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0-10-19 07:2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第一篇:有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环境的调研报告 习总书记在谈环境保护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特别在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以生态底色好著称的宿豫,既要全力以赴谋发展,更要生态治理优环境,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战略。

对此,课题组按照《区委常委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要求,组织环保、水利、城管等相关单位,通过数据采集、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如何推动生态系统治理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一致共识。即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四组关系”。一是经济发展压力再大,也要重视环境保护。发展需要环境容量来保障,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要推动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二是治理推进难度再大,也要勇于攻坚克难。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绝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要下定决心,解决顽症,力求实效。三是政府财政支出再大,也要保障环保投入。无论是生态工程建设,还是日常保洁维护,都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经费,面对区镇两级财力不足、支出较大的现况,要统筹调度环保经费,再困难也不能挤环保的钱。四是群众认识差异再大,也要凝聚思想共识。生态治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缺乏自下而上的主观能动性。一面是政府花大价钱、下大力气治理环境,另一面是部分企业、群众对环境保护认知不够,必须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全民参与,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基于以上共识,围绕大气、水环境、村庄环境系统治理,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现状分析 1、从指标数据来看,各项指标达标率稳步提升。大气治理方面,1月1日-9月21日,我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7.8%,较2017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为55μg/m3,较2017年同期上升5.8%,全年预计我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1%。水环境治理方面,省考六塘河程道渡槽断面1-8月平均水质为Ⅳ类,未达标,9月份监测数据显示为Ⅲ类水质,实现年内首次达标;

1-9月3个市考断面中山东河入新沂河口断面水质为Ⅳ类,达标;

新沂河朱岭电排站断面水质为Ⅲ类,达标;

柴沂河丰庄桥断面水质为Ⅳ类,未达Ⅲ类水质要求,但逐步提升,9月已达标。1-7月,饮用水源地水质为Ⅲ类,水质达标率100%。2018年1-7月六塘河河流生态补偿222.75万元,同比下降48%。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全区涉及村庄环境整治的共有乡镇11个(含顺河街道),行政村(居)113个,自然村1258个,对所有自然村庄实施整治,2016年顺利通过省级全域考核验收,实现了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目前道路保洁机扫率达60%以上,垃圾集中转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

2、从做法成效看,系统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责任更加明晰。大气治理明确各乡镇街道园区要对辖区内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以及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水环境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特别是围绕总六塘河宿豫段水域治理,全区上下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实质上形成了以六塘河为龙头的水域治理新格局。农村环境整治明确乡镇主体责任,具体实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四位一体模式。方式更加多元。在行政推动治理的基础上,引入市场主体参与,通过聘请专业公司,提供系统治理方案,引进先进治理设备,提高了环境治理的整体效果。比如,针对乡镇垃圾转运和镇区道路保洁服务外包工作,先后与北环集团、南通天楹、无锡金沙田科技等省内外大型环卫公司洽谈,形成科学完备的招标方案。最终,无锡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以1905万元/年中标。再如,针对马河治理难问题,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团队制定马河系统治理方案。项目投入更大。生态治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真金白银、靠项目推动来治理。坚持项目治水,排定的22大项87个重点工程,涵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污水收集处理等均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治理方面,金沙田公司投入资金2430万元,配备各类清扫车辆百余辆,改建、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8座。监测更加精准。环境治理数据监测是确保治理方向和重点的基础,对此,针对大气监测率先在全市制定城市扬尘5个标准化、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大气污染防治应急管控工作方案并推进实施。针对水环境治理在全区28条主要河流分别设置上、下游断面(共85个断面)进行对照考核各属地水质达标率。考核更加严格。不论是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还是农村环境整治,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将治理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比如,总六塘河宿豫段水域治理,建立了由环保、水利、农委等组成的联合督察组,坚持“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年评比”机制,2018年已下发督查通报100余期,交办问题500余件。

3、从问题瓶颈看,综合治理提升空间还较大。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少数干部群众盲目乐观,认为宿豫生态环境基础好,主观上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其实宿豫的生态是没有经过工业化充分洗礼的“原生态”,更多的是生态“底色好”,而不是生态建设的水平已经很高。有的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有时还把环境保护看作是发展的“包袱”,对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责任红线认识不足。治理任务比较艰巨。空气质量距离市政府下达的“PM2.5浓度达52μg/m3,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65%”差距较大。省考程道渡槽断面六塘程道渡槽断面水质虽一度达到Ⅲ类水质,但稳定保持难度还较大。项目进度还需加快。前期,在水环境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都较大,但部分重点工程还在建设阶段,治理成效还未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快进度。同时,在一些治理方面还有薄弱点和空白点,比如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都需要尽快立项建设。自下而上治理自觉不够。群众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还没有完全消除,还存在村民身边的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现象,督查调研发现少数村民居住地不远处就有垃圾池等垃圾处理设施,可是为了省事、方便,就直接将垃圾投入河中或者随手扔向家前屋后。少部分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在环境治理高压态势下,仍然存在偷排漏排污水等现象。

二、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环境资源意识,建立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系统治理体系,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2018年目标:生态系统治理制度基本完善,各项指标逐步提升。PM2.5浓度达52μg/m3,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65%;

市考以上断面达标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实施环卫市场化运行机制,配齐各类大中小型环卫设备,配足转运保洁人员。

3、2019年目标:生态系统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稳重有进。PM2.5浓度达50μg/m3,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0%;

