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时间:2019-05-14 09: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篇: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迈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乡结合更为密切。在这种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农村违法生育对象仍是“主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依然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尽管违法生育对象更趋复杂性,但从数据看,农村违法生育对象仍占大多数,如2005年我市违法生育94例,其中农村66例,占70.22%,2006年84例,其中农村56例,占66.67%。这些违法生育对象大体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守旧型违法生育,这种对象受“多子多福”旧的婚育观念影响太深,认为家庭要兴旺,孩子多了才有希望。二是赌气型违法生育,这种对象往往第一胎是女孩,怕被别人看不起,于是便决定非生一个男孩不可,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造成性别比失衡。三是富人型违法生育,这批先富起来的人“人富思想不富”,婚育观念依然传统,有为家业继承的、有为面子的,且不怕罚款,富人生育渐呈上升趋势。四是流动型违法生育,这些对象往往钻户籍改革和市场经济中人口流动大的空子,既无固定居所,也无固定职业,哪里风声紧就离开哪里,哪里有空子就往哪里钻,使计生部门难以管理。五是再婚型违法生育。当前离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再婚率也逐年提高。农村再婚夫妻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性要求再生育孩子的愿望比较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违法生育率。2006年全市农村违法生育家庭56户,其中再婚家庭27户,占48.22%。

二、农村群众自我生殖保健意识亟待增强。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不能准确选择适应自身特点的避孕药具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同时不少育龄群众未将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作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而认为是国家控制人口的手段,于是在国家推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时候,认为知情选择就是随心所欲,因此贪一时便利,不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人越来越多,造成引流产居高不下。2006年当年采用长效节育措施的仅3118例,只占当年应落实避孕措施的38.4%,而引流产却高达2842例。

三、奖励扶助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奖励扶助制度的实行可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在喜领奖扶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边缘人群”要求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呼声较高。一是半农半居家庭,现行奖励扶助政策规定夫妻双方必须是农业户口,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是农村户口,而另一方是非农户口,即使非农一方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也无法得到奖励。二是农村小手工业者,农村小手工业者由于历史原因在户籍划分上属于原来的“靠社户”,户籍制度改革后划为非农户口,这些人群一直居住在农村,年轻时国家未分配工作,年老时也无养老金,与城镇居民有很大区别,但现行政策未惠及他们。三是单身抱养子女家庭。《XX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通过合法渠道抱养子女后不再生育且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夫妻,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但XX省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界定标准中规定:未婚单身收养子女的家庭,不能享受奖励扶助待遇。这样,就有部分收养子女的家庭不但没有享受到奖励扶助,反而暴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家庭隐私,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反响。四是再婚家庭。有些再婚家庭,再婚前男女双方各带一个子女,且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后也没有发生违法生育行为,不论从计划生育角度上看还是从情理上说,这部分人都应该受到奖励。但XX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条件界定标准中规定了“现存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条件。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再婚家庭的子女数超过了规定的子女数,从而导致相当一部

分手中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家庭得不到奖励。上述人群期待着奖励扶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他们也能从实行计划生育中得到实惠。

四、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队伍仍需加强。一是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我市村级计生管理员基本上由村妇女主任兼任,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但是随着计划生育内涵的丰富发展,对村级计生管理(服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宣传国家的政策,还要懂法、懂生殖保健知识、懂咨询随访、懂子女教育等等,现有水平远远跟不上群众的需求。二是对计生管理服务职业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不再局限于农耕,而是进入各行各业,同样我市村级计生管理(服务)员绝大多数在私企上班,她们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来为群众服务,如果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去要求她们放弃自己的工作来从事计生工作显然是不合情理,而维持现有模式又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因此对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职业化的要求。

五、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现象依然严重。近两年,我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取得长足的进步,征收到位率大幅度提高,但与法规条例规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氛围未形成,穷的征不着、富的征不足现象依然存在。

类别:默认分类||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浏览(2887)|评论(1)上一篇:你分得清喜欢和爱的区别吗?下一篇:精彩人生 最近读者:

第二篇: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

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2年6月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纠纷从内容、形式及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成为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区扩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重视和解决这些矛盾,对深化改革和加快城区建设发展,密切党群和干群的关系,这就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工作不容乐观,还面临很多问题,呈现出滞后状态。

一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民间矛盾纠纷的变化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挑战

