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0: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电专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电专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机电专业调研报告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总结报告

(2010级)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职机电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把精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好,切实做好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贯彻执行学院《关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市场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岗位群、岗位素质、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等提出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要求,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组织各专业教研室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毕业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充分讨论,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选用等给出建议,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电专业教师在2010年上学期深入多家机电类企业,进行考察。

二、调研情况汇报

(一)院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二)院校专家

1.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何国旗教授,博士

2.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方忠民,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3.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廖友军,副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

4.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副主任王玉辉,副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

5.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 张谦

调研时间:2010.04.1

2参与人员:周迎春、何瑛、陈雄辉、杨益梅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方忠民博士向我们介绍了该系情况:

机械工程系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最多、招生专业是全院办学历史最长的系部。现有教学班级44个,学生1440余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高級职称20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35人。在专任教师中,担任湖南省高等教学会金属工艺学理事会副理事长1人、铁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1人、湖南省电工维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株洲市职业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株洲市加工制造类学会副理事长1人。目前主持省级精品专业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一个、参与2007年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一项、2007年省级一般课题两项、2008年参与省级课题3项、2009年主持省级课题4项。该系创建于1956年,办学历史悠久。尤其是机械制造与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的办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实训设备齐全。50多年来,已经为铁路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3000余人;2004年学院移交地方以后,高度重视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坚持“立足株洲、服务长株潭两型社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机电工程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以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融合专业特点,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两个假期和第6学期在企业完成半年顶岗实训,同时把“双证书”要求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对毕业设计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毕业设计课题更多的是真题真做,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我们紧贴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专业方向,实现了“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并实践了讨论式、案例式、以工作任务、工程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成果显著。目前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两大专业,下设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备营销、工程机械、工业设计、焊接与自动化七个专门化方向;建有单片机原理、电工学电子技术、检测信号与信号处理、金属切削机床、控制技术、金属热处理、金相观察、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可编程控制器、内燃机、数控原理14个标准实验室;数控仿真加工、机械CAD、CAM、模具设计与加工专用机房;内燃机拆装、钳工、机加工、铸锻焊、机械设备大修、电工等实训室,并建有一个功能较全的数控演练基地,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加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

人材。该系始终把培养有专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以外,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专业课程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课程,不断优化人材培养方案,加强了人材培养的针对性。目前该系与长沙高压开关集团、株洲齿轮厂合办的“长高班”、“汽齿班”,实行了“定单式”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完专业知识后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未出校门,先有岗位,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可以获得生活补贴,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经考核合格,直接到企业工作。2008年又与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昆明铁路局开设了2010届学生工程机械方向的订单培养班。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成在心态、赢在务实、胜在坚持”思想教育,并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去付之于具体的实践,使学生能在尽可短的时间融入社会大家庭。并且很多学生能很快从一线操作员成长为技术设计员。

他们所做的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企业专家

1.湖南汽车齿轮厂人事部部长罗总,叶总

2.湖南力达液压机械厂严总

调研时间:2010.04.10

参与人员:周迎春、何瑛、陈雄辉、杨益梅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毕业生姓名:机电1071、1072班学生

调研时间:2010.04.10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西、北、东部崛起和

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需要实践经验,因此,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的深度和广度,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前景。

三、调研总结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这一措施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通过对企业、学院、专家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湖南经济和制造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电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高职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周迎春

2010-4-15

第二篇:2014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推荐)

2014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

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唐山曹妃甸地区,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系领导带领有关专业老师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唐山瑞丰钢铁(集团)金友钢铁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一公司混凝土工程处、中冶京唐机电公司、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唐山市金石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路

桥公司、唐山鑫唐科技有限公司、唐山电通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曹妃甸产业的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系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它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同步的。它适应了唐山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

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色。

三、调研情况汇报

(一)学校专家调研情况

融合专业特点,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第三年全年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训,同时把“双证书”要求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对毕业设计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毕业设计课题更多的是真题真做,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我们紧贴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专业方向,实现了“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并实践了讨论式、案例式、以工作任务、工程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成果显著。建有单片机与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可编程控制器、钳工、车工、焊工和数控机床9个标准实训室;机械CAD、CAM、模具设计专用机房;并建有一个功能较全的机加工基地,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床操作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终把培养有专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

