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五篇

时间:2020-09-27 12:1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第一篇: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篇一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实现我区“由人口小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全区上下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了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根据要求,我区组织专题调研组对我区经济发展环境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 (一)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我区不断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塑造“廉洁、高效、公正、务实”的机关形象。

一是健全党内监督,打造一支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我区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述职述廉、民主评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以及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常委会开展理论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开展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责任感和

自觉性,使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尤其是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求“一把手”要主动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经常同大家谈心,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虚心听取班子成员和下级的批评建议,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在开展领导干部廉政述职工作中,特别注重党政“一把手”的廉政述职,并以廉政述职为载体,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和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同时,不断拓宽权力监督制约的领域和范围,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真正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不留监督“空白地带”。今年区委以台发[2012]24 号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党政机关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体系的意见》、《关于在全区党政机关建立和完善执行责任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改进了干部作风,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是推进效能监察,打造高效务实型政府。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我区把开展机关效能监察与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机关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机关作风问题。制定并印发了《台儿庄区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工作效能的暂行办法》、《关于对全区各级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效能告诫的规定(试行)》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在全区各级各部门普遍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挂牌持证上岗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效能考评和失职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批共精简行政审批 151 项,占总审批事项的 55.3%。制定了扎口收费、进企业检查报批等11项制度,有效规范了检查、收费行为,遏制了“三乱”等现象的发生。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开展效能监督,把效能监察的重点放在对贯彻执行上级重大方针、政策、决定、命令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上,对区里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进行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了投诉查处机制。将区经济环境投诉中心与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合署,依托区纪委、监察局,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采取集中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明查暗访,受理并查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事项。对投诉的案件,做到有诉必查、查必有果,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案件查办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投诉中心建立以来,共受理、处结各类投诉 300 余起,全部限期查结。今年 8 月 27 日,我区组织经济环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等18个职能部门,在政府门前广场开展了“阳光投诉”活动。整个活动共受理投诉 60 件,现场解答有关咨询 229 件,解决问题 30 件,发放宣传资料余份。60 件投诉全部限期予以解决。

三是开展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把深入开展社会监督作为推进政府职能部门转变机关作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方面,抓好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离退休干部、群众团体、基层企业中,选聘 100 余名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公道正派、敢于直言、热心行风建设工作的代表作为行风监督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公开检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对各职能部门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随时监督。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建立发展软环境评估考核体系,对镇(街)和区直部门“民主评议行风”与发展软环境情况紧密结合,并排出名次,向社会公开。不断充实完善了评议的内容和手段,拓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宽度和深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区领导、政法各部门都确立了联系企业,负责联系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实行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八个不准”。即除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外,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处罚;除法律赋予其强制执行手段的机关或收缴费人双方以合同约定外,不得责令银行强

行划拨企业款项;不得要求企业购买其指定的产品;不得对企业举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不得向企业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要求企业向指定的施工单位发包工程;不得强制要求企业集资、摊派或赞助;不得实施其他违背法律、法规规定,有失公正,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是实行了外商投资企业行政审批服务代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优化服务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台办发[2012]39 号印发了《关于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行政审批服务代理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外来投资固定资产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实行立项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和建设工程规划、环保、文化许可、卫生许可、企业代码、项目用地等审批手续,以及项目相关的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用工、拆迁、户口迁移、子女入学入托等手续。实行“三联”,即项目联席会议、项目联审、项目联办。

四是建立了企业测评点制度和优化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度。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我区优化发展环境测评点。规定凡到测评点检查、执法的行政部门,必须填写由区经济环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统一印制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测评卡》,测评点负责把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检查、执法情况及时反馈给区经济环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同时,聘请测评点的企业法人代表担任我区

优化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参与对我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监督和民主评议,并对优化发展环境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台儿庄区始终将诚信建设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资源,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关键举措。一是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深化服务承诺制,推进诚信机关、诚信政府建设,保证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开展了公开服务承诺活动。组织34 个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通过电视台,向全区公开部门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打造诚信企业。税务、金融、工商、质监以及政法机关密切配合,严惩那些严重影响台儿庄形象的恶性失信事件,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今年 9 月初,青岛某企业与我区一企业发生业务,期间,我区企业工作人员向对方索要价值的物品。区经济环境投诉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作出处理,追回现金,退还青岛客户。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加强诚实守信教育,提高公民信用意识,做到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四是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进一步完善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规范各种经营活动,纠正不正当竞争,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坚实的发展平台,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营造优惠稳定的政策环境。

照“先进地区能办到的,我们也要办到,而且要努力办好”的原则,放低门槛,让利于商、让利于民。在税费政策上,规定“投资新建的工业企业自投产年度起,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年超过,按照企业纳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第一年 90%,第二、第三年的50%,第四、第五年的 30%奖励纳税企业用于发展”、“对外地客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以上、新上的各类企业项目,从开业或投产之日起两年内免予收费”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台儿庄区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并把监督检查贯穿到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全过程,确保区里出台的财政、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灵活运用上级政策,做到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五)加大企业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我区公安机关专门成立了经济 110 特警队,处理涉及企业的治安环境问题。今年以来,经济 110 把涉企案件全部作为重要案件,本着公正、依法、快速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先后召开了两次警企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针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增强警力,加大巡逻力度,加强警务区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今年 1—10 份,共受理涉及经济环境的案件106 起,处理 96 人,其中治安拘留 51 人,治安罚款 52 人。对每一起涉企案件,随时通报到其他企业,加强了企业的自我防护能力。

