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定义

时间:2019-05-14 09: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的定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的定义》。

第一篇:城市的定义

1.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的意义。

2.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3.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学

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4.城市化的含义: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化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5.城市化进程的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

6.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度较慢。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

1.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太阳城方案中的财产公有制、劳动交换银行与农业合作社、公社。

2)“田园城市” 理论

3)卫星城镇的连理论和实践

4)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5)马丘比丘宪章

6)邻里单位、小区规划和社区规划

7)有机疏散思想

8)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9)城市设计研究

10)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11)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12)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2.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

3.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4.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与影响

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与影响:城市规划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

2)对工作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5.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

市化

1.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

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的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个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经常性、实践性

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现场勘查、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

6.城市总体规划(一般是20年)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一般为5年)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7.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1.2.3.4.5.6.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2)新域选址和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奥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

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居住用地的分类:一~四类,一类最好,四类最差

居住用地的指标:一是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城市用地指标

用地指标:居住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7.8.9.10.居用地的选择: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

2)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

3)用地自身与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4)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

5)与现有城市的功能结构关系6)结合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趋向

7)留有余地

11.居住用地的主要分布方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

12.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

交通运输的要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连续运输

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影响、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

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污染

13.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1)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2)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3)生产技术的协作4)场外工程协作5)动力设施的协作6)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7)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8)厂前建筑的协作

14.工业区的组织:合理用地,避免浪费

15.工业区的组成:生产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

加工工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

16.工业区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间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

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

少市内运输

17.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1)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企业2)

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18.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优点:两者呈

带形发展,互不干扰,两者关系较好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呈垂直布置。优点: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设费用

3)混合布置形式

19.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成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

20.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产生工业地带、形成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状城市

2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1)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2)缺

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3)居住区与工厂混杂4)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5)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商上的统一安排6)利用一般民房和临时建筑

2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1)发展生产,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2)

与工业的专业化改组相结合3)必须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4)要便于居民参加生产劳动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留、改、并、迁

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旧工业区的改建要考虑:1)适当扩大用地2)改善运输条件3)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环境污染 23.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业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文物古迹类、其他2)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3)其他分类 24.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1)城市的性质与规模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设施指标的确定方法:1)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2)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3)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1)合理的配置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7)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25.主要公共设施的选择:1)符合其本身的要求 2)城市规划对其位置上的要求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1)城市公共中心系列 2)全市公共中心系列

第二篇:城市综合体的定义

商业地产中城市综合体的定义

城市综合体是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功能之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多元复杂而统一的建筑群落。

城市综合体从功能业态定义,国外称之为HOPSCA,即:

Hotel(酒店)

Office(写字楼)

Park(公园)

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

Convention(会议/会展中心)

Apartment(公寓)

这一定义,是城市综合体内部“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体现。

在国内,一般而言,城市综合体只要三项及以上功能叠加就可以称为城市综合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对2003 年以来的建成或在建的100 个新建筑综合体研究显示:65% 的建筑综合体具有酒店、办公、公寓、商业四大基本功能。

在国内,杭州的大型综合建设起步在近三年,但起点较高,仅以下4个城市综合体总体量已超过200万㎡

1.杭州万象城 总建80万㎡(含地下),含大型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高尚住宅,首批进入主力店为泰国CENTRAL尚泰百货、嘉禾影院、OLE超市、冰纷万象真冰溜冰场、TOYSRUS玩具反斗城、NOVO新概念、大食代美食广场、苏浙汇、全球超五星柏悦酒店、NIKE等。

2.杭州来福士广场 总建39万㎡(含地下),含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广场、服务式公寓等。凯德在全球共拥有七个“来福士”项目。继上海来福士广场、北京来福士中心、成都来福士广场之后,杭州市国内最大的来福士广场。

3.杭州运河商务区 总建60万㎡,含五星级酒店、大型商场、标志性写字楼、总部基地、高尚住宅。

4.杭州西溪天堂 总建约30万㎡,含博物馆、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超五星级度假酒店、精品商业、顶级产权式酒店、五星级标准酒店式公寓、旅游集散中心等。

第三篇:海绵城市定义、政策及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定义、政策及技术介绍

一、海绵城市定义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在城市排水上,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

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

2014年10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实践案例。

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发布,明确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分档确定。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明确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

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5年1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通知要求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把国家开发银行作为重点合作银行,加强合作,增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保障,用好用足信贷资金,为海绵城市建设助力。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海绵城市实践在不同层面有:庭院雨水系统、道路雨水系统、景观水体系统等。这些系统会利用以下几种技术或者综合利用集几种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

1、透水铺装 按照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2、屋顶绿化

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也是一种美观又经济的节水方式。对市区各大立交桥桥体、隧道墙体进行垂直绿化,栽植爬墙虎、常春藤等攀缘类植物。在市区部分区域进行屋顶绿化,可以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

