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成果论文
研究成果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题组教师:刘丽影
内容摘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才有源头活水。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援引生活,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会交际,学会写作,在生活中积累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关键词:
生活语文在生活中识字、交际、写作、积累语文知识。正文: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这就给我们语文老师以深刻的启迪,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那样的语文太狭隘了,那样的语文就与生活脱节了,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应该是极具开放性的,语文的学习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即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呢?
一、语文课堂援引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应该与生活密切相连,如《春联》一课,课文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特点,尤其介绍了春联的对仗关系,只读课文的一、两个例子学生还不能体会春联的这一特点,尽管课堂上老师声嘶力竭,但学生却依然似懂非懂。所以上课前
让孩子们先去搜集自己家或邻居家张贴的春联,并认真诵读揣摩春联所传达的丰富内涵。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文中出现的春联,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春联的认识自然深刻,对春联文化也充满兴趣,语文课堂因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再布置学生春节来临时为自己家选上几幅合适的春联,并帮助家长一起张贴,感受春联给春节增添的喜庆气氛,了解更多的有关春联的知识,仿照自己搜集的春联创作春联。这样由生活引进课堂,再由课堂走向生活,学生对春联的认识更丰富,学习也由课堂引向生活。
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尽可能地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的心灵不但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而且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所以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从大自然中学语文,感受生活。
二、在生活中认识汉字
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孩子还没有开始小学生活就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了,其实这些孩子是从生活中学来的,如经常带孩子去“大润发”购物,家里经常会收到“大润发”的广告纸,慢慢地不管这几个字出现在哪里,孩子都会认出来。同样像“牛奶、薯片、面包、小馒头”等等受孩子欢迎的小食品的名称,他也能准确地认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们对自己喜欢吃的食品特别在意,把食物与包装上的字联系起来,不经意间也就认识了。经常
看天气预报的孩子会认识“北京、天津、上海”等词语,因此无论带孩子到什么场合,我们都应有意识地教孩子辨认“中国银行,鼓楼商场、邮电局”等等的标识,反复几次这些字由陌生到熟悉,孩子就轻松认识了,孩子的识字量会大大增加,阅读能力也自然增强。
我们在教学中还发现,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较大,极容易出现错别字,不少老师让孩子反复抄写,反复默写,反复订正,直弄得孩子们看见生字就害怕。如果我们组织一次“啄木鸟在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的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会明白写错别字会造成一些误会,会闹出一些笑话,孩子们学习生字时就会格外在意,特别是他们自己找出的错别字更会印象深刻,绝不会再犯如此错误,效果远远比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改正几个错别字的强得多。
三、在生活中进行交际
口语交际旨在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交流,我们常常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学习交际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和别人进行沟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习交际的最好的课堂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交际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交际,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
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学生在其中学以致用,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学会请教到请求原谅,从同学争辩到发表演讲„„无一不是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运用。
四、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写作是令大多数孩子头疼的问题,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常常感到头脑里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笔,根本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孩子无奈之下胡编乱造。“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与其让学生在课堂上冥思苦想,倒不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寻找素材。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生机勃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红的花,绿的草,刚钻出脑袋的竹笋,小河里荡漾的碧波,游来游去的小蝌蚪„„这一切的一切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春天的模样。他们眼中有了春天,心中有了春天,笔下才会流淌出春意。再如低年级孩子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有些老师认为平常孩子们做过游戏,让他们回忆回忆就可以写了,殊不知低年级孩子对已经过去的事情的印象是模糊的,此时让他去写无疑会出现干巴巴、空洞的现象,而有意识的组织一次游戏,让孩子们痛痛快快过把瘾再让他动笔,他会文思涌动的。
当然要想学会写作还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关注生活,学会积累,厚积方能薄发,这就要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与生活有天然的割舍不断的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自由积累的天地,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引进课堂,成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让生活走进学生的文章,勤写日记是很好的方法,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但可能在孩子的眼里就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及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写作积累素材。
五、在生活中积累语文
语文是一种积淀,学习语文可以使我们感悟生活,感悟美,而这种感悟本身又不可能脱离生活,从而成为我们语文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以至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电视节目里有语文,大街上的广告牌、宣传画里有语文,旅游胜地、公园里有语文,草坪上的公益用语里有语文,繁忙的农田里有语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里也有语文,所以只有引导学生领会生活、积极参与生活,注重语文的运用和积累,语文水平便在生活中得以提高。
总之,生活是本,课堂是轴心。生活是正文,而书籍是注解。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触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走向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绝不能脱离生活而远离活水,我们的语文学习只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是一池活水。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更
