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时间:2019-05-14 08: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篇: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保证客户的订单产品顺利完成生产,按时出货,达成公司对客户的承诺.合理调动公司各项资源,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1.订单量不足或后续无订单可排生产;

2.有订单但物料供应不上;

3.订单量过大,人力,物力及设备等资源不足;

4.生产线之间的产品类型订单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各拉别生产任务不平衡;

5.前工序(如装配)的产能低于后工序(如包装)产能(产能不平衡);前加工部门生产计划及进度的影响;

6.本周排程未能100%执行,下周排程如何衔接;

7.排程发出后信息(订单量,交货期,物料用料及返料,工艺,人员等)异常变动,造成排程修改频次过高;

8.订单变更频繁,紧急订单插入过多;

9.生产计划中出现重,错,漏的情况;

10.生产计划编制手法单一,不能视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

11.排计划时不能综合考虑物料,工艺,设备,人员以及各部门间的衔接情况等;

12.计划与物料信息脱节;

13.生产计划与实际脱节,徒具形式;

14.验/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不同步;

15.生产中各种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人力需求分析与计算

 A依据订单量,标准产量(每个人每个小时的产量)计算所需总工时=订单数÷人均标准产能;

 DB:8888TMO-52A-OS数量;50K标准产量:50PCS/人/H 需求总工时:50K÷50=1000H

 B假定计划生产天数为10天,每天的工作时间:8H,时间X计划生产天数)X(1+1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90%)=10% 人员需求=1000H÷(8HX10天)X(1+10%)=13.75 人

将所有订单人力需求计算后汇总,如人数不够,则要求生产部提出人力需求申请。如人数满足仍不能保证生产及时完成,则应考虑其他方法安排生产。

设备负荷分析与计算

 例:某注塑啤机 每10秒钟成型一次,每次出4个(一出四模),这样每分钟成型:6次  每分钟的产量为:24 PCS

 每天工作时间:24小时=1440 分钟

 设定啤机数为:5台,开机率:90%,时间宽松率:10%

 则5台机24小时(一天)率÷(1+时间宽松率)

 =24X1440X5X90%÷(1+10%)

 =141381(即5台机24小时总产能)

 计算出所有订单总产能需求,设备负荷是否满足。如设备不够满足生产,则应提出相应建议性计划进行调整。

产能调整

每日应生产数量=总计划生产数量÷计划生产天数

如当每日应生数量<每天的总产能,则生产计划可执行;反之当应生产数量>每天的总产能,将要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产能调整,调整产能的方式;

1.增加开机台数与开机时间,或加班/两班/三班制;

2.培训员工的熟练程度,提高产能,或增加临时性员工;

3.增加生产线;

4.工艺改善提高产能;

5.与业务沟通货期是否可延迟,争取生产时间;

6.外发

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的配合 限于物料、人力、机台等各种原因,销售部门的出货计划与PMC部门的生产计划往往不可能完全一致,PC可根据人力、机器、物料、工艺、环境等因素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与安排,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计划即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又能符合客户的要求,出货与生产计划协调方面主要有;

A出哪些订单:当订单量超过生产能力时,根据轻重缓急协调出哪些订单(如TP客人-9/-21是TP客最重要的订单);

B出哪些客户的订单:哪些是重点客户,哪些是一般客户,哪些客户是可协调(如我厂的重点客户TP/OXO/AH/EK);

C出哪些产品:纵观全局,选择出哪些产品最有利(比如最有可能延迟后坐飞机的单应第一时间安排生产);

D出多少数量:产品出多少数量有利于生产的安排(生产能在现有的能力完成的数量); E生产与出货的总数量是多少;

F根据历史记录与经验,保留适当的时间余地,以利于紧急加单使用。

订单评审的作用

各相关部门(PMC/采购/生产/工程/品质部)确认订单生产可行性的过程,确保能履行公司与客户间达成的协议。

订单变更的管理与控制

订单变更主要变更的内容包括如下:

1.交货期/数量/产品型号/箱唛(HK业务部)/客户其他要求;

2.(装配/包装)物料用料及用量的变更(工程部变更).货及物料报废或存仓过大或不能顺利的出货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要求相关部门给出处理结果.生产会议的召开与主持

