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教育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第一篇: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的保障

——关于永川区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教育,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如今,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则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和人民思想意识的逐渐开阔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渐渐明白,如果想要自己的未来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想要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一、基层教育现状分析

优:永川是重庆市著名的职校城,坐落于永川区内的职业名校很多,这些职校为永川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永川区领导都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把教育摆在统筹城乡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按照“基础教育创特色、职业教育铸品牌”总体要求,深化城乡教育改革,加快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谐,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为加快建设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劣:尽管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国家政府也在不断地对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我区乃至我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众多不足。

就我们永川区来看,城区中小学教师与乡镇中小学教师收入相差太大,致使乡镇教师争相进城,城区中小学又借机挖镇街学校“墙角”,优质师资向城市学校集聚,镇街学校师资水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镇街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教育资源被人为割裂,除区单设中学外,各镇都有一所中学,致使各镇在师资、资金、教学设施、土地等方面产生大量浪费,而且,各镇街中学都出现“吃不饱”的招生状况,相互争抢生源,形成恶性竞争。这些都是导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如下:

1、对低年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2、对教育资源配臵的合理性不够;

3、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

4、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5、政府责任不明确,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6、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

7、农村人民群众知识水平低。

二、优化基层教育的措施方案

基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众多不足,让我们都意识到优化基层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着实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是优化基层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实施布局结构调整

1、制定永川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城镇化建

第1页(共3页)

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好人口增长、教育容量需求调研;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先建后撤”的原则,结合人口变动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永川区教育发展建设规划和事业规划,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

2.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程。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规定,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时,规划和建设好普通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推动“高中布局调整,高初中分离”,推进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办好永川职教中心,迁建永川工商学校。

(二)建设标准化基础教育学校

1.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重庆市学校校舍建筑、学校用地规定标准,加强学校改扩建工作,落实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村小改造、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四项工程,资金、项目按照标准化要求逐校安排。

2.实施中小学设施设备配臵标准化工程。逐镇逐校配足配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到2012年,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基本建成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市级重点中学建成400米塑胶跑道。

3.实施中小学教职工配备标准化工程。探索城乡教师编制制度改革,城乡学校教师实行同一标准。统筹配臵城乡师资,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倾斜配备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按规定配备镇街中心幼儿园教职工。

4.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化工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靓化工作,建设环保校园、节能校园、森林校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

(三)实行基础教育优质师资、优质管理

1.建立城乡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实施“名师迁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标切块分配”办法,建立教师合理分流机制。改善城乡教师职称结构,在岗位设臵、职称评定中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比例,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机制。制定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实施方案,推行“一校两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核编”和“一个法人代表、两个法人单位、经费独立核算、办学效益和质量统一考核”的两种管理模式,抓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扩大“捆绑”发展范围,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目标。

3、.建立区域教育联盟发展机制。建立市级重点中学联盟发展机制,促进永川中学、萱花中学、北山中学良性互动发展。建立普通高中联盟发展机制,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发展水平。

(四)发展基础教育学校内涵

1.创新学校内涵发展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级干部民主评议制,支持学校构建校本化管理模式。

第2页(共3页)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搞好新课改成果展 示,积极推进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3.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推进重庆市规划立项课题“永川区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工作的实施,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框架。

(五)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永川区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原则和“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要求,突出了“办公会议、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计生、农资商贸”五大功能,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综合楼一栋、标准篮球场一个。综合楼内分别设立了村两委会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会议、文化活动、图书阅览等)、警务室、医疗卫生室、商品超市、农资超市等,成了村干部办公、村民办事、开会、培训、购物、就医、娱乐的活动中心。

此外,永川区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乡村广播的普及,播放新闻、名人故事、红歌传唱等,另外还及时地为人民群众带来天气信息,减少各种灾害的破坏度,同时可以有效地普及农村人民群众的认识面。

三、永川区基层教育发展方向

1、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臵、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努力把永川建设成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示范区、区域基础教育强区和中国西部职业教育高地。把职业院校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通过调整职业院校在城市主轴和辅轴的空间布局,实现“城中有校、校中有城、城校融合、协调发展”。初步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2、基层教育不仅仅只包括学校里的教育,各类干部领导、政党机构也是属于被教育范围之内的,因此,基层教育的发展也应该把这些归属其内。为此永川区司法局以“三个活”推进公正廉洁执法集中教育整顿,旨在提高各司法部门的廉洁度以及各司法人员的职业素质。

