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反映“用工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关注
基层反映“用工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关注
近几年,“用工荒”现象不断蔓延。今年以来,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现象,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同时,“用工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用工荒”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更加明显,具有行业、地域集中性;大量中小企业严重缺工,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用工荒”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原因:一是劳动力总量供求格局在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明显减少。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文化生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三是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加速,而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过慢,导致低端劳动力需求增大。四是农民工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较收益差距在逐步缩小,而生活成本差距和幸福感差距越来越大,大量农民工选择就地就业创业。五是一些企业存在薪酬待遇低、发展前途不确定、管理不到位、对员工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加剧了农民工流失。六是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不够,而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技工的需求却迅速增加。
对于“用工荒”,应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基层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发展战略转变。实施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战略,通过机器替代人工降低用工依赖。加强管理创新,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和标准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企业价值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应对用工成本提高。改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战略,更加注重品牌、品质和创新,实施差异化战略和集约型发展,以企业联盟形式进行竞争合作。三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减少员工流失。改善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建立工资增长与通胀挂钩、员工收入与企业绩效联动的机制,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改善工作环境,发展企业文化,满足员工精神需求。重视员工培训,拓宽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用“前途”留人。四是政府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因地制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工医疗、养老、教育和住房保障等社保待遇。
第二篇:基层反映:网络购物腐败现象亟待关注
基层反映:网络送礼新兴腐败现象亟待治理
网络购物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以网络送礼为代表的新兴腐败现象也在互联网蔓延,亟待引起有关部门治理。
一、主要表现形式
“网购+快递”。与以往送礼者亲自上门送礼不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快递”的形式,让送礼变得更加隐蔽和方便。网店不仅可以把礼品和发票寄到不同的地址,还可以将发票内容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等,为公款送礼提供便利。如某电商商城,只要买家自付运费,珠宝店铺售卖的价值不菲的金银制品等寄到指定的地址,并附上内容为“办公用品”的发票。
“短信+礼券”。与网购实物礼品并通过快递寄送相比,电子礼品卡和礼品券的出现,让送礼方式更加隐蔽。不少电商都推出了电子礼品卡或礼品券,只要输入卡号、密码,就可以完成支付。送礼者通过短信把卡号和密码发给收礼人,即完成了送礼过程。如一家自称“中国首家电子礼券综合平台”网站,支持销售的电子礼券支持提货、转赠、兑换等。礼券对应的商品既有普通的食品饮料,也有日用品等,还有高档箱包、手表等奢侈品,客服表示,在该网站购买礼品,发票内容既可以开“礼品”,也可以开成“服务费”或是“咨询费”等。
二、对策建议
“网购送礼”具有隐蔽性,要治理这一新兴网络腐败现象,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发票管理力度。完善发票审查机制,对票据上所开的“办公用品”“会议费、资料费”等含糊其词的费用及时审查把关;大力推广电子发票,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每个交易过程中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等内容详细记录在信息系统和发票票面上,能够方便税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交叉比对,有效杜绝虚假发票蒙混过关的可能性。
二是加大对“小金库”治理力度。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小金库的监督检查的力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彻底清理一些单位的“小金库”、“账外账”。
三是加大监督查处力度。“网购送礼”实是“四风”之害,这种隐蔽的送礼方式是网络时代的变形产物,纠正网络送礼腐败现象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对“网购送礼”这种变相行贿手段坚决查处并给予曝光,重拳打击网络送礼违纪违法行为,让这一腐败现象无处藏身。
第三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http://news.hebei.com.cn/sybjzx/syxwpd/xwpdztk/hbcyjgtz/cyjgzxdt/200912/t20091223_917645.shtml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核心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这是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对我省经济发展方略的准确把握。就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和滞后。正因为如此,“河北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在这个事关我省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上,我们务必做到思想统一、态度坚决”。
由于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引发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损害生存环境生产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发生了转变,主要是看产业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层次偏低,是长期困扰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为方向和目标,抓住关键环节,从优化产品结构入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品结构优化是整个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石。产品结构优化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在现有生产要素条件下,寻求企业各种不同产品之间的最佳组合。一般说来,优化产品结构是企业的产品战略决策。企业产品的组合随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经营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主要是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来完成的。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产业升级的开端,而产业升级则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导。