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旅游意识教育
生态旅游之我见
(一)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自然区域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体验、了解、欣赏当地文化与自然,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是大自然的回归,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然而同时需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因此无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利益相关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
(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展,人们欲加不满足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欲加向往清新舒畅的自然和人的和谐气氛,向往自然生态的活动。
从我国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大部分旅游者属于向往生态环境、生态活动的旅游者,然而大部分游客的生态意识还处于一种朦胧、潜在的状态。
纵观我国旅游行业,大多数旅游者仍属于传统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注重追求享受,希望付出的金钱能够得到最大的享受,因而在行为上常表现出只重视游乐行为本身、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甚至不认为那是他们的责任的错误倾向。然而,停留在这种意识层面上的游客行为,容易造成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设施的破坏,比如为了走捷径而践踏草地,为了自己的喜爱而乱摘花草,因一时没发现垃圾桶的乱认垃圾等等。
我认为,生态旅游活动应该是让旅游者赏心悦目得到旅游体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在身心舒畅的享受中自觉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旅游意识、旅游行为的改变。也就是说,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是游客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课堂的过程,从而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负责的旅游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
在我国,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生态意识和行为却有待培养、提高。
(三)正所谓意识乃行为之首,对与生态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态意识的教育培养,关系到生态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需要政府、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拥有良好的生态旅游意识,共同努力,共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政府的生态旅游意识和支持程度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旅游进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旅游大众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态意识前,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当地生态旅游的经济、自然、文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譬如严格落实有关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意识教育与生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旅游经营者是生态旅游活动开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培养旅游工作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不仅有益于自身的发展,更能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旅游地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教育是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这就需要让居民清楚保护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作用,知道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才能让他们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维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景观。
(4)旅游主体的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意识教育尤为重要、最为基本。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精神消费为主,物质消费为辅,增长见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丰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是学习体验当地独特的区域文化、民族风情的同时尊重维护当地文化的自然性、原真性。针对性地对游客进行生态旅游意识道德教育、生态旅游环境和环保技能。
只有生态旅游各界人员在良好的生态旅游意识条件下,发展生态旅游、进行生态旅游,才能使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业永葆长青。
第二篇:公民意识教育
峡江中学公民意识教育工作总结
关注社会、发展自我——峡江中学公民意识教育策划书 组长 郭志刚 组员全校班主任
一、活动目的:
1.提高认识,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2.树立公民意识,培养人本思想,关注社会,发展自我。
二、活动形式:
各班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幻灯演示、采访、听证会、讨论、演讲、小品等。
三、活动说明: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时间:2017年4月下旬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操场
四、活动准备:
1.进行有关公民意识的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2.借助书刊、网络搜集相关资讯,设计活动方案; 3.确定活动主持人及相关环节参与者; 4.制作多媒体课件。关注社会、发展自我
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即认清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日常小事,关心社区,关心社会,关爱他人,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同时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这次活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同时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活动内容: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研究的必须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也就是本地本社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就是说,学生思考、研究的必须是社会公共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依靠和参与公共决策的。活动过程:
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与这次活动,按照六个具体步骤进行操作:(1)观察社区中存在的公共问题及相关的公共政策;(2)由学生讨论确定班级合作研究的问题;(3)分工协作,收集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4)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并写出报告;(5)展示成果,邀请学校政治组老师参加主题班会;(6)由高三年级派出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演讲。(7)总结(反思)活动过程。班会讨论:
国旗下的讲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公民》。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会发展。在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能够在这样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环境里成长,多么幸福我们更应该思考:在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 有这样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浙江台州市11名中学生参加同学生日聚会饮了酒,他们在回家路上碰到本镇居民陈某,双方因为小事发生口角,陈某当场被打成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参加打架的学生的年龄都在14岁到17岁之间,事发后一两天,他们由家长或老师陪同全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某报记者与他们交谈时发现:他们打架全凭一时冲动,根本没有想过后果,而且他们毫无法律意识.逆法而动,越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恰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仍对法律一无所知。当然,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错,当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应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犯法,受到处罚。这些教训是惨痛的,值得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深深思考。当灾难降临时,既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留给人们的绝不是对意气行为的扼腕痛惜,而是对冥顽落后的鄙视和警示。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我们进入希望高中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教育我们,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下的。在学校里,同学间难免有时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这时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们要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地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暴力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用法律手段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生态旅游论文
太行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报告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就河北省而言,尽管具有良好的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旅游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开发,就此,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生态旅游 优势 旅游产品 存在问题 建议
一、河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的优势
从生态旅游资源看,首先,河北省地跨温带和暖温带两个自然带,多数森林公园保存着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突出。其次,河北省的地文资源典型奇特,典型的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类型多样,喀斯特地貌(涞源白石山)独树一帜,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中,嶂石岩地貌(临城蝎子沟、武安洺河源等)与丹霞地貌(磬锤峰、双塔山等)南北称奇。再者,多种多样的水体景观,特别是太行、燕山山脉的森林公园中,河、湖、潭、瀑、溪星罗棋布,北方山川胜似南国水乡。而且河北省地跨温带和暖温带两个自然带,造就了丰富的天象景观资源,美不胜收。
从交通区位看,河北省外环渤海,内环京津,位于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地带,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境内有15条主要干线铁路和17条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91公里,居全国第5位。交通设施的改进,缩短了与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为河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政府政策看,2008年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围绕发挥环京津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推进当地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做出了整体规划,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为促进京津周边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必将给省内其他地区带来政策的示范效应。
从历史人文看,河北历史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核心区,元、明、清以来,更是拱卫京师的畿辅之地。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积淀。这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内涵,而且有利于激发人们参与生态旅游的积极性。
二、太行山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太行山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境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宜人。公园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噪声低于一类标准。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森林覆盖率为80%。其中原始植被约占60%,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约占30%,森林茂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植物精气丰富,物种多样性丰富,自然生态良好,植被完美,旅游资源丰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
三、可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
1.徒步旅行
对于太行山森林公园,徒步旅行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走在古朴的石阶上,徜徉在曲径通幽的小路间,呼吸着森林中的新鲜空气,欣赏着生物多样性的美丽与奥妙,让人沉浸其中,留恋忘返。
2.森林露营
太行山森林公园内设有营帐式营地和木屋式营地等基础住宿设施,同时提供烧烤等服务,适合家庭周末出游和度假。
3.森林浴
森林浴是根据森林公园中空气含氧量高,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和植物精气丰富的特点而设计的旅游项目。通常在住宿区设在大片森林中,可以让人更加亲密的与大自然接触。
4.骑马
今天的公路交通使骑马变得不可能,因此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在进去景区的山路上骑马这种方式则成为了一种时尚,尽管不能自己完全的享受骑马的乐趣,但是在马主任的带领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5.攀岩和登山
攀岩被人们誉为“岩壁上的芭蕾”,对于富于冒险精神的旅游者而言,攀岩可以说对他们是最具吸引力的一项生态旅游活动。当然,登山也是旅游者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一项比不可少的活动。
