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无权不殇思
我们无权不殇思
压在心中的石头,横在命运中的坎儿,留在记忆中的噩梦,永远滴血的伤口„„这些,被世人称为晦气和厄运的事儿,谁遭遇了谁倒霉,谁摊上了谁痛苦。一个人如此,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如此。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就是横亘在中国命运之途的一道大坎儿,就是留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的一个噩梦,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滴血的伤口。
今年,又逢甲午。中国,又被触痛。为了痛定思痛,为了噩梦不再搅碎好梦;为了坎儿不致成为跨不过去的鸿沟;为了伤口不再被戳,为了流泪的人不再流血,为了流血的人不再流泪———
从今天起,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将连续刊发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肖裕声、罗援、彭光谦、孟祥青等一批军事研究领域名家大腕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心血文章。同时,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及其手机电视台等也将同步展开集成报道。
军事名家将以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当代学者的文化良知,走进历史深处,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既警示国人,也告诫他人。既呵护亚洲,也关爱世界。
相信这组极有含金量的政论性文章,既能够激起我们勿忘国耻、矢志强国的奔腾热血,也能引发我们理性判断、对症下药的冷静思考;既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思绪,也能帮助我们增强时代担当。
“虽有其心,难有其力。”是尴尬。
“虽有其力,难有其心。”是悲哀。
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人民,反思反省,应有其心;抗耻拒辱,当有其力。马年春节,在拜年的海量短信中,有这样一条特别提神提气:
甲午重触中国痛,天马扬我汉唐风。
谁敢兴风作恶浪,叫他赎罪到祖宗。
一位将军和诗一首表达心志:
回首甲午心惟痛,放眼新春梦汉风。
何惧鬼魅再作孽,策马待命箭在弓。
这样的文字让人读之热血沸腾。忘记意味着背叛,冷漠无异自弃。岁逢甲午,狼烟犹在。
我们无权不殇思!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
第二篇:我们无权限流美文
挪威的奥斯陆歌剧院,是目前全世界最能体现公共空间特色的一个建筑物,它高约58米,如同一块巨大的冰块,从奥斯陆峡湾中拔地而起,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非常和谐。
然而,奥斯陆歌剧院最大的亮点和特色,还不仅仅是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而是歌剧院本身与人的和谐——“自由随心相处的和谐”。
歌剧院在建立之初,总设计师罗伯特·格林就广泛地倾听各界人士的意见,鼓励挪威普通民众参与歌剧院的设计。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体现出公共空间。最终,格林采纳了包括冰山科学家、滑板爱好者、幼儿园里的小学生,以及爱好旅游的背包客等的建议,并将这些建议综合起来设计进歌剧院的图纸里。
在奥斯陆歌剧院,人们可以沿着一段长长的斜坡,一直徒步走到建筑物的屋顶,在整个行走的过程中,人仿佛置身于大海与天空之间。此外,滑板爱好者可以自由地在整个斜坡上滑行,小孩子们则也可以在上面快乐地进行爬行比赛,或者通过玻璃窗看歌剧院室内的各种剧团的试演和排练。此外,旅游和参观者可以来到歌剧院的屋顶,一边欣赏奥斯陆海湾的美景,一边点着篝火进行野炊。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散散步,发发呆,想想心事。总之,在这里,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让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的公共空间。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真正实现这种公共性和自由性,格林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坚持和努力。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在歌剧院斜坡和屋顶的石材选择上。当时,挪威文化部为了充分体现歌剧院的“国际范”,计划对斜坡和屋顶的石材进行全球招标,结果有11个国家接标。出于政治和外交的考虑,挪威文化部最后决定这11个国家的石材,每个国家都要用上一部分,然后拼接组合在一起,这样便既有了“国际范”,又兼顾了政治和外交上的需要。
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格林的强烈反对。他称,只有挪威的石材——一种叫卡拉拉的大理石,才能抵抗挪威恶劣的气候,让歌剧院长命。而其他11国的石材,在抗弯强度和膨胀系数上都各不相同,旅游和参观者一旦多起来,就极有可能踩塌它们,很不安全。
此外,卡拉拉大理石非常结实,而且又是实心的,抗弯和抗压性非常好,让人踩上去感觉到绝对的踏实和牢固,这样,人们才能毫无顾虑地在歌剧院尽情放松。对此,文化部称,人多时,可以采取限流的方式,格林则觉得限流相当荒唐,抹杀了公共空间的特质。为此双方争执不下,致使歌剧院的建设工程不得不停滞下来,最终文化部做出了让步,同意采用卡拉拉大理石。作为回应,格林临时修改了一项设计,在歌剧院最大的一个演出大厅里的1300多个座位上的每个小屏幕前,都能在演出时提供包括英语、法语、日语、汉语在内等8个国家的同步语言翻译。
今天,即便是旅游的高峰期,无论有多少游客来参观奥斯陆歌剧院,院方都不会采用限制参观人数和人流的措施,“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任何人都有权利在他们想来的时候来,想待多久待多久”。格林的自由公共理念被很好地执行。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名主笔在游玩过奥斯陆歌剧院后,兴奋地撰文道:“我恋爱了,她是挪威人。”这个她指的正是奥斯陆歌剧院,这句富有诗意的表达,诠释出参观者难以言表的美妙心情。
“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奥斯陆歌剧院以其公共空间的博大,迎接一切开放和多元,让不同肤色和民族的人们都能在这里快乐自由地相处,可能唯有如此,才能避免‘9·11’悲剧的重演吧。”《时代周刊》对奥斯陆歌剧院配发了这样一条评论。
第三篇:情感美文:中秋,思念成殇
今夜月又圆,愁絮仍满怀,飘落的相思泪,就像洒碎了满地的思念,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情感美文:中秋,思念成殇,欢迎大家阅读!
