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振兴旅游经济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20-10-05 12:2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振兴旅游经济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振兴旅游经济调研报告》。

第一篇:对于振兴旅游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振兴旅游经济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深入推进《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市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现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类型多样、组合性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物质性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相互并存。全市共有旅游景区、景点 20 个,其中 4A 级景区 5 个,**丹霞旅游区(**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 3 个 4A 级景区捆绑)正申报争创 5A 级景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中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等国家级、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资源全域分布、产品类型丰富、产品组合良好的国家级生态市和中国长寿之乡。境内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 处、文物点 214 个,有汉晋歌舞俑、陶房、古籍、宋代石刻等若干,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2 个,保留较为完整的古村落、街区和建筑。**市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以“四渡**”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大同古镇、丙安古镇”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以**河为代表的盐运文化、以民族村、高竹村苗寨为代表的苗族文化、以及璀璨的竹文化、佛教文化、丹霞文化等等,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奠定了**文化旅游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截止目前,全市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竹漂、游式武术、船工号子、晒醋技艺等 4 项;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竹木编织雕刻技艺等 4 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花灯、莲枪、单碗、山歌等 14 项。

(二)文化旅游发展取得实效 **旅游在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密切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全域旅游、大健康旅游新要求,坚持“高端引领、产城结合、综合配套、业态创新”,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

素集聚和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x”和“互联网+”等新模式,通过产业延伸和产业融合,重点发展主题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发展住宿接待、特色餐饮、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娱乐、交通运输、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旅游房地产等旅游综合服务业和配套产业,努力构建以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旅游综合服务和休闲健康养生为支撑、其他配套产业为辅助的特色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16 年,**市共接待游客 12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71.38%,实现旅游总收入 135亿元、同比增长 80.04%。在文化产业统计中,**市涉旅企业纳入文化产业统计共24 家,其中,行政单位 1 家,企业 23 家,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1.2 亿元。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举措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经济” 1.始终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旅游在发展中以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四渡**精神为主基调,通过打造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用活红色资源,凝聚发展动力,着力铺就一条“红绿”交相辉映的发展之路。打造了黄陂洞战斗遗址、四渡**红军烈士陵园、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三个景点均列入全国 100 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遵义—仁怀—**—习水旅游线路成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之一,丙安古镇更是成为**红色旅游的必经之地。同时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还多次开展“百万雄师渡**·千名滇军亿长征”等万人游**主题营销活动。

2.始终坚持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丹霞遗产地极具科考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适合观光游、科普游、科考探险等各种旅游消费群体。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市成立了世界自然遗产局,强化对自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并建立了**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多渠道向游客普及丹霞地形地貌相关知识,打响了“世界自然遗产精品游”的品牌,**丹霞旅游区目前正在申报争创 5A 级景区。

3.始终坚持延伸发展体育文化。**在旅游产品建设上非常注重运动体验产品的注入,全力打造“中国户外运动基地”。不仅在景区内建设了漂流、旱滑道、水滑道、滑草、低空滑翔、9D 影院、房车露营、四渡**红色 VR 体验、模拟飞行等时尚刺激的体验运动项目,全长 160 公里的全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和**三十里河滨大道的建设更成为国内外运动爱好者的运动热点。近年来,**旅游局举

办了 4 届“穿越侏罗纪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和 2 届“四渡**”冬泳抢渡赛,良好的竞技环境吸引了来自全国 21 省 60 多个城市的 1000 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自行车爬坡赛,川、黔、渝、滇等省市 1300 余名冬泳爱好者参加冬泳强渡赛。2017年,遵义旅发委主办了国际商学院精英挑战赛、红牛国际顶级极限挑战赛、**河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河铁人三项赛等专业赛事。

4.始终坚持创新开发本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体验原生态乡土文化,既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长街宴、年猪节、美食节、采笋季、踩山节等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节,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原生态乡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在旅游商品中突出地域文化、生态文化。依托竹、家禽、特色果蔬、中药材等生态资源,衍生开发竹加工、特色食(药)品加工等工艺品、纪念品和绿色食品,促进绿色生态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开发竹根雕、竹编等 40 余种民俗工艺品,自主研发竹纤维纺织、竹塑复合型材等 10个系列 30 多种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美食文化,研发了国宝菜系、丹霞菜系、红军菜系、瀑布菜系等长寿美食菜系,膳食养生食品成为**人民长寿的秘诀。