今年10月份,泉兴水泥公司连续出现原料运输车辆被堵事件,一度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济 110 及时出警,一次拘留涉案人员 11人。同时,我们还做到点面结合,对于点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重点打击;对于面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实施专项治理。近几年来,每年都确定一项或几项治理内容进行专项治理。先后开展了企业周边环境、“三乱”问题、涉企执法问题、乱办班乱培训问题和机关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每年都召开典型案件新闻发布会,对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XX 年以来,先后召开了 14 次典型案件新闻发布会,对查处的72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开展全区性明查暗访活动 20 次,发现问题 82 起,全部进行了限期整改。

(六)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优化人才环境。近年来,我区突出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主动把人才服务工作融入到全区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建设、完善了人才市场,成立了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每月一次人才交流活动,为外地人才落户台儿庄开通了方便渠道。对引进的人才,在建档、职称申报、评定等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制定了《台儿庄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对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经费提供、家属就业、子女求学等诸多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教、技术、管理人才进行表彰,对引进人才先进单位和建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等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建立了“台儿庄区人才网”,充分发挥人才网络的纳才功能。使我区的人才总量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在全区范围内合理流动的状况已初步形成。我区 XX 年制定了关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每年拿出资金用于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科技、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抓好区内专项扶持资金计划的落实,选择创新能力强、潜力大、效益高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并积极引导企业和有关单位加强了科研机构建设,全区较为规范的科研机构发展到 8 家,全区 11 家骨干企业与 10 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XX年以来,全区累计取得科技成果60多项,其中7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12 年以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 26 项。为我区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的改革和创新,我区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发展环境与企业和群众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摆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在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囿于部门

利益。有的部门经济利益至上,以罚代管,并把罚款指标进行量化;有的部门服务变味,搞行业垄断,推销产品,赢取利益;有的部门执行政策过死、过硬、过高等等。

二是落实制度不到位。近年来,围绕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但一些制度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如涉企收费、检查的制度落实还不到位;机关效能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部门办事效率低,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些部门遇事推诿,无利益时该作为的不作为,有利益时不该作为的乱作为,甚至人为设置障碍等。

三是社会监督不到位。在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监督的合力。特别是违诺的惩处和问责还不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彻底。有些部门“一把手”不能切实负起责任,对本部门的问题放纵不管,做老好人,致使有些很好的制度无法落实。有的领导同志在治理环境问题上没有落实好“一岗双责”。

四是企业周边环境治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关政法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比较复杂的社会原因,“三强五霸”和一些治安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反映较为突出。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建议 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牢固树立抓环境是抓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开放、抓发展的理念,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和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区经济发展环境。

(一)围绕服务环境,加强干部群众思想教育。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首先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队伍、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一个人就起到决定因素,就象一个“癌细胞”。因此,切实让全区干部群众明确“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投资主体”的深刻内涵;明白外商来我区办企业、上项目,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同时,对在优化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那些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有意刁难企业和投资者的人和事,给予公开曝光,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对领导不得力,工作不落实,影响环境建设的,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个人不作为、乱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坚决实行待岗、离岗,直至撤职或清除出机关队伍。

(二)围绕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与办事质量。一是建立和完善效能管理体系。规范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强化效能监察。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做到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对违反机关效能监察有关规定的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整改一起。三是建立行政执法部门中层干部

岗位轮换制度。强化部门内部管理与监督,彻底解决部门办事“中梗阻”问题。四是开通“零距离服务”直播间。在区电台开通“零距离服务”直播节目,组织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轮流到电台,通过热线电话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五是开展“行风万人评”活动。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区党政机关人员、社团组织人员以及优化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企业法人代表、城市居民和农民代表,对行政执法部门及政府公共服务行业进行民主评议。重点评议勤政为民,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情况。评议结果与年终总评一并作为评选“行风建设十佳单位”的依据。凡企业、商户、群众对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举报,情况属实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并对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单位评先资格,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不得提拔重用。七是抓好行政审批服务代理制的落实,为外来客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围绕治安环境,着力推进“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加大经济发展环境的专项整治力度。重点对建设环境方面的问题、“四乱”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进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向施工单位索拿卡要、故意刁难和借机敲诈等行为。对涉及区级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案件,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有权调度执法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重点打击“三强”行为、惩处“五霸”分子,解决企业周边环境不宽松等问题。经济 110 特警队要加强企业周边的治安管理,组织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力度与密度,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法行为。

(四)围绕诚信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和诚信社会。努力完善以政府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完善市场规则,加强舆论监督,健全企业退出机制,构建完善的企业诚信体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执法力度,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原则,营造市场准入、交易、竞争、消费的良好环境。创建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诚信环境。政府部门完善服务承诺制和违诺责任追究制。

(五)围绕政策环境,着力抓好政策的落实与兑现。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用足用活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同时,在不违背上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搞好本地区优惠政策的兑现,做到有诺必践、违诺必究。要经常和民营企业主联络,采取多种形式,把区政府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把国家税法与区政府优惠政策的结合点给企业讲清楚,特别是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的计算方法、汇算清缴的法定程序给广大民营企业主讲清楚,让他们心中有数。应返还数额应全额返还,限度地使他们体会到政

策的优越性,减少对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质疑。进一步扩大“一口收费”管理范围,努力减轻企业税外负担。

篇二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在80年代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进入 90 年代年增长率达 10%以上;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繁荣、购买力旺盛便是明证。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工业却出现了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现象,企业亏损面达 1/3 左右,每年对亏损企业的补贴高达 500 亿元以上。何以会出现这种经济高速增长与国有工业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反差现象呢?研究其中的规律将有助于改革的深化。

