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汇报材料(xiexiebang推荐)
惠农增收 推动农村生猪产业发展
—2013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永鑫农牧集团李永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
大家好!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就公司扩大基地,惠农增收,推动农村生猪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分三个部分予以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四川永鑫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2011年依法设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资阳市大千路C段食品工业园,注册资金2亿元,是一家集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林产经营、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目前辖四家企业,即四川永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四川优百万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品上品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普森林业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828人,其中大专以上的130余人,专家教授8人。截止2012年底,集团实现资产总额12亿元,产值26.1亿元。
四川永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永鑫农牧集团的起步企业,于2004年注册登记,按出口标准建设的屠宰、加工、冷冻生产线,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永鑫公司发展至今,一直坚持“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宗旨;一直秉承“提供优质肉源,服务畜牧产业,争创一流品牌”的思路;一直坚持以带动农户养殖增收致富为己任的理念;一直专注畜牧业的发展,引进一流的设施设备,汇聚一流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设安全放心的产业基地,打造“永鑫”绿色食品安全体系,提供优质健康的畜牧产品。八年来,公司一步一个台阶,稳打稳扎,虽然历经了坎坷和磨难,但我们开创了永鑫目前可喜的局面,收获了永鑫的成长。
公司于2008年开始建立自己的生猪养殖基地,为加强其管理,于2009年注册设立四川优百万畜牧有限公司,现已经拥有晏家坝、双龙、河心等10个大型标准化猪场,常年存栏生猪近4万头,现有种猪8500多头,年可出栏优质商品猪超过16万头。其中晏家坝猪场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活体猪储备场,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公司于2010年注册成立四川品上品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肉制品的精深加工,拓宽并细分市场,提高生猪产品的附加值。
二、惠农增收,推动农村生猪产业发展
(一)领办生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
1、扩大养殖基地,惠农增收。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始终不忘“服务生猪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宗旨,从2007年开始,通过“以企建社,以社建场,以场助收”的模式领办生猪专业合作社。现已领办了晏家、双龙、河心等10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农户超过500户,成员向合作社出资,共同建设基地场10个。基地场严格按照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布局,基地场免费将生猪养殖粪便、沼液作为肥源提供给周边农民用于种植,不仅每年每亩耕地减少化肥用量节约成本200余元,还实现了
“猪-沼-菜(果)”循环农业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环保。合作社社员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用于养殖后,合作社以每亩每年800-1200元的标准,按期支付其土地流转费,社员实行保底分红,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而且保证了社员依靠流转的土地获得稳定的收入,保证了稳定的投资收益;另外,凡身体条件较好的社员,公司经过培训合格后,聘用到猪场务工,务工人员按国家规定购买相关保险,每月务工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确保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2、推行“五统一”,带动养殖户增收。养殖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为确保技术支撑,公司常年聘请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的专家、教授作为顾问,还从全国各地聘请了30余名专业技术能手从事管理工作。为有效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链的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公司对猪场周边养殖农户和养殖小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配送仔猪、统一配送饲料和兽药、统一防疫和保险、统一培训技术、统一收购。确保农户每出栏一头肥猪,纯收益至少在150元以上。纯收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按每公斤低于市场价格2元的标准向农户配送仔猪,每头仔猪让利60元以上;二是按集团采购价格配送饲料、兽药,农户每头肥猪降低养殖成本60元以上;三是永鑫公司按高于当天挂牌价400元每吨的价格进行收购,确保农户销售一头肥猪增加收入30元以上。
(二)建产业一体化经营联合社,帮助合作社增收
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养殖户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助合作社增收,公司于2011年牵头组建了资阳市互帮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员包括晏家坝、大屋堰等15个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有标准化原种猪场1个,标准化生猪二级扩繁场17个,养殖小区3个,常年存栏生猪超过10万头,能繁母猪2.6万余头,年可出栏肥猪50余万头。联合社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资金互助、抱团发展、辐射带动、市场拓展”的原则,为成员单位提供政策信息、销售信息,饲料、兽药等原材料的采购信息,较好地规避了生猪养殖风险,有效推动区域生猪产业发展。
三、公司发展规划
(一)发展定位