订和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以外,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专业课程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课程,不断优化人材培养方案,加强了人材培养的针对性。

(二)企业专家调研情况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需要实践经验,因此,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的深度和广度,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前景。

四、结束语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电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唐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发展前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

2014-11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我校对常州企业的用人情况作了调研,受调研的企业共有60家,这些企业遍及常州各个区及其它地区,从收集的信息来看,受调研的企业只是全市机电类企业的少部分,但有在企业规模、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数控机床操作的仍占较多的份额,但也不见去年大需求的状况,电工用工需求明显高于去年,对焊工的需求量在增加,而一些机加工的 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

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有上升倾向。另外,对懂得机电知识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生产线的操作工的需求大大小于前两年。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第一、知识结构

(1)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4)掌握机械、电子、气、液等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应用的知识;

(5)掌握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6)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能力结构

(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能力,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2)具有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软件的能力;

(4)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企业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收集机电行业发展和机电产品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关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素质结构

(1)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2)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3)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4)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格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技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专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具有以下职业格证书:

(1)制图员中级

制图员中级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结合,要能利用CAXA(CAD)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要求熟练使用软件并理解制图原理。

(2)钳工中级

钳工中级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常用刀具,根据一般零件加工图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

(3)电工中级

维修电工中级涉及到的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要求较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4)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涉及可编程控制器(PLC)、变流技术、调速及变频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CL、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金湖职教中心 2007年9月

第四篇:机电教研室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2015年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专业的建设步伐,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六个对接,我校机电系机电教研室于7月23日至28日对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一、背景分析及调研目的 1.背景分析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视,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通过《决定》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大理由: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二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应该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国民多样化个性发展所必须的终身教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缺少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全民的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技术应用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电气已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机械设计、制造有了全新的理念,懂得电的如果不懂机械或者说懂得机械的不懂电将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施、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既懂得电又懂得机的专业人才去使用和维护。二十一世纪是电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脑密不可分,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用工市场中的信息可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十分吃香,其工资待遇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硕士生,特别是对懂得PLC、变频技术、自动控制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机电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调研目的

目前为了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制造类应用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对我市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职业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该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1.调研内容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4)明确专业定位 2.调研对象

(1)本地区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人事管理层、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普通员工。

(2)本专业历届毕业生

(3)企业:重庆华伟工业集团公司机械加工分厂、重庆歇马曲轴有限公司、京东方(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重庆宗申集团吕田分公司 3.调研方式与实施

(1)现场调查问卷与专家座谈交流(2)网络与电话咨询(3)现场参观企业生产流程

三、企业需求与岗位能力分析 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此次企业专业调研,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装备制造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来,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数控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通过调研和统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操作占32%,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装调与维护维修占34%,机电产品设计7%,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占13%,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占14%。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大专占49%,本科占17%,硕士占3%,中专及以下占31%。如下图:

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16%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 13%机电产品设计,7%机电设备操作,32%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 34%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机电产品设计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机电人才岗位需求统计

中职及以下, 31%硕士, 3%本科, 17%高职, 49%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及以下

企业人才需求层次统计 2.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

在机电专业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设备操作类、装配类岗位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在逐步地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所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性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机电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机电电气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营销与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4)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5)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6)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的营销与服务能力

通过上述的调研分析,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3.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和社会能力需求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有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调研过程中,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企业的欢迎。4.企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议

通过与企业座谈交流,她们给学校的建议主要有:①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②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③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机械制图、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知识的教学,提高有效性。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排除、刀具刃磨、零件精度测量、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的练习。在重视学生现代先进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技术的培养,如维修和设备调试和维护等人才的培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教学的高新含量,以免“两头”不着实。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整个专业调研,全体教师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机电、数控等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见识了装备制造产业的高新技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我们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今后的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都产生较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职业教育始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坐标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按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坚持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以创设“生产情景”为特征进行教学环境建设来实现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六个对接,在专业教学方面可以做如下改革:(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的结果。树立现代职教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要以过程性知识传授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传授为辅,要以技能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专业教学中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建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方法。(2)重组教学内容

