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2 00: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多伦四中关于如何进一步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多伦县第四中学校长高晓强

多伦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全封闭、寄宿制学校,2005年竣工投入使用,是全县教育布局调整而建设的。第四中学的建设,实现了全县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校三年多来,一直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其社会的认可和肯定。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增大的社会影响,我校也存在着一系列地问题,有待于我们逐步地解决。

一、第四中学的基本情况

学校目前有教职员工146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另外自请炊事人员6人。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1700多人,全部寄宿。学校有教学楼1幢,学生公寓1幢,设计可容纳住校学生1800名,食堂一幢,可供800人就餐,新建食堂一幢(正在建设中)。

二、寄宿制度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

寄宿制的开办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的安全压力增大,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我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管理,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学校运行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主要管理方法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职责到人,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1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管理规范到位的重要保证,完善制度建设是强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后勤管理的前提。我校围绕学校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系列制度和岗位职责。

强化后勤管理,我校对炊事员进行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案以及食品卫生知识进行学习培训,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严格食品卫生的监管,严格食品卫生操作流程,严防非食堂人员进出操作间,严格执行采购制、试偿制、留样制、制定了食品卫生应急预案,我校炊事人员还必须办理健康证。

我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反馈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设立家校通讯录、联系卡、发放征求意见稿、个别家访等形式,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放心。

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我校对住校生实行封闭管理,做到离校签退,返校签到,请假外出执四张请假条,分别由班主任、带班领导、宿舍管理员、学生家长签字,签字后方可生效,返校时销假。宿舍管理人员 24小时值班,每天及时清点住宿学生,白天查一次,夜间查三次。学校24小时有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在每天非上课时间段,保卫人员巡视校园。学生放假离校前必讲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提高防洪、防雷电、防冻、防交通事故和防路途诱骗的意识,努力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2、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中考和全县质量检测中成绩喜人。学校德育成果显著,学生知荣辱,明事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自立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各项管理和建设稳步推进,上级领导给予高度肯定,周边旗县学生不断慕名前来,目前我校已成为锡盟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寄宿制学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职工的配制尚有不足

我校现有31个班,今年生物、地理成为中考科目,在未补充新的专业老师之前,学校只能增加教师的授课量和抽调其他学科教师填充到生物、地理教学岗位上,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学质量下降和其他的教学岗位空缺。全校历史、美术等学科也存在教师紧缺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近1800名,学校有在职炊事人员只有17名,使炊事员工作量十分沉重,延长了烹制时间。由于工作人员少,也延长了学生就餐时间。所以我校急需补充新的教职员工。

2、寄宿制学校教师任务重,工作量大

寄宿制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律、合作等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但是,作为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与走读学校相比,他们的责任、压力和工作时间等成倍增加,主要压力就在于1700多名学生一大周10个学习日、全天24小时学习和生活都在校园,学生所有的问题都要由学校解决,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战线较长、工作量大。全

校31个班级,每天需31名教师值晚自习,这使得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要晚上工作;全校6个带班领导轮流带班,全天在校检查管理,极其辛苦;目前全校只能抽调出14名教师参与值周工作,值周教师24小时工作,白天上课,晚上管理,经常连续几天不能回家。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很繁重,管理人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指导学生的作息时间、内务卫生、纪律出勤,宿管人员每天要彻底查清学生人数,学生完全就寝之后才可以休息。学校的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既为人师,又要为人父母,学校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可却履行着监护人的职责。

3、学校文体设施尚有不足

我校建校时间短,文体、娱乐活动器材普遍不足,各类活动开展还不够丰富,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存在单调、枯燥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对外界信息了解少,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容易导致厌学情绪。

4、学校安全管理难度相应较大

寄宿制学校学生全天候在校学习生活,延长了学生在校的时间,学校必须有相应管理人员全天候管理,这就增加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难度与压力。由于住宿学生相对比较集中,也使得管理难度增大;其次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食宿保障,就又得考虑学生的住宿安全与食品卫生安全,增加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项目和内容;还有家庭推脱安全责任,许多学生家长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一切责任都是学校的,无论是什么情况,只要是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学校就得管。经常

