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之我见[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8: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之我见[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之我见[最终版]》。

第一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之我见[最终版]

全省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规划期间,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积极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就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粗浅意见:

一、准确把握内涵,充分认识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即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其内涵主要是指制造业的中间分离环节和上下游延伸链。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反作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的原理告诉我们,流通对于生产具有反作用力。如我市苏中批发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既带动北二环形成了市场群,同时在市场周围形成了一群木制品系列加工业。姜堰华东五金城的成功策划和发展,不仅造就了华东地区最大的“五金联合国”,而且催生了五金加工园区。再如常熟的服装市场,促进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海门绣品市场,带动周边乡镇形成了绣品加工的块状经济等等。我市专业市场的发展和外地的经验,充分说明了流通反作用于生产的重要性。

2、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聚合力。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要成功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必须找材料 到大 秘 书网.da mishu.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聚合力。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的发展,其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营销策划、技术开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分工协作,形成凝聚力,才能既大幅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极大地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水平。

3、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力。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功能,因而具有很强的幅射力。如果我们把专业市场的建设定位以区域化为目标,就可以“买全国卖全国”;如果现代物流业以建立枢纽为目标,它将源源不断向外产生扩散力,不仅为本地的制造业服务,同样也对市外的制造业产生幅射和吸引。另外,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幅射的重要内容。

4、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催生新兴产业的生产力。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它具有与生产紧密相联的特征。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制造业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唯有将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剥离出来,形成一个循环的、完整的产业链。由此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在为制造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不断催生新的产业,这些产业不仅服务于制造业,而且对制造业有着较强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它同样在创造价值,并为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竞争力作贡献。

二、正视存在问题,真正形成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共识

我市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位置没有摆正,位次下移。当前,我市在经济发展中,仍有不少人单纯追求“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地位”,片面强调生产决定流通,忽视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重视制造业、轻视服务业而造成服务业位次下移。有的乡镇和部门把工业作为硬任务,把服务业作为软任务,致使当前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影响到我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自身先天不足,承载力弱。我市现有的传统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绝大多数为生存而挣扎,无力承担为生产性服务的责任。全市为企业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服务的企业诊断、咨询评估、企业发展战略策划、市场调查等服务机构几乎为空白;法律、会计服务和行业协会发展不能适应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难以承载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任。

3、各自自成体系,严重脱节。我市的传统物流企业在“购进、销售、调拨、储存”方面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服务业没有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多数工业生产企业,同样在生产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产品销售网络上自成体系,也是“大而全”、“小而全”,致使制造业物流成本很高,效益降低。两者的严重脱节,既影响了各自竞争力的提升,又相互消耗体力,相互制约发展。

4、优势未能凸现,资源浪费。我市交通便捷,水路有长江岸线,铁路有火车站,高速公路境内有五处立交,但这些潜在优势,我们至今没有充分发挥。苏中批发城的发展壮大,已经带动了市区建材、装璜、家具、摩托、小商品等专业市场群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充分运用优势,形成市场组合群,催生加工产业方面,尚需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力度,促进发展。还有我市工业企业的化工、机械、纺织业等特色优势的凸现也不理想,在充分利用特色建设化工物流园区、钢材、纺织市场等方面均没有研究,各自为战,形成浪费,资源的配套服务苍白无力。

三、采取扎实措施,切实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以构建发展布局为先导,认真编制生产性服务业规划。要高起点编制我市“十一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子规划,形成“一带”、“三区”的服务业格局。“一带”:建设沿江基础产业集聚带,重点布局和发展港口物流、大件产品的公路物流,规划发展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三区”:一是依托城区规划建设商务服务区,集中布局金融和商务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二是依托城区北二环路、黄桥镇以及根思立交、河失立交、广陵立交、泰兴火车站等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大型产品交易市场、仓储式超市和大宗物资物流基地;三是依托开泰黄三大园区、乡镇特色工业集聚区和企业主题园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创业等服务项目,形成技术服务密集区。同时,要根据“一带”、“三区”规划格局,编制项目向外推介,建立项目库策划营销,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力求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实现大的突破。

