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0-11-01 12:0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

第一篇:对于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调查报告

一、导语

调查目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自 2003 年以来一直被热炒,它以其一贯生猛的营销方式强势介入人们的日常金融活动之中,让人耳目一新,它不仅是改革开放后的一大创新,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金融,迫使传统模式的创新,带动经济向前发展。为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地位,了解和分析广大人民群众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和态度,掌握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面临的障碍,我们特在纪念邓小平逝世 100 周年之际开展互联网金融的调查。

调查时间:3 月 24 日-4 月 20 日 调查地点:黑龙江科技大学主校区内 调查对象:校区内所有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主体

互联网金融,仿佛在一夜春风之后,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为何会产生,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调查,有了一些收获。

(一)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就其内涵而言,涉

及货币信用化与虚拟性流通,就其外延而言,拓展到互联网的各种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本质上并未改变金融的属性,只是对金融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重构,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次革新。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崭新的金融模式有着深刻的产生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出于金融个体(主要是指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对于降低成本的强烈渴求,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撑。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 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二)产生的原因 一是互联网化。随着 WIFI,3G 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有线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也融合进来。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二是行业融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日渐深入,已经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蓝海,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在支付、结算和融资领域内的种种“举措”,给银行的传统经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三是技术为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依托,尤其是数据产生、数据挖

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四是网络交易。自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做交易开始变得更加普及。

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面是我们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关于互联 网金融的调查问卷1、、你的年龄

A A、小于 20 岁

B B、20--0 30 岁

C C、0 30 岁以上2、你是否熟悉互联网金融

A A、非常熟悉

B B、熟悉

C C、不熟悉3、你是否利用互联网参与过金融活动

A A、总是

B B、经常

0 0.2 0.4 0.6 0.8 1选项ABC0 0.2 0.4 0.6 0.8选项ABC系列10% 20% 40% 60% 80% 100%ABC系列1

C C、从不4、你是否了解“余额宝 ” 等存款类业务

A A、了解,已使用

B B、了解,未使用

C C、没有使用5、你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满意程度

A A、满意

B B、一般

C C、不满意6、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满意程度

A A、满意

B B、一般

C C、不满意7、你认为互联网金融安全吗

A A、非常安全

B B、一般

C C、不安全

0% 20% 40% 60% 80%ABC系列10% 10% 20% 30% 40% 50% 60% 70%ABC系列10% 10% 20% 30% 40% 50%ABC系列10% 20% 40% 60%ABC系列18、你是否被互联网金融欺诈过

A A、没有

B B、偶尔

C C、经常9、你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高吗

A A、高

B B、一般

C C、不高、你是否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A A、非常看好

B B、比较看好

C C、不看好

你对互联网金融 的发展有何见解和期待(填空题)

(三)调查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近一半以上的人都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交易,目前大多数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营销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快捷便利,带来的收益较0% 20% 40% 60% 80% 100%ABC系列10% 10% 20% 30% 40% 50% 60% 70%ABC系列10% 20% 40% 60% 80%ABC系列1

储蓄高,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融资速度快,这些让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大好,但是由于它目前正处于幼稚期,也暴露了很多缺点,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存储、处理和使用,有可能面临因设备问题和人为问题带来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近期出现大批互联网贷款公司出现挤兑、骗贷、跑路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二是虚拟金融服务引起的洗钱、非法集资等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在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由于交易对手身份确认、信息不对称等,增加了业务的风险判断和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虚拟交易方式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滥用,为洗钱、非法集资等不法活动提供便利。三是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缺位引起的法律问题。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方面的监管和适用的法律存在空白和灰色地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于市场发展。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呈现多元化,涵盖全部金融子领域,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无时空限制、客户范围广泛,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则会造成大面积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就有人被欺诈过,一半的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欠缺,所以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要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制定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法,明确互联网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网络运营商、网络用户、信息服务企业和信息发布者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建议金融机构和从事网络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加强技术防范、人才培养、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