3、永川职教城走不同于大学城的发展道路。它不是单独开辟一个地方,把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圈入其中,而是按照26所职业院校所在的位臵,有的就地扩大规模,有的进行资源重组。在建设中突出了“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的理念。按照这个理念,城市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优质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职教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社区发展途径、文化繁荣空间、群体消费市场。

第3页(共3页)

第二篇:蕲春县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蕲春县农村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永远都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服务作用和引领功能。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教育问题逐步突显出来。

中国是教育大国,有近2亿青少年儿童在上中小学,其中2/3是在农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着力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加强。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为了生计和脱贫致富,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随着外出打工农民的增多,“留守儿童”就成了农村学校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在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也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在寒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蕲春县的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并对农村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也为农村的教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蕲春县农村留守儿童及教育现状

蕲春县是湖北省的十大贫困县之一,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下面以蕲春县狮子镇为例介绍一下蕲春县农村留守儿童及教育情况:

(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也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中国青年报》曾评论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我发现狮子镇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读书。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变化。此外,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

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

(二)教育现状

在狮子镇河口小学,很多高年级的学生连最基本的26个字母都不能够默写出来,六年级的学生竟然不会朗诵三年级的英语课文。在很多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自身的努力还不够,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学校也负有很大的责任。比方说,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是,很多学生都表明他们三年级根本就没有上过,有的学生是从六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即使是这样,老师也不能够很好的给他们上课,因为老师的水平不够。从河口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不难发现,蕲春县农村基层教育现状。

狮子镇中学一所和小学10所。然而,有着两万人口的狮子镇,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却基本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制约蕲春县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硬件资源的购置和使用,教师资源的获取及培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学校无法装置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这些本应该成为教育方面较为重要的学习或实践环节无法在落后的农村实现。

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教师差,就我们村河口小学的7位老师来说,他们的平均工资不超过800元/每月。所以,高文凭、高素质的教师都奔向了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授课教师的素质不够高,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就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压力主要来自初中以后,即高中与大学阶段。农村家庭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家庭,一个家庭的基本收入一般低于10000元,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是务农和外出打工。这点微薄的收入除去家庭基本开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家庭子女在2个以上,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二)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

在蕲春县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观念落后,还有很多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的说法,有的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选择了“骂或者揍他一顿”的选项。孩子的教育方式经常是打骂、惩罚孩子,很大程度的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则选择了“不理睬不和他说话”的方式。

此外,许多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依旧停留在“孩子得了高分就是学得好的表现”,其他的一概不重要,而这正是与素质教育相矛盾的地方。许多学生因为得不到高分而得不到父母在学习方面的支持甚至不得不辍学,还有一部分只知道学习,不做家务,性格、兴趣都无人引导。

从而看出,农村家庭教育几乎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学的要求,不能满足成长期的青少年情感需要。

(三)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等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

从整体上看,蕲春县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场所极其缺乏。比方说,毓华中学虽然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但真正用到的时间并不多甚至没有。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它们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们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从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致使农村学子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此外,从蕲春县来看,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许多家长闲时不是看书读报,而是沉浸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解决蕲春县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建议

解决蕲春县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蕲春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把农村的经济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农村教育问题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然而,农村的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较大程度的提高。针对当前蕲春县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现将有关建议汇总如下:

(一)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与引导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直接教育,导致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感情表达、性格培养等多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失。学校应该在建立健全学生家庭基本档案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各个班级的老师要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关注。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相对于城市先进的教育硬件设备设施来讲,农村的教育硬件落后很多,许多城市的中小学都早就配备了先进的液晶屏电脑,但是在蕲春县农村学校连最起码的老式台式机都没有。只有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才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教育硬件缺乏的问题。

(三)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要想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培训从专业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去开展,有计划、有规律的开展,力争做到覆盖所有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抽取每个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再由他回到自己学校进行全校教师的培训。同时,可以派一些优秀教师去城市学校学习,吸收城市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将城市教学理念、方法掌握的基础上,再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农村教师资源的扶持政策,将城市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进行短期教学。让农村学生也享受高水平的教学,同时也带动其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四)开展助学活动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家庭为子女教育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开展助学活动可以缓解一部分家庭的教育负担,从而减少农村儿童的辍学率。继续加大对寄宿制、半寄宿制学生的补助力度,扩大享受补助的学生人数。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助学基金,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

