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育]“问题式”校本研究的实施策略
“问题式”校本研究的实施策略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都呼唤着教师的发展;同类学校的上升态势、同等教师的良性发展也刺激着我校教师内心自我发展的渴求。因此,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作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提出了“扎实‘问题式’校本教研,关注课堂有效教学,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行动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课题的引领,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使学校教育教学呈现一种新的气象。“问题式”校本教研的提出
所谓“问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实践、有反思、有经验共享的研究形式,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性智慧生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教研模式。其自身特点表现为:
——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经常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使教研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以学校教师的自主研究为主要形式,使教研更具主动性和参与性。
——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使教研主题更具生成性和开放性。研究实现的目标
——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模式——“问题式”校本教研。在操作运行过程中,形成“问题式”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环节、教研方法和评价制度。
——增强团队合作和同伴互助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教研氛围,进一步实现“人本和谐”的办学理念。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汇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积聚教师教育教学智慧,提升教育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改变科研和教育教学脱离的现象,促使教科研的融合,并使教科研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师资培训相融合、与业绩考核相挂钩、与骨干培养相对应,与奖优评先相结合。
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校本性:立足于学校的自身实际,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特点。
——主体性:以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和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同时,教师自身是研究者,是研究与被研究的主体。
——发展性:课题研究的指向最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综合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制订或调整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问题式”校本研究的实施策略
加强调研,形成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学校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目前状态和对自身发展的定位以及对学校发展的期望要求。通过综合分析,明确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共同发展的愿景。
——各级行政以校本教研责任人的身份深入教师,帮助教师客观认真地对自我进行分析,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需。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分管教导和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和活动,加强反思,捕捉问题,对自身的问题、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持续追踪某个有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将问题形成研究的主题。
构筑平台,建立“问题式”教研的基本模式
——“真实的教学问题”——教研的实践基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学问题会随着教学的发展变化不断产生和增多,“问题式”教研关注的教学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常态形式下面对的真实的关键性教学问题,真实的教学问题是教师研究的动力,是引领教师走上教研道路关键的一步,也是校本教研存在的基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学会捕捉真实的关键性教学问题:
学习思考,关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许多教师在潜意识中把这些“经常接触”的基本的教学问题置于表层,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足为奇,得过且过,缺乏研究的意识。然而,这些问题虽细碎零星,但作为一线的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问题,并将它们例为研究主题,利用学校教研的平台,才能开展系列化的专题学习、课题研讨,对问题进行多层次接触、持久地关注和思考,切实将学习理论与引导课堂实践结合起来。例如英语教师都知道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学习,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实在的任务。“在教学中应从‘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这句话人人皆知,那么到底该如何用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宽度呢?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急待群体解决。因此英语组教师们就这个基本问题,确立了共同研讨的主题“如何设计和巧用教材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根据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实际能力并适当拓展,丰富语言量,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贴切的学习任务进行语言实践,达到学以至用。
实践反思,触及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处于周而复始、机械重复教学工作状态的教师,往往会看不到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实质性的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恰恰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启教师实践智慧的一把关键性钥匙。只有主动实践,勇于改革,变换思维方式,才能触及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例如数学课堂中教师普遍存在占一定比例的无效提问,而真正能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创新的应用、综合性问题却不多。新课程要求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自我调动已有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发现、选择和重组,形成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努力获取知识的过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性?”成为了数学教师共同研究的核心问题。
合作研讨,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教学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教师即使遇到了也会避而不谈。特别是在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难点问题。如果在教研活动中倡导教师间的合作研讨,就能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帮助教师攻克难关,实现教学能力的飞跃。例如语文新教材实施以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识字教学被提及次数最多,它的难点问题在于:识字量太大,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要学习十几个新汉字,如果大部分时间用来识字,别的内容如何优化?识字量是唯一的目标吗?如不是,还要兼顾什么?教材处理如何聚焦重点,使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化、合理化?“减负增效,使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化、合理化”的研究主题便诞生了,它使在实践中存在不适应、操作上困惑的教师们走在了一起。
——“六说六环”——教研的基本流程。教师在整个“问题式”教研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六说”:研究说主题、执教说思路、上课说过程、自我说反思、同伴说观点、专业说理论。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是丝丝相扣、层层递进的“六环”:
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教师在日常教学反思中把教学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来,与教研组成员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普遍存在的、急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方案设计,形成课例——教师学习相关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就同一篇课文,分别设计教学方案,形成一课多案的共享氛围,再从这些多案中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能突破并解决所要研究问题的教学环节,重组教学方案,形成多种教学课例。
行为实践,阐述课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轮流执教,互相听课,开展突破研究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活动。
交流研讨,集体诊断——围绕“课前是否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是否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这两个问题,课后引发教师们进行深度思考,展开集体对话、诊断和研讨。
自我反思,形成新例——教师在集体诊断的基础上个人自我反思,不断深入思考教材、教法、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在理清了教学过程及其重点和难点后,重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案,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课例。