建设数据备份中心,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网络金融安全。

二是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首先是要明确牵头监管的部门,避免一些不法个人或机构利用网络销售金融产品的欺诈行为;其次是对当前存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分类,对高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实现登记备案制度。三是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体系。正如马云所言“金融的本质是做信用,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建一个有信用的体系”。四是积极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对外开放,接纳部分有成功经验的国外互联网金融机构来华开展业务,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和谐格局。五是加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究,鼓励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发展互联网金融,首先需要的是扩大金融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和维护客户群,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式平台优势,强化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满足客户一站式和多样性需求服务;其次加大技术研发,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实现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安全畅通和信息安全传输。对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优势,加强对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互联互通,开发更多适合网上营销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鼓励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报告

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报告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非金融机构依托自己的网络平台而提供的第三方金融中介服务,其与金融机构所开展的“网络金融”业务有着本质区别,互联网金融的经营主体本身不能提供金融产品,而“网络金融”则是金融机构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所开展的网上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扩展,其经营主体不但提供网络金融服务,还提供多种多样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互联网金融本质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所开展的金融增值电信业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大致涵盖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业务范畴。本报告的互联网金融乱象分析是基于以上概念而展开的。

乱象一:对互联网金融概念认识混乱

虽说互联网金融是近两年的热门词汇和百姓与高层关注的焦点,但是依然没有官方文件对其作出权威完整的定义,所以在媒体报道、学术文献甚至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都是五花八门。

首先,诸多新闻媒体、政府官员乃至某些专业学者均存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业务范围认识上的混乱。无论从2013年以来媒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新闻报道,还是从各门户网站和相关部门举办的互联网金融论坛的专家言论来看,均存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及其业务边界认识上的歧义,甚至某些专业教材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的《电子支付与互联网银行》大学本科教材等,也都混淆了网络银行与互联网银行、网络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在业务边界、合法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产生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国人望文生义的概念理解习惯,网络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是业界约定俗成的基本概念,但无论从其真实内涵、业务范围,还是其合法经营主体的机构性质来看,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其次是在地方政府“指导意见”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相互冲突。现已出台的多个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的地方文件中,除北京、南京两市外,其他都对互联网金融给出了官方“定义”,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如在天津、深圳的文件中,当地政府将互联网金融产业定义为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这与互联网金融的学术定义并不相符;贵阳市的定义仅仅将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形式进行了罗列,但是并没有给出完整的定义,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其他新型企业的创新;相对定义较为科学的是上海市的文件,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是现有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但在类型罗列中依然还是将传统金融的线上业务算入在内,这是各地方政府文件中都存在的问题。

乱象二: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混乱

以P2P网贷业务为例,P2P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与提供投资服务的众筹以及传统银行等存在业务重合。如P2P网贷平台“正规军”安心贷采用线下审核的一对一模式,专业担保公司全额担保,一个贷款人只对应一个借款人,批量打包借款需求,整合成理财产品对外销售,所以其实如果狭隘的按照P2P的概念来说,安心贷只是披着P2P外衣的小贷银行;又如手机贷模式:平台只是中介,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同时由合作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虽然现在大多数P2P都采用该模式,但该模式的一对多却有众筹的影子,但是央行已明确表态:P2P和众筹分别归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两个不同部门分管,二者监管的法律基础也是不同的;再如宜信的创新债权转让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重新组合,由宜信负责人作为最大债权人将资金借出,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这样的创新越过了证券的边界,而且如果放贷金额小于转让债权,其实就属于非法集资范畴。

乱象三:突破金融监管法规的底线非法运营

该类乱象通常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民间借贷之实

截至目前,我国对于P2P网络借贷公司成立的注册要求与一般普通互联网公司注册方式一致,即首先根据《公司登记条例》的相关条例到工商局登记备案,然后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网站工作细则》在通信管理部门备案,并且对使用的软件进行审批。而我国对于民间借贷公司的注册要求却比P2P网络借贷公司的严格的多——一般的民间借贷公司需要到银监会办理许可。所以导致许多民间借贷公司以P2P网络借贷公司的形式存在,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行业普遍存在以互联网金融为名,行民间借贷之实,这样一方面规避了国家对于借贷利率的管制问题,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市场的准入问题,但是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突出问题就是自融,即资金需求者成立一个网络平台,为自己融资。比如去年底关闭的优易贷,4个月内发出363笔借款标,而据公安局信息,优易网上发布的借款标都是假的,90%的资金进了自己的腰包,其负责人已被抓获。近期出事的天力贷、网赢天下、铜都贷也均涉嫌自融。主观愿望不是欺诈,而是为自己的实体企业融资,这就是披上了P2P外衣的民间高利贷。如此乱象,以至于有投资人发出“踩雷人心痛历程:2013倒闭潮之十雷轰顶”的愤怒之文。