1.当接到有关业务部紧急订单或新产品以及在PMC预估不能准时出货的订单,PMC需召开与主持生产会议,相关部门(生产/QC部/采购/工程)出席,PMC需提出最新订单的最终需走货日期及数量,采购部针对相关订单的物料回复最快的物料返货期,生产部依据现时的人力/物力/机台设备等能否配合完成,QC部提出品质要求,工程部作出技术指导,并将最终商量的结果回复给到业务部.2.PMC就下周或下月生产计划定时召开生产会议,协调生产安排,将问题在投入生产前尽可能的解决。

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编制作用

A.做好月生产计划,很明显看出某段时间需完成的订单,主要有以下作用;

1.人力资料是否能满足生产,如有问题可提前做好人员的需求招聘/培训工作,也可对多余人数提前做出安排;

2.能很容易算出前加工部门的机器负荷,对机器的保养/调试/增加等有充分的准备;

3.物料方面可提早做出订购及追踪的动作,相对工厂及供应商对物料有更多的缓冲时间;

4.如未有把握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订单要求,可提出同外包商沟通提前作好相关生产准备工作;

5.提前将预计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掉,节省时间与成本.B.周生产计划是生产具体执行计划,准确性较高,主要在月生产计划的前提上与周出货/验货计划进行充分的协调;

1.完全保障本周出货及验货顺利进行;

2.提前查看现有的人力/物力/机台是否能如达成周排程的顺利进行,以便做适当的调整;

3.生产部门的拉/组可预先安排好相关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C.在周生产计划上可进一步分解成日计划,让相关基层人员/拉组长可完全依据日计划安排生产控制进度。

 此动作由生产部完成。

 生产计划应综合考虑物料供应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

生产进度的控制

 生产时的进度,由制造部门管理人员与PC人员每天定时沟通,用以适当的调整进

度,PC同事可依据生产日报表/周报表对生产进度进行掌控,以便更好的加以控制,当发现生产进度落后时,可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人力与设备;

 延长工作时间,加班或两班及三班制;

 改进制造流程:生产技术人员设计一些夹,治具,改善制程,提高效率;

 外发加工;

 协调出货计划;

 减少紧急加单。

生产中的物料跟催

1.当每周已确定的生产排程下来后,PC及MC同事要完全掌控生产排程中的欠物料的情况,大原则至少满足在生产前一天到料,相关同事应该在生产前三天将会影响生产进度的物料订单与PC同事沟通,以便PC同事调整生产,并且在当天下班前再多确认一次第二天生产的物料是否都已完全到位;

2.生产中产生的异常欠料(如来料问题/损耗过大问题等)PC同事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

间通知MC跟进,两组同事应及时处理物料信息并回复给生产部门,并跟进此物料直到上生产线可生产OK为止。

生产期与物料返货期的设定

A.物料返货期参考

1.月生产计划的生产日期;

2.物料的购备时间;

3.验/出货日期;

4.先设定生产期,再设定物料返货期。

B.生产期的设定:

1.根据出货期的先后;

2.根据客户的轻重设定;

3.根据实际产能设定;

4.参考物料的返货时间适当调整。

生产日期与验/出货期的协调

1.在排生产计划时要完全掌控具体每个订单的实际出/验货日期,生产期排在此两天时间之前完成;

2.出货及验货时间应参考排程的完工日期进行;

3.当排程时间与验/出货日期发生冲突时,应该同业务部协调出最新出/验货日期。计划员工作职责

1.生产计划的制定;

2.产能的调整;

3.生产进度的控制;

4.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的适当调整;

5.物料进度的督促;

6.统计数据的分析;

7.部门间有关事务沟通与协调.计划员作用

1.根据产能负荷分析,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月/周生产计划,对生产订单的起伏,生产计划的变更有准备措施;

2.能很好的控制生产进度,对物料控制人员做好物料进度的督促;

3.当生产落后时,及时主动地与相关部门商量对策,协商解决方法,并采取行动加以补救;

4.对业务部订单变更能进行适当的限制.5.总之:满足客户的要求计划;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工艺/生产资料等)的了解及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

第二篇: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一、生产计划人员的角色:

人、机、料、法、环等一切生产能力的统筹者与维护者及责任者。

二、生产计划人员必须掌握的相关业务知识:

1、熟悉流程:

1)运作流程、运作程序:便于生产安排协调。

2)工序流程:便于生产组织布置、工序相接协调。

3)工艺流程:便于提高工艺效率与方便生产作业安排,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工艺成本稳定产品品质。

2、熟悉产能负荷:

