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

时间:2019-05-14 09: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

第一篇: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

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 新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快速进入角色是每个企业都期望的,然而事与愿违,解雇没有通过试用的新员工也是每个企业都会遭遇的。如果因此劳资双方闹得不愉快,甚至对簿公堂,于情于理受伤的又岂只是劳动者?企业能否防患未然,规避这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为避免用人单位随意解除试用期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限制用人单位用工权力,《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解雇加以限制性规定,即用人单位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法定的8种情形解除试用期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在管理上丝毫没有自主权。实践中,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雇劳动者时,时常被劳动者告上法庭,更为可悲的是,大部分都是以用人单位败诉而告终。8大法定条件中有3种须被动遵循法律规定,而另外5种则带有协商与约定的意思在其中,用人单位也可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低风险低成本的实施试用期解雇行为。

情形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成功援引本条款解雇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一般须有能力做到以下3个方面:首先,用人单位须制定各个岗位的录用条件,录用条件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岗位对劳动者的任职资格要求;其次,用人单位将岗位录用条件告知劳动者,劳动者必须明确知悉所在岗位的录用条件;最后,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然而要做到这三个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并非易事,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繁多,工作职责千差万别,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岗位都制定详细的录用标准,所以实施难度非常高。

解决之道:录用条件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只能在发布的招聘广告或者岗位说明书中注明,还可以在试用的过程中加以考核判断。用人单位可以转变操作思路,将劳动者在试用期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或考试,作为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标准,这样用人单位就掌握了对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主动权,极大简化了适用本法条的难度。

比如,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这样约定:乙方处于试用期间内,甲方会根据乙方入职岗位需要安排各种考核,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员工培训考核、转正答辩、笔试、撰写方案、拟定文件、工作满意度评估等方式,若试用期某项考核不合格或者考试作弊的,属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情形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援引本款解雇试用期的员工必须要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下足功夫,这包括: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履行法定的民主程序,否则容易承担规章制度无效的后果;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劳动者的哪些情形是属于严重情形,不同公司对严重程度界定有所差异,这些内容必须在规章制度中明示;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规章制度的告知义务,而不是束之高阁,使员工无从知晓。对于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要能根据此法条解雇试用期劳动者是相当的困难,如果用人单位未设置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别说是期望符合法律规定的全部要件,单就一个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而言,几乎就不太可能援引本法条解雇试用期劳动者。

解决之道: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行使用工自主权,有效组织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规章制度是与全体劳动者产生法律关系的。除此以外,还有用人单位与每个劳动者产生法律关系的工具——劳动合同。从法律效力来看,劳动合同的效力高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因此,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全面梳理涉及到劳动者管理的重要事项,将核心或长期不变的内容直接列入劳动合同约定内容中,避开规章制度制定的难题,使之成为劳动合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乙方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①在职期间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或在1个年度内旷工5次及以上。②1个月迟到、早退或擅离职守累计6次及以上。③在职期间,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吸食毒品、嫖娼、卖淫等活动,或因违法行为被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拘留、劳动教养。④乙方在职期间,不胜任工作,且不服从公司岗位或者工作内容调整。⑤乙方在职期间,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⑥私自占有甲方、客户或第三方财物的。⑦其他违反社会公德、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情形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实务难点:本法条中“营私舞弊”相对容易认定,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纠结在“严重失职”与“重大损害”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人单位往往很难讲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失职”;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没有明示什么程度的损害属于“重大损害”,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没有清晰界定好这两个问题之前,用人单位援引本款解雇试用期的劳动者,容易导致劳动争议上的被动。

新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快速进入角色是每个企业都期望的,然而事与愿违,解雇没有通过试用的新员工也是每个企业都会遭遇的。如果因此劳资双方闹得不愉快,甚至对簿公堂,于情于理受伤的又岂只是劳动者?企业能否防患未然,规避这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为避免用人单位随意解除试用期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限制用人单位用工权力,《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解雇加以限制性规定,即用人单位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法定的8种情形解除试用期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在管理上丝毫没有自主权。实践中,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雇劳动者时,时常被劳动者告上法庭,更为可悲的是,大部分都是以用人单位败诉而告终。8大法定条件中有3种须被动遵循法律规定,而另外5种则带有协商与约定的意思在其中,用人单位也可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低风险低成本的实施试用期解雇行为。