应该跳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也许那儿的天空更蓝,那儿的天空别有一番滋味,那里的语文也更精彩,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研究成果论文
研究成果论文: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知识生活化
课题组负责人:刘玉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又要拓展空间,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让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用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这些理念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操作的时候,往往迷失了方向,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些东西只是作为一种意识而存在,却没有转化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推动力。实际上,儿童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让儿童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儿童亲近了自然,接触了社会,体悟了人生,周围世界在活动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校内外生活,联系家庭生活,联系社会生活学语文,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一、联系学校生活,学语文:
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语文:
学校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语文教育无处不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创建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作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途径。(1)让墙壁说话:每学年的教室布置中,张贴名人名言,名人名画,通过文字的表白,图画的昭示让学生通千
古,博内外,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让教室增辉: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等,让学生在富有书香的环境里自由读书,感受人间真情。(3)要求每位学生动手创办《手抄报》。
2、联系课堂,拓展延伸学语文:
在教学中,我是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对“只有一个地球,如果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茫茫的宇宙中,难道真的没有人类居住的星球吗?”我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宇宙中真的没有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这个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又如学过《猴王出世》一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活动作业:
(1)看一看:课余利用一周时间阅读《西游记》一至七
(2)演一演:选一至七回中的小故事给大家表
(3)读一读:选最精彩的片断给全班同学有声有色的朗
(4)比一比:对“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列举一
(5)讲一讲:看谁能完整,生动,具体的讲一段《西游记》中的小故
(6)写一写:我眼中的孙悟空
3、利用主题班会学习语文:
本学期,我们班举行“春的旋律”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学习了《燕子》和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三首》后,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把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内容整合在一起。
(二)活动过程:1.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小组,或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歌曲;或画春天的画;或采集蝴蝶,其它昆虫的标本;或拍摄有关春景的照片2.举行“春的旋律”主题班会,展示成果
1.唱春天的歌,如《春天在哪里》 ○2.背春天
(三)成果形式:○
3.有表情的朗诵春天的散文,如朱的古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自清的《春》,自编自演《春天的故事》。
4、开展兴趣小组:
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研讨,演讲,创作,引导他们探究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如故事演讲小组,文学创作小组,课本剧表演小组。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创造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二、联系家乡资源学语文:
我们是农村学校,在教学中让学生紧紧抓住家乡的特产,展示家乡特产,不但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激情,还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举行家乡“农产品博览会”活动,活动分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融入生活,收集材料:
学生自主组合若干小组,以农产品为话题,从不同角度去了解有关知识。
第二:深入采访,做好调查: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素材和资料中发现的问题,做一些采访与调查,要求做好记录。有的学生去种植基地,采访有经验的老农;有的进入农贸市场,做农产品销售的调查;还有一些同学参观了农产品加工厂。
第三:交流心得,展示成果:
各小组分别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交流搜集过程中的得失,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有的是采访录音;有的是图片;有的是录像;有的是建议书;有的是创作的广告词。总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又如,我们学校是中英基础项目学校,每学年都要接受上级的督导,开学初,为了搜集社区的变化,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举行“画家乡,说家乡”活动。
(一)画家乡,主要标出家乡的变化
(二)夸家乡,让学生写出赞美家乡的片断,诗歌等
(三)评家乡,通过图文说出家乡的变化,优势,劣势
这项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让学生接近生活,源于生活,通过与往年图画的对比,反映出家乡的变迁,而且为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联系社会生活,学语文:
当今社会,生活语文极其丰富,广阔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七彩斑斓的空间媒体,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绝好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语
文。
1、走进自然文化: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自然文化中,以观察,感受,体验为途径,构建“季节单元”,如春天到了,以农村春天特征为主题,让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颂春天”,以生动感性的自然生活为素材,丰富学生的语文能力。
2、走进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显现出鲜明的本土风情,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学生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以节日为平台,为创作创造时机。如“春节主题”:“做春节——玩春节——写春节”的活动,不仅培植了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更让学生以习作的方式承载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使命。
3、走进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适合学生写作的情境、素材,资源触手可及,乡土景观,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都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习作氛围。如“可爱的家乡”活动中,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风景。主题一:“有趣的地名”,让学生通过访问,了解家乡地名的由来。写作的内容有:以地名的由来写故事,写民间传说。主题二:“神奇的瑰宝”,向亲人或民间艺人学习一种民间工艺的制作,如当地的“草辫工艺”,“根雕工艺”,“刺绣工艺”,写一篇解说词,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地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乡风民俗中走进写作,融于表达,乐于交往。