四、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尽管太行山森林公园存在以上优势,但是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开发水平仍然较低,森林旅游的市场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潜力仍十分巨大。原因如下:一是森林旅游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生态旅游市场不成熟。二是大多数森林旅游项目缺乏品牌意识,缺少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精品项目。三是开发主体的区域联合发展意识淡薄,森林旅游整体行业竞争力较弱。四是缺少有效的森林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数据,缺乏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制定的营销策略。五是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管理人才短缺,现有从业人员专业单一且综合素质较低,旅游经营理念差,不能满足森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六是供需矛盾突出,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导致一些地区盲目地粗放式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五、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优势的前提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和策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即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区域环境。
2.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加强生态旅游立法、加强环境管理、科学规划,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是生态旅游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生态旅游区涉及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地区,因此要加强立法。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立法基础之上,迫切需要建立有关开发和生态旅游监管的法律法规。
3.构建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
在我国,了解每个利益主体的目的并合理划分各个利益主体的合理权限和职责,建立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协调和保障各方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利益,是生态旅游实践的关键所在。
5.建立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企业的特殊运营模式
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是对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企业战略目标、承担环境成本的尝试,这必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生态旅游企业的开发、筹资、税收等方面,政府应该给予相应政策上的扶持。而在生态旅游企业的开发经营过程中,尽量采取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开发方式和经营方式,实现绿色经营。
6.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吸纳当地社区参与
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景区管理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当地社区普通群众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培训,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7.加强游客管理,进行生态旅游的市场教育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很容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要加强游客管理。
8.建立生态旅游专家规划和指导的辅助系统
首先,应该建立生态旅游区与生态旅游研究机构之间的良好联系。聘请这些机构和专家担任生态旅游区的顾问或者组建智囊团,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其次,加强生态旅游管理部门同研究机构的联系。建立生态旅游主管部门通科研单位的合作机制,加强生态旅游的理论创新研究、推动生态旅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规范和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白光润.生态旅游[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陈忠晓.王仰麟,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4]杨桂华.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M].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28-32.[5]包国章.李向林,谢忠雷,等.浅谈生态旅游德利弊与政策导向[J].中国环境管理,2001
(1):71-75.[6]于法稳.尚杰 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J].生态经济,2002(5):48-50
[7]钟永德,袁建琼,罗芬.生态旅游管理[M].第一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者2006年
[8]汪华武.等.生态旅游开发[M].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148-150.[9]吴楚材.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地理,2000(11):43-45.[10]洪剑明,冉东亚.生态旅游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1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严力蛟.生态旅游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四篇:生态旅游-演讲稿
文明近在身边
我们亲山近水、登高攀峰,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为的不外乎是从纯粹的天然馈赠中窥得一份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但到达目的地之后看见的却是飘满垃圾的河流海洋、凌乱的沙滩街道、布满涂鸦的城墙岩壁。我们不禁自问:这就是我们心之所向么?!
我们除了破坏旅游胜地、自然景观的环境,除了暴露举止不端、粗俗无礼的陋习,还留下了什么带走了什么?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优美的园林中百花争艳、奇石叠嶂,竟常有游人攀花折枝、刻字取石,使得从前一处一景、一景一事的古典园林瑰宝变得零落不堪;甚至远至欧美东南亚国家都能看见“禁止吐痰”的中文标语„„
随着中国生态旅游年的确定及试点的推行,国家已经开始重点宣传文明出行、可持续旅游,而最根本的是每一个人能自觉管理自己的言行举止。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老先生曾说过,自我约束是减少错误最有力的道德力量。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并及时制止他人的不文明行为,那么我们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第五篇: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
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运动的大环境中,并在七八十年代初具雏形。20世纪80年代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罗斯.拉斯卡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归因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对大众旅游的不满,人们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加。
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综合的来说,可以对生态旅游做一个定义:
(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
生态旅游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生物种的天然几种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环境优美、生物物种丰富、景观多样,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之一。在我国,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3)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4)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5)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陆续在全国重要的生态区建立了100多个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当地工农业发展,以及观测和研究一些特殊自然现象如冰川、泥石流为目的的定位研究站。