3、植草沟

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

4、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

第四篇:地理教学材料-试论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试论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鉴于现有城市定义存在着种种疑惑和局限,我们考虑来探寻城市的本质定义。这里我们所提出的城市本质定义是: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并不否定以往的各种城市定义,而是在已有城市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的认识。虽然我们仍然沿用城市一词,但要对它进行本质定义,揭示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和共性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城市最初产生的缘由,也可以找到城市历经几千年发展且至今以不可逆转之势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所在。城市延续的原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城市只有实现和体现出这一本质才能存在,才能发展;而违背了这一本质,城市就会衰落、倒退和停滞。认识城市本质定义将揭示人在城市中的主体作用

城市是什么?城市的主体是人还是物?城市特有的形态使研究者往往不能超越其表象而触及实质。表面看来,城市是建筑物的组合,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企业商场云集、人口集聚的经济实体,是一个物质实体,是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但正是这些物的因素挡住了研究者的视线,以至于见物不见人,忘记了人的因素。其实,任何城市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都是由人去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如果对人工环境进行一番考证,那么我们透过城市所有的物质形态就可以找到隐含在背后的人的因素。城市在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有形物体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反映了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长则有几千年或几百年的历史,短则也有几十年的历史。每一代人都会在城市中留下生存的痕迹。这样我们又可在不同时期各代人之间找到具有共性的生存缘由,那就是城市这种聚居形式符合于人类的本性,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事实上,这些还不是答案的全部。仅有人口的聚集还不是城市形成的原因,农村也有人口聚集。这里要强调的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在于城市更多地体现了人工化环境,而乡村则大多为自然的环境。当然,城市也有自然环境部分:水、山和绿地等等。这些只在城市中占很小一部分。因为自然界的一块石头、一片绿地,只要一经人工雕琢或搬动就带有文化的含义。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有人工环境的特征。

在我们暂且忽略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将注意力转向城市的人工环境时,我们就会在种种人工环境背后找到人的因素,而人建设城市的意识和行为都是源于人的需要这一主导因素。在人的需要背后我们认识了人的基本特性:人是生物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也正是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才决定了人会产生各种需要。但仅用这些来解释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还不够充分。因为人的上述特征和需要不仅是城市和乡村形成的动因,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这些只能说明我们从中(包括城市与乡村)找到了一个共同点,要区别城市与其它社会物质形态,则要对人进行深入的探讨。认识城市本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我们通过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看到了人的本性:人是生物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又从人的本性去寻找更深层次的因素——人的生命构成(人的生理构造和心理构造)。也可将人的生命分解为生理生命和心理生命(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当我们进一步分解人的生命构成时,就会发现人的生理生命是极其有限的,而人的精神需要和心理欲望却是无限的。人的生长期完成之后,对于食物及营养的需要量不是上升,而是持续下降,而对于精神需要却在持续上升(由于人的阅历和知识技能的增长都会对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农村,由于精神文化条件的局限性,只能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和部分发展需要。而城市则高度聚集了各类人才和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具备了满足人们的不同爱好、兴趣和对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因此,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物质形态的差异和所处地域的不同,也不在于人的身份不同,而取决于能否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当然,农村一旦具备了满足人们发展需要的种种条件,也就完成了向城市的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城市自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高楼大厦、车多人多只是对现有城市特征的一种归纳和概括,这些仅仅表现了物质财富的聚集,并不代表着人的全部精神财富,更不意味着它能够充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城市现有的一切外部特征未必都代表着进步。衡量城市是否进步的标准只有一条,这就是看它是否满足了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是否保证群体的公正、平等和平衡发展。

这样一来,城市不能仅限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要具备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种种条件和环境。人们之所以渴望居住在城市,正是因为城市可以更多地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更确切地说,人类找到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精神)需要的聚居形式——这就是城市(尽管现有城市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比起过去居住在乡村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来说毕竟是进了一步)。

笔者认为,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物化环境的背后是人类社会的存在,而人类的需要又是人创造城市的动力之源。可以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来自于人的生命力量,来自人的需要和欲望,人一旦失去了种种需要和欲望,人类社会就会停滞,城市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研究城市,首先要研究人,仅对物的研究远远不够,更不能本末倒置,以物的研究取代对人的研究。

将城市的本质研究作为逻辑起点,是试图在各类不同城市中找到一个具有共性的东西,这就是城市的本质所在。各个历史时期城市的性质、功能、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但相同的是人的主体作用存在,人的需要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正是这些共同的因素导致了城市的产生、延续和发展。

