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

时间:2019-05-14 08: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

第一篇: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

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 导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集中爆发,比如持续雾霾,极端自然天气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关注环境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素养。因此,我们这次社会实践将目光放在家乡的环境状况,对家乡的环境问题和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行一次彻底的调研。

这次我们调研的目的地是小组组员的家乡,甘肃省白银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调查方法 我们的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实地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统计污染源;第二部分我们发放调查问券,评估当地人的环保意识观念。在调查过程中,随机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问卷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当地污染问题,第二方面是当地政府的环保力度,第三方面是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调查,第一组3人,实地了解并记录当地的环境问题,与当地人交流了解。第二组2人,主要负责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问卷的发放遵循随机、多点的原则,发放地点分布于5个街道社区。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他们也经常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由于用水的紧张,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三、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第二篇: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专业: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我的家乡在濮阳市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位于华北平原上,南乐县隶属河南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端,辖4镇8乡,人口52.86万(2012年),地处中原,华北平原南部,处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汇处,有大广高速、南林高速、106国道、341国道。与河北邯郸、山东聊城交界,境域623平方公里。

南乐县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特产古老的酱香型美酒“玄酒”等。

2016年10月3号,我针对环保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我采取了走访、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在调查期间,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对此资料进行了分析。地形

南乐县地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皆在50米以下。西北部有沙丘分布,间有洼地。气候

南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水文

南乐县主要河流有卫河,境内长21.5公里,是河南省民航运输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他河流主要有马颊河、徒骇河和潴龙河等。人口

2012年南乐县人口为 5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54万人,非农业人口4.32万人;男性人口26.89万人,女性人口25.9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常住人口47.11万人,城镇化率24.47%。2012年,南乐县出生人口6005人,出生率11.39‰;死亡人口3106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39‰。民族

按2003年统计,南乐县回族有545人,土家族17人,侗族6人,蒙古族182人,藏族28人,苗族38人,壮族23人,土族17人,撒拉族1人,彝族30人,达斡尔族8人,朝鲜族26人,布依族17人,满族20人,白族1人,高山族1人,布朗族1人,不含汉族计有16个民族10060人。综述

经核算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79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103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94658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212852万元,增长8.8%。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25.2:55.1:19.7。第一产业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367万元,其中:农业254361万元;林业14798万元;牧业204268万元,渔业186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078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2103万元。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61245公顷,比上年增加686公顷,其中:夏粮种植 面积33949公顷,比上年增加59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7296公顷,比上年增加627公顷。棉花、油料、瓜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13公顷、6404公顷、13532公顷和5023公顷。第二产业

2012年共有全部工业企业26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5104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27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全部工业增加值56563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9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8%。第三产业

2012年南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19万元,增长15.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0386万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233万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3129万元,增长12.7%;零售业203711万元,增长17.5%;住宿业25377万元,增长9.4%;餐饮业30402万元,增长12.2%。现状

(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乡镇千亩荒山造林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明显。自然生态的人为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未利用地为主,自然保留地所占比例较大,后备土地资源较充足。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必要的环保知识。

(二)土地污染形势严峻。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土壤等污染严重,农田土壤结构破坏比较严重。

(三)农村生活环境状况有待改善。饮用水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乡村由于石材加工的粗放开发,局部水质恶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垃圾三级处理模式一般只是简单的填埋,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多数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建议

(一)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固定宣传标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着力推进土地、水资源污染治理。

1、做好清洁田园工作。一要加强化肥、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二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水质监测网,做好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逐步做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要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提升监管水平。

第三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

Jack作品

以赣州宁都县为例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研究方向多有不同,其中不乏生态环保方面的调研。但这些调研中,普遍视野较局限,同时缺少专业知识来分析情况及原因。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无该方向带有学术性的论文发表。本文借助在赣州宁都实践调研获得数据及走访采集资料,从新农村建

设与生态环保之间和谐发展的问题进行调研。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生态环保 和谐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开始活跃起来。但由于未进行系统性规划,在农村建设中依然采取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正在发展中的农村普遍存在各式生态环境问题——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禽畜养殖污染等。这不仅威胁着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有“红色土地”之称。在中国宏观经济大势下,作为承担着推动“中部崛起”的农业大省,其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视性,通过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的发展战略,足以体现。同时又出于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旅游观光的„后花园‟”战略的需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赣州市宁都县正是在这战略规划下,一方面要招商引资承接邻省广东的产业转移,另一发面又需重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曾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县”的宁都,在护住这个荣誉光环的时刻,又需实现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典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城镇。