情形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成功援引本条款解雇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一般须有能力做到以下3个方面:首先,用人单位须制定各个岗位的录用条件,录用条件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岗位对劳动者的任职资格要求;其次,用人单位将岗位录用条件告知劳动者,劳动者必须明确知悉所在岗位的录用条件;最后,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然而要做到这三个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并非易事,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繁多,工作职责千差万别,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岗位都制定详细的录用标准,所以实施难度非常高。

解决之道:录用条件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只能在发布的招聘广告或者岗位说明书中注明,还可以在试用的过程中加以考核判断。用人单位可以转变操作思路,将劳动者在试用期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或考试,作为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标准,这样用人单位就掌握了对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主动权,极大简化了适用本法条的难度。

比如,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这样约定:乙方处于试用期间内,甲方会根据乙方入职岗位需要安排各种考核,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员工培训考核、转正答辩、笔试、撰写方案、拟定文件、工作满意度评估等方式,若试用期某项考核不合格或者考试作弊的,属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情形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援引本款解雇试用期的员工必须要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下足功夫,这包括: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履行法定的民主程序,否则容易承担规章制度无效的后果;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劳动者的哪些情形是属于严重情形,不同公司对严重程度界定有所差异,这些内容必须在规章制度中明示;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规章制度的告知义务,而不是束之高阁,使员工无从知晓。对于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要能根据此法条解雇试用期劳动者是相当的困难,如果用人单位未设置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别说是期望符合法律规定的全部要件,单就一个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而言,几乎就不太可能援引本法条解雇试用期劳动者。

解决之道: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行使用工自主权,有效组织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规章制度是与全体劳动者产生法律关系的。除此以外,还有用人单位与每个劳动者产生法律关系的工具——劳动合同。从法律效力来看,劳动合同的效力高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因此,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全面梳理涉及到劳动者管理的重要事项,将核心或长期不变的内容直接列入劳动合同约定内容中,避开规章制度制定的难题,使之成为劳动合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乙方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①在职期间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或在1个年度内旷工5次及以上。②1个月迟到、早退或擅离职守累计6次及以上。③在职期间,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吸食毒品、嫖娼、卖淫等活动,或因违法行为被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拘留、劳动教养。④乙方在职期间,不胜任工作,且不服从公司岗位或者工作内容调整。⑤乙方在职期间,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⑥私自占有甲方、客户或第三方财物的。⑦其他违反社会公德、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情形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实务难点:本法条中“营私舞弊”相对容易认定,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纠结在“严重失职”与“重大损害”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人单位往往很难讲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失职”;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没有明示什么程度的损害属于“重大损害”,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没有清晰界定好这两个问题之前,用人单位援引本款解雇试用期的劳动者,容易导致劳动争议上的被动。

解决之道:用人单位必须要明确建立其本单位重大损害的标准,以及认定重大损害的程序,即时通报劳动者给单位造成的重大损害。损害既可以包括物质上的损失,也可以包括非物质上的损失,如用人单位的声誉、美誉度等无形资产。对于重大损害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组织的发展阶段与规模不同而差别对待。至于“严重失职”,用人单位无法穷尽也没有必要将全部的情形都列明,实际上,“重大损害”是“严重失职”的后果,用人单位可以反向界定“严重失职”,保留最终确认劳动者是否属于“严重失职”的权利,当然也需要排除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因乙方过失或故意给甲方造成损害的,乙方须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的(重大损害的认定标准为大于5000元人民币、新闻媒体刊登批判性报道或被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批评或处罚的),乙方须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同时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本条所称“严重失职”指除不可抗力以外的原因,乙方职责范围内造成公司重大损害的情形,并经过公司认定的。情形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而拒不改正的。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要界定“严重影响”或者“拒不改正”的范畴,必须收集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劳动者属于严重影响本职工作,或者拒不改正,这都是较为困难的,即使用人单位能够举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性价比来看也是不高的。解决之道:这个条款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只要劳动者对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种是不管劳动者是否对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只要用人单位提出,劳动者没有改正的,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考虑到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不好取证,对工作任务的严重影响难以明确,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直接约定不得建立双重劳动关系,否则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这样处理就比较简单,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就此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细化约定。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在职期间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或直接、间接、实际控制、参与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甲方有竞争的业务,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情形五:劳动者以欺诈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