随着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下,各种矛盾纠纷大量产生。民间纠纷的主体由公民与公民转化为公民与经济组织、与企业、与基层干部、与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民间纠纷的内容由简单的涉及个人利益、财产权益方面的纠纷,发展为干群关系、经济利益及城建等方面的纠纷,并随之出现一些新特征:一是群体性纠纷增多。在农村,因干部办事不公道、财务不公开等问题常引发群体性矛盾。1

二是民间利益型矛盾纠纷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冲突明显增多,如借贷纠纷、合伙纠纷、合同纠纷、房屋车辆买卖纠纷、争水争地纠纷、房屋宅基纠纷、林地林权纠纷、邻里口角纠纷等时有发生。三是赡养、婚姻纠纷增多。有些人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出现不养老人及离婚等现象。

(二)调解队伍素质的滞后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

挑战

人民调解队伍素质不强,战斗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调解队伍和体能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的调解工作。一批多年从事村(居)委会调解工作的同志对本辖区内的人员情况比较熟悉,但部分年龄偏高、体弱多病,对于一些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和反复做工作的调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调解队伍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政策水平欠缺。三是调解队伍精神状态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由于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以及基层调解人员的报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的调解人员工作被动应付,遇到纠纷不敢管或不愿意管;有的在调解方法上还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有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在其位不谋其政,使调解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三)社会重视程度的差距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

挑战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部门对人

民调解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意识较差,造成人民调解工作发展不平衡,乡镇仍然是依靠司法所孤军作战,致使一些疑难复杂纠纷无法圆满解决。二是一些基层组织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处理矛盾纠纷缺乏主动性,抱着拖延的态度。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有的对涉及面广、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的纠纷相互推委,有的对人情关系复杂的纠纷碍于情面,久拖不决。凡此种种,都有可能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使问题陷入复杂化。三是有关部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群众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不高。虽然现在已进入第六个五年普法,但广大农村仍有许多法制宣传教育死角,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遇到实际问题不是寻找法律和政策帮助,而是凭感觉、凭习惯盲干,凭声音大、拳头来解决问题,并且错误地认为问题闹得越大领导越重视,问题就能越快解决。四是一些村(居)调委会人员的工资报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进一

步增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只有稳定才有可能集中精力

搞改革、搞建设,才会有发展。人民调解工作便民利

民,把大量的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他们得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和工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我们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调处能力。一是要努力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独特优势,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形式预测预报机制、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调处责任机制,认真分析当前民间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对民间纠纷发生的预测、控制能力,加大预防工作的力度,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心下移,责任上移,是人民调解工作真正发挥出化解民间纠纷的坚实可靠的“第二到防线”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提高认识,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疾苦,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地位、作用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对工作突出的要及时给予奖励,鼓励广大人民调解工作者更好地服务社会。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进一步融洽干群关

系。四是要在外部条件方面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正常运转。财政应拨出专项资金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村(居)也要从人员、办公场所、通讯、交通设施等方面支持调解组织建设,要努力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高调解人员的待遇,解决调解人员的人身安全、养老及后顾之忧。

(二)要努力推进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调

解员素质

人民调解队伍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人民调解工作要发展,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解队伍。笔者认为,一是可以依靠一些有威望的老同志担任调解员的基础上,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选举与聘任相结合的办法,吸收一些具有较高道德水平和法律水平,热心调解工作的知识型人才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努力优化调解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二是要下大力气加强对现有调解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结经验并不断丰富、完善、提高调解工作的艺术和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三是努力整合社会资源,聘请一些品德高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专业知识丰富的离退干部,特别是离退的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工作者、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作为志愿者加如到调解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专长,建立起一支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努力促进调解员

队伍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要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

解工作的新发展

要针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

查研究,勇于开拓,不断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向前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考核、评比制度,开展规范化、标准化调委会创建活动,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建设。在稳定、完善现有的人民调解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会议学习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纠纷登记制度、纠纷回访制度、信息报告制度、纠纷移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比制度等制度。二是要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由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调解”意识,尽可能地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让各部门承担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矛盾纠纷的调处,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作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机关的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探索普通调解与专业调解相结合的新路子,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各个行业、各个角落,覆盖到每个村(居)民组,努力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调解网络,实现调解工作的新发展。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谢筱勐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农村养老状况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储蓄养老等几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籍。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93.8%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我县高达99%。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以及传统文化摸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主要是针对极少数无子女县城无继养子女家庭,是由集体出资请专人照顾老人生活的方式。2009年,我县共有25所敬老院,共收养3903个老人,还有由集体给予供养分散的678个老人。