5.始终坚持宣传推广创意文化。**旅游在宣传推广中,依托旅游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化开发,凸显旅游的文化性和体验性,充实了旅游文化内涵,丰富了旅游业态。**景区成为全国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电视剧《西游记》外景拍摄地,浙江卫视《西游奇遇记》、四川卫视《两天一夜》综艺节目外景拍摄地;成功举办了中法狂欢节,与法国圣梅达尔市和蒙特罗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并签订了《法国市场开发战略协议》;举办了第 31 届 2016 全球城市旅游小姐世界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和 2016 年国际山地音乐节。创意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的知名度。

(二)文化旅游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旅行社规模逐步壮大。全市现注册有独立法人资质旅行社 8 家,外地旅行社在我市设立的服务分社 1 家,各类专职导游人员(讲解员)200 余名。2017年 1-6 月份年接待游客 3.7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863.28 余万元。

2、住宿业实现几何增长。全市现有各类住宿设施 628 家、床位 28000 张,是 2010 年的 6 倍。截止目前为止,共有 24 家旅游住宿企业纳入限上企业联网直报统计,2016 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23020.43 万,2017 年 1—6 月累计实现营业

收入 11575 万。

3、餐饮业保持传统地位。全市共有餐饮单位 2285 家,其中城区 1527 家,乡镇 758 家,其中 2016 有 54 家纳入限上企业联网直报统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9 亿元,2017 年有 45 家餐饮企业纳入限上企业联网直报统计,1—6 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0.91 亿元。

4、旅游商品业方兴未艾。全市旅游商品企业约 40 余家,以红**、黔老翁晒醋、信天石斛等为代表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蓬勃发展,其中已有 5 家企业营业额超千万元。拥有大型旅游商品销售企业 5 家,商品销售网点及门市近100 家。根据贵州省旅游统计系统统计,2016 年**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达 15 亿元。

5、旅游娱乐业百花齐放。2016 年全市现有文化类企业 166 家,实现营业收入 3.1 亿元,其中,文化企业法人 18 家,实现营业收入 1.77 亿元,文化产业个体工商户 148 家,实现营业收入 1.33 亿元。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文化旅游政策和人才 **文化旅游发展政策配套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专业人才奇缺,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缺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市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发挥和创新不够,一些中小景区文化主体不鲜明,无法满足游客体验参与、感受独特文化的深层需求,未能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有效转变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本地的红色文化、盐运文化、生态文化未有效植入核心景区中,旅游互动体验项目中,而原有文旅项目体量小,内容缺乏有效展陈载体,多媒体、数字化等高科技技术运用欠缺,如博物馆等项目展示方式单一,人文历史挖掘深度不够。

(二)缺乏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开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核心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基。目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卓有成效的城市,都成功打造了各自的核心吸引物,如主题公园类的核心吸引物,深圳有东部华侨城,桂林有《印象刘三姐》等。总体上看,**市文化吸引物、旅游吸引物很多,但缺少文

化与旅游成功对接的核心吸引物。

(三)文旅融合产业链条偏短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目前更多表现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在旅游其它要素如吃、住、购、娱等环节融合不够。如地方特色风味餐饮开发不够,缺少文化演艺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剧院式餐厅,酒店文化氛围不够,缺少接待大型团队的旅游购物商店和特色街区,缺少可以接待旅游团队的高档次、小规模演出场所。

(四)文旅项目投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市目前文化旅游主要资金主来自于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融资渠道单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有些极具文化和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资金投入,开拓性激活的能力不足,综合效应发挥不好。

四、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7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土部、住建部、文化部等 7 部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针对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优化投资结构,在旅游领域重点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条件,集中打造新景区,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迫在眉睫,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寻求发展潜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机制培养人才 一是创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整合宣传、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职能,建立协作配合长效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协调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相关部门相互衔接,共同为文化旅游业服务。二是创新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指导文化旅游适度发展,引导资金正确投向。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文化旅游内涵。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行业交流、业务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整体素质和行业总体服务水平。

(二)全力打造文旅精品

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丰富与完善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通过从历史经典、风土人情、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图片、相关设施等,建成博物馆、纪念馆,将物质形态转变为旅游文化产品;通过搜集、整理、复原、保护历史文物、遗迹遗址,积极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旅游演出等。