2.以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1)民族生态旅游区。中国拥有56个民族,在“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许多地方形成了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聚居区是理想的了解民族社会文化的人文生态旅游区。
(2)宗教生态旅游区。宗教及其场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几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使宗教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资源中独具魅力。
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 l)山岳生态景区,如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2)湖泊生态景区,如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3)森林生态景区,如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草原生态景区,如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5)海洋生态景区,如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6)观鸟生态景区,如江西都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7)冰雪生态旅游区,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8)漂流生态景区,如湖北神农架;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如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什么是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对生态旅游发展的一种谋划。其目的是正确指导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保证其发展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性。
在这一目的下,生态旅游规划可定义为:在对旅游资源评价和生态旅游者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优化配置以及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生态旅游规划是对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构想和安排,目标是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因此规划设计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动力,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对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建筑风格、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活动做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且规划层次不同其内容也不一样。
规划设计的层次:国家生态旅游战略、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4个层次。
规划设计的目标:生态旅游规划总目的是正确指导生态旅游业发展,保证其发展符合科学规律,协调生态旅游规划地各方面的效益,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从而实现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性。(1)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2)社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3)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 规划设计的原则:
(1)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2)保护优先与稳步的原则(3)生态与文化真实性的原则(4)多方参与和利益共享原则(5)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原则(6)环境教育和科学教育原则 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
(2)调查评价与开发评价阶段(3)编制规划大纲或总体规划阶段(4)论证决策阶段(5)反馈修改阶段
对于区域性的旅游规划而言,更多的要强调战略性与宏观性,以发挥政府在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文字部分就应包括
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可细分为自然资源目标、人文资源目标、发展目标); 旅游市场定位和预测;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设计; 生态旅游市场规划;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旅游环境规划;
基础和服务设施规划等内容。规划图件应包括现状图、总规划图、项目图、环境规划图、旅游线路图、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图、旅游市场联系图、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图和类型图、旅游区划图、土地利用结构图及重点区域规划图等。
生态旅游之所以是一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因在于它体现了突出的环保观念,在于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在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时应该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活动与环境特性有机结合;在空间环境上对旅游活动进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分布,生态旅游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临界值,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区的保护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等。生态旅游规划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具体实践活动,也必须体现环保观念。
确定目标
生态化规划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目标在于要保存现有资源的整体生态价值、基本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干扰进行自我恢复的能力。具体内容有保护、保存并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质量;保存、保护并提高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保护自然风景的质量等。
第二,人文资源目标在于要维护并提高历史和文化资源。具体内容有维护与规划区域整体生态价值相关且协调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保护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发掘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
第三,发展目标在于采取与景区整体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保护相互协调的方式来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只允许在指定的未来发展区内进行能够促进发展的项目、只允许在规定区域内布置旅游接
待设施等。
市场定位资源评价
生态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
景区生态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及公共参与的社会调查、遥感调查等调查手段来完成。
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人文调查的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分析是确定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以及最临近中心城市、经济带、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辐射距离。这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规模有关键的决定作用。
产品规划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体现旅游景观生态化的项目,有生态迷宫(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湿地迷宫、水景迷宫、树林迷宫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大型树屋、大地艺术、空中花园等等。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