市考以上断面达标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行有效,道路保洁机扫率达75%以上,全面实现“大型清扫车为主、小型清扫车为辅、人力清扫为补充”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

4、2020年目标:生态系统治理成效彰显,各项环保指标达标。PM2.5浓度达48μg/m3,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2.8%;

市考以上断面达标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道路保洁机扫率提高至80%以上,乡镇环卫作业水平全面达到城市标准。

三、工作安排 1、重点工作:大气治理方面,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动城市扬尘管控、燃煤设施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业企业废气(异味)治理、燃油品质管控、企业限停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重污染天气应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水环境治理方面,以六塘河程道渡槽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为目标,按月实施水环境质量考核,倒逼属地及有关责任部门加强水环境治理,并将该项考核纳入全区“生态文明”(“263”专项行动)工作考核中。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继续开展村庄保洁“五个一”工作,确保镇村垃圾同步及时保洁收集,全程不落地。做好服务外包后职能转换工作,促进乡镇职能由“管干”一体变为“管干”分开,让专业的公司做好环卫工作;

同时尽快实现全区环卫工作的“四大定位”,即在管理数字化方面,尽快完成智慧化平台建设,打造宿豫智慧环卫中心,打响宿豫环卫品牌。

2、重大项目:水环境治理方面,在全面完成2018年度六塘河水质提升工程基础上,系统编排2019年重点工程,预计总投资2.53亿元实施15项重点工程,包括新建农园农耕大道、江山大道、环城北路及杨舍路北延段、扬子江路和北京路北延段6道污水管网10.6公里,投资3440万元;

改造项王东路污水管网1.7公里,投资700万元;

经一河连通黑龙江河工程,投资1680万元;

世纪河生态改造工程,投资400万元;

宿泗路边沟治理工程,投资3000万元;

伍家沟疏浚治理工程,投资500万元;

县乡河道疏浚项目,投资300万元;

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计划利用3年(2018-2020年)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共176个自然村庄(其中重点村151个,特色村15个,一般村10个),投资12000万元;

计划扩建城东污水处理厂,投资8000万元。村庄环境治理方面,2018年9月前环卫设备全部配备到位;

8座中转站改造10月前全部完成;

持续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修缮道路等公共设施。

3、改革创新:注重从制度层面保障生态治理成效。大气治理方面,制定大气污染考核办法,分三档对各乡镇、街道、园区和相关部门进行月度考核,在高新区、化工园区、电商产业园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同步对3个园区空气质量进行考核。水环境治理方面,以“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为原则,实施水生态环境损害资金调节机制,奖优罚劣。农村环境治理方面,打破农村环卫工作一直沿袭的“政府投资、行业统揽,事企不分、管干一体”的管理模式,成功引入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初步形成城乡环卫“全覆盖、无缝隙、一体化”管理新格局。

四、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为进一步推动大气、水环境、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出如下建议:

1、突出关键重点,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空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一是抓重点。我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心主要是在颗粒物上下功夫,见实效。要全面细致排查废气污染源,摸清全区工地、码头、道路、机动车、废气排放企业、散乱污企业、餐饮单位、加油站油库、锅炉等污染源头,建立废气污染源动态管理清单。结合近期PM2.5源解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排查污染源头,对工业企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散乱污企业、燃煤锅炉、挥发性有机物等开展重点治理。二是调结构。特别是对高新区部分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实施搬迁和关停,对小化工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目前我区“散乱污”企业447家,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00余家,确保做到“两断三清”。同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定位。三是铁腕治。区住建、城管、交通、商务、环保、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要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扬尘管控不到位的工地、超标排放或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工业企业坚持停工停产,并按上限处罚。

2.注重统筹联动,推动水域环境系统治理。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按照“建、治、管”的工作思路,以过硬措施、过硬手段,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建强基础设施。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保障实施的重点工程早完工早见效。特别是要加快截污导流工程进度,尽早将宿豫城东、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高新区、化工园区等四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接入截污导流管网。同时,对排定的2019年治水工程项目,再细化、再量化、再硬化,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负责人,有明确的推进措施和进度要求。二是治理各类污染。在企业污染方面,提高企业达标排放水平,对高新区内几家氮磷排放企业加强雨污分流,增加脱氮脱磷处理设施等,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在河道治理方面,持续开展“三乱”整治,严厉打击河道采砂行为,实施生态修复,提升水体水环境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在畜禽污染治理方面,按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

同时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便处理中心建设,开展专业化集中处理。三是专业长效管理。强化管网运行维护,在城区主要泵站安装流量计,精确掌握泵站收集数量;

强化排水口、排水管网、检查井运行维护,提升污水收集效率,尤其要尽快解决阿里山河与江山河交汇处污水溢流问题;

提高污水处理厂技术管理水平,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此外,聘请专业公司,对水质不达标的重点河道制定系统治理方案,确保水质达标。

3、坚持市场运作,全面提升镇村环境内涵。要农村环境本质性提升,必须在农村环卫基础完善上,在农村环境质量提升上不断下工夫。一是注重市场运作。继续推进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镇区保洁和垃圾转运效果,在条件成熟基础上推广到所有村庄,实现城乡大环卫和一条化机制。在操作机械化方面,配齐大中小各类环卫车辆,实现“大型清扫车为主、小型清扫车为辅、人力清扫为补充”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配备电动保洁三轮车,提升环卫人员作业效率,全面提高项目服务品质和服务形象。二是注重配套建设。尽快完成乡镇镇区亮化、绿化、净化、黑色化、美化等“五化”建设,年底前如期完成标准二类水冲式公厕22座,全面完成乡村亮化道路14条,配齐城管、绿化管养和保洁三支队伍,实现农村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8%以上。三是注重内涵提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新庄镇试点基础上,在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内试点新建一批村级阳光堆肥房,让中央、省、市倡导的“垃圾革命”在宿豫农村地区有效践行,打造特色样板。

