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

时间:2019-05-14 09: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

第一篇: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

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

一、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史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制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人民公社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我国农村的土地实行的是绝对的公有制,土地绝对集中于大队,农民只要按照大队的统一安排,按时劳作,年终按时分红就行了。二是有条件的土地承包经营时,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省风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的20多户100多人,为了生存自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包干到户,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后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护佑下,这种包干到户的承包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但这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只能局限于农村集体成员范围内,即只能是拥有农村社员权的农民。最后是开放承包经营时期,直到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才逐渐向集体外部延伸。

二、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数量不足,特别是耕地资源更为短缺。但是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出现了侵占耕地扩展建设用地的现象。据在北京等4省市的调查,已经建设的新村大多通过侵占耕地而扩大了面积。如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我国将出现新一轮的耕地流失高潮。

实际上,农村现有的建设用地(包括村庄用地与农村集体工矿用地)的占地比例已经过高,超标准用地现象严重,土地利用效率极低。据在北京郊区的调查,北京市的村庄用地人均289平方米,为国家标准(小于150平方米)的1.93倍,农村集体工矿用地人均198平方米,二者合计487平方米。以22%的人口占有了64%的城镇村建设用地,却只创造了10%的二、三产业产值。其他省市的情况类似,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如果全国村庄用地的平均超标面积和北京市一样,9.4亿农民的合计超标面积就是1306.6万公顷,按一半计算也有653.3万公顷,如果下调村庄占地标准,如调至人均120平方米,全国的农村居民点就可再节约出282万公顷土地。所以,农村建设用地是我国当前最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土地资源。土地整理与复垦是稳定耕地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主要出路。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滞后。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协调部门间、区域间用地矛盾,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但由于规划滞后,导致用地意识淡薄,往往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图上画画,不如领导一句话”,当地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往往擅自更改规划,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将大量耕地征用发展房地产或工业,随意、不合理、违法用地严重,这也导致大量三无农民,成为威胁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不安定因素。其次是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农村集体、国有土地相互交叉,产权主体模糊,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特别是本来就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土地征用、出让和转让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随意减免出让金等土地税费致使资金流失严重。这些都导致了大量“种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门”(简称“三无”)农民的出现,而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就愈发突出,从而由征地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也日益严重,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三、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建议

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基础。尽管中央一再要求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但各地进行的规划大多是村庄建设规划,缺少土地利用方面的内容,难以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政府应该把土地利用是否合理、耕地是否得到保护,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主要考核指标,每个村、镇都应该进行以保护耕地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压缩非生产用地,如居民点占地、未利用土地等,扩展并合理布局各类生产用地,如农、林、牧业用地、二、三产业用地等。特别是要保护好耕地,并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农业与国土部门应当制订规划细则,指导规划工作。

针对农村居民点与集体独立工矿用地开展土地整理与复垦,是补充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途径,国家应该加大投入,作为重点工作抓好。土地整理所需投入很高,需要创新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资作为引导,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投资模式。

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达标,是土地整理的重点任务。许多农民已经不再在院子里种菜、饲养畜禽和堆放柴禾,出现了压缩院落面积以节约土地的可能性。农民富裕了就有条件更加节约土地,决不能富裕后就圈占更多的土地成为私人庭院。应该在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逐步改变独栋房屋加封闭大院的传统模式,提倡修建公共绿地和健身、娱乐场所,修建连栋平房或楼房,扩大公共空间,缩小院落面积,建设房屋紧凑,环境优美,农户之间更加开放、更多交流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土地得到更集约的使用。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办法,农村公用配套设施的设计标准与用地标准,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标准与宅基地标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民的经济发展和收入补偿办法等问题,国家应及早完善相关政策。现在河南与安徽等省已下调了村庄的人均占地标准,如河南省规定不同区域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别为80-100平方米、100-120平方米、120-140平方米。国家也应该考虑下调村庄用地人均150平方米的标准。建立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制度,对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程度与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如村镇规划不论委托给什么单位承担,其中确定土地面积基数、规划耕地面积的调整与规划居民点占地面积等均需有县国土部门参与并审核,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规划必须有农业部门的参与并审核。

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与组织。如组织相关的事业单位以社会服务的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组织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服务农民、发展生产以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的使用存在很多的情况,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是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学生暑期实践调查要求,更好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农村目前土地使用现状结合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一项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方向:

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施设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用地。

二、调查目的:

锻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调查能力,深入农村基层一定程度了解我国现有城乡土地差别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为探讨规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浪费而导致国家土地资源无形流失,一定程度为帮助改善农村现有土地使用不规范的现状提供一定的切实理论数据。

三、调查意义:

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方法,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模式。构建更加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方向,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合理科学规划、优化用地结构。为城乡统筹搭建了平台,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前提条件。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等方面问题,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调查内容:

暑假期间我集中对湖北省麻城市*镇*村的土地使用情况作了一项基本调查,本次调查基本以走访和搜集基层档案资料调查为主,配合当地领导对该村的农业情况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次报告主要从农村土地使用中的(包括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和了解,大致了解该村的土地使用方法和方向,从而扩展到省和国家的地位上。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更加真实的反应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一些被忽视的方面。为共建和谐家园,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和基层改革做一项基本参考;促使我们国家的基层建设更加的完善和提高;使农村的发展成为强国富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法宝;保障农业处于发展上升趋势。因此根据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党和国家的基层发展方针和“三个代表”思想路线,以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思想路线紧密围绕农村发展做了本次调查和报告。把基层呼声引入国家力量之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我国农村发展步伐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从而铸就强大的农业基础,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1、耕种用地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2005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为1.4亩。而在9年前的1996年,全国的耕地数是19.51亿亩,人均耕地为1.59亩。

耕种用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跟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没有土地如同鱼没有水。缺少农民土地将荒芜;缺少耕地农民无法生产生活。而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农业与工业的两大基础动力源支持,作为国家发展改革进步的动力,农业必不可少。而农业作为我在调查报告的重点,就是要从国家农业基层浅谈一下关于农业土地用地中的我国农业耕地方面的现状、改革措施和粮食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更详尽的了解我国现有农业耕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促使我国的农业在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添砖加瓦,也是对于地区性农业耕地的一次基本了解。以此促进被调查地区的农业土地使用情况做一个合理的布局分析,帮助当地村委会更深入了解总结本村关于农业旱地水田等两大基本耕地的规划和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该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均农业自然耕地总面积2.5亩,这其中包括旱地0.8亩、水田1.1亩、山林0.2亩、其他0.4亩。通过这组数据显示资料了解到该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还是处于稳定水平。自然耕地面积相对富裕。而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报道显示,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6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9亩,已经不足1.4亩。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人均耕地面积就减少了将近1.1亩,耕地大面积不断减少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步伐以及三农政策的实施。

自然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除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原因外,近年来人口迁移又成为耕地减少的新的一大原因(人口移动造成的土地荒芜:主要指农村人口外流、户口变迁等造成原有耕地废弃荒芜)。近年来国家惠民政策使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惠,工业产业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城市人口的短缺就使得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这就决定了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向农村引进大批劳动力,以补不足,于是农民进城务工支援建设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一项副业,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领会到在家务农一年收入远比不上进城务工的收入。于是大量的劳动力就进入城市发展而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一方面造成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使得原来的大量耕地无法获得充分的利用而逐步废弃荒芜。值得警戒的是不仅大大降低了国家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也造成农村矛盾的加剧。

在走访当地一家农户的时候了解到,王大爷一家7口人,大儿子和媳妇在外打工,二儿子在读大学,家里只剩下了他们两老和一个孙女。在问及他们家田地的时候王大爷感慨到说,上世纪九十年末期他们家有6亩多土地,每年粮食种植除了供自家大多数都卖给粮食收购站,而现在家里可耕地已经不足1.5亩了,其余处于荒芜状态。每年的粮食基本自给,而其他如花生、棉花、小麦等都没有种植,基本都是从当地村民中购买。大面积的土地闲置造成土壤肥料逐步丧失,如果再想开垦种植,将会入不敷出。人口迁移的土地流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国家采取的措施在三农惠民政策的加大开展中,不仅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留在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最终实现产业双丰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人民网发表了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的一场关于“我国的农业现状与前景”的学术报告,他从农业问题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我国农业现状与前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战略思路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困“三农”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柯炳生说,耕地总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数量减少、水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灾害严重都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生产。

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结合当前中国农业的现状与经济发展情况,柯炳生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第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第三,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第四,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第五,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第六,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柯炳生教授的报告深刻诠释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这就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而农业的发展是以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所以在农业发展中耕地的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制约性的作用,粮食产业也来源于耕地,所以对于自然的耕地的使用和保护变的尤为迫切。

2、个人住房建设用地

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又可称为宅基地。宅基地是指农民的住房、辅助用房(厨房、禽畜舍、厕所等)、沼气池(或太阳灶)和小庭院(或天井)用地,以及房前房后少量的绿化用地。宅基地不包括农民生产晒场用地。它是农村土地使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个人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呈现新的发展。

09年1月凤凰财经报道: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谈到,目前我国城镇户籍人口人均建筑面积约28平方米,如果把一些没有户籍,但长期在城镇工作的常驻人口加在一起,城镇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约22平方米。

