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时间:2019-05-14 09: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第一篇: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类地行星田间持水量生态因子边缘效应径流模数南方涛动变质作用

二/简答题

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什么是地质构造?简述地质构造的类型

3.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4.比较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和彭克坡面侵蚀理论

5.简述锋面天气

6.三.简答题

1.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种间关系.2.2012年气候评估结果显示全球气温上升了0.85摄氏度,请论述全球变暖形成的原因.未来变化趋势以及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

第二篇:西北师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西北师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招生工作

一、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须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其他专业一律不得招生。

二、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

(二)有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著作,或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论文,或有对国民经济建设及对中央、省、市领导的决定作出贡献的研究报告。或主编、参加过全国性通用教材编写工作的教授、副教授、科研人员。近年来缺科学研究成果,现在又不从事或指导研究工作的,不能担任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须经学位委员会审定。

三、研究生招生计划由系上根据各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力量,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制定。

四、研究生的录取工作

(一)研究生的录取工作要贯彻保证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

(二)研究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教委、省招办制定的录取原则和本院考生的成绩提出录取标准的初步意见,提交校学位委员会讨论确定。由指导教师根据录取标准和复试成绩提出初选录取名单,经系主任审核报校长批准,正式录取。

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制定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招收研究生学科、专业,须在新生进校第一学期结束前,认真制定或修订出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送系主任审定后,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查,经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确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规定研究生的必修课及其学分、考核方式、方法、拟定培养方式、方法,对研究生的教育实习、社会调查、校外实习、劳动和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全面安排。

(三)指导教师要在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根据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对各门课程的要求,学习指导的方式,考核期限和方法,学位论文及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

二、研究生的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科学研究工作。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各系要根据本系的具体情况,尽量统一安排各专业的基础课和相同专业各研究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尽可能地开设选修课。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导教师至少要讲授一门专业课。

四、讲授为主的研究生课程,要注意采用启发式,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能

力;以自学为主的课程,任课教师要定期为他们答疑,一般至少每两周答疑一次;以讲座形式为主进行学习的课程,每位研究生一学期至少作报告一次。

五、各学科、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开课计划,须由各系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制定,并填写《西北师大学科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经主管系主任审定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此表要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周内制定完毕。

六、研究生的必修课都应制定教学大纲。提出参阅书目和文献资料目录。

七、各系要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的校内学术活动。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须经指导教师提出,系主任审定批准。

八、研究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要事先提出计划,拟定工作提要或调查提纲,经系主作审批后,方可进行。结束研究后要写出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

毕业论文工作

一、硕士生应在第四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交论文工作计划,并向指导小组或教研室做开题报告。经讨论,确认选题对头,计划切实可行者,方可开展论文工作。论文工作计划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

二、毕业(学校)论文的选题原则:

(一)选择具有实际应用或理论意义较大的课题。

(二)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的特长,既要考虑选题的先进性,也要考虑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能允许的程度。

(三)确定选题前,要基本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动向、趋势和新成就,弄清研究课题具备的价值。

三、毕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新内容,新见解,做到观点基本正确,准确无误。

(二)实验数据和结论要真实可靠。对结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分析要阐述清楚。

(三)论文一般不超过三万字。论文摘要三千字左右,并要有外文摘要。

四、毕业(学位)论文的审查和指导

系主任要定期检查论文进展的情况,学位论文初稿写成后,在系组织一次学术报告。

五、毕业(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

(一)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后,由导师评审并作出评语,在答辩前填入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

(二)答辩前两个月,由研究生所在系(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论文评阅人一般为两名,其中一位应是外单位的专家,要聘请该学科领域里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有成绩、责任性强、学风正派的专家作为论文评阅人。

(三)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在审查论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阅,写出评审意见:

(1)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价值。

(2)论据是否充足、可靠。

(3)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

(4)其他优缺点及论文是否达到毕业和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提出可否提交答辩的意见。

(四)论文评阅人可以同时是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也可只作为论文评阅人。答辩前论文评阅人的姓名和评审意见,应对研究生保密,并密封传递。

(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为三至五人,应用一名以上校外专家,指导教师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

(六)在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内,系研究生工作干部,要将填写好的《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三份和研究生业务档案交研究生主管部门,依此颁发毕业证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另将《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和论文摘要复印二十三份,论文三份送交学位办公室。

(七)有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和学位答辩可一次通过,必要时也可以分开进行,无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要先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再向有关单位申请学位。

(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应在第六学期的六月份以前进行完毕。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者,应陈述理由,提出延长期限的申请,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有效。

第三篇:2014年西北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范文模版)

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制

2.课程标准

3.有效教学

4.隐性教学

5.学习策略

6.泛智教育

7.要素教育

8.创造力

二、简答

1.列举教育学独立时期的10位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3.百日维新改格式的措施

4.美国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规定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总纲要

