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7:3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分析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推动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县政协及时调整调研课题,由经科委牵头,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xx等13个镇和扶贫、财政等10个部门,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移民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xxx年工作情况:xx年是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的起始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xx户xx万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xx户xxx人,占任务的xx%。全县启动xx户以上集中安置点xx个,集中安置农户xx户xx人,占移民搬迁任务的xx%;特困户安置xx户xx人,实际完成xx户避灾移民安置任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县避灾扶贫搬迁xxx户的县级验收入户核实工作和省市检查验收,并已将建房补助资金兑付到搬迁户一折通帐户。

2、xxx年工作进展情况。xxx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xxx户xxx人。现已启动集中安置点xx个,计划当年集中安置搬迁群众xxx户xx人、分散安置xx户xx人。截止xx月底,全县共落实避灾扶贫搬迁xx户xx人。落实移民搬迁集中安置3967户14678人,其中房屋建设开挖基础xx户xx人,主体在建xx户7319人,主体完工xx户xx人,达到入住条件xx户xx人,入住xx户xx人。分散安置861户xx人,房屋主体均已峻工。在启动建设的xxx个集中安置点中,蒿坪镇双星、红椿镇盘龙等xx个安置点进展较快。

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镇、各部门抢抓陕南避灾安置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地把移民迁建工作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立足镇情、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统筹协调、建设市场化运作,移民迁建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的路子,可以说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推进工作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成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并通过半年巡查的方式,为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镇、各部门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结合镇情、部门职能情况,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抓落实,副职领导蹲点包抓,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移民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点定位,建设标准超前。县委、县政府把移民新村建设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与拉大县城骨架,扩大集镇规模,完善市政功能有机结合,按照公共服务城镇化,日常管理社区化,从小区定位、产业发展、市政设施配套等进行专业规划。如县城区、蒿坪镇集镇、双桥镇新型社区和汉王镇新街建设等项目建设点,建设定位高、发展规划超前,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人居和谐、发展潜力巨大的安置新区正在形成。

(三)合理融资,破解投资瓶颈。各项目点积极协调,通过采取政府筹资、企业垫资、信贷支持、搬迁户出资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征地资金及安置小区所需的规划、地质灾害评估以及农户购房的首付资金,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

(四)多措并举,确保有业安置。各建设点结合域情、镇情实际,按照“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循环经济模式,采取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能人大户带动等办法,引导移民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劳务产业的主力军,新型社区服务业的经营人,使迁建户搬得出,放心搬、有活路。

三、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存在问题

(一)少数移民新村建设点选址不尽合理。一是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为建点而找址,选址存在盲目性;二是所选点未与移民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三是个别移民安置点,对移民户后期发展因素考虑不够周全;四是个别通过招商引资的施工企业与政府欠沟通,政府和施工单位在移民新村选址上形成了两张皮的现状。上述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户的积极性。

(二)移民新村建设点基础设施配套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以建房为主,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各迁建点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不够,移民新村配套项目未能与部门年度项目申报实行有效对接,项目资金不能有效利用;二是移民新村项目在规划上存在盲目性,使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增大。

(三)技术力量薄弱,指导监管难度大。突出表现在:一是移民新村建设点施工单位普遍没有具备资质的监理人员;二是县内没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专业人才奇缺,不能满足全县建设的需要;三是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要求虽已落实监理单位和人员,但由于全县建设量大、面广,不能监管到全县所有的建筑单位,镇、村干部以及由施工单位聘请的人员担当起了“监理”职责,工程建设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移民户增收渠道窄。从多数安置点来看,一是移民户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弱;二是可提供给移民户转行就业的空间小;三是周边环境对移民户增收推动作用不大。

(五)协同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移民新村建设,要求高、程序多、手续复杂,一些部门在服务态度和质量上还有差距;

(六)集中安置选址困难。我县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土地条件极差,且镇与镇间的情况有极大差异,农户建房宅基地选择极其困难。经过调查摸底,全县可安置30户左右的集中安置点只有400个,以镇为单位全部实行集中安置难度大。

