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河县飞马新村建设经验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河县新民居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农工委、市政府农工办关于加强“三农”重点问题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我县农工委抽调专门干部就我县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建设情况
飞马新村(整体搬迁)新河县新河镇马圈村,属于县城城中村,共计102户,377人。随着县城建设和发展,马圈村成了县城主要街道——富强街的明显障碍。2007年开始谋划,2008年6月实现整体搬迁,新村取名飞马新村。
新村09年10月以来陆续交付使用,共建新民居159套,四层单元楼一栋,16户,总投资1925万元。本村村民全部分到了新房。每户建筑面积131平方米。新民居全部采用砖混结构,红色彩钢瓦屋顶,门框为塑钢材质,抗震效果更强。单户院内不设车库,集中建设。采用地热供暖、太阳能热水、天然气做饭,节能环保。全村统一供水、供电,通讯、宽带、有限电视网络齐全。
新村村内八条街道全部硬化,建设有群众活动小广场4个,造型凉亭4个,健身器材20套。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新村建有5个进出口,均安装了电动伸缩门和监控录象,晚上只留一个门方便群众进出,有专人巡逻。村内卫生有专人负责,每天打扫。房前屋后均种植小叶卫矛等树种,实现了硬化、绿化和亮化。村大队部建有红白事大厅,农村红白大事统一由村红白理事会料理。街道设有广播设施,傍晚播放轻音乐、舞曲等。
马圈村新民居建设,共节约土地40多亩。新村条件好、环境美、设施全,村民安居乐业,对全县的新民居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7年开工,2008年9月份入住,大贾 三街 台家庄(建设改造)
(新河县新河镇大贾村属于城中村,全村共420人,116户,按居住位置分成三个自然村,即:大贾村、小贾村、老虎张家庄。老虎张家庄现有人口48人,农户19户,占地52亩,是县城新华路西延必经之地。小贾村现有人口51人,农户18户,占地30亩,是县城富强路南北贯通必经之地。
根据县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老虎张家庄的搬迁工程于2008年着手规划和建设,该工程以《燕赵新民居》第3、第56套设计方案为蓝本,结合本地风俗及本村农户的实际需要作了部分调整。截止目前,投资450万元,完成了4480平米的主体工程,内外装修及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新村址位于县城堂阳路北侧,迎宾街东侧,东西长162米,南北长141米,占地34.3亩,设计南北共5排,80套。现一期工程建设南北2排,32套。新建户型为二层带院平顶楼房,每户占地170平米,建筑面积140平米。
该村是2009年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全村总户数116户,2009年建设改造任务70户,其中新建32户,改造38户。目前已新建32户,主体已完工,内外装修及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10月1日前可入住。改造已完成20户,其他18户改造任务计划年内完成。朱李齐三村联建(联建示范点是新河镇朱、李、齐三村。该三村位于新河县城正南,毗邻县城。三村共有农户350户,1200人,村庄占地377亩。原村内道路、自来水、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小学等基本齐全,农民居住“大院平房”,以种地和务工为主。
联建示范点基本做好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建设地址已经确定,在原李家庄村西。规划社区占地80亩,总投资436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容纳350户,1200人。工程预计分三期进行,年内完成一期工程,一期规划建设4幢4+1层住宅楼,投资2725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5000平米,140户。新村规划建设用地,按照省国土厅和省委农工部联合出台的《关于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意见》申请周转用地,周转用地正在报批。建筑
工程队已协调完成,建设资金由建筑商先期垫付,6月底前开工建设,11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任务。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资金,计划由各涉农项目倾斜、整合解决。联村建设示范点的200万元建设资金正在筹措中
新民居建设工作,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时间紧、任务重。今年被列入省级示范村的朱、李、齐联村建设示范点,11月份要完成联建主体工程。我们距完成任务,还有5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包括“三夏”大忙季节,还有雨季马上要来,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完成建设任务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建设资金不足。我县属贫困县,财政比较困难,老百姓还不十分富裕,与周边许多县市相比,自身财力受到很大限制,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影响此项工作的主要障碍。
二、建设经验
飞马新村是新河县的第一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一点经验可供借鉴,职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几年筹备建设,形成了新河模式,形成了一些经验。
经验一
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示范村制度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举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领导干部重视不重视,不是看有没有讲话,有没有批示,而是看有没有深入群众,深入新民居建设一线,只有深入一线与群众促膝交谈,以心交心,才能解群众之惑,知群众所盼,建立县级干部联系示范村制度实有必要,是成功有力推进新民居建设,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的关键举措、组织保障。今年,在我县朱李齐三村联建中,县委、县政府果断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田朝晖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战海,县政府副县长卢振江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委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经验二
成立专门机构
县农村工作委员会、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是主管农村工作的机构。一般情况下,新民居建设办公室都挂靠在其下,负责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当前,农村工作事务繁多,一事一议、农村产业化等诸多工作已让县级农工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忙而又忙,加上县级农工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人手不多更为其管理带来困难。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本着专事专办、防止推诿扯皮的原则,成立专门新民居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专司其职,县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新民居建设,办公地点设在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杨金凤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县委农工委、县委宣传部、建设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主管负责同志担任,工作人员从上述单位抽调得力干将组成相对固定人员。同时办公室下设督导、宣传、规划、土地批办、综合资金五个工作组。
经验三
掌握原则
新民居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节约利用耕地。健康有序推进新民居建设必须掌握好这一总原则,具体来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科学规划,防止短期行为,新民居规划既要与传统模式相区别、相对比,又要掌握节约耕地。2010年新河县新民居建设中,朱李齐三村联建是一示范点,三村原占地327亩,规划后新村建设用地80亩,节约用地297亩。二是注意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该联建的要联建,该搬迁的要搬迁,宜重建的必须重建,飞马新村是搬迁村,朱李齐村则是联建村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产物。日前、省委书记张云川在邢台市宁晋县调研时就指出:“建设新民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明确了这一重要原则。