(三)不断丰富文化载体 结合区域、民族特点,策划节庆活动,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独特的文化记忆;通过大型的综合演出、舞蹈表演、音乐演奏、歌舞表演等形式,展现具有民族或区域特色的音乐、舞蹈、民间技艺、民族艺术等旅游文化资源;通过组织、安排游客参与旅游娱乐活动,让他们体验区域的民俗风情,扩大旅游文化影响力;运用科技手段、网络、电视、手机等宣传平台,再现立体化、生动化的旅游文化;运用情景再现等动态形式,灵活展现旅游文化;通过积极参与有影响的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做大做实旅游文化品牌。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红色旅游景区,要积极开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活动,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

(四)大力发展文旅商品 拓展和延伸文化产品的纪念意义、审美功能、收藏价值,递次推出具有“特色性、观赏性、便携性、宣传性、多价性”的产品,逐步形成品种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体系。引入市场营销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设立销售机构,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要广设网点,不但要在景点内设立专门的购物商店,开设网上商店,还要在车站、大型酒店和城市的中心购物区设立销售网络。

(五)保护开发文旅产品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既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本真性,又要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六)抓好文旅设施建设 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的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宣传促销、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重点旅游项目的贴息与补助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打造全域无障碍旅游为目标,加快干线、景区公路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游客景区可进入性,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交通服务。以文化元素为支撑,突出地域标识标志,建好沿线节点景观,打造旅游景观长廊。加快景区步游道、停车场、供电供水、通讯、厕所的修建和城市旅游客运中心建设,构建完整的旅游体系。

(七)创新文旅营销模式 在文化旅游宣传方面,除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融媒体进行常规宣传,力争打造 1-2 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节庆品牌,举办特色大型活动、拍摄专题宣传片、参加旅游促销等方式。做活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民间文化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延伸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有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要适时邀请作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诗人到**采风、笔会,将颂扬**美好河山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艺术设计作品编制成文化旅游产品手册和书籍,让**各种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与景区景点充分结合起来,向游客展示**深厚的文化魅力。

(八)规范文旅市场秩序 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关于振兴旅游经济的调研报告

新建区地处**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 2193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 1 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 1 处(南矶湿地),国家 A 级景区 8 个(其中 4A 景区 1 家、3A景区 6 家,2A 景区 1 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 23 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 一方面,新建区在“撤县设区”之前是全省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县,区位优势、全省独有、全国也少有。南昌中心城区到新建各景点,基本都在 20-50 分钟车程

以内,是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之地,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旅行的乐趣。另一方面,新建区交通“大动脉贯通、毛细血管畅通”,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备,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直通新建区。完善、便利的交通体系,为我区吸引内外游客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2017 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综合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5.3%。预计 2018 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 20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 100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二、三产业积聚),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2017 年人均 GDP 已达 9753 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全区拥有星级饭店仅 1 家,五星级饭店 0 家),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

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属于市文广局(小平小道),有些属于水务部门(梦山水库)。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5 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 1 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 6000 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 300 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 4 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 1000 万增加到现在的 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传的资金仅有 100 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三、加快新建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增长极。一是要请专业团队编制《新建

区全域旅游规划》,在产品体系上实现主题化,除满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外,要在“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中有所侧重;在项目开发上,应实现由点到区的转型,把产业布开,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通过加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是单个景区规划的提档升级,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真正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产品优势,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4.创新管理机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一是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改变政府包、政府投、政府办的做法,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二是整合资源,收购、并购投资乏力、后劲不足、产品不活的旅游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推介,引来大旅游财团进驻或是探索一条采取同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或委托管理的路径,彻底激发旅游新活力。三是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的综合监管、齐抓共治。四是整合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资源,走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引导景区景点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5.创新“旅游+”理念,培育旅游新业态。如推进旅游+农业,以溪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我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以一产(即农业)带动三产(旅游业),三产旅游反哺一产农业的良性互动。推进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赋予旅游景区景点于文化的灵魂,形成旅游产品,让游客进行浸入式体验,如汪山土库,基于自身深厚的人文内涵,举办踏春•学家风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开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便是很好的例子。推进旅游+交通,以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届环鄱阳湖国际骑游大赛为契机,促进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强旅游与交通的双赢合作等。推进旅游+民宿,结合各乡镇特色旅游,让古村落重新焕发文化的活力,留得住乡愁,大力发展我区民宿业,积极为农民创收增收。如溪霞镇忘忧村民宿游,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象山镇的“荷花节”,不仅让人可以赏花游船,还可以采摘捕鱼、吃农家饭,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旅游+党建,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景区景点