6.教育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

1.十八大政策提到“单独生二胎”,请谈谈你认为人口和教育的关系(20 分)

2.蔡元培北大改革的措施及评价(20分)

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10分)

第四篇:西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哲学复习资料

西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哲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运动

一、名词解释

1.教父

教父是基督教实现大一统过程中的传播者和解释者,教规的制定者和教会的组织者。被称为教父的基督教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遵循正统的学院、过圣洁的生活、被教会所册封,生活在基督教早期。按使用语言的不同,教父被划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两类教父各有四大博士,他们是:希腊教父纳西奥德格列高里、巴兹尔、约翰、克利素斯顿和阿塔纳休斯;拉丁教父安布罗斯、哲罗姆、奥古斯丁和大格利高里。

2.自由意志(波依修斯)

在波依休斯那里,自由意志是做出判断的理性功能。波依休斯是把世界分为无理性的世界和有理性的世界。在无理性的世界中,神的形式以绝对的因果必然性起绝对作用,而在理性世界中,永恒的形式只是一种人们应当追求、但也可以拒绝的理想,因此,在理性世界里,留给人的自由意志一定的选择的可能性。人的精神越多,自由也就越多。

3.唯名论

在经院哲学后期,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唯实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是为了维护对上帝的信仰而反对从理性上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其主要代表是极端的唯名论者洛色林和温和的唯名论者阿拉伯尔。

4.唯实论

在经院哲学后期,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存在。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另一种温和的是在把一般说成是一种“实体形式”(阿奎纳)。

5.文艺复兴运动

欧洲的14-16世纪,史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是教廷的衰落和皇室的兴起,它的标志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神学禁欲主义和末世观念。它从宗教精神内部创立了纯粹人性的、自我意识的、博爱的、无所不包的、无处不在的、普遍的、能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重新肯定了人在世界的原则。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由于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而实际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人本主义、古典哲学的复兴和宗教政策。

6、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人文学”,指与神学相区别的那些人文学科,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学、道德哲学等。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对古代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以及他们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观。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和末世主义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人文主义思潮极大推动了西欧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它做的最大的成就就是“人的发现”。

7.启示的真理

即由上帝直接的启示,并且有《圣经》记载下来的教义。这种真理有两个渠道:一种是自然启示,通过自然规律显示他的高妙,二是超然启示,上帝通过语言与人类交流。

8.自然的真理

指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的理性而不借助于神的启示即可以认识神的高妙。凭借思辨理性直接获得关于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思想。

9.奥康的剃刀

奥康区别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这种知识观不仅预示了重视经验证据的新科学观,而且对他自身理论有直接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推论通常被称作经济思维原则,既然只有自明知识或证据知识才能算作知识,那么,一切既无逻辑自明又缺乏经验证据的命题和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分别出去,可用经验证据直接说明的东西不需用非经验的原因解释,可用自明的命题证明的东西不需要意义不明的论辩,用他的话说:“勿用浪费较多的东西去用做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同样做好的事情。”这句话后来被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就是“奥康德剃刀”的来由。

10.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神学世界观所涉及到的神学理念之一,他说:“父、子、圣灵,各位都是完全的,所以它是三位一体,而不是三重。”奥古斯丁特别强调,这种神性的三位一体与感性事物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事物中,一件事物并不像三件事物一样多,而二件事比一件事物多;但在至高的三位一体中,一位等于三位,而且他们本身是无限的,因此,各位在各位里面,大家在各位里面,各位在大家里面,大家在大家里面,并且大家合而为一。这样,奥古斯丁就论证了所谓的三位的合一性和平等性。合一性和平等性说明了神的唯一性,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

11.圣史与圣域/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这一历史事件在基督教内部引起沮丧、恐慌的情绪,以及在异教徒中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仰,奥古斯丁写下《上帝之城》,对历史作出了圣史与信史的区别。圣史是《圣经》所记载的上帝启示于人的事件,分成三个阶段与创世六天相对应。《旧约》描述的以色列人的历史构成前五个阶段。《新约》记载的耶稣基督活动是圣史的最后阶段,圣史结束与耶稣为人类献身之时。信史即历史学家记载的事件发生时间与圣史平行,在圣史结束以后仍然持续。圣史结束了耶稣之死的观点意味着圣史之后的俗史与人类命运无关,不但世界末日不可预测,而且世俗人事的兴衰都不会影响圣史已揭示的恩典与拯救。

与之相对的是圣城和俗城相区别的社会观。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不同的爱组成了不同的城,“爱自己并进而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进而藐视自己组成上帝之城。”上帝保证“天上的和平”,世俗政权保证“地上的和平”。

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释,奥古斯丁说明罗马的衰亡不在于皈依了基督教,而在于皈依不及时,信仰不够虔诚,人类之被拯救依赖上帝的恩典和启示,而不维系于罗马的历史命运。