(七)移民新村管理滞后。从调研情况看,各镇对移民新村管理工作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我县搬迁量大、面广,今后几年时间内,每年将有50-60个新型移民社区形成,人口聚居,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个人素质,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聚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移民新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移民新村建设的责任心。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全县上下各级干部的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的认识,增强大局、主人翁意识;二是加大移民新村建设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移民新村建设是解决“民生根本问题、搬迁群众长治久安”的核心所在,把全县上下统一到“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是系统工程”的理念之中,营造全社会支持、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对施工单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使施工单位建设使政府放心、移民户放心的“放心”工程。

2、移民新村安置点选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一是充分尊重移民户的意见,加强交流沟通,争取群众参与和支持;二是要加强研究论证,从近期与远景相协调的思路通盘统筹考虑集镇定位、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空间摆布以及人口规模,科学做好集镇规划的优化和调整;三是安置点选择要从功能定位出发,按照打造“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休闲旅游型”新型社区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民俗特色,建设与众不同的新型社区;四是是镇村两级要强化对施工单位和投资人在选址工作的指导,切实保护他们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3、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的机制。一是制定移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参与部门管理细则,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将各职能部门参与移民新村建设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二是各镇要结合建设点实际,提前制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并及时报县政府审核、安排建设计划,各职能部门在申报下年度项目时,则应优先保证移民新村建设配套项目;三是严格执行省市县明确的移民新村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补助标准,不随意调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动镇村两级的积极性。

4、多措并举,充实技术干部队伍,强化监督指导力度。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将移民新村建设所涉及的配套工程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测一包到底;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技术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移民新村建设点必须按规定,申请报建,将整个建设过程至于业务主管部门的全程监督指导之中。

5、强化协调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情况通报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确保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二是严格执行省政府(2012)4号文件精神和市县移民新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移民户负担。

6、采取综合措施,拓展延伸移民户增收渠道。一是整合技能培训资源,使各类技能培训得到有效的利用,整体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提升移民户自身创业、就业能力;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一方面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以茶叶、畜牧、中药材等为主的产业培训;另一方面,依托我县在外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紫阳籍人士创办的企业,实施“订单式”培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拓宽就业空间;四是坚持进城入镇居住的原则,选址应以集镇所在地为主,同时考虑撤并后乡镇府驻地、厂区及资源聚集区,为移民户创造就业机会;五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各类社会保障。

7、坚持“两轮”驱动,切实解决选点难的问题。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对无实施集中安置条件的镇,采取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筹向有安置条件的区域集中安置,降低建设成本,减轻安置压力,提高已建房的入住率;三是加大外迁动员力度,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移民户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改善居住条件,达到搬迁目的。

8、建立健全移民新村社区管理体系。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新型社区的大量形成,各类矛盾也就随之而生,社会管理必须快速跟进。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户个体素质,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良好邻里关系;二是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言行;三是建立新型社区配套设施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办法和责任,提高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四是移民新村居住户人口结构复杂,地域特色明显。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调查完善新型社区人口数据,依照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管理机构,配置管理人员,确保新型社区的稳定。

第二篇: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分析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推动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县政协及时调整调研课题,由经科委牵头,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城关、蒿坪、双桥、汉城等13个镇和扶贫、财政等10个部门,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移民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工作情况:2011年是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的起始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3000户1.2万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4007户16028人,占任务的136%。全县启动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52个,集中安置农户2849户11024人,占移民搬迁任务的95%;特困户安置318户499人,实际完成306户避灾移民安置任务,超额完成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县避灾扶贫搬迁3006户的县级验收入户核实工作和省市检查验收,并已将建房补助资金兑付到搬迁户一折通帐户。

2、2012年工作进展情况。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4500户16650人。现已启动集中安置点55个,计划当年集中安置搬迁群众3600户14690人、分散安置900户1960人。截止6月底,全县共落实避灾扶贫搬迁4867户18008人。落实移民搬迁集中安置3967户14678人,其中房屋建设开挖基础1126户4166人,主体在建1978户7319人,主体完工612户2264人,达到入住条件206户797人,入住36户132人。分散安置861户3186人,房屋主体均已峻工。在启动建设的55个集中安置点中,蒿坪镇双星、红椿镇盘龙等14个安置点进展较快。