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服务三农求壮大”为发展宗旨,秉承“建设一流畜牧基地,提供一流畜牧产品,打造一流企业品牌”的发展思路,把公司建设成为促进地方财政增长,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养殖增收的社会型企业。
(二)发展目标
1、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公司打造成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冷储物流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同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2、至“十二五”末,集团公司将带动生猪专业合作社5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贫困户各500户,直接带动农户超过10000户,间接带动农户30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三)工作方案
1、扩大基地方面公司计划通过租赁、并购、参股和新建猪场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在“十二五”末达到年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
2、在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方面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集群式发展的企业集团,公司计划投资10.6亿元,新建年吞吐量60万吨的冷链物流中心一座,年产30万吨的标准化、现代化饲料加工配送中心一座,按照欧盟标准设计的年产10万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一个,年屠宰150万头生猪的屠宰项目一个,四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3亿元以上,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中央英明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厚爱。在这里我谨代表永鑫农牧集团的全体员工,对一直关心、支持、重视公司经营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路线,扎根农村,精耕细作。我们要做到“三坚持、三着力”:坚持“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坚持务实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以优取胜、和谐发展的信念不动摇。着力在带动农村生猪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着力在完善产业链上下功夫,着力在提高合作社社员增收上下功夫,抓住机遇努力把公司经营好、管理好、发展好。为建设和谐、幸福资阳,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再创辉煌,做出永鑫人最大的贡献。
谢谢!
第二篇:农村工作会议汇报
发[2011]7号
关于全县农村暨巩固两项制度衔接成果推进 产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委办、政府办:
我县农村暨巩固两项制度衔接成果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乡就如何落实县会议精神,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于1月18日分别召开党委扩大会和乡村干部会议层层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对近期工作做了安排部署,现将会议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通过会议精神的传达,使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重要性,切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努力推动全乡工作奠定基础。我乡在召开班子会、乡村干部会上,对我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李书记的讲话做了详细解读,并安排各村在19至21日组织开展村组群众会议,将本次会议精神宣传到农户。乡政府安排专人将我县2011年工作规划主要内容,特别是“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个硬仗、四个建设、五项工作、十大创建”印成宣传页,分发给每个乡村干部,张贴在机关院内外、各村主要路口、人员集中地,并要求每个干部都能熟记并融会贯通,切实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二、以会议精神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全乡按照“畜果上规模、劳务促增收、环境变面貌、保稳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为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民生为关键举措,以“科学发展、升级晋档”和创建“平安双槽”两大活动为统揽,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十大创建”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努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群众生活安排。由书记、乡长亲自带队慰问70户特困户和50户困难户,包片领导带领包村干部深入到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和五保户家中亲自查看吃、穿、住生活情况,并给155户困难群众带去慰问品,确保群众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暖房住,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二是全力抓好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干部深入包抓责任区,对隐患进行摸底和排查,制定切实可行预案,进一步落实农用车安全监护责任,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确保全乡道路交通安全。继续加强对非煤矿山、森林防火、食品卫生等重点行业进行了安全检查和整治,特别是加大农村红白喜事家宴管理力度,严格食品进货销售管理,确保全乡群众安全度节。
三是乡上成立以乡长任队长,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4名同志为队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加强人手,细化指标,责任到人,做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到位、人员到位、思想发动到位,为全面推进宽坪村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宽坪古树桥到何家店村分水岭、双槽丰产到芋园水泥路工程,及早发动群众进行路面普修,路基改造,做好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以饮水项目为依托,做好何家店、小岭