再次实践,总结反思——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学实践,取得解决教学问题的第一手实践资料,并将这次教研活动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同全组教师分享。教研组长就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活动总结报告。
——“一课多案”——教研的实践载体。“一课多案”教学研讨活动仅是“问题式”教研模式的一种实践载体,一种方式与抓手。所谓“一课多案”就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同一研究主题,通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多种方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拥有主动研究的意识,在行动研究中,强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深化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和专业水平,构建学校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文化,促使教师逐步由教学者变成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的双重角色。
“一课多案”教学研讨活动历经3个阶段:
课前自定案,课中赛同课,课后找差距。针对不少教师自我封闭、自我满足、缺乏自主提高的教学心理现象,设计“一课多案”的教研是初级阶段。要求同一年级的各位教师研究同一教学主题、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就同一教学内容,自主备课,修订教案,分别执教,互相听课。课后紧扣教材教法,开展教研大组集体研讨诊断,反思重建,再次实践。这样,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部显露无遗,使教师们能清楚地寻找、认识到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教案设计、师生互动、课堂调控等方面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拥有主动提高教学能力的迫切愿望,产生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意识。
课前有多案,课中选良案,课后生反思。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教师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真正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收获大”,合作互助的教研氛围随即应运而生。这一阶段,课前要求同组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分别备课,再拿出各自设计的教案共享,教师们针对自己所需,选择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重组教学环节,当教案达到自我感觉最佳后,即可进入课堂执教,互为听课。课后就教研主题、教材教法深化研讨诊断,反思重建,撰写随笔点评、教学心得体会。这一阶段的教研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次教学实践能力的大提升,通过课例研究,能清晰地认识到教案只是预设教学,如果预设不充分,对教材研读理解一知半解的话,教学效果仍不会提高。只有在课前和课中深入研究、理解和把握教材,关注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行为,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思佳案,课中生智慧,课后会研究。教师在历经中级阶段,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在课前便会主动研究、分析教材,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细心思考合适贴切的教法,设计出多种教学预设方案,在课中能灵活选取不同的方案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教学最佳效果。教师逐步从会教书发展为一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智慧型教师。
——“合作互助”——教研的集体诊断方式。“问题式”校本教研建立在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它需要每位教师经历解题式的实践过程,教师人人会拥有思维上的强烈火花,人人会产生研讨时的激情碰撞,这些火花和碰撞都是激起教师之间合作互助,共同解题的精华。那么,如何使“问题式”校本教研有这一块“精华”呢?通过学校教导处和区教研室专家的几次操作实践和反思研究,最终形成了参与教研活动情况评价表,具体内容包括:
A踊跃研讨,发言围绕主题有质量;B积极参与研讨,发言质量不高;C参与研讨,发言质量不高;D参与研讨,不发言。
它的操作如下:
教师在参加听课或执教后的研讨活动时,发表自己的感受与独特见解,与同行共研,并对组内教师的发言质量进行评价。虽然教师业务能力存在差距,思考问题深浅不一,但是人人参加评价,在体现民主氛围的同时,促使教师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习吸收好的经验,自身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使教学研讨成为一个涌现创新思维,呈现互助共进的活动平台。它是对整个组织研究过程的评价,对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的表现、能力、态度、情感的评价,一评价资料同时也为教师留下了成长的轨迹。
立足发展,拓展“问题式”教研的平台范围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研究方法的成熟,“问题式”教研的研究平台范围不断扩大。
——不拘泥于学科:由语数英学科拓展到音体美学科,由基础型学科拓展到拓展型、探究型学科。只要有学科的存在,就会有问题的出现,只要有问题的出现,就有研究的主题。
——不拘泥于方式:“一课多案”教学研讨活动仅是问题式校验模式的一种方式与抓手,这种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不能适应新的研究需要,应结合新的研究主题和学科特点,产生新的有效研究方式。
——不拘泥于教学:除了课堂教学,班团队活动、家庭教育、行规教育等少先队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快乐小队特色活动等都可列入研究内容。将“问题式”校本教研课题作为学校工作的统领,不断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实践智慧,将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由教师的发展归结到对学生的关注和学校的发展上。
课题研究过程中,除了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外,还形成了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
——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业务培训相融合。有学校和教师层面的研究规划、中期评估、资料积累、成效显示、达成度评价,为教师建立一份成长档案。
——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态度、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效与其年度岗位考核挂钩,作为奖金发放、岗位聘任、评先奖优的依据。
——对校本教研中涌现的骨干倾力培养。如为其赠阅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提供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提供渠道推荐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寻找名师带教、物质奖励等,促成名牌教师的诞生。
学校始终把校本研究的3个基本理念: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作为我们进行“问题式”校本教研的行为准则。充分挖掘教研资源,聚合集体智慧,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教师自主发展之路。校本教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工作尚须不断的探索,我们的认识和实践还是肤浅的,困难疑惑不会少,有待于我们不断的创新。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自主”,时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究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校本教研之路会越走越宽,真正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小学
第二篇:校本研修实施策略
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山阳县南宽坪镇中心学校
王以茂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农村中小学师生逐步获得优质资源的享受,师生获得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有效实施,各校要从校本实际出发,发掘学校有利的积极因素,建立校本教研实施八大策略,做到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整合应用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获得健康成长,获得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实施 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农村中小学师生逐步获得优质资源的享受,师生获得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又如何去利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课堂服务,这是我们校本教研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有效实施,要从校本实际出发,发掘学校有利的积极因素,建立校本教研实施八大策略,做到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整合应用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获得健康成长,获得专业化发展。
一、实施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校点布局的调整,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很少有年青教师进入学校,一部分优秀的年青教师也挤向城区,上级教育主管部们组织的城乡支教往往落实不到位,即使下来的教师也是走马观花,不得安心,其实农村教育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在岗的每一位教师,可我们的教师教学科目繁多,教学任务繁杂,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大量的重复从教案书上抄写下来的教学设计,难免没有时间去学习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际,应做好以下几点尝试。