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镇、各部门抢抓陕南避灾安置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地把移民迁建工作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立足镇情、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统筹协调、建设市场化运作,移民迁建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的路子,可以说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推进工作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成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并通过半年巡查的方式,为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镇、各部门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结合镇情、部门职能情况,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抓落实,副职领导蹲点包抓,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移民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点定位,建设标准超前。县委、县政府把移民新村建设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与拉大县城骨架,扩大集镇规模,完善市政功能有机结合,按照公共服务城镇化,日常管理社区化,从小区定位、产业发展、市政设施配套等进行专业规划。如县城区、蒿坪镇集镇、双桥镇新型社区和汉王镇新街建设等项目建设点,建设定位高、发展规划超前,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人居和谐、发展潜力巨大的安置新区正在形成。

(三)合理融资,破解投资瓶颈。各项目点积极协调,通过采取政府筹资、企业垫资、信贷支持、搬迁户出资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征地资金及安置小区所需的规划、地质灾害评估以及农户购房的首付资金,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

(四)多措并举,确保有业安置。各建设点结合域情、镇情实际,按照“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循环经济模式,采取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能人大户带动等办法,引导移民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劳务产业的主力军,新型社区服务业的经营人,使迁建户搬得出,放心搬、有活路。

三、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存在问题

(一)少数移民新村建设点选址不尽合理。一是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为建点而找址,选址存在盲目性;二是所选点未与移民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三是个别移民安置点,对移民户后期发展因素考虑不够周全;四是个别通过招商引资的施工企业与政府欠沟通,政府和施工单位在移民新村选址上形成了两张皮的现状。上述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户的积极性。

(二)移民新村建设点基础设施配套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以建房为主,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各迁建点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不够,移民新村配套项目未能与部门项目申报实行有效对接,项目资金不能有效利用;二是移民新村项目在规划上存在盲目性,使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增大。

(三)技术力量薄弱,指导监管难度大。突出表现在:一是移民新村建设点施工单位普遍没有具备资质的监理人员;二是县内没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专业人才奇缺,不能满足全县建设的需要;三是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要求虽已落实监理单位和人员,但由于全县建设量大、面广,不能监管到全县所有的建筑单位,镇、村干部以及由施工单位聘请的人员担当起了“监理”职责,工程建设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移民户增收渠道窄。从多数安置点来看,一是移民户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弱;二是可提供给移民户转行就业的空间小;三是周边环境对移民户增收推动作用不大。

(五)协同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移民新村建设,要求高、程序多、手续复杂,一些部门在服务态度和质量上还有差距;

(六)集中安置选址困难。我县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土地条件极差,且镇与镇间的情况有极大差异,农户建房宅基地选择极其困难。经过调查摸底,全县可安置30户左右的集中安置点只有400个,以镇为单位全部实行集中安置难度大。

(七)移民新村管理滞后。从调研情况看,各镇对移民新村管理工作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我县搬迁量大、面广,今后几年时间内,每年将有50-60个新型移民社区形成,人口聚居,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个人素质,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聚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移民新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移民新村建设的责任心。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全县上下各级干部的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的认识,增强大局、主人翁意识;二是加大移民新村建设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移民新村建设是解决“民生根本问题、搬迁群众长治久安”的核心所在,把全县上下统一到“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是系统工程”的理念之中,营造全社会支持、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对施工单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使施工单位建设使政府放心、移民户放心的“放心”工程。

2、移民新村安置点选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一是充分尊重移民户的意见,加强交流沟通,争取群众参与和支持;二是要加强研究论证,从近期与远景相协调的思路通盘统筹考虑集镇定位、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空间摆布以及人口规模,科学做好集镇规划的优化和调整;三是安置点选择要从功能定位出发,按照打造“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休闲旅游型”新型社区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民俗特色,建设与众不同的新型社区;四是是镇村两级要强化对施工单位和投资人在选址工作的指导,切实保护他们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3、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的机制。一是制定移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参与部门管理细则,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将各职能部门参与移民新村建设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二是各镇要结合建设点实际,提前制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并及时报县政府审核、安排建设计划,各职能部门在申报下项目时,则应优先保证移民新村建设配套项目;三是严格执行省市县明确的移民新村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补助标准,不随意调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动镇村两级的积极性。