有学生家长到学校无理取闹,这最让学校感到力不从心。

四、解决办法与建议

1、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配套资金投入,学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使我校获得长足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学校的教职工编制,配齐各科专业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努力减轻教职工工作量,使全体教职工轻装上阵,精力饱满的投入到各自工作中去。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职工的各项待遇。

4、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防范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安全的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以实际的成效向社会证明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

6、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寄宿制学校长足发展。学校要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落实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打造广阔舞台。

2009年4月18日

第二篇: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多年来,在县委、政府及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重建设、抓管理、创特色、求质量”的工作思路,抢抓有利时机,改善校园环境,实施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徽县四中座落在徽县城关镇先农街,创办于1984年,原名徽县城关中学,1985年更名徽县四中,1995年教育布局调整后撤并高中部,成为县域内规模最大的独立初中。现有学生2312人,设有40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学校占地24212平方米,生均占地10.47平方米。

二、主要成绩

(一)抢抓机遇,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学校坚持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开拓进取,学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5·12”地震后,学校遭到了重创,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心、支持下,学校抢抓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努力争取到特殊党费援建重点支持项目,建成10791m2的教学大楼和5934m2的学生宿舍楼及餐厅各一栋,6600多平方米的学生运动场一处,配套建设了校园文化墙70余米、花架2个40余米、天文天象馆、凉亭、塑胶跑道以及景观石、景观灯、花园、绿化树等基础设施,制

作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案美观的各类展板、图表、浮雕共计200余幅(处)。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彻底改善。

(二)科学管理,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1、抓管理,办学业绩再创一流。

学校高度重视内涵发展,紧紧围绕“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名牌战略,创建了一套富有特色、科学严密的教育管理机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陇南地区原行署教育处评为“第一批示范学校”、“陇南地区先进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教育装备管理先进集体”,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陇南市名校”,2009年9月被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和教育部评为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甘肃省教育厅授予“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连续多年被县委政府、教育局授予“徽县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徽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强队伍,师资建设成果显著。

学校坚持“重德敬业,勤学善教”的教风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六个层次的听评课、三级管理体制、青蓝工程、教研创新等措施,强化教师队伍管理,逐步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1名,省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9名,陇南名校长、陇南名

师各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市县级先进教师35名,获全国物理课堂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省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12人次,获全市“三优”评选一、二等奖20 人次,获全县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6 人次,有11项科研课题通过省级鉴定,60多名教师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40余篇,全校68名教师获得各类荣誉称号,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3、重能力,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多年来,学校坚持“动手动脑,质疑好问”的学风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德育载体,创建德育平台,实施了综合素质评价、祥云工程、四学活动等管理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个性风采得到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学校先后有60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特别是2011年,有6名学生考入西北师大附中,有14名学生考入兰大附中,录取率占到两所全省重点高中录取总人数的14.7%;在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统考中,学校有26名学生进入全市百人榜,有600分以上考生 107人,全校各学科各项指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学校素质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4、求创新,特色建设蓬勃开展。

学校坚持创特色、提质量的办学思路,实施品牌教育战略,创新工作思路,构建特色平台,大力开展学校特色教育的探索和尝试。“青蓝” 工程的实施和完善,覆盖了全校教师总数的90%,基本达到全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特色平台。培优补差纠

偏辅导机制的形成,解决了优生培养、差生转化、偏科生平衡等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开展的学校课程示范建设,充分利用了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加强了校本培训和研究力度,开设了一系列乡土文化课程,整合了学校课程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富有特色的教学探索和尝试,正在对全县教育产生辐射带动的良好作用,构成徽县四中的教育品牌和名片,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建设尚留遗憾。

随着学校灾后重建收尾工程的结束,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令人遗憾的是校园内部尚有一户民居一直未能顺利实施拆迁,虽经学校多方努力和上级部门的多次协调,均未能和房主达成搬迁协议,严重影响了校园的规划布局,阻碍了校园建设的步伐,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协调解决。