2、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我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从培育物流市场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入手,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园区承载”的发展模式。一是大力培植物流企业。要整合现有交通、运输、码头等资源,选择一家有实力的企业牵头组建股份制公司,同时吸引各种成份的仓储运输企业成为会员,实行会员制运作。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组建物流配送中心。二是依托特色工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市有2件中国名牌,13件省级著名品牌,化工、机械、纺织、食品、医药产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因此,要创造条件将物流业分离出来进行整合,催生钢材市场、纺织市场、粮食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可以通过剥离,各自形成或联合组建为企业配套的物流企业,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也可以建立物流园区。我市经济开发区的化工产业已成特色,应当尽快启动建立化工物流园区。三是借用市场优势催生现代物流业。要尽快确立培育专业市场、催生现代物流业的思路。以苏中批发城为龙头,整合所有城区专业市场资源,一个招牌对外,形成组合式专业市场群,走向组合式现代物流园区,并在这个园区周围催生与专业市场相配套的加工园区。四是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快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的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联互通。

3、以制定相关政策为手段,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建议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在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给予与工业企业同等的待遇,在税费征缴方面享受优惠扶持。尽快恢复建立和规范使用我市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生产性服务业大项目、大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充分发挥党校、电大、职校的作用,培养急需人才。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快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

4、以构建组织体系为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目前,省、泰州市均已恢复建立了服务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议我市也要在市和乡镇两级恢复建立。市一级要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办公室,落实人员和经费,明确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以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切实推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案

区政府: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与服务的行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形成中心城区新特色的需要,是小城区做大贡献的需要,也是我区实现从“服务立区”到“服务强区”转变的必由之路。从市场需求、硬件设施、环境氛围等方面看,我区已具

备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条件。从江东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以知识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有利于优质税源的培育,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加快我区都市经济的发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政协三届九次常委会议经过专题协商讨论,就发展我区生产性服务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发展方向

(一)要制定发展规划。建议结合“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对《宁波市江东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进行修订,完善有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好江东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是围绕我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建设规划和“中提升”战略的有关定位,注重与相关产业规划的有效衔接,设置企业进驻要求,突出效益产出导向。

(二)要明确发展目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适应并要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前宁波市的制造业正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为此,建议到“十一五”末,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超过50%,占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接近海曙区的水平。

(三)要确立发展定位。一是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要服务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宁波市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能源、钢铁、修造船等临港大工业布局的背景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保障。江东作为宁波市的核心城区要立足宁波的港口优势和产业优势,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为宁波市企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服务。二是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要服务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达70%以上,许多以高度专业化和价格竞争为利器的产业集群已经进入低谷和调整期,产业转型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培育研发、设计创意、信息传输、产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我区要因势利导,着眼于为长三角制造业发展服务,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一)要重点发展和培育创意产业与科技信息服务业。一是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实现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宁波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和宁波书城建设为契机,引进各类创意机构,构建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流平台,改革和完善创意设计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发展创意产业。二是提高科技信息服务业技术水平。积极承接国家级高新区的功能辐射,大力引进大公司研发中心,引导外迁的骨干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江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区设立或共建公共创新服务机构。推进虚拟制造、系统集成和信息管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数字增值、系统集成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要巩固和提升物流业与会展业。一是加快集聚高端物流企业,打响“物流江东”品牌。充分借助国际航运中心和其周边各类高档商务载体的建设,积极发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海事法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引进世界航运物流巨头,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重点促进物流和周边制造业的联动,使我区成为与宁波—舟山港区相配套的航运商务中心。二是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东展西会”发展格局。推进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加快临时展、常年展展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办展企业,充分发挥家博会、浙洽会等重点展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扶持电子、通讯设备、家具、服装等专业会展品牌。吸引外商投资会展业,共同创办有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展会,提高江东展会的国际知名度。充分发挥喜来登和香格里拉等酒店高端会务资源的优势,提高大型会议的承办和服务能力。

(三)要做大金融、中介与国际贸易业。一是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抓住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三江汇金融街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吸引境内外各类大型金融机构到江东集聚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多种形式股权及风险创业投资机构进驻江东,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壮大证券投资基金,畅通非上市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争取组

建金融控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发展。三江汇金融街要以金融后台服务等辅助功能作为主导发展方向,着力发展贸易融资、信用担保、信贷等业务,稳步发展证券、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综合类、衍生类业务,并集聚与之相关的商业、文化娱乐、商务等配套功能。二是提高中介业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心城