4、多措并举,充实技术干部队伍,强化监督指导力度。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将移民新村建设所涉及的配套工程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测一包到底;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技术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移民新村建设点必须按规定,申请报建,将整个建设过程至于业务主管部门的全程监督指导之中。

5、强化协调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情况通报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确保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二是严格执行省政府(2012)4号文件精神和市县移民新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移民户负担。

6、采取综合措施,拓展延伸移民户增收渠道。一是整合技能培训资源,使各类技能培训得到有效的利用,整体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提升移民户自身创业、就业能力;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一方面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以茶叶、畜牧、中药材等为主的产业培训;另一方面,依托我县在外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紫阳籍人士创办的企业,实施“订单式”培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拓宽就业空间;四是坚持进城入镇居住的原则,选址应以集镇所在地为主,同时考虑撤并后乡镇府驻地、厂区及资源聚集区,为移民户创造就业机会;五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各类社会保障。

7、坚持“两轮”驱动,切实解决选点难的问题。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对无实施集中安置条件的镇,采取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筹向有安置条件的区域集中安置,降低建设成本,减轻安置压力,提高已建房的入住率;三是加大外迁动员力度,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移民户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改善居住条件,达到搬迁目的。

8、建立健全移民新村社区管理体系。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新型社区的大量形成,各类矛盾也就随之而生,社会管理必须快速跟进。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户个体素质,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良好邻里关系;二是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言行;三是建立新型社区配套设施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办法和责任,提高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四是移民新村居住户人口结构复杂,地域特色明显。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调查完善新型社区人口数据,依照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管理机构,配置管理人员,确保新型社区的稳定。

第三篇: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水桥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项目编制单位,对专家组就我社区中村九组移民新村建设的可行性科研报告进行评审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水桥中村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属于政府投资项目,中村被列为全县移民新村示范点。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分为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两个部分,下面就我社区的两个科研报告向各位专家作汇报。

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中村村庄道路狭窄,路旁时常堆满粪堆,人畜同居的现状,使村庄道路宽敞、干净、有序,村民身体健康、家庭卫生得到保障,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本科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硬化:1500米长、3米宽、20cm厚,用C20砼浇筑;人畜分离:30户;同时,安装太阳能灯10盏,有条件的进行路旁绿化、建垃圾池。该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98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7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配套沼气30口,此项经费由其他部门配套落实。

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该村文化资源匮乏的现状,使村民茶余饭后有活动场所,引导村民多开展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精神文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知识文化传播途径单一,加快和谐农村建设的目标。本科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该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0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8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

这两个科研报告主要依据易门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易门县龙泉街道水桥社区居民点规划》、《易门县2011-2015年岔河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规划报告》、《易门县2011-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长期规划和相关专项项目规划》、《玉溪市移

1民局关于做好玉溪市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玉移办[2008]31号、玉溪市移民局《关于玉溪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库区基金管理细则的通知》玉移发[2011]12号。遵循坚持以改善环境卫生和移民居住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坚持对村内道路不规范、过载的土路进行水泥路硬化改造,提高村庄道路的完好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对村内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坚持方便群众、利于群众,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业余文化活动,逐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节减建设成本,降低运行费用;坚持项目建设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来编制。

这两个科研报告分为总论、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域现状和环境问题、总体方案设计、建设方案及标准、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措施、施工安全卫生、建设安排及招投标、保障措施、项目验收、技术经济分析、项目效益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风险和可达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15个部分,在编制过程中几经磨砺,反复锤炼,思路日渐清晰,认识不断升华,详细叙述了该项目工程的各方面情况、落实措施及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较为全面。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明确了我社区中村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让水桥中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文明起来。同时,也将逐步解决水桥中村面临着的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文化基础薄弱、移民素质普遍不高等的短板带来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水桥社区将秉承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托该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村民改善村容村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村民能够自觉行动,使水桥社区旧貌换新颜;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多样化、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使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实现水桥社区文化的繁荣。

该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得到了县移民办、龙泉街道办相关部门和水桥社区居委会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汇报完毕!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予评审!

