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7月24日,我带领市治理办十余名同志来到**,实地察看了*安路、*超路、**东路、**高架底层、**大道及**市场环境治理情况。7月30日,我再次来到**,观看了**城区及各街道(镇乡)今年治理工作情况对比展板,看了相关工作情况资料,先后几次与**区党委、政府及其城管局主要领导座谈,并与部分基层干部沟通交流,参加了**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亲身感受了全区干部群众治理城乡环境、做美城市形象的决心和激情。总体上感觉**今年以来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大,城区及街道形象提升快,具有高起点、大手笔、生态型、精品化四个鲜明的特点。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并即将部署全市新一轮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区的做法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带动性,调研总结该区环境治理工作,对深入推动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提升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总结**区的治理工作,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化领导,推进有力。**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组织全区各镇(街道)及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开展学习观摩现场会,召开全区治理工作推进大会,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宣传发动。同时,通过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定期专题听取治理工作进展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组织领导有序,工作推进有力。
(二)规划引领,统筹兼顾。**区坚持规划先行理念,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聘请国内外一流机构和专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和完善环境治理相关规划,同时加强对规划的执行,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划做好相关的控制,注重建筑单体的形态美观度。围绕“把环境做美”这一目标,加强对环境治理工作的统筹力度,注重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生态文明建设延伸、向文明城市创建延伸,注重城市内部的系统性、产城之间的相融性、城乡之间的协调性、区域之间的互动性。
(三)“四态”融合,城景一体。**区用“四态融合”理念统揽环境治理,把城市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达到城景一体,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效果。一是把影响市容美观度的广告、路灯等认真进行清理和规范统一;二是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上立足高品位、高标准,凸显城市个性,释放城市魅力;三是在城市中更多地镶嵌景观元素,通过科学搭配的植物、雕塑、灯光,在绿化、美化、亮化城市的同时,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形成“一步一景”的城市靓丽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四)突出品位,注重细节。**区无论在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立面色彩,还是标志性建筑、城市家具、园林绿化的建设,都要有机渗透地域文化,充分体现**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体现特色、个性、唯一。一是最大限度实践人性化设计理念,完善城市功能,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惬意;二是通过建筑高矮搭配的最佳结合,勾勒出完美的城市天际线;三是充分考虑花草树木的品种、色彩、高矮、花期,进行合理搭配,塑造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景观;四是在交安设施、导视系统,以及景观照明、卫生环境设施等方面,都注意从细节入手,注重协调性、彰显人性化、体现景观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五)三级联动,示范带动。**区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加强示范工程创建,促进主城区、镇(街)和村(社区)三级联动,实现城乡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全域提升。一是主城区突出了现代化和特色化的目标,抓好了重要节点、重要界面的建设和风貌塑造,如蜀龙路景观建设,对标“香榭里”;加大了桂花种植力度,新老桂湖,桂花已具规模,初显特色。二是镇(街道)要突出整洁性和协调性的要求,做到临街建筑物美观大方,街道设施完好齐备,商家店铺规范经营,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建成特色鲜明、清爽干净、风景优美的样板镇。三是村(社区)要突出生态化和便利化取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解决好农村面源污染,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建成具有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的新农村(社区)。
(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区将环境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在市政基础设施、街道综合整治、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在道路基础设施改造方面,今年对标人民南路,对马超路、桂湖路、静安路实施综合示范整治提升工程,全区主干道路皆遵循“南北方向统一采用墨绿色、东西方向统一采用深褐色”进行了规范。投资1.6亿元对金丰高架两侧及成彭路这一成都主要北门出入城通道进行改造,提升成都“北门”品质。同时,**区还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要
求,引导社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承载能力。
(七)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区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群众参与度、知晓度、认同度,努力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参与整治、共创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同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继续抓好12319城管投诉热线、96198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热线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认真听取并及时解决市民举报、投诉和建议;在各类媒体设立曝光台,大力发挥网络监督、市民督查队伍的作用,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对曝光反映的问题,要跟踪指导、切实整改,以最快的速度给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八)长短结合,常抓不懈。城市管理重在坚持。**区把短期攻坚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转变,推动城市管理实现区域全覆盖、时空全覆盖、责任全覆盖。一是不断巩固好集中整治的成效,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二是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三是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智管城市。四是抓好城市经营,通过公共资源的经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结合区域实际,发挥政府公共资源优势,经营城市无形资产。
二、**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以“六大工程”“四项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以“环境作美”为工作目标,持续治理“七乱”,塑造风貌特色,配套基础设施,完善长效机制,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日常管理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坚持“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的总要求和“城市美容师、城市守护者”的职责定位,逐步完善各类工作机制,实现了环境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调整完善了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18个推进组,建立健全了工作推进长效机制;二是建立了区治理办和区监察局、各牵头部门、各镇(街道)三级效能督查机制和曝光机制;三是建立了牵头部门和区治理办两级考核机制,环境治理考核更加科学、公平,考核结果更具激励、引导功效;四是创新了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实施项目治理,如锦门项目、198功能生态区建设,毗河生态景观建设等。五是构建了共建共享
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共享优美环境。
(二)“七乱”治理更加深入。一是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环卫管理水平。中心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保洁达到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5%。二是利用数字化中心的作用全面提升市容秩序管理水平。三是通过设置信息张贴栏,责任打包分片提高广告乱贴管理水平。四是利用网格化布警以及实施非现场执法管理提升车辆停放管理水平。五是启动河道清淤以及下河排污口治理工程,提高水环境整治水平。六是加强工地监督力度。共发出《**区扬尘污染情况督查通报》42期,对造成扬尘污染的工地实行限期整改和处罚。七是完成19个集贸市场的“三化”改造。