1、收集整理学校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对上级配发的电教教材要分类整理造册建档,了解远程教育资源,空中课堂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络,中小学校教育网,教学资源包等为我们提共可借鉴利用的资源,对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可供利用的教案进行专题评选,把实用教案作为资源,便于教师及时整理查找,课前要做到选择精当。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运用自己所选择的资源,规范流程,为教学重难点突破服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这一切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扎实的准备,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做好使用选择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2、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目前,我们要做好对已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
⑴发挥“旧教案”的“新作用”,我们有许多教师写有实用价值的好教案,后来的教师研读后,在“完案”上进行增减补充修改,可连续使用,特别是单人初小教师更应该做好复式教学设计的备写研究,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挤出时间学习研究,同时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周写一篇精品教学设计,40年以下要写详案。
⑵充分利用光盘(音像)教材,发挥小光盘的大作用:①在法制、安全、品德、健康教育中,教师往往掌握资料比较窄,利用现有的教材,能充分发挥媒体活动的效应,增强教育效果。
(3)在艺术、科学等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中,可接受空中课堂,课堂实录,播放光盘教材,提高学生直观思维,增强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当然,这一切教学活动,教师课堂前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措施明确,指导到位,同时要做好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对方法和过程的理解,掌握学习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做到轻松学习,效果很好。
3、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最近,我校教师都在《国家基础教育网》注册,大部分教师基本熟练对资源下载使用,面对这些优质资源,我们能否逐一照搬,答案是否。我们应该结合教材版本,教学内容进度,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选择,整合使用,无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还是其它课,都应如此,否则,教师所利用的资源只能是在课堂上放电影,简直是眼花缭乱,或者完不成资源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体现,教学不能充分体现以课堂教学中心,往往没有实效,反而对信息资源应用失去信心整合网络资源,必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做到有的放矢。
二、实施优化培训策略
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在校本培训中是否得到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参培情绪。因此,校本培训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培育教师对特长和优势的自我认同感,确保教师参加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校本培训时,学校应采取了“四结合”的方式:
1、个人自修与培训讲座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集中时间组织培训,主要以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应用,参与互动的研究讨论、教学观摩、教学能手赛、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对教师分年龄段提出达标要求,进行硬性指令任务介入,到主动参与学习应用,逐步建立“主体构建”意识,提供学习时间,加强学习经验交流,参加理论及应用考核等。
2、校内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学习交流方式。学校领导和教师分别了参加省、市、县多媒体应用展示会、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县教学能手赛,加强学习流,促进认知。并先后邀请城关二小教师、教研室、信息中心教研员来校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师资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提高与督查评估相结合。学校对教师进行“参与互动式”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常规课赛讲,学区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赛讲,课后结合实际进行新课改理论和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应用沟通、思辩与对话,最后由教研组长或活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家进行点评、小结;平时,学校、教导处还实施“推门听课”法,在教师平时工作月查评估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构建作为教学工作一个主要指标纳入评估,这些方式具有督导性、检查性和指导性,能够促进教师成长。
4、跟师帮教与教学评优相结合。我校中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通过上“骨干教师展示课”、“一帮一”师徒结对等形式,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跟班听课、评课、修改教案、整合利用教育资源等,促使教师尽快熟悉利用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方法和技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快速成长起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除对教师集中培训两次外,还举办一次校内教学能手赛,要求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记录一节教研课的成长过程,成长过程包括试教后的教案设计的改进,资源应用的整合,反思改进,同行的点评或者自己对学生进行的谈话等。组织骨干教师对所帮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促进其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自研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强化校本培训,让教师走上骨干和名优成长之路。我校自2005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就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能否有效的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在新课改和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中,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把教师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应用和课改教师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常规工作中,在培训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先导工程。
1、推行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改进。把课堂教学和信息与优质资源应用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要求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这一过程,是更彻底地自研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引导教师注重收集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案例,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2、实施学术沙龙促交流。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四、实施教研常规构建促发展策略
校本培训是教师在职培训,只有科学规范管理,才能使校本培训健康发展。
1、构建教研常规促发展
(1)坚持教学常规反思制。由于我校教师备课工作繁重,学校要求教师精备一科教案,每周要有一节高效实用的教学设计,每课或单元要有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有一科教案在学校获优秀教案,每个教研组每期必有一科教案在县获奖,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评选,对优秀的在《宽小教研》上刊载,推荐给辖区学校教师学习参考借鉴,或向上级教研部门或有关报社推荐,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
(2)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得到充分展示,教学风格得到充分发扬。并对其他教师提供示范作用,让全体教师站在骨干教师高起点的经验之上迅速成长,让他们少走弯路。并对担当示范课的教师在考核、工作综合考核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激励与优惠。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围绕市县课题及各研究专题组织开展好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教研课、常规应用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送教下乡等,坚持将业务学习与自修学习结合起来,推动资源应用普及提高,推进课改工作深入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组织工作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细则》、《听评课要求》、《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并落实业务学习制度。教研组长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与优质资源应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教研组活动。学校教导处根据实际对每月的教研活动任务进行安排,除了教导处组织的校级教研活动(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实施的阶段研讨交流活动)外,其余时间为各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案例分析、问题“会诊”、骨干教师与教师交流指导,或组内听课、交流等。还要求教师坚订阅教育杂志报刊,记下读书笔记,每学期结合课堂教学实施或课题研究等写一份心得体会。学校还利用教研活动组织业务学习,让教师围绕专题轮流发言,发言做到“三有”:有鲜明的主题,有自己的教学实例,有完整的资料积累;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网络或光盘教材教育专家讲座或报告,以逐步形成系统的应用科研教育理论观点。
五、建立跟师帮教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应用,我们农村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要想教师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我们从角色转换开始培训,消除他们因接触新环境而产生的拘束感、恐惧感。为此,学校就加强骨干教师的学习培训,每学期开展一次新课程优质课赛教,每学年举行一次学区教学能手赛,组织教学能手、课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开展帮教结对子学习活动,采用师徒双方双向选择的师徒结对形式,着力抓好对教师的培养工作,认真组织“跟师帮教结对子活动”,完善活动方案和要求,督促师傅上好示范课,徒弟上好创新课,促进教师快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还定期检查双方履行职责的情况,督促其按计划实施,及时给予评价,促进跟师帮教活动持续开展。