二、简答题

1.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实在论立场。

托马斯的形而上学以存在和本质关系的学说为枢纽,对实体的等级、构造与差别作了全面论述。

他把实体分为三类,上帝是最高实体。作为存在的原因和自由上帝是存在于存在者的统一、存在与本质的统一。

第二类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的存在活动不同于他们的本质,因为它们的存在活动不是固有的,而是获得的。他们获得存在活动接受能力被自身的本质所制约、限定。精神实体从上帝那里获得存在活动,它的本质是固有的潜能,它限制实体接受什么样的现实以及多少现实。精神实体之中存在与本质,或与潜在的区分意味着,它们不可能完全地、充分地接受或分享纯粹存在。这一点把它们与上帝区别开来。

第三类是物质实体。它包含着存在与本质,以及形式与质料的双重区分。“在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实体中,活动与潜在有双重组合,一是实体的组合,即质料和形式的组合;二是已经成为复合物的实体与存在的组合。”“托马斯从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入手,把实体看作由高到低的等级系统,上帝没有存在与本质区分,精神实体含有存在本质区分,物质实体含有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双重区分。区分越多,对现实性的限制越大,完善性越小。

2.简述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托马斯认为上帝被造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使人可以通过认识被造事物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托马斯强调,关于上帝的存在的证明必须是从经验事实出发,必须是“后天证明”,而不是“先天证明”。按照这样的想法,托马斯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个理由,其中前三个证明被康德归为宇宙论证明。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这个证明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有些事物在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每一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所推动,由此构成了运动的系列,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这个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

第二证明是事物的动力因。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个事物都以在先的事物为动力因,由此上溯,必然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这个动力因就是上帝。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由于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第二步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

3.简述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

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中后两个被称为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论证如下:

(1)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证明有一个最完善的东西的存在;第二步证明这个最完善的东西是其他完善性的原因。因为事物不同程度的完善性是完善性序列的不同环节。在完善性环节中,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所有或多或少完善的事物的终极原因,这终极原因就是上帝。

(2)依据自然的目的性。托马斯说,即使无理性的物也朝向一个目的活动,他们总是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统一条路线活动。它的活动目的性与齐一性证明它们的活动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而是有预谋的。预谋需要智慧与知识。所以必定有一个目的之预谋这安排世界的秩序,他就是上帝。

4.简述库萨的尼古拉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分类的思想。简述库萨的尼古拉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分类的思想认为知识有四个阶段:最低的一个阶段是感性,它与想象力结合起来,只能产生混乱的印象。比感性高一级的是理智,它的功能是分析感性材料,从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事物,在数量上进行诱导、指称一个事物。理智在矛盾律的支配之下,使对立保持它们的区别。第三个阶段的认识是理性,它认为对立面是可以调和的。尼古拉认为最高的一种知识是直觉的知识,是神秘的理性认知能力。在直觉之中,对立面在无限的统一中取得了一致。

尼古拉认为,感觉与理智的知识就像多边形,直觉的知识就像是圆,多边形的边再增加得多,也不可能与圆相等,因此,对于上帝,我们是否会有真实的知识的,人们只能通过“有学识的无知”而逐渐认知上帝。

5.简评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路德改革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剥削了罗马教皇垄断圣经解释的特权。路德认为“因信称义”主要是个人内在精神转变,获救的思想主要在于因信仰和启示获得的确定的获救感。精神的转变带来的外在生活的改变,第一,它们由信仰带来的生活态度的转变而引起;第二,它们是个人积极主动参与生活的结果。加尔文综合了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理论成果,严格地推导出“先定论”的结论。加尔文区分了“因信称义”的精神状态和“由义至圣”的生活过程。获救感只能在信仰中产生,对上帝全能、神圣的信仰必须会引起对上帝的慈爱,作为神圣爱化身的基督教人格的信仰,这也是对自身获救的确信。加尔文进一步指出,“称义”不是一个通过内在修养和外在善功所能达到的目标,而是上帝将慈爱、公正和恕罪转归在一个人身上而产生的结果。

加尔文从路德关于上帝恩典决定人的拯救命运的前提出发,得出更加彻底明确的先定结论,即然获救所需要的完全成义超出了人的能力所及的限度,人只有依赖上帝才能获救。上帝不能无区别地宽恕全部人类的罪恶,他只能拣选一部分获救的人而放弃另一部分人与罪恶之中。人类因此被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实现上帝意愿,弃民只是消极地社会机体和历史命运的不自觉地承受者。

路德和加尔文新教改革的新教教义并没有超出基督教信仰,时而新教精神对哲学的影响却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它为近代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背景和文化范围。首先,新教主义自我确信为真理的内在标准和直接证据,在不同意见的论辩中确定真理的认知模式。第二新教主义的先定论是对人命运的决定论的解释,它被推广到自然哲学领域,引起新教徒对自然规律的机械决定论的推测,但这种决定论却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自然界的因果决定论归根到底诉诸对上帝自由意志的非决定论解释。这个矛盾导致了哲学中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的争论。