2011年2月20日

道路一班何立

第三篇:关于基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在本调查报告中,针对“基层教育”这一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依托,探索分析我地区基层教育问题.【摘要】

第一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近几年的变化;

第三部分:对我地区基层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的主要特点

1对低年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基本的学前一年教育没能得到全面的普及,且教师的文化水品良莠不齐,大量家庭式幼儿园在教育及卫生上不能达到标准;低年级教育无法达到小班额教育,班级人数经常达到50-60人,甚至以上,教师数量少,班级拥挤,学生学习环境差。

2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显著.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开始凸现出来。根据中华妇女网的调查,内蒙古地区的留守儿童以达万人,并且人数在逐渐增多。留守儿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内心较为敏感,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匮乏,因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具有针对性。3辍学率居高不下。

内蒙古地区属于农牧业地区,对自然环境的依靠较大,这种现象对于偏远的基层更为突出,家庭收入的不稳定,使得学生的正常教育不能得到保障。目前为止,在内蒙古全农村牧区的154万中小学生中,贫困率达到25.9%。在通辽市扎鲁特旗2011年中学辍学率达到40%,小学辍学率达到10%,这种高的辍学率与地区对基层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4基层教师水品良莠不齐。

尤其在较为偏僻的农牧地区,依然存在“多面手”老师的现象,即一名老师兼职多个科目的教学。

第二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近几年的变化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已经成为衡量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地区的基层教育也有较大程度的变化。

1高考升学率提高。

内蒙古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07030人,比上年减少12281人、降幅近6%,已连续3年呈递减趋势。而区内外高校计划在内蒙古招生184701人,比上年增加8867人。如此算来,内蒙古今年高考升学率将达89.2%,比上年增长9个百分点,比今年全国录取率大约高出18个百分点。除去招生计划的原因,升学率近几年连续提高的还与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越来越认可。于此同时,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困难中逐步发展。

就通辽市地区而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较少,近几年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的步伐正在加快,但直到2011年,尚未能达到各个旗县拥有自己的职业技术学校的规模。全市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辽职业院校已形成在校生7424人,专任教师442,兼职教师120人的规模,并且在进一步的发展。

3小学生在校住读从无到有。

内蒙古地区是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地广人稀,为了节约教育资源,从几年前开始,针对学生人数较少的地区开始施行并校教学的政策,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距离较远,这部分学生大多采取住在有私人开设的学生公寓中。从2010年开始,部分小学已经开始建设校舍,这样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问题,方便了统一管理,对学生的住宿安全,饮食安全等有了系统管理,减少了学生的家庭开支。小学生在校住读是特殊地区采取的特殊方式,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也会由于过早离开父母而对学生心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在中东部大中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在西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在近几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通辽市五中等市级高中,开鲁一中等县级高中等都开设可心理课程,有专门的心理学老师和心理活动室,开鲁一中等创办了有学生主导的心理委员会,定期活动,出版刊物。相比较东部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我地区依旧相对落后,这种落后既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学生和学校对它的认可程度上。

5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和传播,在基层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在通辽市地区,各市县级高中,大部分初中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远程教育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育在师资方面的缺口和不足。

第三部分:对我地区基层教育的几点建议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这个人口大国的主力军是工人与农民,基层教育的优劣关系到我国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情况。大力发展教育是改变基层群众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提高基层教育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发展基层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发展基层教育要切实根据基层状况,具有针对性的帮扶,使之得到改善。

1,基层教育落后的更多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一方面是教师水平的不均衡,一方面是教学设施的不过硬,这需要国家在给基层教育资金支持的同时,给予人才的支持:基层教师要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本领,给基层学生更全面的教育;加强引进专业的教学人才,提高基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只有充足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才能促进基层教育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这是全面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发展多媒体教学。

基层教育的另一大问题体现在信息的不畅通,不能及时的得到教育信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这严重阻塞的基层教育的发展。基层教育的信息化能够明显的改善这种不利局面。基层教育信息化要首先从基层教师开始,基层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并能熟练的应用到教学中。

