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村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村调研报告》。

第一篇:新村调研报告

茂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土门乡新村的调研报告

按照茂委[2012]18号文件《中共茂县县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送温暖活动,进一步深化挂包帮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强力推进省委“三四五”工程和县委“五大一提升”活动、“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和“挂包帮”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茂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马永安带领全体党员、入党积极份子和业务骨干于3月18日到所联系的土门乡新村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代表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新村基本情况:新村位于土门乡东部,距土门乡人民政府2.2公里。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分别是道祖庙组、较场坝组、高楼房组、黄金湾组;全村148户,总人口684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8人。全村主要出产玉米、蔬菜、水果;主要收入是种植业和养殖业。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施整村推进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同时实施村道硬化6.5公里,完成道祖庙组人畜饮水工程,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

全村有党员18人,其中女性4人,50岁以上的11人,50岁以下的7人,初中以上文化8人,初中以下10人。城镇低保5户6人,农村低保2户6人,五保户11户,残疾人7人;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社会风气和治安较好,群众安 1

居乐业,一心致富奔小康,正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村级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齐备,爱岗敬业,对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团结共事意识好,有奉献精神,为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尽心尽力,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经过走访,该村148户农户对国家现行的强农惠农政策都十分满意,粮食直补资金、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每年都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农惠农政策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困难: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只有道祖庙组完成人畜饮水工程。其他三个都还没有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在走访中,农户反映: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扶持将其他三个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新村虽然大力发展养鸡产业,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养鸡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中养殖规模。虽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由于规模小,不能满足大客户的供货需求,目前还采取自我联系推销的方式销售,鸡蛋出现了滞销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低价销售给商贩,经济损失较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定,不牢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较为薄弱。在农村信息化、党员远程教育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党员发展滞后,年轻党员比例偏低。村两委班子抓经济发展的愿望强烈,也有魄力,但在项目建设和产业链的培育发展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

(四)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村两委班子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教育、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

(五)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增加,种田等力气活就落在这群弱势群体身上,无更多精力放在副业上面。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努力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二)要坚定不移的发展特色产业。该村林地和半灌木地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养殖“跑山鸡”。同时,一直以来广大农户就有养殖生猪的习惯,并总结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建议该村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土门土鸡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户+协会的模式,着力调整养殖业结构,抓好土鸡和生态猪示范养殖,大力发展优质土鸡和生态猪产业。

(三)“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村的发展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建立村级发展长效机制,制定部门合作措施,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按照村级规划科学建设。

(六)建议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站在村

级科学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村情,选准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围绕农村“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标准,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大力发展年轻党员,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在服务群众上手段、方法单

一、管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七)建议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灵活应用相关政策筹措生产发展资金,长短期项目相结合,采取先易后难办法,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八)物质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农业结构和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保证,抓好文明村构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素质,通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物质文明带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物质文明,实现物质精神齐头并进,促进精神文明落到实处。

第二篇:新村建设调研

关于农村新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市农村新村建设调研组

2月6日-10日,市农村新村建设调研组一行先后赴尤溪、永安、宁化三县(市),就农村新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新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九五”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抓好新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把抓好新村建设作为加快小康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03年,尤溪县已有80%的行政村实施了新村建设,有17.3%的农户建新房;永安市已有68%的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村建设工作,新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有些地方还结合实施“造福工程”,使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搬出大山,到交通便利的村镇落户。二是美化了村容村貌。在新村建设中以“拆旧、建新、整容”为重点,拆除了大量无人居住、违章搭盖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旧房,实施改水、改厕、改厨等“五改”、“五通”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三是激发了农民创业热情。不仅农民建新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而且激发了更多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陈旧、保守、不思进取的观念逐渐被取代。四是有效拉动了农村内需。按照农村住宅建设拉动相关产值的增长系数1:3测算,新村建设带动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电信业等相关产业增值效果明显,对农村市场形成较大的需求拉动。

几年来,各地在新村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新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领导重视,落实到位,是推动新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应该说,当初我市开展新村建设存在群众实力不足、百姓观念滞后等种种困难,但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决策坚决果断,新村建设才得以顺利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各地按照领导、责任、指导、政策“四到位”的要求,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小组,明确新村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确定了由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通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保证了新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地在开展新村建设过程中,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全面推进,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农村人畜混居、杂乱无章的面貌。一些地方在规划上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层次和造型的多样性,有的地方还发展别墅型、园林式住房,新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如永安市早在1985年就完成了全市228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并在1995年前完成了2次修编;尤溪县西城镇三车住宅小区按照省级农村优秀住宅示范小区的标准进行规划,用地11.64公顷,规划新建146幢新型住宅,可安排227户农户入住。