可见,调查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状况,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生态调查中,具有代表性。而正如上面所述,有“红都”之称的宁都县是集合江西省经济建设和环境关系的特点的模式县。

对宁都县的生态调研成果,在我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意义。

我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达成共识,承担了对我院暑期实践队活动地点——赣州宁都的生态调研任务。2004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全体成员共19人在院团委书记谭菊华老师的带领下,对宁都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调研,随机走访了对坊乡、刘汉乡、垦田乡、田头乡等地及县城周边地区村庄的农户,完成《农户调查》问卷51份,《村庄调查》问卷3份。并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帮助下,实地考察了部分新农村建设基地,听取了当地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介绍

和县内生态环境的大体情况。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真分析了这些乡镇存在的生态环境现状、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当地政府环保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结合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大体了解了当地在新农村建

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

研究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生态环保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生态环保的投入有所提高,力度有待加强

村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村有做专门的规划,100%的人认为村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这说明政府部门已改变以往将农村作为城市“垃圾处理场”的观念,开始为农村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同时,农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庭饮用水类型”题中,选“自来水”的与选“手压井水”的人数持平,“厕所情况”中选“室外旱厕”的与选“室内水冲”的人数相等,表明农民的生活卫生条件在逐步改善;通过调查结果我们也发现,78%的人承认参加过有组织的农村环保科普活动,但有100%的人承认村无专职保洁员,39%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强环保资金投入(农村调查问卷第17题),41%认为工业与环保的协调发展主要依靠于当地政府(农村调查问卷第18题),而且在17题中选择“法制法规建设”的只有6%。这些数据表明,当地政府已开始为农村生态环保做工作,但工作层面不够深入。目前,村民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已不仅只在政策宣传、法制法规建设上,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带头以实际行动来唱响环保之歌,这将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

进来。

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将农民问题提到国家议案层面上,当地农民的经济条件在逐步提高,多数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住上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房。但农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3%的人认为家庭垃圾主要来源生活垃圾,而只有11%的家庭对垃圾采取“统一收集”;在“家庭污水来源”一题中,92%的人选择了“生活污水”;同时,39%的人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固体废弃物污染,32%者认为空气污染来源于垃圾,35%者认为水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24%者认为噪音污染来源于机动车发出的引擎声(仅次于“没有噪音”一项)。而在谈及环境质量与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关系时,31#者认为影响不大。这都反映了农村中因工业较少,所以污染主要来源于村民生活。要恢复农村的好山好水,一方面要坚持不将农村作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的立场,另一方面要针对村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采取适当措施,以往“托付”给自然的方式已无力解决目前村民生活污染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就发现,不能回收的废弃塑料袋在乡村随处可见。这些废弃物让土壤来腐蚀“消化”的话,要两百年之长!这是人类发展所不能等待的时间。所以,我调研组认为,对于城市居民提倡的环保观念,如今也完全可适用于农村环保宣传——讲明生活污染对土壤、对村民

生活的危害,提倡村民们使用环保生活用具,比如使用可回收的塑料袋、合理处置废气电池等。

三、目前农民经济收入来源的局限性,制约了环保工作的落实

村庄调查中,对于“全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一题,所有的被调查村都选择了“农业”和“副业”;农户调查中,69%的人承认家庭收入来源于务农。这表明,大多数村民的生计仍依靠“一亩三分地”。生计的需要,使得大多数村民不关心任何与“农田”无关的事情。甚至在我们走访村中河水浑浊的农户们时,多数人认为村中无污染,这也看出了国家的环保政策至今未落到农民心坎上的原因。假如不能让农民明白生态环保对他们家庭收入的助益作用,环保的工作也只能停留在政治口号或暂时上级任务的层面上。只有将环保工作和村民的生计挂上勾,才能使农民们自觉地按照环保的要求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为构建和谐农村而尽各自

一份力。

四、新农村建设中兴办的各种企业忽略了对环境的责任,逐渐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新来源

农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1%的人认为家乡的环境污染对当地工业发展有制约;35%的人认为家乡由于企业的兴建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本题选择率最高项),而这些新污染主要体现在水污染上;在“造成这些污染的企业的性质属于”题中,选“食品加工企业”、“造纸、制革、印染、电镀企业”的各达5%,“养殖、屠宰企业”达10%,另“冶炼、炼焦、建材企业”也有人选。这相比往年江西省农村污染源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往年,村民们基本上认为只有生活污染,而如今各种企业污染也出现在调查结果中,说明了由于企业刚起步阶段,注重经济收益,不承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责任,而使乡村污染源逐渐变得复杂化,为日后的治理增添了难度。