其实,这种反差现象的产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其必然性。准确地说,国有工业的效益并不是下降,而是发生了转移,不然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效益的转移主要是向原材料和基础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向个人分配三个方面转移,而且这种转移可能要持续到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会稳定。

首先是效益向原材料和基础产业转移,包括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门,这一趋势在80年代后期变得更为明显了。以上海为例,国有工业可比产品在 80 年代末因原料材料价格上涨多支出约 80 多亿元,而产品调价增加的收入约 70 多亿,即有 10 亿多元利润(约

占总利润 10.4%)转移出去了。此外,连同能源交通提价、征收能源交通基金、基础设施使用收费等,估计国有工业 15~20%的利润转移到原材料和基础产业部门。这一转移的结果促进了原材料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较快发展。

其次是向第三产业转移,尤其是转向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中介服务部门。仍以上海国有工业为例,80 年代中期每年支付银行的利息不足 1 亿元,到 90 年代则达 20 亿元以上。此外,广告宣传、土地有偿使用、房地产增值提价、教育附加费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资助等等都使企业效益转向第三产业,估计这部分转移占利润总额30%以上。这一转移的结果显然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去年,上海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达 38%,而十年前为 25%左右。

第三是向个人分配转移。由于过去长期实行低工资制,改革以来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使80年代平均工资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此外,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局部实行了工效挂钩,如经营者按承包利润提成,推销员按销售额提成,设计员按设计费提成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配向个人倾斜。效益向个人分配转移的结果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导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并使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民营经济、股份制的发展等。

回顾 50 年代和 60 年代,工业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恰恰与当前

发生的转移相反,那时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把效益集中到工业领域:原材料、农产品、能源交通的价格都压得很低;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的使用成本很低,甚至不收费;职工的工资也很低;从而保证国有工业有较高效益,使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经过30年后,基础产业的瓶颈、第三产业的衰退、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不高日益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当我们向市场经济过渡,要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就必然会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利益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说,上述国有工业效益的转移是我国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然而问题在于我国原来建立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它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负担,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性较强,无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均依赖于某个具体企业。在各方效益向国有工业集中时,企业能够承担,甚至引以为优越性。但当效益向其他方面转移时,企业并未能将其过渡的社会责任和负担转给社会。因此越是老企业困难也就越大。此外,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过多,产权也不明确,企业对消化效益转移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状况显然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移企业经营机制带来了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是要从宏观调控上把握工业效益转移的度的界限,有效制止政府部门和社会

对企业的摊派;二是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包括建立医疗、待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推进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等;三是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到降低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社会服务上,不再介入企业经营和风险,让企业轻装上阵,自主经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篇: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在80年代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进入90年代年增长率达10%以上;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繁荣、购买力旺盛便是明证。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工业却出现了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现象,企业亏损面达1/3左右,每年对亏损企业的补贴高达500亿元以上。何以会出现这种经济高速增长与国有工

业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反差现象呢?研究其中的规律将有助于改革的深化。

其实,这种反差现象的产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其必然性。准确地说,国有工业的效益并不是下降,而是发生了转移,不然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效益的转移主要是向原材料和基础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向个人分配三个方面转移,而且这种转移可能要持续到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会稳定。

首先是效益向原材料和基础产业转移,包括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门,这一趋势在80年代后期变得更为明显了。以上海为例,国有工业可比产品在80年代末因原料材料价格上涨多支出约80多亿元,而产品调价增加的收入约70多亿,即有10亿多元利润(约占总利润10.4%)转移出去了。此外,连同能源交通提价、征收能源交通基金、基础设施使用收费等,估计国有工业15~20%的利润转移到原材料和基础产业部门。这一转移的结果促进了原材料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较快发展。

其次是向第三产业转移,尤其是转向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中介服务部门。仍以上海国有工业为例,80年代中期每年支付银行的利息不足1亿元,到90年代则达20亿元以上。此外,广告宣传、土地有偿使用、房地产增值提价、教育附加费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资助等等都使企业效益转向第三产业,估计这部分转移占利润总额30%以上。这一转移的结果显然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去年,上海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达38%,而十年前为25%左右。

第三是向个人分配转移。由于过去长期实行低工资制,改革以来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使80年代平均工资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此外,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局部实行了工效挂钩,如经营者按承包利润提成,推销员按销售额提成,设计员按设计费提成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配向个人倾斜。效益向个人分配转移的结果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导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并使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民营经济、股份制的发展等。

回顾50年代和60年代,工业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恰恰与当前发生的转移相反,那时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把效益集中到工业领域:原材料、农产品、能源交通的价格都压得很低;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的使用成本很低,甚至不收费;职工的工资也很低;从而保证国有工业有较高效益,使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经过30年后,基础产业的瓶颈、第三产业的衰退、消费结构单

一、消费水平不高日益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当我们向市场经济过渡,要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就必然会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利益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说,上述国有工业效益的转移是我国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然而问题在于我国原来建立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它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负担,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性较强,无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均依赖于某个具体企业。在各方效益向国有工业集中时,企业能够承担,甚至引以为优越性。但当效益向其他方面转移时,企业并未能将其过渡的社会责任和负担转给社会。因此越是老企业困难也就越大。此外,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过多,产权也不明确,企业对消化效益转移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状况显然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移企业经营机制带来了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是要从宏观调控上把握工业效益转移的度的界限,有效制止政府部门和社会对企业的摊派;二是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包括建立医疗、待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推进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等;三是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到降低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社会服务上,不再介入企业经营和风险,让企业轻装上阵,自主经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篇: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正视差距 奋起直追