4、夯实责任落实,营造人人参与浓厚氛围。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抓稳定,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狠抓责任落实,确保生态治理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压实责任。环保工作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制定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属地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实行环境保护联防联排联治,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做到“五不”,即不巡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不销号不放过,实现环境执法监管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二是形成合力。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相关责任部门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当好行业领域环保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推动者,把治理任务精确到“点”,扩展到“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对接”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三是奖罚分明。明晰属地和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责任红线,严格执行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对推动污染防治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受褒奖、得实惠;

对履职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适时实行“下”的处理。同时,建立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四是营造氛围。把环境保护与文明创建、城区公共秩序综合整治、健康促进行动等工作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作好表率,养成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保护生态成为常态。

深化公务卡改革相关建议 2016年2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试行)》,并选择江苏省和深圳市开展单位公务卡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公务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深化完善,已建立了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联动机制,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的信息范围,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对于保证预算资金安全、提高预算执行效果、预防和控制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现状 (一)公务卡内涵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制度的直接作用是将传统现金支付结算改为用公务卡支付结算。作为公务业务的一种新型结算方式,公务卡操作可以概况为“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公务卡,属于银行卡范畴,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但是,公务卡不同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公务卡是通过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推行公务卡制度,就是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以公务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为媒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最大程度地减少单位现金支付结算,强化财政动态监控,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公务卡制度后,预算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报销审批程序和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不变,但单位财务部门对持卡人申请报销的公务支出,必须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予以报销。公务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减少现金支付,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公务卡的消费支付及资金清算、信息传送要运作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基础上,不能将资金转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日常公务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日常公用支出和零星购买支出等,全部通过公务卡和相关的电子转账支付管理系统进行记录,所有公务卡公务消费信息必须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做到“雁过留声”,有据可查,满足财政动态监控需要。

(二)推行公务卡结算进展情况 开展公务卡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财政支付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

2005年4月,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务卡的概念,并结合这项业务的发展,要求所涉及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与推进。

2006年4月,九部委联合发文和联合工作会议都对推广实施公务卡进行了工作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海、天津、**、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厦门、深圳等省市都出台了专门的公务卡实施政策和管理办法,推动行政事业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结算方式,对于强化地方财政预算单位公务性支出管理、促进辖区银行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公务卡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07年5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武汉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会议提出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试点工作,2008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争取2010年之前在全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并在所有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省市两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

2008年1月,中央纪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卡制度,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以及有条件的县,都要推行公务卡管理。

2016年2月,基于个人信用且授信额度有限的个人公务卡已不能完全满足预算单位支付结算管理需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探索推出由单位作为承债主体并能满足大额支付需要的单位公务卡。

(三)推行公务卡结算成效 1.有利于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制度,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关于账户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向公务卡直接划款,而不是另行设立中间实有资金账户转拨资金。公务卡制度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有机衔接,保证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之前保留在国库中,这也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2.有利于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相对于传统“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的公务消费报销制度,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使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清楚地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消费的单位和金额,加强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对预算单位提取现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单位财务部门通过公务卡交易的电子信息对本单位日常公务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了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可以有效堵塞各种管理漏洞,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3.有利于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推行公务卡制度,就是要通过银行卡结算这一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尽量减少传统现金管理方式下存在的繁琐的管理和使用环节,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减少财务部门工作量,并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现行的公务卡结算方式简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流程,大大减少国库集中支付中的现金支付,免除了现金预借、开具支票、审核报销等繁琐环节,减少了财务管理的人力和作业成本,并可利用贷记卡的先消费后还款,在宽限期免息的功能,达到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另外,在公务消费时只需带卡不需携带大量现金,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安全和便利。

以焦作为例,2016年上半年,全市(不含温县)1718家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改革,新增单位8家;

累计办理公务卡39184张,较上年同期增加2082张;

公务卡刷卡53301笔,较上年同期增加4022笔;

公务卡报销还款金额累计9261.7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1.73万元,下降4.1% ;

现金支出4075.2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07.69万元,下降48.3%;

公务卡支出占非转账支出比重为69.4%,较上年同期增长14.4%。

二、公务卡结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公务卡制度有待完善。公务卡改革的相关制度建设尚未完善,如现金支用管理、信用卡管理、报销程序、会计核算、代理银行选择、动态监控管理等方面。如何加强预算单位和银行的内控制度,减少公务卡风险尚需进一步探索。

2.监督有待加强。公务卡在使用后,预算单位没有加强其监控,不及时与银行以及刷卡机构进行核对,只要用卡人员持发票和刷卡凭证,就给其报销。这样就无法核实是否存在真实交易,公务卡的推行仍无法避免“虚开发票”、“凑票报销”、“使用假发票”等现象出现,仍然达不到推行公务卡制度的目的。公务卡消费明细信息和现金的提取情况只能在支付清算时才能反馈到支付系统中,无法实现对预算单位公务消费实时监控的作用。