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术应用、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等,对于景区规划特别重要。
适宜性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化规划的核心,其目的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区资源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可以准确地将那些生态上极为敏感、景观独特、宜保持原貌,不宜进行人工建设干扰的区域设为保存区;对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观较好,宜在指导下做有限的开发利用,设置为保护区,还有生态敏感性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义不大,适于开发而成为开发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生态设计
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随着工农业绿色科技和工艺的应用,绿色产品被大量广泛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也促使人们更多地选择绿色旅游产品。
(1)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在整个生态旅游活动中起着支配作用,是人们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的必要手段。按照习惯可分为绿色陆运交通、绿色水上交通、绿色空中交通三大类。
(2)绿色宾馆。尽管许多生态旅游者被自然环境的美和唯一性所吸引并参与生态旅游,但是仍对宾馆设施具有较高的期望,因此,为其提供基本的、合理的住宿要求显得非常重要。宾馆设施设计应满足融入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者在游览一天之后享受一些舒适设施的要求。生态旅游者的期望形式多样,随个人动机和需求而发生变化。一些生态旅游者可能中意于野营帐篷,而其他人可能更喜欢有私人淋浴和其他设施的封闭客房。绿色宾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经营,为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和清新舒适的旅居环境。其特点是:低容量、低密度、中小型化、风格特异、本土化;融于当地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以家庭经营为主;古朴、自然、舒适,能完全被当地人接纳;房屋坐北朝南,通过使用储能建筑材料,采用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采能器,种植落叶乔木等来节能。
(3)绿色景区。绿色景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是整个旅游活动的依托,它具有原始性、自然性、保护性、生态资源脆弱性、限制大规模开发活动等特点。因此,绿色景区主要需要关注以下内
容:重视自然本身价值;规划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任何形式的冒险行为;认识到增长和发展的有限性;相信并关注子孙后代的需要;鼓励个人参与活动。
任何一个绿色景区都应该符合以下九项标准:促进积极的环境道德,强化参与者们的受欢迎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不让资源退化;关注内在价值而不是外在价值;以环境为中心;有益于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提供和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积极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并使其受益,从而有利于对环境价值更好地认识;根据提供的教育功能和满意度来对绿色景区进行等级评定,而不是看他的刺激程度或令人兴奋的程度;绿色景区对管理者和参与者有较高的知识要求和知识储备要求。
(4)绿色娱乐场。绿色娱乐场是为生态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的地方,它与其他生态旅游要素有机的结合,共同构成生态旅游体系。按照休闲娱乐活动的性质可分为:参与性活动,如舞厅设施、体育活动设施;休闲公园,如绿色主题公园;表演性演出活动,如各种文艺活动;营地、宾馆和度假村中的娱乐活动;地方性、民族性表演;休闲娱乐产品。
(5)绿色旅游商品。所谓绿色旅游商品是具有资源消耗低、亲和环境、健康安全、具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的旅游产品,如土著居民自己手工制作的雕塑或家庭主妇们染织的民族工艺品。生态旅游者购买这种产品不会对当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生态旅游项目应主要围绕农林生态系统的第一生产力、动植物园和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景观发展。根据地方的资源基础,将丰富的植物、动物配置在一起,创建花卉园、竹园、经济作物品种园、果树品种园、乡土植物园、中草药园、抗逆植物园、热带鱼类园、鸟园、动物园等适合各种生物习性的环境。也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为背景,创建不同类型的人工景观生态园,如岩石园、热带风光园、沼泽园、水景园等,利用其特定的小气侯、小地形、小生境,丰富旅游地的生物种类组成。旅游者在开展旅游活动时,需要旅游地提供方便舒适的衣食住行服务,对于生态旅游点,应设法使其服务产业生态化。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1)生态旅游规划的区域必须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相当于实验区的部分。(2)生态旅游规划的项目必须与保护区的保护方向相一致。
(3)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前必须对规划区域内的资源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摸清资源本底和环境质量的本底情况,特别是注意收集保护对象的分布区和可能活动区域,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信息,包括景观环境可视资料,以便在进行道路和设施规划、旅游项目和路线规划、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规划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环境和谐原则。
(4)在实验区内只能规划建设与生态旅游活动向配套的道路、桥涵、标识牌和其他信息引导系统、观察棚舍、临时休息场所等简易设施,不能修建宾馆饭店和各种娱乐设施。
(5)如确实需要在使用区规划建设简易和必须的服务设施,如小商店和洗手间,以及生态旅社等,其垃圾和废弃物需收集后统一处理或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对保护区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旅社接待游客的规模不能超出保护区规划的环境容量控制标准。
(6)保护区内所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都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7)在实验区内有居民居住的保护区,规划应将社区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发展社区参与的小型旅社、商店和土特产加工业,设施应保持地方建筑与文化特色;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8)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分析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质量和资源产生的不良影响,并确定必要的监测方法和控制指标体系,除自行监测外,还需确定专门的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抽样检测。
(9)在保护区入口处或管理部门所作地设立旅客中心
(10)根据区内旅游、区外搞服务的原则,应在保护区外围规划服务设施。
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应保证规划的合理性、便利性、舒适性、明确性、安全性和延续性。
合理性
符合方针政策,资源利用合理有效,合乎游客或居民意愿 便利性
游线安排、运输能力、超负荷时的接待能力 舒适性
生态休闲氛围的营造,卫生、安全、服务良好 明确性
设施联系明确,标志、指示牌、导游系统完善 安全性
考虑结构、构造、雨水污水排放、紧急避难场地、通道、防灾措施 延续性
追求设计美感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护生态系统的延续性
生态旅游规划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近年来, 随着生态旅游的升温, 一些自然保护区纷纷对外开放, 成为开发生态旅游的热点。但由于生态旅游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 在资源开发和规划方面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因此不少自然保护区由于生态旅游规划不当。据一份调查表明, 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发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 11%的旅游资源退化。