对于以上问题,我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在加强环保法制法规建设的同时,落实职责到部门,以足够的人力物力解决目前的农村污染问题。我调研组通过走访发现,当地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号召下,环保工作的相关法制法规已建立得相当完善。特别是县环保局便民的举措使各地的问题能及时地上报,并能迅速地做出解决办法。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及历史观念原因,当地环保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局限于县城境内和周边地区,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多是处在“文件”层面,这使得再好的治理之道也只是村民心中的“美好期待”。目前农村的污染并不严

重,污染源较单一,及时治理的话,容易控制。这也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路途。

其次,将环保工作与农村经济相结合,以“擦边球”的方式将环保意识植入到农民心中。我国是农民大国,农民们出于生计的考虑,基本上较多关心农业生产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针对这一特征,环保工作人员应采取变通方式,将环保的成效和农民们的收入相结合,可以传授创收科普知识的方式,让大家意识到,保护好环境,不仅利于社会、他人,也利于自己的“小家”。这样能使农民从内部、外部因素影响上

都能真正参与到农村的环保事情里去。

经过调研组的努力,大家终于对宁都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较透彻的分析。调研走

访的这几天,成员们也各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农民们也很关心村庄环境的变化,但自主意识较弱,期待政府或他人的帮助。在与农民交谈中,他们都流露出对过去“好山好水”的怀念,一说到村庄旧貌,基本都表达一个意思——虽然地方穷,但是山青水秀的,环境很宜人。可当说到目前的污染状况时,要么归咎于附近的企业,要么就从没想过原因。因为他们始终还有一种观念——祖辈们都是这样处理废弃物的。所以当他们感觉身边环境真变差了,只是一味希望政府“买单”,可对自身的行为却依然没约束。素不知,即使政府帮忙买单,到最后还得靠村民们自

己维护。

二、农民的知识水平影响了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调研中,我们时常碰到老乡不明白什么是“生态”、什么是“污染”,以至于刚收集问卷数据时,成员们基本上交白卷。由此发现,就算我们当地环保工作作做得多么有声势,但村民们不理解,这也是枉然。所以,我调研组认为,乡村环保也要从教育抓

起,从小抓起,这样才能治“本”。

三,新农村建设规划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与环境相和谐”的目标。根据我调研组考察的几个新农村建设基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规划房做的很漂亮,也考虑了地势差异,但环境并非最佳。多数的规划村区都坐落在老村区的村口处,而这些地方以前多为杂草,即使有树也因建房而被锯掉。这使得漂亮的规划房屋暴晒在夏季炎炎烈日下,冬天也可能无物挡风而成为“冰房”。同时,规划房内虽设计完善,但规划房外的排水渠道等都没经过任何处理措施,或直接排入村中唯一河流,或直接排到空地。这将使未来的村庄可

能遗传到发展中城市的“房屋虽美,水质难闻”的特征。

调研后记

本次调研活动得力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使我们明确了调研方向和方法,达到了我大学生想了解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目的,实现了我青年大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祖国建设的愿望。调研报告形

成之际,特此感谢!

第四篇: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范文

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摘要:进入“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开始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和良好的业绩,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发展状况

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区经济的柱石。民营企业在我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鼓励和扶持下,一批批豪情满怀的民营企业家,紧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用自己的聪明和胆略,铸就了宜兴民营经济的辉煌。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当民营经济展现出无比的活力时,政府也愈加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

2006年末,全市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82万户,总户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1.29万户,个体工商户2.74万户,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4.2%。有从业人员23.85万人,同比增长16.1%,其中私营企业18.12万人,同比增长16.4%,个体工商户3.69万人,同比增长13.9%。在工商局登记的民营经济组织注册资金300.54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私营企业268.46亿元,同比增长40.1%,个体工商户6.91亿元,同比下降25.5%。

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4.73亿元,个体工商户上交税金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9%和16.1%。

2006年,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27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29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40亿元,同比增长13.6%。