主指人、机、产能,便于进度计算与进度编排。

3、物料状况:

了解用料种类、用料基准及物料到位状况便于生产安排。[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4、市场信息与生产负荷:

便于交期回复、插单安排与计划调整。

5、信息传递方式:

生产计划与生产指令。

说明:生产计划与生产指令为安排生产任务的最高权威,任何人不得恶意违抗,没有特殊原因应依时执行与完成;这种权威是公司赋予这份职能的权力。

二、产能评价与利用:[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产能由以下因素所决定,提升生产产能应从以下因素着手:

1、人员:

人员的数量、出勤率、积极性,人员的操作水平。

2、工装设备:

工装设备的固有产能与数量,工装设备的利用率与故障率。

3、资源:

主指物料辅料,物料的配套供应能力与质量状况。

4、工艺装备与工艺技术水平:

改善工艺安排、工艺路线往往是提高生产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空间配置能力:

空间布局合理,物品摆放整齐,货畅其流也是提高产能与效率的有效方法。

6、报废率与返工率:

取决于人员的熟练程度、责任心、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

7、瓶颈环节的的强化,障碍的排除:

厂内外的机动部队,往往能帮你解决燃眉之急,增加生产的爆发力。

三、生产效率的评价因素与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

1、工人的效率:会干与肯干。

2、工装的效率:适用性与维护及利用率。

3、物料的效率:及时、同步、合格。

4、工艺的效率:成熟的工艺业务与作业指导。

5、空间的效率:现场物料顺畅,减少查找与工作障碍。

6、管理人员的效率:

1)、改进资源、生产、作业计划。

2)、合理布局工艺与组织生产组织。

3)、及时性消除障碍与瓶颈。

4)、利用工作小组的灵活性、增加生产爆发力。

5)、制定与落实日程计划与目标,并定责到人,且确切落实。

6)、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五、编制生产计划的原则:

1、可行性:生产能力够且落实到位。

2、一体性:(生产各环节)人、机、料、法、环一体,同步到位,不拖后腿。

3、按时性:依客户要求“轻重”“缓急”按时完成略有余地(不能太前完成,提防空间占用与增加管理费用等)。

4、合理性:减少工艺成本,减少产能浪费,符合生产便利性等。

5、完整性:生产库存品时依市场要求适量做好品种、规格、档次等的完整贮备,保证有应急能力。

6、均衡性:避免负荷时松时紧,太不均衡。

六、生产计安排程序:

1、订单审查:

销售——货期、批量、利益;物供——原料、辅料配套周期;技术——工装、设备、工艺技术能力,经验水平;生产——产能、负荷、目前生产组织状况等。

2、生产筹备与协调:

物控:物料、辅料供给计划与进度控制;

技术:工装夹具、工艺流程、作业指导文件准备;

生产现场:人、机与空间组织布置及作业依据、要求文件详阅与交待。

3、投产准备:

试样——(试制)——投产培训。

1)、试样:生产能力与生产条件合符性评估(技术部)。

2)、试制:产能评估,异常发现与纠正预防(新产品)。

3)、投产培训:产前技术要求明确与技能掌握。

4、生产进度计划:

生产进度具体落实到组,落实到人,监督与协助每个人完成生产任务。

5、现场跟进:

1)、生产筹备与生产组织工作是否与该环节计划同步。

2)、工序流程与工艺流程是否畅通连接。

3)、后续物料供给是否正常。

4)、是否有工艺、品质保障。

5)、进度与计划合符性。

6、补救调整:

1)客观原因

2)内部原因

A、技术攻关小组(品质技术问题);

B、资源补救(物料问题);

C、生产工作小组(进度问题);

D、人机误时(进度问题);

E、寻求外援,发外加工(进度问题);

F、制度保证(定点、定位、定目标、定责任);

G、专案管理小组(风险危机问题)。

3)外围原因:协调、调整。[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7、联系进仓出货:

1)QA检验。

2)进仓。

3)客户验货。

4)出货。

七、生产进度失控紧急处理措施:

1、马上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到达生产作业现场了解情况,做出处理。

2、依据情况预计可能性的结果,必要时及时联络销售部门协调客户并跟踪客户意见。

3、依客户意见与责任部门处理状况做出初步处理措施与预计可能的结果。

4、把可能性结果通过销售部门回复客户,征询客户意见后立即传达到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执行。