(二)综合治理尚待加强

学校门口面临主街道,附近摆摊设点较多,随意兜售小食品,聚集社会闲散人员,学校的食品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虽经学校和相关部门多次整治,但未能彻底消除隐患。学校上、放学期间门口拥挤,机动车往来无序,摩托车横冲直撞,缺乏疏导和管理,极容易产生交通安全事故。这些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上级部门的强力支持和配合。

(三)校外住宿生管理尚待完善

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加快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大量农村学生和外地学生转入学校,校外租房住宿学生人数激增,虽然学校和学生、家长、房主、派出所签订了相关的安全协议书,也开展了定期巡查访视活动,但其安全管理仍需要加强和完善,还需要各级组织的支持和配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课程改革,力求教育质量新突破。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宗旨,切实解决影响质量提升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力争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

(二)强化特色建设,打造学校教育新品牌。继续做大做强青蓝工程、培优补差纠偏辅导、学校课程开发等学校特色教育规模,加强研究、探索和总结,把文化立校、品牌扬校作为工作的重点,依托优势,打造知名的学校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探索德育模式,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探索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构建更趋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拓宽德育渠道,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构建德育教育平台,增强德育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整合学校一切德育资源,大力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

(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树立项目意识

和忧患意识,站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依托学校课程资源和教研成果优势,积极争取校园建设配套项目,改善学校信息、多媒体、实验、教具等软条件;积极申报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争取更多的国家科研课题专项资金扶持,增强学校软实力,推动学校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

(五)创优创新理念,实现科学发展新蓝图。紧紧围绕“环境优美、队伍优秀、管理优良、成果优异”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以教育和教学为抓手,规范学校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教育成果,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争创甘肃省名校。

第三篇: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一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水西村的6天生活中看到了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农村 生活水平质量 文化程度 教育 医疗设施

一、农民的生活现状

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

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部门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

二、农村的教育问题

1)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

学习必要的技术知识。

2)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3)农民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4)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平,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

5)大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使许多孩子在内心自我封闭,行为怪癖。很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由于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很多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教育、管教,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6)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农村的教育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负担压力大。

三、农村医疗设施

目前水西村以及村落附近难以发

现一间医疗地点,由于离医疗点较远,村民们都形成了小病不去治的现象,得了大病就只有求组于江湖郎中和一些本地的土医生高贵的医药费使得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另外该村在社保等福利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由于农村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很少村民购买社保或购买最低价的社保,社保普及率低。由于社保不普及,使得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生活比较困难。

调研总结:通过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调查,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于以上的调查报告,觉得农村农民工的生活还有待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存在问题严重的还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和村民的医疗保障这方面,政府可以在师资方面加重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给孩子们一片可学的天堂,也让家长们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目前,国家对三农政策也是十分的重视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二

20xx年7月29日,烟草学院百村千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展开。受省委农村办的委托,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村中,以便更加了解三农问题。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园的小马屯村,我们在29日下午到达这里,采取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座谈的方式分别对10户农民和村支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心系农民增收,关注小马屯村发展为主题,了解了该村农民增收所遇到的阻碍和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的诸多措施。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在调查后,我们分析出了小马屯村在发展程度上有待提高,还在摸索中前进的结论。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小马屯村离县城7公里,离最近市集3公里;离最近集市3公里。

(二)所占面积

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部为平原。

(三)耕地面积

在农业用地方面,该村耕地总面积是1120亩,粮食地占有百分百,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

(四)本村人口

全村共300户,总人口为900人,其中男性440人,65岁以上或病残丧失劳动力的有96人。劳动力总数600,外出务工跟在本村务农各占一半,村民收入基本靠这两项。

(五)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流转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主要去向是其他方面。

(六)新农村建设方面

小马屯村完成了村庄的规划,以建新房环境整治为主的村庄整治工作已经

开展。文化体育建设也已经完成,包括图书室卫生室的设立,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的完善,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机制,统一处理生活污水等。

二、收支状况

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其中农业创收290万元。村集体收支结余,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

村民男性劳动力多数在周边城区打散工,每天有50元收入,但不是很稳定。

家庭剩余人口在家务农,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从而获得一部分收入。其余小部分的收入来自政府补助,如粮食补助每年120元/人。村民09年家庭总收入不一,有一定悬殊,低的有1万元,高的有15万元。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一)土地占用获得补偿款