区竞争优势。针对宁波市临港经济、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推进海事、海商、船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业务发展,强化非诉讼业务,鼓励和指导企业参与商务谈判、收购、并购、合作、融资、专利、论证、产品检测等业务。大力发展决策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法律服务、经纪代理等机构,加快发展产品认证服务机构。完善提升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积极发展专业营销机构,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充分发挥载体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国际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和民资共同参与,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和招商进程,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平台优势,拓展国际销售、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功能,积极吸纳周边乃至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与余姚、慈溪、鄞州等周边县(市)区的产业衔接,利用其服装、塑料、家电等产业的强大优势,合作在江东设立产品销售中心,搭建交易平台。

(四)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加强服务外包企业的集聚载体建设,重点培育以信息技术外包、航运物流外包、创意产业和专业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外包企业集聚楼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增强产业组织、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接单能力。推动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鼓励工商企业将非核心服务业外包,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抓好载体建设,实现统筹发展

(一)推进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要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配套的商务商业设施建设,加大对国际金融服务与咨询业巨头的招商力度,培育金融业务和信息平台汇集、金融资本集散、区域金融创新等功能,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抓住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契机,加大标志性商务办公楼和酒店式公寓建设的力度,推动海关、海事、边检、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入驻联合办公。

(二)积极参与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地域优势、市区共建的资源优势,因势利导,积极有为,使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成为我区的强势产业,力争在2010年完成设计街区主体建筑的建设,争取在5年内集聚以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动漫、数字游戏等软件设计为主体的百家工业设计创意机构、千名工业设计创意人才,初步形成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和生产智力产品为特征的设计之都、创意人才积聚地、自主知识产权的密集地,为我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发挥独特作用。

(三)进一步利用好楼宇等载体功能。波特曼国际高端航运中心要在加快集聚世界航运业前20强企业的基础上,吸引其他境内外知名航运物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集聚,成为全市国际高端航运物流企业的集聚洼地。区科创中心要加快科技信息类企业孵化壮大,努力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促进全区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全面提速。信息产业园信息平台要充分发挥浙江信电、成功多媒体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信息产业园楼宇功能的完善和提升,有效集聚科技信息企业和机构。宁舟工业小区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有关楼宇、道路和其他配套工程,鼓励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同时在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要为我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载体。

四、落实工作举措,营造发展氛围

(一)要以招商推进发展。一是强化总部经济招商。要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在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发挥总部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引领功能。二是强化产业招商。要着力开展对上、中游航运物流企业招商,积极引进国际航运品牌企业;依托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着力推动世界模具协会宁波研发中心、诺基亚公司设计中心机构等进驻;加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延伸金融产业链。三是强化楼宇招商。要紧紧抓住资金、信息、管理、营销和研发等要素向江东集聚的态势,着力引进能量大、效益好、辐射强的企业,提升楼宇企业的规模能级;注重产业链的配套集聚,打造特色商务楼宇。

(二)要以政策支撑发展。一是参照执行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审批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二是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抓紧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跨领域的服务联盟,研究制定本行业行为规范和自律规则,建立健全业务流程、服务内容、市场价格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四是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认定体系,组织认定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跟踪扶持。五是建立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保障体系,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设立由政府或行业协会主导的不同性质的基金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行业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六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强化知识产权中心登记、展示、发布、保护、策划、交易、服务等功能。

(三)要以人才推动发展。一是着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企业家,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储备库。二是进一步发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周边高校资源的作用,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分类开发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紧缺人才的教育实践。三是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力争使我区成为全市和长三角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交流中心和集聚中心。

(四)要以联动促进发展。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都市工业联动发展。要构建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制,通过积极构建信用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分工、信息和知识共享,提升互动优势,完善信用机制,促进企业间的良性合作关系;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工业互动模式,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群,提供更好的专业性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优势和竞争力,促进两者互动深化。二是做好市、区联动文章。要加强与市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关系,争取支持,为我服务。

(五)要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与都市经济其他门类的发展一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和责任分工来落实规划、落实政策、落实项目、落实服务。建议建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经济部门和街道参与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在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学分解有关工作任务,细化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资助计划。政府各部门、行业协会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做好相应的管理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一个主要领导、一个指导文件、一批相关部门和一套产业政策的“四个一”工作体系。