六、构建主体反思策略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教育者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实现有效教育。自古至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国家的教育意志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来影响各类学校,由学校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规范约束,来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要使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教育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必须建立各个层次的主体反思机制,改进完善工作,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在目前的条件下应着重加强学校和教师两个反思主体的构建。
1、构建学校管理反思主体。学校工作尽管千头万绪,可教育教学工作是中心,学校校长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形象代表,要和班子成员要时刻关注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向,要有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科学的用人机制,有分层管理序列目标任务。在工作管理全程实施过程中,要时刻有反思不足,不断改进完善,牢固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脉略,确保学校的一切工作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以教学教研的发展来促进学校发展。
2、教师牢固树立反思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反思意识,是其实现自我成长的必备条件,反思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制度常规是否落实到位,反思没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的教学活动的成败,给自己一个提醒或建议,反思自己的业务学习培训是否有实效,反思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自悟、自研能力是否有进展等等,只要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坚持反思改进,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就不断地得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就在不断地提高
七、实施课题引领策略
近几年来,我校依托市、县科研课题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实施,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教师进行各学科教学基本功和资源整合应用培训,并进行阶段考核。
二、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优质课,以及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评选活动。
三、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信息资源应用课,每学期两节教研组或一节校级研讨课,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克服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拓展自己的视野。此外,学校每学期还组织一个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如课堂比武、学区教学标兵赛、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骨干教师的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帮助教师快速成长,逐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八、实施校本教研激励策略。
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大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学校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在学校计算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鼓励教师想办法自己购买电脑放在学校使用,集中解决上网费用,在平时学习培训活动中给予电费补助。对骨干教师加班为教师培训指导适当给予补助,在学习培训活动中按时完成任务,应用效果好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成果等获得县以上奖或发表者,按级别给予奖励,在县、镇、学校、教研组和学区等组织的新课程及资源应用的教学赛教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在每学期教师工作综合评价中予以不封顶累计积分奖励,并且给予单项奖励。同时,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获得优秀教案的进行奖励,学校收集以便今后教师参考借鉴。学校制定了《园丁工程实施规划》、《科研型教师实施细则》,实施科研型教师评选活动,实施“名师兴校”战略,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和优质资源应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发展。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活动量最大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两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把培训渗透到这个“中心”中去,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尽可能的提高。建立一个严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抓好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理论研究五大板块的工作。要通过“岗位”提高,通过“帮带”提高,通过“讲座”提高,通过“评价”提高,通过 “研究”提高,通过“撰写”提高等内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使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意识,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第三篇: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孟炳忠 尹海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通过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必须使教与学双方做到有效性。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三维目标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②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③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2.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①学生参与度不高。最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点名不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学习不主动;最痛心的现象是部分学生上课不感兴趣,做自己的事情,甚至神情木然,思维呆滞,打瞌睡或干脆伏桌睡觉。②教师讲得过多。很多老师以“讲掉了”为完成任务,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善于关注学生当堂学得如何,又依靠课后多抓多占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③教师讲不得法,讲不到位。重点不突出,平铺直叙,课标要求不高的讲得多,课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时间不够讲;有的老师不善于取舍,不调动学生参与,不引导学生归纳;有的老师提问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够。
3.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作业、试卷评讲不科学。有的老师讲评试卷,只讲不评,从前到后流水讲解;有的老师作业未批改就讲,学生会的还讲,学生都不会的也讲,没有针对性,更不谈有效性。
4.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不足;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5.对学生学习方式缺乏指导。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提高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益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结合我校和全县教学改革的进程,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我们试图从创新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上开展研究,故此诞生了《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目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学领域中,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如赵新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
我们研究的课题区别于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以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为重点,以思想政治课教的主体——教师行为研究为主线,从实施有效教学的路径角度进行途径和方法的策略研究。
本课题中“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成长。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了多少和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发展或进步、发展的程度是教学有效的惟一指标。