经验四
基础设施要配齐
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提高生活质量是新民居建设的第一要义,推进新民居建设就是要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生活。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新民居建设同步而上,切忌房子建好了,基础设施更不上,农村脏乱现象仍然不改。特别是通信、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必须配齐。
三、存在不足
客观分析并正确把握形势,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同时又要看到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不足有
一、政府企业群众关系协调不够
二是建设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是新民居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资金不足是制约新民居发展的拦路虎,(解决“钱从哪里出”的问题。由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奖补和扶持,其中2009年度安排300万元,之后每年以不低于上年10%的幅度递增;对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11项行政事业收费,制定了明确的减免及返还办法;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市场配置优势,引导专业水平高、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建设;整合财政、国土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倾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持新民居建设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出一点、集体贴一点、银行贷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资金来源。
一、土地置换,寸土值千金
马圈旧村位于县城西部的城乡结合部,“西洼南洼老坟洼”,是对该村的真实写照。村民住宅高出四周两米多,建设格局杂乱无章,村边荒草遍布,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群众出行极为不便,严重妨碍着群众生产生活,影响了县城窗口形象,制约着县城西部建设的跨越发展。针对马圈村具体情况,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借用土地蕴含的市场商业价值化解资金难题,以土地对等置换进行迁建的实施方案。尊重群众故土难离的乡情观念,发挥周边已开发建设周边路街沙荒林地多的优势,在群众普遍认可,距旧址300多米交通便利的黄金地段,预留了40余亩土地建设飞马新村,将新址和旧址的商业土地全部交由村集体自主开发,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筹集赔偿及建设资金。通过建设,新村共节约土地26亩。
二、市场开发,巧解融资难
飞马新村建筑面积4万平米,总投资需3000多万元,资金不足成为困扰建设开发项目顺利施工的最大障碍。为此,新河县委、政府极为关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有关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10余个有关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民居”建设指挥部,全力做好飞马新村建设工作。二是施工单位垫付。按照“完工结算,多元支付,共度难关,利益同享”的互信合作机制,由村双委班子和承建单位协商,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施工单位暂缓收新村前期建设费用,分解了建设资金难的巨大压力。三是商铺出售。通过出售和抵顶新村周边商铺,已偿还承建单位工程款2000万元。四是旧址开发综合利用。马圈村旧址开通后连通青银高速引线和308国道,两侧可兴建住宅小区和商贸城,集交通、宜居、商贸优势于一身,开发前景广阔。土地开发增值部分用于新村建设,迁建资金具有充足保障。
三、公开评估,福利分配一招鲜
房产是一个家庭的安身立世之本,农村尤为突出,处置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对此,该村聘请省市知名权威的评估公司,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文件赔偿标准,对每户住宅进行客观公正,认真详实的评估,将评估结果逐户进行核对沟通,努力做到“先明后不争”。对群
众提出异议、历史遗留问题及其群众矛盾争端,分门别类,因户制宜,因人而异,通盘考虑,酌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额外照顾。
按照“家家住新房,代代有居所”的基本原则,以拆迁先后顺序、村民家庭成员实际状况、原有住房评估结果、新房成本造价、个人居住意愿为主要依据,进行统一分配。市场成本价格11万多元,面积13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给群众作价仅6万元,市场均价至少每平方米1200多元的单元楼给群众每平方米仅400多元。群众原有住房价格均低于新房价格,新旧房差价暂由村集体垫支,所需差额登记造册,日后从集体收入分红抵扣,使群众都能不掏一分钱而入住新居。
1、完善用地政策。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符合我县村镇空间布局规划,优先利用闲置地、未利用地。对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由县政府将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方案列入今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范围。对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可以采取周转用地的办法,先占后补,严格占补平衡。在原村址实施滚动拆迁分期建设的示范村,实用周转用地不超过50亩,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整体迁建或多村联建的示范村,可按实际需求申请周转用地,超过50亩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周转用地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旧村址复垦为耕地,按1:1.2归还周转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置换指标,因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坚持堵疏并举,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2、实施财政奖补。农村新民居建设以村集体和村民自主投资为主,政府给予专项补贴。我县今年安排200万元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新民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三级共建”的原则,申请省、市的专项资金和县设立的专项资金合并使用。示范村兴办的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的公益事业项目,优先纳入奖补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按村民筹资总额的1:2给予奖补。
3、整合涉农资金。农村危旧房改造、沼气、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村庄绿化、电网改造、乡村清洁工程、农村超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校舍建设、卫生室、农村书屋、村邮站、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涉农项目和资金安排,要与新民居建设工作有效衔接,切实做到新民居建设规划到哪里,部门支持就跟进到哪里,集中向示范村匹配项目、投放资金。
4、扩大金融支持。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尽快研究制定和完善农村新民居建设信贷办法,实施新民居建设贷款优惠政策,贷款利率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可适当下调浮动幅度。放宽贷款期限和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对示范村新民居建设贷款期限可放宽到5-8年,贷款额度放大到10万元。积极推广公务员担保、法人企业担保、多户联保等多种方式,增加对示范村农户的有效信贷投放。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提高对农户的授信额度。