努力实现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石嘴山市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石嘴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3年3月15日)

改革开发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走过了一段超常轨、跳跃式发展的辉煌时期之后,近年来又步入了低速平缓发展的徘徊期,与全区以及周边地区横向比较,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此,根据市委专题调研安排,我委组织全市部分非公骨干企业对中宁县、乌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查找了差距,分析了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市、县(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点来抓,从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完善服务、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相继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石嘴山市减轻企业负担、治理乱收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规定》,降低收费项目4项,取消收费项目10项,停执行收费项目5项;规划建设了平罗县太沙、崇岗、惠农县红果子、大武口区110国道及市温州园等非公有制经济园区;适时成立了石嘴山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累计为46户“三有一快”(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社会有信誉、贷款回笼快)的私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121 万元,有的县区还建立了招商引资服务中心、非公有制经济法律之家和以项目全程代理服务为中心的政务机制;及时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择优确定了21户重点帮扶企业,累计争取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224万元,对部分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3户私营企业列入收费登记制度试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全方位、多层次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努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微观市场主体,在调整本市经济结构、活跃城乡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止2002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4582户,增长1.8%;私营企业达到1487户,增长10.9%;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到85434人,增长12.6%,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23.2%;完成总产值250831万元,增长24.7%,其中完成工业产值193774万元,增长17.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7%;实现销售总额(营业收入)344433万元,增长10.7%,;上缴税金13719万元,增长7.3%.纵观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项目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载体,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成功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全市环境创新大讨论的开展,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发展的第一要务,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达到高度统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顺应形势,积极采取以策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企等多种方式,加快对外开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132个,同比增加43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4606万元,其中大荣公司3万吨碳酸锶联产10000吨硫脲、投资1500万元的国泰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宁夏西域龙公司10000吨碳酸锶联产5000吨硫脲、宁夏朋特化工公司2.5万吨电石、惠农县福民蔬菜脱水公司食品真空冷冻生产线技术改造等10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95212万元,新增利税11665万元,必将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后续力量。

二是结构调整趋势日益显现。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在项目投资上较盲目,结构明显不合理,私营企业主深深感到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开始注意调整优化结构。金丰牌硫酸钾复合肥被评为世界名牌专用肥,宁平炭素厂自行研制的3250碳块生产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瑞宝钴业公司的钴盐填补了宁夏的空白,裕农公司双脲氰被定为全区重点科技项目,中外合资建设的隆韩锌业公司锌锭冶炼引进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壮大,达到37家,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经营大户达到33户,其中500——1000万元16户,1000——5000万元12户,5000——10000万元4户,亿元以上1户,惠农县脱水蔬菜协会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全区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之一;私营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无论是老企业和新投资项目,尤其是新上工业项目,积极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坚持“三同时”制度,本着高起点、无污染、无公害的方向进行规划设计,努力实现“三化”,即环境美化、厂区绿化、生产工艺无污染化;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电信、通讯、旅游开发、医院、学校、幼儿园、老年福利业等新兴社会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三是发展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市、县区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速区域经济工作的首要突破口,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对外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规划了非公有制经济园区,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了贷款担保中心、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了一批行业协会、清理了一批审批项目、降低和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实施企业挂牌保护制、项目代理制、执法机构反考核制,大力整顿和规范特种行业经营市场秩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先后几次调查了非公有制经济收费情况,制定了《关于制止“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和《石嘴山市减轻企业的负担、治理乱收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规定》,对四家企业实行了减负挂牌保护,治乱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平罗县从抓服务环境入手,制定了一套特点鲜明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党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优化了服务环境。惠农县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大武口区每年召开一次非公有制经济总结表彰会,先后拿出2.5万元,按照制定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2名引资功臣予以了奖励。

四是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一些有规模、有效益、发展快的非公有制企业顺应形势,积极以收购兼并、控股、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同时安置大量的失业职工。目前全市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为120家左右,累计安置从业人员75881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重要依托和吸纳安置城乡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与中宁县、乌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差距

纵向看,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有发展、有进步,可以充分肯定。但是通过调研横向比较,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与中宁县相比,在发展速度、企业规模、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在发展速度效益上的差距。2002 年中宁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为9.6亿元,增长33.1%,比我市高15.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5亿元,增长36.6%,比我市高20个百分点;产值利税率为18.2%,比我市高0.6百分点。

二是优强企业上的差距。2002 年中宁县非公有制经济中,资产过亿元的企业为4家,比我市多1家;收入过亿元的为4家,比我市多3家;其中秦毅集团资产达到6.23亿元,比我市最大的非公企业—大荣公司高2.51亿元;产值达到4亿元,是大荣公司2倍多;2001年秦毅集团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61位,而我市为空白。

三是主导产业上的差距。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宁县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枸杞制品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以电解铝为龙头的冶金、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以碳化硅为龙头的煤炭加工工业体系,在全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与之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主导产业基本处于发育阶段。