3,对于逐渐开始显现出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和小学生在校

住读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予以关注.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关怀,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应该针对在校住读小学生的特殊性,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住读生活有序,保障其身心健康。

基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密切关注基层教育的发展与现状,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国家对基层的重视程度.本次基层调查可以说明,基层教育在快速发作的同时,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社会调研报告,基层教育现状

单位代码11660单位名称重庆理工大学

论文题目: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解决(浅析)

作者: 专业: 学号: 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2年2月6日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调查说明

调查目的:对我国基层教育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对比城乡基层教育现

状,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探究基层教育更好、更全面落实的方法及途径。

调查方式:进行随机访问,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和电子文档。并在微博、论坛里

发起广泛讨论。

调查样本:在家乡边缘的小镇,随机采访越6-12岁学生,发放问卷20张。发电

子文档40份。回收问卷以及电子文档58份,问卷中未回答的问题视为“不能确切知晓”。采访中获得的信息以及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

1.基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基层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亘古不变是兴国安邦之大业。“民族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议题上更是显得格外重要;在我国,一个有着8亿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如若忽略或轻视基层教育,那么国家之前途何谈。

如今,国家经济腾飞,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基层教育的普及与施行,可谓功不可没。纵观我国基层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它灿烂甚至是辉煌的业绩,然而,在当今时局,全球经济疲软,个别地区政局动荡不安。世界在不断“思考”并在“思考中变革”,我们的教育似乎停滞不前了。在人民素质与基层教育不再合拍之后,我们依然没能有大的迈进,自然问题就暴漏了出来。

面对不对称且“弊病缠身”的基层教育现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育部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等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

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广大农村的学子及家长们看到了“前路”希望的曙光。

2.乡村基层教育,与城乡学校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城市化化进程日益加快、原农村固有的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与此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减少,而教师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较大份额,为减轻财政负担,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在私校冲击、名校挤兑、国有教育主管部门不作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农村基层教育现衰落之态。

乡村小学条件相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显著变化。在我发放调查问卷的小学,一年级18名,二年级7名,三年级3名,四年级7名。说是全日制乡村小学,实际上只有1—4年级,全校也只有不到50名名学生。走在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旁,依稀只能看到一只钢笔,几张纸盒,一瓶老旧的钢笔水。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则调查报告,引起了微博等新媒体和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生源10年来首次低于33%的消息。另外,根据据北京理工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拥有的教育机会并不均等。农村孩子越来越难以考上研究型的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民办高校。阶层差距,正通过教育向下一代传递。纵观社会的现状。从一系列的利农、便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的城乡差异似乎在不断缩小;年后“用工潮”的风起云涌,也让农民工们有了较以前更为丰腴的劳动报酬。农村人越来越有钱了,或者说,户口在农村的人越来越有钱啦。但是基层教育却没能紧跟农村人的口袋,有文化的人愈加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人也难以从生活中摄取知识,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人民素质的差距陡然加大。

教育事也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重点高校农村生源锐减,不仅关系到占绝对多数的农村人口的受教育问题,更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早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要关注高校新生农村生源比例减少现象,当时,趁势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特别强调:要重视发展农村教育。

近期,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考察农村教育时强调,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农

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他们在享受教育方面应该有更多的权利。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学校是一个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教育基地,一个人最初的十几年,花样且有着无限遐想的年华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教育也是我国基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一下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的素质教育,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趋避就良。横向的说,我国的教育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强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分布与城乡人口得到一定时期的“相对适应”。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层教育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变差。“升学第一”逐渐取代了“人才第一,能力第一”的教育发展宗旨,“升学率:越来越像学校领导的“政绩工程”,成为他们晋升的一张塔牌。流弊所及,基层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的方针,许多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发生变化。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劳动价值的不平等„„,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为了达到升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都在无形中得到了社会的较为普遍认同。教育部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都卷入了“升学唯一”的怪圈中。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源流失问题: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学校的“运营”环节上尤为重要。教师。虽不能动摇的学校是否“运营”,但却在根本上决定了学校“运营”的优良弊劣。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发现,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在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待遇低、福利少、条件差,加之高觉悟的,愿意深入农村从教的教师又很少,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这种分配不均的“鸿沟”便越来越深,难以逾越。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差