而在走访调查当地村民时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的个人住房呈现了一定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地村民告诉我说,那时一个家族都是住在一栋四合院式的大房子里。按照村民说法和结合现在农村住房来看的话,当时的住房面积人均为10平方米左右,这样就大大节约了农村土地面积,而这也与当时农业运动腾出所有土地搞生产建设可以紧密联系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适应了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国家经济呈现了新的良好发展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带动了农民走向了富裕的生活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集体劳作的取消也使得人民的生活变得相对自由,村民开始觉得集体生活很多不便,如作息时间不同等使得人们对住房的面积、范围、便利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住房面积又跟不上人民日益变化的生活水平,因此使得住房紧缺的问题也变得更加明显。而住房的建设需要土地,这就必然面临着要毁掉一部分耕地作为住房建设用地,这也是耕地减少的又一个原因。大量占用耕地作为住房建设用地的案例比比皆是。08年央视《聚焦三农》报道了灵山县六峰村,农民建房占去的田地将近全村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一数据折射的不仅是耕地非法占用同时反映的是个人住房急剧膨胀和耕地减少之间的双重压力。改革开发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矛盾的产生就使不可避免的了。而农村个人住房土地使用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主观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有关土地法规等认识的不足,以及基层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欠缺等;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宅基地分配之间的矛盾、耕地收益低和农村建筑样式的落后等。

因此农村个人住房用地的合理使用和个人建房的可行性对策的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高度集中的住房建设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规范土地合理使用的必然趋势:①高度集中的农村住房建设模式将大大有利于促进村民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②.这种住房模式可以大大节省村民的家庭支出,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③.高度集中的住房建设生活,必然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同时还可以解决农村耕地占用的问题④.高度集中的农村住房建设,有于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⑤.这种模式的住房建设将直接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3、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用地

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包括农田水利、村庄、道路、农村电网、邮政电信、商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建设等内容。属于是农村集体土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土地是新时期要求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出现有助于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怎样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用5句话20个字为我们概括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要求,同时也勾勒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乡村社会的美丽图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然而在对该村的调查中发现,该村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几乎没有。基础设施诸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该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道路交通问题上,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该村村落分散,部分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天气,满路泥泞,农民出行十分不便,束缚农村发展;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毁坏也较为严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担负着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建设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该村的发展应该着重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 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⑵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重点,中心

建设,调整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⑶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的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各部门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进程,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⑷发展村级经济,推进集中式发展。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 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调整村庄建设规划和布局,集中建设好一批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因村落分散而造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分散和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实施责任到人和多种形式的 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保护运行机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总之农村土地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符合新时期下新型农村发展要求。农村土地整治管理要坚持规划,严格监管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本原则。明确土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和方式。科学地规划,各项土地的规划都必须执行依法批准土地利用的原则,严格禁止擅自扩大土地用地规模,严格实施土地批用制,优化用地结构,为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参考资料:

①柯炳生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人民网20094 ②张群峰以住房建设为突破口的三农改革探索中国乡村发现20105 ③耕地建设的背后聚焦三农200812 ④加快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国家发改委新闻中心200610 ⑤淄博市规划局村镇科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淄博市规划局

⑥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约22平方米凤凰财经20091

第三篇: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对土地的经营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已成为一种低收入产业。同时由于农村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经济联系和感情日益淡漠,对土地的投资减少,粗放经营乃至弃耕撂 荒等现象在所难免。其最主要的表现和造成的后果有以下几方面:

1、对土地长期投资得不够,导致 土地生产条件恶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由于农业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因而缺乏对土地长期投入的动力和信心,即使有一定投入,也只是从关心近期经济效益出发,而不注 重长期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下降;二是土地基础设施老化, 目前全国8万多座水库中1/5是危险库,240万眼机井中大半 已到更新年限,全国每年净减少灌溉面积300万亩左右;三是农业抗御自 然灾害能力下降,全国水、旱、虫灾等受灾面积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对土地的活劳动投入减少,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对土地活劳动投入减少最直接的 表现是化肥投入量增加而有机肥使用 量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1.5%,东北地 区近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由 5~8% 下降到 1~2% 左右,对土地的活劳动投 入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大批年轻的和素质相对较高的农业劳 动力纷纷转向农外就业,导致从业劳 动者素质降低,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难 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3、粗放经营和浪费耕地的现象严重,导致耕地利用效率偏低 农村改革之后,我国耕地主要实 行的是按人均包的方式,一部分劳弱 户经营不了或经营不好耕地,就只好 走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劳强户在种地 之余涉足他业谋取收入,成为兼业型 农户,而当兼业经营发展到工商收入 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时,农户逐渐消弱了对土地的投工投资,导致部分地方土地产出出现下降趋势。

(二)土地经营的分散化。实行承包制初期,我国耕地一般采取按人均包、按劳均包、按人劳比例均包三种方式。当时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励劳动者的热情,但平均承包造成了土地高度分散,资源配置效率较 低等问题。这种超小型平均化经营成为农业降低成本,吸收资金、技术和 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主要障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造成耕作 不便,一是许多农户共同使用同一水 利设施,因较难管理造成水利设施年 久失修,利用率低;二是地块多,田 埂道路占地多,给耕作、灌溉、植保 带来诸多障碍;三是地块零散,不利 于大型机械化的使用;四是地块分散,各家各户地界相连,农民争界争水纠 纷不断。最后,妨碍了农业科学技术 及时大面积的推广及有效地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第四篇: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丁梅

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点二,居使劲儿第三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1.65亩,仅占世界品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占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土地面积少,高质量的耕地面积少,可以开发的后背资源少。

土地利用不好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农村道路的修建,原有公路的硬化,拓宽,甚至,有些人为了新修的公路的美观,居然毫不吝惜的将大量的农田占据。然而这些土地却没有得到再生的可能,使整个农村的田地得到进一步的浪费,试想一下,在农村,新修一条那样美观的公路有什么意义,整个村名考的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遭受挨饿,大面积的土地被占据,对村名有什么样的好处?