⑵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涉及的法律风险也开始浮出水面。例如2013年初美微传媒在淘宝店上进行股权众筹,购买会员卡就是购买公司原始股票,单位凭证为1.2元,最低认购单位为100,即投资120元即可成为美微的原始股东,持有美微100股。最终该公司两轮融资下来,有上千人购买,融资额达120多万元。随后,美微传媒因涉嫌非法集资,迅速被证监会叫停。从目前现有的法律来看,按照《证券法》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属于公开发行,需要经过证券监管部门核准才可进行。除了股权众筹以外,还有相当多的虚假借款人在P2P平台上发布大量虚假标募集资金,相当于融资方借用P2P平台在开展非法集资行为,而P2P平台不进行审查或者知道、应当知道而不制止,在此情况下,P2P平台相当于协助虚假融资方完成了非法集资行为。

⑶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网络洗钱之实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做出了规定,《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也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监督管理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可是,依然有第三方支付机构知法犯法,帮不法分子洗钱,如江苏的乐天堂网络赌球案,警方发现所有涉案佣金都是由一家“上海快钱支付有限公司”汇入的。

乱象四:互联网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内部管理体系方面

目前不少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体系的设计上,缺少对客户信息保护的制度考虑,致使其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投资者个人私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如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权利要求消费者提供有效身份信息并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同时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保留,也有义务安全、妥善保管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支付业务信息、会计档案等资料。但在2014年1月支付宝被爆出有内部人员“泄密”超过20G的海量用户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其内部员工在后台下载并用来售卖的,而支付宝内部员工之所以能够盗取如此海量的客户信息,归根到底就是其内部管理体系存在巨大漏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机、电子邮件等通信工具不时地会收到打包出售“厂长与总经理信息库”、“您可能感兴趣的会员”等客户信息的广告,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制度设计上应切实扎紧客户信息这个口袋,谨防侵害客户信息行为的发生。

⑵业务流程方面

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多都是由互联网公司转型而成的,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对业务流程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对资金链的管控能力,在资金错期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缺少经验。比如2011年倒闭的“哈哈贷(study.anxin.com)”,就是因为错期配置机制设计不合理,没有协调好资金问题而走投无路;2013年上线一个月即倒闭的“众贷网(www.xiexiebang.com)”,也是因为整个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管理能力,开展业务前没有设计好风险控制机制,最终走上了绝路。表1是我们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平台整理出来的部分已倒闭的P2P平台情况,从中可对P2P网贷平台的风控能力窥见一斑。

根据表2可以看出我国2014年1月-8月单月P2P成交额平均为1549.49万元,而到2014年底广东省倒闭的34家P2P平台有14家(38%)的注册资本小于1000万元,与其动辄几千万的成交量对比,杠杆非常高,平台承受很高的运营风险,而且这些出身草根的平台也鲜有足够的风控实力去应付一两笔大额借款的逾期,从而导致了大批网贷平台运营不善,甚至倒闭跑路。

⑶技术安全方面

目前互联网金融技术性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认证系统或者互联网金融软件存在漏洞,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平台软件的基本框架来源于第三方,并且由于本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原有框架内的原生的系统漏洞无法被修复,使得该平台极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这些后台数据被黑客破解,那么就将直接造成不计其数的个人用户数据的泄露,而这些数据都和投资人的资金安全直接相关;二是冒替交易客户身份,即该平台无法在技术上确认实际操作者是否为账号的真实拥有者,如攻击者盗用合法账户的信息进行不法的金融行为;三是系统设计缺陷导致潜在的操作性风险,即内部员工在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系统无法识别错误操作所导致的损失。