内涵,使游客在游玩中自觉提高爱党护党的思想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如溪霞镇店前村的乡村游+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加大整体宣传,打造新建区旅游品牌。酒香也要会吆喝,着力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树立新建旅游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策划,借力外脑,立足全区旅游资源,主动策划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依托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如组织全区重点旅游景点赴外省、市进行专题推介,同时在高铁、地铁、机场等地投放我区旅游宣传广告,进一步树立五彩新建旅游新形象。要邀请旅游市场营销专家实地考察旅游线路,策划新建区旅游整体形象,把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大手笔宣传和推广。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邀请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记者来考察,引导他们宣传新建区。创新宣传促销形式,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新建区旅游交易会,与主要客源地的媒体互换节目和广告,形成旅游宣传联动机制,有效拓展新建区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

7.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对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策法规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始终保持以时俱进;一方面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委托培训或者去发达地区学习的方式,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跨行业引进等方式,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尽快构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视野开阔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

今后,新建区将进一步挖掘资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紧紧围绕“文化大区、旅游强区”的目标,致力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第二篇:全县旅游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质。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政策机遇,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形成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优越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具备了良好的资源、政策和工作基础。

第一,在资源禀赋方面。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古动物化石点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有野狐峡、、、仙姑山、、生态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据考证,地处在关山深处的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根雕、剪纸、刺绣、罐罐茶、洋芋搅团、核桃包子等民间工艺品和风味食品,都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第三,在工作基础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上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县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人文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立了省陇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县览胜》、《诗话》等系列丛书。按照加快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河风情线、公园,完成了景区一、二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雷神山生态园,建成国家3A级景区生态园、2A级景区公园,景区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建成三星级宾馆2座,二星级1座,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之,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要经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而我县旅游产业刚刚起步,还处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景区(景点)规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齐全、符合县情、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整合全县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控制详细规划,尤其是在加强与交通、文化、农业、林业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的同时,重点做好关山旅游经济区和、玄峰山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提高景区开发质量,增强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审批不准实施,项目未经审查不准动工”的原则,切实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充分发挥规划对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2、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侧重的整合资金主攻旅游产业大项目。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重点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兴办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3、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彰显特色,强化功能,丰富内涵,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思路,重点实施一批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景区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汭河旅游观光长廊、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8个过亿元项目,将、、、等景区有机连接起来,初步形成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讯建设。把完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重点实施、、三条旅游道路,加快建设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组建旅游客运公司,配套建设通讯基站、公用电话和电子触摸屏等通讯设施。三是加快旅游标识建设。按照景区标识建设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务特点,紧密与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干道路相衔接,规范设置景区标识指示牌和导览牌,方便游客通行。

4、完善服务设施。重点解决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一是积极发展住宿餐饮娱乐。大力发展星级旅游饭店、经济型宾馆和“农家宾馆”,形成以星级宾馆为龙头,旅游环线经济宾馆为主要组成部分,景区周边“农家乐”为补充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积极挖掘关山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建立、、三个特色饮食区,开发核桃包子、洋芋搅团、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托艺术团,积极实施避暑养生、休闲娱乐、民俗演绎和游客体验等参与和互动较强的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活动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艺品和绿色原生态特有产品,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开发上,重点开发工艺陶瓷、书画、挂历、台历、社火脸谱、刺绣、荷包、皮影以及民间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在特有纪念品开发上,主要是依托药材种植园区和药材种植产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开发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药材等各种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产业连市场、引游客、增收入的良性发展格局。

5、强化宣传促销。实施市场开发战略,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为目标,加强旅游宣传品制作,加强营销策划,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一是加强节会宣传。通过举办、参展各类旅游节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炼鲜明的主题口号,积极参展促销。二是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参展促销,请进来考察踩线等方式,重点开发西安、宝鸡等一级客源市场,还要积极培育开发二级客源市场,加大与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揽游客。三要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加大旅游电子工程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加大网络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制作一批反映旅游特色的旅游风光片,依托大台、大报、大刊、大网等主要媒体,组织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群体。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全县旅游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质。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政策机遇,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形成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优越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具备了良好的资源、政策和工作基础。