“实施策略”主要是指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措施、方法和途径,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就是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等方面进行的策略或技术研究,克服无效,避免低效,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应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体系,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力图构建有效备课策略、高效课堂课型模式、有效作业策略、有效训练策略、有效预习策略等,达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三维目标,确定准确鲜明;教学组织有效,备课要体现“备学生、备教材、备情境、备自己、备设计,上课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体现“问题、探究、点拨、检测”,学习要求做到思维拓展,体现“思考、自主、展示、达标”。探索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应用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形成三个教学理念: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有效率,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学生的收获程度及教学活动的收益。
教师要形成三个基本功:一是熟透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资料,教师要对本学科教学有信心并且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理解(综合素质)。二是了解自己的对象——学生。老师需要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甚至把学生的家庭、社会与文化背景看作是教学的重要力量,教学就能够与学生更为密切,并能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三是认识教学,形成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合不同学生的诀窍,具有分析学生学业成就信息的能力,具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研究能力。
3.通过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学生能学会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能使学生对知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能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学生对新知识是深层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课题的研究着重分为有效备课、高效课堂、有效作业和有效测试四个方面。研究要点包括:
1.有效备课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2.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
3.有效作业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4.有效测试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的研究着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研究,二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大力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素质的全面提高。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为广大政治教师提供科学施教的抓手,构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克服了以往“讲授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的被动转化为学习的主动自觉,更好的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不断地提升。
课题研究启发、引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前,有些教师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总处在压抑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得不到激发,造成学生各自为战,很少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将新课改的理念将这种习惯逐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越来越频繁。
课题研究强化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尽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传统的被动、过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放、互动、讨论、合作、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已逐渐淡化,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勇于发现、探究的精神已初步形成。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鉴于课题研究的有效度,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课堂教学又是学生获得知识得主战场,为此,我们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从纵向去评价,抓住两个“度”加以衡量:一是速度,即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无得到提高;而是温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有无提升。由于我们强调对课堂教学的全息评价,并由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对教师的备课进行相关的评价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
研究中指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思想道德、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勇
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课题研究更新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建构了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四大操作策略体系。
自开题之日起,课题组便仔细推敲和修改子课题方案,不断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切入点。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后,我们本着“调查—学习—实验—总结—实践—提高”循环跟进式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正、边完善、边提高。
1.形成了“三提高一发挥”有效备课策略:
①提高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质量,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策略。
本课题组尝试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策略,以教学案为载体,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全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的研读、讨论,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下发给学生,用来指导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研究形成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操作措施和注意要点,提高和优化了备课和上课的载体及策略。
②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推行“智慧风暴”策略。在严谨规范的集体备课中,让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以信息交换信息、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以创新激发创新,从而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用集体的力量、集体智慧风暴共同完成备课任务。课题组形成了《江苏省射阳中学思想政治学科集体备课细则》,创新实施了《有效教学研究手册》。
③提高个人二次备课质量,推行“五备五结合”策略。五备策略——备好课标、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备好自己、备好教学方案;五结合策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编写教学案与运用教学案相结合,以运用教学案为主;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④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促进全校教师进一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度,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好同伴互助学习,带动青年教师钻研教学,聚焦课堂效益。
2.形成了思想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系列实施策略: ①“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主要是尝试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某一学期、某一单元、某一学时学习内容的分析和解剖,来制定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方案,从而引导和规划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②“三标课堂”实施策略:
面对高初中教学差异较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提高当堂学习效率?面对部分老师讲风过盛,如何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面对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们研究形成了“三标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它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示标环节:新授内容之前,必须有清晰揭示学生学习目标的环节,明确学生学的方向目标;二是达标环节:师生共同进行;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讲析、点拨、归纳和提升的活动;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记忆、理解、思考和训练的活动;三是验标环节:每堂结束必须进行当堂达标作业。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劳动来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化,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③“四动课堂”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达标环节,只有提高达标环节的效益,才是抓住课堂的关键。为此,我们实验研究了“四动”式教学模式。按照“学案导学,预习自动——激疑导趣,情境触动——合作交流,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四种策略设计安排我们的教学流程。