⑷征信体系方面

我国的征信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各类信用信息不仅局限于数据挖掘技术和信用评分能力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覆盖国内多数企业和居民,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这就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征信过程中承担高额成本,部分机构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有意放松或放弃征信过程,致使投资者承担了额外风险。

乱象五:运营主体既扮演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

该类乱象一般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资金池模式

理财-资金池模式,即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资金池最常用的储值方式是线下汇款和在线充值。如冠群驰骋和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公司CEO先把钱借给借贷者,然后将债权证券化,进行拆分转让),这种模式不同于典型P2P的点对点撮合模式,虽然增加了流动性,但是相当于投资资金直接进入了CEO的个人账户,而不是平台账户,属于变相资金池。资金池最危险的地方在于资金有可能会有一个资金沉淀期,会增大企业的成本,或者企业出现运营问题的时候可能直接用虚假标将资金套走。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资金池会增加额外风险。虽然目前很多公司打着第三方资金托管的旗号,但因为行业没有既定标准,从而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既扮演裁判又做运动员,自己监管自己,自己担保自己,自己托管自己的怪现象。有鉴于此,国家现在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出现资金池,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有很多企业仍然在偷偷踩红线。

⑵违规自融

互联网金融机构特别是P2P平台出现很多这样的问题,本应该只做中介信息服务却偷偷地参与借贷。例如湖北天力贷,倒闭时拖欠本息余额在7000万左右,但却有将近5000万被该平台老板以借贷者的身份偷偷贷走用于自己的实体企业,结果出现了亏空,从而导致了平台的倒闭。不管是哪一类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他们本应有自己的经营范围,但因为法律法规的时滞性,导致监管空白,从而使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商既扮演裁判员又扮演运动员的角色。

⑶自我担保或互相担保

2014年4月,银监会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不得提供担保,以免误导投资者忽视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因为我国标准化信用评级和评分标准仍没有完全建立及完善,所以目前又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A互联网金融公司为B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担保,B公司同时也为A公司提供担保。这样看起来风险降低了,其实风险仍在系统内只是互相转移而已,而且当某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运营困难甚至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公司垮台。自我担保的现象,如旺旺贷在成立之初宣传的深圳纳百川担保有限公司为其担保,但旺旺贷其实就是该公司成立的,这是个明显的自担保或虚假担保。这些既做经营主体又做担保者的行为,相当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乱象六:信息披露混乱

信息披露是金融市场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环节,但是现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容易导致信息不透明或过度披露。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基础是大数据金融,即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挖掘客户的交易消费信息,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帮助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完善风控体系。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这项金融创新从正外部性来看,它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银行信贷形成互补。但是它内在运行机制有着与生俱来的缺点——数据信息不公开不开放,这大大影响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论阿里小额信贷或者京东抑或苏宁,他们都是“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模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预测贷款人未来现金流量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核定并发放贷款。虽然每个平台都有强大的建模团队,但是模型与现实的拟合程度是否匹配,模型是否具有使用价值,贷款人无法获取这方面信息。这就导致可能存在平台出于某种目的而恶意剥夺贷款人获取贷款的资格。另一方面,披露信息时,由于缺乏业内标准,就会存在第三方出于恶意报复而涉嫌泄露贷款方私人信息的风险。众所周知,交叉的信息流是大数据的源泉,所以说信息的效用明显是1+1>2,一旦披露过多的原始数据,贷款方的竞争者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分析推算出贷款方的核心商业机密,使贷款方蒙受损失。披露必要的加工数据信息是保证市场有序、公平运行的基础。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没有尽到信息披露的义务。

乱象七:虚假宣传与过度承诺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无序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为获得客户进行虚假宣传或过度承诺,对投资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诱导或暗示客户,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大众传媒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积累和技术分析的制约,无法在行业报告、公司报告、信用评级和历史价格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常常产生使自己陷入被湮没在数据中的窘境。例如人人聚财曾公开披露宣传其获得博时基金子公司亿元风险投资,后被博时基金立即否认,澄清是2014年8月用资管计划产品财产受让人人聚财12%的股权,金额仅600万元。而广州P2P平台好又贷官网中宣称“所有借款项目均由广州市立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而立嘉小贷在其官网也发表了“关于好又贷官网虚构我司名义为其P2P贷款项目提供担保的严正声明”,称立嘉小贷从未为“好又贷”网站经营的P2P贷款项目提供担保。