第一,在资源禀赋方面。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古动物化石点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有野狐峡、、、仙姑山、、生态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据考证,地处在关山深处的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根雕、剪纸、刺绣、罐罐茶、洋芋搅团、核桃包子等民间工艺品和风味食品,都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第二,在发展环境方面。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而且,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旅游进入了大众旅游的快速发展期,能够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此,省、市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了扶持投入力度,特别是我县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分别被纳入《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20)》和市关山旅游经济区,市上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把风景区开发建设纳入全市旅游工作重点来谋划。同时,周边县区开发和利用崆峒文化、成纪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工作十分活跃,旅游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在工作基础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上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县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人文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立了省陇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县览胜》、《诗话》等系列丛书。按照加快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河风情线、公园,完成了景区一、二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雷神山生态园,建成国家3A级景区生态园、2A级景区公园,景区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建成三星级宾馆2座,二星级1座,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近几年全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看,“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益完善,以广场、生态园、公园及河、风情线为点,旅游专线为线的“四点一线”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趋于科学。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北京旅游学院专家、教授,编制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投资120万元,委托北京大地景观规划设计院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了《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暨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已完成了初稿,年内可通过专家评审,为景区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大项目带动,发展要素日益完善。投资6000多万元,打通了旅游专线、完成了广场建设项目,建成了风情苑、玄峰山森林浴场、生态园和河风情线等。双风山公园、生态园、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验收。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区域中心小城市为统揽,建成了“四馆两中心”等一批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三是坚持大力度整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修订完善了《县景区开发优惠政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旅游经营单位专项整顿,加强旅游市场和服务从业人员管理,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四是坚持大手笔运作,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坚持每年组团参加西安、银川、兰州、成都等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宣传推介会,制作了宝鼎和瓷板画、芦苇画、粮食艺术字路由纪念品。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旅游节、“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论坛。举办了中国著名摄影家走进采风活动暨旅游风情摄影大赛。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阳光卫视等境内外知名媒体上,对全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域文化进行了专题报道。

总之,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要经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而我县旅游产业刚刚起步,还处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景区(景点)规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齐全、符合县情、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整合全县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控制详细规划,尤其是在加强与交通、文化、农业、林业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的同时,重点做好关山旅游经济区和、玄峰山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提高景区开发质量,增强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审批不准实施,项目未经审查不准动工”的原则,切实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充分发挥规划对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2、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侧重的整合资金主攻旅游产业大项目。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重点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兴办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3、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彰显特色,强化功能,丰富内涵,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思路,重点实施一批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景区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汭河旅游观光长廊、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8个过亿元项目,将、、、等景区有机连接起来,初步形成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讯建设。把完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重点实施、、三条旅游道路,加快建设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组建旅游客运公司,配套建设通讯基站、公用电话和电子触摸屏等通讯设施。三是加快旅游标识建设。按照景区标识建设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务特点,紧密与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干道路相衔接,规范设置景区标识指示牌和导览牌,方便游客通行。

4、完善服务设施。重点解决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一是积极发展住宿餐饮娱乐。大力发展星级旅游饭店、经济型宾馆和“农家宾馆”,形成以星级宾馆为龙头,旅游环线经济宾馆为主要组成部分,景区周边“农家乐”为补充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积极挖掘关山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建立、、三个特色饮食区,开发核桃包子、洋芋搅团、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托艺术团,积极实施避暑养生、休闲娱乐、民俗演绎和游客体验等参与和互动较强的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活动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艺品和绿色原生态特有产品,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开发上,重点开发工艺陶瓷、书画、挂历、台历、社火脸谱、刺绣、荷包、皮影以及民间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在特有纪念品开发上,主要是依托药材种植园区和药材种植产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开发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药材等各种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产业连市场、引游客、增收入的良性发展格局。

5、强化宣传促销。实施市场开发战略,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为目标,加强旅游宣传品制作,加强营销策划,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一是加强节会宣传。通过举办、参展各类旅游节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炼鲜明的主题口号,积极参展促销。二是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参展促销,请进来考察踩线等方式,重点开发西安、宝鸡等一级客源市场,还要积极培育开发二级客源市场,加大与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揽游客。三要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加大旅游电子工程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加大网络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制作一批反映旅游特色的旅游风光片,依托大台、大报、大刊、大网等主要媒体,组织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群体。