第二篇:新村建设调研
关于农村新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市农村新村建设调研组
2月6日-10日,市农村新村建设调研组一行先后赴尤溪、永安、宁化三县(市),就农村新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新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九五”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抓好新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把抓好新村建设作为加快小康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03年,尤溪县已有80%的行政村实施了新村建设,有17.3%的农户建新房;永安市已有68%的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村建设工作,新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有些地方还结合实施“造福工程”,使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搬出大山,到交通便利的村镇落户。二是美化了村容村貌。在新村建设中以“拆旧、建新、整容”为重点,拆除了大量无人居住、违章搭盖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旧房,实施改水、改厕、改厨等“五改”、“五通”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三是激发了农民创业热情。不仅农民建新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而且激发了更多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陈旧、保守、不思进取的观念逐渐被取代。四是有效拉动了农村内需。按照农村住宅建设拉动相关产值的增长系数1:3测算,新村建设带动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电信业等相关产业增值效果明显,对农村市场形成较大的需求拉动。
几年来,各地在新村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新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领导重视,落实到位,是推动新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应该说,当初我市开展新村建设存在群众实力不足、百姓观念滞后等种种困难,但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决策坚决果断,新村建设才得以顺利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各地按照领导、责任、指导、政策“四到位”的要求,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小组,明确新村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确定了由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通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保证了新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地在开展新村建设过程中,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全面推进,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农村人畜混居、杂乱无章的面貌。一些地方在规划上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层次和造型的多样性,有的地方还发展别墅型、园林式住房,新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如永安市早在1985年就完成了全市228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并在1995年前完成了2次修编;尤溪县西城镇三车住宅小区按照省级农村优秀住宅示范小区的标准进行规划,用地11.64公顷,规划新建146幢新型住宅,可安排227户农户入住。
3、政策优惠,多方投入,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都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在用地价格、审批手续、行政收费等方面进行简化和减免,大大调动了农民建房积极性。在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集中了一定的物力、财力,搞好新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新村人居环境。如建宁、泰宁等县在2002年遭受特大洪灾后,把灾后重建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新村的规划设计、用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政策规定,把新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新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得到了保证。
4、立足实际,典型示范,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各地在新村建设中能立足实际,抓住特色,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在速度、规模、标准、方式上搞“一个模式”,而是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农民的经济实力,扎实、有序地开展新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保证新村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如宁化县泉上华侨农场根据农场归侨较多的特点,设计了具有欧式风格的住宅,先后投入4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并采取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的标准,鼓励农场职工新建了45幢别墅式新房,整个新村风格统一,设施完善,树立了宽裕型小康新村建设的典型。
5、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扎实基础。新村建设水平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践证明,当地没有非农产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新村建设就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才能引导农民离开土地;只有减少了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新村建设才会有扎实的基础。如永安洪田镇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周边大量农民进厂成为工人,农民收入相应提高,自然对生活水平也有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大坂住宅小区得到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响应,小区开发进展迅速,规模、档次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新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力不济,存在农民新居“半拉子”工程现象。由于农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农民经济收入少,只能解决温饱,根本没有能力盖新房。调研中发现,在前一阶段进行的新村建设中,一些经济实力差的农户只能搭建一至二层,有的甚至连门窗都无力安装,达不到规划要求的建齐层次、外墙装修等标准,变成“半拉子”工程,影响了新村建设效果。
2、星星点火,新村建设规模普遍太小。新村建设全面开花、星星点火,摊子铺得较大,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有的新村只有沿街一排房,房屋前后不是稻田,就是山地。这样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形不成集聚效应。对于多数农民来讲,盖了新房至少要居住几十年时间,新村建设遍地开花的状况也影响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的可能。