5、跟踪落实,偏差客户要求时随时(通过销售部)与客户联系协商,直到处理定案。

6、总结经验教训与提报处理。

八、产销失调与协调:

1、每星期生产计划部门应定时组织物料主管、生产主管人员、营业主管人员开产销协调会议,检讨上周计划落实情况,补救措施与下周计划安排。

2、产销失调通常原因:

1)、物料原因:

A、物料预算不准。

B、采购周期失控或物料质量异常。

C、原料备存模式不合理。

D、成品库存模式不合理。

2)、生产原因:

A、生产任务与负荷不均衡。

B、生产资源配置不够或利用不充分、不合理。

C、生产计划缺乏可行性或合理性。

D、生产工序、工艺不够灵活。

E、工艺技术水平不成熟,人员不熟练。

F、中间产品,成品贮备不够。[服装生产计划的编制]

3)、销售原因:

A、接单人员不熟悉流程,对产能、负荷不了解。

B、接回高技术、高代价、高成本、甚至破坏性订单。

C、订单生产批准人员未能处理好供、产、销的协调关系与主次、缓急关系等。

第三篇:确立目标的意义与作用

确立目标的意义与作用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如下: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来,他们从未改变过目标,总是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厂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断完成预定的短期目标.生活状态步步上升.25年后言他们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人,25年来都没有目标,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愈,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根据以上JAAM果,调查者得出结论:目标对人典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一般而言,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后,大多数大学生都要参加工作,从事某一职业。正因为这一点,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给自己确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职业奋斗目标。例如,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记者、律师、教师等。但有不少大学生不了解确立职业目标的意义与作用,认为定立目标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目标照样可以学习和生活厂有些学生认为制定目标是很麻烦的事,不愿意为此煞费苦心。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职业的发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在某甲职业领域或某一方面取得较好、较快的发展,才能有所、护突破”,.形成自己的优势,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有利于顺利就业。在大学期间,明确诌己的职业目标,且向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第三,有利于激发潜能。清晰、明确的职业目标有利于明确使命,产生动力,产生积极的心态,使内心深处那个坚定义勒勉、不畏艰险的我勇敢地走出来,促使自己努力实践,使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空里冲破极限,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

雪人武汉人才网

第四篇:主生产计划的编制研究

生产计划编制研究

摘要:主生产计划核心是保证生产计划与规定的需求和所使用的资源取得一致,在计划管理中起着龙头作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须遵循最少项目、适当稳定和以需定产等原则,在程序上强调严格性,在方法上注意科学性。编制完成后,还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以提高计划的效益。总之,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过程的平衡性很重要,结果的效益性也不容忽视。关键词:主生产计划;编制;执行;控制

一份好的主生产计划是企业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作业有序实施的决定因素。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在实践中,企业管理者们对主生产计划的概念、编制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对企业主生产计划编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作用和编制原则

(一)概念

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其本质是保证生产计划与规定的需求和所使用的资源取得一致。主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起点,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生产作业和采购作业等微观计划的工具,是将订单转换为生产制造部门任务的来源。

(二)作用

主生产计划在计划管理中起“龙头”模块作用,决定了后续所有计划的目标,是企业建立正常生产和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

1.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的依据。主生产计划将企业管理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与日程计划连在一起,通过订货、采购、委托加工、协作等形式保证生产物料供应,并且始终贯彻财务成本控制的观念。

2.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主生产计划是联系产、供、销、储、运与人、财、物等日常生产工作的纽带,可以使各环节有组织地、有系统地运行。

(三)主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

企业要使主生产计划能够指导和协调生产活动,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具体如下:

1.最少项目原则。即用最少的项目安排主生产计划。项目过多,会使预测和管理变得困难,分散企业的生产能力,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2.轻重缓急原则。

(1)先重要合同,后一般合同。客户个性化方面的要求,是具有特殊性的合同,要放到最后生产,避免为其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其它产品无法正常完成。(2)按交货期先后编制,得出合同排序表。

(3)优先保证已有的订货合同的要求。

(4)优先安排延期罚款多的订单。

(5)优先安排生产周期长、工序多、工艺复杂的订货。

(6)优先安排原材料价值和产值高的订货。

3.以需定产、以产促销原则。企业既要以销定产,又要以产促销。也就是说,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企业人才、技术和管理资源的优势,开发和生产具有一定特色的优质产品,指导顾客的需求方向。