互联网金融乱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立法滞后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国家立法,现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用的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时候监管机构往往会陷入无法把握“度”的困境,而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新出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后也陷入无法确定其是否违法的境地,最终可能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亟需在《电子签名法》和国家金融法规的基础上加快金融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

2.监管不力

⑴缺乏统一可行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是有传统的“一行三会”来负责,而互联网金融则是综合了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和金融服务行业的复合业务,许多创新产品恰恰是组合拳,经常会打出一行三会边界间的擦边球,从而使监管难以落到实处,并且会导致监管失位。

⑵对监管内容缺乏明确界定。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各种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设定准入门槛、运行规则,也没有对信息披露作出规定。在这种缺乏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单独设定监管部门并未能起到作用,这也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

⑶在具体这行监管中存在监管不作为。在互联网金融缺乏具体的监管准则的情况下,监管执行者的细致监测与迅速行动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却是,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监管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对放松,以至于频繁出现P2P网贷公司卷钱跑路和第三方支付网络洗钱的乱象,而其原因之一便是监管执行者的不作为。

3.运营粗放

⑴行业自律能力较弱:尚缺一个权威的全国性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目前已有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只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或中国互联网协会下的分支机构,有号称“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ACIFI)”的社团组织,也只是个人发起的无金融监管官方背景的自发社团,对全行业的自律约束能力较弱。

⑵缺乏专业素养: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技术背景出身,对金融知识了解不足。由于缺乏从事金融行业的资质和经验,在机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上往往束手无策,再加上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强,使得机构平台的安全性弱,服务质量差,所以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⑶缺乏商业道德: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罔顾道德与法律的约束,钻法律空子,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投资者钱财。

⑷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只关心自己能吸收到多少投资,而在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系统安全等方面重视程度不足,这引起了该行业巨大的风险。

4.羊群效应

⑴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跟风投资,只追求高收益,对产品本身风险模棱两可,稀里糊涂就买了高风险产品。

⑵投资者过于追求担保,一出现亏损就要求保本,这使得投资者将关注点都放在销售方的承诺上,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弱化了投资者自身投资能力的培养。投资者不重视产品风险辨别能力和承受力,仅仅依赖销售机构品牌和素质以及所谓担保,必会陷入风险境地。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金融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作为互联网时代对金融的一种主动创新,其蕴藏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教授表示,从P2P 的盛行,到腾讯等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可以预示互联网正在给银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上百家的竞争者,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著名的管理专家王育琨认为,企业做概念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先创造需求,再来考虑解决之道。

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小型互联网公司撬动金融大市场的有力武器。北京的人人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P2P 公司之一。人人贷公司是李欣贺等三位80 后大男孩于2010 年合伙创立的贷款机构,他们在创业伊始发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于是他们迅速将目标客户定义为工薪阶层和个体商户,这个群体在城市人群众多,但这些客户大多没有抵押品,借款额度基本都在1 万到10 万以内,难以依靠个人的信用获得银行资金。三位创始人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利用可靠的信用审核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创建了适合中国的P2P小额信贷网络平台—人人贷。

2013 年上半年人人贷平台成交金额达到4.73 亿元,借贷交易达成10078 笔,同比增长267%,平均投标利率为13.09%。

传统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10 月底,招商银行低调上线了一个专门进行投融资业务的线上服务平台,其业务模式与P2P平台类似,上线一跃揽金近1.3 亿。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必然是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展略达管理咨询和资本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伟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蓝图涵盖远不止P2P 借贷,会带来二个趋势:一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进入金融,这可能带来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能激活金融业务的创新思维。二是传统金融行业通过互联网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改造优化业务链条和消费终端的互动来形成新的金融竞争优势,比如移动互联的支付功能是微信未来的战略方向。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喜中有忧,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投融贷人员认为,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异类”,那么,通过给予其合法身份,并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中进行规范,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回归金融的基本属性。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