实务难点:本条款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常见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用人单位往往缺少对劳动者“欺诈手段”的具体界定,对劳动者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模糊不清。第二,用人单位未能有效收集与劳动者相关的材料,尤其是涉及到劳动者签名的材料。缺少了此部分材料或用人单位根本无法证明是劳动者本人提供,还是其他人提供的材料,是用人单位败诉的主要原因。

解决之道:本条款是《劳动合同法》第3条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应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必须全面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否则劳动合同建立的基础就不存在。用人单位要成功援引本条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用人单位须制定规范的《员工入职登记表》供劳动者书面填写。其次,做好劳动者入职材料收集工作,核对原件保留本人签名的复印件。最后,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详细条款,并做好相应的背景调查工作。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①诚实信用是甲方招用乙方的绝对标准之一,甲方绝对不招用非诚实信用者;甲方在完全信赖乙方提供的任何信息或资料是合法真实的情况下,与乙方签订此劳动合同;在签订合同前/时,若乙方做出的健康状况承诺、知识技能承诺、工作经历承诺不真实、不客观或者虚假,或乙方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真实情况,误导甲方做出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错误决定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乙方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乙方应当赔偿因此给甲方带来的经济损失。②乙方对所提交的信息或资料确认真实、合法。乙方同意授权甲方对其背景调查,包括其提交的任何信息或资料。若乙方在职期间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真实情况,属于非诚实信用行为,且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篇:如何合法解雇试用期员工?》[定稿]

【知识讲解】

新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快速进入角色是每个企业都期望的,然而事与愿违,解雇没有通过试用的新员工也是每个企业都会遭遇的。如果因此劳资双方闹得不愉快,甚至对簿公堂,于情于理受伤的又岂只是劳动者宁企业能否防患未然,规避这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为避免用人单位随意解除试用期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限制用人单位用工权力,《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解雇加以限制性规定,即用人单位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法定的8种情形解除试用期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在管理上丝毫没有自主权。

实践中,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雇劳动者时,时常被劳动者告上法庭,更为可悲的是,大部分都是以用人单位败诉而告终。8大法定条件中有3种须被动遵循法律规定,而另外5种则带有协商与约定的意思在其中,用人单位也可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低风险低成本的实施试用期解雇行为。

情形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成功援引本条款解雇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一般须有能力做到以下3个方面:首先,用人单位须制定各个岗位的录用条件,录用条件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岗位对劳动者的任职资格要求;其次,用人单位将岗位录用条件告知劳动者,劳动者必须明确知悉所在岗位的录用条件;最后,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然而要做到这三个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并非易事,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繁多,工作职责千差万别,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岗位都制定详细的录用标准,所以实施难度非常高。

解决之道:录用条件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只能在发布的招聘广告或者岗位说明书中注明,还可以在试用的过程中加以考核判断。用人单位可以转变操作思路,将劳动者在试用期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或考试,作为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标准,这样用人单位就掌握了对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主动权,极大简化了适用本法条的难度。