3、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多。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很多新村的新房盖好了,但道路硬化、通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无法配套,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厕、公共活动中心甚至未列入规划。如在尤溪、永安调研时,就有一些村民反映新村没有下水道、路面没有铺设水泥等问题,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由于资金上的缺乏,使很多新村建设只能依托公路沿线展开,条带状布局虽然可以节省投资,但也导致新村难成规模、千篇一律、影响美观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4、观念滞后,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许多新村建设规划技术力量非常薄弱,设计队伍没有资质,没有组织技术评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更改等现象。许多新村起点不高,缺乏特色,千村一面;规划功能不全,小区详规滞后,边建设边规划,基础设施设计不配套,有些地方甚至连下水道都没有设计。如有的乡镇,目前仍在使用1985年由林校学生实习时测绘的图纸,由于地形地貌地物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已经滞后于建设的需要。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建设的新村“一条线、一般高、方格式、排排房”,设计的房型不仅缺乏新意,而且不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民对此颇有怨言。
5、管理落后,精神文明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一是新村的环境卫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大多数新村缺乏管理,垃圾乱倒,人畜混居,公共环境卫生无人抓、无人管,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二是农民违章乱搭建现象普遍。农民存在不按规划建房、随意更改设计的现象,乱搭乱建,房屋建筑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相关法律法规难执行。很多农民对《土地法》、《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或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规定不了解,有意无意违规搭建或乱占土地等行为比较普遍,往往造成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无法办理;还有一些乡镇为了加快新村建设速度,在未办妥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边建边报,甚至没有办理就开始建设,给新房办证等手续添加了麻烦,增加了负担,甚至埋下了纠纷隐患。
三、加快农村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对策建议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的要求,把农村新村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益补充,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为目标,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是前提。建新房仍然是大多数农民致富后的首选,加快新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要以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工人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工业化。按照构筑“两带一圈”县域经济发展新
格局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企业和市场的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市、县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烟叶、笋竹、莲业以及肉牛、肉羊、冷水性鱼类规模养殖、红豆杉等七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商贸、运输、餐饮、旅游、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房地产、信息、金融、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强化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调动农民建新村的积极性、主动性。2、合理规划设计是基础。规划设计滞后是影响新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规划设计必须既尊重历史,体现延续性;又客观分析现状,考虑可行性;同时认真思索未来,注重前瞻性。一要立足实际。规划设计人员要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自然景区等,开展大量扎实的调查论证工作,全面掌握本地的地理地貌、村庄院落、田间道路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准确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使规划真正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二要突出特色。在县城周围的新村规划要符合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边远山区的新村规划要体现田园风光的特色。居民点的规划,要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点内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安排,努力创造具有当地风格和特色的布局形式。农村房屋设计,要注意研究农村建筑的特点,设计农民所喜爱的、经济适用的住房,不要机械地套用城市房屋建筑的设计模式,要编制农村建筑参考图集,供农民建房选用。三要坚持高质量。要聘请有资质保证的建设部门编制规划,切实把规划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中心村与各自然村规划一起进行,一步到位,现状图、总体布局图、近期建设详细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电讯规划图、道路竖向规划图和说明书一应俱全,有据可依,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周围的农村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超前开展数字化测绘工作,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规划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县级规划部门审批,体现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3.科学分类指导是原则。当前,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大局。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农户如果已在农村建了新房,将很难再到城区或城镇购建新房,不利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引导农民到城区建房,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房子建在城镇就是生产资料,而建在农村,就只是生活资料。首先,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通过二、三产业致富的农民,离土离村,进厂进城,到县城或中心城镇建购房,并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不断做旺人气,加快城市化步伐。其次,对于仍然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高山村农民,不提倡就地建新房,可结合“造福工程”,采取无偿提供宅基地等扶持方式,吸引他们逐步到就业机会较多的城镇建新房,扩大城镇规模。并免费开展定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第三,对于仍然从事种养殖业又有建新房愿望的农户,可根据各村的规划,推荐省建设厅推广的农村住宅规划设计通用设计图,由农户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第四,对于无力建新房的农村弱势群体,要多方扶持,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在组织实施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实施的关系,不能急于求成,务必量力而行,“哪壶先开提哪壶”,做到循序渐进,切忌盲目攀比、草率行动。