6.简评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康德后来称之为“本体论的证明”,即仅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照安瑟尔默看来,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必然存在的证明。这就是他所说的充足的证明的意思。

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

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实际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前提中“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的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思想中的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在此,安瑟尔谟企图向包括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在内的一切人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采用了他认为最普遍的观念作为证明的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更加伟大了。所以,如果说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是相同的,但这根本不可能,因此,某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毫无疑问既存在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逻辑必然性就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并且,不管他把这个东西称作什么,这个东西的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7.简述唯名论对近代哲学的影响。

奥康的唯名论认为,在自然界和社会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体。传统的世界十多类事物按照内在本质的完满性程度高低构成一个等级系统,上帝处于等级顶端,在上帝以下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个体,不但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指接的、偶然的,上帝与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直接的、偶然的。从这一原则出发,他提出一系列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观点。

(1)神学与哲学的分离和意志主义神学

奥康认为上帝的存在不能被哲学证明。关于上帝的属性的概念只是对“上帝”这一名称的指代。上帝存在和属性的神学命题是信仰的对象,却不是知识的对象。神学命题以信仰为依据,知识的命题以经验证据和自明证据为依据。两者不可混淆:神学命题不要求证明和证据,知识也不以权威意见为证据和原则。

(2)伦理观

奥康把意志主义运用于伦理学领域,得出了人的普遍活动被上帝意志直接地、偶然地决定的结论。他否认有发自人的内在本质的普遍道德观。意志是完全自由的,那么服从理智的判断,也不受欲望的支配。意志的终极目标是上帝,然而,即便上帝可以最终满足人的意志,个人也不必然地朝向上帝,因为人的意志可以自由选择目标。

(3)社会政治思想

真正的社会、政治关也与唯名论思想相一致,他意识到理论和政治的联系,他认为:“什么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和“谁是世界之王”的问题相似的。他反对教会拥有财产,反对教皇专制,他送往政治观强调个人权利是集体权利的基础,反映他以个体为集体基础的一贯立场。可以看到,14世纪下半叶,经验哲学的主流是奥康首创的唯名论思潮,这股思潮以“现代路线”相标榜,以批判的、经验的态度和精神为主要特征。唯名论思潮的发展从内部瓦解了经院哲学,此后的哲学步入了中世纪形态向近代形态过渡的时期。

8.简评阿奎那“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

托马斯通过存在与本质的区分,证明和论证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存在”的意义来自动词“是”,“是”本身的意义并不指一个事物的存在,它首先表示被感知的现实性的绝对状态。因为“是”的纯粹意义是“活动”,因而才表现出动词形态。“是”的动词主要意义表示的现实性是任何形式的共同现实性,不管它们是本质的,还是偶然的。托马斯所说的现实性即纯粹活动,“存在”的本来意义指活动本身,它赋予一切事物现实性,并不指某一个或一类事物。托马斯把亚里士多德关于现实与潜在关系的学说运用于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他进一步说明,任何事物,形式或本质在未获得存在之前都只是一种潜在,一种可能性。存在的特征在于它的现实性,它是使潜在转变为现实的活动。按照现实与潜在的关系理解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存在高于、优于本质;本质依赖于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实在的本质。他批判了把存在与本质属性的观点和本质关于并决定存在的观点,说:“我在这里把存在理解为最高的完善性,因为活动总比潜在更完美,形式若无具体存在。将不会被理解为任何现实的东西——显然,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存在是一切活动的现实性,因此是一切完善的完善性。”托马斯第一次对“是者”的意义作了存在与本质的区分,并以一种存在论的实体学说代替柏拉图主义的本质说。

三、论述题

1.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争鸣述评。

唯名论与唯实论是早期经院哲学的典型形态,二者辨的论题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一般”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这场辩论从十一世纪开始,延续了好几个世纪。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所以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

唯名论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次或概念。极端的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只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琳。另一种唯名论叫“概念论”,认为一般不单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概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等。

唯实论认为,一般在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区别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统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这种观念叫做极端实在论,实际上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翻版。还有一种温和实在论,其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他们把一般说或是“实体形式”(隐蔽的质),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

无论唯名论者,还是实在论者,都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唯名论一方面是“英国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成分之一”,另一方面又被贝克莱、休谟等利用。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同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首先,唯名论认为,一般不过是概念,只有个别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否定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并表现出拥护各国君主的意思。其次,唯名论的观念意味着教条或教义是不真实的。第三,唯名论的观点意味着个别人的信仰可能比教会的信条更可靠,人的救赎不一定要通过教会,因而这就具有夺去教会具有的通向天堂钥匙的可能性。最后,既然个别事物是真实的,那么,人们的眼光应从虚幻的彼岸世界,转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重视个人幸福的追求,这就同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产生了矛盾。因此,唯名论成为了反对教会统治的“异教”运动的理论武器。实在论的观点同基督教的一些教义是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的是,实在论的观点特别适合于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作辩护。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述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文化。