第四篇:移民新村工作情况汇报

移民新村工作情况汇报

移民新村位于镇西南2.5公里处,全村8个村民小组,331户,1437人,于2010年9月1日整体迁入。搬迁入住后,镇党委、政府面对搬迁后的诸多问题,审时度势,找准症结,主动作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齐村两委班子入手,通过采取整治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化解社会矛盾,稳定一方民心,同时落实扶持政策,找准发展方向等措施,确保了移民新村的稳定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下列荣誉:2013省级创新管理工作三等奖,奖金20万元;2013年市级强村富民二等奖,奖金60万元;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市级文明新村;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移民工作先进村委、平安建设先进村;村支部书记被县委授予2013双百优干部。主要做法是:

一、排民忧解民难 稳定为先。移民要发展要致富,稳定是先决条件。按照一个目标、五个强化的要求,切实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一个目标就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重大事不出县。凡是**村发生的信访案件,一律由主抓移民工作的副书记会同村、组干部共同协商解决。五个强化就是强化领导接访、强化事要解决、强化信访工作日制度、强化信访秩序规范、强化责任追究。具体工作中,一是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限期解决。如针对移民村存在的治安、交通隐患等问题,镇党委、政府先后筹集了10余万元,在村四周修建了围墙,安装了视频平台,主干道上设立了限速带,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对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掌控,按照不发生赴省、市、县上访的零目标的要求,对不稳定对象实行镇、村干部一包到底的包案责任制,彻底解决遗留问题。例:后续移民刘清彩一家急要宅基地,陈廷江带领村干部连续5个晚上到二组开群众会,入户做工作,调整自留地,七天内解决了问题。三是对可能诱发到赴市、进省的集访、可能导致非正常上访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化解,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对少数移民的不合理诉求坚决不答应,积极做好政策解释。对于态度恶劣、为求一己私利、造谣生事影响极坏的从严打击。如移民阻挠分地入户、欺压群众、拐卖人口,在充分取证后对其依法进行了严惩。通过镇、村干部深入细致地工作,今年以来新村没有发生大的不稳定事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二、抓经济谋发展 创新思路。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想办法、找路子,千方百计谋发展。一是致力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移民政策优势,积极争取资金26万元,在生产用地内打配机井8眼,新建护井房8座,配备机组、水泵等全套设备8套,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为农业丰产、农户增收提供了保障;二是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先后5次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到移民村授课,并发放技术指导手册1000余份,累计培训群众800余人次,达到每户移民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目的,增强了群众的自富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争取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建起占地67亩的移民创业园一个,设有2个养牛场,年出栏育肥牛1000头,羊1200只,猪1200头,年效益达300余万元。已争取资金30万元,计划兴建大棚14个,鼓励移民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经多方引导、培训,村内有120余户、250人从事手工地毯编织,70余户、200余人从事电子产品加工,年收入600余万元;四是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利用县产业集聚区的招工政策,引导100余人到园区企业上班,同时动员周边的板厂、砖厂、养殖场、建筑队等个体经营者大量招收移民,安置移民劳动力200余人;五是助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养牛合作社养鱼合作社,全村现有农资门市部2家,家具家电城1家,饭店3家,建筑队2支,超市2家,美容美发店2家,机械维修门市部2家,水暖安装维修门市部3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移民群众的收入,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搬迁三年来,通过落实上级扶持政策,多策并举引导移民发家致富,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已达8012元,远超当地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好的融入到了当地社会。

三、整村容改村貌 创优环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融入、村级主体、群众参与的文明创建要求,强力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切实做到一清、两治、三加强。一清就是清理路边垃圾、清理村边各种杂物。坚持每周由移民办、新村两委班子参与,共同对乱堆、乱倒、乱占的杂物和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检查。两治,一是要求各农户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一定要垃圾入池,村委在村外围建了六个垃圾池,定期清运。二是集中整治,由村干部带队,对每户房前屋后乱放柴草、杂物垃圾的进行清理,并通过平安喇叭进行批评、表扬。严厉打击损坏公共财物,乱搭乱建、损坏树木等行为,如每户门前绿化带及树木,户主是责任人,如有损坏,定期补栽,并交押金200元,一年后树木成活,押金退还农户。对树木管护好的,年底每区评出10户,每户奖励100元。三加强,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让群众自觉接受管理,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确保村容村貌整洁。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镇政府为该村购买垃圾收集箱16个,选定垃圾填埋场1个,村里组建了4名专职环卫管理人员,定期按时清理垃圾,把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并对广场、绿地等进行日常保洁。三是加强管护责任。通过三包一评,即村干部包片、组长包段、各家各户包房前屋后,每月组织村民代表评选卫生示范户,促进新村卫生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这种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得到了省移民办领导的认可,创新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省市的表彰。