4.整治村容村貌是重点。已建新村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是农民最烦心的事。通过整治村容村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推动新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硬化路面。结合农村路网建设,使每个新村都有一条硬质路面的主街道和完整的环村道路,村庄道路硬化率达50%以上,主街道都要安装好路灯。二是完善人饮工程。要抓好乡村供水工程建设,使每个新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70%以上;要完善排水系统,使新房下水道、化粪池以及新村内部的排水沟渠形成系统,畅通无阻,无积水。三是除险加固。村建部门要对已经建好的新村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排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排除。四是绿化美化。结合“沼气工程”建设,做到人畜分居、牲畜圈养;加大绿化投入,争取村庄有一块公共绿地,农户房前屋后有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垃圾要定点堆放、定期清运,做到无卫生死角,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点。五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设施,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和不文明风俗习惯。六是加大帮扶力度。对经济困难户和五保户,可以由村里通过村财投入一部分和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筹资统一建设,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一些半拉子工程进行填平补齐,以建多层住房为宜,降
低住宅造价。对其原有旧房及宅基地可折价用于抵扣新房建设成本,不足部分由村财补助。县、乡、村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办理住宅建设按揭贷款,解决建房资金困难问题。同时,要抓住国家进一步增加乡村道路、农村沼气、人畜饮水等农村“六小工程”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七是强化管理。每个村庄都要制定有关村庄建设管理方面的村规民约,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局面。
5、讲究工作方法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充分估计推进新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在一些群众暂时不理解的情况下,不准强迫命令,不可强行推进。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把道理讲清、讲明、讲透,和风细雨化解矛盾,耐心细致理顺情绪,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局面,取得最大多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减少推进阻力,确保社会安定稳定。要始终把村民自治原则贯穿于新村建设工作中,规划的制定、住宅的设计、标准的确定、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是村级组织和村民自己的事情,要做到积极引导帮助而不包揽过多,主动协调服务而不越俎代疱,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管。村级组织要坚持群众路线,让农民充分享有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使各项决策真正体现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加快新村建设。
6、切实加强领导是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把新村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引导帮助农民大力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做到人力、物力、财力、领导精力“四集中”,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有具体负责的领导,指定专门的工作机构,定期研究解决新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解决好新村建设占用农保田、农民跨村建房无法办证等难题,推动新村建设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二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民摆脱旧传统、旧习俗的羁绊,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推进这项工作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形成新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抓好新村建设的典型试点工作。农民最注重实际,新村建设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关键看试点村能否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关键在于试点工作的成效。可采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职能部门挂包试点村的方式,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对试点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尽力给予支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以赴推进试点工作。四要形成合力。市、县各部门在推进新村建设中要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做好新村规划调整和住宅设计工作,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土地、房产管理部门要及时为农民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并想方设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监理,严把质量关和建筑施工队伍资质关,让农民住上放心房;村建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依法管理村镇建设,坚决制止违规建房行为,逐步走上正规化管理轨道。
第三篇:新村调研报告
茂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土门乡新村的调研报告
按照茂委[2012]18号文件《中共茂县县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送温暖活动,进一步深化挂包帮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强力推进省委“三四五”工程和县委“五大一提升”活动、“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和“挂包帮”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茂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马永安带领全体党员、入党积极份子和业务骨干于3月18日到所联系的土门乡新村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代表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新村基本情况:新村位于土门乡东部,距土门乡人民政府2.2公里。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分别是道祖庙组、较场坝组、高楼房组、黄金湾组;全村148户,总人口684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8人。全村主要出产玉米、蔬菜、水果;主要收入是种植业和养殖业。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施整村推进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同时实施村道硬化6.5公里,完成道祖庙组人畜饮水工程,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
全村有党员18人,其中女性4人,50岁以上的11人,50岁以下的7人,初中以上文化8人,初中以下10人。城镇低保5户6人,农村低保2户6人,五保户11户,残疾人7人;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社会风气和治安较好,群众安 1
