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大全
王国平蔡奇在生态带、“两副六组团”规划专题汇报会上强调推进副城组团建设和生态带保护
打造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
2008-01-18
本报讯(记者 邓国芳)两个多月前,《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首次进入杭州666万市民的眼帘。昨日,该规划又提交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强调,要肯定成绩、提高认识、创新理念、深化规划、落实项目、加强领导,加快推进“三副六组团”建设和“六条生态带”保护,打造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
王国平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景淼,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戌标,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市委常委孟祥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树森,市政协副主席俞国庆等一起,听取了市规划局和复旦大学关于《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听取了萧山区、余杭区关于“两副六组团”规划建设情况的汇报。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过去几年副城、组团建设和生态带保护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推进副城、组团建设和生态带保护,是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科学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市、弘扬生态文明,坚持“两疏散、三集中”方针、提升大都市产业层次的关键之举,对杭州发展具有极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年是加快“三副六组团”和生态带保护“攻坚之年”,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在总结过去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态带保护,加快“三副六组团”建设,加快打造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
王国平指出,打造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一要创新理念。坚持城市发展“留白”理念,结合杭州生态带保护实际,明确生态带科学定义、生态带规划实施阶段、生态带建设条件评估结构、建设用地类型、生态带空间结构与功能。二要理清思路。坚持空间形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相统一、产业形态的专业性与互补性相统一、生活形态的特色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文化形态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自然形态的保护与利用相统一、新城建设的超前性与时序性相统一,以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打造“积极保护”模式为要求,形成以主城为核心、三大副城为次中心、六大组团为重要节点、六条生态带为绿色屏障的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三要深化规划。坚持积极保护方针,整合各类规划资源、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加快完善《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态带保护模式。四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副城、组团建设和生态带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进副城、组团建设和生态带保护。
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指出,编制《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推进城市生态带保护,是杭州坚持“环境立市”、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打造宜居环境、建设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要树立科学规划观,把保护生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来编制和实施《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他强调,要将六条生态带置于“三副六组团”的格局中来考虑相互联系和保护定位,使之既利于生态带保护,又利于副城、组团发展。要分层次适度把握生态带建设密度,在生态带范围之内,对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加以必要调整。要加快“三副六组团”建设,包括推进“二绕高速”等快速交通系统建设,通过高水平的规划与建设,引导人口向副城、组团集聚;加强组团产业布局规划,严格控制企业污染。要成立杭州城市生态带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化和完善《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带保护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并注意与“六大组团”、主体功能区和土地规划修编相衔接,同时探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规划的实施加以保障。
留住杭州的“根”与“魂”
生态带概念规划已在襁褓中
“六条生态带,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杭州市域面积的2/3,如果这些生态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留住了杭州的„根‟与„魂‟。编制《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以及下一步编制和实施生态带保护的控制性详规,这是惠及杭州子孙后代的好事……”在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对于市规划局提交的几经专家论证的《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有位与会人员如此形容规划的重要意义。
具有前瞻性意识的城市,大多会在生态带保护上大做文章,而编制生态带概念规划就是第一步。在参考了英国伦敦环境绿带建设、俄罗斯莫斯科环城绿带系统建设、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绿带以及北京、广州、深圳、南宁等国内外城市的生态带建设经验,结合杭州实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市规划局和复旦大学历时一年多,编制了《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并组织召开了四次评审会,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其进行把关。昨日该规划提交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意味着再次向前迈出了一步。
记者注意到,正在完善中的《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除了将杭州分成了西北部生态带、西南部生态带、南部生态带、东南部生态带、东部生态带、北部生态带,对城市用地作出了明确分类,即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也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必须严格按照区域性质控制对该区域进行开发和利用。
“因为没有立法保护,许多城市即便做了生态带保护规划,但终究因为城市化的„摊大饼‟趋势无法阻挡,规划最终落空。因此,杭州生态带保护规划的实施,也应该考虑给予立法保障。”这条建议已在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上得到了回应,会议已要求相关部门着手编制我市六条生态带的控制性详规,同时积极研究立法保护模式。
过去总研究哪里可以建设
现在重点放在哪里不可以建设上
杭州划出东西南北六条生态带
为城市留白
2008-01-18
记 者 王佳佳
本报讯 今后的杭州,将被东西南北六条生态带包围,这是杭州最大的“绿化工程”,将用于保持现有的生物繁衍、为城市提供碳氧平衡、水土涵养、水源供应等生态服务。整个生态带建设,将持续到2050年。
在昨天召开的杭州生态带建设专题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借用国画中的“留白”来阐述生态带的重要性:“留白,就是通过空白来留给观者想像空间,虽不着一字,却留有余味。
“过去,我们总是研究杭州哪些地方可以建设,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哪些地方不可以建设上。六条生态带,就是我们城市的留白,将是今后杭州的神来之笔。”市长蔡奇说:“我们要从反规划的角度来思考,先想想这个城市应该保留些什么,生态保护,就是需要先保留的内容,我们要把保护生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能。”西北部生态带