其二:农村的基本住房用地,当然,我们不是反对农村的基本住房用地,可是,仍然有大部分人不守规则,他们在原有的批地上随便的扩大自己的建房用地,将原本是80平方的变成120,或者是更大,调查了一户这样的村名,他回答得很简单,为了以后子孙不用再为住房发愁,其实,他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子孙以后靠什么生活,土地,外出务工?这个事暂时谁也说不清,可是,如果你的暂时在外工作,你盲目的扩大又有何用,倘若在家,没有土地他又怎样生存?

其三: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农业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以外出务工为主,因为长年在外,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的贫瘠,从生的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的坚固,杂树根紧紧的抓住土壤使有人结块,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的可能。

其四;农民自身的土地法律意识不够 农民盲目的认为自己暂时承包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并没有形成土地是国家的这一意识,造成了土地纠纷问题中难以调节的问题们在着力促进农民的收入提高的同时,也有必要提高一下农民的法律意识。

妨碍我们耕地的开垦,我们急需一些解决的办法,让现有的耕地不再减少。

1、减少不必要的用地,比如:公路的美观化造成的大面积的土地浪费的现象,2、加强对建房用地的督查,对那些随便扩大建房面积的农户采取一定的惩罚,3、加强防范,对一些容易遭天灾的耕地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提前了解耕种时天气情况,将损失降到最低

2011年10月10日

第五篇:农村土地利用实习报告[最终版]

篇一: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3.总负责

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4.技术培训

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2.1.2资料准备(由带队老师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

(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

(2)影像资料(航片)。

2.1.3设备仪器准备

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2.1.4师生自备的物品

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

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2.3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

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2.4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

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臵等。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位臵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臵与它的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解译标志如下:

水田(011):指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形状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指树木郁闭度≥10%但<20%的疏林地。绿色、树影明显,树木郁闭度在10%-20% 天然牧草地(041):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绿色、色彩较均匀,阴影不明显。

农村道路(104):指农村南方宽≥1.0米,北方≥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浅白色条带,多处于村庄周围或耕地之间。

建制镇(202):指设建制镇的居民点。各种建设和交通的集合体,房屋密集排列规则,交通发达,有高大建筑,规模比较大。

村庄(203):指镇以下的居民点。影像轮廓不规则,内部呈现密集排列的小方块,一般有多条道路与村相连,规模较小。

才矿用地(204):一般呈现方形、长方形等,可以区分出厂房和烟囱,多靠近大的道路。

公路用地(102):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条带状,两边可以看到护路林。

水库水面(113):指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面积。黑色均匀,一侧有明显大坝。

裸地(127):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河流水面(11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条带状,黑色。

内陆滩涂(116):河流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河流两侧,呈品红色。3.外业调绘

3.1确定调查路线

在读片之后,可按照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解译顺序,划分调查区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选择野外调查路线。此路线要求穿所有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其路线长度不得小于调查区长、宽尺寸最大幅度的2倍。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复杂,景观分区较多,其路线调查长度还要增加,并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增加若干路线,以保证调查路线的代表性。

3.2野外调绘 3.2.1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采用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释、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直接进行矢量化)。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得地、地类或界线,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

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利用dom或经过室内预判后打印出来的纸质影像图进行外业实地调查。外业调查应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修正 篇二: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习,将课堂所学的部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地整治、整理规划进行直观认识和掌握,认识水土流失地的整治规划措施方法;通过实例上机学习直线模型预测法、线性规划法、模糊聚类法等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与土地利用分区评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与旧版标准(gbj137-90)对比学习;以某城镇为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等;以具体城镇为例,掌握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大纲内容。以实习报告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参观并实际操作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型模拟沙盘,了解土地整治规划及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的实施方法等。

实验室沙盘来源于陕西省安塞县房塌流域。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砾岩侵蚀、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是黄土高原水流失最严重的侵蚀类型区。通过观看沙盘内模拟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所采取的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统计调查。

从总体布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峁是外形呈穹隆状或馒头状的一种孤立的黄土丘陵。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所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梁,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梁,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黄土塬、墚、峁之间的关系基本代表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强度和地貌演化过程。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同时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形成山沟。

在沟头、沟股设立防护林、修梯田,达到固土防沙的作用。修筑水库,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修建淤地坝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同时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人造小平原,增加了耕地面积。