要组织课程专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确定课程内容。在2015级人才方案修订中,以能力体系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删除了工程力学等课程,增加了机械制图和高等数学,将机电设备装调技术理论课程改为机电设备装拆实训,聘请重庆华伟集团高级工程师讲授,从而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每门课程代码进行完善并确定课程归属系部;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在2015级人才方案中,建立了以机械为基础,液压气动为辅,电气控制为核心,重在机电设备装调维修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设计职业情景,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项目,配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合理运用教学环境,在“生产情景”中强化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重点注意以下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设置“生产情景”,培养职业习惯;根据课程内容,创新“生产情景”,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习过程行动化、做到讲练结合、练中有奖、学在链中、是学生体验职业活动,真正掌握使用的生产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运用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推广多媒体和仿真教学,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得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经验能直接、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资源。加强学生技能考证训练,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4)创新教学评价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期末一张试卷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业评价中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

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2015/9/6

第五篇: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准确定位矿山机电专业的服务面向,正确指导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企业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矿山机电专业自2007以来,组织专业教师对当地煤炭企业等大型煤业集团公司的人才需求、生产状况、机电设备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座谈,历时半年。其中:重点深入到桦甸市晟大弘盛能源集团一矿、二矿、三矿、等多家煤矿企业的生产区队岗位进行调研,这些家煤矿中有建矿50余年的老矿井,也有刚刚投建的现代化矿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和分析,为矿山机电专业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调研对象及内容: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机电科和机电队、机运队、供电队、安装队等基层区队与班组的队长、技术人员、班组长、技术骨干等。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煤矿机电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和区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及知识能力素质表现情况,矿山机电专业的服务面向,矿山机电专业应如何定位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一线服务等。同时充分利用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工控网、中国煤炭工业网、煤炭人才网等国内知名网站进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煤炭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现状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支柱产业。

中国煤炭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炭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煤炭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已属中上水平。但无可否认,与西方先进的煤炭生产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3.63%,而发达国家的相应指标则接近或达到100%。我国原煤入洗比例只有25%左右,而美国、澳大利亚的原煤几乎全部入洗。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全员工效平均只有3.057吨/工,而美国是40吨/工以上、澳大利亚是30吨/工以上。我国煤炭工业目前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美国、澳大利亚煤炭工业已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转化。而差距正是我们中国煤炭产

业的希望之所在,潜力之所在。事业第一,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是煤炭人才应有的素质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煤炭工业积极实施“科教兴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对煤炭工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优化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洁净技术的发展,使煤炭工业的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着煤炭的技术面貌和社会形象。

以实现煤炭生产机械化、集约化、减人提效为目标,煤炭工业实施了创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尤其近20年,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和发展国产装备,使煤炭生产逐步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转化。由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使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功效不断提高,现在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的年产量相当于过去一些大型矿井的年产量。随着科技进步,煤矿装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集机、电、液、计算机为一体的设备不断增加,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如南屯矿应用工业PC作为主风机的检测核心,实现了风机的参数动态监测;鲍店矿应用PLC对副井提升机实施自动检测。采煤机向交流电牵引发展,装机容量最大已达2000kW以上;液压支架可实现可编程电液控制。

但是,煤炭行业目前劳动力结构严重不合理,数量多,但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调查,目前,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660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64万人,地方国有煤矿146万人,乡镇煤矿约250万人。在国有重点煤矿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46%,初中占52%,工程技术人员只占3%,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劳动者素质与目前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适应。

例如:我市的晟大弘盛能源集团,2007年以来行业竟然没有引进过一名采掘专业的本科生,而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流失多达200人。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只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4967人,其中从事煤矿一线的主体专业人员仅有1000人,占全部职工比例的7.86%。全省煤炭行业的高级和中级技术人员,分别只占职工总数的1.3%和5.9%,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从调查可以看出,河南各类煤矿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全面紧缺,国有6个重点煤矿企业有的区队没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而地方煤矿企业人才更为匮乏,为数不多的工程技术人员

