成自立意识和生存意识。童晖小学校长张凌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工作经验介绍,学校以陶行之“生命化的生活,生命化的教育”作为一切生命教育工作的主题,在生命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学期开展“生存技能大赛”、开通了“知心姐姐信箱”,举行了“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七彩星评比活动”,在学生中推行了《行为习惯养成卡》,在教学方面推出了“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计划”,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学校家长的互通互动,等等。会后,参会人员对童晖小学进行了参观访问。
(二)校本教材建设
我们区首先选择了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从小学到高中的整套《生命教育》教材作为本区生命教育教学的参考教材。各校可参考此教材,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定生命教育内容。2006年,汾河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尝试生命教育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经验及教材的编写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自主感悟和心理情境为主线,完成了1-6年校本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生命教育教材》和《生命教育教师用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工作力求形成贯穿各学段的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系列。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材内容的层次性简要概括如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是依据这一层次性进行的:
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5、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6、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与他人的合作。
7、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远离烟酒和毒品。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正确使用网络。
9、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10、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
11、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敬畏生命,学习并掌握一些防灾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技能。
五、立足工作现实,勾划生命教育未来思路
通过近两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我们现在对“生命教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的、和谐的关系的一种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一种创新性的教育,一种互动性的教育,一种生活教育,一种尊重教育,一种理解教育,一种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归根到底,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
我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我们现在的生命教育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怎样,我们都需要将“生命教育”从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抽取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作项目来抓,因为生命教育工作需要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来对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引导和指导,而只有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注入教育者的体内,才能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以“生命”为导向。处于生命教育起步阶段,我们在探索中前进,我们区采取的这些举措,目的是通过领导层面的引导带动全区各校生命教育工作的实施开展,各学期在区级这一层面的对各校工作的评比工作,都对各校的生命教育工作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使各校能够在自身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中逐步走上生命教育工作规范化、系列化和特色化的道路。生命教育精神需要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离开了生命教育的领导层的带动,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就我们现在生命教育的工作情况来看,从我们开展生命教育以来,各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可敬的成果。工作开展比较扎实,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认识还不明确,但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生命教育理念已得到了普遍认同。
生命教育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领域,生命教育工作不是离开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单独进行的教育体系,生命教育的意义深刻且内容丰富,它是一项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伟大工程,许多德育工作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许多教育教学内容涉及生命教育,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几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主题都有生命教育的涵盖点,但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工作还没有铺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和幅度,我们需要使我们的生命教育既有常规活动又有特色活动。
今后我们区未来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思路是要向着使我们区的生命教育更具有系统化、系列化、层次化的方向转移,进一步规范生命教育工作,形成常规和学校特色。我们每所学校,要从现在开始,花时间、花精力用在这个方面,使生
命教育能够做到宣传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不容忽视,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对生命有认识,使他们终生受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命教育在全区再推进一步。
第五篇: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足够多的重视,篮球运动是体育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中小学的篮球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对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障碍
1.教学形式与内容结合不紧密
中小学教学篮球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在中小学篮球模块的教学上存在着教与学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学生在篮球运动上的兴趣也不够浓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训练的强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2.中小学篮球教学不受重视
中小学教学非常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致学生自己、学校、教师、社会等都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高,篮球训练更是得不到重视,这也就导致学生参与到篮球训练教学中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也无法激发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兴趣。同时在学校中不难发现,人们往往把学生打篮球的行为认为是在玩,还不如将这些时间利用到学习文化课上,并没有意识到篮球运动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篮球运动容易造成学生损伤
篮球运动是一种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攻防转换,难免会出现一些损伤,造成损伤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学生的技术动作做得不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够严密,此外还受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器材的影响。篮球模块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指皮肤擦伤、关节扭伤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到篮球教学中的积极性。
二、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
1.培养学生兴趣
中小学生对篮球运动教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讲求教学训练与比赛相结合,让学生在训练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篮球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
2.遵循教学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错误的出现,让学生拥有专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打篮球的技能。
首先,要注意体能发展和技能传授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还需要掌握篮球运动中的技能和战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动作,然后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进行层次提高的新的技能训练,然后进行实战应用,让学生在高密度、高强度的条件下得到技能的真正提升。
其次,要注意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篮球运动是一项高智商的运动,所以在篮球模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注意运用一些策略,让学生可以在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最后,还需要注意对抗性和灵活性训练以及篮球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对抗的过程中赢得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势,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
3.选用合适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好奇心得到激发,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篮球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在开始授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篮球明星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明星的崇拜感对篮球产生兴趣。
其次,可以采用比赛教学法,中小学生有其自身的身心特点,他们存在着较强的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对抗的条件中,增强实践技能,掌握一定的战术,使学生的应变能力、想象力都得到提升。
最后,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娱乐中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例如,可以运球抓人、闭目行走、传球接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情高涨,在竞争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中小学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对篮球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提升,使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