“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两个词语可以通用。人文主义是与教会人士所研究的经院哲学、神学和以神学为依据的哲学相对立的一种世俗学问。人道主义者用“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反对封建束缚与宗教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伟大”,肯定人能够充分发展其智慧、知识和力量,肯定个人的努力能够揭露宇宙的秘密,并为人类谋取福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从古代文化找到依据,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思想文化,用它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思想文化。

总体说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人性论。人性论是人文主义一切思想意识的基础。人文主义把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说成是“普遍人性”,否认人的阶级性,这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对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要作具体分析,它有进步的一面,促进人对当时社会腐朽黑暗面的批判,这种进步作用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最为显著,在革命后还存在,不过其消极面也逐步显露,因此要批判的对待。

3.论述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差异及融合的可能性。

基督教的主要特征是信仰、启示,与之相对的希腊哲学以理性为特征。始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传统,既使在希腊哲学走了希腊传统的宗教,又为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希腊哲学末期的斐洛已经开始对“逻格斯”进行神秘主义解释。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大规模融合是中世纪哲学完成的:理性的信仰。奥古斯丁借用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创立了教父哲学,论证上帝的存在;阿奎那则借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说明,达到了基督教和希腊哲学融合的顶峰。

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终于启蒙运动的宗教与哲学科学的分离,则是理性与信仰不和谐的一段历程。

4.论述宗教改革对近代哲学与近代科学的影响。

15世纪,西方人通过大量新发掘和整理出来的古典文献,重新接触了希腊文化,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种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世俗学问渐渐成长起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正是在这种人本、世俗化的气氛下展开的,教会的权威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教会之外无救赎”的观念逐渐淡化,在信仰的前提下,个人可以运用理性探究教义,在《圣经》中寻找救赎的信息,信仰的主体性开始确立;教会的中介纯属多余,国家机构和公共生活因而从教会的权势下脱离出来,这实际上是对世俗世界的维护——近代社会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

人们从末世的天国转向现实的自然,科学被认定是真正能满足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东西,实验的方法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都挑战着宗教的权威: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上帝被迫从自然中退隐——自然界也世俗化了。

哲学与自然科学结盟,从神学的体系中分离出来。这时的哲学家不再是神职人员,而是自由职业者,怀着对知识的信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理性作为判别一切的尺度,赋予哲学以批判和建构的力量。

第五篇:西北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开拓眼界,成长之旅

实习时间:2015年8月10日—2015年8月21日

实习成员:山西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1301、1302、1303班全体成员 实习工具:GPS、锤子、标本夹及相关制作标本工具 指导老师:

实习路线:临汾——西安·翠华山——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科院水利部——兰州·刘家峡水电站——西宁·青海湖——湟中·塔尔寺——兰州·中科院寒旱所——中卫市·腾格里沙漠——银川·宁夏博物馆、贺兰山岩画——太原——临汾

实习目的:①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以及不同海拔高度的优势种群以及优势种。②了解地质地貌,及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

③通过亲自观察刘家峡水库的黄河段,了解黄河。这次实习,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实习任务:通过本次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习提高我们学生的野外实习能力,比如野外调查基本技能、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技能和学科技能,学会如何在野外记录、绘图、照相、制作标本及样本采集、用图、应用GPS和辨别方向等。培养我们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学过的基本地理知识和理论。最后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一方面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正文

实习内容:自然地理(植物、地貌、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交通概况

实习区的三大板块: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贺兰山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实习经过的兰州处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祁连山脉是青藏高寒区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十三朝古都——西安

一、基本概况

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会,兼具现代感和历史感,因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厚重。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为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古城墙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二、自然地理

西安市位于陕西省中心,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

三、人文地理

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一个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地理上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渭水东南岸,是古代丝绸之路北线最初起点。西安有三千年建城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包括西汉、唐在内的总共13个王朝都曾在此建都。对于新出台的“一带一路”政策,使西安能更好的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更好的走向世界,推动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具体实习内容:

●翠华山——世界地质公园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3部分组成。其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1、植物学的美

翠华山还是植物区系的交汇处,属国家重要保护的珍稀濒危木本植物有8种,草本植物10种。从翠华山登至秦岭终南山主峰,林带层界分明,南坡植株低矮、皆为草甸;北坡杜鹃成林,三、四月杜鹃花开则红霞蔽日,尤为壮观。最奇山上墨松,南侧枝干突兀,北侧枝繁叶茂,羚牛、羚羊经常出没此处,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情趣。