3.持卡人信用影响单位。公务卡既可用于公务消费,又可用于个人消费。正因为可以用于个人消费,使部分人员利用单位作为担保,任意刷卡消费,但又不及时归还,如果持卡人因个人消费没有及时偿还,预算单位要协助代理银行对持卡人进行追偿,会给单位带来一定麻烦,特别有些预算单位对持卡人调动、离职或其他特殊原因离开本单位时,没有及时通知代理银行维护相关信息预算单位,公务卡信息系统一直保留这些持卡人信息,如果这些持卡人透支公务卡没有及时偿还,单位会承担一部分连带责任,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追偿,进而影响单位在银行方面信誉。

三、相关建议 1.完善公务卡相关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探索扩大公务卡结算适用范围目录制度,明确公务卡支付报销项目,逐步建立起完善、科学和易于操作的公务卡制度体系。指导和监督预算单位积极稳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从制度上明确公务卡结算适用范围目录制度的主要内容、实施方式等事宜,对公务卡强制性结算目录和鼓励性结算目录的类别项目、管理规定等也作出明确,使公务卡制度指导性更强。建立了公务卡支出日报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纠正。预算单位以管理部门的制度体系为纲领,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制度体系。

2.加强监督,发挥公务卡应有作用。在公务卡改革实施中,必须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把公务卡支出监控管理作为公务卡改革的重要环节。按照公务卡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公务卡改革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相关重点和难点问题。各相关部门应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各司其职,管理部门还要与监察、审计部门协作,及时开展对公务卡结算报销业务的日常管理及账务处理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制定违反公务卡结算范围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公务卡改革的深入进行。

3.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加快公务卡配套设施建设和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推动各银行机构加大对用卡环境的投入,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条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其功能,提高其处理水平和能力,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便于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充分发挥公务卡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条件,避免用卡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公务卡的推广实施工作。

4.加强宣传,提高公务人员正确用卡观念。预算单位应该通过讲座,印发宣传册等方式,让职工了解公务卡的基本知识,深刻的体会使用公务卡的诸多好处,以及违反公务卡使用的相关责任后果,提高公务人员正确用卡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公务卡制度加以推广。

5.健全代理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和完善代理银行综合考评有关办法,鼓励银行做好公务卡业务,为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细化代理协议中银行承诺条款,规定违约责任和处罚措施,规范发卡银行行为,简化办卡手续,提高办卡效率,为公务卡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杜绝银行卡办理中的摊派、推销 “任务卡”、“人情卡” 等现象。

一、基本情况 行业协会商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至2016年底,我市登记行业协会98个,各类商会181个,异地商会16个,县区行业商会53个,涉及房地产、商贸、建筑、制造、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双重监管责任,为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各行业协会商会已经成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踊跃参与投资发展。市服装商会联合8家会员企业在渭滨姜谭工业园建立了商会服装基地,福建商会投资8亿元建设陈仓物流园区盛德商贸城,山东商会投资1.2亿元建成新大唐钢材物流园等。二是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各行业协会借助信息、商务和人脉资源,主动开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温州商会先后引进巨一集团、申博陶瓷、中特陶瓷等温州籍企业在我市投资10多亿元;

**、广东商会促成广州雷诺贝尔铝业公司在眉县投资2.5亿元建设农业产业园。2016年全市招商季活动中,通过行业协会商会引进项目17个,资金达60多亿元。三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业服务。在精准扶贫、公益慈善方面,各行业协会商会先后为灾区和贫困群众捐资1000多万元,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捐款捐物近500万元。在企业服务方面,我市钛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为企业提供行业政策、法律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企业职能。

二、存在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社会认可。目前,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委托或授权方式转移部分职能给行业协会的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尚未将其管理从一般社会组织管理中分离开,行业协会发展主观随意性大,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挫伤了行业协会商会的积极性,制约了各项职能的发挥。

2、扶持指导不够,健康发展受限。在政策层面上,缺乏针对性较强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指导意见,监管和业务主管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制约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一些困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对涉及民生、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扶持力度不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受限。

3、自身建设薄弱,管理运行不畅。目前,各行业协会商会主要由私营企业、小企业组成,覆盖面小,很难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协会商会的综合协调等作用发挥不够。同时,内部治理不够规范,兼职情况严重、运行机制不畅,筹集经费困难,无固定办公场所等,影响了行业协会组织日常工作开展。

三、对策建议 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其规范发展是优化经济社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引领行业协会组织围绕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在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权限,认真落实放管服政策,以委托或授权方式转移部分职能给行业协会商会,鼓励其参与行业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以及诚信体系建设等公共事务。二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导和激活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将政府为民服务的职责转化为开启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和自我管理的动力。三是设立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在承接政府转变职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公益慈善等方面成绩突出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奖励,弥补经费不足。四是落实扶持政策,建议从政策扶持、土地审批、环境优化等方面支持商会大厦尽早开工建设,解决行业协会商会办公场所问题。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良性运转。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议我市每半年举办一次行业协会商会联席会,由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异地客商代表组成,听取各行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构建党委、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良性互动工作机制,促进信息资源交流,有效解决困难问题,增强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政府的功能。二是建立列席会议制度。扩大行业协会商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列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会议制度,重要经济决策出台前征求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建议,既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也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更多了解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建设。