寂寥的月夜,寂寥的心情,寂寥的我,蜷缩在黑暗的床角,声声叹息把怀想拉回眼前,透过窗帘的朦胧看窗外月已如圆盘,树影婆娑,阵阵秋风,摇曳一地斑驳的月光。浸进屋子的风,席卷了我一身的冰凉。今夜的月,撒着祥和的光,心里清楚,又是中秋了
中秋是一段幽美凄楚的不老传说,嫦娥后羿曾经一如既往地深情眷顾,却落得天涯相隔的遥遥期盼,曾经花前月下的缠绵,千百年来一缕相思无断绝,化为情殇徘徊在相思的夜空,落得千年声声哀叹……向世人讲述着亘古的幽怨
今夜月又圆,愁絮仍满怀,飘落的相思泪,就像洒碎了满地的思念,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月圆月缺几许更换,到底谁能许谁的一世繁华?谁又能许谁的地老天荒?月依旧无言
两年中秋的夜晚,我们都在一起,皎洁的月光照在我们身上,无声的见证着我们无声的誓言,深情注视彼此的目光,以为今生终不会分离,有苍天月老为证,至少心不会忘
相依偎在车里看月圆,像两只温情的小老鼠缩在一起,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尽情嬉戏;想起那片草地,那空旷寂静的山脚;低头,是野草的香味,走过我们双双的脚印;抬眼,天上是皎洁的月,恬净的,像拢了一层飘渺的轻纱,添尽了祥和的温柔。我们走过了两个这样的中秋,那么执着的以为会长久,今生难忘的浪漫和温馨曾围绕着两颗眷恋的心
今年的中秋已近,若有若无的牵挂,忽远忽近的你,留我一人在月下孤独的徘徊,任落寞把身影拉长,任眷恋的思绪化成点点星光。低头轻叹,扬手间拂落的都是满额的忧伤
无已预兆的雨和我一起叹息,我把这雨看成,是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再想你的泪水滴落,枝头干枯摇摇欲坠的叶,挣扎飘零在季节的末端,伤感而落魄,感觉它,有好多留恋,留恋曾经的曾经一切过往,留恋枝叶间婆娑牵手的点点,留恋恍如隔世的你,给的一生难忘的记忆
夜已深沉,我仍无睡意,无奈把一片片飘零的思绪,拼凑起伤感的音符,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去触碰内心最深处的你,对你的思念,总是让我无法抗拒。对你的渴望,对你的执着,对你的念念不忘,再度把自己的心烧的焦灼,再度让自己的眼泪无声流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想还在月圆的夜,还依偎在你身边一起数那天上的星星,多么想还在团圆的日子,还和你缩在一起看月圆的温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如此的月,都被旧人的泪水浸染过,都被离人的相思浸染过,都被诗人的忧伤浸染过,惹了多少吟风弄月的淡雅相思,引这一缕亘古不变的思恋穿越千年,把我捆绑在了思念的牢笼里,悲戚的双眼始终望不到我想要的温暖,我的另一半月,缺了还会圆吗?
千古多少有情人,望月以寄相思,昨日多少离家子,望月已托思念,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有月知晓!
第四篇:夏,殇,思情感美文
还是在夏天,一阵风吹过,炎热,但我却悲凉。
真的不知道,夏天,真的不是属于我的季节吗?