主要包括余杭良渚、瓶窑、鸬鸟、径山、黄湖、百丈、仓前七镇和五常街道,还有西湖区蒋村街道部分。
这里为市区提供空气调节、水源供应、山地生态农林产品、山地观光、休闲娱乐、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等。
今后,此区域限制发展一般工业和污染型工业;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鸬鸟、径山、黄湖三镇,重点发展以山地探奇和佛茶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西南部生态带
主要包括余杭中泰乡、闲林镇、西湖区留下街道,双浦镇、转塘街道、灵山龙
坞风景区、西湖风景区。
这是杭州都市区西南方向人文与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城市生态服务区,为市区提供休闲娱乐、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等。
今后,这里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严禁化工、造纸、采矿企业入驻。南部生态带
主要包括萧山楼塔镇、河上镇、义桥镇、戴村镇、浦阳镇(部分)、临浦镇(部分)及闻堰镇、湘湖风景区。
今后,楼塔、河上等城镇,将重点发展以山地探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加强石牛山和仙岩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
东南部生态带
主要包括萧山新街镇、新塘街道、衙前镇、所前镇、进化镇、临浦镇部分及浦阳镇部分。
这一区块是防止都市区城市用地往东南部蔓延的生态控制带,为市区提供空气调节、都市型绿色农林产品等。
今后,这里将以青化山森林公园、杨静坞森林公园等为重点,发展大型苗木基地和观光型生态农业。
东部生态带
主要包括萧山益农镇、党山镇、南阳镇、党湾镇、宁围镇部分、滨江区长河街道。
此区块是市区东部重要的沿江湿地保育、生态农业区。
今后将适时改造污染型企业,合理布局滩涂围垦工程,为滨江旅游风光带和钱塘江滨海滩涂湿地保护区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北部生态带
主要包括余杭良渚镇部分、仁和镇、崇贤镇部分、塘栖镇、运河镇、乔司镇部分、江干区笕桥镇、九堡镇部分。
这是杭州市区北部平原农业区,是防止杭州都市区城市用地蔓延的生态控制带。
今后,重点发展以都市型观光农业、郊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及相关物流业;
并将维持东塘、塘栖等处湿地与周边平原河网水系沟通,禁止将湿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围绕这一课题,市委党校第23期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
结合市环保情况到贵阳市、昆明市考察调研,以探讨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思路。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城市要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过度使用的自然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决定中国不能继续走以高速度、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阳、昆明两市的经验和启示
贵阳市是我国首家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市,目前贵阳市已完成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和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法规,并开始启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通过对贵阳、昆明两市的学习考察,得到的启示有:
1.可持续发展意识,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导
首先,领导层面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贵阳市委、市政府目标清晰地制定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的建设大贵阳的战略,提出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经过努力,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城市。
其次,全民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昆明市环保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一是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同时,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二是在企业大力宣传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知识,促使企业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通过生态示范村建设、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等手段,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2.践行循环经济模式,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
———实现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持续加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持生态环境美好。
———转变两种模式。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转变消费环节模式。
———构建三个核心系统。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和生态保障系统的建设。
———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即磷、铝、镁、中草药产业循环体系和生态农业、城市基础、旅游服务、消费循环体系。
贵阳市在践行循环经济模式中坚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建立了以政府为中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组织体系。其次,规划先行。相继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贵阳市循环经济首批试点项目方案”等五个系统性规划。第三,提供法制保障。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已通过《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条例》,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将总体规划中的建设内容分解到各部门、各行业,实施目标责任制。第四,拓展联络。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开展了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试点项目,并被德国政府确定为中德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内的两个重点支持城市之一。
目前,贵阳市已有大小20多个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思的生态工业项目有了合作投资伙伴,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试点,通过产业链的横向耦合共生和纵向延伸发展,使煤化工业产业为磷化业提供相关原料,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即“三低一高”的模式。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是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典范。
建生态型大都市的对策建议
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在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瓶颈”的制约。为此,有必要进行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
制度创新,实现把建成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现就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保持经济发展适度增长速度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没有适度的增长速度,就难以满足现代都市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缺乏改善环境资金的支持。在制订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时应考虑既要保持城市经济发