四、凝民心聚民智 村务公开。新的村委班子配齐后,村内大小事务必须由两委班子研究,群众代表同意后实施,做到公开透明,如三个养殖场对外租赁,村委开二次群众会,公示7天,最后以每年租赁费4万元达成协议,同时安排农民工就业50人。去年帮扶单位帮扶资金1万元,镇政府、村委又筹2.5万元,先制定发放方案,公示后,经群众代表同意,每户发放一壶油,一箱鸡蛋,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200元补贴,70-80岁老人每人发100元,应届大学生每人奖补500元,特别困难的8户,每户补300元。另外,村委成立了村务管委会,大到财务收支,保护环境,清洁家园,健康生产,小到农户红白事,管委会都积极指导、帮扶、管理,加强了集体财产管护,融洽了干群关系,确保了村务工作积极、长效的开展。

第五篇:新村建设调研

关于农村新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市农村新村建设调研组

2月6日-10日,市农村新村建设调研组一行先后赴尤溪、永安、宁化三县(市),就农村新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新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九五”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抓好新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把抓好新村建设作为加快小康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03年,尤溪县已有80%的行政村实施了新村建设,有17.3%的农户建新房;永安市已有68%的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村建设工作,新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有些地方还结合实施“造福工程”,使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搬出大山,到交通便利的村镇落户。二是美化了村容村貌。在新村建设中以“拆旧、建新、整容”为重点,拆除了大量无人居住、违章搭盖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旧房,实施改水、改厕、改厨等“五改”、“五通”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三是激发了农民创业热情。不仅农民建新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而且激发了更多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陈旧、保守、不思进取的观念逐渐被取代。四是有效拉动了农村内需。按照农村住宅建设拉动相关产值的增长系数1:3测算,新村建设带动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电信业等相关产业增值效果明显,对农村市场形成较大的需求拉动。

几年来,各地在新村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新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领导重视,落实到位,是推动新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应该说,当初我市开展新村建设存在群众实力不足、百姓观念滞后等种种困难,但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决策坚决果断,新村建设才得以顺利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各地按照领导、责任、指导、政策“四到位”的要求,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小组,明确新村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确定了由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通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保证了新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地在开展新村建设过程中,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全面推进,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农村人畜混居、杂乱无章的面貌。一些地方在规划上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层次和造型的多样性,有的地方还发展别墅型、园林式住房,新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如永安市早在1985年就完成了全市228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并在1995年前完成了2次修编;尤溪县西城镇三车住宅小区按照省级农村优秀住宅示范小区的标准进行规划,用地11.64公顷,规划新建146幢新型住宅,可安排227户农户入住。

3、政策优惠,多方投入,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都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在用地价格、审批手续、行政收费等方面进行简化和减免,大大调动了农民建房积极性。在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集中了一定的物力、财力,搞好新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新村人居环境。如建宁、泰宁等县在2002年遭受特大洪灾后,把灾后重建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新村的规划设计、用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政策规定,把新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新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得到了保证。

4、立足实际,典型示范,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各地在新村建设中能立足实际,抓住特色,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在速度、规模、标准、方式上搞“一个模式”,而是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农民的经济实力,扎实、有序地开展新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保证新村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如宁化县泉上华侨农场根据农场归侨较多的特点,设计了具有欧式风格的住宅,先后投入4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并采取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的标准,鼓励农场职工新建了45幢别墅式新房,整个新村风格统一,设施完善,树立了宽裕型小康新村建设的典型。

5、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扎实基础。新村建设水平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践证明,当地没有非农产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新村建设就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才能引导农民离开土地;只有减少了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新村建设才会有扎实的基础。如永安洪田镇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周边大量农民进厂成为工人,农民收入相应提高,自然对生活水平也有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大坂住宅小区得到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响应,小区开发进展迅速,规模、档次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新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力不济,存在农民新居“半拉子”工程现象。由于农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农民经济收入少,只能解决温饱,根本没有能力盖新房。调研中发现,在前一阶段进行的新村建设中,一些经济实力差的农户只能搭建一至二层,有的甚至连门窗都无力安装,达不到规划要求的建齐层次、外墙装修等标准,变成“半拉子”工程,影响了新村建设效果。