第四篇:乡村振兴战略与度假旅游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与度假旅游经济

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资料照片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周艺云 李国元 摄)

兴致勃勃参加乡村游的市民在长安区魏寨街办油菜花海赏花。(资料照片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周艺云 李国元 摄)原标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行业,需要不断摸索。”1月15日,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报告会,邀请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余学兵就乡村旅游作专题报告。会上,余学兵以《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为题,从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分析、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运营、乡村发展趋势六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文化让乡村旅游“增值”西安具备发展民宿的好条件报告会上,余学兵开门见山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发展乡村旅游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呢?余学兵认为,乡村旅游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更新农民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也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城乡统筹等发展的重要途径。“过去我见过一个村子在发展乡村旅游前,村里人会随地吐痰,垃圾也会随手乱扔,但随着这个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多,整个村子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连村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乡村旅游始于农家乐,进而是民宿游。数以亿计的城里人都愿意且有条件到乡村来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这为发展奠定了必然性。”在余学兵看来,农村经济兴起,使农村里的空气、河流、田野、一草一木,农村的风俗民情、农耕文化、农副产品,都成为市场资源。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在这个广阔富饶的农村土地上,孕育了太多的故事、风俗、文化和传统,如何将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农村文化与现代技术、时尚风潮结合,成为一批行业新锐公司埋头研发、苦心打造的重点。“民宿的文化决定了这个民宿的品质,也决定了能不能卖出价的问题,文化让人喜欢民宿,并且愿意花钱去住。”余学兵说,西安就具备发展民宿非常好的条件,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如果能把传统村落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会发展得非常好。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达到近30亿人次。对此余学兵的看法是,乡村旅游具有规模大、市场大、影响大三个特点。“全国超过200万家的乡村旅游事业体,让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而是成为与城市相对应的一个空间概念,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而中央、地方、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题,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民宿将成为一种必然业态报告会上,余学兵还对我国乡村旅游进行了分析。他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背后的五大推手,即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投资驱动和新消费革命,五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这五大推手,还需要因地制宜,同时他举例说明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几种类型。如:杭州梅家坞、龙井村、茅家埠,余杭径山等地依托城市的区位、市场等优势,发展环城市乡村旅游圈。西湖、莫干山、天目山等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引力为周边农村旅游发展带来资源和市场的契机。陕西袁家村、北京大兴月季小镇、丽水古堰画乡以及各类特色小镇,做大产业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乌镇、丽江、黔东南、下南山,利用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差异化,和传统民俗文化与古村、古镇发展旅游。婺源整合全县10多家4A级以上景区抱团发展,形成景观带、产业带,发展全域旅游。“休闲放松、回归自然、康体养生、躲避烦恼、增长见识、增加友情等因素是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满足游客的这些目的,也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放松的方法。”而对于乡村旅游当下存在的问题,余学兵认为,主要表现在园区、项目设计简单重复、产业重复,缺乏特色,客源市场有限;形式老化、同质化、初级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管理者、投资者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缺乏营销策略;景观类型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余学兵进一步做了如下分析:不同时期人们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同,但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还处于早期阶段,没有跟上消费需求进行创新。