比如,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这样约定:乙方处于试用期间内,甲方会根据乙方入职岗位需要安排各种考核,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员工培训l考核、转正答辩、笔试、撰写方案、拟定文件、工作满意度评估等方式,若试用期某项考核不合格或者考试作弊的,属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情形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实务难点:用人单位援引本款解雇试用期的员工必须要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下足功夫,这包括: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履行法定的民主程序,否则容易承担规章制度无效的后果: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劳动者的哪些情形是属于严重情形,不同公司对严重程度界定有所差异,这些内容必须在规章制度中明示;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规章制度的告知义务,而不是束之高阁,使员工无从知晓。对于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要能根据此法条解雇试用期劳动者是相当的困难,如果用人单位未设置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别说是期望符合法律规定的全部要件,单就一个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而言,几乎就不太可能援引本法条解雇试用期劳动者。

解决之道: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行使用工自主权,有效组织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规章制度是与全体劳动者产生法律关系的。除此以外,还有用人单位与每个劳动者产生法律关系的工具——劳动合同。

从法律效力来看,劳动合同的效力高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因此,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全面梳理涉及到劳动者管理的重要事项,将核心或长期不变的内容直接列入劳动合同约定内容中,避开规章制度制定的难题,使之成为劳动合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乙方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甲

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①在职期间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或在1个内旷工5次及以上。②1个月迟到、早退或擅离职守累计6次及以上。③在职期间,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吸食毒品、嫖娼、卖淫等活动,或因违法行为被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拘留、劳动教养。④乙方在职期间,不胜任工作,且不服从公司岗位或者工作内容调整。⑤乙方在职期间,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⑥私自占有甲方、客户或第三方财物的。⑦其他违反社会公德、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情形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实务难点:本法条中“营私舞弊”相对容易认定,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纠结在“严重失职”与“重大损害”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人单位往往很难讲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失职”;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没有明示什么程度的损害属于“重大损害”,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没有清晰界定好这两个问题之前,用人单位援引本款解雇试用期的劳动者,容易导致劳动争议上的被动。

解决之道:用人单位必须要明确建立其本单位重大损害的标准,以及认定重大损害的程序,即时通报劳动者给单位造成的重大损害。损害既可以包括物质上的损失,也可以包括非物质上的损失,如用人单位的声誉、美誉度等无形资产。对于重大损害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组织的发展阶段与规模不同而差别对待。至于“严重失职”,用人单位无法穷尽也没有必要将全部的情形都列明,实际上,“重大损害”是“严重失职”的后果,用人单位可以反向界定“严重失职”,保留最终确认劳动者是否属于“严重失职”的权利,当然也需要排除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

比如,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下条款:因乙方过失或故意给甲方造成损害的,乙方须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的(重大损害的认定标准为大干5D00元人民币、新闻媒体刊登批判性报道或被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批评或处罚的),乙方须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同时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本条所称“严重失职”指除不可抗力以外的原因,乙方职责范围内造成公司重大损害的情形,并经过公司认定的。

【案例回放】

甲公司为扩大纸浆产品的销售,于2007年8月招聘了一些业务员,秦某就是其中一位。在秦某到公司报道的第一天,甲公司告知他要有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工资每月1000元,如果业务能力强就正式聘用,根据业务额提成。

为了能在甲公司长期工作,秦某就到处联络客户,不久就签订了两笔合同。根据甲公司规定,客户信息要由公司统一管理,甲公司随后将秦某的客户转给了其他员工。在1个月快到期的时候,甲公司通知秦某,告知他不符合录用条件,予以解雇。

秦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撤销甲公司不予录用的决定。劳动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认为甲公司没有证据证明秦某不符合录用条件,故不得解除与秦某的劳动合同。于是裁决撤消了甲公司做出了不予录用的决定。

【案例解析】

案例一中的情况属于典型的恶意用工。新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规定不能在试用期任意解除劳动合同,目的就是限制用人单位寻找借口随意开掉试用期员工。试用期除非劳动者有上述规定的解除情形,才可以解除。

即使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必须证明首先制定的有明确、合理的录用条件、业绩考核目标,要解除必须证明试用期员工有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确切证据,否则,任意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构成违法解除,要对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促使秦某在短时间内发展了客户资源,又利用优势地位让秦某无法维护自己的工作成果。甲公司利用试用期内秦某急于表现的心态,为公司扩大了销售网络,但为了减少工资成本又将秦某辞退,属于违法解除,直接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秦某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如何合法解雇试用期员工

如何合法解雇试用期员工?