距不容忽视。

在广大农村,生源流失、分配不均;把学校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生源的分配亦是按等级划分开来。而且有“路子”或有钱的家长,把子女送往重点学校,造成重点学校严重超编。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及本人有相当的名校情节,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定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名校,使得本地生源流失更为严重。

4.建议及解决办法:

在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中,基层的,启蒙式的教育至关重要。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一般都是在基层教育的进行中确立的。然而,基层教育的种种弊病,不只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舆论的正确导向和协助,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如此才能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让我们国家的教育繁荣不衰。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制度、管理、协调等都应该是政府助力的。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优化教育环境,形成一种“齐抓同管共协调”的新局面。在基层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上,要大幅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明显差距。如此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准。最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基层教育的关注及帮扶力度。

综上所述,基层教育是培养与塑造人才的重要保证,没有基层教育的具体落实与稳定繁荣,就谈不上国家的兴旺与长治久安。虽然,就目前来说,我国基层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基层教育仍然比较为薄弱,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该引起社会广泛的、持续的、高度的关注。

第五篇:基层调研报告(范文)

践行科学发展 大胆改革创新 促进红山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于红山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红山区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激发文化建设新活力,促进我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近日,由区委宣传部、文化局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区部分镇(街)村(社区)、基层文化单位和区直相关部门,采取听汇报、实地参观、座谈等形式,对我区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摸底调研,并对所掌握信息资料进行集中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创建文化发展强区为目标,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全区文化建设整体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一)文化底蕴博大深厚。红山区地处赤峰市中心城区,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命名地,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境内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源远流长,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红山文化代表了已知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的最高水平,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由四千多年推进到五千年。我区地方文艺特色鲜明,大秧歌、踩高跷、地方大戏十分正宗,手工艺品、乐器、服饰等地方传统民族遗产丰厚,特别是地方乐器——马

头琴,不仅代表蒙古族地方特色,更代表了我国民俗文化,是我国文艺节目中优秀演奏乐器,被全世界所关注。

(二)公共文化事业初具规模。红山区有区级文化事业单位7个:5个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民族少儿图书馆、电影公司),2个文化执法单位(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文物管理所)。有基层文化站(室)55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文钟镇、红庙子镇),社区、村级文化室53 家。29家基层图书分馆,27家草原书屋,实现了我区草原书屋的全覆盖。文化长廊12处,宣传橱窗170余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博物馆1处,国家AA级风景区3处,国家级旅游景区1处,城镇健身路径650件,健身广场12处,68个篮球、网球等活动场所逐步实现免费向公众开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基层中心1个、基层服务点7个。2011年建成了自治区首家数字科技馆,填补了全市数字科普的空白。

(三)文化队伍逐步加强。红山区属文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83人,年龄、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现状统计如下(表

1、表2)。

表1.区直文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详情

年 龄 结全日制本科学 历 全日制专科中专及函授高中以下高级中职 称 初员工人数 比例 9.6% 构≦30 30—40 40—50 ≧50 级级级人 8 24 29% 31 20 6 7% 13 16% 51 61% 13 16% 5 6% 32 23 13 16% 10 12% 37.4% 24% 38% 28% 2

表2.区直文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专业结构详情

20151050语言类教育类政法类计算机艺术类管理类传媒类其他类高中学历人数 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长年活跃在文化馆的13支文化艺术队伍(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京剧队、评剧队、书画队等),拥有队员300余人;10余个文化艺术辅导班(美术、器乐、舞蹈、声乐等),有教师18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每期培训学员300人;涵盖京剧、评剧、皮影、美术等11个门类的文艺协会,拥有会员近千人。这些队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利用节庆假日、纪念日及市区重大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迎庆活动,如“知识宫有奖猜谜”、“红山秧歌会”、“皮影戏”、“百日消夏文化活动”、“红山广场文化节”、“邻居节”等活动已成为红山地区文化品牌;“农民趣味运动会”、“大篷车二人转”、“评剧”等贴近农民生活、反映新农村建设风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文化进社区、辅导员进社区、送文化下基层、把图书馆办到社区农村去等活动和项目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2011年,累计在40余个社区、15个行政村举办了60多场活动,开展了34场次系列读书活动,在部分基层图书分馆和草原书屋开展了54次业务辅导。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不定期从科技局、电视台、图书 3