2006年,宜兴民营经济持续增长,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快速攀升,创造了全市64.0%的GDP总量,提供了全市63.5%的税收和40.6%的社会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民营经济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引来阵阵惊叹。正因为如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成为改革开放中最动人的乐章之一,在陶都大地上奏响。进入新世纪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更是呈现出崭新局面,民营经济也完成了从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工业支柱的历史性跨越。从2000年到2007年,我市的民营经济总产值翻了10倍,在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占有份额也从30%提高到了90%。

在宜兴,科技创新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撬动力:今年,该市被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8项,被批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有8项,国家星火计划有6项,同时被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批准省级火炬计划20项,省星火计划11只,省高新技术产品83只,其中有一家研究机构已被批准为江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骄人的成绩9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据了解,今年宜兴市地方工业民营企业税收已达该市工业总税收的96%以上,在对该市今年实施高新技术产品的民营企业调查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值的60%以上,利税达70%以上

近几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支撑起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

1、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促进市场发育、提高市场化程度作用巨大。

2、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素质的提高。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亮点,是充满活力的新的增长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直接推动了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3、民营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就业面,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6000多人,如果算上短期或季节性的农民工,这支队伍还将更大。在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究竟来自何方?

首先来自于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市财政对科技的直接投入达1200多万元,其中科技事业费和三项经费的投入达730万,高新技术产品补贴费200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每年补充200万,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元,宜城、官林等镇还将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对高新技术产品财政补贴、火炬、星火计划项目贷款贴息、农业成果示范推广、高新技术企业减征所得税等政策,对科技型企业须上交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豁免。

其次,科技部门坚持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扶持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产学研联合体,增加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从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一系列扶持。首先在骨干企业里扶持研发中心,使这些企业的研发中心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行业辐射能力。江苏鹏鹞集团借助外脑,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了我省民营企业第一家江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生物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等一系列环保新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同时,宜兴电视大学与南京理工大学成立的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建设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为小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

第三,机制创新焕发了企业的潜在活力。从1992年起,宜兴市率先在全省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的自然人成了投资主体,民营企业开始焕发出蓬勃活力,技术创新成了各民营企业立足市场、加快发展的自主要求。大家的普遍共识是,只有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也才有后劲。

目前,在环保、电线电缆、精细化工、陶瓷四大支柱产业领域中已涌现出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领先的民营高新技术产品。江苏鹏鹞集团研制的“生物流化床”活性污泥处理法,处理效果好,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节省三分之一,作为国际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一批民营高新技术产业也异军突起,宜兴陶都巨龙软件有限公司通过高挂横联,与著名企业宏图高科联营,合作开发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打开了全国市场,今年该市计算机软件销售已达1个亿。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宜兴民营经济无论是在数量的扩张上还是在效益的提高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民营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有更大的地理空间、市场空间和产业空间,必须在突破体制障碍和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上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因此,从“建设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的标准来衡量宜兴,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民营经济组织单体规模相对偏小

从以上比较看,在二市四区中,宜兴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民营单位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均居第二位,但是从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均规模来看,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居第四位,户均从业人员居第五位;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居第三位,户均从业人员居第六位,显示宜兴民营单位规模相对偏小。

2、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水平相对较低

从以上比较看,在二市四区中,宜兴民营经济总量指标(上交税收、实现增加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但是从户均水平来看,民营企业户均上交税收居第六位,个体工商户户均上交税收居第五位,民营单位户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居第六位。其中民企户均税收与江阴比只有55.2%,户均投资只有江阴的67.1%,反映宜兴民营单位户均实力相对较低。

3、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看,宜兴部分民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一些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仅维持在低端技术水平上,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少,拥有技术开发中心的更少。目前,宜兴仅有“远东、五彩、银鱼”3只产品获国家名牌,驰名品牌屈指可数,而真正成为企业集团的企业比例也很低。宜兴高塍和官林、周铁和芳桥、太华和西渚以及丁蜀等地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如果没有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支撑,将加快其衰落速度。据经济普查资料,宜兴全市企业平均寿命仅6.4年,民营企业寿命更短为5.8年,其中10年以上的只占全部民营企业数的19%。