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一、信息技术催生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越发引人关注

近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中大财富网络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首先,第三方支付每年几乎以倍增的速度在增长。自2010年至今,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由2010年全年10858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即飞速实现15521亿元,其中,近几年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迅速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所占据的份额达到了近八成(易观数据),远超过银联及银行网银渠道,而后者大多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

其次,网络信贷机构的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增速惊人。截至2014年7月份中大财富网络贷款已累计发放贷款总额超过1.4亿元。分析称,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中大财富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500万元,而中大财富开业还不到一年。

2、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面临挑战

正如《环球企业家》文章“互联网金融之争:杀死“恐龙””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金融出现,让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都面临挑战:

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从而冲击银行的传统汇款业务。因为第三方支付已并不限于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且已延伸到更为传统的领域,如水电燃气缴费、信用卡还款、代缴交通罚款等。据报道,临近年底网上缴纳交通罚款迎来高峰,支付宝代缴交通罚款总订单近10万笔。

其二,以中大财富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正在出现,冲击银行传统贷款模式。

其三,以中大财富为代表的P2P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

3、互联网金融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比传大。

4、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凸显其强大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通过将电子商务行为数据转化为信用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控制信贷风险,使能够获得信贷资源的人群得以向下延伸。

二、伪命题:传统金融(银行)VS互联网金融,谁主沉浮?

面对裹挟着强大信息技术优势和内置着开放性、交互体验性特质的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悄然滋长,马蔚华行长抛出的惊天之语“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的确振聋发聩,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探究,二者究竟是相互替代?或互补?或交叠?究竟谁代表未来?

1、从产品和服务方面看,小微企业的日常银行业务以结算及账户管理类产品为主,虽然单笔银行业务金额较小,但客户群整体的业务量庞大,对银行形成较大的业务处理压力。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银行业务处理压力;但小微企业日常大量使用现金交易,以及需要账户管理等服务,又不是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的。

2、从渠道便利性方面看,小微企业对渠道便利性要求较高,偏好面对面的服务方式,因此,网络分布较广的大型银行和与客户贴近的社区银行的小企业业务较有优势。而大一点的小微企业将具有较强咨询能力的客户经理作为服务渠道。这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但我们的调研得知,只要银行提供足够的知识培训、促销手段,很多小微型客户也愿意使用远程渠道(网上银行),以便更简捷地完成日常交易。这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机会。事实上,互联网金融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得益于银行十几年来不遗余力地普及远程渠道的结果。

3、从自动化和集中处理流程方面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常金额小、笔数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完成处理流程,因此,单位处理成本比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业务高。为降低处理成本,领先商业银行重点在微型企业授信业务的流程处理上,通过建设一套高效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系统,支持从申请受理到评估审批再到放款及贷后管理的全流程处理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而互联网金融也主要依靠数量工具的授信决策技术,二者有可互相借鉴之处。但互联网目前仅限于审批环节,而银行已运用到贷后管理环节。

4、融资不等同于简单的贷款。如贸易服务、保理服务等都有融资的元素,这些服务都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现金流,更有效地管理公司财务。而互联网目前只能做贷款等简单的业务。

5、并非所有金融都适合互联网化。例如规模巨大、交易复杂的大企业融资项目。但在供需结构简单、经营相对单一的微型企业及小额消费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换言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微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影响无疑将大于中型、大型企业业务。

6、互联网金融,其风险管理面临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主要基于过去交易数据或购销行为作出风险判断,无法掌握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除交易数据或购销行为以外的信息并不是很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必然加大交易成本。二是电商单独推出小额贷款,归根到底业务只能限于电商自身的生态系统之内,其信贷业务所必需的信用数据只能在自身平台上搜集。而对于银行来说,还有很完善的线下信贷信用资料可以作为参考。这种线上线下的风险数据的获得是非金融机构或者纯粹的电商公司无法做到的。三是通过网络完成整个借贷行为,虽然的确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但当其主要贷款客户由向电子商务平台上VIP客户发放小额贷款,扩展到普通会员客户且发放大额贷款业务时,其贷后管理如何开展?出现拖欠甚至不良资产,如何处置?等等都面临挑战。