3、政策优惠,多方投入,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都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在用地价格、审批手续、行政收费等方面进行简化和减免,大大调动了农民建房积极性。在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集中了一定的物力、财力,搞好新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新村人居环境。如建宁、泰宁等县在2002年遭受特大洪灾后,把灾后重建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新村的规划设计、用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政策规定,把新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新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得到了保证。

4、立足实际,典型示范,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各地在新村建设中能立足实际,抓住特色,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在速度、规模、标准、方式上搞“一个模式”,而是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农民的经济实力,扎实、有序地开展新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保证新村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如宁化县泉上华侨农场根据农场归侨较多的特点,设计了具有欧式风格的住宅,先后投入4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并采取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的标准,鼓励农场职工新建了45幢别墅式新房,整个新村风格统一,设施完善,树立了宽裕型小康新村建设的典型。

5、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扎实基础。新村建设水平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践证明,当地没有非农产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新村建设就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才能引导农民离开土地;只有减少了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新村建设才会有扎实的基础。如永安洪田镇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周边大量农民进厂成为工人,农民收入相应提高,自然对生活水平也有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大坂住宅小区得到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响应,小区开发进展迅速,规模、档次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新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力不济,存在农民新居“半拉子”工程现象。由于农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农民经济收入少,只能解决温饱,根本没有能力盖新房。调研中发现,在前一阶段进行的新村建设中,一些经济实力差的农户只能搭建一至二层,有的甚至连门窗都无力安装,达不到规划要求的建齐层次、外墙装修等标准,变成“半拉子”工程,影响了新村建设效果。

2、星星点火,新村建设规模普遍太小。新村建设全面开花、星星点火,摊子铺得较大,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有的新村只有沿街一排房,房屋前后不是稻田,就是山地。这样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形不成集聚效应。对于多数农民来讲,盖了新房至少要居住几十年时间,新村建设遍地开花的状况也影响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的可能。

3、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多。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很多新村的新房盖好了,但道路硬化、通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无法配套,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厕、公共活动中心甚至未列入规划。如在尤溪、永安调研时,就有一些村民反映新村没有下水道、路面没有铺设水泥等问题,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由于资金上的缺乏,使很多新村建设只能依托公路沿线展开,条带状布局虽然可以节省投资,但也导致新村难成规模、千篇一律、影响美观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4、观念滞后,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许多新村建设规划技术力量非常薄弱,设计队伍没有资质,没有组织技术评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更改等现象。许多新村起点不高,缺乏特色,千村一面;规划功能不全,小区详规滞后,边建设边规划,基础设施设计不配套,有些地方甚至连下水道都没有设计。如有的乡镇,目前仍在使用1985年由林校学生实习时测绘的图纸,由于地形地貌地物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已经滞后于建设的需要。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建设的新村“一条线、一般高、方格式、排排房”,设计的房型不仅缺乏新意,而且不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民对此颇有怨言。

5、管理落后,精神文明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一是新村的环境卫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大多数新村缺乏管理,垃圾乱倒,人畜混居,公共环境卫生无人抓、无人管,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二是农民违章乱搭建现象普遍。农民存在不按规划建房、随意更改设计的现象,乱搭乱建,房屋建筑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相关法律法规难执行。很多农民对《土地法》、《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或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规定不了解,有意无意违规搭建或乱占土地等行为比较普遍,往往造成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无法办理;还有一些乡镇为了加快新村建设速度,在未办妥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边建边报,甚至没有办理就开始建设,给新房办证等手续添加了麻烦,增加了负担,甚至埋下了纠纷隐患。

三、加快农村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对策建议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的要求,把农村新村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益补充,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为目标,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是前提。建新房仍然是大多数农民致富后的首选,加快新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要以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工人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工业化。按照构筑“两带一圈”县域经济发展新