展的可持续性,又要考虑有利于吸引外资投入循环经济项目。
第二,在发展高新科技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比较优势,的经济实力已经排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城市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中,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考虑资源最缺乏的产业、资源消耗较多的产业、污染排放较大的产业和循环技术较成熟的产业等行业推进循环经济技术模式。
第三,以制度的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度涉及物质循环资源保持者、开发者、加工和制造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循环经济中各利益实体的权利与责任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这些都要在制度创新中得到体现。一方面,要使城市居民在循环经济制度下形成绿色消费观念。要意识到城市的水质通过截污得到改善,农村的水质却恶化了;城市转二产促三产,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城郊部污染却加重;城市垃圾的简单填埋加重了城郊垃圾的二次污染。富裕人群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排放的污染物高,贫困人群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的直接受害者,但无力应对因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害。政府应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通过不同的消费价格调控让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使城市市民在不同消费层次中尽到义务享受权益,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管理者在循环经济制度框架下,增加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修正城市管理者的考核标准,使每个地区的GDP增长能科学反映单位GDP所耗资源与污染物的量,增强城市管理者推进循环经济意识。
第四,要在全市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保障市民参与循环经济的权益。要把循环经济知识纳入科普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工作中的作用,要把循环经济知识渗透在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中。通过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让市民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对推动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性,使全体市民认识到各自的权益和义务。以循环经济行为培养循环经济意识,以循环经济意识指导循环经济行为。
要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以在2005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希望通过这些创建活动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建设成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态居住的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
第三篇:组团式支教论文[推荐]
团结诞生希望,合作保证成功
——浅谈组团支教之优势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主要也体现在了城镇教育的差别上。勿容置疑城市里教育资源十分优越,既有充分的教育投入保障,学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待遇较好,教学质量好。然而在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城市恰恰相反。因此城乡对口支教的意义非常重大。支教可以缓解城市学校教师超编和农村许多学校学科教师欠缺的矛盾,特别是能够有力的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支教更能为农村孩子们带去一份光明,一份希望。
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到基层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但支教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支教教师选派把关不严。部分支教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在哺乳期、怀孕期支教。二是雇人顶替支教问题,有的教师不上课,出代课费找人代替支教。三是支教教师不任主科、不上课,发挥不了支教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支教工作的实效。
但今年与以往有所不同,我市教育局采取“组团支教”的方法,将支教教师集中到一个乡镇一所学校,对口帮扶,实行责任捆绑,学校三年一期,教师一年一轮,共派出217名支教教师,对口支援26所学校。我们xx学校由十名教师组成的组团支教队伍来到yy学校进行支教。组团支教队伍,这是一个群体,来到yy学校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xx学校支教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xx学校支教团队不搞特殊,不要求照顾,在各方面严格,高标准要求自己。
一、细化考核制度
支教团队教师和本村教师一样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事不请假。虽然武安离康宿四十多里地,公交车极其不方便,但是每一个支教成员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到校,从不迟到。有的教师家中有年幼的孩子,有的教师家中有生病的老母,有的教师家中家务繁重……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每位支教教师几乎做到了不请假。
教师业务要定期检查。包括备课,听课,学生作业,作业批改,还有业务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备课做到超周备课,并且写好每一篇反思。听课要保证每周至少一节课,内
容要完整。学生作业本书齐,数量足,批改及时,有等次。上课期间做到认真上课,向四十分钟课堂要效益。课余时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其中有三位教师是包班,分别担任一年级一班,一年级二班,二年级一班班主任。全天制上本班全部课程。三位老师担任班主任,兼上本班语文、品德与社会、写字等课程。一位老师担任两个班的数学,并担任副班主任。就连带队校长也不例外,担任三年级一班数学课,并兼上科学课。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完成一天的工作,在家中享受温暖和团聚时,只有支教教师的办公室里灯光明亮,十几位支教教师坚持在办公室或批改作业,或撰写教案,或归纳题例、或认真备课。每天早晨,最早到教室的总是我们的支教教师,他们总会第一个去查看卫生,指导晨读。
我们坚持这种工作态度,真正地起到表率作用,做到雁过留名,人过留声。我们的支教教师保持了积极工作的态度不动摇,认真的工作精神不变色,坚持了xx教师应有的勤奋、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我们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深深地感动着康宿这所学校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同仁。
二、以教研活动为依托 促进教师整体发展
到校第二周,带队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分为语、数、英三个教研组。各组由教研组长负责,每周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积极展开说课议课活动。讲课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学习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评课老师认真听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摆出来供大家讨论,达成共识。每次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实录,有材料。
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了真正推动我校和帮扶学校间的资源互享,我校坚持每学期向yy学校组织开展送课下乡活动。课件准备、学校把关等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在活动中坚持按照紧跟学科教学进度,并且认真组织评课活动。本学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两次,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送课下乡活动的开展不仅密切了两校间教学业务的合作往来,还为加强两校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教研交流,实现资源互相,共同提高,提供了发展平台。