在这种课堂模式当中,我们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交流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课堂模式让新课改理念看得到、摸得着、想得清。这种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④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针对江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无论是被社会称为“小高考”的学业水平必修测试,还是与语数外三门一起考的学业水平选修测试,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考的录取。而在新授课完成的基础上,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和选修的复习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需要教师从自身起航,加强对教材和考纲的钻研,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案,选择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进行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有效复习策略研究,成为广大政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就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出了——必修复习“拔尖冲A”“扫盲保C”策略和选修复习“争A、保B、拉C、灭D”策略,其中包括复习目标确定,复习轮次时间安排,复习措施要求,特别是基于必修和选修不同特点提出了各自复习课课堂实施模式:必修复习——“学案+双五+强化模式”;选修复习——“点题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3.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设计与操作策略:
课题研究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理念和依据,确定了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索了有效作业的类别和形式,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的开发和操作流程,提出了有效作业操作六大示例:一是有效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二是有效作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三是有效作业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有效作业要坚持课前预习、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照应支持;五是单元综合探究实践作业的创新和编制;六是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在学业水平测试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灵活运用等。
4.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训练策略:
课题研究对原有训练观念和做法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改进操作,抓住重点,积极突破,提炼形成了有效训练“四五六七”策略。
训练的有效必须坚持“四个精”——精选、精测、精批、精评。通过精选控准试题的难度、质量和数量;通过精测统筹规划每次课堂达标作业、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的范围和安排;通过精批坚持面批与统批相结合,快批与全批相结合;通过精评做到“一统”“二查”“三归纳”“四提高”。
训练的准备必须把握“五个度”——把握训练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把握训练的广度,记、说、写、练、综合实践”应按需要涵盖,训练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经验、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握训练的强度,训练要达到一定的密度,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把握训练的区分度,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水平去完成;把握训练的效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训练,必须考虑训练方式和难度。
训练的设计必须把握“六个点”——抓准目标点,紧扣教学目标,照应目标点;突出重点,为目标点服务,有效训练必须命中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小步子,有梯度”策略,化解难点;把握关键点,使问题“触类旁通”,用智慧去发现,用灵性去感悟,有效训练必须练在关键点;用好发散点,培养创新精神,展现学生闪光之处;落实考点,有效的训练是考试的有效实战,训练的核心是建立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促进思维发展,建立一定的认知结构,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训练的实施必须把握“七个要”——训练意识要强化;训练实施要分层;训练目的要明晰;训练内容要精炼;训练容量要适宜;训练方式要恰当;训练反馈要及时。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课题研究促进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的形成和实施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观念。在“学案导学、三标和四动课堂”式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又活跃了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学有所得。
课题研究促进了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中学生政治品德课有效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了综合能力。
课题研究改革了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三标和四动课堂”式教学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同时,针对课程内容实际、学生实际,选用不同课型的教学,改进了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研究扩大了“课堂”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了思想素质。如果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内,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难以真正达到的。思想政治课“四动式”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扩大了“课堂”空间,并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了思想修养。
(四)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加速了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课题研究给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在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之后,老师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提升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最为可喜的是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题研究中很多教师改变了职业倦怠,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看到自己工作质量的提高,看到自己的发展,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课题的研究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作热情源于目标的追求;源于价值的体现;源于成功的激励。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多年以来的教学习惯。工作中有很多问题,之前更多的是把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一些牢骚,诉说完毕,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下来,我们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
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使我们由经验型老师逐步转向反思型老师。
无论是初期的开题论证,还是研究的层层深入,我们感到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更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研究要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管过程有多么困难,我们都坚持不懈。收获很多,我们将在行进的路上,用坚定的信心,正确的方法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孟炳忠 尹海云 江苏省射阳中学)
第四篇: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实施策略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实施策略
窦丽丽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济南250104)摘要:在我国,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强调为幼儿创设全英语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自然习得英语。然而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学仍面临合格英语师资匮乏、幼儿英语语言环境较少等问题,本文通过探究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些策略,以便帮助幼儿更好地习得英语。
关键词: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问题;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1)03-0149—02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Implementing Immenion Teaching Pauern in Children’s English DOULi—li(Shandong Yingcai Univemi~pm school。Jinan 250104。China)Abstract:In C~na,chidmn’8 English immemion teac~ng paRem focuses on creating total English environment to have children uire English.However,children‘s English teaching still face some p】 ms'such a$lacking dqu~ id English teachem and English environment. Thetllesisprobesintotlleproblems andputs~rward some strategi~tohelpchildrenacquireEnglishbeRer.