认识城市本质定义,消除“城市异化”现象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历史过程看,城市在聚集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和厄运: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资源不足,交通事故剧增等。城市的增长往往与人的基本需要背道而驰。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异化”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伴随着物质财富不断堆积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贫困化。人对城市的疏离感增加,人对城市的排斥力和陌生感增加。例如,人与车发生冲突,人行路越来越窄小,而车行路越来越宽,大街小巷都成为停车场,车占了人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夜晚城市主要街道都变成了停车场。人的精神需要与物质商品的消费发生错位,过多的感官享受与刺激导致人的生理心理疾病,而人所需要的精神文化、社会公益设施等却往往得不到满足。

城市异化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对于如何利用物质财富为人类自身服务认识和研究得不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在短时期内创造和生产大量的产品,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但令人不安的是,这些财富的堆积并非都是在造福于人类。追逐金钱所带来的灾难和悲剧比比皆是:犯罪、吸毒、污染环境、疾病蔓延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城市异化”的根源所在。城市不仅要生产物质财富,还要生产出一代又一代正直、善良、健康的人。城市的繁荣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更不能无视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重要的是将物质财富用于人的培养,用于人的造就,用于改造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城市异化的另一原因是人对建设城市的目的认识不够。人类创造城市只是手段,目的是使人更好地生存。但在实践中往往发生这样的情况,城市成为目的,人却成为手段。城市成为一个与人类自身无关系的水泥构筑物,人游离于城市之外。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因素在于,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周围的环境,可用“适者生存”来比喻人与城市的关系,不是人改变城市,而是人去适应城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建造了城市,反而要受到城市的束缚和制约。人是最习惯和喜爱贴近自然界的动物,可大城市的楼层越建越高,绿地和森林却离人也越来越远,人与自然的接触机会也越来越少。实际上,所有城市构筑物都是人所创造的,是人的劳动产物,是人的思想、意识、行为的体现,是人类历史的体现。因此,城市人工环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当代人与当代人的关系,还表现为当代人与前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城市的本质正是体现了人的本质,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城市的本质特征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表现为人自身发展中表现出的内在矛盾性状态,表现为人的生理需要的有限性和人的精神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往往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将城市建设重点放在物质需要上,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而人的精神需要得不到相应满足势必限制人的智力和创造力,影响到人的生存质量。因此,人自身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也是导致城市异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城市本质的意义在于为满足人的终生需要提供外部条件

城市与企业有相同点,也有很大的不同点。企业把人看作是“经济人”和“职业人”,而城市则把人看作是“生物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城市之所以与企业不同,因为企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的群体,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企业不抚育儿童、赡养老人。城市则不同,它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人的一生都要在城市中度过。城市要按照人在不同年龄段的需要来建造人工环境。可以说,城市是人生命的起点,又是人生命的归宿。人在出生后的20年左右时间里没有自立能力,无收入来源,要依赖于家庭和城市的呵护。人进入晚年,丧失了工作能力之后也要依赖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城市人与农村人不同的是前者脱离了耕地,意味着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城市。

城市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意味着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城市社会的异质性决定了城市内人与人之间依赖性更强,亲和力更强,不同分工之间的互利互补和互惠更多。在农村,人们表现出对土地的依赖,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在城市,人们同样离不开自然,但更多地依靠城市整体的发展和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城市某一部分的失灵都有可能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城市环境具有公共性、非排它性、“白搭车”等特点。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段“白搭车”的过程。从个体看,每个人在劳动年龄时期创造的财富,部分预支给童年和少年时期使用,另一部分则积累起来留给老年时期使用。从群体看,则表现出要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无偿的必要的资助,表现为一部分社会财富在各种群体之间重新进行公平合理的再分配。城市要关心每一个人,考虑到人的不同生命周期的需要,并且要承诺对每个人的一生负责任。在对各国城市的比较研究中认识城市的本质

认识城市的本质并不限于理论层次,还要通过对各国城市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回顾与分析,通过对各国城市的比较研究认识城市的本质。世界各国城市千差万别,评价城市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也各有所异,但从城市的本质出发,从人的尺度出发,就可以使我们从各国城市的比较中找到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单纯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以说明城市的好坏。由于贫富差异等因素,这一经济指标还体现不出所有普通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评价城市需要有一套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指标体系,不是以少数人为标准,而是以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为标准。在美国的大城市纽约,虽然拥有豪华先进的物质设施,但犯罪率高,城市中充斥着暴力,毫不掩饰的影视暴力污染了儿童少年那纯洁无瑕的灵魂。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们要用铁栅栏围起自己的住宅,“那一座座漂亮的房屋前面拔地而起的铁栏杆通常有一层楼房高,使人看后觉得这里的人们仿佛生活在牢笼里。巴西利亚的郊区,连贫苦家庭也在住所周围树起铁栏杆。这样做既是为了防盗,也是为了向世人宣布他们已经在城市里夺得了一块个体领地。”。因此,有人对巴西利亚评价说:这是一座冷冰冰、空荡荡的、人情淡漠,缺乏人性的城市(利西亚·瓦拉达雷斯,马蒂娜·雅科,“巴西利亚人的住宅是城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信使》,1999年9期,第29页)。