4、走进社会实践文化:
一是开展让学生走上马路当小交警,走进商场当售货员,走上街头去当错字检查员活动。
二是通过实地参观名胜古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是进行反馈表达活动,让学生将各种活动过程,参与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
总之,语文同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的实践和学习,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就应倡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
第三篇:研究成果论文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陈德华 朱谷莲
中学阶段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身心获得迅速发展的黄金季节。而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如何能使教师发挥最佳水平善教乐教,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善学乐学呢?这除了一些教师与学生本身的条件,如教师是否业务素质高,是否敬业;学生是否接受能力强,是否好学,最重要的恐怕是师生关系的处理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鲍温德研究了73名教师与10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贝尔斯特的研究也发观,一个厌倦而且绝望的教师,他的学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日本的教育家在考察了类似的许多研究后,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比。
然而,教学实际中,我们是否真正地地放下老师的架子,深入学生实际,落实了教书与育人这两项不可或缺的重任呢?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充当了良师益友的角色呢?是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而做出了与学生心心相融的努力呢?
教师的某些不良表现,如: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爱心;对学生有明显的偏见;对工作厌倦;对前途悲观;贪图小惠;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过时;与家长矛盾冲突;语言行为不文明等都会从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甚至敌对心理,师生关系将形成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四有”新人。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种目标只有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让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校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后才会得以实现。因此,新的形势需要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亲而不畏,严而不厉,直诚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自强的品格,形成愉悦的育人氛围,培养能适应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一、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从教师入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以德育德,言传身教,用人格的力量吸引学生。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说明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有很强的示范性。针对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我们首先从教师自身入手,身体力行。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自己首先应该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批阅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见到杂物主动捡起,自己在班级不能见到杂物旁若无物„„教师如此种种躬身力行,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同时,我们开展了“教师文明用语承诺”活动,规范教学用语,并建立由学生监督老师及教师之间互相监督的机制,教师在任何场合不讲脏痞话,不挖苦讽刺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多用积极鼓励、表扬的语言,以微笑、平和的面容,民主商讨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学生犯错时,我们严肃但不粗暴,亲切但不失庄重。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之间也主动地开展了“请讲普通话,使用文明语”活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时时挂在学生的嘴边,整个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文明的氛围,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显著提高。
另外,我们还设置了“校长信箱”,实行校长监督机制,进一步约束教师的行为。
2、用知识的力量感召学生。
为提高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我校每学期开展了新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培训,并分批派出所有教师积极参加假期继续教育,同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与测试,通过测试,我校教师课件制作考试合格率达到目的100%,获得计算机高级技术水平的达到65%,同时,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征订教学读物和党 政报刊等。
学校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和教育日记,变校本研究过程为教师理论学习,成果创造,专业成长的过程,促进更多教师成为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教师。
学习研究活动既巩固了教师的真才实学,又形成了真知灼见,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是不会产生心灵撞击的火花的,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爱中有严,严中有情,从而动其心,导其行。
首先,我们开展了“心灵之约”活动,设立了“师生知音信箱”,并形成保密约定,让学生敞开心扉,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或烦恼等对症下药,及时提出建议,给予疏导。如一个学生在给我的纸条上写着:“老师,我很努力,可英语单词我怎么也记不住,我对自己失望及了。”我给她的回条是:“你试着改变一下方法,读完后自己先书面测试自己的效果,长单词拆开记,实在不行口头、手头同时练,功到自然成,你会是最棒的。”后来的班干部竞选中,我又推举她为英语课代表,她的英语成绩果然飞速提高,且稳居前茅。
活动开展以来,我共收到百余张字条,我也及时给予了回复,字条寄托了信任,也凝聚了爱,学生的心理症状解除了,学生和老师也更亲近了,我们常常感受到学生对我们那发自内心的纯真的爱,教师节的鲜花和贺卡就是最好的见证。
其次,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有效化解师生矛盾,矫正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当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或对老师不敬时,我们不是粗暴地训斥,而是深入了解其生活实际、家庭特殊情况等,了解其心理行为的细微变化,以情入理,从而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4、用真理的力量说服学生。
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个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行为表现上也就千差万别,征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常采用单独谈话的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关注班级中的典型学生,给予其尊重、关爱、理解与支持,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如我班一个叫杨子文的学生,思维较活跃,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但迷恋上网,导致成绩不够理想,特别是数学几乎一窍不通。老师多次找其谈话,并反复声明:“老师一直对你寄予厚望,相信你完全能学好数学,提高成绩,如有困难,我们一起交流解决,好吗?”情与理的多次交流,让他终于感动并醒悟,他当即说:“老师,你放心,学不好数学我决不罢休”,后来,他果然表现得很积极,成绩也上升很快。