三、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
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来陌生的名词,然而在支教团队里,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初到yy,老师发现这里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极差。于是支教教师是决定走到学生家中去。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会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和许多家长聊天中,感觉一下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支教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在家访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农村家长一般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从小过于溺爱,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一个学期结束了,我们xx支教团队克服了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家庭矛盾等重重困难,经过无私的付出,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开设公开示范课,注重与当地老师的交流,着力提高当地老师教学水平;通过学习方法引导,改进学生学习能力,授人以渔;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支教中,每位支教队员都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用心工作,尽心奉献,贴心服务,以最真实的行动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将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为yy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xx支教团队由于成效显著,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支教团队。
第四篇:强力打造生态型环保社会
强力打造生态型环保社会
清远信息港讯:近日,清城区召开重点提案跟踪督办协商会议,就今年区政协第15号提案《关于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的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据了解,《关于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的建议》提案是第一提案人兴海铜业有限公司骆燕奕先生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清城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指出,工业经济的发展,给该区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骆燕奕建议该区加大环保工作的调查、监管和处理等力度,建立生态型环保社会。该提案经区政协主席会议审定为今年重点提案,交区环保局办复,且经清城区政协与区政府主要领导协商,决定由区长叶春葆领衔督办。
督办协商会上,清城区环保局从六个方面对区政协第15号重点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性的汇报:一是加强源头控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加强专项整治,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三是加强两河整治,促进水质提升,四是加强执法监管,促进环境问题解决,五是加强软硬设备,促进能力水平提升,六是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环保意识提高。
据了解,今年以来,针对源潭镇陶瓷原料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石角镇废旧金属拆解业的入园经营问题,以及河岸养殖对水源水质造成的污染问题,该区进一步加大了专项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一步改善了全区环境质量。今年,该区还将全面整治大燕河和乐排河。大燕河整治工程预计投入3.2亿元,预计9月中下旬动工建设,计划施工期2年。乐排河(清远段)污染综合整治工程估算投资为8800万元,主要包括铺设截污管道、修建污水处理厂、建设人工湿地公园及下游清淤等工程。预计2012年6月完成。整治工程结束后,大燕河和乐排河的水质将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本文转载于:清远信息港 连州论坛 http:///
第五篇:社区组团式服务总结
组团服务在身边 和谐安乐入社区
某社区围绕社区“走千听万”活动的具体开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划分工作单元、组成服务团队、开展普遍走访、建立民情档案、回应群众诉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社区管理创新,汇聚民意、带动民主、推动民生,积极推进“和谐某社区”建设。
组团式服务主要通过社区网格化来实现,把社区内的在职、离退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并整合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组织服务团队,为居民群众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升服务实效性。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民情档案,首先要立足社区实际做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扎实做好区块划分、团队组建和情况梳理。
一、分片划块
1、某社区按现有3个居民区自然形成为3个片区,即一个居民区为一个组团式服务片区。在片区的基础上进行块区划分,作为开展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建设民情档案的基本单元。
2、以社区现有的居民家庭台账为基础,结合“两个实有”管理的人口信息,初步梳理出普遍走访、重点必访、跟踪重访等对象分类,有针对性地确定走访联系的频度、关心服务的力度。
3、社区组团式服务主要实行三种“访民”方式:主动走访联系居民,了解居民意愿,倾听居民呼声;主动致电联系居民,增加沟通,了解居民需要;从方便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出发,公开社区组团式服务片区、块区主要负责人的办公室电话及个人手机号码,在办公室“内外”定点不定时接待居民来访,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和诉求,发表建议和意见。同时通过召开党员、居民座谈会、向社区老党员征求建议或意见等渠道采集信息。
4、注重与网格化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块区的普遍走访,对社区现有的居民家庭信息进行核实、维护、丰富和整理,进而建立以“户主基本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档案”。
二、科学组团
按照“一块区,一组团”的要求,根据居民区块区划分情况,形成块区组团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的人员构成应相对固定,包括社区两委委员、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楼组长、群团负责人、在职、离退休党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员等,形成片区组团服务团队。
三、职责分工
1、根据块区团队组成,确定社区站点工作人员为块区服务团队第一负责人,负责牵头块区服务团队成员开展普遍走访工作,记录走访情况、汇总走访数据、解决走访问题。确定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片区服务团队第一负责人,站长为第二责任人,其他片区人员共同参与配合负责指导块区组团式服务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块区的居民走访,及时了解走访情况并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2、服务组成员带着服务项目和群众所需走访,增强走访内容的针对性。
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途径,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法。某社区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社区组团式服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建设“和谐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