4、民营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发展状况看,宜兴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的粗放式发展基础上的。宜兴中小企业多,大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要差于江阴、新区和惠山等。与他们相比,总体来说宜兴民企技术起点低,规模小,配套型企业居多,龙头型和辐射带头型企业偏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宜兴民营企业在现有规模和后劲发展上还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是总量与速度的简单扩张,更应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是运行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升。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1、继续创造和优化发展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上,社会的舆论和创业环境上。近几年,宜兴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针对宜兴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制约因素,要规范贷款担保机构行为,增加融资总量,有效化解民营企业资金瓶颈的矛盾。要积极稳妥加快园区拆迁工作,为进一步发展腾出更大的地理空间。要引导社会和公众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尊重和宣传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对社会的突出贡献,形成自主创业、合法经营、规范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引导和推进企业做强做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世界范围内社会大生产格局的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日益重要。宜兴要积极融入宜兴市实施的“小巨人”工程和企业家培育工程,有重点、有选择地扶持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力争跻身于“小巨人”的行列。特别要以创品牌为抓手,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以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改变宜兴品牌经济整体实力偏弱的现状。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步伐,增强聚集效应和辐射力,注重发展与周边城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互补的产业,提高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做强做大,取得成效。

3、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企业而言,拥有更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拥有了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宜兴民营经济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创新上着眼,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其次要从发展模式的创新上着手,加快从外延扩张和粗放发展模式向内涵提高和集约发展模式转变;更要注重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并落到实处,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活动,要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加大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提高研发能力,扩大创新成果,形成和扩展宜兴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宜兴日报

宜兴网

钱梦云

08金融2班

第五篇: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摘要:进入“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开始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和良好的业绩,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区经济的柱石。民营企业在我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鼓励和扶持下,一批批豪情满怀的民营企业家,紧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用自己的聪明和胆略,铸就了宜兴民营经济的辉煌。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当民营经济展现出无比的活力时,政府也愈加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

2006年末,全市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82万户,总户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1.29万户,个体工商户2.74万户,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4.2%。有从业人员23.85万人,同比增长16.1%,其中私营企业18.12万人,同比增长16.4%,个体工商户3.69万人,同比增长13.9%。在工商局登记的民营经济组织注册资金300.54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私营企业268.46亿元,同比增长40.1%,个体工商户6.91亿元,同比下降25.5%。

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4.73亿元,个体工商户上交税金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9%和16.1%。

2006年,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27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29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40亿元,同比增长13.6%。

2006年,宜兴民营经济持续增长,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快速攀升,创造了全市64.0%的GDP总量,提供了全市63.5%的税收和40.6%的社会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民营经济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引来阵阵惊叹。正因为如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成为改革开放中最动人的乐章之一,在陶都大地上奏响。进入新世纪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更是呈现出崭新局面,民营经济也完成了从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工业支柱的历史性跨越。从2000年到2007年,我市的民营经济总产值翻了10倍,在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占有份额也从30%提高到了90%。

在宜兴,科技创新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撬动力:今年,该市被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8项,被批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有8项,国家星火计划有6项,同时被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批准省级火炬计划20项,省星火计划11只,省高新技术产品83只,其中有

一家研究机构已被批准为江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骄人的成绩9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据了解,今年宜兴市地方工业民营企业税收已达该市工业总税收的96%以上,在对该市今年实施高新技术产品的民营企业调查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值的60%以上,利税达70%以上

近几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支撑起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

1、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促进市场发育、提高市场化程度作用巨大。

2、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素质的提高。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亮点,是充满活力的新的增长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直接推动了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3、民营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就业面,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6000多人,如果算上短期或季节性的农民工,这支队伍还将更大。在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究竟来自何方?

首先来自于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市财政对科技的直接投入达1200多万元,其中科技事业费和三项经费的投入达730万,高新技术产品补贴费200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每年补充200万,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元,宜城、官林等镇还将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对高新技术产品财政补贴、火炬、星火计划项目贷款贴息、农业成果示范推广、高新技术企业减征所得税等政策,对科技型企业须上交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豁免。

其次,科技部门坚持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扶持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产学研联合体,增加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从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一系列扶持。首先在骨干企业里扶持研发中心,使这些企业的研发中心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行业辐射能力。江苏鹏鹞集团借助外脑,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了我省民营企业第一家江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生物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等一系列环保新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同时,宜兴电视大学与南京理工大学成立的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建设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为小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

第三,机制创新焕发了企业的潜在活力。从1992年起,宜兴市率先在全省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的自然人成了投资主体,民营企业开始焕发出蓬勃活力,技术创新成了各民营企业立足市场、加快发展的自主要求。大家的普遍共识是,只有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也才有后劲。