Keywords:immemion teaching paRem irI children’s English;problems;strate~e
一、引言
浸入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有益的教学模式,最早于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加拿大,是指用非学习者母语的语言 直接作为教学语言。这种教学模式在21世纪初的时候引入 我国,在我国部分的幼儿园开展英语浸入式教学。通过对母 语为汉语的幼儿,在幼儿园最大限度地用荚语进行教学,让 他们在一日或者半日的时间内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之中,从而 最终使幼儿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汉语两种语言。浸入式教 学要求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儿童,不但用第二语言讲授第 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第二 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是学习的工具,改变了把外 语当成一门学科来教的传统外语教学方法。
二、浸入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模式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JL童获得语言具有“关键
期”(也称最佳敏感期)。在关键期以后,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 随年龄的增长而削弱。第二语言获得同样存在一个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将会事倍功半。
浸入式是语言习得理论的创造性体现,是儿童早期第二 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浸入式 环境下的儿童第二语言的习得如同儿童习得母语一样,在有 意义的语言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自然而然地
获得语言的能力。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习得英语并能用于交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有效的语言学习应当以
互动的方式进行。语言交流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因为人们流利的说话能力不是从直接教授和句法形成的 训练中获得的,而是在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活动中自然习得 的。
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以“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 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目的语的工具作用,将目的语的学习和学习者的认识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丰富的学习内容和 活动中,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来提高目的语的 可接受性、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应用性。教师设置英语情境鼓 励并激发儿童的语言表达与交流。
三、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幼儿英语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幼儿英语教师主要由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幼儿教
育专业毕业生或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承担。前者在开展全 英语教学方面存在英语语言困难,而后者又无法较好地胜任 幼儿教育工作。虽然已有高校针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 诸如英语语音、幼儿英语教学法等课程,但学生的重视程度 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也得不到保证,而且缺乏系统的 英语课程设置使这些学生在从事全英语教学时仍感到力不 从心。而英语专业毕业生因无法较好地把握幼儿教学的特
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知识传授,而不能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长此以往必然会让幼儿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二)缺少充分的幼儿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幼儿园英语语言环境主要涉及园内装饰、英语语言氛围 的创设等。就英语教学来说,园内装饰主要是指在教室中或 幼儿活动范围内,如走廊、操场、食堂、板报、宣传栏等突出英 语的使用,大多数幼儿园的做法是用英语标出相应物品的名 称,或者写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型。然而幼儿英语是以听 说为主,如果这些装饰没有被教师很好地利用只能形同虚 设,因此,园内装饰应紧密结合教学进度定期更换,教师应注 意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幼儿掌握相应词汇或句型,真正使其为 教学服务。
四、提高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策略(一)重视幼儿英语师资培养
为幼儿提供足量、有效的英语输入是英语浸入式教学 的两个必备条件。足量的输入是指在单位时间里的英语输入 量要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的输入是指这些英语输入能被幼 儿吸收并促进幼儿的英语输出。(蔡晓丹,2olo)1.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对幼儿来说,教师的语言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幼儿正处 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语言模仿 能力,尤其是语音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语音是否纯正、表意 是否准确、语言使用是否规范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输 出。
很多组织英语浸入式教学活动的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
业,在语音方面存在—定缺陷。还有一些教师的语音受到方 言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要追求语音纯正,这些教师可以在以 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1)听英语原版录音并模仿。(2)请语 音纯正的教师帮忙纠正语音。(3)录下自己的声音,与原版录 音比较,以纠JT 己的发音。2.提高语言输人的可理解性 .
所谓“可理解的输入(咖 eIlens蹦e input)”是指学习者 听到或读到的是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 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如果输入的语言材料中仅 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它对语言习得的意义不大。如果输入的语言材料难度太大。则无法被学习者理解。克拉 I~(Krashen)认为,单纯强调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 的是“可理解的输入”。“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 件 丁娥,1990)。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地方差异 和年龄差异等因素,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内容。这样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相关联系,以便 幼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手偶、头饰等道 具,创设故事情境,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语言。
(二)积极创设幼儿园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1.创设适宜幼儿的英语语言物质环境
英语语言物质环境指的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遵循幼 儿双语学习的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和空间,引 发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究活 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双语学习。比如,营造具有浓厚双语特色 的园所环境提供有利于幼儿获得双语经验的场所。良好的环 境发挥着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语言能力的作用。比如开 设双语阅览室(米老鼠图书乐园)、双语影视厅(小熊维尼剧
点、荚语活动室(快乐贝贝屋)等,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双语的更多乐趣。2.形成丰富自然的英语语言习得环境 .