4.合理利用生产能力原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一定的资源投入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量,代表着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编制主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5.经验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目前企业编制主生产计划多采用经验方法,简单易行,修改方便,适合小企业,但难以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科学性要求企业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必须从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调查研究,资料和数据准确,需求量和需求时间详实,规定指标可行并能落实到位。

6.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市场情况、资源供应情况,以及税收、价格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定量分析则通过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等方法,优化生产指标。

7.应变原则。任何计划都只是预测性的。主生产计划必须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要求。

二、编制依据和程序

(一)编制依据

主生产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对生产的需求,编制时必须多方面加以考量。具体包括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济协议、上期计划执行总结、计划生产能力、当前生产规格、部门因素和时 间因素等。

(二)编制程序

主生产计划是实现生产作业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编制主生产计划程序如下:

1.计算需求量。将竞争者行为、销售预测、客户订单、当前生产能力、品种定额资料、成本与售价以及运作策略和目标等因素综合加以考虑,考虑到不同型号、规格的适当组合,计算需求量。

2.准备产品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需求一类反映企业内部条件和生产运营条件。同时,产品需求亦是生产进度安排的主要依据。

3.制定主生产计划。对生产进度进行详细的安排,明确各生产批次及各工程的投产日、每日产量及完工日。通过月份生产计划来进行调整,月份计划就是从长期到短期,从概括到具体,实现组织供需平衡。

4.协调和统筹安排,初步提出主生产计划指标。包括产量指标的优选和确定质量指标的确定、生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5.通过综合平衡确定主生产计划指标。平衡要以全面性、连续性和科学性为基础。主生产计划的核心是确保生产系统的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之间紧密衔接,保证作业平衡,确保生产组织合理而高效。计划指标的确定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变动因素较多,必须从人财物、产供销各方面进行平衡。综合平衡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工作环节,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计划产品的工艺过程与企业设备的性能相一致。

(2)计划产品的质量与企业设备的能力相一致,生产进度安排均匀,设备负荷均衡。

(3)生产指标与生产能力之间平衡,测算企业设备、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

(4)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否适应。

(5)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平衡,测算主要原材料、动力、工具、外协件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及生产任务同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

(6)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平衡,测算产品试制、工艺准备、设备维修、技术措施等生产任务适应和衔接程度。

(7)对产品品种、产量、质量、成本、消耗、利润、资金占用和流动资金等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发现生产指标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从而及时提出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8)以生产指标为中心,保证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及其它投入资源平衡,确定企业内部生产的可能性和潜在能力。

(9)通过综合平衡,对计划做适当调整,最终确定各项生产指标,将需要同可能结合起来,将初步提出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平衡,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

6.下达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一个多次计算、反复协商的过程。通过主生产计划运算以及细能力平衡评估后,批准和下达主生产计划。

三、编制方法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一个反复试算的过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标准计划法

主要适用于大量流水生产和稳定成批生产类型的班组。在大量流水生产中,流水线上每天的生产任务,车间下达的月、旬(周)生产作业计划已有明确规定,并编制成标准计划,可重复使用,不需要编制班组的工作计划。

(二)定期计划法

主要适用于生产任务不稳定的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的班组。这种类型的班组,由于生产任务经常变动,不能使用标准计划法,而应采用定期计划法,每隔一定时间(月、旬或周)规定一次工程内容的工序作业进度或零件的工序加工进度和设备的负荷进度。所隔时间长短,取决于生产稳定程度、复杂程度和施工内容各个环节的衔接配合程度。品种多、施工内容复杂、影响生产因素多,间隔时间宜短些,可每旬分配一次任务;反之,则间隔时间宜稍长一些,可每月分配一次任务。

(三)临时派工法

根据生产任务、生产准备情况及各环节的负荷情况,随时把生产任务下达给各个工作地。适用于生产施工或服务工作任务杂而乱,而且极不稳定的单件零星生产类型的班组。因为这种类型的班组,工作地负担的作业种类很多,其工作对象、内容不易固定,编制较长时间(月、旬)的计划进度,很难符合实际,工作量也很大,故以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派工为宜。

(四)看板生产法

这是一种传达生产指令、反馈执行情况、合理组织生产的科学方法。“板”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物,有卡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在颜色、悬挂和张贴方法、更换方法上灵活多样。其目的是通过看板,使生产者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和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板”中内容可以根据班组需要决定,一般包括品种、产量、工艺内容、生产时间、生产作业方法、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方式、存放地点等。看板管理的作用,一是使任务执行人得到明确的指令,保证各现场作业岗位互相牵制、同步运行,使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准时领料、准时生产、准时送出;二是便于管理者及时从看板上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上应当注意的薄弱环节,及时分析研究并妥善处理。因此,看板上面的数据是动态的,有活力的。