2.生态旅游规划中缺乏环境教育的内容生态旅游对环境因素尤为敏感, 环境教育功能已经成为生态旅游产品的必备和重要的功能。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中必需的环境保护手段和服务内容。但是, 受规划专家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局限以及基于规划委托方利益的“短视行为”的影响, 环境教育在目前我国的多数生态旅游规划文本中并未被设置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而是偶尔轻描淡写地被提及。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和实践中也并未显现出环境教育的重要地位, 导致了生态旅游地的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容易受到旅游活动的冲击和破坏。
3.生态旅游规划制定过程缺乏当地居民的“呼声”社区居民通常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最为了解, 是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时具体详细资料的重要提供者,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 对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然而, 现行的生态旅游规划一般是由政府、企业委托作的, 规划专家们普遍存在“顺杆爬树”的倾向,就是说只按照领导意图去规划, 而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社区居民的意见却没有被纳入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结果会造成日后社区居民与开发商、旅游者矛盾的增多, 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埋下各种隐患。
4.生态旅游规划目标市场定位模糊生态旅游规划应当体现市场导向, 更应当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生态旅游面向的目标市场应当属于如前所述的高端人群, 不加选择地曲意逢迎大众化旅游市场势必会使当地有限的环境承载力难以承受, 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民俗
文化遭到侵蚀, 败坏生态旅游地的形象, 失去本来应有的高端市场。
5.缺乏相应的法制法规的保障与制约生态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特殊的旅游规划, 应当拥有独立的5生态旅游规划通则6,并明确这种规划的法律地位、标准细则、实施保障、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评审规范等,使生态旅游规划更具标准化和系统化, 这些要素的缺乏将使得生态旅游规划编制混乱, 没有实施保障, 无法与其他类型的规划相互衔接, 取得应有的地位。
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生态旅游地资源和市场的系统性研究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之前, 一定要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保证规划时能够“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并且能够进行准确、有效的功能分区。同时, 向相关企业及旅游者收集全面的客源市场信息, 以便对生态旅游地进行精准的“定位”。另外, 当地居民通常对具体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最为了解, 规划专家们应当积极深入到社区中,虚心向他们请教, 保障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文化的完整性、“文脉”的延续性等。
2.重视“环境教育”的地位生态旅游规划文本中应设立专门的章节来编制“环境教育”专题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a.不同客源市场的生态旅游者预先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技能的调查与评价;b.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对地方文化的态度以及对生态旅游的态度的调查与评价;c.生态旅游地环境教育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包括环境教育的设施及设备、人力资源、财政支持等);d.生态旅游地环境教育的内容及方式;e.环环境教育效果的预测等。
3.完善法律法规及体制建设应当在目前通行的《旅游规划通则》的基础上根据生态
旅游规划的特殊性设立独立的《生态旅游规划通则》, 规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性质、法律地位、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及人员组成、实施保障等;制定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和评审、监督等的规范;明确政府在生态旅游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法律责任;实现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负责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定期对规划实施给予指导, 在实证中检验所作规划的科学性, 保证规划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
4.注重相关群体的利益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规划专家、开发商、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等, 要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平衡他们各自的利益。在保证政府部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提高“政绩”的利益诉求,开发商的利润诉求, 生态旅游者的享受大自然, 消遣娱乐, 增长环保知识的诉求之外, 尤其是不能忽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
5.加强规划制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教育、培训、监管、资质和业绩公示等手段使得规划单位和规划专家们成为“诚信和负责任的规划者”, 使他们懂得,有良好的资信,才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才会树立起品牌优势。这里提出的“资质和业绩公示”(可以通过国家旅游局的网站发布)既有利于对规划制定者的行为监督, 也便于规划委托方选择到最合适的规划单位。此外, 要求规划单位实行规划实施中的跟踪负责制,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规划单位共同对规划实施的后果负有法定责任。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大,地理、地貌、区域性特点明显、气候带呈南北过渡性分布,故我国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给我国的生态旅游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倡导,并确定1999年旅游的主题为“生态环境游”,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要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保护人文景观方面去做实实在在的有益的事,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这与减少工业污染,制定法律规范同样重要。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态旅游只有在当地增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当地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进而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才真正显示出它的意义。
生态旅游在中国国际旅游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还不高,发展程度还偏低,在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今天,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势在必行。我们要探索有合乎中国国情的能较好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方法,我们要做到
1、处理好开发者、旅游者、当地居民的矛盾
2、加强法制建设
3、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
4、加大经济和科研投入
5、开展国际交流,争取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