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怎样举报或投诉?
答: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可采用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机构进行举报或投诉。
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对哪些劳动者,在其无过错时,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时不得与其终止劳动合同? 答:对下列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得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1、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3、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待职业健康检查或者诊断结束没有因患职业病而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一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用人单位不得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五至六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经劳动者本人提出,用人单位可以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至十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可以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代扣职工工资?
答:用人单位可以代扣下列职工工资:
1、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劳动合同法定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⑴劳动合同期满
⑵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⑶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⑷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⑸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篇: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责任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为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应当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制度。这是法律授予用人单位的权利,也是为其规定的义务。因此,这些规章制度的内容应该是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具体实施办法,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更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里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国家技术标准。对于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对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的,用人单位还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赔偿劳动者的损失。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0705]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19940905]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条中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国家技术标准等。
第三篇:劳动者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者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在司法实践当中,很多用人单位或是因为公司制度的不完善或是为了逃避责任等因素而选择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后,去寻求司法救济时,如何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就是一个问题。
劳社部发〔2005〕12号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里第一条明确表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践当中,法院又如何判定用人单位的各项劳动规章适用于劳动者等情况,劳动者又该提供怎样的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呢?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指出: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 招聘 “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根据以上规定可知,用人单位在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提供自身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相关凭证来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且在劳动仲裁以及审判当中,法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定劳动者是否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第四篇:劳动者如何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者如何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存在?
案情简介:
周XX于2008年12月8日被北京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聘用,任制作部总监助理一职,工作期间因表现优秀被提升为总监助理,在此期间申请人多次向被申请人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但始终未果。2009年11月15日,申请人因为发生交通事故需要休息,及时发电子邮件向公司说明情况并请假,随后收到公司人事部主管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的邮件回复,导致申请人康复后不能继续工作,公司也没有按时发放2009年11月至12月工资,而只是于2010年1月中旬发放不足一个月工资。
2010年3月6日,本团队律师接受了申请人周XX的委托办理了周XX诉北京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申请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该案件于2010年4月12日在石景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公开开庭审理,仲裁庭支持了我方的主张:裁决北京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支付周XX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125607.83元;支付周XX2009年11月工资的25%经济补偿金2504.1元;支付周XX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2075.3元。被申请人北京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服该仲裁裁决,于2010年4月25日向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确认其与周XX不存在劳动关系并驳回周XX全部的请求。
应诉策略:
作为被告周XX的代理律师,经过详细研究案情和广泛搜集证据后,认为原告主张其与被告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不能成立,我方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当事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应当维持仲裁裁决。
庭审过程:
(一)原告诉称:
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理由如下:
1、原告与被告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形式的劳动协议,亦未达成过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口头约定;
2、原告从未向被告分配过任何劳动或工作,被告也从未在原告处担任过任何职务,被告于原告之间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3、原告从未向被告支付过工资或者其他任何费用,原告从未为被告交纳过任何社会保险; 原告没有与被告建立过劳动关系,被告也没有为原告做过任何工作,原告无需向被告支付工资或者补偿金。
(二)我方提供的证据:
1、周楠楠个人护照证明被告个人信息
2、《病假证明单》证明被告从2009年11月16日起住院休息15天
3、《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明被告于2009年11月15日发生车祸
4、《银行账户历史查询》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证明申请人工资收入情况为每月12134元;证明公司未支付被告2009年11月份工资
5、银行卡个人取款回单证明《银行账户历史查询》是被告本人的银行账号信息
6、公证书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证明被告于病休期间,被公司单方面辞退的事实
(三)我方答辩意见:
原被告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1、银行对账单是原告每月向被告支付工资的凭证,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1)银行对账单账号是被告本人在交通银行的账户,该银行卡账号与被告取款回单显示的户名一致,与被告本人持有的银行卡原件一致。
2)银行对账单显示的每月汇入款项明确标注为“工资转存”,是原告向被告支付工资的凭证。
3)我方申请法院调查取得证据:交通银行北京林萃路支行出具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回执)载明:与被告存在代发工资关系的单位名称为原告名称。
2、公证书显示双方劳动关系真实存在。
1)原告人事部负责人李超在被告遭遇车祸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其请假事项,其中表明要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
2)李超为原告人事部负责人,仲裁第一次开庭时出庭,可查看庭审笔录;仲裁第二次开庭,原告代理人也承认李超为该单位人事部负责人。
3)公证邮件为该公司内部邮件系统,而非外部通用邮箱,邮件内容充分显示原告人事部负责人要求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
我方提供的护照复印件、病假证明单、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银行账户历史查询、银行卡个人取款回单、公证书以及庭审笔录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请求法院维持原仲裁裁决。
(四)庭审结果:
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经过公开开庭审理之后,确定双方当事人存在劳动关系,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支持了我方的诉讼主张。
律师解读:
1、案件焦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2、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关键证据:
(1)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书》
(2)工资条或银行出示的明细表、工资对账单等
(3)缴纳社会保险相关材料
(4)有员工姓名和用人单位名称的工作牌或工作证并盖有公章或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签字
(5)鉴定结论等法律文书
对于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难以证明,在实践操作中,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电子证据要得到仲裁庭或者法院的采信,需要有公证部门的公证证明。
3、劳动关系的证明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劳动者主张劳动关系的存在就必需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用人单位没有义务来证明其与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关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
位与劳动着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案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
第五篇: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
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