(三)完善治理结构,增强自身活力。一是试行委派监视制度,强化治理指导。在重要的行业协会商会试行委派监事制度,委派监事履行监督和指导职责,督促行业协会商会落实《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指导解决理事会功能弱化、组织机构运转不协调、权力监管缺乏等问题。二是出台具体指导意见,规范运行机制。制定适合我市行业协会商会的监管办法,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行业协会商会规范运行。三是优化内部人才结构,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政府可招聘一批社会管理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劳务派遣形式解决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不足问题;

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分批次对法人、秘书长、专职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自身运管能力;

探索建立包括专职人员、志愿者和退休专家等人员在内的协会人才库,通过人才资源共享,解决行业协会商会人才缺乏问题。四是加强各类行业引导,激发持续发展活力。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民政、工商联等部门要加强日常指导,运用整合行业资源,提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水平;

帮助行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营管理;

加强行业自律约束,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收集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和信息,为行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最新迎接省委巡视组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州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被巡视党组织配合省委巡视工作规定》,积极做好迎接省委第五巡 视组明天开始进驻我州开展为期 3 个月的巡视准备工作。今天的会议有四项议程: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迎接省委巡视组检查,做好被巡视工作,强调四点意见。

第一,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巡视工作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指出,巡视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巡视什么、纠正什么,把巡视利剑直插基层,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7 月 5 日,总书记在听取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综合情况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五个持续”(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纠治“四风”问题,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要求,强调要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高质量推进巡视全覆盖,不断完善巡视战略格局;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抓、抓到底,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意志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9 月 26 日,省委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在长沙召开,把湘西州及凤凰县列为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地区之一。全州各级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被巡视党组织配合省委巡视工作规定》,充分认识巡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上来,增强接受巡视监督、支持巡视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接受巡视,全力支持配合巡视工作。

支持配合省委巡视组做好巡视检查,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应尽义务,也是对我们党性原则、大局意识、组织纪律的一次重要检验。这次省委巡视组来湘西州巡视,不仅是对我州政治生态、各项工作的“全面体检”,更是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机遇。

全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向巡视组反映情况和问题,做到有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确保巡视组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真正问题。对省委巡视组在这次巡视过程中指出的问题,要诚恳接受、照单全收、深入剖析,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认真整改,做到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切不可有任何抵触情绪。要持续深入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巩固扩大前段整改成果,特别是对 103 个州庆项目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要加快推进,尽快全面完成整改,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在全州范围内对政府性投资项目、PPP 项目来一次全面“回头看”,严把审批程序,严 控建设规模,严格资金监管,严查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严守纪律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巡视组的工作要求。我在这里重申一下,省委巡视组进驻期间,党员领导干部原则上严禁出国出境,严禁进出娱乐场所,严禁工作日饮酒,严禁大办婚丧嫁娶事宜。确因公外出的,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要强化服务意识,精心妥善安排,做好后勤保障,切实为省委巡视组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便利条件,全力确保省委巡视组在我州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第三,要全面抓好信访稳定工作,营造良好巡视氛围。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带头接访和主动下访,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实际困难和相关问题。要发扬办理中央巡视组移交群众身边问题件的有效经验,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制度,压紧压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进一步健全形成以主动处置化解为主、稳控为辅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防止和迅速处置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非正常访、恶性闹访及围堵巡视组驻地等各类事件。尤其要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工作,做到及时交办、及时稳控、及时化解。要强化社会巡逻防控,深入开展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密防范各类暴力恐怖案件以及偷盗等治安案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切实做好宣传舆论、保密等工作,搞好统筹协调,畅通巡视渠道,确保周到细致、万无一失,充分展示湘西良好形象,营造良好巡视氛围。

第四,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紧抓好脱贫发展各项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这次省委巡视为期三个月,这段时间是我们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期。全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奋发作为,搞好统筹协调,学会“弹钢琴”,既要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搞好巡视工作,又要集中精力抓好当前脱贫发展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年初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产业项目建设,以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对标对表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脱贫验收标准,做好“三业”文章,抓细抓实各项基础性工作,全面做好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准备工作。要毫不松劲抓紧环保督察整改,全面推进以花垣县为重点的矿业整治整合,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水青山保卫战。要精心做好全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会议、省委“10•30 学习活动”、州委经济工作现场推进会的筹备工作,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第二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二、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滇池污染现状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滇池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三是工业生产污水;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1、自然因素

A、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A、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B、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C、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D、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E、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五、滇池治污的原则

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B、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有机融入昆明和云南发展建设的战略全局),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C、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继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真抓实干, 敢闯新路),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D、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E、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在遵循上述五条基本原则、解决好滇池治污战略问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坚持以往正确做法的同时, 学习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污染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好滇池治污的战术问题。

六、具体治污的战术

滇池治污的战术简要地讲, 可归纳为16 个字、8个关键词, 即: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1)截污

滇池污染, 一是污水;二是垃圾。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工作。

污水。要采取坚决措施, 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部达标排放。入口。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出口。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

垃圾。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昆明的城镇垃圾进行科学的管理。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垃圾分类。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2)搬迁

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这就需要下最大决心, 采取最有力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3)引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如无活水来, 则再治理也是死水一塘。滇池的活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科学规划和项目施工后, 实现了雨污分流, 整个滇池流域和昆明城乡汇水区收集的天然降水及山泉、河流来水;其二是实施“引金入滇”工程。只要从丽江虎跳峡或昭通乌东德电站大坝引来滚滚金沙江之活水, 滇池水体能得到常态的适时置换, 再加上其它治污措施, 滇池的春天就来临了。此外, 滇中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2/5,GDP 占2/3, 工业总产值占4/5, 粮食占2/5, 但滇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 , 人均水资源量为1500 多立方米, 仅为全省水资源平均水平的30%、全国的70%, 远低于国际通行的用水紧张标准。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滇中和昆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而,“引金入滇”工程的实施, 既可解决滇池活水置换问题, 又可解决滇中和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4)掘底