二、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让师生共长、共创、共乐,从而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
1、开展学习徐老“三个第一”活动,实施理想人格激励教育的探索,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梨江中学是由徐特立先生于1905年创办的,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被誉为”开创农村新式教育先声的最早的典范”(王首道题)。徐老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三个第一的精神一直是梨江人秉承的优良传统。我们课题组充分挖掘这一历史沉淀的人文资源,以徐老崇高的人格激励全体师生,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用徐老“三个第一” 的精神激励学生的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生平事迹教育。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师生了解了徐特立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了徐特立的生平,为他的革命事迹所感动,激发了敬佩、仰慕之情。徐特立的人格魅力敲开了中学生的理想之门。在这个阶段,学校方面修建了徐老纪念室和徐特立铜像广场,充分展现了历史沉淀的人文资源。另外学校还“硬化”了绿化建设和亮化工程,营造了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我们课题组则依托学校资源和良好的文化背景,以演讲、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主动的了解徐特立先生的事迹。第二,人格理想教育。这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概括性的理想。在这个阶段我们依托学校优势,组织师生参观学校的徐老纪念室,并通过播放反映徐老革命生活的系列影片,组织学生进行写观后感、讲徐老故事竞赛、演讲赛等形式,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明理”“动情”阶段,引导学生不断汲取徐特立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把徐特立的理想人格内化到自身的精神世界中,从而转化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第三,精神提炼教育,使学生深入认识到人生的社会意义。2005年是我校的百年校庆,我们课题组不失时机的组织了各项活动,以徐老“三个第一”激励学生的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热潮。校广播站成了学徐老精神的最佳宣传窗口,校宣传栏上学生的学徐老精神读后感、观后感数不胜数,理想前途教育讲座、宣传徐老“三个第一”的文娱节目层出不穷。学生还自发组织了“扶贫助学”活动与“敬老助残”活动,积极争做奉献标兵、优秀学生。梨江校园内,团结友爱,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2、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文化。
A、静态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
②用好 “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④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设置奖状区,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人公意识。⑤注重黑板报设计,做到不流于形式。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B、动态文化建设
所谓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
①上好每周的班会课,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②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③利用读报课搞好一系列活动。例如:才艺展示活动、“读书会”活动、辩论赛等活动。
④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例如给学生组织编写话剧剧本,一起编排一起制作道具,指导演出,并将他们的表演录音录象,将整理的资料在班级放映,这样不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⑤给班级中那些需要关心爱护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开生日聚会,让更多的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⑥以一些感恩教育或励志教育的题材拿到班级活动中去感受和讨论。例如《中国骄傲》《感动中国》《岩松看日本》《鲁豫有约—隐形的翅膀》等都是我们教育学生使用过的题材。
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并整理励志、感恩教育题材的影象资料,利用班会和自习的时间放映给学生看,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和素质。
⑧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网上给学生批改作业,交流心理,这样的方式让一部分学生很有信赖感。
三、以科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最重心,人际关系才是促进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上课不应是枯燥、无聊的,学习应该是令人兴奋、向往的,教室是温暖、快乐的园地。教师不必刻意扮演角色,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和“你”面对面坦诚相见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经验是: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变灌输式教学成为平等式交流。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能产生激情、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及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做法是:
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的学生以真诚的微笑;把表扬奖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变观点的灌输为朋友般的交流。事实证明,我们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消除了隔膜,也更融洽了师生关系。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享受问的权利,充分享受读的时间,充分享受讲的机会,充分享有做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重视反馈,事半功倍
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中学生尤其如此,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使其潜能得到发挥。心理学家杰斯莱尔说:“赞扬就像温暖人们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教师要乐于夸奖,勤于肯定,善于表扬。因此,在学生上交的课堂反馈意见后,我都会认真的写上鼓励性的一段评语,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谐的育人氛围,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课余朋友式的探讨交流,使师生之间形成了心灵的默契,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创设“家长学校”,使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学校、家庭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又起着主导作用。在如何形成这种教育合力的工作中,我们主要措施如下:
1、增进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学生、家长之间应加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进行沟通。如 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及自己的愿望向学生讲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打算告诉父母。这样既能消除隔阂,增加信任感,家长又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分析其学习情况并提出中肯的建议、忠告。所以我们在切实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会适时的创设一系列学生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机会。例如校园文艺娱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并同台演出,家长座谈会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定期写好《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则写好《给孩子的寄语》等等,这些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与家长间信任度,让家长更为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有助于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