四是项目建设上的差距。近年来中宁县以大气魄、大规划、大投入为特征的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发展的动力充分显现。秦毅集团中宁铝厂一期工程投资3.7亿元产能2.6万吨电解铝项目全面投产,二期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年产20万吨电解铝项目又开始实施,2007年全面建成投产,届时,秦毅集团中宁铝厂的工业产值可达30亿元,加之已形成的6000吨金属镁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的1.2万吨金属镁项目,其发展规模有望在3——5年内赶上并超过九0五集团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宁夏宏威水泥公司投资8500万元年产3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项目于2002年9月建成投产,其技术装备水平在全区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赢海集团投资8000万元年产3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其水泥产能上升到90万吨。宁夏香山酒业集团中宁枸杞制品公司先后投资5500万元,技改了2条5000吨枸杞保健酒生产线,跃升为宁夏枸杞产业的龙头企业。

反观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所上项目,大都是一些低水平、高污染、投资小的重复建设项目。例如:全市共有蔬菜脱水厂103家,除一些老企业技改扩建外,每年新建蔬菜脱水厂在10家左右,既形成了原料的紧张状况,又造成销售市场的无序竞争,以致损害该行业的整体利益。一些小炭素、小洗煤企业全市已有200家左右,但仍是一些业主竞相投资的热点,如平罗县太沙小区、崇岗工业小区,近年来所上项目大都是小铁合金、小炭素制品和小洗煤行业。2002年非公有制企业所上项目,投资最大的仅2000万元左右。

五是发展格局上的差距。中宁县迅速发展起来的几家大民营企业,基本上由工业、建筑业为主业起步并壮大,在稳固主业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服务业渗透,使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战略和资产重组,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我市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思想保守,视野狭小,市场意识和竟争意识不强,管理不够规范和科学,粗放经营,决策武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六是发展氛围上的差距。中宁县的众多民营企业家们,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洗礼,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光更加远大,以永不满足、不甘落后的气魄和胆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纷纷谋划新的更大的发展大计,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而我市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目光短浅,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谋求更新、更大、更快的发展。

我市作为一个地级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乃至地域、县域经济方面存在如此大、如此多的差距,令人反思,催人奋进。中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样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发展。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个别部门和县区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雷声大,雨点小,合力不强,支持力度小,措施办法不多,言行不一,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精力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创新性,造成区域间发展速度、质量上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了政策、投资、服务、法制等方面的环境,发展环境虽有改观,但个别部门,尤其是经济执法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各自为政,条条管理,服务不到位,职能错位、越位、缺位,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没有真正用足、用活、用彻底,政策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党发(1998)44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中关于建立非公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一直没有落实,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明显落后于区内其他市县。如中宁县设立了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2起,县财政安排起步资金100万元,以后每年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切块10%--20%的比例,大力非公企业。一些有收费权的部门擅自制定收费任务,收费无标准,或收费时就高不就低,造成“三乱”现象在个别地区有所反弹;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吃、拿、卡、要、耍及“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仍然存在,两头热、中间凉的“中梗阻”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发展资金匮乏。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没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挤占流动资金,造成原产业和扩建项目流动资金双重紧张;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没有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在基本生产设施的投入上,而是首先用于办公设施等非生产经营的投入上,造成一些“半拉子”工程,使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但不能按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而且有可能会失去很好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融资意识不强,造成融资不畅,贷款难,金融部门的扶持力度在弱化,大多数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采取“慎贷”、“惜贷”政策,贷款金额越来越少。非公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结果不仅融资数量小、成本高、纠纷多,还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四是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企业项目咨询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投资办事大厅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少而分散,服务意识差,涉及领域不宽,综合服务手段不强,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特别是体制、政策、资金等还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不灵活,创业扶持缺乏力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加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由此造成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与毗邻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在社会化融资服务体系方面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只有2家贷款担保中心,担保基金仅900万元,2002年为非公企业提供担保1896万元,担保能力弱,远远不能满足非公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大多数担保贷款企业,还旧贷新,循环占用担保基金,使大部分新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后,取得担保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少。

五是治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亟待解决。大武口区的部分污染企业的去留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搬迁办法,即如何搬、往哪搬、怎样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这些企业心有余悸,有些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了等待观望情绪。

三、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今后5年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从两个“毫不动摇” 和劳动价值理论突破的新高度,充分利用全区、全市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全社会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以发展为主题,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以抢抓项目为主线,继续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东西合作,狠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扶优扶强,培育大企业,调出优企业,集中好企业,创新老企业,催生新企业。经过五年奋斗力争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增长更加强劲、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提高、社会贡献更加突出的市场经济主体和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预期主要目标是:

到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34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工业产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6%;

销售总额(营业收入)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2%;

非公有制经济内部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3∶54.3∶43.4调整为2005年的2∶51∶47;

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 %;

非公有制经济纳税总额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2%,成为县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业人员达到100000人,成为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待业人员的主渠道;

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0家。力争有5个以上企业或产品通过国际、国家或行业质量体系认证。

民营企业集团由7个发展到12个,亿元(收入)企业达到5个。

四、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调整要依托现有经济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传统产业装备和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开发适销对路的相关产品和下游产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压缩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积极研发生物化工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把改造传统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竟争力。

1、以市、县区骨干企业为重点建立电石化工、煤炭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复合肥、高耗能为主导的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体系。

——电石化工业,继续稳步提高石灰氮、单氰胺、双氰胺、ADC发泡剂等产品的品质,积极开发中间产品和下游产品。

——煤炭加工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深加工工业,变煤炭优势为经济优势。综合利用优质太西煤发展碳素、煤质活性碳、增炭剂炭块等。

——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种养结构的调整,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发展清真肉乳制品、高档食用油、脱水菜、皮毛绒、复合饲料、枸杞制品等,加快开发玉米淀粉、糖沛力颗粒剂、蓖麻油、速溶红枣粉、色素菊等新产品。