因此,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贷款的流程、风险的管理、坏账的处置和外部的监管等,互联网金融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互联网金融取代不了银行,就像DVD的出现取代不了影院、电商取代不了实体店一样。除非电商收购银行或自己设立银行。但如果这样的话,互联网金融就变成了银行的一部分,银行依然还是银行。同时银行做电商也取代不了电商,即使银行收购了电商,电商依旧还是电商,不可能变成银行,至多只是银行控股集团中的一份子而已。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可能让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独揽天下。或许线上线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互相交错的生态系统。

三、小微企业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模式更加各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民生银行批量开发模式(包括升级版商贷通2.0的综合金融模式以及产业链深度介入和整合的行业金融模式)和招商银行的“零售模式”(按照零售贷款的标准化模式来经营小微贷款,充分挖掘其6000万零售客户群)以及阿里金融的“网络+数据”服务模式(向VIP客户、甚至普通会员发放贷款,额度也由小逐步提高)。

多种方式并存,是服务小微企业的题中之义。客观来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靠以大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银行渠道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比例不足12%,虽然未来会有上升,银行在服务客户层级上也将不断下沉,但受制于数据、技术和成本,仍无法完全覆盖。毕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时效性高,并且从几十元、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此外还包括结算、现金管理、咨询、风险控制等多种非融资性需求不一而足。因而,只有多种机构、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竞相迸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而促进小微经济的蓬勃发展。未来小微市场并不是一个可以“赢家通吃”的市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二者也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正如正如拍拍贷尹飞所言:“小微金融,未来5到10年是个庞大的生态”。里面会有成千上万的从业机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有单一融资服务的,也有综合金融服务的;除了信贷,还可能有保险等更复杂的产品形态;由于整个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始终会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各种机构之间有交叉也有错位,市场竞争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四、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1、技术加速脱媒。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脱媒时代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启了。从数据上看,今年债券市场的融资额已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相比2009年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为1.2万亿元,今年前10月,这一规模就接近2万亿元,增速十分惊人。对商业银行而言,金融脱媒不只发生在资产端(贷款)。在以存款为主的负债端,许多高端大额客户资金正在被理财和信托产品所分流,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实际上,随着股票、债券、三板市场、OTC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型专业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场,金融脱媒只会以不可逆的方式延续下去,而这也正是中国金融走向成熟的标志或必经之路。所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

指出,再过10年,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由目前的半壁江山有可能降至30%-40%,与美国大体一致。

而出乎意料之处或在于,互联网金融的“从天而降”,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衍生的福利管理、差旅管理、资金归集等现金管理业务、中小企业网络贷款、P2P贷款业务,形成的技术性脱媒或许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2、客户和业务重新定位。小微业务需求多、市场广,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定位空间:与阿里金融平均每笔贷款6万多元的额度相比,银行面临的显然是不同的客户层级;与纯粹提供融资服务(如小贷公司)达到效率与完美体验的极致不同,有些银行(如民生银行)更擅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毫无疑问,为了在未来复杂的小微金融生态中赢得一定的市场空间,结合自身实际重新进行客户定位和业务定位,是当前各家银行必须思考的课题。

3、专业化。随着小微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金融生态日益成形,生态系统运作愈加复杂,愈发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而无论是银行、小贷,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应该在明确自身客户定位的同时,同时明确自身金融服务的专业侧重,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如何对不同层级、不同融资需求的小微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风险识别和合理定价,显然是各家金融机构在专业化技能和水平上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例如,阿里网络信贷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发放小额贷款。而民生银行“商贷通”主要采取批量开发模式,重点是以群体风险来对冲个体风险;招商银行则是在立足于6000万存量零售客户的基础上以零售方式做小微业务。

4、数据化。阿里小贷敢于为10万家小企业提供贷款,就是因为他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让阿里小贷对企业在网上的交易情况了如指掌。