馆和音像专卖店选取种养殖等农业科教片、爱国主义故事片播放,印发科技小报、宣传册等,让广大农民朋友学到了农业科学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推动了我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老年文化、军营文化、村镇文化建设和发展。

(五)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经过多年培育、引导和建设,我区文化市场已形成分门类、多层次、上规模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上缴税额500多万元。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有10余家。初步形成了广告、娱乐、音像、图书等几类综合型文化市场,对我区经济发展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性“古玩藏品展示交流大会”,吸引着全国30多个省、市上万名古玩商、藏友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展示交流的“赤峰古玩城”;综合收藏赤峰地区史前文化、辽金元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和北方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民间“龙乡博物馆”;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年产值4000万元、实现利税近600万元,集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内蒙古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启动规划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体现契丹辽文化,集风味小吃街、古玩区、民族民俗工艺品区、旅游纪念品区、法物流通区等五大商业区为一体的“红山旅游商贸城(一期)” 项目,已成为海内外了解赤峰、认识红山的重要载体,更是打造和发展红山区文化产业品牌的重要推介平台。

(六)文物保护发掘成效显著。在辖面积506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掘和整理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红山遗址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真北大寺、天主教堂、蜘蛛山遗址),赤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鲁班庙、玉隍庙山城遗址),红山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还有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多处。其中,在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遗址有3处(红山遗址群、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和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填补了红山文化在聚落遗址研究上的缺环,为国家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初见成效,《赤峰雅乐》、《红山剪纸》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红山剪纸》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研显示,我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文化发展态势良好。但距离实现文化发展强区新跨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产业滞后,管理机制不合理等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差距。社会上普遍存在文化就是一种娱乐活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观念,对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及陶冶人们情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信仰缺失、理想淡化、金钱至上、假冒伪劣、腐化堕落,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不良现象也日趋严重。没 5

有认识到这些现象存在深层次原因是文化素养的缺失。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调查统计全区95个社区(村)中,没有达到标准化社区(≧300㎡)要求的有79个、占83%,除办公以外无任何其他场所的社区(村)有26个、占27%。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文化活动经费来源。人均1元的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及科普经费不能落实到位。二是基层文化阵地功用发挥不足。社区图书室和草原书屋利用率不高,很难发挥图书室应有功能和作用。文艺团队组建意识不强,没有普遍建起群众自己的队伍,缺少符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体活动。三是文化宣传阵地缺失。随着广播、电视、报纸的上划,我区目前只有一档《走近红山》栏目,缺少广播、电视及平面媒体等思想文化宣传主流阵地,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力解决人们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一是学历偏低。“表1”中显示,全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中专及函授学历占61%,高中以下学历占16%,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仅6人、占7%。二是对口专业比重小。能够在群众文体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对口专业人员仅占14%(表2)。三是年龄结构偏大。全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50岁以上临近退休20人、占24%(表1),作为全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中心的文化馆50岁以上临近退休9人、占全馆人员45%。四是文艺协会人才青黄不接。我区文艺协会门类齐全,但主力军多是退休职工,且多数年 6

事已高,协会中年轻人少,有的甚至没有年轻人,各文艺协会普遍后继乏人。五是基层服务人才培养滞后。文艺骨干培养力度不够,群众文化活动距离实现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还有很大差距。基层图书馆人员不稳定,科技人才匮乏。

(四)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文化资源整合不够。比照克旗、喀旗等兄弟旗县,我区多数文化资源处于零散状态,缺少有实力的公司、企业直接来参与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文化市场发育缓慢。我区多数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除内蒙古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外,其余文化产业如休闲娱乐、音像书刊、民族餐饮等,都属小作坊式经营,没有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文化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文化品牌不强,缺少精品力作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四是缺少文化艺术引领者。我区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专业艺术团队,文化人才优势发挥不足,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五是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够。如2011年我区68项国家专利技术成果试验和推广,因缺少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而无法顺利实施。

(五)文物保护开发有待加强。一是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向社会进行有效宣传教育的方法、载体和经费,工作效果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二是文物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被动,在处理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矛盾时,文物保护工作难度 7

极大,急需建立一套长期培训和管理机制。三是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平衡,较侧重地面文物古建筑复原、维修等项目,缺乏经常性养护、文物征集、普法宣传等经费,设备配备不足。

三、文化建设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发展强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按照“承文化、重遗址、促整合、出精品”的思路,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红山景观,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抓组织,建规章