——有机无机复合肥,利用现有世行秦巴项目专用肥、国家烟草基地专用肥、国家专用扶贫肥、国家赈灾储备肥的定单优势,扩改金丰集团5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线,提高现有生产能力,将石嘴山市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各类专用肥基地之一。

——高耗能工业,进一步加大铁合金、碳化硅、电煅煤等下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多元素铁合金、碳化硅超细微粉等。

2、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稀土三基色荧光粉、高分子吸水增产剂、铝塑复合材料、锌锭等新材料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3、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发展环保产业,综合利用煤矸石研究开发特种氧化铝;加快乳胶系列制品、胶体蓄电池、防腐设备、高强度石膏粉等产品的开发力度;压缩或关闭“五小”企业和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业。

4、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重点的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广泛应用低频冶炼、计算机控制等节能降耗新技术;改造高耗能产业;采用真空冷冻蔬菜新技术和不锈钢全封闭热烘箱新设备改造传统的脱水工艺和传统的烘道设备;引进新配方开发双胃反刍动物饲料新品种;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即种衣剂);自行研制ADC超细发泡剂、低温发泡剂技术;加强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民营科技企业由的37 家达到2005年的50家。引导有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技术攻关小组;鼓励丰本等企业继续加强同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十五”末继大荣、日盛后力争有5个以上企业或产品通过国际、国家或行业质量体系认证。

5、建立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以兼并、联合、重组等多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多元化改组,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强并弱,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形成一批“小巨人”;在壮大提高大荣、金丰、日盛等七个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坚持落实政策同优化环境有机结合,帮扶21家重点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在同等条件下实行以下优先:对符合本市产业政策的扩、改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落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优先申报争取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的各项专项基金(包括专项补贴),优先按照贷款担保程序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在热点项目招投标、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供电、建设用地、发行企业债券、推荐上市、分配进出口配额、挂牌保护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帮助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到“十五”末力争使非公有制企业集团由7个发展到12个,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其中500——1000万元30户,1000——5000万元20户,5000——10000万元10户,亿元以上5户; 加快构建“中国氰胺集团”,争取大荣公司上市。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大、品牌效应好、示范性强的非公企业优势群体。

(二)、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

加快三湖水上公园、陶乐县红墩子、庙庙湖、兵沟驿站等民营为主的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把红墩子地区发展成为宁夏黄河水上乐园、垂钓中心等具有蒙、汉特色的民俗文化娱乐城;加快开发建设大武口北武当庙综合旅游景点,力争“十五”末初具规模;加快建设大武口星级宾馆,提高宾馆服务业档次;积极开发红果子滴水岩、古长城、石嘴山黄河滩地等潜在旅游资源;围绕市县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建立以民营为主的健身健美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康复中心等;新建温州园寄宿学校、早期智慧开发学校、昊跃计算机信息网站、康馨老年公寓。以昊跃、大恒电脑公司为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和电脑应用软件的开发。用宽松的政策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投资电信、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典当行、私立学校、工程设计公司、市政公司等新兴产业。

(三)、加强园区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强全市现有6个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大武口区园林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加快规划建设大武口工业园区,积极协调为石炭井、大武口私营工业企业重新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四)、围绕国家、自治区和和我市产业政策狠抓重点项目的落实工作,培育新的增长源。一是全力抓好2002年已实施的75项工业项目的投产达效工作;二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私营企业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横向联合,促进东西合作。狠抓项目的落实工作,在全市营造围绕结构找项目、研究政策争项目、因企制宜上项目、瞄准市场跑项目的良好氛围。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确保2003年大荣公司1000万条塑料编制袋、2万吨轻质碳酸钙、1000TL-固化剂、日盛公司ADC低温超细发泡剂、三富乳业公司日处理25吨无菌鲜奶、宁夏发展工贸公司柱浮选精洗煤、丰本公司长余辉荧光粉、通过达到公司40万吨精洗煤技改等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努力营造上下团结一心、部门鼎力相助、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各经济综合协调部门都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立足市情,从“两个毫不动摇”和劳动价值理论突破的新高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破除有碍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的思想困扰,树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观念;破除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倾向,树立多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竟争,共同发展的新观念;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先进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观念,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法律地位,政治上给位子,发展上指路子,政策上给扶持,法律上给保护;增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性和历史责任感,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实行财政扶持措施。建立市、县、区非公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贴息补助基金,用于非公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贷款贴息和项目前期费用,对于在科技进步、争创名牌产品和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非公企业,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

(三)、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我市《鼓励和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品指导目录》,扶优限劣,重点扶持科技、吸收劳动力就业、出口创汇和社区服务型企业,压缩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四)、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服务环境,为企业减负松绑。积极推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加大对市政发[2002]54号文件关于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

(五)、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一是把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问题和培育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结合起来,表彰重合同、守信用的非公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这样的企业给予支持。二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继续推进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市以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上,完善担保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承保能力。大胆尝试,激活民间资本,成立民营担保公司。三是与人行及各商业银行共同研究制定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