(五)滚动计划法

近年来,滚动式计划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在每次制定计划时,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原计划期循序向前期推进一段时间的灵活而有弹性的计划编制方法。滚动法既满足了确保交货期与生产量,又能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计划,可以对订单的追加和变更做出快速的反应。虽然可以实行近细远粗的原则,但预测计划的指标和措施都应该比较具体,修订计划时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也不宜过大,确定执行计划和预测计划的数据都应该比较充分,各个计划期之间更应该注意衔接和平衡。

(六)网络分析法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以网络图的形式,反映组成工程项目的各项活动(工序)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系,并通过相应计算,找出影响全局的关键活动和关键线路,以便对工程项目进行统筹安排,使其在工期、成本、资源利用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关键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并严格控制,是组织生产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径。

(七)“冻结”法

主生产计划是所有部件、零件等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改变主生产计划,尤其是对已开始执行、但尚未完成的主生产计划进行修改时,将会引起一系列计划的改变以及成本的增加。为此,许多企业采取的做法是,设定一个时间段,使主生产计划在该期间内不变或轻易不得变动。也就是说,使主生产计划相对稳定化,有一个“冻结”期。“冻结”的方法可有多种,它们代表不同的“冻结”程度。一种方法是规定“需求冻结期”,可以包括从本周开始的若干个单位计划期,在该期间内,没有管理决策层的特殊授权,不得随意修改主生产计划。例如,将主生产计划设定为两周。在该期间内,没有特殊授权,计划人员和电脑(预先装好的程序)均不能随意改变主生产计划。另一种方法是规定“计划冻结期”。计划冻结期通常比需求冻结期要长,在该期间内,电脑没有自主改变主生产计划的程序和授权,但计划人员可以在两个冻结期的差额时间段内根据情况对主生产计划作必要的修改。在这两个期间之外,可以进行更自由的修改。例如,让电脑根据预先制定好的原则自行调整主生产计划。两种方法的差别实质是对主生产计划的修改程度不同。以上几种方法,不一定要单纯采用哪一种方法,应用时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动态发展过程可以为线性、离散、跳跃、非线性、非平衡涨落等情势,环境场中的转变要素具有熵变、渐变、突变、随机、模糊、动态、复杂性等特征。应用的理论诸如运筹学、统计学、相似性理论、模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日益成为先进实用的计划方法。事实上,目前的动态方法多用于处理外部的不确定性,而静态方法多用于解决企业体系内部的不确定性。企业要想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四、执行与控制

在现代生产企业中,各项生产活动分工很细,没有科学、规范的生产计划,整个生产活动很难协调进行。为了确保各环节能够正常运作,确保数据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有效性,必须建立严格的管控制度,并加强项目组织的执行力度。主生产计划的有效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均衡、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是企业生产活动平滑进行的重要条件。主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提高阶段,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拟定提供改进的依据。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会经常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即经常会打破原来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如果生产中出现了问题,如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和产品质量等问题,会造成生产过程的停顿、生产进度的延迟等后果,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生产管理和调度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权威性依据就是主生产计划,应该在依据、完成主生产计划的条件下,对生产作业进行调整。主生产计划把企业规划同日常的生产作业计划关联起来,为日常作业的管理提供一个“控制把手”,驱动了一体化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的运作。主生产计划是企业管理者控制之下最重要的一组计划数据,基于此,企业管理者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就有了控制、评价的依据。

五、结束语

主生产计划是生产体系中的主控计划,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集中统一的生产计划。纵向,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它将企业的主需求计划分解为具体的执行计划;启下,它是物料需求计划的驱动器。横向,它起着沟通产销的作用:它在产供销之间,把销售订单与预测转换为生产任务,同时又把生产计划与库存转换为可签订单,使生产计划和资源需求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步,达到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徐盛华,陈子慧.现代企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志祥,陈荣秋,马士华.面向SCM 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J].高技术通讯,2000,(10)

第五篇: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定稿]

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制定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包括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它使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1.课程目标 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应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

(2)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习惯;

(3)良好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健康责任感,健康的生活方式;