1.加强领导,完善格局。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建设格局。

2.充分发挥文联机构职能。通过多种渠道把全区的文化艺术资源聚集到一起,纽成一股绳,形成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合力。配备组织能力强、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专职人员,设立专项活动经费,用于组织学术研讨、艺术交流、文艺创作等相关活动的开展。

3.制定文艺人才引进和文艺作品奖励制度。对文化建设 8

做出短期、中期及长远目标规划,制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设立政府特殊津贴等方式,吸引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文艺人才,对有特殊才能的要通过优惠政策聘请进来,使之成为我区文化发展生力军。建立符合区情的激励机制,对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并给予表彰、奖励,提高他们对文化艺术工作和文艺精品创作的热情,创作出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平,体现时代风貌、红山精神和地方特色的作品。

(二)抓基层,夯基础

1.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惠民”工程为统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重视文化站(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四馆一中心”建设步伐。按照“建管并重”原则,加大对基层图书分馆、草原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利用率。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赤红政办发[2010]15号),进一步加大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的开放、使用力度。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2.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供给。以“十百千万”人才工程为契机,加强我区文化系统队伍建设,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编制到位的同时,补充新鲜血液,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式和新形式,推 9

动文化科技卫生“常下乡、多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常进社区、多进社区”。利用重大节庆假日,组织实施好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如红山文化节、农民文艺节、迎春文艺晚会、基层文艺演出等活动。

(三)抓建设,促发展

1.增强经济反哺文化能力。在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政府应重点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使政府资金成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支柱性产业。

2.激励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路,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市场运作,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文化进企业、使企业有文化,形成企业与文化双赢的良性循环。

3.加大对民间资金的吸纳。积极倡导“群众办文化,文化为群众”的理念,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对文化事业,特别是对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政府投资为主,企业融资为辅,民间资金补充并重的良好格局,彻底摆脱我区文化建设资金瓶颈制约。

(四)抓亮点,树品牌

1.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对特色文化及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根据不同特色,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社区、村镇,推出不同文化品牌,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文化格局,让隐于民间的宝贵文 10

化遗产得以传承。

2.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依托我区厚重文化底蕴,借助京蒙旅游大厦、红山旅游商贸城的平台,创造性地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打造赤峰地区集食、住、行、游、购、娱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文化特色旅游航母。利用天虹花卉市场经济及区域优势,通过引入“文化大院”、“绿色疗养基地”等模式,把天虹花卉市场打造成为蒙东地区集花卉养殖、培育、销售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市区两级文化产业亮点。

3.建设文化旅游地标。大力推进红山遗址群、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加快谋划红山文化遗址公园、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博物馆等文化项目,借助“草原驿站”集散地功能优势,吸引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国内外友人前来了解、认识红山历史文化,提升红山区国内外知名度。

(五)抓宣传,造氛围

1.以《走近红山》栏目为依托,尽快打造属于我区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以及移动视频等宣传阵地,不断完善文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区等外界新闻媒体,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外宣格局,大力宣传红山地区优秀传统和历史文化,增进外界对红山文化的深入了解。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喉舌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区各界 11

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形成全民参与文化发展强区建设的自豪感,营造出红山区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总之,“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工程,承担着我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实现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的新跨越,推动红山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下载基层教育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教育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调研报告

    基层调研报告——服务基层践初心、凝心聚力担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开展“下基层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本人结合公......

    基层教育调研及建议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一个人才的培养,基层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农村第一线的教育,条......

    县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县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调研报告接市委组织部要求,我县高度重视,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及部分优秀党员代表进行座谈并深化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全县基层党员教育培训......

    关于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开启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党委组织部门肩负着抓好本地区基层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主题教育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主题教育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为扎实推动“XXXX、XXXX”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根据市局党委统一要求和安排,围绕解决支队在基层党建方面面临的紧迫问题,近期对支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

    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密市职业中专关于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高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的要求,现将学校工会工作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学校工会工......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抓党建,促发展,形成符合全市实际的发展思路,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日益紧密市委坚持以科学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党建工作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

    走访基层调研报告(定稿)

    走访基层调研报告——关于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文化方面)的调查9月28日晚,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镇党委李书记提议村官走访基层,体察民情。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笔者走访了以困难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