格局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企业和市场的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市、县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烟叶、笋竹、莲业以及肉牛、肉羊、冷水性鱼类规模养殖、红豆杉等七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商贸、运输、餐饮、旅游、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房地产、信息、金融、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强化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调动农民建新村的积极性、主动性。2、合理规划设计是基础。规划设计滞后是影响新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规划设计必须既尊重历史,体现延续性;又客观分析现状,考虑可行性;同时认真思索未来,注重前瞻性。一要立足实际。规划设计人员要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自然景区等,开展大量扎实的调查论证工作,全面掌握本地的地理地貌、村庄院落、田间道路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准确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使规划真正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二要突出特色。在县城周围的新村规划要符合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边远山区的新村规划要体现田园风光的特色。居民点的规划,要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点内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安排,努力创造具有当地风格和特色的布局形式。农村房屋设计,要注意研究农村建筑的特点,设计农民所喜爱的、经济适用的住房,不要机械地套用城市房屋建筑的设计模式,要编制农村建筑参考图集,供农民建房选用。三要坚持高质量。要聘请有资质保证的建设部门编制规划,切实把规划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中心村与各自然村规划一起进行,一步到位,现状图、总体布局图、近期建设详细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电讯规划图、道路竖向规划图和说明书一应俱全,有据可依,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周围的农村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超前开展数字化测绘工作,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规划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县级规划部门审批,体现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3.科学分类指导是原则。当前,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大局。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农户如果已在农村建了新房,将很难再到城区或城镇购建新房,不利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引导农民到城区建房,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房子建在城镇就是生产资料,而建在农村,就只是生活资料。首先,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通过二、三产业致富的农民,离土离村,进厂进城,到县城或中心城镇建购房,并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不断做旺人气,加快城市化步伐。其次,对于仍然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高山村农民,不提倡就地建新房,可结合“造福工程”,采取无偿提供宅基地等扶持方式,吸引他们逐步到就业机会较多的城镇建新房,扩大城镇规模。并免费开展定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第三,对于仍然从事种养殖业又有建新房愿望的农户,可根据各村的规划,推荐省建设厅推广的农村住宅规划设计通用设计图,由农户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第四,对于无力建新房的农村弱势群体,要多方扶持,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在组织实施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实施的关系,不能急于求成,务必量力而行,“哪壶先开提哪壶”,做到循序渐进,切忌盲目攀比、草率行动。

4.整治村容村貌是重点。已建新村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是农民最烦心的事。通过整治村容村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推动新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硬化路面。结合农村路网建设,使每个新村都有一条硬质路面的主街道和完整的环村道路,村庄道路硬化率达50%以上,主街道都要安装好路灯。二是完善人饮工程。要抓好乡村供水工程建设,使每个新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70%以上;要完善排水系统,使新房下水道、化粪池以及新村内部的排水沟渠形成系统,畅通无阻,无积水。三是除险加固。村建部门要对已经建好的新村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排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排除。四是绿化美化。结合“沼气工程”建设,做到人畜分居、牲畜圈养;加大绿化投入,争取村庄有一块公共绿地,农户房前屋后有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垃圾要定点堆放、定期清运,做到无卫生死角,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点。五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设施,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和不文明风俗习惯。六是加大帮扶力度。对经济困难户和五保户,可以由村里通过村财投入一部分和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筹资统一建设,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一些半拉子工程进行填平补齐,以建多层住房为宜,降

低住宅造价。对其原有旧房及宅基地可折价用于抵扣新房建设成本,不足部分由村财补助。县、乡、村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办理住宅建设按揭贷款,解决建房资金困难问题。同时,要抓住国家进一步增加乡村道路、农村沼气、人畜饮水等农村“六小工程”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七是强化管理。每个村庄都要制定有关村庄建设管理方面的村规民约,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局面。

5、讲究工作方法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充分估计推进新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在一些群众暂时不理解的情况下,不准强迫命令,不可强行推进。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把道理讲清、讲明、讲透,和风细雨化解矛盾,耐心细致理顺情绪,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局面,取得最大多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减少推进阻力,确保社会安定稳定。要始终把村民自治原则贯穿于新村建设工作中,规划的制定、住宅的设计、标准的确定、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是村级组织和村民自己的事情,要做到积极引导帮助而不包揽过多,主动协调服务而不越俎代疱,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管。村级组织要坚持群众路线,让农民充分享有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使各项决策真正体现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加快新村建设。