村饮水工程的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发挥大庄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和宽坪万只鸡养殖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宣传成功经验,全力抓好发展大棚养鸡和生态猪养殖,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劳动保障工作站职能,发布用工信息,节前组织一批有组织性的劳务输出。
五是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工作。对全乡群众再次进行护林防火宣传,检查各农户护林防火通知书发放情况,张贴标语50余条,写黑板报5面。加强护林防火值班制度,昼夜坚守,一旦发生火情扑火队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加大护林巡查力度,杜绝违法贩运事件的发生。
六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后续工作,按期完成政策行农村房屋保险任务。
二0一一年元月十九日
第三篇: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汇报
松山新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锦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我区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我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松山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按计划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形成了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格局,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共有乡镇中心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5所,未注册幼儿园5所;全区民办幼儿园中农村幼儿园5所,城区幼儿园20所;市二级幼儿园3所,市三级幼儿园20所。按《辽宁省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我区的松山中心幼儿园、巧鸟中心幼儿园建设目前尚未达标。目前我区现有在园幼儿2183人,学前一年入学率100%,学前二年入学率92%,学前三年入学率89%;现有幼儿园园长25人,幼儿教师141人,其中,本科学历 13人,大专学历51 人,中幼师40 人,高中27 人,其他10 人,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2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园长2名,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1人,其他教师均为聘任的不在编幼儿教师。
整体而言,学前教育是我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不均衡,凌南地区办学规模较好较大的幼儿园、早教中心比较多,而松山、巧鸟地区幼儿园办
学条件普遍较差;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我区仅有的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没有独立园舍,经费投入缺乏保障,只能单纯依靠家长交费来维持运转,师资严重不足。三是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整体素质偏低。
二、《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及下一步的规划
2011年,我区在区实验小学(二期工程)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建筑面积4290平方米,可容纳幼儿400人。下一步,该幼儿园将进行内部装修,预计2012年春季可投入使用。
目前,我区正在建设巧鸟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今年9月初开工,建于巧鸟义校原址,占地面积28150平方米(42.2亩),建筑面积6140平方米,室外场地2万平方米,总体规划27班型,可以容纳中小学生1350人。该校将整合周边办学条件非常落后的1所中学、4所小学。我们规划在这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东侧,新建一栋教学楼,作为巧鸟地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以容纳幼儿170人。
根据情况发展,我区也有可能利用即将闲置的巧鸟贺家小学,改造后作为巧鸟地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贺家小学是我区2010年投资105万元整体改造的小学,占地面积5920㎡,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拥有功能完备的教室和功能室。
2013年,我区将在南站地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6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三栋教学及办公楼),室外场地2.5万平方米,总体规划48
班型,可以容纳中小学生2400人。该校将整合二十一中学和松山中心校所属的7所小学。我局将在该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内,建立一所松山地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以容纳幼儿300人。
目前,松山中心校所属的7所村小基本都设有幼儿园,招收周边的村民子女,办学规模偏小,随着我区义务教育布局的调整,这些村小将被撤并,考虑到不同层次家长的入学需求和上下学距离变远的因素,我们将仍然保留这些村小幼儿园,并积极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区将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本着基本能满足区内幼儿就近入园的原则,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城区以小区为依托统一规划设置幼儿园;农村与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将学前教育和学校布点通盘考虑,根据人口、地理、交通等条件,以中心校为单位统一规划。到2013年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及附属分园全部达标。同时,充分发挥公办示范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完善示范园对民办幼儿园的带动机制;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力争90%的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30%达到本科学历;培养一批整体素质优秀的幼儿骨干教师;合理配置保健教师、保育员,进而推动全区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松山新区文教局
2011年10月13日
第四篇:2016年初农村工作会议农业汇报
强化资金投入 夯实发展基础 推动现代化大农业跨越发展