只在煤矿相对重要的科室岗位工作,一线区队里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员很少。乡镇煤矿更为严重,平均每个矿只有1~2名中专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连“五职矿长”有的也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技术力量,很难保证煤矿安全。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全国特大型企业之一,有生产厂、矿、处五十六个单位,产业工人近十五万。从事机电岗位工作的有两万多人,其中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只有2000多人,占机电岗位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到10%,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足1.5%。而熟练掌握机电复合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更是非常紧缺。

二、煤炭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

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2005年对40个国有煤炭企业(35个国有重点煤矿,5个国有地方煤矿)的抽样调查分析,国有重点煤矿在今后15年内,每年需要引进补充各类中高级人才近2万人。如果按全国煤矿企业测算,则每年需补充的中高级人才将达到至少3万人以上。到2010年,煤炭行业共需各类人才约12万人,而当前人才补充数量不足需求的40%。

近几年煤炭类高职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5以上,中专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0以上,而且供需比还会持续紧张。

据调查,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少采矿专业人才。此外,通风、安全、选煤、煤化工、通信、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外经贸、法律等专业人才也相当紧缺。完全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企业拥有的本科学历专业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9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人才仅占10.2%。

近年来,国家煤炭工业局人才交流中心陆续对全国11个生产矿井和集团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专业主要是采煤、矿建、通风、地质、测量、机电、机械化、电气化8个专业。所调查矿区原煤生产人员共36289人,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仅为1219人,占3.36%。采煤、矿建专业人才566人,占所调查矿区井下采煤、掘进、开拓工人总数17595人的3.22%。从学历层次上看,这些企业的煤炭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生465人,占主体专业技术人才的38.1%;专科生184人,占15.09%;中专生570人,占46.76%,占据了主要的技术岗位。这种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的要求。迫切需求各类高级技能型人才。

从近几年河南省煤炭系统高等学校培养矿山机电人才的现状分析来看:人才需求和培养规模差距很大,以对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技术人才需求的调查为例: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全国特大型企业之一,有生产厂、矿、处五十六个单位,产业工人15万人。从事机电岗位工作的有两万多人,其中机电专业技术人员有2000多人。占机电岗位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到10%,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足1.5%,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能够熟练掌握机电复合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更是非常紧缺。人才的严重匮乏,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煤炭生产条件的特殊性致使人才流失和招聘困难,因此平煤集团迫切需要为生产一线机电技术岗位(群)补充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供求比来看,仅平煤集团公司在若干年内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供不应求。

从河南省及平顶山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从平煤集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人才需求计划,其中对矿山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为: 2006年~2010年每年需150人。可以看出,人才需求量大且稳定。同时平顶山是重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的机电领域的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强烈。因此,煤炭企业对矿山机电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且稳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前景十分美好。

调研结论:

(1)矿山机电专业是煤炭系统的紧缺人才专业,96%以上的煤炭企业缺少矿山机电技术人才。

(2)煤炭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且稳定。

下载机电专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专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专业调研学习(精选合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1. 调研对象: 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 区内企业、区外企业、国营、外资、合资、 机电产品制造类、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机电产品服......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要求的调研报告 现代职业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产业条件和科技进步基础上,它直接面向社会产 业。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应具有更强劲的区域服务功能。......

    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省市社会经济......

    7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1984年创办我县职业学校开始,学校就设立了机电专业,至今已有25年的专业办学特色。面向21世纪,随着国......

    机电专业实习报告

    机电专业实习报告机电专业实习报告1实习是高校生走向.的作用非凡的一道槛,其中布满着磨砺与再学习的机会。若要胜利的跨过去需不断地反省并改进一些为人处世的措施。当然对于......

    机电专业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技能2011年已经过去,迎来了崭新的 2012 年,回首在潞宁矿度过的几年,感慨万千,感受很多,有付出更有收获,在集团领导和各级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为我集团做......

    机电专业实习报告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

    机电专业实习报告

    机电专业实习报告1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和原理、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