修建灌溉渠,水库建成后在土壤裸露处等处,种植经济林,如苹果林,既能保护土壤,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修建跌水设施,使上游渠道或水域的水安全地自由跌落入下游渠道或水域的落差建筑物。用于调整引水渠道的底坡,克服过大的地面高差而引起的大量挖方或填方,以保证渠道的泄洪、排水和退水。

设置沉砂池,使泥沙等颗粒物去除避免施免受磨损和阻塞。

修建截水沟、水平沟,用于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和坡面径流泥沙。使用节水灌溉的灌溉措施,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

(二)直线回归预测法与模糊聚类法学习

1.以河南省光山县1950-197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为例,对该地区用直线模型预测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并预测2010、2000年耕地面积。

图1,河南省光山县1950-1979年耕地面积

标准误差 rmse=27.94 根据上述模型预测可知,r2=0.7587,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高度显著的。在30个样本中,除1950、1951年误差超过10%以外,其余各年均在±10%以下;21年的误差均在±5%以下,占70%;最近5年更加减小。充分说明应用y=-1.0827x+113.29模型对该县的耕地进行预测可达满意的结果。

预测耕地面积:

s2000=-1.0827*51+113.29=58.0723万亩 s2010=-1.0827*61+113.29=47.2453万亩

1950年建国初期,国内局势渐稳,从战争转为发展,农民重拾农具恢复荒废农田耕作,所以在3、4年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3年自然灾害到来,受制于自然灾害,耕地面积骤减。之后又是文化大革命,忙于阶级斗争,耕地面积再减。直至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耕地面积趋于稳定。改革开放后,为了国家发展,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再减。

所以,为了改变耕地不断减少的局面,国家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旨在遏止耕地减少的速度,但随着“十二五”加快城镇化的发展,离18亿亩的警戒线岌岌可危,保护耕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江苏如东县2000年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为例,对如东县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模糊综合聚类分析评价。

表1,江苏如东县土地利用类型无量纲化表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p1-p8)地区 掘港区 掘东区 苴镇区 丰利区 拼茶区 双甸区 岔河区 马塘区 垦区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p9-p11)

土地利用效果(p12-p15)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1.00 0.91 0.19 0.07 0.00 1.00 0.60 0.72 1.00 0.31 1.00 0.55 0.89 1.00 1.00 1.00 1.00 0.25 0.10 0.00 0.61 0.53 0.70 0.81 0.42 0.47 0.55 0.68 0.78 0.54 1.00 0.86 1.00 0.12 0.00 0.65 0.57 0.76 0.66 0.45 0.64 0.90 0.81 0.71 0.49 1.00 0.79 0.45 0.12 0.00 0.82 1.00 0.95 0.89 0.31 0.51 0.90 0.88 0.73 0.50 1.00 0.87 0.56 0.17 0.00 0.90 0.61 0.72 0.88 0.34 0.40 0.78 0.95 0.70 0.47 1.00 0.90 0.40 0.03 0.00 0.90 0.69 0.70 0.79 0.39 0.38 0.75 0.85 0.67 0.43 1.00 0.92 0.35 0.04 0.00 0.82 0.65 0.71 0.71 0.45 0.47 1.00 1.00 0.43 0.64 1.00 0.93 0.42 0.02 0.00 0.88 0.70 0.63 0.68 0.47 0.60 0.94 0.99 0.97 0.72 0.98 0.75 0.47 1.00 1.00 0.72 0.32 1.00 0.26 1.00 0.54 0.48 0.47 0.53 0.26 利用无量纲化方法中的极值化方法,将每一系列中的变量除以该变量取值的最大值,标准化后使各变量的最大取值为1。采用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数据无量纲化是通过变量取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转换为介于某一特定范围的数据,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改变变量在分析中的权重来解决不同度量的问题。

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上看。土地利用率p1,各地区相差不多,只有垦区稍小;垦殖指数p2,耕地开发利用程度掘东区最高,垦区最小;园地指pp3,园地开发利用程度苴镇区最高,掘港区最小;林地指数p4,林地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马塘区最小,其次分别为双甸区、岔河区、掘港区都小于0.1;牧草地指数p5,牧草地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其余各区都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指数p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开发利用程度掘港区最高,掘东区最小,并与苴镇区相差不大;交通用地指数p7,交通用地开发利用程度丰利区最高,垦区最小;水域指数p8,水域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马塘区最小。

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上看。人口密度p9,掘港区最大,垦区最小;人均耕地p10,垦区最大,掘港区和掘港区最小,与拼茶区相差不大;人口城镇化水平p11,掘港区最大,岔河区最小。

从土地利用效果上看。人均粮食p12,岔河区最大,垦区最小;粮食单产p13,岔河区最大,垦区最小;单位土地农村社会总产值p14,掘港区最大,并与马塘区相差不大,垦区最小;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p15,掘港区最大,垦区最小。