小马屯村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产业开发园,新型区域初具规模,房地

产行业发展迅猛,商品房、住房矗立于此,鳞次栉比。不少行政单位的办公楼也建在这里,因此潜力很大。跟村支书交谈时,他告诉我们农民从建设楼房的占用土地中得到了一些补偿,也适当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主要增收途径

村委会为村民干实事,创造良好环境。村民部分在临近一些建材市场等劳动力大量需求的场所打工,还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收废品,这是他们目前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委会也努力工作,为民解忧,村集体出资硬化了村内的50﹪的道路,方便了村民的来往。还修建了图书室,可使农民汲取到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四 主要经验启示

(一)利用邻近大学的优势,利用商业头脑去发掘商机

我们进行入户访问时,村民提到位于安阳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个 村庄时发出极大的羡慕之情。原来,那个村的村

民将闲置的房屋租赁出去给学生,学校工作人员,每年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在学校周围开了商店、饭店,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相比下,那个村的富裕程度还是很高的。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将消费人群设定为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涉及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用品等种类的商机孕育在大家的头脑中。但是,此想法的施行还需政府的支持,因为小马屯村距离师院不算近,况且两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村民失望的原因。

(二)身处产业开发区,潜力无限,创办企业或与工厂合作

高新区今后应该是工厂的集聚区,周边已有不少规划好的厂区。小马屯村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村集体可腾出部分场地给厂区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能加大本村村民的就业机会。当然还是可以启发大家,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自己创办企业,打造小马屯村的龙头企业,重在提升本村 的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农业不再是农村唯一的收入来源。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我们发现了小马屯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深究根源,探索其存在的原因。

1、产业结构模式单一

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畜牧、渔业发展程度很弱,几乎没有农户从事。究其原因,地理环境限制了副业的发展,小马屯村地 处平原,没有大型的鱼塘和大块空地去放养动物。此外从交谈中我们得知,畜牧渔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相比于传统的种地,操作起来很是麻烦,农民还希望利用闲散时间去打工挣钱。

2、农业种植模式传统

种植作物类别为小麦、玉米。满足自家需要即可,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很小。土地基本都是自己来耕作,个别农户出租土地,转出价为400元/亩。

3、科技兴农投入不够

既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就应该加大重视,改善作物土壤、使用优良品种,科技种田的意识要普遍。然而村民告诉我们,一般作物出现病虫害解决的办法经常是听天由命,好点的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即便这种做法也是不能有效抗击作物病害。因此,村委会应积极联系当地农林部门,让专家进行科技指导,解决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麻烦,那样在农业的生产上才能有更好的收成。村民也希望得到这类帮助,与此同时,自己还要在种植中摸索出来作物长势好的秘诀。

4、基础设施不完善,节能措施不到位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

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农村发展的全面性是指不仅在收入上实现跨越,也要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走在小马屯村的道路上,整洁平整,路边设立的垃圾收集场所,避免了乱丢垃圾的破坏村容的现象。但是,从国际资源匮乏引起的诸多问题上考虑,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是国家上下要倡导的理念。现在在农村,沼气池的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马屯村应坚持四个重在的重在持续,倡导使用沼气节能设施,从以往经验来看,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美化环境。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例如下水道、有线电视

覆盖等,政府要多从农民日常生活处考虑,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5、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

男性劳动力实现了家庭最主要的收入,然而本村的普遍情况是男性在周边建筑工地等场所打工,每天工资平均为50元,但并非是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给予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还应加大点,毕竟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这不仅靠个人,还需村集体的安排,推荐本村人员去工作。另外要妥善安置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让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

6、交通不便

新区道路建设完好,有宽阔的马路,虽然小马屯村在高新园内,但是没有该村通往城区的公交,只能开私家车或坐小三轮去城区。有路无车困境的存在着实给村民带来了不便。另外,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距离该村有10分钟车程,距离比较远。我们应该看到小马屯

村与外界联系的通村公路是其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旦政府加大交通投入,村民获得商机的便利程度会加大,农民增收跟农村发展的工作就会显有成效。