滇池属于浅水性高原湖泊, 多年的污染, 造成湖底污染物淤积, 沉积十分严重。因此, 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分期分批分地域实施好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水盆干净了, 盆里的水才会干净”。(5)禁“毒”

这个“毒”指的是污染滇池湖水的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 城乡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因此, 在抓好“截污”的同时, 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工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科学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二是要大力提倡和采取有力措施推行使用农家肥、生物农药和无磷洗衣粉, 严格禁止在滇池流域和滇池汇水区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6)绿化

对滇池沿岸和流域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坡实行坚决的退耕还林和全面绿化, 保护和涵养水源。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7)“严管”

滇池是昆明人民的滇池, 滇池治理, 昆明市民人人有责。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滇池治理, 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规划和立法。滇池治理规划出来后, 要通过立法给予法制上的有力保障;二是扎扎实实实施这一规划———滇池治理实行严格的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 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单位, 落实到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 进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奖惩———干得好的, 重奖、重用;完不成任务的, 就地免职;三是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 确保昆明城镇和农村的所有居民都能自觉依法尽义务、守职责;确保滇池治污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治污项目上;确保滇池治理每一个工作目标都能够如期实现。做到滇池治污“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不因执政者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一届又一届班子抓下来, 一代又一代昆明人干下去, 一定能抓出滇池碧波荡漾、水清鱼跃的预想效果来。(8)“教育”

滇池治理事关春城荣辱兴衰, 因此,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和所有宣传机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 使滇池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共同行动和共同利益所在, 自觉地投入到治理工作中, 尽职尽力, 完成任务;使全社会都能做到像爱护眼睛一样, 爱护和保护滇池, 自觉地从我做起, 从每一件保护滇池的小事做起。

第三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姓名:万家兵

班级:2011级2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1115010217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基本概况

(一)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二)流域概况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三)旅游资源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过去的滇池与现状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 为劣V类。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三、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三是工业生产污水;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一)自然因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 水体的恶化。

(二)人为因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 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因此从今年起,昆明计划在滇池污染较重的草海及外海北部湖湾区控制性圈养水葫芦10平方公里,并通过机械化采收、脱水,将水葫芦渣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实现水葫芦治污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采收水葫芦27万吨,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建设水藻分离资源化利用设备 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每年的夏秋季节,滇池蓝藻大量生长,形成水华,主要集中在滇池外海北岸,严重影响了滇池的水体景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进行机械除藻是减轻滇池蓝藻危害、降低生物污染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清除蓝藻的同时,也将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带出。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在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区域建成了两座藻水分离站,日处理规模为3万方,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3万吨,去除总氮300吨,总磷20吨。蓝藻通过藻水分离固化后还可用于制造有机肥,该实验已获得成功。

为了增强蓝藻收集处置能力,从今年起,昆明将采取固定式藻水分离设施与移动式采收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滇池北岸蓝藻进行收集处置,计划使滇池北岸蓝藻处置设施达到5台(套),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去除总氮420吨,总磷28吨。在改善水体景观的同时,达到清除内源污染的目的。

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中山杉的生长速度是水杉的3倍,且对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能力较强,近年来,通过在滇池湖滨种植中山杉等湿生乔木,将改善滇池湖滨湿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局面,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加快滇池湖滨带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性的恢复,提升湿地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达到保护滇池水质、实现湖滨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昆明市已在滇池生态湿地等地种植中山杉2050亩,约15万株。从今年起将在滇池湖滨规划种植1万亩中 山杉。

滇池外海疏浚污染底泥五百万方。过去5年,昆明市实现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挖出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草海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化为中度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上升了58.6%,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草海水体整体景观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滇池污染底泥疏浚将从草海向外海北部区域及主要入湖口转移,疏挖面积将达到961万平方米,疏挖污染底泥将达500万立方米,预计清除污染物总氮约5330吨、总磷约3880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对滇池的治理仍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继续全面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五、五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

环湖截污工程包括分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干渠(管)截污四个层次推进截污工作。在全力抓好以滇池北岸工程为核心的片区截污和以盘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河道截污的同时,着力推进环湖干渠(管)截污以及环湖公路项目建设,以形成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屏障,构筑环湖截污线107公里,将最大限度地 截流片区点源、城市面源、农村面源污水,截留率分别达到90%、50%、30%,送至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环湖湿地进入滇池,从而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环湖截污干渠投资估算54.55亿元,目前东岸截污干渠已经开工,南岸干渠截污已经完成工程初步设计,西岸和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滇池属半封闭宽浅型高原湖泊,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长,自净能力极差。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从曲靖市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生态用水的方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76.44亿元,施工工期为4年。目前,关键性工程—德泽水库已增加列入全国“十一五”水库建设规划;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牛栏江为金沙江中游的一条支流,从昆明市嵩明县发源,流经曲靖、昭通进入金沙江,总长440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7亿立方米,水质年平均优于Ⅲ类。实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一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使滇池水体置换周期缩短一半;二是增加昆明城市供水水源,有效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外流域调水补给,增强水动力。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开展2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90条支流的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7条河道的全面整治,其余的正在开展综合 整治,河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在生活居住区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滇池流域全面禁止和限制规模畜禽养殖,已关闭养殖户3.46万户,迁出禁养畜禽520余万头,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