将无量纲化后的数据代入spss软件,通过软件运算得到:相关系数矩阵、总方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模糊聚类分析评价,并计算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p1 p2 p3 p4 p5 p6 p7 0.637 0.000 p8-0.716-0.889 0.161 0.755 0.706-0.262-0.045 1.000-0.490 0.556 p9 0.849 0.474-0.307-0.817-0.854 0.484 0.615-0.490 1.000-0.958 0.229 0.173 0.671 0.511 0.629 p10-0.953-0.495 0.115 0.923 0.957-0.395 p11 0.043 0.007-0.145 p12 0.545 0.061 0.402 p13 0.818 0.390 p14 0.395 0.325 p15 0.547 0.506 correlation p1 1.000 0.644-0.026-0.989-1.000 0.272 p2 0.644 1.000-0.393-0.689-0.639-0.001 0.101 1.000 0.987 0.029 0.987 1.000 p3-0.026-0.393 1.000 p4-0.989-0.689 0.101 p5-1.000-0.639 0.029 p7 0.637 p9 0.849 p11 0.043 p12 0.545 p13 0.818 p14 0.395 p15 0.547-0.391-0.058-0.306-0.634-0.265-0.645 0.343 1.000-0.046-0.200-0.446-0.058-0.550-0.828-0.404-0.589-0.034-0.542-0.813-0.395-0.539 0.326 0.113 0.630 0.603 0.653 0.351 0.216 0.555 0.230 p6-0.391-0.306-0.265 1.000 0.000-0.058-0.645 0.755 0.706 0.343-0.711 0.556-0.958 1.000-0.105 p8-0.716-0.889 0.161 0.474-0.262 0.484 0.615-0.058-0.614-0.401-0.548 0.229 0.173 0.671 0.511 0.629-0.307-0.854 0.923 0.957 p10 0.115 0.007 0.325 0.506-0.395 0.326 0.113 0.603 0.351 0.555-0.105-0.781-0.437-0.555 1.000-0.285 0.272-0.001-0.634-0.111-0.045-0.260-0.817-0.953-0.495 0.061 0.390-0.711-0.419 1.000 0.744-0.160 0.068 0.054 0.744 1.000 0.259 0.582 0.618-0.160 0.259 1.000 0.659 0.748 0.068 0.582 0.659 1.000-0.145-0.058-0.034 0.402-0.550-0.542-0.111-0.058 0.630 0.653 0.216 0.230-0.260-0.614-0.401-0.548-0.419-0.285-0.781-0.437-0.555 0.054 0.618 0.748-0.046-0.828-0.813-0.200-0.404-0.395-0.446-0.589-0.539 a determinant = 0.000 b this matrix is not positive definite 相关系数矩阵也叫相关矩阵,是由矩阵各列间的相关系数构成的。也就是说,相关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是原矩阵第i行和第j列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至1,一般其值大于0.6,可以认为显著相关了;若相关系数是负的,表明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外一个变量总体上变小。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p1和p2、p7、p9、p13显著正相关,与p9相关性最高随;和p4、p5、p8、p10显著负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p2和p1显著正相关;和p4、p5、p8显著负相关,与p8相关性最高。p3没有显著相关。

p4和p5、p8、p10显著正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和p1、p2、p7、p9、p13显著负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p5和p4、p8、p10显著正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和p1、p2、p7、p9、p13显著负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p6和p13显著正相关。

p7和p1、p9、p12、p13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4、p5、p10显著负相关,与p10相关性最高。p8和p4、p5显著正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和p1、p2、p13显著负相关,与p2相关性最高。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p9和p1、p7、p13、p15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4、p5、p10显著负相关,与p10相关性最高。p10和p4、p5显著正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和p1、p7、p9、p13显著负相关,与p9相关性最高。

p11和p14、p15显著正相关,与p15相关性最高。土地利用效果:

p12和p7、p13显著正相关,与p13相关性最高。

p13和p1、p6、p7、p9、p12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4、p5、p8、p10显著负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

p14和p11、p15显著正相关,与p15相关性最高。

p15和p9、p11、p14显著正相关,与p11相关性最高。

(注:土地利用率p1;垦殖指数p2;园地指数p3;林地指数p4;牧草地指数p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指数p6;交通用地指数p7;水域指数p8;人口密度p9;人均耕地p10;人口城镇化水平p11;人均粮食p12;粮食单产p13;单位土地农村社会总产值p14;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p15)