第三篇:关于加快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分析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政府管理等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最具活力、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近年来,随着园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逐步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已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条件。我室在深入园区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园区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以供领导参考。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述及发展情况分析

1、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生产性服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1975年)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生产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商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分类,目前我国生产

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等重要的行业和部门。

2、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5%左右,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75%以上。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过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主要经济体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3。

3、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有制造业企业130多万个,就业人员8300多万人,占工业劳动力的90%;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70%,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由92年的9545.4亿元增长到02年的46084.2亿元,年均增长达17.1%。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48.9%。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差距仍然较大。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0%,而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还不到50%。可见,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但我国拥有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依托现阶段我国向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契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将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

4、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总体上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从96年的130.2亿元上升到05年的367.7亿元,增加了182.5%,年均增长12.23%(见图1)。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较高,05年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比重达 31.1%,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然而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总体上却呈下降趋势(除97年略有上浮外),从96年的34.6%下降到05年的31.1%,减少了3.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见图2)。

按照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自08年起,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将实现年均16%以上的增幅,到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2%。由此可见,尽管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仍然偏少,但从近年来成都市产业重心的调整以及成都市服务业远期发展规划(2008-2012年)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成都市下阶段重点推进的先导产业,对推动整个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园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情况

1、科技园产业发展现状

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具备较为丰富的产业类别和完善的产业基础。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700余个,行业类别涵盖食品饮料、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印务包装及纸制品、生物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2009年,园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27.2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28.79 %,经济规模位居全省各类开发区前列。

05—09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由最初的68亿元增长到322亿元,年均增幅达3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63亿元增长到271亿元,年均增幅达33.9%;实现利税由4.8亿元增长到24.2亿元,年均增幅达38.2%,园区经济在总量和效益两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经过四年的发展,园区经济规模在05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5倍(见图4)。

分行业来看,05—09年园区四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39%。其中,电子机械产业增速最快,年均增幅达100.5%;食品和印务包装产业增速较快,年均增幅分别为30.8%和44.2%;医药产业增速平稳,年均增幅为3.1%(见图5)。

作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科技园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按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原则,园区先后引进和建成了成都SBI创业街、四川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HK@谷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载体,目前三个园区已累计登记入驻各类生产性服务项目近百个,业务涵盖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设计、法律咨询等。同时园区还引入了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园区设立营业网点,引进了以职业培训、技能培训为主业的天荣科技,设立了正信信用担保公司、海科小额贷款公司。总体来说,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使生产性服务职能的企业较少,远不能满足园区内众多工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服务于园区工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势在必行。

2、科技园内企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此次我室共针对园区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印务包装、其他产业等六大类行业的1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98份,其中制造业企业问卷90份,服务业企业问卷8份。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7%的企业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其中39%的企业认为很重要,只有少数特殊垄断行业企业认为无关紧要。

从上图可以看出,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是当前与企业联系最紧密,同时也是企业最急需的两大基础性服务,其后依次是科技、培训、信息、商务和咨询服务(见图6和图7)。

(1)物流服务。在被调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通过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完成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96%的企业物流实行全部外包或部分外包,小部分企业仍自己解决物流问题。超过90%的企业认为今后物流外包比例将会迅速增加或缓慢增加。认为物流费用比例占销售额的10%以下企业数占60%,认为占10-20%的占24%,物流总体费用处在生产耗费的较低水平。82%的企业当前最急需货物运输服务,其后依次是装卸搬运、仓储、运输代理。超过60%的企业认为温江物流企业不能满足自身物流需求。有74%的企业选择成都市区内的物流公司来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有50%的企业选择温江或园区内的物流公司。

(2)金融服务。在被调查企业中,认为融资难和较难的企业占22%,认为一般的占53%。从企业融资渠道看,基本局限于企业自有资金、商业贷款和担保贷款,利用其他渠

道如创业风险投资、政策性贷款、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形式的只有极少数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老问题,企业迫切要求融资手段多元化。57%的企业在温江获得金融服务,53%的企业在成都获得金融服务,只有9%的企业在园区内获得金融服务。39%的企业当前最急需担保服务,其后依次是金融信托与管理、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