2、加强学校、家庭间的合作
首先,以家长会为媒介,使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但传统的家长会没有很好的起到家长与教师、家庭和学校相互交流信息,相互支持理解的作用。因此,我们改革了家长会的召开形式。例如,家长和老师对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对话;家长围成一个个小组,就家教中的难点和突出的问题相互交流各自的教子真经;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家长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做游戏,共同感悟沟通和信任的重要;家长会是师生和家长一起去参观游览,这样,孩子平时在集体中的表现,家长一目了然„„
其次,我们学校个班级都设置了家校联系册,对学生进行定期家访,每周进行一次重点家访。平时班主任也经常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增强信任,加强合作。
另外,学校还设立“家长学校”,经常把家长请到学校,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使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与老师共同努力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公开周活动,真诚邀请家长听课,让家长直观了解教学流程和学校教学面貌。
2008年6月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成果论文
一、课题研究题目:七年级学生摆脱作文烦恼,品尝作文快乐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帮助学生摆脱作文烦恼,提高作文的兴趣,让他们从作文中品尝到快乐,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作文教学。为七年级学生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尽快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全面提升,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堪忧局面。
二、研究范围、目标与对象:
主要以七年级学生的作文展开研究,从作文材料的搜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及成功教育为研究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被逼写为学生愿意写;变“要我写作”为“我要写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确定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出搜集材料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扰
2、探索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系列方法与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探索作文赏识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的信心,增强写作的快乐感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2、行动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法4、分析综合研究法
五、研究过程:
(一)现状调研,找准问题
1、问卷调查:在全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发放205份问卷,分析发现,有55%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甚至是讨厌作文,(其中“觉得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约占40%,“觉得写作文没多大兴趣”约占35%。另外有25%的学生觉得写作文没有快乐感。)近45%的学生认为想把作文写好就是写不出来,不知怎样办。
2、随堂调研,我发现作文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引入平淡,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2)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写作素材。(3)、课堂气氛沉闷,要不是老师老师留个题目,三言两语提示就让学生写,要不是就抽象地讲些写作技巧。(4)、讲评作文不是这不行,就是那不是,专爱挑学生的毛病。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和教研组商量和校领导的同意决定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策略研究
(二)、具体研究策略、收获和反思
1、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
研究策略:
首先我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关于素材的积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阅读的积累、认识的积累、实践和情感的积累。引导学生重视课内教材的阅读,课内的一些文章绝大部分都是些精品无论遣词造句都值得利用和学习的。在指导学生课内阅读时还特别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视听阅读。引导学生特别留心电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新闻轶事,视听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材料,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最贴近现实社会。同时告诉学生阅读的方法。
认识、实践和情感的积累,我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我认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素材。变幻莫测的自然世界、壮丽雄伟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再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浓厚的意蕴,多与亲友交谈,鼓励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用充满诗意的眼光去捕捉和鉴赏生活中的素材。
特别强调学生做好读书、视听笔记和活动记录。将有价值的对写作有帮助的内容牢记在心。此外引导他们定期召开读书或视听心得交流会,彼此阅读鉴赏对方积累的材料。此外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朗读自己搜集到的最新材料,让学生做到资源共享
主要收获:
我真正认识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通过引导学生大量读书、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彼此交流,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再也不愁写不出东西来了,写作起来明显轻松了,烦恼大大减少了。
引发思考:
由于学生所学的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有些家长,同学怕大量的阅读和活动会影响其它科的学习。为提高效率,我认为一定在读书种类和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每次活动精心地策划。2、多渠道激发写作兴趣的研究
研究策略:1、以身示范,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我力争用恰当的导入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学生如沐春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此外,我还亲自动手写作,将自己的下水文拿到班内与学生探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激趣
为激发学生兴趣,我设法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景可观,有情可抒,有事可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
3、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激趣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如以“春天”为话题指导学生写作文,我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天,并展开“我为春天画幅画”或“我为春天照张相”的活动,要求他们找到最新颖最独特的题材去画去拍。学生兴趣非常高,他们积极捕捉素材,回来整理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佳作。
研究收获: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的各种形式的作文激趣,有85%的学生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盼着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引发思考