6、切实加强领导是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把新村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引导帮助农民大力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做到人力、物力、财力、领导精力“四集中”,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有具体负责的领导,指定专门的工作机构,定期研究解决新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解决好新村建设占用农保田、农民跨村建房无法办证等难题,推动新村建设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二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民摆脱旧传统、旧习俗的羁绊,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推进这项工作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形成新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抓好新村建设的典型试点工作。农民最注重实际,新村建设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关键看试点村能否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关键在于试点工作的成效。可采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职能部门挂包试点村的方式,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对试点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尽力给予支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以赴推进试点工作。四要形成合力。市、县各部门在推进新村建设中要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做好新村规划调整和住宅设计工作,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土地、房产管理部门要及时为农民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并想方设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监理,严把质量关和建筑施工队伍资质关,让农民住上放心房;村建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依法管理村镇建设,坚决制止违规建房行为,逐步走上正规化管理轨道。

第三篇:新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新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我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开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调研的通知》(粤教师函【2018】98号)的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学习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领干部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具体方案,并认真落实各项。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明确学校责任,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及时了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学校经过召开教师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建设良好师德师风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制定了的实施办法和计划,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学校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注重树立师德典型,加强师德宣传。按照程序依法依规处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学校教师编制能够得到保障。没有挤占、挪用教职工编制和“吃空饷”情况。学校能够按照岗位总量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学校教师中级岗位、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与本地城镇同类学校大体平衡。学校积极接收新分配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均具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但是,学校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学校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占了27%,近四年新入职的30岁以下新教师占48%,中青年教师只占25%,而且缺少骨干教师。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尤其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建立了教 师信息化管理制度。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聘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积极制定并完善教师各类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定期向上级推荐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先进教育者、区市省优秀教师。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学校师资队伍呈现的是一个年轻的状态。大部分教师在 30岁左右,这些教师工作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虽有上进意识,能吃苦,讲奉献,缺乏专业引领;不能适应校本培训要求。我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科研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学校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为本”,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学校积极协调各 学科教师比例,促进合理化发展,但仍缺少美术、音乐专业教师。学校积极引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四、队伍建设制度改革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师资队伍梯队建设、“青蓝”工程的实施等方式,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和考核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主要工作措施: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校各部门核心工作,全面、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研究、检查、督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其次,加强师德培养,提高教师以德立教的认识坚持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通过辅导报告、学习优质教师先进事迹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把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再次,实施青蓝工程,强化对新任教师的培养 针对学校新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的实际,为尽快使新教师、年轻 教师成长起来,充分发挥优秀的成熟型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帮助新教师达到“一年合格,三年职称,五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此外,学校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教师 进修培训制度,包括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专业教师技能提升计划,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训练,提出训练的具体目标,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现代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同时,实施优秀教师外派培训计划。学校根据专业和学校建设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一定教学水平、工作认真负责、有培训前途的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及相关项目培训。

五、队伍建设经费投入

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教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发放时,学校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并认真实施,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使教师能安心在岗从教。另外,除了教育局利用专项教师培训经费对教师进行培训外,学校每年投入公用经费的10%以上的资金用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

六、教师待遇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评优树先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先进典型、职称评定等,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要优先,比例也要提高。二是增加农村教师“边远补贴”,提高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展开适当向农村倾斜。目前,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较困难,特别是高级职称的晋升,希望上级领导 考虑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困难,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3.住房紧缺,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方住。我校只有10套教师宿舍,没有教师周转房,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方住,学校只能在离学校2公里外的开发区租用了3栋民宅,共17个房,提供教师住宿,但住宿条件差,离学校远,附近都是来自各地的外来工,人员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给学校带来较大的租房资金压力。希望上级领导考虑客我校的观困难,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新村小学 2018年10月26日

第四篇: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调研报告

一、概况

**县东皋乡上日川村,位于**县东北部,是坐落于楠溪江支流上的一个靠山临水的小村庄。它东邻鹤盛乡,南接枫林镇,西与岩头镇隔江相望,北连鲤溪乡。全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周家楼村、树丘村、塘家湾村。有村民465户,人口约为2000人,其中中共党员有43名,预备党员有4名,考察党员有4名。全村耕田地面积300亩,其