2、地质公园

翠华山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

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山崩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山崩规模面积在中国范围内属于最大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的Usoi山崩河新西兰的Waikaremoana山崩,位居第三,其单个崩石的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山崩地貌类型有堰塞湖、堰塞坝、崩塌石海和临空面等。其山崩景观分布在5.2千米范围内,呈现出奇、特、险、幽、野的风格。山崩景观是翠华山的一大重要景观,有一条路就是山崩科考路线沿着这条线路我们在一路上可以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崩的自然地理知识

翠华山地质演变:翠华山园区属于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北侧通过。该断层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之间性催,又地处地震带且多暴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

大约距今4.8亿年时,翠华山一带北广泛的海水所覆盖,它的北侧为华北板块大陆架地形,南侧为一列东西向展布的古老海岛链,它本身处于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边缘海;后在华北扬子两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翠华山地区海盆逐渐关闭,海水逐渐退去,在广泛的变化、变质、混合、岩化作用下将原堆积沉淀物改造为各种变质岩,这一过程大体发生在4—2.5亿年间;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在大约1.3亿年,翠华山地区又发生强烈的陆内造山过程和花岗岩浆活动,原先深埋底下的岩石随之缓慢的抬升,形成翠花山雏形;新生代(约650万年)以来,因多次断裂活动,将区内岩石切割的支离破碎,翠华峰高高的崛起。最终因地震活动,导致山体的崩塌,大大降低了翠花山的高度,留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山崩地貌及地质构造遗迹。

山崩——山坡上的物质脱离母体,在中立作用下极其快速的下滑、堆积过程。大规模的山崩主要由地震产生。翠花山山崩有着多起山崩留下的崩落面、崩塌残峰、山崩堆积地貌单元;两期主要崩落面:第一崩落面走向近南北;第二崩落面走向近150°,第二期山崩倒石堆出露规模最大,构成主景

区石海景观。混合岩是形成山崩的岩性条件和物质来源。

堰塞坝和堰塞湖:堰塞坝是指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山崩、山体滑坡等堵塞山谷、河床或河谷而形成的类似于坝体的堆积物。堰塞坝储水而形成的湖泊称堰塞湖。

⑴ 奇洞

奇洞分别有冰洞与风洞。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m 堰塞湖——天池

“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以“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特色。看奇石、穿奇洞,在洞穴中看冷气缭绕,寒风刺面的景象。

⑴ 山崩奇石

翠华山崩形成的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翠华山有一块巨砾的长、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

3、山地小气候

终南山处于秦岭北麓,翠华山的最高峰叫终南山峰,也就是终南山的最高峰,翠华山也是终南山的一部分,终南山区气候属于凉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收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的特征。山地1月平均温度大都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在20℃左右,冬夏两季气温温差大,体现了大陆性气候的特色。

4、岩崖石刻(人文)

摩崖石刻,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翠华山岩崖石刻有历代诗人和现代书画家,其中有王维、祖咏、司马光、于右任等;现代书画家有赵璞初、刘自犊、魏俊秀、陈少默、邱星、茹桂、赵步唐、吴三大、杜中信、萧云儒、雷珍民、李成海、赵熊等尽百名人,为翠华山及山崩奇观留下100多幅墨宝。

观后感:翠华山跟着植物老师一块在翠华山,认识了不少植物,见过了好多从来没见过的植物,植物的世界好大,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了解植物。

●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东经108°~108°7′,北纬34°12′~34°20′)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20.22万。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是我国三大农业示范区之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的农科城”。

博览园内包括逸夫科技馆、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和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室外蝴蝶园、树木园及多种植物种植资源圃等,是国内在建的最大农业博物馆组群。

●昆虫馆

中国第一个国立昆虫博物馆1987年6月创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二期工程1999年8月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第三期工程展览馆和蝴蝶网室于2005年10月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昆虫博物馆分为展览、收藏、科学研究和支撑系统四大部分。昆虫博物馆主要承担了昆虫学课程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由于昆虫标本收藏量大、实验材料丰富、研究条件好、展览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昆虫学的积极性

●动物馆

(镇馆之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动物馆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原有各种动物标本的资源优势,在邵氏基金项目第15批赠款大学项目资助下组织建设的学校重点项目

动物馆分为生命起源与动物进化展厅、珍稀动物展厅、宠物与观赏动物展厅、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展厅、动物养殖与人类文明展厅、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展厅、动物生产与生态环境展厅、动物生物技术展厅等8个展厅。

(珍稀动物展厅)

●土壤馆

本土壤博物馆收集了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土壤科学工作者在不同时期采集自全国各地的典型土壤剖面,包括整段标本、微型盒装标本和反映土壤发生演化过程的形态标本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土壤特征的一些照片和文字材料。

土壤博物馆分4个展厅,分别是:(1)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厅;(2)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厅;(3)中国与世界土壤主要剖面厅;(4)土壤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厅。我们通过观看这些丰富多彩的土壤,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认识土壤,从而树立保护土壤、珍惜土壤资源的意识。的确,土壤不仅是珍贵的,而且也是美丽的。