3、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指90年代初由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行建立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积累式养老保险。2006

年,我县只有1所社会福利院,共收养52位老人。

4、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方,家庭养老始终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起着主导地位。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它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家庭养老方式,一直在农村的养老制度中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像我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面临的问题就更多。具体来讲,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养老功能薄弱化。家庭养老主要是老人有子女,且子女赡养能力,或者是虽无子女,但其有比较好的亲属关系,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生活上可以不依靠社会救济或社会救助,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养老。这部分老人中,有劳动能力且能够为自己的子女贡献一份光和发一份热的情况尚好,基本上与子女同吃、同住。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大都会被子女视为负担,应分摊的粮款不能按时付给老人,导致这部分老人的生活比较困难,只能勉强解决温饱。

有些老年人虽有子女,但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所谓“你养老我也养老,你不养老我也不养老”。还有些子女借故财产分配不公或以老人“偏心”为由拒绝赡养老人。因此,这部分老人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点:

(1)、计划生育带来的子女数减少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的推行在规模和结构上使家庭发生变化,从规模上家庭人口和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在结构上家庭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不论是家庭收入,还是夫妻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导致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在经济上虽能接济老人,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会受较大影响。

(3)、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所引起的。调查表明,农村子女对老人不孝的比例逐步上升。俗话说:“生儿育女防备老”。但目前兄弟几个不养老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是一个儿子,不养老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老年人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来生活,也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给老人心理上带来很大寂寞。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成为趋势。从事农业的低回报率使得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的空间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会变得松驰,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产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敬老、爱老的传统教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的丧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堕落。因此,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赡养老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经常性的宣传计划。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孝顺父母的予以表彰,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不愿赡养父母的人,以公开栏,曝光台等形式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尊老敬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政府应要采取一定措施,给赡养老人的子女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在物质、精神上给予支

持和鼓励。比如对赡养老年的低收入家庭,应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对赡养高龄老人的农户,如住房紧张,要优先划拨宅基地,当地企业招工优先让他们进厂上班等。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随着县乡财政的增加加大资金投入。每个乡的“三无”老年人都应该在敬老院里颐养天年。同时,政府机构的富足人员也可以分流到敬老院里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使养老逐步形成一种产业,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完善不断吸收有子有女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有偿入住,增加敬老院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以养老事业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3、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各项制度,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伦理走向法制。二是要考虑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人口管理范畴,列入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引起县、乡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是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也要出台一些得力措施,促进农村养老保障的不断完善。比如:在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下,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纯女户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养老金来源的社会化部分就要相应额外给予一定的补助,如奖励扶助,免除她们因少子女而有的后顾之忧,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少生快富行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

4、在经济上得到有效支持。政府要从改善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手,切实提高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的能力。一是要加快落实各项农村优惠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应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为建立理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提供财力支持。三是由政府出面开拓其它筹资渠道,比如政府出面开展的募捐,发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彩票等,用其所得支助贫困地区,保障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4、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一方的削弱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应及时增加对农村养老工作的财力支持,优先解决无子无女老人的生活保障,照顾独生子女老人的生活,有计划,适时地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论文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确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新形势下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前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问题

(-)、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识的矛盾依然突出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特别是在2000年以来,在国家的《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法规、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以及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文件中都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多年来,我们通过宣传倡导和信息服务,使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当前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由于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识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差,生产规模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二是当地婚姻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三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完善。

(二)、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素质与管理要求有距离

目前基层计生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层面、年龄结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专业技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结构不够合理。虽然近几年来计生干部队伍经过几次调整充实,年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其他部门系统来说,目前整个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年龄还是偏高的。

2、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目前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中,有部分人员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村干部、社会青年中招聘进来的合同制干部,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国民教育,缺乏专业知识,特别是医技人员理论基础缺乏,专业技能不高,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不能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专业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计生工作的要求,对开展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力不从心。

3、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亟待改进。近年来,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群众对计生政策和法律了解越来越多,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我们计生干部的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少数计生干部平时却不认真学习计主法律、法规和政策,法制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动辄就对老百姓罚款,而且罚款随意性大,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办事不公的现象。有些基层计生干部的群众观念还没有很好确立,个别人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侵犯了群众合法权益,损害了计生干部的形象,甚至破坏了党群关系。1