当前,并行数据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为大数据挖掘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为复杂数据的去粗存精配备了更加灵敏的工具。因此,正如中行董事长肖钢所言,银行要充分吸收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打造集中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大力推进银行业数据驱动型发展方式。

建行推出善融商务,其目的不在于赚取商家的交易费用,而是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平台帮助商家发展,以后续加大对信息的捕获力度,占据数据制高点,以构建自己的网络商业信用体系,并以此对接传统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信贷在内的金融服务来获利,形成竞争优势。

5、综合化。小微业务由于兼具对公与零售业务的双重特征,除了融资需求,更多需求在于结算、咨询等非融资领域。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银行无疑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经验积累,因而在定位上,银行相对更适合在综合金融服务领域有所侧重。例如民生银行,目前在其74万小微企业客户中,有融资需求的19万户,其余的企业是非融资需求,即咨询、结算、增值服务等,其推出的商贷通2.0版,就在解决小微企业更多的需求;而平安集团致力于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同样是着眼于对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的满足。本文归中大财富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

P2P监管细则有望下半年出台

“野蛮生长”的P2P网贷平台有望在今年内有矩可循。银监会日前再次召集多家国内知名的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P2P行业准入、制度选择、资金托管方式等内容征求意见。相关参会人士表示,P2P行业归由银监会监管,具体的法规或细则最快在下半年、超不过年底前应该就会发布。

业内投融贷P2P姚总指出,这已经是银监会5月第二次召集相关人士探讨P2P平台的监管问题。去年,P2P平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行业自律缺乏和监管缺失,P2P平台跑路、倒闭现象频发,投资者资金打水漂。今年春节前后,政府确定由银监会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实施监管,相关监管条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监管层已经有了大概的监管框架,整体来说监管层希望是好的,希望P2P行业继续充当银行业的补充,回归到信息中介层面”。简言之,目前监管层已经达成共识,不希望扼杀P2P行业在民间借贷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在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对平台进行行业自律,并帮助监管细则落实。

对于监管层目前主要征求意见的内容,投融贷姚总分析,两个方面正在调研,就是到底采用登记制还是牌照制,登记制就是设立一些底线对P2P平台进行核准。未来的细则肯定会比较严格,包括大额自融肯定不会允许。

据公开信息显示,参加座谈会的机构主要包括投融贷、陆金所、人人贷、拍拍贷、宜信、有利网等国内知名P2P平台以及部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人士,而这些平台中不仅有国内各类P2P平台模式的代表,也有风控比较成熟到位的机构。

专家:不建议发放牌照

不过,市场也有传言称,P2P平台会先进行行业自律,然后再考虑监管细则和下发牌照。“行业自律不能有效抑制P2P平台跑路,需要一些准入门槛,比如注册资金多少、第三方资金托管如何进行等等。牌照不是没有可能,P2P平台如果没有严格的准入和管理,这种商业行为就不好监管。尽职调查和服务做不好,损害的是网民的利益,所以对于行业来说,牌照制好;从市场来讲登记制合适,政府无须兜底完全是市场行为。”

下载对于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金融发言稿

    互联网金融发言稿 1、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是指业务直销,存款业务、银行其他业务直销,存款业务直销容易理解,客户直接通过网银定入一笔定期,这就叫直销,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购买一款理......

    互联网金融学习心得

    互联网金融学习心得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为其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工行互联网金融

    工行推“工银融e联”APP 由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自主研发的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融e联”手机APP已于近日在苹果商店(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场正式上线。据悉,这是国......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策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逐步落地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体量仍在不断做大。 2015 年是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笔记

    互联网金融笔记1、公开发行证券的标准:只要满足其中一点即涉及公开发行。(1)不设定具体人群,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2)设定具体人群,向社会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但是累计人数超过200......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现在有行内媒体人纠结于“国内P2P网贷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有的倾向于欧美P2P网贷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国内的P2P不是。我觉得纠结这......

    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

    互联网金融复习资料

    一、三次银行卡费率改革的影响 2003《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 银行:对银行推行银行卡消费服务有推动作用,提高银行卡使用渗透率与交易额的增长 商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