(三)专项整治成效彰显。突出重点难点,全力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四项专项行动”,实现了“环境大改善”、“形象大提升”。“六大工程”方面:完成环城生态区200米范围拆迁任务的96%和拆迁点复垦绿化,成彭、成绵、成青立交桥区域景观打造;完成老锦水河、九道堰河道清淤整治及九道堰为主的8条河道339个排污口治理;完成成绵高速、成彭高速、成青快速通道绕城外500米至中心城区**段的综合整治和绿化景观提升;通过了全国园林绿化模范区(县)验收,13个镇(街道)荣获成都市“绿化之乡(镇)”称号;及时更换环卫设施,修补道路等,保持了整个市政设施体系的完整性;实施了路灯远程监控管理和LED节能改造,城市照明和景观都得到了整体提升。“四项专项行动方面”: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推行运渣车公司化软蓬密闭运输,依法查处违法行为341起;完成蜀龙大道南段、马超西路、静安路店招牌的规范,拆除828处违法户外广告;综合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设施到位率100%,网格化设施到位率80%以上,土方覆盖率95%以上,荣获2013年首次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中工地管理第一名;开展市场专项测评工作,加快推进市场“三化”改造,加强了场镇市场的管理。
三、当前**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体上力度在加大,成效很明显,但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广大市民群众的美好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治理工作现象性问题主要有:一是盲点死角依然存在,部分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行政交界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及出入通道、地铁站口等管理薄弱,出摊占道、流动商贩、“鬼饮食”污染路面、车辆乱停放等仍未得到根治;二是秩序乱象回潮反弹,摊位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吐乱扔等影响市容秩序的各类乱象出现了回潮反弹迹象,需要反复抓、抓反复。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贸市场布点不尽合理、容量不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不完善,小区压缩中转站不足;四是特色亮点不够鲜明,城市建设风格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充分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风情;五是治理成效参差不齐,各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在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和成效上上发展不平衡。
治理工作管理性问题主要有:一思想认识还需深化,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劳厌战、松懈松劲情绪,重视程度有所下滑,责任意识有所弱化,管理力度有所衰减,对环境治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还需深化;二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理念不强,不会管、不敢管现象依然存在,执法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宣传力度还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大,社会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还不强,环境治理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市民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四是体制机制有待理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顺畅,综合执法不够有力,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四、对**区下一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议
**区是全市规划建设的4个中等城市之一。在当今所处的城市化加速期和城市品牌塑造关键时期,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既是该区党委、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为此,对**区下一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巩固治理成效。建议**进一步查找、梳理与金牛接壤部位、与市区的重要连接通道周边等薄弱区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交通场站、闲置地块及各类市场、工地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依然存在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强化清扫保洁,规范市容秩序,提升绿化景观,力求全区环境治理工作再深化、再提升。
(二)进一步强调精细管理,追求完美品质。省委、市委要求提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精细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整治建筑立面、店招广告及景观打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道路护栏比较精致,色彩色调也很和谐,总体上是把握了“精细化”的要求。建议**在“非机动车停放花架”设置、部分建筑二楼以上的店招广告及城区单立柱广告的设置风格、部分垃圾筒、果屑箱的容量及颜色、城区道路标识标牌设置、园林绿化设施建设等方面,把功夫再下深点,精细程度再提高点,在环境品质提升上追求完美。
(三)进一步注重规划引领,推进科学治理。环境治理工作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不能“见子打子”。建议**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健康安全的需求,坚持规划引领,修订完善辖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及城乡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利用、绿地系统和生态园林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划实施,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
(四)进一步突出民生优先,力求群众满意。环境治理,是形象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们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的民生功能,侧重于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去打造环境、做美城市。具体到工作上,就要着力抓好人民群众关注关心、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大气环境、水环境、老旧院落环境整治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治理“七乱”(垃圾乱扔、摊位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章乱建),力求“环境治理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文明执法。建议**区各级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特别是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多与管理对象作心灵沟通,多维护管理对象的利益,多为管理对象排忧解难,真心服务,文明执法,礼貌纠章,将“无情法律”变为“有情操作”。在管理对象拒不配合、无理取闹的时候,要稳得住神、沉得住气、压得住火,始终做到“依法、合理、有节”,坚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同时,坚持以人本管理、法治管理为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疏堵结合,探索分类管理,力争拿出一个解决城市管理中市容秩序管理与弱势群体生存的矛盾难题。
(六)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奋力创先争优。当前,成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品牌塑造提升的关键阶段,全市城乡一体化已处于较高水平。如何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如何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佳的效果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容貌秩序管理、形象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一班人肩负的历史责任。作为成都的卫星城市,建议**在深入分析当前城乡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城乡环境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举措,力争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为全市的郊区市县树立标杆、作出示范。
城乡环境,事关发展大局,紧系民生福祉。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国内一流、中西部第一”的环境目标,践行“大城市、细管理”理念,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而不懈努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任务和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