五色土:东南青土、东北黑土、中部黄土、西北白土、西南红土。

●植物博物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博物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基础上而建的。该标本馆始建于1936年,珍藏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植物标本约55万余份,是我国目前馆藏量最为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为悠久的植物标本馆。该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不仅是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涵盖了从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所有类群,而且采集地点遍布全国,尤其是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植

物标本最为详尽,其丰富程度和现有的珍藏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藏有植物模式标本300余份,植物照片三万余张。植物博物馆分为展览、收藏、科学研究等三部分。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按照历史顺序布展,分为“原始农业厅”、“三代农业厅”、“汉唐农业厅”、“宋元农业厅”、“明清农业厅”和“近现代农业厅”六部分,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辉煌成就。为目前国内展示内容最为系统的农业历史博物馆。

观后感:博览园,的确参观了之后感觉真的是博览啊,自己以前的知识实在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博览各种知识。

★中科院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2001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共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所概况: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中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中国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研究所共有5大研究领域,16个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研究:

土壤侵蚀实验技术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与预报 土壤侵蚀环境

土壤侵蚀环境水土流失过程计算机模拟

旱地农业研究:

坡面生态系统水分溶质运移机理及调控 植物整体抗旱性研究 节水农业的生物学基础 流域生态与管理:

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产力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区域水土保持:

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分析与趋势预测

区域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 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农业水土工程:

雨水资源化与高效利用技术 节水工程技术与系统设备 水土保持工程与规划新技术新方法

★兰州——辗转之所

●战略位置 及自身条件 兰州,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1]。兰州也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3℃。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刘家峡水库(东经103°18′,北纬35°82′)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电站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刘家峡是在黄土山的怀抱下的一汪碧水,需要机动船跑3个小时左右才到头。在苦事的开始处是洮河与黄河主干流的交汇处,远远望去,有一道蓝色与金色的分界线——“泾渭分明”,因为水流来源不同。

刘家峡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约八十公里。刘家峡水库有一个很大的水力发电站,可供应陕、甘、青三省的用电。刘家峡水坝所处的地方是一处高原峡谷,两岸是坚硬的花岗岩。

★青海(东经89°35′~103°04′,北纬31°40′~39°19′)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湖水最深处为32米。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可供游客游览。陈运和诗《青海湖》描写“始终流不出内陆的壮怀 踪影映入日月山眼帘 属于一种水天空旷的雄浑气概”。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10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

●塔尔寺 塔尔寺院依山势建筑,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经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

塔尔寺的由来,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此外,它还以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闻名于世,号称“塔尔寺三绝”。

●兰州——中科院寒旱所

简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是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部局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在保留原有的特色学科基础上,凝练出优势研究方向,于一九九九年六月整合而成,重组与建设7个研究室,全面突出干旱、沙漠、高寒区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特色。它们是:1.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2.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3.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4.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5.水土资源研究室;6.生态与农业研究室。7.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室。

科研成果展示:

1.包兰线沙波投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

2.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黑色路面的修筑技术

3.4.国际横穿南极考察冰川研究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

5.6.7.8.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技术研究

利用前冬地温制作中国汛期降水预报的方法 高亚洲浅冰芯气候与环境研究

重点学科与方向 :

1.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主要方向有山地、基地冰川(冰芯)与全球变化;寒区环境与全球变化;冰川资源及其动态监测。冻土与寒区工程:主要方向有冻土物理与寒区工程;冻融过程及其控制。

2.沙漠化与风沙物理:主要方向有风沙物理与土壤风蚀;沙漠化过程;沙漠化治理。

3.高原大气物理研究:主要方向有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干旱气候;雷电物理与雷害机理。

4.寒旱区水土资源:主要方向有寒旱区水文过程与水资源;水土资源承载力与优化配置;生态水文学环境;寒旱区土壤与土地资源。

5.生态与农业:主要方向有恢复生态学;节水生态学;生态经济

兰大地科学院冰川漂砾

中山桥

★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北纬37°30′至40°,东经102°20′至106°)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

地理位置:

中国第4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东南部,介于北纬37°30′至40°,东经102°20′至106°。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

自然气候 :

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0.3毫米,最小年水降水量公33.3毫米,年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9℃,绝对最低气温-29.6℃,年均蒸发量2258.8毫米,无霜期168天,光照3181小时,太阳辐射150千卡/平方厘米,大于10℃的有效积温3289.1℃,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年均风速4.1m/s,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

植被:

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残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0至20米,主要为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分布在边缘地区。高大复合型沙丘链则见于沙漠东北部,高度约50至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围与湖盆的边缘,其上植物多为沙蒿和白刺。在流动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芦苇、沙拐枣、花棒、柽柳、霸王等,生长较巴丹吉林沙漠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岗地区还有大片麻黄,在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间有天然胡杨次生林,头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后营造的人工林。