7、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龙头企业带头牵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而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就是这种长效机制。前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是带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科学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未建立农合组织的原因是村民都自己种自家的地,没有联合起来合作,分享生产经验。

结束此次调查后,我们队员在一起深讨如何让农村发展的脚步在小马屯村迅速加快。

六、对策和建议

(1)在主要的农业种植方面,要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科技部门要深入农

村给予农民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的增长真正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农民自身要改变吃啥种啥的传统思想,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市场上需要哪类作物就去生产高效益的作物。历史经验证明,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 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计划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村委会要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农业虽然费时间,担风险,但这能稳定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2)由于本村生产特点的单一性,我们认为发展的多元化是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比较好的范例如濮阳

市西辛庄引进节能灯生产厂家,已打造成节能灯生产基地。这个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它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推广。因此,小马屯村可以从此点考虑,多与上级部门或直接与厂商联系,合作建设工厂或龙头企业,实现一村一品。这将很大程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可谓益处多多。

(3)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每个有远见的村集体都会注重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应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孩子们的教育,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小马屯村位于市郊,孩子们基本在市区上学,这样便能获得更加好的教育资源。二是村里成年人的教育,适当让成年人补充知识,让他们在以后找工作时不至于处于被动,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

(4)处在高新园内,现在的建设还是初步阶段,充分开发的时期即将到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在高新区建设中哪些项目是需求的才能容身于规模化的建设中去。咱们农村具有不少的劳动力,因此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利用高新 园的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5)可与安阳师范学院配套发展,抓住经济增长点。租赁房屋,开办商店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这项应该容易施行,成本不高但是效益良好,且面对人群广泛,收入持续。

(6)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又是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应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降低门槛、提供场所,即让小企业、个体户有发展场所和空间,能够让全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为农村二、三产

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让小企业、个体户能够从国家金融机构获取手续比较方便、利息适中的小额度贷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苦于无生产场所或资金而无法进行创业的不在少数,如果政府在生产场所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规范管理,农村潜在生产力将再一次得到拼发。

(7)我国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弱质性,要求政府扶持。有些学者们在 研究 三农问题时,将农民定义为弱势群体。原因为:①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慢;②农民的负担过重,向农民的索取大于补偿;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团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④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众所周知,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处于身份劣势的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呢?这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对农民的扶持。

农村发展缓 慢是存在的现状,因为不具备和城市相同的建设环境,但是

农村的特点也比较鲜明,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多让农民受益,在农民创业、打工、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补贴农民。诸如提供贴息贷款降低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有人建设工厂发展养殖业,政府可以提供建舍款。然而一切的合理施行还需要政府的执行,因为政策执行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连云港市灌南县镇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西村坐落在灌南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余户人家,1506人,人均耕地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查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镇西村的村村通硬底化工程已逐步完工,全村公路10余公里,实现了村道路畅通。村辖下的第三小组兴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统一规划的公寓等等,镇西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8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1、安于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村比较富裕,大多数家庭盖有两

层小楼,虽赶不上邻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我村1公里)、但明显收入高于临近的其他村。村民普遍感觉良好,安于现状,2、没有近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平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3、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我村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村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4、部分村民沉迷于玩纸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赌博!

(二)产业瓶颈问题

1、土地产出已达极限

种植粮食作物,辛勤劳作一年,年

收入为3000-4000元:种植蔬菜,年收入为1600-2400元(均为毛收入)。土地的增收能力已经极小近于无。

2、盲目销路不畅

我村的主打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什么品种完全是跟风式的耕种,依据上或者是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谷贱伤农。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减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1、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

~ 26 ~

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镇西村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1、跳出村子看村子

要把我村现状与发展放在与周围兄弟村庄的比较中来看,跳出我村就能看到本村的优势,比如土地质量优良平整,适于灌溉和种菜,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也能看到与其它村子的差距,如,没有村办企业、品牌产品、抵御风险能

~ 27 ~

力差、村民收入不稳定(或有下降)等问题。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看到差距可以使人奋发向上有追赶目标。

2、把我村的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和规划

这个背景有三:一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背景,比较而言北河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大胆制定本村的宏伟发展规划和蓝图;三是市、县的规划大背景下,我村的发展能否纳入市县(包含争取)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发展、经济区划等等,争取更多更好的搭车机会。