夏殇的记忆,零落,飘飞
思恋,断了线,抓不住她的脚步,只得默默祈祷
山谷,清泉,清冽甘凉,却怎么也激不醒迷惘的灵魂
不知道,五百年的等待换得的,难道只是与你擦身而过?
不信然,双手紧握爱,不独白,与你一起弹奏一曲醉清风
相信自己的命运会由自己改写,不愿再去等待五百年
今世,我就要和你厮守
风住,我的爱却早已随风飘远,飘到你的身旁,而你何时才能感触她的存在你永远都不知道那种酸楚的味道,不是醋坛子打翻的感觉,而是那种付出了爱,却得不到回应的那种无助和无奈
我只得把它深深埋藏在心底最角落,等待着它慢慢发酵,——成为一杯香醇的美酒
呵,我总是这样,把最痛的留给自己,然后又为他包上美丽的外衣,再将她呈现的时候就成了佳作
呵,你还是那般粗心,总是发现不了她的破绽。也好,这些痛本来就是属于我的,你并不应该去承受她
因为,我想让你生活在充满对你的爱的幸福之中。
这是我最初的愿望,除此别无他求。
呵,我也不是圣人,我也会犯错,也会惹你生气,但是,我会用尽我的爱去做到我自定义的完美
这生,都败给了你。。
第五篇:青春,我们这样的殇心情散文
泛黄的90后的青春,在我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没有那些该有的优点,却仅是缺点横生,很厌恶这样的自己,但是我做什么?我依然每天这样重复的生活,依旧每天收集着那些青春的殇。那些变态的什么门什么门事件背后难道单单只是耍个性?那些春哥,曾哥的燥热我们尚且不议,那些芙蓉姐、凤姐、犀利哥之类的审丑热姑且也跳过,我们这代人,究竟是怎么了?
有些时候我固执的以为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东西是固定的,而事实上我的世界里面,什么都变化多端,我很畏惧改变,真的。走过大一,我才发现我究竟错过了什么?致命的性格特征让我总是在平凡左右徘徊,我一直在挣扎的边缘,大一,我究竟得到了什么,究竟实现了多少人生的价值?似乎都没有,除了流失的那份努力踏实还有那颗安静的心。
如今,我习惯了每天随时随地都拿着手机,只要有空闲就浏览好友的空间动态,阅读一个个蓝色忧郁,跟随他们哀伤的节奏每天象征性的发表着一些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忧伤,停留在这方屋檐下,每天把自己封锁在泪海之中,用沉默替代了一切交流。一旦离开手机,仿佛自己少了一个世界,顿时会立即变得不知所措,感觉好像丢掉了灵魂似的。
如今,我习惯了每次上课不去在意老师讲什么,就只是坐在那里。貌似在上学的样子,还不忘理所当然的说句:反正也听不懂!然后佯装很懂得样子记录作业,然后假装只是没时间的抄笔记。一到固定的钟点就赶紧抄作业。日复一日,一学期到头了,该考试时就有人大做文章,什么挂科论,什么免挂金牌。也不忘在挂科后理所当然的说句:我的大学完整了!也会有时候高喊六十分万岁。
如今,我习惯上线总是隐身,也不和其他人聊天,也不做其他事情,就傻傻的看过一遍谁在线就又匆匆离开,好像这应该是一道生活每天的程序似的,每天每天就这样将大把大把的青春浪费,无可救药的敲击着键盘,记录着变异的我的青春,我的大学生活。
如今,我习惯了给自己找个漂亮的借口然后去上几个小时的网,结果到最后发现正事没有功夫完成。习惯性的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哼着孤单,想着悲情,把自己搞得整天像个发疯的艺术家,神神叨叨,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不去理会旁人的表情,不去在意别人的建议,觉得好像个性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似的,转载着那些别人的心伤,解读着各自的悲哀,就这样浑浑噩噩,就这样匆匆忙忙,我走过大一,走过本来应该打基础的一段路程。
少了一份认真,少了一份执着,少了一股激情,少了一股干劲,少了一份纯真。
多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不安,多了几多忧郁,多了几许狡诈,多了几分滥情。
我想我从来都不会孤单只要我不去刻意书写,就像是阿Q一样,我没有一定要顺着悲伤地路线生活,我没有一定要听那些忧伤泛滥的非主流歌曲,没有一定要去一边看那些泡沫剧一边幻想未来,没有一定要得听完《哥只是个传说》后等待《谁是下一个哥》!
阳光撒着昨日的泪水淌过青春的美
枫叶也曾这样带着爱情的忧伤飘落
我一度这样的痴迷过秋天
脚步因为勇敢而坚定
我一度这样的痴迷过落叶
青春因为拼搏而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