★宁夏——西夏王朝(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自治区首府银川。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地理位置:宁夏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地形地貌: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宁夏博物馆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原馆位于银川市承天寺院内。1959年筹建,1973年正式建立。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层。宁夏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近四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四千余件,经鉴定确认的国家一级文物159件。新馆一、二、三层所陈列的通史篇、专题篇和临展篇三大版块十二个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宁夏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基本陈列 《宁夏历史文物陈列》 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宁夏地区出土的文物为基础,来反映宁夏自原始社会至明清的历史概貌。

《西夏文物陈列》 主要集中了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从文字、工艺、佛教、建筑等方面,揭示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宁夏革命文物陈列》 内容共从“早期中共宁夏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红军长征在宁夏”、“红军西征在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等七个部分入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宁夏地区留下的光辉足迹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贺兰山岩画展》 包括“展览宗旨”、“宁夏贺兰山岩画简介”、“宁夏贺兰山岩画分布”、“宁夏贺兰山岩画自然环境”等十一个方面,试图将宁夏境内一万年前至元代的岩画、岩画研究成果,及其所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全面揭示给观众。《回族民俗文物展》 通过颇具特色的回族民俗文物的展示,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内领略宁夏这个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所蕴涵的最本土且最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贺兰山岩画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历史渊源

贺兰山岩画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贺兰县岩画

① 小西峰沟岩画,内容以动物表现为主,制作手法多为凿刻法,也有个别的使用磨刻方法。②白头沟岩画,白头沟沟口有一小山梁将沟的出口成两部分,北口俗称叉子渠,岩画分布在叉子渠渠口的北山坡的拐弯处,均面东南。凿刻了羚羊、岩羊、北山羊、飞雀等动物,又有牧马图,其中的人物系有尾饰。③插旗口岩画,插旗口位于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的贺兰贺兰山岩 字山东麓,内容有人面像、符号和动物。④贺兰口岩画,沟口开阔,面对黄河,沟内泉水流淌不止。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的断崖石壁上,以沟口北崖向阳的岩画数量居多。岩画保存情况不一样,位于沟崖北侧的岩画保存明显好于南崖的崖面。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内容绝大多数是人面像,另有人物、舞者、天体和马、羊、虎等动物。岩画以敲凿法和磨刻法为主。从画面的风格、题材和内容及剥落的情况看,贺兰口岩画的凿刻延续时间很长。⑤苏峪口及回回沟岩画,苏峪口俗称“宿嵬口”,岩画分布在苏峪口沟谷两岸,迤南至回回沟,原来调查岩画的数量有200幅,由于开矿炸石,修筑公路,大部分岩画已被毁,现存的岩画仅有几十幅,以兀立山头巨大的《神牛图》最为著名

▲岩羊

岩羊体型中等,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两性具角,雄羊角粗大似牛角,但仅微向下后上方弯曲。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它们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达2、3米,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10多米而不致摔伤。冬季发情交配,次年6、7月产仔,每年通常只产1仔。主要天敌是雪豹、豺、狼,以及秃鹫和金雕等大型猛禽

小结

夏末秋凉的8月初,我们在老师门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起很早,经常是在车上,或景点度过一天所以吃饭问题一般都是自带干粮解决,在一路上,我们攀登翠华山,还有很多同学登上了翠华山主峰海拔2132米,观赏了青海湖,还有黄河,领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走在路上不容易,但是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克服许多的困难!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几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一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次实习主要是在西北地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生活环境相对中原来说是比较艰辛的,特别是在水资源这一方面,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缺水的那种感觉,让我真正地意识到了在生活当中应该要珍惜用水。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下载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管理学真题[范文]

    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管理学真题 鉴于在选择考华师企业管理的时候,我发现网上很难找到管理学的真题,因此在考试的时候把整个试卷都抄出来了,试题都挺简单......

    新疆大学2003-2013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2003年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 1填空题 1.断层的要素有四个:P42 2.生态因素有:P279 3.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素有:P68 4.影响气温分布于变化的因素有:P70 5.降水量的分布......

    2014年中科院自然地理真题回忆

    2014年中科院自然地理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 径流 降水变率 洪积扇 生态因子 地貌内营力 纬度(总共十个,剩下的忘了….不过忘了的都是我一下子就写书来的,不难) 二、简答 1.主要......

    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复试真题及具体流程

    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复试流程及真题 一、专业课笔试 1.名词解释(每个5分) 课程标准: 班级授课: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2.论述(每个20分) 论述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七要素)......

    2014粤东西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类

    2014粤东西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类 一、判断(30题)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西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Ⅰ考试大纲[范文]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36) 学院名称(盖章): 文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3年7月10日 《中国古代文学Ⅰ》科目大纲 (科......

    2018年西北师大管理科学考试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专升本招生 管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西北师范大学普通专升本招生管理科学专业考试包括《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原理》两部分内容。考试目的......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院系: 专业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