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4 09:0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学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生态学名词解释

1、反馈:指系统中某一成分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发生一些列变化,而后者的变化最终又回过来影响着首先变化的成分。

2、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且此热量为一常数。

3、短日照植物:日照短于临界光期才能开花的植物。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4、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5、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基础生态位: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

6、环境容纳量:指种群所在的环境条件允许某一物种的种群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值。

7、最小种群原则:对于一些集群生活的动物种类,如果数量太少,低于集群的临界下限,则该动物种群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

8、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性,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

9、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一个最低点(耐受下限)和一个最高点(耐受上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10、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或防御动物进一步啃食,此现象称为化感作用。

11、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2、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平衡之处的光强度。

13、种群:指特定时间内,分步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4、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

15、艾伦法则: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

16、种间竞争:是指几种生物利用同一种有限资源所产生的相互抑制作用称种间竞争。

17、土壤质地:土壤中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组成百分比。

18、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19、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20、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21、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中日照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2、生态入侵:由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发展。

2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都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24、食物网:多个食物链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而成的网。

25、拥挤效应:随着群体当中个体数的增加,密度过高时,由于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缺乏排泄物的毒害以及心理和生理反应,则会对群体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的增长率,产生所谓的拥挤效应。

26、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

27、协同进化:许多物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在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此方式的进化称为协同进化。

28、内禀增长率(内在增长率,瞬时增长率):在无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增值率。

第二篇:生态学 名词解释

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

展的城市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

人工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园林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及与

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

生态系统结构域功能机理的科学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有效积温:指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

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节律的反应物候现象: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

足,是抗旱能力最弱的陆生植物旱生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长期忍受干旱环境,维持

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富营养化:指水体中N,P,K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的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生态对策:生物经过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对策或策略 12 生态位:物种在其所处环境中占有的位置,利用的资源,产

生的时间,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生命表:是描述种群生死过程的一种有用工具存活曲线:是特定年龄存活率对年龄的相关曲线

15瑙基耶尔频度定律:在相对平衡植物群落中,低频度物种数

目比高频度物种数目多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所形成的外貌形态层片: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的组

合群落镶嵌性:群落中层片在二维空间上的不均匀配置,使群

落在外表上表现为斑块相间排列的现象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21 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22 群落波动:短期内职务群落的年际变化群落演替: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

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群落分类的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

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30 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做了相应反映。25 水平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出现植物群落类型有规

律更替的纬度地带性和水分32 梯度沿径向变

化,导致植物群落径向分异的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植物群落有规

律更替的现象。

27净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

28生态平衡:29α多样性用于测定群落内生物数量以及生物种群间相对多度 β生物群种对环境异质性的反应。

γ描述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

30生物多样性: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物种~

31遗传~测定:形态学水平变异、染色体~、等位酶~、DNA~

第三篇: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低碳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生态工业模: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简称为“3R”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流动规律运行的经济模式。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反规划: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生态补偿: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是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大脚革命: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用尽可能少的土地,尽可能让大自然做功,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生态城市的最本质要求。

景观生态学:某一个地区不同的空间单元的自然环境与生物关系的科学。若干个生态系统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内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研究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建筑本身和建筑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的组织、设计,使能源在建筑和环境中高效有序的循环转换,从而获得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建筑环境。

“零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为零的活动,即利用清洁生产,3R(Reduce,Reuse,Recycle)及生态产业等技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从而不给大气,水体和土壤遗留任何废弃物。

生态规划:就是要通过生态辨识和系统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手段去辨识、模拟、设计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探讨改善系统生态功能,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促进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可行的调控政策。其本质是一种系统认识和重新安排人与环境关系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

碳泄露:是指在只有部分成员参与的国际联盟下,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采取的减排行动导致不采取减排义务的国家增加排放的现象。

生态城市: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环保化实现的,即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等而最终造就“零碳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生态赤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消费所需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超出该国或该地区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所能提供的足迹量形成的。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城市农业的定义:散布在城市或城市周围的土地或水域上,主要适应城镇或都市消费者的日常需要,采取集约经营形式,利用和再利用天然资源与城市废弃物产出农作物和牲畜,生产、加工、销售食物和燃料的产业。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城市生态公园:指在城市地区范围内,结合城市地区景观特点和自然条件布局,以恢复景观过程和整体性作为指导原则,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及公众广泛参与构建的园林类型。生态足迹:1 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 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变化的前提下,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的能力。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第四篇: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生态学新的理念: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3)人类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生物—化学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圈层,其范围在地表以上可达23km高空,在地表以下可延伸至12km的深度,包括大气圈层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层)。