中水田面积有100亩,经济作物林1500亩。2004年村民年劳动收入约1000元,村集体资金几乎等于零。上县里有关部门办事路费都是村干部私人掏钱垫付。[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二、经济单一,教育落后,居住环境恶劣

这三个自然村都坐落在楠溪江上游的崇山峻林中,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主要是靠出售山地及旱地作物。但是,这几个自然村都没有通公路,村民出入只能走山路或者过溪碇步,靠羊肠山道通往山下。一遇到下雨天村民就不能下山,交通十分不便。而且村庄地势较低,遇到大雨就会山洪爆发,原本就不牢固的房子进水,很容易发生倒塌现象。更严重的,泄水还会淹没整个村,因为村集体没有资金来改造泄洪河道,每年至少会发生一二次水灾。这里的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同时,这里又地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差,学校建于1987年,校舍已属危房,桌椅板凳破旧不堪,村里没资金拨给学校修理。教学质量跟不上现代要求,好的教师留不住。再加上村民经济收入较低、交通不便,都严重制约着村里孩子们受教育的质量。上日川村环境卫生较脏乱,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相当淡薄,垃圾乱倒现象非常严重。村庄小巷仍使用古老粪池、简陋的小茅坑,行人只能捂鼻而过。发大水时,茅坑被淹没后,溢出来的粪便满地顺水而下。这样的环境卫生导致病菌滋生蔓延,危及村民身体健康。据统计,该村有3的村民是呆子或残疾人,既增加了村里沉重的负担,又使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

三、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规划

在市委市府的统一工作部署下,我们一行于2005年6月2日进入上日川村,在与村民近两个月的共同劳作和生活中,初步掌握村里情况。首先积极组织新一届村二委班子学习“139富民攻坚计划”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二委团结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努力解决村民实际困难的工作实效。我与新一届村二委班子走访了上一届村二委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委员,向他们了解情况、虚心请教,鼓励他们在退下来后继续发挥余热,协助新一届村二委开展有利于村民安定团结的疏导工作并出谋划策。同时根据市委王建满书记在关于“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该村的实际困难,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情况。

首先,调整全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范围。

组织新一届村二委成员到各自然村指导开展村务:民主选举自然产生自然村负责人;学习法律知识;落实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抓村中适龄妇女环透);视察山里溢水情况,指挥水塘加固工程;推进殡葬改革;加大“黄、赌、毒”监察力度;严防森林火灾……创造条件,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为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美丽、富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其次,抓好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一,前届工作还遗留下来便桥未造好的问题,在与新一届村二委成员商讨下,决定在9月份重新建造好便桥,使村民可过桥到老人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目前造桥资金还差3万多。为了改善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准备在村中选址建造几个地方集中堆放村民的生活垃圾,盛满后用废土填埋。载花种树,美化绿化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楠溪江上游水源的污染。最大可能的减少污染对村民身心的伤害。

其二,我与驻村干部周建国和村小学校长及市教委下派人员方瑞光一起到县教委,向教育有关部门如实师反映上日川村小学危房情况及修理问题。县教委对此特别重视,特批2万资金于以修理。新学期开学时,能使学生有良好的环境上学。

其三,寻求发展,先铺路造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是一个欠发达村庄。虽然有一个杨梅基地,但每当杨梅成熟丰收之时,也正是村民犯难叫苦之际。因为虽然该村坐落在**县县道边,但该村至下家岙段因楠溪江阻隔,名称“珍下线”的公路只延伸到村外的垦头、溪边。到村内只有一条窄窄的碎石路,且村内并无其他路通往其他的乡、镇。村民如果进出村办事只能绕道而行。没有县道接线大桥,此处成了县内交通“死角”,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历尽艰辛。本来经济效益不错的水果基地只因交通不便,运输问题而化为乌有。我和新一届村二委成员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要想富,先

修路”。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真正使村民过上富足的生活,首先是要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开路造桥,让村道和县道连接,和其他乡、镇相通,为村民带来便捷,带动村经济繁荣,提高村民收入。为此,我们马上拟文给**县委、县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并与市下派指导员周秀峰同志一起就此问题和县委、县府、县交通局的有关领导进行沟通,调动

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求得到最大的帮助和支持。现在,县委分管交通的金叶斌县长和县交通局张侃买局长已初步同意我村开展上述建设。要求在前期工作中,东皋乡上日川村作好邻村土地协调工作及相关协调记录,并与8月底向县委、县交通局详细呈报工作进展,其中的设计、测量、勘探工作则由县交通局解决、处理。争取在本年9月底呈报到县、市、省有关部门,予以立项。