A公司的做法还不太完善,如果强制执行下去,可能面临仲裁和被诉,最终极可能败诉,如果我是A公司HR经理,就按如下程序来处理:

1、找李小姐的直接上级交流:详细了解李小姐“工作拖位、事情完成差强人意、不够机灵”的具体表现,以及平时是否给予及时提醒或谈话并要求其改善,是否及时记录交谈内容等。同时,说明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员工试用期不合格,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也需证据充分,否则如果员工不服甚至走上法律渠道,在证据不充分情形下,公司是容易败诉的。如果这些记录都很全,甚至有李小姐写的改善书而且有签名和日期,就好办了。但我相信,李小姐的上司应该这些,于是,就可以抛出“暂时不要解除其合同,我们共同给她提出来存在的问题要求其在一个月的限期内改正,并劝其写一份改善书。”,相信能够达成此共识。

2、共同找“公司觉得”的上级:与李小姐的部门领导一起共同找“公司觉得”或者要求解除李小姐劳动合同的领导,汇报相关情况,说明利害关系,相信也能够达到以上共识的。

3、找李小姐谈话:与李小姐部门领导一起,找李小姐谈话,先肯定其2个月来付出的劳动和辛苦,肯定其做出一定的成绩(李小姐应该不会有抵触情绪),然后说明前台文员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平时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以上问题,希望其慢慢改善(李小姐应该感觉到公司对其试用表现不满意),然后说明劳动合同法有规定,如果员工在试用期表现不合格,用人单位是可以辞退员工的,只要理由充分、证据合理,也不会给员工赔偿的,不信你自己可以去咨询律师(李小姐此时心里比较虚了),但公司还是看到李小姐一些积极方面,经过与公司领导商量,同意给予李小姐一个月改正的机会,希望李小姐重视并切实拿出行动,同时也相信李小姐能够做得更好,并请李小姐写一份改善保证书,比如写上“感谢领导给予我的一个月改正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改正工作拖拉、不够机灵、不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缺点,如果改善效果不好,自己愿意离职”(如果李小姐看重此工作就会写,如果不重视可能就会此时主动请辞,如果请辞,本人就可以表达:工作这么多年,如果李小姐不介意,我可以帮你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公司,你去试下,也算给双方一个台阶下,通过这样的交流,李小姐应该就在我们掌控之中了)。提醒下:不管是哪种情况出现,本次谈话内容都需要在笔记本上简要记载,并请李小姐及其部门领导共同签字承认,当然,本人自己也要签字,只要是真诚沟通交流,签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4、分别处理:不管是哪种结果,第一时间都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希望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李小姐主动请辞,按离职流程办理就行;如果李小姐愿意再试用一个月,就请李小姐上级密切观察表现,并及时找其谈话,谈话要有三人在场并每人签字。届时如果确实改善了,经过努力改造了一个人,让其留下来未尝不可;如果仍存在那些问题,相信有据在手,她不主动请辞都不行啊,即使上诉她也会输的。

5、开协调会:针对李小姐试用不合格而没有及时留下书面证据的事,本人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个协调会,提醒各位其中存在的隐患,将会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也会也各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提醒各位:一是要及时发现不合格的试用员工,越早越好,过了试用期是最难处理的;二是希望抽时间及时与试用期员工交流,表扬积极的方面,提醒存在的问题、要求达成的工作业绩水平,并要求限期改善,同时需要签字确认,留下书面证据。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并抄送公司领导。

6、HR部门反省:通过李小姐及协调会后,我认为,HR部门也应反省以下二点:

(1)各岗位JD完善否:“工作拖拉,完成任务差强人意,不够机灵”在JD中是如何表达的,有没有量化的体现,重新疏理、修改各JD,以免引起歧义。

(2)第1次签3年?当然,目前不少单位第1次签劳动合同都会签3年,一是要将试用期控制到六个月,为公司节约成本;二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员工试用不合格,后面还有时间,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三是可以第2次签5年,于是你要工作到第九年才能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着实为公司考虑得比较长远。但我想说,如果第1次只签1年,试用期就1个月,会不会好些呢?这就更要求HR部门和用人部门对试用期员工的表现要及时反应,可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因时间拖延带来的麻烦,当然第2次就可以签5年、7年等劳动合同的,一样可以达到推迟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到来。不过,各有利弊,看各人的选择了。

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很重要,但我认为,做为HR工作者,面临的各种问题非常多,也没有可以直接借用的经验,哪怕你是工作上十年、二十年的HR者,可能天天也会面临新的情况发生,我以为:只有走群众路线,发挥HR部门各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联合公司各部门人员,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各种HR问题的预防措施才是要提前做的啊。

第四篇:员工解雇(定稿)

员工解雇(聘)、辞退或开除辞职管理规定解雇(聘)管理规定 :

1.1 解雇(聘)需提前 10 天书面通知其本人,按照本人在公司工作期间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2.2 在试用期内,公司行政办人事部门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及其表现有权解雇(聘)员工,不做任何工资以外的补偿,参照相关规定办理其待遇、责任等程序工作;

2.3 根据某些特殊情况,被解雇(聘)的员工应予以资遣,参照执行《人事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2辞退或开除管理规定

2.1 公司对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辞退或开除;

2.1.1一年内记大过三次以上(含三次)者;

2.1.2连续旷工三天或全年累计超过五天(含五天)者;

2.1.3营私舞弊、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或佣金者;

2.1.4工作疏忽大意、贻误要务、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

2.1.5违抗指挥或擅离职守,造成严重后果者;

2.1.6效仿上级领导签字、盗用或未经批准使用公司公章、私拆信函或涂改公司文件者;

2.1.7因破坏、窃取、毁弃、隐匿公司之设备、设施的技术资料或其他文书资料等行为,致使公司生产维修、业务遭受损失者;

2.1.8精神或机能发生障碍影响正常工作或身体虚弱(已无力从事任何劳动)、衰老、残废等,并且要持有县级医院以上开具证明为真实材料,经公司认为不能再从事工作者或因员工所做的工作,虽无过失但不能胜任者;

2.1.9 年终考核不合格,经考察试用仍不合格者;

2.1.10 泄露公司商业上的秘密情节严重者;

2.1.11 员工在试用期内经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者;

2.1.12 由于其他原因或业务上符合辞退条件的;

2.1.14 违反公司《奖惩制度》及各相关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

2.2 公司按照规定辞退员工时,应于事前告知,并由其直属领导及行政办人事部门共同出具《员工辞退或开除通知书》,被辞退的员工预告期于十日前告知,开除 的员工无预告期;

2.3 离职的员工应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填写《离职交收表》 ;

2.4 被辞退或开除的员工对处罚不服者,可以在收到《员工辞退或开除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之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 当地人民法院上诉;

2.5 被辞退或开除的员工无理取闹、纠缠领导,影响公司及各级领导正常工作秩序的,公司有权命令负责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将其带离公司以外,造成严重影响或后果的,公司将申请公安部门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以及保留申诉赔偿损失的权利;

2.6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直接造成重大损失,无需提前告知本人,并按照损失的严重性,要求其予以赔偿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2.7 行政办人事部门在辞退或开除后,应及时登记《人员登记一览表》;

2.8 公司所属各部门无权直接辞退或开除员工,必须经行政办人事部门汇同公司主管领导查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辞职管理规定 :

3.1 公司要员工因故辞职时,应向行政办人事部门索要《离职审批表》,填写后,按照“表”上的要求办理离职手续;