年初以来,我们平安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打造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强镇为目标,创新发展方式,创建种植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取得了农业生产大丰收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喜人成绩。
一、以项目资金为牵动,全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后劲显著提升。
2015年,我镇共整合两大平原、农委、水利等部门涉农资金近千万元,重点实施了一批保障能力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一是抓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立水稻育秧大棚基地3处,安装大棚350栋,加固河堤1.5公里,维修河堤4公里,维修田间路20公里。二是抓好“两大平原”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两大平原”项目建设规划,保证了项目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新建渠系175.7km,水利构造物846座,农田路121千米,桥梁2座,涵洞178座,拆除涵洞17座,架设高压线2.675千米,地埋低压电缆0.35千米。三是抓好科技示范引领。辟建民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万平方米,配套育秧大棚70栋,催芽车间1000平方米、安装杀虫灯34盏,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同步跟进,智能催芽、物理防控等一批新技术在园区广泛应用,园区示范引带能力显著提高。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力加快改革步伐,助推现代化大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种植规模。2015年,我镇引进企业1家,组建合作社3个,发展种植大户10户,扶持富能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新增规模经营土地1.1万亩。树立了党王俊岭、李彦、平延军等一批党员示范户,为发展规模经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启动土地确权。全县土地确权工作会议结束后,我镇立即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大会,迅速传达会议精神,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印发致农民的一封信8000份,并按照工作量对包村干部进行了重新调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组织干部驻村进屯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按时完成了台帐核对、地块绘图、农户确认签字、户主推荐等前期基础性工作。三是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引进银泉公司建立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种植有机水稻5000亩,采用安全、绿色的种植模式,施撒有机肥,控制农药用量,物理防治虫害,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远销哈市、北京等大城市,最高售价达到每公斤30-40元,银泉公司模式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有机水稻的信心。
三、以农业企业为引领,实行全产业链经营,助推水稻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壮大骨干企业。鼓励清青米业扩大种植基地规模40公顷,成立销售团队,壮大产业链,用产业优势助力种的好和销的好,产品已经打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型超市,为我镇水稻实施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引进大庆客商孙鹏程投资6000万元,建立鸿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粮食种植、收购、批发、仓储、烘干、加工和养殖业务。公司主推稻花香、龙稻
十八、金香一号等优质品种,实施绿色生态种植。企业采取统收统购统销的模式,节约生产成本、高价流转土地、高价收购原粮,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企业还规模经营土地、成立种植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在销售环节上,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产品的销售能力。
截至目前,企业已经投资近1500万元,承接民族园区,流转土地200公顷,与周边农户签订订单农业近万亩,完成了园区办公楼和仓储加工基地建设规划。
第五篇: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汇报材料(市农发行)
全力筹措信贷支农资金 助推城乡经济跨越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堰市分行
年初以来,为应对欧债危机和市场动荡对我市经济的冲击,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信贷计划从紧的背景下,我行紧紧围绕十堰“一城两带”战略,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倾力筹措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县域城镇建设项目,信贷支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全行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市银行业系统中,我行贷款增幅最大;在全省农发行系统中,我行贷款净增额最高;近三年来,我行今年信贷投放同比最多。至11月末,我行累计投放贷款176277万元,同比增加127051万元,增长2.58倍;贷款余额325931万元,比年初增长94919万元、增长41.09%,贷款余额增幅高出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21.72个百分点。
一、拓思路,扩大信贷支农覆盖面
针对十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自然资源禀赋和县域发展规划,我行着力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上下功夫,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打破传统思维惯式,创造性地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变革。在客户营销上,我们提出了“非禁即入”理念,只要国家法律、监管法规和上级行信贷政策未明确禁止的,均可受理,“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对列入地方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显著民生效应的城中村改造、移民安置和河道治理等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按照“政府立项、企业承贷、财政直补企业、企业还本付息”的方式发放贷