居乐业,一心致富奔小康,正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村级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齐备,爱岗敬业,对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团结共事意识好,有奉献精神,为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尽心尽力,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经过走访,该村148户农户对国家现行的强农惠农政策都十分满意,粮食直补资金、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每年都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农惠农政策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困难: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只有道祖庙组完成人畜饮水工程。其他三个都还没有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在走访中,农户反映: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扶持将其他三个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新村虽然大力发展养鸡产业,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养鸡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中养殖规模。虽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由于规模小,不能满足大客户的供货需求,目前还采取自我联系推销的方式销售,鸡蛋出现了滞销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低价销售给商贩,经济损失较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定,不牢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较为薄弱。在农村信息化、党员远程教育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党员发展滞后,年轻党员比例偏低。村两委班子抓经济发展的愿望强烈,也有魄力,但在项目建设和产业链的培育发展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
(四)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村两委班子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教育、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
(五)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增加,种田等力气活就落在这群弱势群体身上,无更多精力放在副业上面。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努力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二)要坚定不移的发展特色产业。该村林地和半灌木地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养殖“跑山鸡”。同时,一直以来广大农户就有养殖生猪的习惯,并总结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建议该村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土门土鸡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户+协会的模式,着力调整养殖业结构,抓好土鸡和生态猪示范养殖,大力发展优质土鸡和生态猪产业。
(三)“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村的发展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建立村级发展长效机制,制定部门合作措施,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按照村级规划科学建设。
(六)建议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站在村
级科学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村情,选准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围绕农村“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标准,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大力发展年轻党员,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在服务群众上手段、方法单
一、管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七)建议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灵活应用相关政策筹措生产发展资金,长短期项目相结合,采取先易后难办法,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八)物质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农业结构和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保证,抓好文明村构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素质,通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物质文明带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物质文明,实现物质精神齐头并进,促进精神文明落到实处。
第四篇:新河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新河小学节约型 学校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新河镇新河小学 2013年3月
新河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创建节约型学校对加强学校自身建设、节能降耗、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教体局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学习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契机,开展节约型学校创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为贯彻落实国家“两型社会”建设及教育部关于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关精神,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两型校园建设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学校近年来积极开展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校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平度市新河小学始建于1947年,原名新河完小,已有60多年的历史。现改名新河小学,于2000年8月迁址到新河镇高家村东,学校占地27180平方米,绿化面积4600平方米,学校能够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学校拥有校舍220多间,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2012年9月又把郭家埠小学、崔家小学、马家小学合并进来,辐射31个自然村,覆盖人口2万余人。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31人,教师68人。学校设有高标准的多功能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各1个,还有标准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美术室、书法室等十几个专用室,学校拥有藏书18700余册,生均20余册,实验仪器和设备均达一类标准,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学校今年又投资建起了网络室和电子备课室,并实现两机一幕进教室,为学校信息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创一流教育、办一流学校、备一流师资、出一流质量”为办学目标,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勤俭办学的路子,提倡低