(三)、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死角和漏洞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1、流动人口孕情、生育、技术服务跟踪不到位。流动人口流出后户籍地只能通过给流动人口本人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每季度反馈查环查孕证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严把查验证的行政管理而实现。但实际上流动人口与户籍地管理脱节,户籍地不知流动人口去向,造成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难以掌握,婚育证明发放难到位,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征收社会扶养费难,违法怀孕、违法生育对象查处难。而现居住地又管理不到位,无法管理,不想管理。

2、部门配合不力,信息资源互换差。虽然上级的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了全国各级部门都有支持、协助、配合搞好计划生育的法定义务,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一制度落实不够。除了计生部门在主动获取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外,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衔接工作也存在很多改进的地方。

(四)、对计生违法现象未能进行有效打击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当前农村中,有的违法对象只讲权利,不讲义务,认为多生一个孩子没犯多大的法,有的有钱不缴,不讲道理,故意与计生工作人员纠缠,企图达到少缴或不缴社会抚养费的目的。尽管国家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颁布了“一法三规”,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给计生部门授予了处理决定权,但没有具体的行政强制措施,计策行政执法手段较软,只能是靠磨“嘴皮子”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来敦促其履行法律义务。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有增无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宽,受理案件较多,抽不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处理案件,计生部门又无权采取其它强制措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计生执行案件久拖不决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保障机制。

1、以人为本,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为目的,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为目标,深入宣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观;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2、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改变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一是要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政策扶持,改变计划生育保险形式。进一步搞好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和建立农村独生子女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使计划生育社会保险真正能让育龄群众得到实惠,使他们在生育意愿上作出牺牲的同时,能从社会取得一定的回报。

3、要加快建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用利益关系来引导和调节群众的生育行为。

(二)、强化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划工作队伍

基层计生干部是计划生育的主力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气加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计生干部的整体工作能力,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一要认真选择学习内容。二要注重学习方法,积累知识财富。三要理论联系实际。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培养耐心细致工作作风。一要深入基层,做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二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四要摸清情况。

3、解放思想,多动脑筋,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三是把握新形势新特点。

(三)创新机制,综合治理,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

2、密切部门配合,强化综合治理。

3、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四)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加入WTO,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围绕农机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责任越来越重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

(一)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反映农机化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联系,已成为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现在我们谈到农机化统计工作,只限于把农机拥有量、农机总值和作业量等指标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仅能反映出农机化自身发展变化情况,只能从宏观层面上强调农机化的作用,不能从微观层面和数据上提供理论支持;只能把农机孤立起来谈农机,不能反映农机化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联系和促进作用。因此,农机化自身价值和地位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在全国和全省有关农业和农村统计的资料中,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级政府和部门普遍重视和关心的指标中没有农机化的内容,因而受不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显然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也与“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指导思想不相适应。那麽,怎样把农机化工作熔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反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乃至怎样体现农机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农机统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农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准切入点,通过统计计算农机经营总收入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农机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例、农机经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例、农机投入产出比、农机队伍人员素质状况、农机替代、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情况等指标,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机化的发展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农机化的发展空间。只有充分准确地反映农机化发展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才能体现出农机化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反映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才能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在更高层面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首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要客观准确地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步伐加快,国际间农机发展情况对比增多,也需要我们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与此同时,农机化统计的范围、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统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亟待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基层农机机构面临着改革和撤并的不利局面,农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很大削弱。目前,农机化统计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四)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急需改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迅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许多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思维意识还是老一套。这种状况,对我们的整个农机化统计工作,对每-个统计人员本人,都是现实的挑战。(

下载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过20多年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相应推迟了几年,为缓解全球人口压力做......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实施了多年,这是根据我国的人口现状制定的人口战略政策。近年来,通过全体计生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007-12-12 20:02:0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加强人口......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提纲: 一、面临的问题 (一) 执行政策不严肃(二)依法管理不到位(三)奖罚政策落不实(四)保障机制不健全(五)技术服务水平低二、对策 (一)强化宣传,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法律地位和......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发与实施,表明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从国策必须过渡到国法的要求,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对我......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发与实施,表明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从国策必须过渡到国法的要求,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对我......

    农村集体面临的问题范文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引发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发生了不少违法违纪......

    试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 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下不断变革和发展,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力,发挥着指导性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