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炉山小学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2014年6月15日,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五人经过12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开始为期一周的“根在基层,情系民生”——黔东南凯里市调研工作,本次工作我们以炉山镇炉山小学为工作区中心,完成了对炉山小学及紫荆、角冲、新堡、平初、洛棉等乡村教学点的调研工作。
一、炉山小学及周边教学点状况
炉山小学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在贵州省省级森林公园——石仙山森林公园脚下,学校占地面积15000㎡,校舍建筑面积2100㎡。在校学生1193人,开设18个教学班,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
在教学方面,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办学宗旨。以“勤奋、拼搏、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风为灵魂,走“合格+特长”全面发展的办学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连年被评为市级“两基”、“普实”工作先进单位,并多次获得贵州省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市教育局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等多次表彰。在调查问卷填写及家访过程中,提到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时,同学、家长表示非常认可。在调研周边地区教学点是,各乡村小学教师对于炉山小学的教学质量也给予高度评价。
在落实国家、贵州省、市级相关政策方针方面,炉山小学教职工根据自身及地区特点,有效保证各项政策部署顺利实施,将教育公平的红利带给了孩子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营养早餐和营养午餐,解决了孩子们的伙食营养问题也为家长分担了生活压力。其中,午餐保证两菜一汤,荤素搭配,肉类每天不少于150斤,采购渠道及价格公开透明,食堂工作人员服装统一、卫生整洁。采访过程中,家长们对于国家的营养餐制度和学校的落实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按照中央文明办、省、市精神文明办的精神、文件要求,学校成立炉山镇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建设优美环境育一代新人,展炉小风采创黔东南名校”为目标,为镇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广泛满足了在校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少年宫设舞蹈班、书法班、音乐班等不同课程。场地每天下午15:30-17:30开放两小时,周二、周四上课,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每天都会主动练习,对各项文化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凯里市是黔东南16个县市中唯一一个非贫困县,2008年更是申请了贵州省经济强县。近年来,随着支撑该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煤炭、重晶石、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凯里开始了从资源型向工业型改造的步伐。靠着近年来政府丰厚的征地补贴,当地村民积聚了可观的财富,一部分人选择赋闲在家,另一部分人自己架起炉灶,当上了老板。炉山工业园区目前招收的5000余名工人,大部分属于外来务工人员。而工业园区投产辐射到周边的经济效益,在外地一些精明的商人看来,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经济调整和产业转型,使190.36平方公里的炉山小镇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目前不足30000人的炉山镇,有1/3属于流动人口。“外来者”的大量涌入,使炉山县基础教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县里唯一一所公立小学,09年开始,炉山学校每学期新增学生60-70人。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已达1190人,18个班,1年级一个班都有60至70人。由此,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来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场地及硬件方面
1.场地小。学校人数最多的班有74人,教室仅48 m2,坐在过道里听课时和孩子们胳膊打胳膊,下课后往外走时在过道里和孩子们侧着身子也错不过去;12 m2的数学教研室有四位教师同时办公,桌子上放不下教材和孩子们的作业都得放在桌子下面。
2.就餐场地不足。由于炉山小学采用的是走读制,原先孩子们中午都回家吃饭,然而,学校食堂仅有60m2,最多容纳120名学生。每天中午,学生必须从食堂将饭领回教室用餐。
3.饮水问题,学校缺乏饮水设施,整个炉山小学只用学生食堂门口放置2个20L的开水桶。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基本引用碳酸饮料,当问及几名同学在校期间是否引用白水,均回答基本从来不喝,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发育。
4.教室办公场所简陋,数量不足。教师备课教室是年代久远的瓦片房,4个人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中,大部分教室在前些年更被定为危房。
5.活动场地不足。4块篮球场拼成学校的整体活动场地,做课间操非常拥挤。学生们课间大部分留在教室及过道,户外活动场地及器材十分匮乏。
6.学校占地面积小。炉山小学实际占地面积13000m2,其中部分地段起伏不适宜进行建筑施工或场地改造。在现有条件下,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面积不大。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教师人数少,专业素质较低。目前炉山小学共50名教师,其中在编教师45名,省文联志愿者3人只能服务1年,教学交流2人为在校大学生,只能服务1年。其中,仅有1名为应届本科学历,4人专升本学历,其他为大专、专科毕业。有些英语教师属于边学边教。
2.教学任务重。学校无专职行政人员,上至校长、副校长每周需要上10堂课;无行政职务教师每周有18-2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通过与语文教研室教师的跟踪调查,每天批改作业需要2.5-3个小时。少年宫建设过程中后,无响应文化课教师,只能由在校教师无偿兼任,增加了教师的课业负担。
3.培训制度不合理。年轻教师培训基本定在学期中,每学期培训时间一个月,严重影响本班级教学质量,同时会给其他老师造成代课负担。很多年轻教师反映培训课程理论内容太多,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很多新老师经过培训课堂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三)炉山中心校所辖教学点情况
1.留守儿童。炉山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煤炭、重晶石、铝矾土等资源的逐步枯竭,村落居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村庄留守儿童数量有所增加,以角冲村为例,教学点100多名学生均为留守儿童。
2.外来务工家庭。随着炉山工业园区的建立,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较低的文化水平和忙碌的工作任务使他们基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及正常生活。小宇的父母得知我们来家访,特意请假在家,两人在工业园区的塑料厂上班,每天回家都得9点多,下学后,3年纪的小姑娘去幼儿园接上弟弟,回家自己走饭,访谈中两位父母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种条件,还能给孩子什么?”
3.乡村家庭教育不足。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除紫荆地区,各教学点均为走读制学校,放学后,家长无法提供教育辅导,课后学习仅凭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4.校园存在安全隐患。贵州省属于高原山地地貌,一路走来,房屋基本都是依山而建,调研的5个农村教学点全部没有围墙,学生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洛棉小学的杨校长说每天他都担心孩子们半夜去厕所时从坡上掉下去,还发生过社会青年滋扰高年级女生的事件。
5.医疗条件不足。各教学点缺乏专职医护人员。紫金小学是寄宿制学校,调研过程中一个4年级的孩子高烧39度躺在床上,最近的一个医疗点离学校2里地,只有一个乡村医生,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和药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学校里的老师用刮痧、草药等土办法给孩子进行治疗。
三、意见与建议
1.政府发挥行政督导功能,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一方面,贵州省经济强县的光环使凯里基础教育完全依靠市财政投入,成为黔东南州唯一一个无法享受到国家对于中西部边远地区的教育专项补贴县,仅靠600元/人的生均经费无法完成学校对教室、食堂及活动场地的再建设。2011年,炉山第二小学投入建设,目前处于半停工状态,需要当地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加以推进。
2.着力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一方面增加教师编制,针对课程特点适当调整教师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教师保障制度,解决乡村教师对于生活及职业发展的合理诉求,免除后顾之忧。调整教师结构,给学校更多自主招聘权,根据实地情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各学科相对均衡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知识内容和结构不断变化,在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有关教育部门应当开展广泛调研,了解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及需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上岗、业务指导及阶段性考核。
3.推进农村教学点寄宿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教学点寄宿制度,改善留守儿童、务工家庭子女的路程问题。招收生活管理员、医务人员,保障住校生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修建围墙,保障在校生人身安全。
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教学环境的艰苦、基层教育人的困惑与不易、孩子们的开朗与纯真激励着每一位234团的团员。扎根基层,情系民生。有时,思考的深度是无法预先设计好的。基层一线才是最适宜青年干部生长的土壤,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才能在本职工作中明确方向,将教育公平的红利带给每一个学校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