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产业门类。这些不同的产业,由于要素条件和需求空间不同,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区别。包括产业构成和各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产业结构状态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的发展水平。一个经济实体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可以说,一个没有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不可能是一个摆脱了粗放式发展方式的产业。一个缺少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体系,其结构也不可能是先进的、现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把产出优质或高附加值的产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优化整个产业结构找到实实在在的抓手,进而打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天地。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的主要动力。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指当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增加资本投入和机器的使用仍然难以支撑企业发展时,通过提高设计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发出技术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新产品,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过程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支撑,但技术要素是关键。在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以后,还应通过产品的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或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如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保留或增加产品设计和销售的功能等。正因为如此,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产业和行业技术水平。”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行业的技术水平低、最终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衡量经济结构合理与否,主要看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完全在于三次产业比例高低、轻重工业份额大小。如果各类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农副产品、服务产品,都能够走上技术的高端,那我们的产业结构必然是优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所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要重视抓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在全省形成大气候。
努力在全省形成抓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大气候,在统筹兼顾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力求突破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优化产品结构虽然是企业的职责,但也离不开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各级政府的支持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各级政府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面向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功夫;要进一步健全产业技术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财税、信贷、环保、土地等调控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措施对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宝贵的。当然,产出优质或高附加值的产品主要是由企业来完成的,因此,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还特别要求:要引导企业普遍开展“对标行动”,明确产品的升级目标,制订技术演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努力培育技术品牌。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够使这项范围广、难度大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是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项目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载体,好项目、大项目则是撬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杠杆。集中上一批大项目的机遇并不是总有的,在经济接近或出现过热的时候,国家通常会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加以限制,即便是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国家也会对大项目的实施进行适当控制。但在遭遇严重国际金融危机时,情况就不同了。通过上一批大项目加大投资力度,是各国政府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通常做法。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部署,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谋划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因此明年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将适时适度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为我省抓好在建项目并继续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力争在国家支持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巩固已有的优势,同时还要通过项目建设抢占新的制高点。
三是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新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最近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一次提醒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鉴于此,省委明确提出要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要加快培育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较少的新兴产业。这一“减”一“增”的本身就是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由于受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及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我省目前仍处于“高碳经济”发展阶段,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敢于对落后产能予以舍弃,切不可满足于眼下仍有市场、仍有微利,而不着手淘汰和改造。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配套政策,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并转。