表3,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

total 7.903936 2.633293 1.644383 1.08984 0.873946 0.435023 0.364635 0.054943 5.92e-16 2.39e-16 1.08e-16 1.6e-17-1.4e-16-2.7e-16-4e-16 % of cumulative % variance 52.6929 17.55528 10.96255 7.265601 5.826307 2.900156 2.430903 0.366289 3.95e-15 1.59e-15 7.2e-16 1.06e-16-9.2e-16-1.8e-15-2.7e-15 52.6929 70.24819 81.21074 88.47635 94.30265 97.20281 99.6337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otal 7.903936 2.633293 1.644383 1.08984 % of variance 52.6929 17.55528 10.96255 7.265601 cumulative % 52.6929 70.24819 81.21074 88.47635 使用总方差的列表,对如东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土地利用效果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当% of variance(方差)之和大于70,即可形成主成分,同时使用该组分,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形成提供依据、及为计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数据。篇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周口店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 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

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7)编写实习报告。2 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实习技术路线

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2.2 实习方法

地类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包括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外业全野外调绘核实和补充调查。

2.3 质量保证措施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团结合作

2)熟练掌握mapgis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内业整理打下基础。

3)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怕吃苦。

4)遇到问题时,有不懂的认真向当地 群众发问。

2.4 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为期六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分类不明了的地块。

2)走错路

3)外业工作底图出图困难

4)对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技术方法不熟练。

处理方法:

1)积极向当地群众发问学习,态度有礼。

2)发挥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地图,找回正路。

3)在学姐的帮助下,安装出图补丁并多次尝试。

4)团队彼此协助,共同建立数据。

调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3.2 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该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

3.3 调查区域社会概况

周口店是人类根祖,北京人的故乡。位于北京西南,距市区46公里。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3.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为26.02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065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6.16%;园地面积为0.254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0.98%;林地面积为9.28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5.69%;牧草地面积为0.4974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0.838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0.822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16%;其他土地面积为0.6040公顷,占调查范围的2.32%;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5121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6.55%。如表一。

2)数据分析 a 耕地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范围内约有16%的耕地,耕地中以水浇地为主。b 城镇及工矿用地

该区域积极发展快速,综合实力增强。采矿用地较为分散,而城镇分布相对集中。c 交通运输用地

此次调查交通面积达到8838.2015公顷,占调查区比例为3.22%,比例并不大。

d 园地

园地面积只占调查范围的0.98%,可见该区域对于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种植较少。e 林地

林地总面积为92890.19,约占总面积的35.69%,所占比例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该区域林业发达。3.5 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总结出周口店镇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很大,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又极小;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实习收获、实习体会和建议

4.1 实习收获 1)专业知识的收获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不仅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mapgis的使用。复习了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等上学期学到的技术,巩固了地籍管理课上学到的概念与知识,也学会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思想方面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并且让自己努力的向它靠拢,坚信风雨后总会见彩虹,苦尽终甘来。其次,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很深的认识,体会到了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快乐,小组成员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给这次实习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3)野外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收获

野外工作中,我们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收获也都源于这些困难。当遇到分类不明的土地,我们能够有礼貌的向当地人请教,道路不好走、腿酸脚疼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坚强的克服困难,可以说为期不长的野外工作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野外工作也让我们对于土地分类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土地工作者的艰苦,对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有所了解。

4.2 实习体会和建议

1)对实习内容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实习内容充实,布局合理。让我感到实习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并不荒废。

2)对实习方法的体会和建议

本次实习运用了综合调绘法,在野外进行地类调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照着地图找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3)对实习地点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地点较为偏僻,环境也比较艰苦朴素,气候潮湿,中途还伴随着停水停电,但食堂的伙食不错。建议是给床上再加一层垫子。

5)对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过程中,管理很合理。无建议。

篇四: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张侠

目录

一、基础数据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口预测...................................................................................................................1(二)城市化水平预测.......................................................................................................3(三)农作物单产预测.......................................................................................................4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5(一)粮食需求量预测.......................................................................................................5(二)耕地需求量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i 一 基础数据预测

人口预测

1978年到2010年河北省人口数据如下表: 表1 年份 总人口(万人)

人口预测

总人口

年份(万人)年份

总人口

(万人)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978 1979 5057 5105 5168 5256 5356 5420 5487 5548 5627 5710 5795 5881 6159 6220 6275 6334 6388 6437 6484 6525 6569 6614 6674 6699 6735 6769 6809 6851 6898 6943 6989 7034 7194 5057 510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 5627 2011 5710 2012 5795 2013 5881 2014 6159 2015 6220 2016 6275 2017 6334 2018 6388 2019 6437 2020 6484 2011 6525 2012 6569 2013 6614 2014 6674 2015 6699 2016 6735 2017 6769 2018 6809 2019 6851 2020 6898 6943 6989 7034 7194 7330.558 7396.336 7462.114 7527.892 7593.67 7659.448 7725.226 7791.004 7856.782 7922.56 6995.27 7019.488 7041.337 7060.816 7077.927 7092.668 7105.04 7115.042 7122.676 7127.94 1980 5168 1981 5256 1982 5356 1983 5420 1984 5487 1985 5548 根据以上数据对2011年到2020年的人口数采用多项式法和线性法进行预测,如 下表,预测结果如上表红色蓝色数据:

对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平均,得到河北省2011—2020年的人口如表3:

城市化水平2000、2005年到2010年河北省城市化率数据如表4 城镇人

总人口口(万

年份(万)人)城市化率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6674 6851 6898 6943 6889 2 1741 0.260863051 2582 0.376879288 2638 0.38242969 2795 0.402563733 2928 0.425025403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7034 7194 0.3856 0.4042 0.4228 0.4414 0.46 0.4786 0.4972 0.5158 0.5344 3077 0.437446688 3186 0.442869058 0.456203903 0.46519775 0.472731343 0.478804681 0.483417766 0.486570596 0.488263172 0.488495494 0.487267562 2020 0.553 0.484579375 根据以上数据对2011年到2020年的城市化率采用多项式法和线性法进行预测

,结果如下图,数据如上表的红色蓝色数据:

对两种预测结果赋予权重,多项式法权重为0.4,线性法权重为0.6,城市化率预测结果如表6:

农作物单产

在此,只对粮食作物单产进行预测,粮食单产通过搜集资料如下表:

年份 粮食单产(kg/hm)年份 粮食单产(kg/hm)1978 2123.0 2011 4800.5426 1980 2033.5 2012 4877.4885 3 篇五: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姓 名:_ 何帆 _______________ 学

号: 20100273 学

院: 林学院

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

论文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任课老师:

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一章 实习准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联系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联系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联系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联系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13.06.24——2013.07.03,其中外业三天,内业七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三、实习过程内容与安排

1、外业工作

(1)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地类调查,查清区内各行政区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的面积。

(2)查清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的建议。

2、内业工作

(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产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完成宁乡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第二章 实习过程

一、宁乡县背景介绍

宁乡,地处湘中东北部、湖南“五区一廊”金三角地带,是长沙通往湘中、湘北之要冲,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处于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武陵源、洞庭湖三大旅游圈连接地带,东连古城长沙,西屏张家界国

家森林公园,南接韶山名人故里,北望浩淼八百里洞庭。交通发达,县城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60公里,石长铁 路、长常高速公路、319国道横贯东西,洛湛铁路连通南北,s206、s208、s209和s311四条省道贯穿县境,金洲大道、枫林西路直通省会长沙市,构成了宁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湖南省内唯一与五个地级市市区相邻的县。宁乡距长沙市中心36公里,是长沙通往湘中、湘北之要冲,沟通湘西北的咽喉要地,两个小时车程可以辐射湘鄂赣11个地级市4000万人口。宁乡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二、宁乡县土地利用现状

1、六组汇总情况展示

(1)现状图示,利用arcgis 软件对各小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汇总并通过不同的字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地类名称、地类编号、临时图斑号、权属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和线状地物的名称、长度、宽度、面积或者零星地类的名称、符号、权属、和面积,除此之外在备注字段栏对一些建筑物、路段、地物地类进行简单的标记,便于后期内业的资料统计和汇总。对各个小斑进行属性修改标记之后,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各个地类的面积汇总,同时对临时图斑号进行整体性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重新编号。最后,在符号系统中选择唯一值——即地类名称,添加所有值后,得到如下所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1)(2)面积及比例分布

在arcgis软件中,打开土地利用数据库,添加后通过属性表中的汇总将面积字段导出到excl表中,得到下面的表。(表1)表1 面积及比例分布

(3)饼状图分析

打开上图导出的excl表后,在插入栏中选择图标,然后选择不同的样式图例,作出如下的饼状分析图,可以直接、一目了然的将个地类所占比例分析出来。便于后期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报告。(图2)

图2 饼状图分析

2、小组内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汇总分析(1)小组区域现状图

同样,利用arcgis 软件对小组内各个成员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汇总,整理,编号,登记,修理,讨论等过程得到小组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然后同理导出下面小组图。(附图2)(2)面积汇总

添加小组土地利用数据库后,打开属性表后,在编辑状态下可以对面积一栏进行汇总计算,得到下面图例。(图4)图 4 面积汇总情况

(3)面积分布

excl表对各个地类名称的面积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表2)。积分布

(4)饼状图比例分析 同理得到如下(图5)。

同样可以通过表2 小组地类面

下载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考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党代表考察材料

    农村党代表考察材料 考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党代表考察材料,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农村党代......

    当前幼儿园游戏状况考察(转载)

    当前幼儿园游戏状况考察——以三所幼儿园为例 时间: 2011-11-23 作者: 黄 进 杨慧敏 吴雪影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幼儿教育在我国,100多年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对......

    农村污染状况调查

    农村污染状况调查 摘要:当前我国在重点解决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广大农村的环境保护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致使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不断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

    农村的垃圾处理状况

    农村建设中垃圾处理及处理方法 1农村垃圾处理现状1.1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改革开放前,农村垃圾以可生物降解的菜皮烂叶和草木灰等为主,基本都被用于畜禽饲料或农肥而得到了妥善处......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认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