(3)科技服务。园区绝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科技创新,73%以上的企业拥有自主的研发机构。66%的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开发产品。76%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来完成对主导产品的更新。有56%的企业在成都市获得科技服务,只有29%的企业在温江或园区内获得科技服务。74%的企业认为温江或园区内科技服务企业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企业当前最急需的科技服务依次是技术研究与实验开发、技术推广、工业技术检测和科技中介服务。

(4)培训服务。在内部培训、委托培训、网络培训、学历教育和政府组织培训各种形式中,92%的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50%的企业通过委托方式,参加过政府组织培训的企业占37%。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依次是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从培训服务的统计情况看,企业最急需的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其次是一般技术工人和中高级管理人才,企业最急需的培训服务是职业技能培训,其次是技工学校教育、中等专业教育。67%的企业选择成都的培训机构,只有40%的企业选择温江或园区内培训机构。67%的企业认为温江或园区培训服务不能满足

要求。

(5)信息服务。园区企业都非常注重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业网站,通过专业网站进行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和广告,有13%的企业存在网上交易,但网站的主要功能还是停留在商品展示和信息发布,真正利用网络进行网络促销和网上交易的企业数量很少。制约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对网络交易存在一定的顾虑。企业最急需的信息服务依次是电子商务、信息咨询、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网站设计和软件服务。有64%的企业在成都市获得信息服务,有22%的企业在温江获得信息服务,只有18%的企业在科技园内获得信息服务。其中有67%的企业认为温江或科技园的信息服务企业不能满足需求。

(6)商务服务。调查中企业对园区商务服务的满意度偏低,50%的企业认为温江或园区内商务服务不能满足要求,有70%的企业从成都获得商务服务,41%的企业在温江获得商务服务,只有13%的企业在园区获得商务服务。在企业最急需的商务服务中,64%的企业选择了人力资源信息,其后依次是会计税务、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广告策划和工业物业管理。

三、科技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服务行业单一,规模和总量偏小。目前,园区内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主要基本集中在物流、金融和食品研发领域,其他领域的生产性服务还比较欠缺,现有的生

产性服务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数量较少。单一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较低的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仅不能满足园区众多工业企业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园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市场化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园区内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科研技术等行业,大多是以国有垄断经营为主,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壁垒多,门槛高,市场竞争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类项目和工业项目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少,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使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

3、高层次人才缺乏,集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一般都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生产性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园区人才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在园区4.7万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0.1%,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较缺乏,大多数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才、技术的依赖程度不高,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产业互动较少,产业关联度不高。目前园区存在企业扎堆,但是产业分离的发展局面,尽管园区大量企业集聚发展,但是企业间的联系不大,彼此间优势资源的相互利用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园区产业关联度的提升。园区在制造业产业内部,以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互动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科技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1、依托园区现有的食品医药优势产业资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食品、医药产业作为园区传统优势产业,是园区内最成熟,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统一、康师傅、哇哈哈、青岛啤酒、维奥、志远广和、明欣药业等在行业内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实力,园区应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不断完善食品医药产业生态链,大力引进工业检测、技术研发、中介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形成内生的新型产业生成模式。

2、进一步延伸信息产业链,推动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依托园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园区内已建成的成都SBI创业街、四川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HK@谷以及已规划的柳河信息产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网络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3、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园区已拥有南骏汽车、新大地汽车、安吉精密管业、森田消防、煌盛管业等一批优秀装备制造企业,是成都市规划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点之一,园区应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加大整合力度,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与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加快推动专门面向园区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入园发展。

五、加快科技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1)物流服务方面应加快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要加大对大型、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园区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更多地选择园区内的物流公司,推进园区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2)金融服务方面应加快对金融扶持政策的完善力度,在现有正信担保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面向园区中小企业的、实力更强的担保企业,同时要加大对金融租赁、财务公司、会计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科技服务方面应进一步利用园区现有的大学资源,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开发力度,同时依托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已有研发机构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引进与园区制造企业直接相关的工业产品研发、工业技术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服务水平。

(4)培训服务方面应加大对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扶持和引进力度,可采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和企业间相互合作的多种方式设立培训机构,以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