同时也形成了活动育人的特色,少先队组织也多次荣获平度市“优秀雏鹰大队”称号。学校的文体活动也有声有色,在全市举行的各项比赛中,我校代表队摘金夺银,小学男子篮球赛自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夺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平度市教体局组织的文艺汇演和健美操比赛中,学校分别获得“平度市文艺汇演金牌奖”和健美操比赛一等奖。在教体局组织的学生大课间活动比赛中,我校获“平度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示范学校”称号。学生在这样浓厚的人文氛围中,素质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一批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两年来,共有10名学生被评为青岛市、平度市三好学生,8名学生被评为平度市优秀少先队员,6名学生在平度市艺术节大赛中荣获绘画一、二等奖,2名学生在青岛市、平度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在今年举行的学科知识竞赛、英语讲故事比赛中有四十多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了一个“建设节约型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及科研骨干教师为小组成员,经过研究和讨论制定了一套细致、完整的学校“资源节约”量化管理制度。由教导处和总务处负责监督各项节约工作的开展和量化记录。其中,总务处负责水电节约量化管理工作,教导处负责纸张的节约量化管理工作,实行全方位计量和量化管理。实现“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有了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我校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学校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召平副组长:于自浩
组 员:郭方亮 谷永亮 苗启峰 姜再龙 王玉杰 徐新春 夏 春 张从柱 顾秀玲 高清军 吕晓斌 穆倩倩
三、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具体措施
冲洗。③学校绿地采用截流的雨水来进行灌溉。
(2)节约用电。①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室做到晴天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走时随手关灯;尽量采用自然光,少开照明灯;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安排专人负责开灯和关灯。②教导学生在离开教室时一定要关灯,做到人走灯灭,同时派学生会干部每天放学后对各教室进检查,负责登记违规情况,并在班级量化评比中作奖惩亮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条件之一。③教室与办公室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用电设备,下班时要关闭电源,防止待机。④各班级、各办公室的饮水机午间、晚间人走关机。
(3)节约用纸。①全校师生制定节约用纸公约: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每一张纸都要尽量用到不能再写字为止。②把每天的废纸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到“废纸箱”,并定期将收集来废纸集中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③充分利用教育办公网络系统,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联系工作,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尽量利用网络传阅文件和发放通知和消息,减少纸张消耗,纸张尽量两面都使用,提高利用率。④教师打印、复印需经相关的的行政领导审批才能打印、复印,打印用纸要尽量做到双面打印。
3、坚持环保回收活动。收集校园内的废纸张、一次性塑料瓶和铝罐,将其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扶助学校贫困学生的学习,既可献爱心又可美化校园环境。以班为单位,对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来收集。
4、开展“节约小模范”评选活动。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五位“节约小模范”,以奖励同学的环保、节约的行为。
5、开展“节约型家庭”教育活动。把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向家庭与社区辐射、延伸。使学生与家长形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水龙头、延时阀关闭不及时造成水资源浪费。措施:加强教育随用随开,用完必关,安排专人负责监管。
2.电子备课室有时人走灯不灭。措施:应加强对电子备课室监管做到人走灯灭或尽量少开灯。
3.下班后有的办公室内计算机、打印机、电灯、饮水机等用电设备有不关闭现象。措施:关闭电源插线板总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节约用电,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并需要各室大力宣传。
4.有的班室、办公室自然光线充足时,关闭窗帘后又启用照明灯造成电力资源浪费。措施:严禁关闭窗帘后又启用照明灯。阴雨天或季节变化光线不足时,根据需要开启部分或全部照明灯。
六、关于未来的几点设想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外地先进学校先比还有差距,因此我校经过研究,决定今后要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与创新:
1、勤俭节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今后的日子里,举办各种形式的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参观、观摩与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并力争探索出新经验、新做法。
2、致力于开发“勤俭节约校本课程”。我校要立足乡土,把握潮流,放眼未来,开发出一套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尽快投入到实施过程之中。
七、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一年来,我校积极建设节约型学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节约型学校”建设模式。全校师生在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了“节约”的良好习惯,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更好地认识了可持续发展的理
第五篇: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市、县基层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2011年1月,我被派驻加尤镇新河村,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与示范户交流谈心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伟
八、弄雅等村,从而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综合汇总分析,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
一、村情解剖
加尤镇新河村位于凌云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共200多户,1000多人口,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养殖母猪等。近年来,新河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不突出。近几年来,新河村由于历史原因,中心村村内道路狭小弯曲,路面高低不平、房子低矮阴暗、垃圾乱堆的现象。同时,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庄外围盖了新房,空置房连片存在,“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新河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也已经开工,农民饮用水项目也得到了改善,前几年通过村庄整