(六)、推进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本市发展需要,借事业单位改革之机,大力整合其职能,重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用担保、政务代理、机构联络、应用培训、专业培训等众多服务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作为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机构,直接接受市政府委托,履行对全市其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调组合、行业管理和直接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等三大功能。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市政府委托,对全市中小企业 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市政府授权,对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进行行业管理,执行市政府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沟通服务机构与市政府的联系,反映情况,提供信息,促进服务机构良好运作和成长;组织服务机构间的交流与协作,指导和促进其开展业务活动,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直接提供多种服务;完成市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通过以上职能,主要为全市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信用担保、执业培训、政务代理、商务中介、会展组织等多项服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地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领导,在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将各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责任制体系;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实行定项目、定领导、定投资、定工期、定进度的项目建设“五定”责任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非公有制经济地方税收入库额的 5%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2003年起,首先安排100万元,以后逐年递增,用于非公有制企业创业扶持,全市重点骨干企业扶持,重大高新技术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名牌创新扶持;表彰奖励发展快、贡献大、前景广的龙头企业、区域经济发展领先的县区政府以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颇受广大企业好评的有关部门;四是积极推行经济服务环境巡查制和百家企业评政府活动,对评价较差,得分较低,影响极坏的部门和领导,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属垂直管理的部门,建议其上级部门进行必要的处罚。

附表:

1、2002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大户统计表2、2002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大户与中宁县对比表

第四篇: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绥棱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概论农业现代化

认识绥棱

转眼间,三个月的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对于绥棱这个黑龙江中部这个县城,我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看到了他无限的潜力与希望,让我有些爱上了这里。

绥棱,地处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绥化市东北部。它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部和西南同北林区连界,西部和西北与北安市、海伦市相连,东北及北部与北安市和逊克县连界。从形状看,它像一把吉祥的如意柄镶嵌在茫茫的松嫩平原上。

全县幅员面积423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集聚着汉、满、朝鲜等12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这里交通比较便利,滨北铁路贯穿全县南北,鹤嫩公路连接了伊春、齐齐哈尔,森林窄轨铁路畅通林区,鸡讷、绥北等公路交织成网,通乡通村公路已硬化1400多公里运输方便快捷。

同时,它拥有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县、全省洁净城市、全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一系列殊荣。这些荣誉见证着绥棱人对园林城市建设的情有独钟!感受绥棱

对于绥棱,这三个月不仅仅从课上讲解中了解,我们还多次的切身的走访乡村,走的最多的是绥四路,直达四海店,道路两边的庄稼让人看得心潮澎湃,但是我的心情在那次走访十乡的活动中更加震撼。

绥棱的农业原来十分发达,农林牧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方圆百里内年产优质大豆100万吨、绿色食品水稻50万吨以上。每年县内自产优质木材15万立方米,木材集散交易量达百万立方米以上。各种合作社,养殖种植园区,还有上集那先进的大规模水稻培育种植体系等等都让我记忆犹新,这无疑不说明我们绥棱是个

有着强大农业生产力又蕴含无限潜力的地方,尽管今年的天公不作美,在秋收的时节阴雨连连,严重影响的秋收的进度,但是我却深切的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这让我沉思,今后的农业应该怎么走?我们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我是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土地分配与管理

在不改变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现在的土地分配与使用还是没有形成规模,这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而农民的认识与利益的分配方法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看到克音河乡、上集镇这些地方的农村合作社和政府带头建设的种植园区,越发的觉得土地整合是带领农民快速走向现代化的前提,不仅便于土地的管理和规划,更是释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为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所以,全面展开,多元化发展农业合作形式,这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

2、农业机械化大生产

机械化大生产无疑是我们首先要发展的方向,但是我觉得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好。这次在农机合作社如此紧张的绥棱县,我们这次还过分的依靠农机秋收,加上恶劣的天气环境使得我们的大型机械可以下田工作的时间急剧缩短,这些无疑是导致我们这次秋收工作被动的原因,因此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我觉得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也是我们目前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全县76 个行政村,180多万亩的耕地,我们这百台农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所以狠抓农机合作建设,才能在未来的道路未雨绸缪。

3、环境保护到生态农业

无论是今年的大风大涝,还是今年的粘虫冰雹,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短,极地位臵偏移,以后的天灾不会少,今年台风不仅多而且强,这些都是给我们的预警。所以加强田间管理,开阔河道,选择优良的作物品种,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同时,化肥农药的的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迫害,尤其本县的癌症患者比例极高让百姓很是担忧。为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从传统的农业,转化为生态农业,这是我们长期的不可避免的任务,因为环保已经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课题。

4、招商引资

我们的工业园区已经建设完毕,还有好多的大型建筑厂,这些无疑都是我们现在仅有的产业,相信相关领导也很重视招商引资,因为这就像是我们的血脉一样,但是单纯的招商引资我觉得还是不够的,大力扶持本地的合作模式,进而升级成为公司,甚至是我们的龙头产业,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上集的大米和大蒜就是一个先进的例子,再比如这次筹办的奶山羊养殖,都是值得我们全县人民去效仿和学习。

从绥棱看农业现代化大发展

农业现代化三种模式

要加快绥棱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要了解自身的情况,还要放眼世界,向绥棱以外的世界学习了解。其实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个世界现象,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变迁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农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农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家是农业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农业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向,一般主要取决于该国农业资源和工业化水平。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无外乎有三种模式。

1.地少人多、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

口。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2.地广人稀、机械化主导型发展模式

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6市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3.机械化与科学化并进发展模式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相比西方国家,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瓶颈。发达国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肉类3~4吨,而我国仅是人家的1/20和1/14。但从长远看,我国是一个大国,只要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我国农业必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农业现代化模式得到的启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的研究,实证了这种模式划分,即劳均土地在30公顷以上的国家走的是机械技术型;劳均土地在3—30公顷之间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交错型;劳均土地在3公顷以下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型。各个

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资金投入、技术变革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臵。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1、农业现代化是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