四是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中度是指市场上某一行业内少数企业在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这一行业的支配程度,一般是用前几家大企业的销售额占该行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产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实践表明,一个地区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依托大型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我省要像在钢铁、能源、港口等领域推进联合重组那样,实行更加积极的产业组织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通过深入做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切实改变我省企业“小、散、弱”的现状,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已组建的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和运营机制,努力扩大优势。要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关联产业、同类产品中进
行整体并购和分解收购。要积极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第四篇:基层反映:基层单位“笔杆子”出现断层亟待关注
基层反映:基层单位“笔杆子”出现断层须警
惕
当前,各级机关单位还是乡镇、街道,文字是指导部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请示汇报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信息交流、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文字水平高低反映工作水平高低,文字工作质量影响各项工作质量,文字工作效率关系各项工作效率,文风体现工作作风,文字工作的重要性非同一般。然而基层发现,县、市级以上的机关单位,往往比较重视文字工作,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的“笔杆子”则“青黄不接”出现了“断层”现象。大的文件方案找不到人写,基层的党建创新的做法总结不出来,宣传工作跟不上党委政府工作中心。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主要工作的推进和各项工作的效率,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一、“笔杆子”何以难求
(一)工作磨人不好做。一是工作任务重。以党政机关办公室为例,年初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命题调研、领导讲话、汇报材料、各类文件等文稿一个接一个,文字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经常是熬更守夜,搜肠刮肚,工作累人;每天要上报信息,及时总结县域工作亮点,回应国内重大事项,及时搜集基层对国家政策反映,为省市信息得分排名呕心沥血,真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是领导要求高。当前,现在的领导大都学历高,且经常学习、开会、参观调研,见多识广,有自己独特的成熟的见解和思路。因而,领导对文字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心理压力大。有人总结说,“笔杆子”不挨批评就算表扬了。工作任务重,领导要求又高,文字工作人员的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中,心理压力很大。既担心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又担心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却不合领导口味,不但要返工还要挨批评,典型的吃亏不讨好。有一位从事多年文秘工作的同志形象地说:在机关单位的文秘工作人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头发都少,熬夜加心理压力大,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啊!正因为文字工作不好做,所以一般人都畏而避之,能躲则躲。
(二)待遇偏低不愿做。在机关,文字工作人员与事务工作人员执行的是统一工资标准,福利待遇一样。社会舆论与评价虽对文秘工作人员多有恭维之辞,但文秘工作人员实际只赢得“口惠而实不至”。同时,文字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外人所说的“灰色收入”,只有一点微薄的工资,生活状态用俗话说只能叫“饿不死人”,基本上是“月光一族”,因而被社会称作“磨脑水(髓)”、“喝墨水”、“流汗水”、“没油水”的“四水”干部。在政治待遇方面,除少数几个材料写得特别出色的被领导提拔委以重任外,绝大多数文字工作人员干到退休,也只能熬顶副科级官帽。很多文字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从事文字服务工作,很少有时间进行各种应酬,这样就可能会被某些领导认为“不会来事”,不善于交际,缺乏活动能力,不具备担任领导干部的全面才能,很容易被冷落。写作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工作,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毫不为过,加班加点也是常事,但既没加班工资,也没特殊津贴,经济待遇上不去,政治待遇也有限,能熬一个正科级就不错了。所以,大部分文秘工作人员认为写公文没有出息,没有奔头,甚至被人小瞧,因而不愿长期在办公室“爬格子”。
(三)渠道不畅不肯做。近几年县市党政机关推进机构改革、实施公务员法,机关人员定编定岗后,机关行政编制、身份、岗位管理更趋规范严格。一方面,机关中“老人”或恋岗或因没有好岗位不愿出机关,难以空出编制,导致“新人”难进来;另一方面,县(市、区)无人员招考权,无法选择文字工作者直接进机关,致使机关人员进出口渠道较之过去更严更窄。进机关难,出机关也难,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一些好不容易被物色到的“笔杆子”不肯到机关工作。还有的“笔杆子”从下级单位借调到上级领导机关,或从事业单位借调到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后却因身份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最后还是只有回到原单位。殷鉴在前,机关外的“笔杆子”对进机关顾虑重重,因担心自己重蹈别人覆辙而不敢放心冲进“围城”。而机关中硕果仅存的几支“笔杆子”,因为坚守者越来越少,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能干会写的也想方设法撂笔不肯干不肯写了。
(四)功夫欠缺不会做。文秘工作人员的笔下功夫,既有先天赋予的,也有后天磨炼的,以后天磨炼的居多。近几年通过上级组织部门委派选调生和公开招考,机关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这些“新人”做公文的功夫还不够,基本上没有能直接“提锅上灶”的,还需一个锻炼的过程。“新人”中有的不想往文秘方向发展也就不作这方面的努力;有的有一些关系和背景,根本就不安排在文秘岗位;有的经过一两年锻炼,刚可以放手使用了,却又被有关部门安排到新的岗位,或再参加高层次公务员考试“高飞”了。没有“高飞”的基本上是能力水平相对弱一些的,甚至还有少数选调生或招考生,因为专业不对口,知识结构单一,根本锻炼不出来,不适合做文秘工作。
二、“笔杆子”难求非难解。
一是拓宽选用人渠道,充实源头活水。“人”的工作宜疏不宜堵,有关部门应积极适应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形势,优化环境,主动拓宽基层文字工作者的准入渠道。针对人才缺乏问题,空出的公务员编制应优先用于考录选拔与新闻、文学等相关的专业人才,积极从各领域招考文秘人才。同时,通过上挂锻炼方式,定期选调基层单位文秘人员到上级“四大办”、组织部等机关跟班学习锻炼,在跟班学习中发现优秀文秘人才,适当选拔任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业务水平。把培训作为文秘人才培养和后备干部储备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眼新常态下基层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对人才和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不但要学习文秘工作专业知识,还要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综合协调、管理、现代化办公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切实使文字工作人才成为“多面手”和“万金油”,做到张口能讲、提笔能写、动手能干。三是注重组织关怀,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有意识地对一些有培养价值、有发展前途的文字工作者交任务、压担子,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机会,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工作,保证文秘人员在其位、履其职、尽其责。同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使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基层文字工作者从“幕后”走向“台前”,走上领导岗位。也可以设立非领导职务,让成绩出色、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文字工作者,得到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篇:基层反映:“低价团”等现象反弹亟待关注
基层反映:“低价团”等现象反弹亟待关注
《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多年,零负团费、强制购物、虚假宣传等“出游陷阱”曾一度销声匿迹。然而,随着中秋、国庆等旅游旺季的到来,“低价团”、诱导消费、非法组团等乱象也变着花样重现市场,并逐步升温,管不住、理还乱,根结在哪儿?