治,农村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比较清晰的建设思路和比较明确的发展重点,未能像泗城镇弄雅村主打“种桑养蚕牌”,形成自己鲜明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和特色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河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村集体资源丰富,但集体经济发展迟缓,主导产业没有规模,且规模效应并未形成。新河村集体资源较贫乏,近年来村集体经济无明显的增长。且由于缺乏引导,产业发展没有优势和特色效应,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
3、村民生活比较殷实,但增收渠道比较单一。新河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村民生活还比较单一。增收渠道比较少。村民外出务工人员也较少,且村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比较缺乏,增收后劲不足。
4、村民建房日益困难,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近年,广大村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建房费用高等难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且日趋严重,因合理的建房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村民铤而走险,通过原拆原建的方式建新房,在建设过程中因用地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少量的信访事件。
二、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解剖村情,我们认为,新河村的发展主要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的问题;新河村的农民增收总体上不是“增收脱贫”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增收致富”的问题。新河村要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因村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建设新农村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必须立足本村实际,坚持因村制宜,创新思维方式。新河村具有比较优越的发展条件: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同时按照《村庄规划》搞好建设、美化村容,并积极发展“农家乐”,走“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发展路子,非常可行。
2、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的强与弱、发展的快与慢,对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壮大新河村的集体经济,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挖潜力;二是拓财源;三是强管理;四是重持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开发和利用集体资源,为新河村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通过与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充分讨论论证,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将是很大的推动和促进。
3、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和希望在于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民心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思路,新河村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办特色基地,形成产业特色;二是发展“农家乐”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等。通过培育特色、延伸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4、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体也是农民自己。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才有根本的动力和保证。要多作观念上的引导,帮助农民强化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要围绕村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发展主导产业的相关科技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种植、流通以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知识技能培训。
5、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新农村是农民的新农村,建什么样的新农村,农民自己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努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落实“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要求,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特别是要建立村级重大事务“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议案公告、结果公布”的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思考与启示
对新河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剖析、研究,既是一个帮助新河村理清发展思路和对策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认识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过程。调研丰富了我们的感性认识,深化了我们的理性思考,并给了我们许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启示。
1、要着眼长远发展,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农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重视整体规划、缺少长远目标的现象,往往导致钱花了不少、事做了不少、效果却少之又少。因此,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目标。
2、要坚持民生为先,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当前,我县建设新农村的最大背景就是农村经济总体欠发达,农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民生问题仍是最大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优先考虑的问题,就全县105个行政村而言,必须示范带动其他村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到一个村的建设,也应该因地制宜,确立建设重点,以重点的突破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3、要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引导和帮助农民自觉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促进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可以说,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农村,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更大、作用更大,更应发挥好主导作用。
4、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这次调研还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硬件建设比较形象客观,看得见、摸得着,给人一种实在的感觉,而软件建设则相对比较抽象。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农民发展观念的引导,真正激发农民“想富”的愿望、增强农民“会富”的信心、培养农民“能富”的技能,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