言教不如身教,只要老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广泛地搜集资料,不断地钻研,深入地探讨,有效地实施,学生作文的兴趣还是很容易激发起来的。
(三)、以成功教育(赏识教育)让他们感受作文的快乐
研究策略:
1、每看一篇作文我都要寻找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将写得好的文章或段落,哪怕几句话都力争在班上读出来供大家欣赏,即使那些较差的学生也要挑点好的方面读一读。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被赏识,被认可的快乐。
2、我还毫不吝啬地多用一些鼓励性语言。尤其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象“你能行,再写一次”、“你真棒,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观察真仔细”,“不错,你写的作文老师看了还想看,”等等这样的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作文中看到。
3、搭建平台,展示成果使学生体验写作快乐
(1)、利用墙壁,开辟展示平台:我利用教室墙壁的展示台,或学校读报栏不间断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增强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快乐感。
(2)、编辑作文集:我将学生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入册,那种喜悦自豪之情便洋溢在脸上
(3)、发表文章,体验创作的成功:一方面积极向学校推荐发表,例如,学校的广播站,校刊,另一方面向上一级的报刊杂志推荐投稿,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他们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4、开展各类校园作文活动:多次举行笔头作文竞赛,口头作文竞赛,各种演讲,以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主要收获:
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扬和展览,极大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班上掀起了我写作我成功我写作我快乐的高潮。
引发思考:赏识教育的确是最好的教育,但需要我们一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捕捉他们细微的闪光点。
六、研究的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学生不仅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很多学生能写出一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学生基本上消除了作文的为难情绪,摆脱了因写作带来的烦恼,他们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快乐感显著的增强了。实验班有70%的学生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有10%的学生作文在少年文萃和其它杂志上发表,有20%的学生作文被学校校刊收录发表,先后有60%的作文被编辑在学校优秀作文集里,学生确实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作文的平均成绩较课题研究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次课题研究顺利的通过了上一级的验收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第五篇: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孩子的天性是玩,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有利于教学过程中上学生保持浓厚而长久的兴趣,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主动学习,所有的知识在被快乐而积极参与的吸收并且被灵活的运用。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游戏教学法”注重学生参与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课堂气氛随着游戏的介入显得更加活跃、灵动。在教学中很多游戏的介入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信息技术的知识。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个个都是主角,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游戏教学法中,有很多游戏是需要很多人去完成的,所以必须要有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在学生好胜心的驱动下,他们就会团结起来和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因此学生在游戏教学中逐渐锻炼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
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有着丰富的模仿才能和创造潜能。游戏教学法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脑,从而学生的身心也得到了全面解放,其创造性也会被最大限度的激发,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
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游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天性爱玩,在课堂上让每个孩子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异常高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求知欲,让学生每个学习段段都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而且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练习兴趣浓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在教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很快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游戏中,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技能。当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机会,希望学生在课下能够摸索出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机会,并应该提醒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安排游戏,并不是鼓励大家课后任意玩那些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游戏,我们需要的是对大家有帮助的益智游戏,大家应该将学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虽有收获,但也遇到了一定困难,现总结一下经验:
1、合理分配游戏时间
即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游戏的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了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游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2、选择的游戏要讲究多样性、趣味性
3、要准确把握游戏的尺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一定要把握游戏的尺度,不能过度依赖于游戏,要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地玩游戏。课堂之余,也要引导学生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有节制地安排一守时间进行操作。
4、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评价。游戏结束时,应给予准确的评价: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及时改正意见措施。
小课题研究背景资料: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游戏式教学法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把握中职学校专业课教育的内涵特质,研究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合适的游戏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再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还要对实施作理论分析和不断地总结提升。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反思,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地探索不断地给予评价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