4、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即生物群落,以及无生命的非生物成分,即自然环境

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住结合,他们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根据各类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以把他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7、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8、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一个种群全体数目的多少,即种群的大小,如果采用单位面积或容积的个体数目来表示种群的大小,即为密度。

9、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10、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原状的能力。

11、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原状的能力。

12、自治力:它是指生态系统对发生在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3、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的能力。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第二章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第三章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

2、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结构系统,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第四章

1、城市“热岛”: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在城市人口密度最高、建筑物密度大、布局紧凑的地方,温度也是最高的。

2、“3R”原则:reduce(节约);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循环)

3、城市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数量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第五章

1、植物区系: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科属和种的数量。(南京的地带性植被: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树种)

2、归化植物:人布植物是指随着人类活动而散布的植物,诸如农作物和杂草等,也包括人类有意和无意引入、后来逸出野化了的植物,这类植物也称为归化植物。

3、极嫌城市植物:在城市里完全看不见或只有极少例外可在市区见到,它们多是一些在贫营养水体、未受污染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4、中度嫌城市植物:主要生长在城市内空旷地区或特殊生境(如大公园、大别墅内)的植物。

5、中性城市植物:在城市内城市外都能分布的植物。

6、适生城市植物:广泛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内的植物,但在郊区也可以见到。

7、极适生城市植物:几乎限于城市建成区内生长的植物,在郊区只是偶尔见到极少数个体。

8、城市植被:包括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覆盖率低。

9、城市绿地:是指城市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以及风景林地等六类。

10、人工栽培群:包括市区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及住宅内人工种植的绿化群落,一起郊区的农田和人工防护林等。

11、残存自然群落:指人为活动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城市化过程中未被清除的原生的或次生的自然群落。

12、城市杂草群落:是城市化后,不受人的意识支配而出现的植物群落。第六章

1、生境: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全部环境条件的总称。

2、城市生境制图:是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类型落实在地图上。

第七章

1、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数。

2、基本人口:是指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行政、财政、文教单位中工作人口。

3、服务人口:指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教卫生、商业服务机构中的人口,服务人口的多少随城市规模大小而定。

4、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口,包括老弱病残、儿童、学生以及无业人口,它一般随就业人数而变动。

5、流动人口: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

6、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7、生物生理的人口容量:就是把人类的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水平,即在只能满足人类的生理基本要求所必需的水平上估算的最大人口抚养数。

8、环境人口容量:即资源承载力,它是指一个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资源可供养的人口。

9、经济人口容量:强调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过程的协调与统一,其核心含义是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个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劳动人口数量。

10、现实条件的人口数量:这种人口容量是根据城市居民的现实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水平、生产力水平、资源存储量和消耗量的变动情况,而估算的未来某一时刻某一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11、适度人口容量:是适度人口思想在人口容量研究上的反映。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的角度出发,适度人口容量是足以抑制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和环境退化趋势的人口数量;如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适度人口容量可以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的优化利用相结合的人口数量。第八章

1、生态流:城市的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等循环流动把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生活、生产、资源、环境、时间、空间等各个组分以及外部环境联系了起来,这一切统称为生态流。

2、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成为初级能源。

3、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煤气、柴油等。

4、常规能源:是指当前被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

5、新能源:是目前尚未被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利用的一次能源。

6、可再生的能源: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以供使用的一次能源,如水力、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7、不可再生的能源:是需经一定地质年代(亿万年)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如煤、石油、核燃料等。第十一章

1、城市生态评价: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

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2、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生态因素

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3、生态适宜度分析:是指在网格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网格进行生态分析和分类,将生

态状况相近的作为一类,计算每种类型的网格数,以及其在总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等级。第十二章

1、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指导下,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的人工生态综合体的规划。