3.2 公司员工无论以何种理由提出辞职申请(本人必须书写辞职报告),自提出之日起,仍须在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三十天(特殊情况由总经理或指定代理人批 准);

3.3 员工辞职申请被核准后,行政办人事部门应及时通知将要辞职的员工,在离开公司之前办理好移交手续,一天之内办妥有关手续,方可离职(特殊情况可延长一天)。因员工个人原因拖延未办者,过期按自动离职处理;

3.4 公司外派学习或培训的员工辞职时,除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外,必须赔偿全部学习或培训的费用以及赔偿因此所造成的损失;

3.5 员工辞职申请被核准后,行政办人事部门应及时填写《人员登记一览表》;

3.6 凡来到公司工作满一年辞职者,对公司的工作未造成任何影响,并按照离职程序办理手续,如辞职本人在公司工作期间对企业做出重大或突出贡献,并且得到公司领导认可的,由公司总经办研究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其他

4.1 在公司工作期间,造成空岗,并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私自离开,再通知不到本人的情况下,按自动离职处理;

4.2 员工解雇(聘)、辞退、辞职手续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自行离去超期后,公司行政办人事部门应视情况后,按自动离职处理;

4.3 自动离职的员工不享受公司任何补偿、工资及各类津贴;各类证件、押金、本人档案等在补交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或扣除全部押金来补偿公司因空岗造成的损失,才能将本人物品退回;

4.4 被开除的员工只支付实际劳动报酬,对于造成的影响、损失或后果者,公司行政办人事部门因视情节是否需要在工资中扣除损失或相关费用或直接追究法律责任;

4.5 因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可与上级司法部门联系直之追究法律刑事责任。

4.6行政办人事部门应及时给离职人员做好离职程序的解释工作,避免工作出现被动;

4.7 离职事项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劳动法》执行,若与国家法律或所属地方法规有抵触的地方,按国家法律或所属地方法规执行。

4.8三日之内造成空岗,并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私自离开,属自动离职,自动离职的员工不享受公司任何补偿和工资及津贴;

4.9 员工解雇、辞退、辞职手续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自行离去,公司有关部门应视情况后,按自动离职处理。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停职,在停职期间,薪水停发,并应办理移交。

5.1有违犯本公司规章的嫌疑,情节重大,但尚在调查之中,未作决定者。

5.2违犯刑事案件,经司法机关起诉,判刑但未确定者。

5.3 前条第 1、2款如经查明,无过失或判决无罪者,可申请复职。本公司因自然条件限制或因不可抗力中途停业在一个月以上时,可随时采取放假或裁减人员;解雇人员时,应在事前预告;员工对于其所承受之工作不能胜任时,本公司亦可随时解雇,并照上项规定预先通告。

第五篇:员工解雇程序

江苏威旭机电有限公司

员工解雇

说明:

下列三种情况可导致解除劳动合同:

1.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期间, 双方其中一方提出解除合同;

2.合同期满时双方其中一方提出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由于上述第1条内容而产生中止劳动合同的,提出中止合同的一方需提前30天通知对方。

程序:

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方式:

1.0 员工提出辞职, 需解除劳动合同:

1.1 直属主管于正式收到『员工辞职通知书』后,注明对该员工辞职的批复(包括同意离职的日期等)。并联同人力资源部安排与该员工面谈了解情况及员工对公司的意见。

1.2 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辞职员工办理辞职手续。

1.3 由人力资源部到劳动部门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事宜且终止保险事项。

2.0 公司提出辞退员工, 需解除劳动合同:

2.1 辞退员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解除劳资关系之最终及迫不得已之措施, 若员工的违规行为经两次警告, 或其工作能力及表现未能达到公司要求者, 公司变更其工作岗位及职级而该员工不同意接受时, 公司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辞退。

3.0 公司无论员工辞职或被解除劳动合同, 人力资源部及部门经理应及时检讨有关人事策略, 并决定 是否需要招聘或调升员工填补该空缺。

4.0 离职面谈:

4.1 离职面谈之目的乃收集及统计员工离职的原因及其它有关资料,以便公司改善有关措施和制度。

4.2 离职面谈由人力资源部或部门主管/经理主持, 并对该员工辞职作出批复。

4.3 离职面谈报告存放在离职员工之个人档案文件内, 每月离职人数、原因等有关资料将摘录于每月人事工作报告内。

4.4 离职员工可自愿填写『员工离职意见书』, 该意见书的内容由人力资源部处理并判断其准确合理性后交有关人员,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及完善用人制度。

5.0 离职证明:

5.1 离职员工可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发给离职证明书。

5.2 人事部发出之该离职证明书只证明离职员工之受雇日期、职位及离职原因。

5.3 被开除的职工只获发开除证明书而不可获发离职证明书。

6.0 离职时及最后工资结算要求: 离职员工于离开公司前必须将所有公司物品退还给公司, 并完成『员工离开公司退还公司物品报告表』。该报告表必须由直属上司、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签署证明已退还所有物品后, 财务部才为离职员工结算工资。

7.0 最后结算薪金包括以下项目:

7.1 计算至该员工上班最后一天之工资及补贴;

7.2 未休之有薪假期补偿金结算;

7.3 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需补/扣之代金额(例:保险金);

7.4 扣除向公司借款/赔偿之金额。

8.0 离职员工在当月连续出勤15天以上者(不包括15天), 方可享受当月奖金。计算奖金的方法是:按当月奖金额为单位, 按离职员工离职当月之实际出勤日数计发。

9.0 最后结算之款项于员工离公司后七天内清付给离职员工。

10.0 解聘补偿金: 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内, 在员工未曾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公司因其它原因主动提出与员工终止此合同, 公司可按下列标准予该员工补偿金。

10.1 劳动合同期满解约: 工作一年按一个月计算, 不足一年按一年计, 以此类推, 基数为一个月基本工资。劳动合同期中解约: 工作一年按一个月计算, 不足半年按半年计, 以此类推, 基数为一个月基本工资+生活补贴, 当月所获的一次性奖励不算;

10.2 如未提前通知该员工, 可补发该员工代通知金, 基数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另,如员工提出中止合同,且因个人原因未能提前通知公司即离开者,员工亦需交纳一个月代通知金予分司,基数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生活补贴。

下载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解雇严重违纪员工

    1、如何解雇严重违纪员工? (1)解雇依据: 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

    解雇不称职的员工

    解雇不称职的员工 我相信这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在管理界也是一个殛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管理工作经验或者管理经验不多的人。事实上处理这类问题的难度并不亚于......

    如何合法的解雇员工

    企业解雇员工常犯的10个错误 做HR,不可避免要去充当“刽子手”。这是一个企业面对市场的正常行为,只有实现员工正常有序的优胜劣汰,企业才能有活力。但是在工作中,发现,我们的很......

    员工旷工解雇公告

    员工旷工解雇公告 餐厅全体伙伴: XXX在X月X日和X月X日连续2天无故旷工,目前餐厅已尽最大努力联系其本人和家人,但一直没有结果。鉴于目前该员工行为根据公司政策已构成严重违纪......

    解雇试用期新员工的关键点

    解雇试用期新员工的关键点 6小时前 42人浏览 1人评论 3人收藏 新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快速进入角色是每个企业都期望的,然而事与愿违,解雇没有通过试用的新员工也是每个企业都会......

    员工能力不足,能解雇吗(精选合集)

    问:员工能力不足,能解雇吗? 答: 能,但前提是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的规定,即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必须要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且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企业才可以......

    单位能在试用期内随时解雇员工?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随时解雇员工?原来的劳动法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

    员工非工作时间打架能否解雇

    员工非工作时间打架能否解雇 案例1 去年12月的某日晚上,钟先生在和朋友聚餐时,与同班组的小李争执并打架。公司认为,钟先生打架斗殴违反公司 《员工手册》规定,属于公司可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