一哄而上跟风开发,每个地方都有农家乐、采摘、垂钓、花海、民宿、农庄等,产品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同质化也造成了无序竞争。乡村旅游产品的层次越高,满足的需求等级也越高,民宿在层次、品质上大大提高,就能促进消费者延长驻留时间。项目与产品不赚钱,投资与收入不成正比,过于依赖政府,靠政府项目补贴生存。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余学兵说:“对于市场层面的乡村旅游人才缺失、管理服务能力不足、营销渠道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差、升级改造资金不足、产品创新基础缺乏、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等问题,破解的办法在于资源整合、规模化经营、推进产品创新、提高营销能力、精心规划、塑造品牌、人才培养。而对于制度层面的土地制度、规划滞后、金融市场、社会机制、资源分配、管理体制等问题,应该从政府激励、行业管理、公共服务、规划设计、金融服务、土地供给等方面着手进行破解。”“目前的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最初业态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乡村生活需求,乡村旅游+民宿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业态,前景无限。”余学兵介绍,民宿是以原住民经营为主,并结合当地的农事体验和民俗风情进行拓展活动的一种原生态的乡村业态;是连接城乡的平台,可以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可以把都市市场和农村市场连接在一起,可以把生产和市场连接在一起。“发展民宿实际上是活化乡村,通过民宿形成产业支撑,吸引年轻人回得来,活得下去,才能带动整个乡村活起来。”在他看来,以民宿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将带动地方农业、手工业、美食以及上下游产业等发展,促进当地居民劳务收入。“乡村旅游发展将进入休闲度假时代,民宿就是个度假产品。”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美丽”经济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会上,余学兵提出,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他认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分为: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休闲聚集区(休闲主体功能)。在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中,核心产业又分为配套产业、支持产业、衍生产业。在配套产业方面,又细分为乡村地产、旅游度假、会议会展、餐饮住宿;支持产业包含农特产品、服务商贸、现代农业;衍生产业指文创产业和互联网。建设田园综合体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谈及美丽乡村建设,余学兵直言,美丽乡村的建设解决了村庄的美化,但没有转化为美丽经济,农民自发经营的农家乐、民宿缺乏规模效应,进入不了市场,需要依靠政府持续输血才能维持村庄的美丽。“要想在运营方面实现从输血模式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就要引入市场机制,让社会资本参与到村庄经营中来;统一管理运营机制的规范,避免经营无序带来的乱象;农房变客房,农民变股东,农村的一切生产资料均可以成为市场运作的资源。”余学兵以下南山为例,讲述该处从废弃古村到乡创平台的发展历程。据介绍,下南山开发前,村里只有40幢破旧农房,且大部分已经成为危房,村内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在改造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对房子外观、框架进行修缮,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投资方负责室内装修,室外景观打造以及产业配套,如餐饮、酒吧、书吧、茶吧、会议室,还在村口设置以当地特产交易为主的商业街。经过改造发展后,现在下南山“一品一院”的设计理念让每幢老房子都充满生机,除了老房子经过修葺复原外,整个村子还在原生态的基础上按照3A级景区进行建设。在产业复兴方面,下南山以“酒店+众创”的模式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这些古朴的农民房成为民宿、手工艺空间、乡村创意工作室、美食等产业的乡愁寄托。“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说道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余学兵认为,真正富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而田园农业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乡村旅游正在从采摘观光向休闲度假发展。报告会的最后,余学兵总结了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我国乡村多年来的基础建设与政策引导,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与动力;高速、高铁等现代交通技术拉近了城乡的空间距离;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传统生产方式和农产品流通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土地制度改革,促使城乡地位逐渐对等;美丽乡村不仅吸引城里人下乡,也吸引了农村外出青年回乡创业,乡村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最大的发展空间。”本版稿件除署名外记者 康乔娜 采写 转载自《西安日报》 2108.01.16 完