2、星星点火,新村建设规模普遍太小。新村建设全面开花、星星点火,摊子铺得较大,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有的新村只有沿街一排房,房屋前后不是稻田,就是山地。这样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形不成集聚效应。对于多数农民来讲,盖了新房至少要居住几十年时间,新村建设遍地开花的状况也影响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的可能。

3、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多。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很多新村的新房盖好了,但道路硬化、通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无法配套,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厕、公共活动中心甚至未列入规划。如在尤溪、永安调研时,就有一些村民反映新村没有下水道、路面没有铺设水泥等问题,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由于资金上的缺乏,使很多新村建设只能依托公路沿线展开,条带状布局虽然可以节省投资,但也导致新村难成规模、千篇一律、影响美观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4、观念滞后,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许多新村建设规划技术力量非常薄弱,设计队伍没有资质,没有组织技术评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更改等现象。许多新村起点不高,缺乏特色,千村一面;规划功能不全,小区详规滞后,边建设边规划,基础设施设计不配套,有些地方甚至连下水道都没有设计。如有的乡镇,目前仍在使用1985年由林校学生实习时测绘的图纸,由于地形地貌地物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已经滞后于建设的需要。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建设的新村“一条线、一般高、方格式、排排房”,设计的房型不仅缺乏新意,而且不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民对此颇有怨言。

5、管理落后,精神文明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一是新村的环境卫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大多数新村缺乏管理,垃圾乱倒,人畜混居,公共环境卫生无人抓、无人管,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二是农民违章乱搭建现象普遍。农民存在不按规划建房、随意更改设计的现象,乱搭乱建,房屋建筑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相关法律法规难执行。很多农民对《土地法》、《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或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规定不了解,有意无意违规搭建或乱占土地等行为比较普遍,往往造成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无法办理;还有一些乡镇为了加快新村建设速度,在未办妥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边建边报,甚至没有办理就开始建设,给新房办证等手续添加了麻烦,增加了负担,甚至埋下了纠纷隐患。

三、加快农村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对策建议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的要求,把农村新村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益补充,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为目标,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是前提。建新房仍然是大多数农民致富后的首选,加快新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要以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工人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工业化。按照构筑“两带一圈”县域经济发展新

格局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企业和市场的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市、县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烟叶、笋竹、莲业以及肉牛、肉羊、冷水性鱼类规模养殖、红豆杉等七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商贸、运输、餐饮、旅游、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房地产、信息、金融、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强化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调动农民建新村的积极性、主动性。2、合理规划设计是基础。规划设计滞后是影响新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规划设计必须既尊重历史,体现延续性;又客观分析现状,考虑可行性;同时认真思索未来,注重前瞻性。一要立足实际。规划设计人员要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自然景区等,开展大量扎实的调查论证工作,全面掌握本地的地理地貌、村庄院落、田间道路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准确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使规划真正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二要突出特色。在县城周围的新村规划要符合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边远山区的新村规划要体现田园风光的特色。居民点的规划,要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点内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安排,努力创造具有当地风格和特色的布局形式。农村房屋设计,要注意研究农村建筑的特点,设计农民所喜爱的、经济适用的住房,不要机械地套用城市房屋建筑的设计模式,要编制农村建筑参考图集,供农民建房选用。三要坚持高质量。要聘请有资质保证的建设部门编制规划,切实把规划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中心村与各自然村规划一起进行,一步到位,现状图、总体布局图、近期建设详细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电讯规划图、道路竖向规划图和说明书一应俱全,有据可依,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周围的农村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超前开展数字化测绘工作,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规划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县级规划部门审批,体现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3.科学分类指导是原则。当前,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大局。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农户如果已在农村建了新房,将很难再到城区或城镇购建新房,不利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引导农民到城区建房,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房子建在城镇就是生产资料,而建在农村,就只是生活资料。首先,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通过二、三产业致富的农民,离土离村,进厂进城,到县城或中心城镇建购房,并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不断做旺人气,加快城市化步伐。其次,对于仍然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高山村农民,不提倡就地建新房,可结合“造福工程”,采取无偿提供宅基地等扶持方式,吸引他们逐步到就业机会较多的城镇建新房,扩大城镇规模。并免费开展定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第三,对于仍然从事种养殖业又有建新房愿望的农户,可根据各村的规划,推荐省建设厅推广的农村住宅规划设计通用设计图,由农户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第四,对于无力建新房的农村弱势群体,要多方扶持,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在组织实施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实施的关系,不能急于求成,务必量力而行,“哪壶先开提哪壶”,做到循序渐进,切忌盲目攀比、草率行动。