总之,在工作中本着“进村入户办实事、扶贫帮困促发展”的理念,树立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良好作风。以村民的利益为先,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村干部和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王晓鹤)

第五篇: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分析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推动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县政协及时调整调研课题,由经科委牵头,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城关、蒿坪、双桥、汉城等13个镇和扶贫、财政等10个部门,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移民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工作情况:2011年是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的起始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3000户1.2万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4007户16028人,占任务的136%。全县启动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52个,集中安置农户2849户11024人,占移民搬迁任务的95%;特困户安置318户499人,实际完成306户避灾移民安置任务,超额完成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县避灾扶贫搬迁3006户的县级验收入户核实工作和省市检查验收,并已将建房补助资金兑付到搬迁户一折通帐户。

2、2012年工作进展情况。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4500户16650人。现已启动集中安置点55个,计划当年集中安置搬迁群众3600户14690人、分散安置900户1960人。截止6月底,全县共落实避灾扶贫搬迁4867户18008人。落实移民搬迁集中安置3967户14678人,其中房屋建设开挖基础1126户4166人,主体在建1978户7319人,主体完工612户2264人,达到入住条件206户797人,入住36户132人。分散安置861户3186人,房屋主体均已峻工。在启动建设的55个集中安置点中,蒿坪镇双星、红椿镇盘龙等14个安置点进展较快。

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镇、各部门抢抓陕南避灾安置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地把移民迁建工作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立足镇情、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统筹协调、建设市场化运作,移民迁建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的路子,可以说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推进工作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成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并通过半年巡查的方式,为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镇、各部门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结合镇情、部门职能情况,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抓落实,副职领导蹲点包抓,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移民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点定位,建设标准超前。县委、县政府把移民新村建设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与拉大县城骨架,扩大集镇规模,完善市政功能有机结合,按照公共服务城镇化,日常管理社区化,从小区定位、产业发展、市政设施配套等进行专业规划。如县城区、蒿坪镇集镇、双桥镇新型社区和汉王镇新街建设等项目建设点,建设定位高、发展规划超前,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人居和谐、发展潜力巨大的安置新区正在形成。

(三)合理融资,破解投资瓶颈。各项目点积极协调,通过采取政府筹资、企业垫资、信贷支持、搬迁户出资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征地资金及安置小区所需的规划、地质灾害评估以及农户购房的首付资金,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

(四)多措并举,确保有业安置。各建设点结合域情、镇情实际,按照“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循环经济模式,采取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能人大户带动等办法,引导移民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劳务产业的主力军,新型社区服务业的经营人,使迁建户搬得出,放心搬、有活路。

三、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存在问题

(一)少数移民新村建设点选址不尽合理。一是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为建点而找址,选址存在盲目性;二是所选点未与移民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三是个别移民安置点,对移民户后期发展因素考虑不够周全;四是个别通过招商引资的施工企业与政府欠沟通,政府和施工单位在移民新村选址上形成了两张皮的现状。上述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户的积极性。

(二)移民新村建设点基础设施配套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以建房为主,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各迁建点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不够,移民新村配套项目未能与部门项目申报实行有效对接,项目资金不能有效利用;二是移民新村项目在规划上存在盲目性,使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增大。

(三)技术力量薄弱,指导监管难度大。突出表现在:一是移民新村建设点施工单位普遍没有具备资质的监理人员;二是县内没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专业人才奇缺,不能满足全县建设的需要;三是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要求虽已落实监理单位和人员,但由于全县建设量大、面广,不能监管到全县所有的建筑单位,镇、村干部以及由施工单位聘请的人员担当起了“监理”职责,工程建设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移民户增收渠道窄。从多数安置点来看,一是移民户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弱;二是可提供给移民户转行就业的空间小;三是周边环境对移民户增收推动作用不大。

(五)协同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移民新村建设,要求高、程序多、手续复杂,一些部门在服务态度和质量上还有差距;

(六)集中安置选址困难。我县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土地条件极差,且镇与镇间的情况有极大差异,农户建房宅基地选择极其困难。经过调查摸底,全县可安置30户左右的集中安置点只有400个,以镇为单位全部实行集中安置难度大。