第五篇:经济调研报告

洮北区工业项目投资状况

调研报告

(洮北区经济局 张义)

近年来,白城市洮北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为推进全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和壮大工业规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因产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也存在着一些工业项目落地难、开工难等问题。经调研,现将洮北区工业项目投资状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工业、发展高载能工业项目这一定位,积极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全区工业经济呈现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技改投资稳步推进,1—6月份,我区在建工业、技改项目32项,完成工业投资11.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6.4%,同比增长10.9%,其中技改投资完成4.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2.1%,同比增长18.1%。重点项目投资发展态势良好,1—6月份,全区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个,分别是吉林博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白城通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年产800万支柴油发动机连杆项目;白城市佳祥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现代设施农业生物质年产1200万立方生物天

然气和8万吨有机肥项目;白城中一精锻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汽车发动机连杆毛坯扩能改造建设项目;吉林省亚亨农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20万只肉羊项目;吉林吉粮综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36万吨TBS高效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吉林省吉城双全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源热泵产业基地项目;白城宏润钢模板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吨桥梁、建筑钢模板项目;吉林亚亨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机制造园年生产农机1万台建设项目;白城通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3万吨汽车覆盖件拉伸模具异地改造项目。3000万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个,分别是白城戴氏酱园年产15000吨系列调味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白城市艾高食品有限公司年出口5000吨鲜辣椒加工项目;白城欧瑞特医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可视腹腔外腔扩张器项目;白城市福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氮化物系列产品项目;白城远大钢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钢网架及彩钢板加工项目;白城市大青山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水泥制品加工项目;白城市承嘉福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年加工100万平方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生产线项目;白城市华威特种电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0万米地热电缆生产线改造项目;白城市美信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年加工5000万条覆膜彩印聚丙烯编织袋项目;白城市鹤乡塑料编织包装彩印有限公司年产覆膜彩印聚丙烯编织袋5000万条建设项目等。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产业调整已见成效。洮北区以扶持状大自身企业为基础,抓住区划调整的契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形成了以中一精锻、福佳机械公司等现有机械制造和汽车配件配套企业为载体的机械加工行业;二是以鼎丰米业、蓝琦米业等企业为载体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三是以北方水泥、泰达商混等企业为载体的建筑、建材行业;四是以洮儿河酒业、亿正药业等企业为载体的食品医药行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基本奠定了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后劲稳步增强。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推进。洮北区经济开发区的建成为我们招商引资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必须的硬件条件,为我区能招来更有竞争力的项目提供保障,现经开区招商引资的吉林博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白城欧瑞特医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可视腹腔外腔扩张器项目;吉林省吉城双全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源热泵产业基地项目;白城宏润钢模板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吨桥梁、建筑钢模板项目;吉林亚亨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机制造园年生产农机1万台建设项目等工业项目正在开工建设。这将会大大提升我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增强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运营乏力。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用能限制、用工成本增加、物流成本上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造成整体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压缩了企业发展空间,作为以传统加工制造为特色的工业企业只能以微利或保本运营,有些潜亏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项目融资较为困难。企业生产不景气,资金普遍不宽裕,有许多有扩建或再建想法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均以抵押贷款用于流动资金周转,所以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扩建。目前企业项目融资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三)工业项目产能较低。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滞后,我区工业项目还是以粗犷经营和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缺乏高、精、深等方面的工业项目。

(四)缺少大型工业项目。因没有太多的域外资金流入,现工业项目多为本地和中小企业投资,项目均存在规模小、投入少的境地。

(五)风电项目建设困难。因属电力富裕地区,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地区的风电项目倾斜少,存在着并网发电难、限电等问题。

(六)缺乏大的产业集群。我区虽然汽车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比较多,但缺少大的有带动性的企业,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

三、对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工业的氛围要再浓厚。工业经济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它的发展为助推其他产业的繁荣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工业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地位,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上下同心抓工业的氛围。

二是扶持骨干企业要再加力。要在坚持多元化发展的同

时,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在企业自主创新、设备更新、增产扩能、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于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同时,要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围绕列入国家、省、市重点扶持支持的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发挥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推动产业升级。

三是园区建设要再加快。要加快洮北区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将园区作为汇集创新资源、放大创新成果、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先进适用技术隆起带、工业转型加速器。同时,加快规划,全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促进园建设,按照低碳高效的要求,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尽快形成项目生产能力,打造新兴产业创业示范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技术“四新”产业创业聚集区。

四是加快退城进区速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退城进区的项目落实好,包保到个人。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把这项目工作抓好,并能让企业的实施搬迁的过程中使设

备达到更新换代的目的,从而使企业在产能上实现新突破,并在新产品开发上有新进步。

五是政策倾斜要再加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高的境界,更大的力度,加快修订完善鼓励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向企业扩规模上总量、扶优扶强倾斜,向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领域倾斜。积极为企业提供发展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力度,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困难,打造工业经济区域特色,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7月25日

下载对于振兴旅游经济调研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振兴旅游经济调研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域经济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篇

    发展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县自然风光迤逦、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优越的地理环 境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产业潜力巨大。目前,我县旅游......

    发展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发展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

    对于结对帮扶调研报告

    供销社对于结对帮扶调研报告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工作安排,区社党委积极开展了党员帮扶工作,由原来的党员结对帮扶,到今年的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实效......

    乡村振兴战略 调研报告

    村级治理有序。村支两委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各项工作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召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落实各项工作的实施。制定了村规民约制度,选出保洁员4名,建立清洁队为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

    对做强我县旅游经济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我县旅游事业发展,加快生态旅游大县的建设进程,尽早把我县打造成粤、港、澳东南沿海城市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专程赴**学习考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并深入......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2014年1—10月份石人乡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报告 2014年以来,石人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发展战略,以“二次创业”总抓手,坚持以“......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1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

    风景旅游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风景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4月13日至18日,我们对全县风景旅游开发和重点景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活动,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