(5)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学习领域目标

课程目标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可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使课程对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化。

(1)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是:(a)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是:(a)获得运动基础知识;(b)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c)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d)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b)发展体能;(c)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d)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d)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运动参与:(a)参与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方法。

(2)运动技能领域:(a)获得知识;(b)学习和应用技能;(c)安全活动;(d)获得野外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a)正确姿势;(b)发展体能;(c)健康意识;(d)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a)了解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调控情绪;(d)形成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a)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3.水平目标

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

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硬性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不 1 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可以。以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为例说明如下。水平四

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 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

●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 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 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 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二)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1.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1)明确性。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以此为标尺,准确地检测教学结果。目标的明确性有两项标准:①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②能表明检测结果的标准。

(2)整体性。目标的结构要合理,既有反映具有质与量规定性的行为目标,又不忽视表现内部心理过程的定性目标。目标的内容要全面,既要有知识性的目标,又要重视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和动手操作方面的目标。并且,要注意目标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以充分发挥目标的整体效应。

(3)弹性。目标的弹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二是灵活变通。目标是教师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有未预料的变化,应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它视为神圣不可变更的东西。

(1)明确性。①能表明结果;②能表明标准。

(2)整体性。结构合理:行为目标,定性目标。内容全面:知识性目标,情感、意志、动手操作等目标。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发挥整体效应。

(3)弹性。一是区别对待;二是灵活变通。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主要有三种:

(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ABCD”模式为例。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

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 2 握„„建立„„概念”。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过渡。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例如,在X

X X时间内,能独立完成X X动作;在提供X X资料的情况下,能编制一个游戏,等等。

D.标准(degree),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或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包括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完成的行为,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D.标准(degree),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

(3)内外结合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这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描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如格朗伦德(N.E.Gronlund)于1978年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一书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一般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学生表现使之具体化的方法。制定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下去的方案。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的术语,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一)拟订教学程序

拟定教学程序就是对教学的实施步骤、阶段划分和时间分配作出安排,从而保证有计划、分阶段实现预期目标。1.传统模式有:

(1)新授课的程序:导入新教材 —— 学习新教材 —— 巩固新教材 —— 布置作业。

(2)练习课的程序:提出目标要求 —— 示范指导 —— 独立练习—— 检查评价。

(3)复习课的程序:提出复习要求 —— 系统归纳 —— 重点练习—— 小结。2.新型模式有:

(1)身心发展课的程序:确立目标(基本指标)——自我检测(主观感受)——教师咨询(客观诊断)——练习方法(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数据积累)——效果检验(信息反馈)。

(2)运动参与课的程序:活动设计(围绕目标)——组织实施(优化结构)—创建氛围(提高情趣)——表扬鼓励(巩固理念)。

(3)技能学习课的程序:导入——模仿——重复——演示——纠偏——改进——应用。

(4)合作交往课的程序:选定目标——寻求途径——设计内容——检验效果。

(二)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发挥教材的能力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

再次,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条件、物质条件和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应安排各种方法交替使用或组合使用,需要通盘考虑,要进行筛选、焊接,形 3 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的配搭方案。

选择教学方法并无严格的程序,需要反复构思筛选,新任教师可从回答下述程序性问题入手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 序号选择教法时要回答的问题选择的依据 采用哪些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材的难易;学生的基础与认识水平;设备与时间条件 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中培养能力的需求;学生现有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 采用哪些方法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与教材恰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教学条件 采用哪些检查、自查、评价学习效果的方法? 学生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时间允许

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其次,立足教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教材的价值和功能。

再次,师、生条件、物质条件和时间局限。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的配搭方案。

可从回答下述程序性问题入手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

(三)设计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指的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如器械布置,体育设施齐全并美观,电教手段等)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如课堂中师生关系、班风、教学气氛等)。

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课堂环境主要包括:

(1)创设奥妙有趣、激励探索的体育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2)创设和谐协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环境,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3)创设积极向上、普遍成功的发展环境,满足学生追求成就的需要。

(4)创设愉悦欢欣、新颖优美的审美环境,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

课堂环境指的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创设课堂环境主要包括:

(1)奥妙有趣、激励探索——满足求知需要。

(2)和谐协同、相互尊重——满足社交需要。

(3)积极向上、普遍成功——满足求成需要。

(4)愉悦欢欣、新颖优美——满足审美需要。编写教学方案

(一)体育课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体育课教案的格式纷繁复杂,这里仅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课的类型出发,分析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格式及其应包括的基本内容。1.实践课教案