3、思想观念的解放

思想观念的解放需要宣传和引导,也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和刺激,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刺激村民的思维。

(二)正视瓶颈,寻求突破

我村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增收希望渺茫。总体说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的做法是

~ 28 ~

粮食、蔬菜的直销和订单农业,也即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粮食、蔬菜批发销售为农业(粮食、蔬菜)协会(公司)的统一销售和点对点销售。

(三)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

~ 29 ~ 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六、我村长远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也有土地的合法流转、统筹粮食、蔬菜种植规划、加强分时分种指导、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劳动力分流、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七.总结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 30 ~

~ 31 ~

第四篇: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工业园成

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

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12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二、**工业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

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

结。

三、**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园区控制新详划和配套服务区详规已经制定,一是要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细分园区功能区块。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二是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要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建设,不能随意改变规划,降低建设标准,坚

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

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

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

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第五篇: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2014年我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业支撑、项目带动、农业增效、城镇提升、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主线,围绕上述目标,2014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狠抓园区和项目建设。一是加快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经与希力药业沟通,明年企业将投资1.4亿元,在园区内实施希力药业搬迁扩能、三倍体丹参育种、生物化肥生产基地三个项目入驻工作;二是推进钢延产业园区建设。督促平安矿业加快钢延产业园区土地整理进度,并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引发的各种问题,保证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园区土地平整增加200亩、总量达到1000 亩;三是积极推进建龙公司投资5亿元的大棒材项目落地开工。

二、推进重点企业提产增效。加快生华矿业集团实质性整合,帮助企业尽快完成矿权过户手续审批等工作;继续推进博信矿业公司与帅宝矿业公司整合重组,使其整合建材矿山企业达到4家,并加快帅宝矿业一期工程建设,使企业年产200万吨石子生产线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大力扶持国大矿业、平安矿业公司发展,实现年产原煤40万吨、铁精粉5万吨目标;做大做强果品加工企业,支持市级龙头企业三兴食品有限公司3000吨果丹皮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产能和效益水平。

三、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一是大力推进造林栽果。在完成今年造林栽果苗木补植、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宣传与指导,做好2014年造林栽果摸底调查、地块规划设计以及苗木统计、调运、栽植等基础性工作,完成13个行政村、2000亩造林栽果任务,同时谋划果园水利配套等设施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加强与省国富投资集团、市侨联等扶贫部门的联系,并取得县扶贫办支持,围绕产业扶贫、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发展林果、药材种植为主,推进八道河、拨东两个村扶贫开发进程,争取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启动实施白毛甸子村扶贫开发,年内完成扶贫规划制定、上报以及贫困户、五保户信息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并发展规模化养殖户30户。

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四清”、“四化”为重点,启动实施国道112线、县级路半苗线沿线的荞麦岭、水泉甸子、土城头、平安堡等6个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和落实好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做好环境与大汽污染治理工作。支持建龙公司实施投资2亿元的排放设施改造项目,减少大气污染;加大对柳河周边非法采砂、公路沿线粉煤厂和群众私自焚烧秸秆行为的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有效改善镇区空气质量。

五、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好省、市、县各项惠农政策,保证种粮直补、退耕还林等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认真做好农村低保、重大医疗救助等工作,确保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狠抓安全生产、防火防汛、社会维稳、食品药品安全、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做好过境线路的征拆占工作。抽调镇村干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承平高速、京沈客专、电力22万伏3条过境线路涉及的征占补偿工作,特别是对需征占的矿山及早研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出现在的群体性事件,为项目如期施工提供保证。

下载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村级发展调研报告摘要:任初麻乡初一村驻村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

    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XX村村级发展调研报告任XX镇XX村村主任助理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

    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兴国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县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到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5万千瓦,农......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

    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

    发展旅游调研报告

    发展旅游调研报告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绿色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繁荣发展,而且......

    幼儿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建设,根据县政协xxxx年工作安排及主席会议确定,县政协成立了以xxxx副主席为组长,零佩英副主席为副组长,县政协提案法制......

    白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白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78.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