第五篇:生科1101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

生科1101班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environ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ecoiogical 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4.生境(habitat):具体生命个体或群体生活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5生态系统(ecosystem)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6.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各个生态因子都存在量的变化,当大于或少于生物所能忍受的限度,超过因子间的补偿调节作用,就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甚至导致死亡。

7.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8.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9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有趋于缩短的趋势

10内稳态 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具有内稳态的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内稳态机制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11.种 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合。12.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 k 表示,当种群达到 k 值时不再增长,此时 k 值为环境容纳量。

13.生命表(lfe table)描述种群数量减少过程的一种有用工具,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表。.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14.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15.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16.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17生态入侵:某种生物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带入某一适于其繁衍,但又并非是其原产地和自然生存地的地区,它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8贝格曼法则(Bergmann's rule)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19阿伦定律 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20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21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

生科1101班

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22.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也就是 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 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

23.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表现出形状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表现出形状不相似的现象。

24适 合 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25.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26.领域性(territoriality)

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并积极保卫,同时不让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27遗传漂移(genetic drift):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现象导致某些等位基因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遗传结构。

28.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叫社会等级。

29种间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30竞争排斥原理:或生态位上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区内长期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要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特性上的分化。即一个种被另一个种完全排挤掉,或是一个种被迫使另一个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等

31寄 生(parasitism):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32协同进化(coevoluition):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33.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34.生 态 位(niche):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基础生态位:在一个生物群落中能够为一个种群所利用的时间空间范围2.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空间叫实际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的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现象。.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一个生态位所利用的各种资源之总和

35.生 活 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36.优 势 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建 群 种:优势层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 生 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37多 度和丰度(abundance):表示一个种群在群落中个体数目的多少或丰富程度的指标。

生科1101班

频度(frequency)某植物在样本总体中出现的频率 盖度(cover;coverage)植物枝叶所覆盖土地面积。

38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空间中实有的个体数目。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单位面积或空间中反映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39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40层间植物:植物群落中,还有一些植物,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

41.演 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42.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43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44食 物 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45.食 物 网(food web):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46.营 养 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47.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ecological equilibrium):一个时间和相对稳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48反馈(feedback):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影响起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生态系统的这种作用过程成为反馈。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作用结果是促进生态系统达到稳态和保持平衡。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进一步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作用结果是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49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剩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 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

50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1.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从环境中摄取多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如果某一因素的量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而其他因素的量都比较丰富,这一分量最不足的因素就成了该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

52生态型(ecotype)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由于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受综合生态条件的影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生了生态变异,并能遗传于后代,分化成不同的种群类型,这叫做生态型 53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限度。生物群落演替: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生科1101班

54群落(community)在特定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55群落交错区(ecotone)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56镶嵌性(mosaic)两种或多种群落在二维空间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

57自疏现象(self-thinning): 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58.-3/2 自疏法则:自梳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在对数图上具有典型的.-3/2斜率,这种关系叫.-3/2 自疏法则

59密度效应:当中群众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临界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或密度效应

60他感作用(allelopathy):一种植物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61拟态(mimicry)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形状、色泽、斑纹等外表特征上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现象。

62共生(symbiotic)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的生活存在一起,彼此缺失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

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两个不同物种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力的关系。

互利共生(mutualism)不同种两个体间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适合度。50生 物 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97.现 存 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98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99.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00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01.同化效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102.流 通 率: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

81.排 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82.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83.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方向的排序。

84.植 被 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85.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86.群 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87.群 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88.系 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下载生态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学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什么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如何区分这三类景观结构单元? 2. 什么......

    环境生态学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引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条件。过去的一个世纪,人们在创造了高速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那么多沙漠、荒山......

    生态学答案

    1、 原生演替 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 段)的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

    生态学读书笔记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第三篇格局》读书笔记 在本书第三篇中,作者分两章分别讲述了时间动态和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动态。 生态系统的波动包括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在一年......

    生态学感想

    生态学翻译感想 英译汉本来是在英语课堂才有的,这次的生态学翻译让我改变了看法。也许现在的中国在科学上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她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我们的许多教程都是英文......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部分资料) 1、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在其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次提出。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里,生......

    生态学教案

    生态学 ECOLOGY Chap.1 绪论 一、生态学的定义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

    读后感生态学

    读《生态系统生态学》有感 09生物2班 李红梅 12号近几十年来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生态主流,它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人口、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