英语浸入式教学遵循英语浸入式整合课程,以中国本土
文化为基础,兼容并蓄多元文化,以标准的英语、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为儿童营造全英语的语言环境。教师 是一个丰富的语言输出的源泉,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大量地与 儿童交流,尤其是日常的随机语言教育。日常生活的随机语 言教育是儿童习得语言的最好机会。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用 标准规范的语言为儿童示范他们想说又不会说、想问又不知 如何问的问题。对于儿童语言中的错误,不提倡直接纠错,而 是不断重复正确话语'让孩子倾听,进而模仿。由于儿童的语 言没有被直接否定,儿童也感觉不到挫伤与失败,所以儿童还 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交流之中来,教师可以更进一步 地激发儿童的生成性语言。在英语浸入式环境中,教师每天 都有机会与每个儿童进行对话和交流,像位喋喋不休的妈妈 为儿童创设更丰富、更充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儿童在这种自 然的、丰富的、积极的全英语环境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三)家长和幼儿园合作。共同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英语环境的创设,除了教师利用在园的半日活动努力营 造外,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不能在家中营造合适 的英语学习氛围,那么幼儿在家里就无法像在幼儿园里那样 继续保持双语思维状态,很快就会进入到使用母语的舒适放 松状态,以致将英语淡忘。因此,英语浸入式教学实践的顺利 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教师要经常和家长交 流幼儿的英语学习情况,还可以把每周的教学计划提供给家 长,也可以为家长提供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使用的主要教
学材料,以征求家长的建议和寻求家长的配合。JH:夕,教师应 指导家长在家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英语视听氛围。如果家长 自己不会说英语,或者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教师可以指导 家长每天固定地为孩子播放经典的 L英语视听材料,也可 以为孩子提供适合他年龄特点的英语图画书,供孩子随时翻 阅,以保证孩子在家里能获得足够的英语信息输入。如果家 长会说英语,即使发音不标准,教师也应鼓励家长坚持和孩 子说英语,以便营造一种英语学习氛围。家长自信地说英语,也会极大地增强孩子说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应和家长保持密 切沟通,在幼儿园中注意规范幼儿的发音。
五、结语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浸入 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这些重要策略都被实验证明是有效的,虽然会面临着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幼儿学习英语的环境有 待改进的问题,但是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模式,只要在教学中融入上述所提的重要策略,坚持以幼儿 为中心的原则,浸人式教学在我国一定会继续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0).
[2lgSa.幼儿英语教育【M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3】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 国的借鉴田.比较教育究,2000(4).
[4】吴丁娥.克拉申和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Ⅱ】.现代外 语.19900).
[5】蔡晓丹.提高幼儿圈英语浸入式教学中教师语言输入 的有效性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4). 口编辑/侯健
第五篇: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课堂讨论有多种不同的形式:1.同桌讨,2.小组讨,3.大讨论。其中小组讨论又是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什么是小组讨论呢?
小组讨论是指在一个班里,把低、中、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由三至5名学生组成的若干小组,上课时稍加变动传统的座位排列顺序:相邻的前后几位同学分为一组。根据教师提供的系列学习任务,展开交流和讨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利于“互助”、“合作”、“合群”、“民主”以及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与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适时组织讨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讨论却容易流于形式,优生包揽了发言权,给听课者感觉只是场面热闹,并还有起到真正的讨论效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策略问题。要使课堂讨论能正常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讲究课堂讨论的策略,具体内容主要有:
一.充分准备,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
1.切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正确认识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及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过程的安排。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建立在师生单向或是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些切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教改深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开展讨论的关键。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小组的成员间必须团结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互帮互学,在讨论时,要创造友好、平等、认真和协商的气氛,使每个人都乐于发言、乐于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3.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一般地讲,学习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以4-6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范围与质量。小组的成员要合理搭配,使优等生,中等生与学习困难生各得其所。共同为搞好小组学习尽力。
4.正确处理“优生”与“困难生”的关系。优等生要照顾和鼓励学习困难生,为他们提供首先表现的机会,并协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习困难生要主动、大胆地发言,争取 优等生的帮助,大家都要努力提高自己发言的质量,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认真准备学习发言。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发言准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认真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加小组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大而无边,也不能让学生填充式的作答。
6.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多数是凭借语言进行的,因此,进行语言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就尤为重要。要加强口语的基础训练,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口语思维等,使发言做到清晰、响亮,较为流畅。要重视口语的技能训练,包括学生的听话技能训练,口语技能训练及适应语境的训练等。还要训练小组发言的语言模式。例如:我同意××同学的意见,不过我还有补充„„;我对××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提一个问题„„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与反应能力。
二.正确选择与确定课堂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选择与确定。怎样选择与确定课堂讨论的时机?
1.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组织讨论。越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可组织讨论,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思维。由思维到语言表达,再由相互讨论,互帮互学,使原本极易混淆的算法逐步清晰,并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可形成开放性思维时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的方式。三.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学习前,教师要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观察学生的动向,仔细倾听他们的发言,积极引导,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向其他小组传输,发挥组与组之间“对话中转站”的作用,以激起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的劲头。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使讨论深入展开。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两个“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还必须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
1.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学生读书相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名认真阅读教材,并按教师提供的提纲或思路,边看书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适时加以清晰的总结。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
4.传授知识与教给学法相结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理解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讲出思考的逻辑顺序,追根寻源,并讲出订正的方法等,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学习方法。
四、及时激励,进行课堂讨论的评价。小组讨论后,要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适时的鼓励性评价,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参与的水平。
①讨论态度的评价。教师应有心观察各组讨论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评价。表扬讨论态度认真的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个别力量比较薄弱或态度不够认真的小组,教师则有意识地在以后讨论时深入组内进行指导,帮助这些小组逐步提高讨论质量,力争达到全班各小组共同提高参与的目的。
②对有创建的思维方式,有明确的思维过程,有较为准确的结论,敢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思维的同学,教师应给予大呼的表扬。
③讨论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参与讨论,对他们在讨论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
总之,按照讨论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能够使我们的课堂讨论更富有实效。另外,在合作讨论的气氛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会形成爱思考、善合作、喜创新的个性,并富有集体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