/ 5
款,支持政府“点土成金”造新城、筑新桥、建新园,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努力破解工业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统筹城乡“缺抓手”等难题,推进城乡布局优化和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审批贷款4.8亿元支持十堰城区迁村腾地,平整山地6000亩,建设道路25公里;二是审批贷款3.6亿元,支持房县、竹山、竹溪土地收储项目,收储土地4900亩,;三是贷款4亿元支持郧十“一级”路、丹江口市城区右岸土地整理,新建扩建道路52公里,收储土地3000亩,惠及农户4万户,受到各级政府的好评。今年以来,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03328万元,同比增加78366万元,增长3.13倍。
二、上规模,做强做长企业产业链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拉长产业链,我行积极探索“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信贷支持模式,着力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围绕全市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开发茶叶、柑橘、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放大了产业带动效应。在贷款6000万元成功支持了以丹江口市政府引进江苏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后,我行对地方肉鸡产业的发展一直给予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3年间累放540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地方肉鸡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今年我行又向凤源、联丰等肉鸡养殖相关配套企业发放了贷款3400万元。在我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在丹江口市基本形成了种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有机肥处理等行业的完整农业产业化“绿色链条”,肉鸡相关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利润达2836万元,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支
/ 5
柱产业。
三、树特色,支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
对于企业规模大、市场发展潜力大、社会及企业效益好、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户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和优先扶持,培育了郧县天神、竹溪梅子贡、神农本草和武当动物药业等一批上档次、上等级的龙头企业。如我行贷款1000万元支持竹溪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开发乌龙茶、茶多酚、茶微粉等产品,提高了企业的茶叶深加工能力,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结合十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我行优先支持养殖、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发展,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了农发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我行先后贷款3600万元支持房县聚达食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菇、木耳种植,既夯实了房县“香菇之乡”的声誉,又提高了其自身经济效益,预计该公司2011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带动种植农民户均增收300元。
四、保供给,认真执行粮油购销政策
我行认真落实国家储备粮及调控政策,严格执行粮食储备和轮换计划,加强与地方财政、粮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支持郧西鸿大、丹江粮油供应公司等粮食转化和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确保政策性职能履行到位,确保粮油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全年投放粮购销贷款7747万元、购进粮油3070万公斤,满足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粮油价格。同时,坚持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强化储备粮轮换全过程的监管,及时传递沟通市场信息,督促企业严把质价关和适时销售,确保库存真实、按期轮换。
五、强效率,不断提高政策金融服务质量
/ 5
为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我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根据企业需求来推广适合的金融产品。一是推广非现金结算和网上银行业务,提高结算速度,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二是开办国际业务、票据业务、咨询业务,完善服务企业的相关职能。到目前,我行国际业务结算量已经达到近3000万美元,累计为6家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8笔、金额4600万元,为12家企业办理票据贴现416笔,金额46760万元、余额35231万元,同比增加33251万元、增长1679倍。三是缩短办贷时限,提高办贷效率,我行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时研究改进措施。坚持利率不上浮,并对优质企业适当下浮,让利予企业。建立贷款预审制度,改进续贷服务,简化调查内容,缩短了贷前调查周期。1-11月,全行共受理贷款项目65个,申报金额175866万元;省市两级行共审查通过项目58个,批准贷款169066万元。四是充分利用政府信用平台,通过市县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了农村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目前,在我行支持的项目中,利用担保公司担保的有16个,担保金额达7300万元。
六、增后劲,科学推进政银企项目对接
年初以来,我们督促各行收集各县“十二五”规划、竹房城镇带建设规划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积极参加市政府项目对接活动,及时收集各县市重点建设项目,制订了中长期项目营销计划。目前,已纳入我行2011-2012年信贷支持规划的项目及流动资金贷款有45个,总投资65亿元,意向贷款36.5亿元,目前,市分行已从中筛选了9个项目向省分行报送,其中已上报省分行待审批流动资金贷款项目5个,金额1.5亿元;长期贷款项目6个、金额6.5亿元,包括三
/ 5
个水利项目,一个旅游项目和一个保障房建设项目、一个物流项目,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