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蹲点调研报告:
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根据省委、市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6月初,我与县委办公室同志赴xx县xx镇xx村蹲点调研,通过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了解掌握村庄现状,并结合群众所需所盼,就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智慧化之路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村庄基本情况
xx村隶属xx县xx镇,全村共有农户xx户,人口xx人,村民小组x个,党员xx名。一是村庄面貌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xx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拆除违章建筑x万平方米,道路硬化x公里,安装路灯xx余盏,新建公厕两个,并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污水集中纳管、美丽庭院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村民生活方面。2012年x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2018年达到xxx元,增长122.4%,村庄广场、文化礼堂、党建展览馆、健身步道等设施的建设,为村民带来了更有品质的生活。三是产业发展方面。全村现有土地xx亩,其中耕地xx亩,实现耕地连片流转xx亩,主要以种植水果、苗木为主,亩均收益较2012年提升120%。依托村庄附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广泛参与农家乐、休闲采摘、民宿经济等,2018年接待游客量达两万人次。
二、治理实践与现状
2018年以来,全县创新推广以“村情通+全民网格”为引领的基层治理模式,xx村成为全县典型之一。全村关注人数xxxx人(含外来人口),占本村人口的113.6%,实名认证人数xxx人。
(一)构建智慧化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公开支部、党员、组织活动开展等信息,在线对全村党员实行“零基积分法”,“实事排行”“积分排行”两张榜单公开亮晒,随时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常态化组织党员开展重点工程现场踏勘、村庄卫生保洁、敬老院入院办理上门服务等工作。
(二)建立电子化档案,实时动态掌握村情民情。搭建基层民情档案库,将最“接地气”的村务公开、户籍、土地、建房、务工等x余项信息电子化、掌上化,每户村民生成一个独立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了解家庭人口、房屋、土地等内容,随时掌握民情、户情、村情。同时,结合专职网格员走访巡查,动态更新民情档案,信息更新率达95%以上。
(三)集成一站式服务,快速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和诉求。对户籍、计生办理、残疾证申请、合作医疗办理、不动产办理、婚姻登记等事项进行梳理,开展在线服务和“网上约办”业务,推出“零审批”“零跑腿”“跑一次”“全代跑”清单,让群众享有无差别的“掌上服务”。目前,户籍、生育登记等农村群众常办的“10件事”,一次办成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
(四)搭建开放化平台,全面打通群众参与治理渠道。专职网格员每天组织巡查,对有无违建、污水排放、公共设施、平安建设等进行反馈;群众通过“随手拍”“村民信箱”等,实时曝光生态环保、矛盾隐患、平安建设等问题,进行正面点赞和督促整改;推出线上“民主协商”,让广大村民对村级重要事项、热点问题进行表决。开通运营以来,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建议、求助等事项xx件,办结率100%。
三、若干思考与建议
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特别是在助推产业发展、破解农房管控难题、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如何充分挖掘当前智慧治理模式的潜力,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智慧化之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一)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深化“三治融合”。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线上融合,优化基层网格组织,推进综治全科网格与“三民工程”网格“两网融合”,整合村两委干部、党员,配强专职网格员队伍,组织动员其他村民代表和热心群众参与网格事务。按照线下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内容范围,采用文字、图片、语音等多样化信息反馈方式,拓宽基层治理群众参与渠道,对群众的反映和诉求自动识别分流、分类移交处置,实行办理结果跟踪回访,视情对违反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信息予以曝光。提供在线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强化基层群众法治意识。
(二)事前事后大数据分析,用活“智慧大脑”。通过智慧平台的运行,广泛收集各方信息资源,着力打通部门间“信息孤岛”,构建跨领域、即时性、专业化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大数据进行深度的比对、分析、研判,精准掌握基层党建活动情况、矛盾纠纷分布状况、群众高频关注重点等信息,形成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大整合”集中各类资源、“大联动”解决处置事件、“大治理”发现问题的智慧治理格局,助推精准治理、科学决策、高效服务。
(三)资源资金高效化流动,激活“沉睡资产”。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的优势,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流通纳入智慧平台,农民群众可以将有意向流转的农用地、自愿退出的宅基地等信息进行上传,自动分类、分色标注在一张图上,并可直接获取土地流转收益、退出补偿费用、新安置点选址等信息,让群众对自身所能获得的权益一目了然,通过在线申报流转、退出,由代办员上门服务办理,实现全过程公开透明、快速便捷。同时,进一步探索将智慧平台与金融机构相联通,逐步完善信用信息归集、融资对接入口、贷款在线审批等功能,积极扩大财产权抵质押范围,创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等助农金融产品,让更多的资金服务“三农”发展。
(四)村容村貌特色化改善,打造“美丽家园”。将每个村庄的布局规划、村庄风貌管控规划、农房设计图纸纳入智慧平台公开栏,明确建房资格条件、集中建房区位、农房风貌种类,符合建房条件的群众可将相关资料拍照上传,进行网上阳光申报审批。构建建房全过程在线管控体系,紧扣“挖基槽、浇地梁、首层结顶、外墙粉刷、竣工验收”五个节点,逐一附照片上报现场检查情况,并建立以网格巡查为中心、群众举报投诉为补充的大监督体系,及时发现、查处违建行为,确保农村建房实现“集中建、依法建、按图建”。
(五)管理服务全方位打通,实现“有求必应”。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通权力运行库办事事项,对适合网上办理的所有事项,实现“一窗式、联合审、集中批、不见面”,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与群众紧密相关的民生服务类项目,按照“能通则通”的原则,持续叠加智慧平台各类功能,并根据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各类重点群众信息,对符合条件而未申请享受惠民政策的及时告知提醒,真正让农村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