一是导游薪酬机制不合理,开动脑筋与游客“博弈”。
导游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收入无保障,一些导游便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带客购物拿提成,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对于大部分导游来说,带低价团也着实有不少委屈和无奈,很多导游没有底薪,只有一些导游服务费,在自身利益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就不得不在旅行社的低价策略中与游客正面博弈,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旅游顽疾玩起了“躲猫猫”、“打擦边球”。2016年5月《法制晚报》刊登《黑导游高速上要加钱威胁甩客旅客不从遭殴打》一文报道,去年国庆期间,“黑导游”陈某以低价吸引游客参加八达岭一日游,在去往景点途中强迫游客补交参观费,遭拒后在高速上言语威胁、暴力殴打游客申先生。在法庭上,陈某认罪,但他也颇感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们这么干也是迫不得已,靠团费根本不挣钱。我们导游也没工资,多收费很正常。”最后,昌平法院一审以强迫交易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罚金2000元。2017年3月《高端旅游周刊》刊载,“合理低价游问题频出,中国式导游被指一面打人一面挨打”这一行业怪圈的探讨中,导游薪酬制度改革一直被认为是破题的一大关键。二是低价旅游界定难,一些旅行社玩起了“变戏法”。
在市场上,各个旅行社的经营成本不一样,根据季节、时间、地点、住宿标准、餐标等各个旅行社所能拿到景点低价也不同,低价旅游很难界定。很多“低价团”,旅行社会跟游客签订补充协议,而猫腻就出在所谓的补充协议上,协议上说游客需要去当地某购物店购买东西,当然写的不是强制性的,但当游客到了之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游客了。2018年8月25日,百度新闻“百家号”报道:今年4月,74岁的常州市民吕某报了998元9天游览港澳等8个城市的旅行团,旅行途中不幸身亡。记者粗略算了下,该团全程不计门票、食宿等费用,仅火车票、轮渡费已达1225元,但团费却只要998元/人,而且缴纳了团费就可以在9天内畅游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桂林等8个城市。但实际行程中,购物行程安排远远超过了景点游览,且要求所有人必须下车,在两个店完成规定时间或金额的购物后才能重新回到车上,导致游客老吕体力不支最终身亡。日前,常州市旅游部门对相关旅行社及相关责任人开出罚单。三是旅游发展不完善,很多游客易受“低价团”诱惑。
低价团的“操作”已然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但依然有人自愿入坑,只因低价旅游团迎合了许多人贪图便宜的心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旅行社正是抓住了游客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所以“低价团”反而在“夹缝中”涨势迅猛。近两年,包括《消费主张》在内的许多媒体都报道过,云南一些旅游线路不合理低价游盛行,旅行社和导游强制诱导游客购物,然后再收取购物商店高额回扣的现象。2017年4月15日,云南省出台了22条措施,严整旅游乱象。但2018年5月11日,《央视财经》刊登《旅游低价团藏玄机央视记者卧底暗访揭内幕》一文,央视记者报名参加了报价仅为999元/人的“北京直飞云南腾冲瑞丽双飞5日跟团游”(当时北京直飞云南芒市的机票价格约2000元),商家称只有2个购物项目,同时还有温泉等赠送项目,但记者体验后发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2017年10月,南通市公安局就消费者旅游消费习惯、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4.3%的人群喜欢抢购“低价团”,59.6%的人群认为需要问清楚细节再决定参不参加“低价团”,仅有26.1%的人群果断拒绝“低价团”。针对“低价团”旅游顽疾,提几点建议:一是出台关于导游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以便有效减少导游因待遇低而强迫、诱导游客购物的现象;二是通过法律的手段引导旅行社慢慢走向正轨,以保障在未来的旅游市场环境中消除“零负团费”;三是深化机构改革,将服务中心转化为投诉平台,实行一站式处理,提高效率,方便游客;四是强化游客维权意识,规范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