每个国家在农业发展上都遇到了如何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问题。一般都是先牺牲农业,利用农业积累来发展工业,从而导致农业在一定阶段萎缩。当工业不断壮大,实现工业化以后,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用工业装备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当工业化达到中期以后,关注工业与农业的协调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美国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在18世纪中叶大力发展工业,随着强大工业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用工业积累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韩国政府在上世纪60—70年代大力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使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实现农村城镇化。日本也是在上世纪60年代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贷款,提高农产品价格,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政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

农业是“弱质”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因此,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美、日、韩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在农业发展中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补贴和价格保护,推行农业保险政策,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农机、良种、农产品出口补贴等等政策和法规。以色列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由于政策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使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3、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随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和产量,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道路。美国政府依据市场需求,按计划指导生产,实行宏观调控。由有关部门每年向农场主及时发布信息,对过剩农产品生产进行调减,通过鼓励休耕并给予补贴来压缩播种面积。以资源为基础,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国农产品生产按区域划分为玉米、大豆、水果、经济作物和畜产品产业带和专业种植区。美国80%以上的农场只经

营一种农产品,实现高度专业化。区域生产分工明确,有利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有利于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有利于面向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荷兰的花卉和养牛产业、丹麦的养猪业等,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可靠保证。

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1844年具有典型意义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后,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丹麦成为养猪大国、荷兰成为花卉出口大国,合作社功不可没。日本、韩国及台湾省的农协,把农民组织起来并代表农民利益与市场、政府进行抗争,并负责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农业合作组织有供销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性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美国90%左右的农场主都参加各种合作社。据《美国农业实况》记载,美国有4/5的商业农场主通过合作社购买农用物资,销售农产品或得到所需服务。各类合作组织在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撑。

美国、西欧、日本、韩国等国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尽管各国形式不同,但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套完善高效的研究和推广体系。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只有号召,行动的还是不够彻底。

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然带有中国国情的独特印记。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照搬国外,也不可能一个模式齐步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各国农业现代化大都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农业的物质装备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二是以提高环境友好性和健全支持农业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目前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情况是:两个阶段任务相互叠加,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因此难度更大,问题更复杂。

人口特别多——占世界人口的1/5,且农民数量特别庞大。

耕地特别少——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40%。

环境脆弱、资源短缺——山区丘陵多,平原面积小;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去大部分,绿洲少得可怜;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土资源极不匹配,譬如水多的贵州缺地,地多的甘肃缺水。

经济欠发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九十九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这么大体量、这么多农业人口、这么少人均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先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无法照搬。

从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我们能采用一个适用全国的模式吗?恐怕不能!

中国国土广袤,东西跨越5000多公里,南北相望也是5000多公里,5大气候类型,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相去甚远。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已经上万,最低的只有千把元。因此我们绥棱可以向三江平原学习,但也要根据自有的产业,走出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特色。

一、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搞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土地流转是“三农”工作的“牛鼻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土地流转。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站在推进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一是要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完成对现有农业科技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学科设臵的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臵,强化科研与开发、推广队伍建设,逐步形成队伍精干、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要大力扶持重点农业科技院校,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农业科技人员,并适度干预市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地区、学科配臵,形成合理、有序的农业科研队伍结构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要协调跨区域间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和市场、劳动力等区位优势,确定区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地带和集群,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四是要加大农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研发投资力度,尽快建立国家农业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认证和监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产品贸易和加工流通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努力方向。五是要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要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创汇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六是要狠抓了“八项措施”:

1、推广经验促增收

2、宣传惠农政策促增收

3、调整结构促增收

4、科技服务促增收

5、围绕市场促增效

6、劳务经济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减灾保增收

三、有选择、有步骤实行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

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因此,为实现土地大面积机械化规模经营,在不改变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前提下,必须对土地等要素进行适当的整合,大力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的租赁、转让和入股联合等改革措施。现阶段,我国应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本着急需、可能、合理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走有选择、有步骤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当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诸如“公司+ 农户”、“龙头企业+ 基地”、“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

1、以政府注册经营的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

2、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

3、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

4、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

5、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

6、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把这些产业化模式推广开来,要切实加强调查分析工作,研究其推广的可行性,盲目引进某一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有条件

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业,变为城镇居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是针对第二条途径来说的,即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人口聚集、能发挥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在区域逐步构建出一个城镇化体系。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过去几十年,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是土地城市化,而不是人的城市化。因此,以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就需要把以农村土地主体的农民市民化,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农民的减少,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有利于土地集中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节省土地,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有保障的新农村、新社区。

总结

我,作为一个马上就要步入真正岗位的农业单位工作者,就要用我大学的学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无论是毕业后的工作经历,还是这几个月的工作实践,都告诉我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绥棱的发展会有我留下的重重的一笔。

张崇峰 2012年10月25日

第五篇: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5月底最新工作计划总结类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年的98xx年的xx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xx年前翻了三倍。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xx年将达15xx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xx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xx年全市产值过1xx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xx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xx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xx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xx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

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下载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

    社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我于7月13日入住到朱羊镇##社区,驻入社......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

    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湘潭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湘潭市工业园区经济跨越发展,助推市域经济实现保“三”争“二”,提速赶超步伐。近日,由市委办牵头,组织高新区、九华示范区、......

    河北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河北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河北,这片富饶的燕赵大地养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丰富的资源、质朴的人民,便捷的交通,它是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其......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贾李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贾里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在册1680户,6800多口人,由两个自然村组成,有23个村民小组,是长安区最大的行政村,号称长安第一大......

    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忘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俞垛镇忘私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0......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