总体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现成的、可以照搬照抄的城市发展模式,但许多具体的措施、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和参考。这里要强调的不仅是物的因素,也不仅是制度的因素,而是人的因素。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提到,许多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意识到: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未来理想城市不仅在于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还在于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这正是我们探索城市本质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我们考证和评价各国城市好坏的重要的通用的标准。

总之,揭示城市本质的理论意义是探索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特征和不同类型城市存在的共性特征,从而为城市学基础理论的形成增加一个有力的支撑点。依笔者之见,城市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应主要借鉴和吸收社会学、人类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并把人作为一个生物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来看待,以研究现代人的需要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只有了解了现代人的需要结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建设城市的目的,才能完成城市的历史使命。

早在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就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历史过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十五”计划纲要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一条是共产党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朱钅容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既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我国大规模城市化高潮即将到来,城市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都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正确地认识城市的本质将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元素定义

元素定义: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这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H氕、D氘(又叫重氢)、T氚(又叫超重氢);

:同位素同属于某一化学元素,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原子核也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却有不同数目的中子。例如氕、氘和氚,它们原子核中都有1个质子,但是它们的原子核中分别有0个中子,1个中子及2个中子,所以它们互为同

铀(Uranium)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元素,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锕系,化学符号为U,原子序为92。每个铀原子有92个质子和92个电子。自然界中的铀铀的天然同位素组成为: 238u:自然丰度99.275%,原子量238.0508,半衰期4.51X109a 235U:自然丰度0.720%,原子量235.0439,半衰期7.00X108a 234U:自然丰度0.005%,原子量234.0409,半衰期2.47X105a 因此238U的丰度最高.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铀-238,铀-235,和微量的铀-234。丰度最高的同位素是铀-238

铀的同位素中谁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

当然是U-235,反应堆里还有大量的U-238在外层,内部的U-235裂变后产生的多余中子会让U-238获得中子变为U-239,但由于不稳定衰变后就会形成Pu-239——同样可以用来造原子弹,这样就等于消耗掉U-235反而核材料还会变多,但却不能用于反应堆

1939年,美国加州大学的核物理学家麦克米伦(E.M.McMillan)在研究铀核裂变时,为测量裂变碎片的路程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他拿一叠锡箔纸,在最上一张放了薄薄一层氧化铀,并用回旋加速器靶体所产生的快中子流照射。然后,用盖革计数器测量每张锡箔纸的辐射强度。原以为,有氧化铀薄层的阻挡,辐射强度会减弱,出乎意料的是,辐射强度反而增大了。这促使麦克米伦回到费米的设想上来,“可否认为,有一些中子被铀吸收并没有引起裂变,而是进一步发生β衰变,这岂不是产生93号元素?这种同位素和裂变碎片不同,是不会飞离氧化铀的”。这时,华盛顿研究院的埃布尔森(P.H.Abelson)来到加州大学,判明它是铀的同位素经过β辐射嬗变产物,其半衰期为2.3天。该核反应是

他们仔细地研究了这种粒子,指出它是第93号元素的同位素,是一种超铀元素。他们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镎(Neptunium,元素符号是Np)。这来源于海王星(Neptune)一词,而海王星的轨道是在天王星(Uranus)轨道之外(铀是以天王星命名的)。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92。属ⅢB族锕系放射性元素,元素符号U。天然铀含234U、235U和238U三种同位素。不同富集度的铀可分别用于制成核燃料、核武器装料、穿甲弹和装屏蔽材料

下载城市的定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的定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术语和定义

    记录编号JZYC/JL—3.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 四不放过: 调查事故、事件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追究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三同......

    职责定义

    职责的定义 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所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

    毛呢定义

    毛呢的相关资料 一、毛呢的定义 毛呢面料也称毛料是指用兽毛纤维或人造毛等纺织成的衣料。精纺毛料是以纯净的绵羊毛为主,亦可混用一定比例的毛型化学纤维或其他天然纤维,经精......

    类比 定义

    1 ()对于紫鹃相当于《围城》对于() A 《红楼梦》——方鸿渐 B 《三国演义》——钱钟书 C 《水浒传》——巴金 D 《金瓶梅》——鲁迅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相当于小时对于() A 《......

    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

    演讲定义

    演讲的概念一般做演讲主体的是名人或者有特殊经历的人,以面对公众传播演讲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但现在很多高校或社会团体都会举办一些演讲比赛,为了演讲而“演讲”的比赛,是演讲......

    定位定义

    定位是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定位的基本原则不是去创造某种新奇的或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去操纵人们心中原本的想法,去打开联想之结。菲利普·科......

    VPN定义(最终定稿)

    VPN开放分类: 互联网、网络、电脑、技术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虚拟出来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