(5)信息服务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引进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同时积极引入网络安全、网站设计等专门机构,大力提升企业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为企业发展网上交易解除后顾之忧。

(6)商务服务方面一是应继续深化现有就业服务中心

的人才中介功能,建立和完善园区人才供需信息库,二是要尽快完善园区商业网点布局,引进一批专业的商务服务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园区商务服务配套功能。

2、加快打造服务于大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以建设中的中心商务区和柳河信息产业园为中心,建立专门为制造业服务的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区,引入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为园区制造业服务的研发、法律、工程、融资、信息、咨询、物流和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降低制造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以增加园区知识含量和产业竞争力,打造立足园区,辐射整个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3、推动与周边区域的生产性服务错位发展。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臵于整个成都范围内将为园区开拓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园区应与成都市区及周边区县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分工互动、错位发展,致力于打造大成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供应区域。重点应发展以下三个方面产业,一是发展制造型企业的区域性总部,依托园区内发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将企业的区域性总部或职能性总部吸引过来,形成总部集聚中心。二是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引进金融服务和金融后台服务型企业,打造金融服务聚集区。三是发展信息服务业,依托现有载体引进植根性强、增长速度快的电子商务产业。通过与成都市区及周边区县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群。

4、提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拉动作用。根据

成都市对温江的功能定位,以及园区土地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园区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因此园区要利用现有制造业,创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引进新制造业项目上应选择技术含量高、产业增长性强的行业领军性企业,最好能够引入研发设计等产前业务,这样不仅能为园区提供新的制造业资源,而且还可以帮助园区培育新的生产性服务增长点。

5、加快人才培养,建设服务业人才高地。加快人才培养,为园区企业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它的发展需要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园区应加快培养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人才,重点引进一批起到领军作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与园区内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为园区打造面向大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6、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按照《关于促进成都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成都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吸引500家海内外公司在成都建立服务外包企业,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面对成都市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务带来的机遇,园区应顺势而为,紧跟当前服务外包产

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重点应发展以下两类服务外包产业:一是IT服务外包。温江紧靠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高新西区,同时近年园区自身电子信息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发展IT服务外包具有地域上和自身产业上的双重优势。二是生产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物流服务、商贸服务等生产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的制造业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园区生产性服务业。

7、尽快完善产业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资本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重点引进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强资源整合,组建服务业大集团和企业,争创服务业大品牌,使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调整用地结构,减少工业企业用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即逐步推动园区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向工业与服务业并重演变;集中各方力量,尽可能的解决园区内企业水电气讯等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难题;出台措施,采用资金资助、税收减免、信贷补助等手段,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金融、科技、商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中国梦释放了强大动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会精神上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全会对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部署要求,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让改革开放旗帜高高飘扬,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党带领人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不懈探索强国富民之路,开辟出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一个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的体制,形成了一套为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提供根本保障的制度,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广东人民对改革开放体会最切、情感最深。广东伴随着改革开放起飞、壮大,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省跃升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3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广东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历史也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总书记去年岁末视察广东,对广东深化改革开放寄予厚望,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希望广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广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广东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在新的起点上更进一步,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明确新阶段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用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增创发展优势。胡春华书记日前在省委召开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要做到三点:一要继续解放思想。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以对党的事业、对全省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使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二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在吃透中央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全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开展调研,提出深化改革的具体意见。

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全省人民谋划和推动改革,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共同推进改革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三要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要坚持从大局出发,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使各个领域的改革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和继续发展。但是毫无疑问,改革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今天的改革更多遭遇“众口难调”的困扰,如何确保效率与维护公平,如何鼓励竞争与保障底线,如何尊重差异与凝聚共识,各种关系对立统一于一体,对我们的工作构成种种挑战。全省上下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全会明确的改革总目标充满必胜信心,努力聚合改革正能量,争创广东发展新优势,开拓广东工作新局面。我们相信,改革开放的伟力充分激发出来,广东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支持郑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下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之我见[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之我见[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调整 3、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江山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发展?这是陈书记的第五问。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淮海街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事迹材料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重大增长极,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综述[5篇模版]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本章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提出与深化”、“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三个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展开......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编者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服务业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三个政......

    姜异康: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和......

    在转方式中增创发展新优势(xiexiebang推荐)

    在转方式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四川省南充市,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