(1)文字式教案:按教学程序编写。按教学程序编写,具体形式为:

一、教材内容

二、任务要求

三、场地器材

四、教学步骤

五、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六、练习密度预计

七、课后小结

(2)表格式教案: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目中,优点:清楚明了。举例。

表格式教案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目中,其优点是清楚明了,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采用表格式教案。现列举几种常见格式。格式1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次数

时间

强度

场地器材

心率 曲线 预计

练习密度 预计

课后小结

格式2

教 材

任 务

课的结构

时 间

课的内容

运动量

组织教法与教学要求

时间

次数

启发兴趣活跃情绪阶段

保持活跃情绪发展运动能力阶段

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

教 具

课后记录

心率曲线图

格式3

教 材

教 具

任 务

场地布局

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检查与评价

生理负荷曲线预计

练习密度

课后小结

格式4 教材

任务

教学顺序

时 间

练习时间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组织教法

场地及队形

课后小结

器 材

预计 心率 曲线

预计练习密度

格式5 课次

主题

目标

技能: 认知: 态度:

类型

学习方法

顺序

队形组织

学习要点

指导与学习

时间

注意事项

2.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的编写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教本眉批式等等,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等。● 教学目标。

● 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简述。● 媒体、教具、学具的规格与数量。●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课后分析。

3.课的设想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的设计,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种教法进行认真地研究后,拟定出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在课的设想的基础上,用文字编写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计划或方案。

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教案是在设想的基础上,用文字编写出的计划或方案。课的设想的内容主要有:

1.确定任务、重点和难点。

2.确定类型与结构。

3.教材意义。

4.选择教法和手段。

5.语言。

6.辅助措施。

(二)编写救案的基本要求

1.教案是在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等一系列操作后反复斟酌修订而成的.它既要忠实于整个设计的过程与结果,又要在行文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编写教案时决不可图简单而照抄别人的教案或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

2.教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做到内容准确无误,材料真实可靠,方案切实可行,书写工整规范。

3.教案要简明清晰,便于使用。教学目标要准确醒目,切实起到教学中的导向调控的作用。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关键、要点、警句等处可以“特写”的手法表现出来,以便一目了然。

4.教案应因人而异。一方面不能强求形式上的统一,应各具特色,在追求高质量前提下可以各显神通。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老教师,他们经验多,善于根据学生临场行为来进行教学决策,其教案可写得简要一些。而对于新教师,则要求写得详细一些。

5.教案书写要留有余地,以便完成教案后产生的新思路、新措施能随时添补进去。教案必须在上课的一周之前完成,应尽量早有准备。

1.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反复斟酌修订。

2.科学规范。

3.简明清晰,便于使用。

4.因人而异。

5.留有余地。

(三)体育课教案的改革趋向

在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很多体育教师认识到教案的作用并不如传统教学理论中所说的那么重要,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模拟设计,真正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诸多变化而随机应变。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调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写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认为简化教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时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

下载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定目标的意义与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

    设定目标的意义与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2008年02月06日 星期三 02:32明确目标的意义没有目标的人,是把成功的希望交给机遇的人,这种人偶然成功的机率比有计划有目标的人小得多.......

    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作用与意义一、作 用通过编制农业发展规划, 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 可避免盲目性,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

    财务报表编制的意义与作用[合集5篇]

    财务报表编制的意义与作用 1、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果和现金流量,有利于经营管理人员者了解本单位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以便......

    2012年生产计划编制的工作安排2

    编制2012年经营计划的工作安排一、工作目标 编制公司2012年经营计划 二、公司2012年总体经营目标(初步) 2012年初步拟定的总体经营目标是: 股份公司实现钴产品总量1万吨,实现营......

    建立安全规章制度目和意义[精选5篇]

    建立安全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建立不完善,并且未遵循本单位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无......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制度 1.目的: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准时化生产,确保市场需要得到有效的反应,销售订单得到有效的执行,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用户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2.......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 一、选择 1、 独立需求是指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自身的需求。 A 迫切需要B 不能控制C 有待提高D 有待明确 2、在编制作业计划时,提前期法适用于 A 单件......

    2013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

    1、生产活动的概念 2、生产管理的概念 3、单件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4、生产管理的目标 5、影响需求的几种构成因素 6、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