(四)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滇池环湖生态建设的范围为界桩后延100米以内的区域,约33.3平方公里,全面开展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程。通过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湿地、还林”,规划建设湖滨生态总面积为5万亩。截至2009年6月底,已完成“退塘、退田”3.1万亩,建设湖滨生态2.8万亩,其中湿地1.7万亩,生态林1.1万亩,滇池沿湖各县(区)“退人退房”工作共完成退人1250余人,退房7.8万平方米,滇池湿地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五)生态清淤工程

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是《滇池治理“十五”计划》确定的项目,结转到“十一五”期间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底泥疏浚、底泥堆场建设、堆场余水处理、堆场复耕等。疏浚水域面积441万平方米,底泥疏浚工程量343万立方米。在底泥淤积严重的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清淤,削减内污染源,在一期疏浚的基础上,已开工实施二期疏浚工程,共疏浚底泥近100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展污染底泥处置工程,同时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第四篇: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通过对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出关于发展优美的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1蓬溪县区域概况

蓬溪县坐落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游,地处东经105°03′24″-105°59′48″,北纬30°22′17″-30°56′18″。周邻南充、盐亭、武胜、合川、潼南、遂宁、大英、射洪、西充等市县,全县幅员面积,全县面积1250.6km2,其中耕地面积92667hm,辖31个镇(乡),1个经济区,556行政村,4628个社。区域内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5%。2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生产性污染包括农业生产污染、工业生产污染以及农村旅游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便所造成的人居环境的污染等。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农村生产性的污染

2.1.1.农业生产性污染

(1)农膜污染

蓬溪县农村农膜的使用量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据统计 , 2010年,全县农膜使用量达27802kg,农村现有耕地92667hm,单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达 0.3kg/km,农膜回收率仅为38.67%, 约有17051kg农膜留在土壤中。当土壤中含农膜过多时,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

(2)化肥污染

化肥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微生物匮乏,造成土壤退化和生态破坏。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拦沟堰村十户村民进行调查。据了解,十户村民在2010年使用的化肥主要是尿素、碳氨、复合肥等,其中以碳氨为主,平均每亩使用化

肥达57.6kg,每亩使用碳氨量达37kg,占使用化肥总量的64.2%。由于化肥不合理使用,导致58.3%-67.7%的氮进入土壤 ,化肥常含有某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化肥的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地下水,水果、蔬菜中硝酸盐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3)农药污染

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量,但是却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据调查,每公顷农药使用量竟达24.75kg,远远高于

7.5kg/hm的全国平均水平。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村民2010年使用的农药品种中 ,大部分为乳油、乙草胺、杀虫双等农药。由于技术落后和施药技术不规范导致含毒量高的化学农药大量使用。除30%~40%能够被作物利用外,其余的60%~70%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环境 ,造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 它不仅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积累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而且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4)畜禽养殖污染

自从2008年12月8日,蓬溪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来。全县畜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方向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年出栏40万头发展到现在的年出栏100万头的养殖规模。目前蓬溪县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牛、羊、兔、禽为专业养殖为主的布局模式,大力发展蓬溪县畜牧业。2010年12月底,全县存栏生猪59.6万头(其中母猪6.24万头)、牛4.05万头、山羊20.84万头、兔27.25万只、家禽482.24万只;全县出栏生猪60.98万头、牛0.75万头、山羊13.96万头、兔33.14万只、家禽298.36万只。蓬溪县9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年产粪污约3.5×105t。由此可见,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量大、排放量大,是农村和农业最大的污染行业,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非常大,对我县境内河流、水库、塘堰造成巨大影响。

2.1.2.工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蓬溪县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工业企业逐步增加,造成集镇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金桥乡、红江镇、天福镇、赤城镇、荷叶乡、吉祥镇、大石镇的全部,宝梵镇的西南部、高坪镇的西部和蓬南镇的北部。蓬溪县现有蓬山酒业公司、县弘桥实业公司、蓬溪美宁食品公司、四川嘉兴丝绸公司等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涉及食品、纺织、门业、建筑业等蓬溪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乡镇企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40×107m3,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25×106t,工业固体废物1.37×106t。

2.2农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2.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大量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是影响农村环境污染源之一,农村大部分未被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农村生活环境严重的污染。据统计,2010年,蓬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13500t,排放方式主要是随意排放和明沟排放,随意排放占到81%。其中每年流入各河流的达7200t,流入坑塘的有1800t,还有4500t则是流入农田。

2.2.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据统计,2010年,蓬溪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约41×103t,每年约有10.2×10t生活垃圾以直接再利用方式进行处理,还有约30.8×10t垃圾未被直接利用。其中直接被利用的生活垃圾仅占24.88%。未被利用的生活垃圾达75.12%。目前农村垃圾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等处理方法。

3导致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

3.1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2传统的农业格局被打破

以往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

家肥,对农村环境污染较轻。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中化、专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3.3粗放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广大农村大多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速度。4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4.1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蓬溪县广大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性、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使其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4.2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确定明确的规划目标,以五年为一个预防和治理为一个周期,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4.3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它讲求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绿色为导向去发展经济,因此具有更好地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是一种更好发展经济,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农业生态经济。