4.整治村容村貌是重点。已建新村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是农民最烦心的事。通过整治村容村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推动新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硬化路面。结合农村路网建设,使每个新村都有一条硬质路面的主街道和完整的环村道路,村庄道路硬化率达50%以上,主街道都要安装好路灯。二是完善人饮工程。要抓好乡村供水工程建设,使每个新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70%以上;要完善排水系统,使新房下水道、化粪池以及新村内部的排水沟渠形成系统,畅通无阻,无积水。三是除险加固。村建部门要对已经建好的新村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排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排除。四是绿化美化。结合“沼气工程”建设,做到人畜分居、牲畜圈养;加大绿化投入,争取村庄有一块公共绿地,农户房前屋后有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垃圾要定点堆放、定期清运,做到无卫生死角,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点。五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设施,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和不文明风俗习惯。六是加大帮扶力度。对经济困难户和五保户,可以由村里通过村财投入一部分和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筹资统一建设,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一些半拉子工程进行填平补齐,以建多层住房为宜,降

低住宅造价。对其原有旧房及宅基地可折价用于抵扣新房建设成本,不足部分由村财补助。县、乡、村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办理住宅建设按揭贷款,解决建房资金困难问题。同时,要抓住国家进一步增加乡村道路、农村沼气、人畜饮水等农村“六小工程”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七是强化管理。每个村庄都要制定有关村庄建设管理方面的村规民约,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局面。

5、讲究工作方法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充分估计推进新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在一些群众暂时不理解的情况下,不准强迫命令,不可强行推进。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把道理讲清、讲明、讲透,和风细雨化解矛盾,耐心细致理顺情绪,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局面,取得最大多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减少推进阻力,确保社会安定稳定。要始终把村民自治原则贯穿于新村建设工作中,规划的制定、住宅的设计、标准的确定、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是村级组织和村民自己的事情,要做到积极引导帮助而不包揽过多,主动协调服务而不越俎代疱,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管。村级组织要坚持群众路线,让农民充分享有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使各项决策真正体现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加快新村建设。

6、切实加强领导是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把新村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引导帮助农民大力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做到人力、物力、财力、领导精力“四集中”,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有具体负责的领导,指定专门的工作机构,定期研究解决新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解决好新村建设占用农保田、农民跨村建房无法办证等难题,推动新村建设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二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民摆脱旧传统、旧习俗的羁绊,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推进这项工作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形成新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抓好新村建设的典型试点工作。农民最注重实际,新村建设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关键看试点村能否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关键在于试点工作的成效。可采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职能部门挂包试点村的方式,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对试点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尽力给予支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以赴推进试点工作。四要形成合力。市、县各部门在推进新村建设中要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做好新村规划调整和住宅设计工作,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土地、房产管理部门要及时为农民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并想方设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监理,严把质量关和建筑施工队伍资质关,让农民住上放心房;村建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依法管理村镇建设,坚决制止违规建房行为,逐步走上正规化管理轨道。

下载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建设在基层典型材料和谐移民新农村——乡村屯建设情况汇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破解......

    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建设在基层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农村 ——乡村屯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

    移民工作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聚精会神谋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平安、和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

    移民开发局安置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

    新村调研报告

    茂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土门乡新村的调研报告 按照茂委[2012]18号文件《中共茂县县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送温暖活动,进一步深化挂包帮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强力推进省......

    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于10月25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琴......

    移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2012年某某乡移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在移民工作由以搬迁安置为主转移到以加快发展为主的新阶段,乡移民办把加强对移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充分就业作为抓手,加强工作落实,取......

    移民开发局安置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