目前,在环保、电线电缆、精细化工、陶瓷四大支柱产业领域中已涌现出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领先的民营高新技术产品。江苏鹏鹞集团研制的“生物流化床”活性污泥处理法,处理效果好,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节省三分之一,作为国际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一批民营高新技术产业也异军突起,宜兴陶都巨龙软件有限公司通过高挂横联,与著名企业宏图高科联营,合作开发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打开了全国市场,今年该市计算机软件销售已达1个亿。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宜兴民营经济无论是在数量的扩张上还是在效益的提高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民营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有更大的地理空间、市场空间和产业空间,必须在突破体制障碍和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上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因此,从“建设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的标准来衡量宜兴,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民营经济组织单体规模相对偏小

从以上比较看,在二市四区中,宜兴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民营单位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均居第二位,但是从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均规模来看,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居第四位,户均从业人员居第五位;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居第三位,户均从业人员居第六位,显示宜兴民营单位规模相对偏小。

2、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水平相对较低

从以上比较看,在二市四区中,宜兴民营经济总量指标(上交税收、实现增加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但是从户均水平来看,民营企业户均上交税收居第六位,个体工商户户均上交税收居第五位,民营单位户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居第六位。其中民企户均税收与江阴比只有55.2%,户均投资只有江阴的67.1%,反映宜兴民营单位户均实力相对较低。

3、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看,宜兴部分民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一些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仅维持在低端技术水平上,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少,拥有技术开发中心的更少。目前,宜兴仅有“远东、五彩、银鱼”3只产品获国家名牌,驰名品牌屈指可数,而真正成为企业集团的企业比例也很低。宜兴高塍和官林、周铁和芳桥、太华和西渚以及丁蜀等地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如果没有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支撑,将加快其衰落速度。据经济普查资料,宜兴全市企业平均寿命仅6.4年,民营企业寿命更短为5.8年,其中10年以上的只占全部民营企业数的19%。

4、民营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发展状况看,宜兴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的粗放式发展基础上的。宜兴中小企业多,大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要差于江阴、新区和惠山等。与他们相比,总体来说宜兴民企技术起点低,规模小,配套型企业居多,龙头型和辐射带头型企业偏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宜兴民营企业在现有规模和后劲发展上还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是总量与速度的简单扩张,更应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是运行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升。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1、继续创造和优化发展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上,社会的舆论和创业环境上。近几年,宜兴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针对宜兴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制约因素,要规范贷款担保机构行为,增加融资总量,有效化解民营企业资金瓶颈的矛盾。要积极稳妥加快园区拆迁工作,为进一步发展腾出更大的地理空间。要引导社会和公众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尊重和宣传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对社会的突出贡献,形成自主创业、合法经营、规范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引导和推进企业做强做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世界范围内社会大生产格局的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日益重要。宜兴要积极融入宜兴市实施的“小巨人”工程和企业家培育工程,有重点、有选择地扶持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力争跻身于“小巨人”的行列。特别要以创品牌为抓手,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以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改变宜兴品牌经济整体实力偏弱的现状。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步伐,增强聚集效应和辐射力,注重发展与周边城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互补的产业,提高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做强做大,取得成效。

3、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企业而言,拥有更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拥有了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宜兴民营经济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创新上着眼,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其次要从发展模式的创新上着手,加快从外延扩张和粗放发展模式向内涵提高和集约发展模式转变;更要注重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并落到实处,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活动,要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加大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提高研发能力,扩大创新成果,形成和扩展宜兴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宜兴日报

宜兴网

钱梦云

08金融2班

下载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生态环境状况和环保观念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家乡环保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环保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0年1月10日到2010年2月1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环境,主要是水环保问题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从九十年......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合集)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 调查人:单位:调查时间:xx年2月10日 2月25日调查对象:杨家杖子松北社区主街道;主河流前言:今年寒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

    家乡的生态环境

    家乡的生态环境 我的家乡在海南文昌,那儿风景优美,四季如春。文昌是世世代代的文昌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就像是一位慈母,无私地哺育着一代代文昌人。 如果说文昌是一位母亲,那么文......

    农庄生态环境环保

    仪征仁智山水生态—农庄领导者 仪征仁智山水生态农庄热线:0514-86462527 --------------- 农庄生态环境环保 环境良好 生态农庄作为农业旅游那么生态环境就犹为关注。各类农......

    周口市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周口市环境状况随机调查报告 1619106088 园艺学院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三班 徐建杭 一.摘要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调查原因: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

    对家乡教育状况的调研分析

    争当先进,奉献青春 ——对家乡教育状况的调研分析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