4.4增强科学技术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贡献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关键和适用技术。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和消除机理、污染土壤修复、水体自然生态修复等重要课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科技攻关。

第五篇: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通过对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出关于发展优美的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对策建议。蓬溪县区域概况

蓬溪县坐落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游,地处东经105°03′24″-105°59′48″,北纬30°22′17″-30°56′18″。周邻南充、盐亭、武胜、合川、潼南、遂宁、大英、射洪、西充等市县,全县幅员面积,全县面积1250.6km2,其中耕地面积92667hm,辖31个镇(乡),1个经济区,556行政村,4628个社。区域内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5%。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生产性污染包括农业生产污染、工业生产污染以及农村旅游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便所造成的人居环境的污染等。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农村生产性的污染

2.1.1.农业生产性污染(1)农膜污染

蓬溪县农村农膜的使用量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据统计 , 2010年,全县农膜使用量达27802kg,农村现有耕地92667hm,单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达 0.3kg/km,农膜回收率仅为38.67%, 约有17051kg农膜留在土壤中。当土壤中含农膜过多时,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

(2)化肥污染

化肥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微生物匮乏,造成土壤退化和生态破坏。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拦沟堰村十户村民进行调查。据了解,十户村民在2010年使用的化肥主要是尿素、碳氨、复合肥等,其中以碳氨为主,平均每亩使用化肥达57.6kg,每亩使用碳氨量达37kg,占使用化肥总量的64.2%。由于化肥不合理使用,导致58.3%-67.7%的氮进入土壤 ,化肥常含有某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化肥的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地下水,水果、蔬菜中硝酸盐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3)农药污染

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量,但是却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据调查,每公顷农药使用量竟达24.75kg,远远高于7.5kg/hm的全国平均水平。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村民2010年使用的农药品种中 ,大部分为乳油、乙草胺、杀虫双等农药。由于技术落后和施药技术不规范导致含毒量高的化学农药大量使用。除30%~40%能够被作物利用外,其余的60%~70%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环境 ,造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 它不仅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积累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而且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4)畜禽养殖污染

自从2008年12月8日,蓬溪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来。全县畜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方向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年出栏40万头发展到现在的年出栏100万头的养殖规模。目前蓬溪县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牛、羊、兔、禽为专业养殖为主的布局模式,大力发展蓬溪县畜牧业。2010年12月底,全县存栏生猪59.6万头(其中母猪6.24万头)、牛4.05万头、山羊20.84万头、兔27.25万只、家禽482.24万只;全县出栏生猪60.98万头、牛0.75万头、山羊13.96万头、兔33.14万只、家禽298.36万只。蓬溪县9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年产粪污约3.5×105t。由此可见,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量大、排放量大,是农村和农业最大的污染行业,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非常大,对我县境内河流、水库、塘堰造成巨大影响。2.1.2.工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蓬溪县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工业企业逐步增加,造成集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金桥乡、红江镇、天福镇、赤城镇、荷叶乡、吉祥镇、大石镇的全部,宝梵镇的西南部、高坪镇的西部和蓬南镇的北部。蓬溪县现有蓬山酒业公司、县弘桥实业公司、蓬溪美宁食品公司、四川嘉兴丝绸公司等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涉及食品、纺织、门业、建筑业等蓬溪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乡镇企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40×107m3,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25×106t,工业固体废物1.37×106t。

2.2 农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2.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大量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是影响农村环境污染源之一,农村大部分未被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农村生活环境严重的污染。据统计,2010年,蓬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13500t,排放方式主要是随意排放和明沟排放,随意排放占到81%。其中每年流入各河流的达7200t,流入坑塘的有1800t,还有4500t则是流入农田。2.2.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据统计,2010年,蓬溪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约41×103t,每年约有10.2×10t生活垃圾以直接再利用方式进行处理,还有约30.8×10t垃圾未被直接利用。其中直接被利用的生活垃圾仅占24.88%。未被利用的生活垃圾达75.12%。目前农村垃圾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等处理方法。

333 导致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

3.1 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2 传统的农业格局被打破

以往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对农村环境污染较轻。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中化、专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3.3 粗放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广大农村大多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速度。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4.1 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蓬溪县广大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性、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使其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4.2 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确定明确的规划目标,以五年为一个预防和治理为一个周期,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4.3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它讲求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绿色为导向去发展经济,因此具有更好地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是一种更好发展经济,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农业生态经济。

4.4 增强科学技术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贡献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关键和适用技术。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和消除机理、污染土壤修复、水体自然生态修复等重要课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科技攻关。

下载有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态环境基本情况1、全镇辖37个行政村、2个代管村、3个居委会、55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137户,总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讯覆盖。......

    大学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撰稿人:高飞 张仕真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撰稿人:高飞张仕真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特调研报告--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建议-以湖南省为例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

    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根据**学组发[20xx]6号文件精神,市政协办公室牵头组织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发计委、市农林水牧局四个单位对课题四“加强可持续发......

    河道采砂对生态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xx县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通办发[2009]18号)文件要求,结合《xx县环境保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局以立足环保,着眼全县生......

    敦煌生态环境报告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资源经济学》 wertyuiopasdfg......

    生态环境读书报告

    环境生态学读书报告 一、书名:环境生态学导论二、著者:盛连喜,冯江,王娓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页数:[7] 五、內容大意:这本书包括十章内容,十个主題,每个都有对象在人类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