(七)移民新村管理滞后。从调研情况看,各镇对移民新村管理工作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我县搬迁量大、面广,今后几年时间内,每年将有50-60个新型移民社区形成,人口聚居,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个人素质,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聚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移民新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移民新村建设的责任心。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全县上下各级干部的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的认识,增强大局、主人翁意识;二是加大移民新村建设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移民新村建设是解决“民生根本问题、搬迁群众长治久安”的核心所在,把全县上下统一到“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是系统工程”的理念之中,营造全社会支持、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对施工单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使施工单位建设使政府放心、移民户放心的“放心”工程。

2、移民新村安置点选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一是充分尊重移民户的意见,加强交流沟通,争取群众参与和支持;二是要加强研究论证,从近期与远景相协调的思路通盘统筹考虑集镇定位、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空间摆布以及人口规模,科学做好集镇规划的优化和调整;三是安置点选择要从功能定位出发,按照打造“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休闲旅游型”新型社区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民俗特色,建设与众不同的新型社区;四是是镇村两级要强化对施工单位和投资人在选址工作的指导,切实保护他们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3、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的机制。一是制定移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参与部门管理细则,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将各职能部门参与移民新村建设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二是各镇要结合建设点实际,提前制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并及时报县政府审核、安排建设计划,各职能部门在申报下项目时,则应优先保证移民新村建设配套项目;三是严格执行省市县明确的移民新村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补助标准,不随意调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动镇村两级的积极性。

4、多措并举,充实技术干部队伍,强化监督指导力度。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将移民新村建设所涉及的配套工程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测一包到底;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技术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移民新村建设点必须按规定,申请报建,将整个建设过程至于业务主管部门的全程监督指导之中。

5、强化协调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情况通报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确保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二是严格执行省政府(2012)4号文件精神和市县移民新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移民户负担。

6、采取综合措施,拓展延伸移民户增收渠道。一是整合技能培训资源,使各类技能培训得到有效的利用,整体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提升移民户自身创业、就业能力;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一方面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以茶叶、畜牧、中药材等为主的产业培训;另一方面,依托我县在外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紫阳籍人士创办的企业,实施“订单式”培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拓宽就业空间;四是坚持进城入镇居住的原则,选址应以集镇所在地为主,同时考虑撤并后乡镇府驻地、厂区及资源聚集区,为移民户创造就业机会;五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各类社会保障。

7、坚持“两轮”驱动,切实解决选点难的问题。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对无实施集中安置条件的镇,采取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筹向有安置条件的区域集中安置,降低建设成本,减轻安置压力,提高已建房的入住率;三是加大外迁动员力度,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移民户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改善居住条件,达到搬迁目的。

8、建立健全移民新村社区管理体系。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新型社区的大量形成,各类矛盾也就随之而生,社会管理必须快速跟进。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户个体素质,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良好邻里关系;二是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言行;三是建立新型社区配套设施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办法和责任,提高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四是移民新村居住户人口结构复杂,地域特色明显。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调查完善新型社区人口数据,依照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管理机构,配置管理人员,确保新型社区的稳定。

下载新村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村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分析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推动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县政协及时调整调研课题,由经科委牵头,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别深......

    关于二楞滩新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楞滩新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环保局 *** 随着我旗经济社会的发展,马铃薯成为了我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2011年全旗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达到12亿斤左右。根据我旗的自......

    关于新河县飞马新村建设经验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河县新民居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农工委、市政府农工办关于加强“三农”重点问题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我县农工委抽调专门干部就我县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深......

    最新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最新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在20__年来按照__乡党委的要求安排部署,以党的“__”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结合本村实际,廉洁自律,知难而上,攻坚克难,团结班子......

    最新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我自担任南王村支部书记以来,在区、街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立足我村实际,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天,我把x年工作情况向......

    烟多镇中铝新村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含5篇)

    烟多镇中铝新村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组织部转发昌党组[2011]46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组织专门力量对中铝新村党员队伍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

    大新村2012年度工作计划

    大新村2012年度工作计划2012年,我村将继续按照党工委、办事处的整体部署,积极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载体,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十六......

    新村建设

    大坞凫山新村建设简介 大坞镇位于滕州西部,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中心镇”、“示范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近年来,大坞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