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7: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牵头组织市移民办等有关部门成立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刘法奎副主任带队,于4月25日至30日,对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情况(重点围绕移民如何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以东源县、龙川县、源城区为重点,主要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的方式进行。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及东源县、龙川县、源城区政府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市高新区移民基地、高埔移民点、东埔办事处高塘丰源移民点、东源县锡场镇鸟桂村、东源县锡场镇水库村、龙川县车田镇、东源县顺天镇枫木村等移民地区,分别召开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及部门领导、移民代表和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调研组结合专题调研情况,就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汇总,现将专题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省属水库移民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得知,我市境内有新丰江、枫树坝两大省属水库。新丰江水库1958年兴建,总面积370平方公里,库容量139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9.2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0.7亿千瓦时,是广东省第一大水力发电站。枫树坝水库1970年兴建,库容量19.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6.8亿千瓦时,是广东省第二大水力发电站。2006年6月份,省核定我市现有省属水库移民43602户229786人,占全省省属水库移民总人数的60%,其中新丰江水库移民210656人,枫树坝水库移民19101人,省内其他大中型水库投亲靠友移民29人。这些移民分布在我市5县1区42个乡镇(办事处)、245个行政村、834个自然村,其中源城区79052人,东源县123943人(其中东源县移民办管辖66948人、东源县新丰江库区移民办管辖56995人),龙川县17716人,连平县7276人,和平县1385人,紫金县385人。

二、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主要做法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高度重视省属水库移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把解决省属水库移民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着力解决我市省属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全力推进移民房屋改造,积极扶持移民发展生产,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了库区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河源作出了贡献。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移民工作。我市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能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经常过问省属水库移民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能把解决省属水库移民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不定期召开省属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和移民工作分析会议,着力解决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促进政策的实施,维护社会稳定。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能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统一宣传口径,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国家移民政策法规,宣传移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移民群众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编印移民政策文件汇编的形式,大力宣传移民政策,使移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各项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认真做好规划,发展移民生产,增加移民收入。为使移民工作科学组织实施,发展移民生产,增加移民收入,确保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2007年我市编制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五年、十年的工作规划,为我市水库移民扶持工作的开展和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为推动移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移民

房改工作中,我市也认真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划一村,建设一村,完成一村”的原则,对移民房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三、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主要成效

2004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的努力下,我市移民工作方法不断创新,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十个得到” 的明显效果:

(一)移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共投入移民房改资金约4亿多元,扶助移民124849人和“淹田不淹屋”贫困农民16436人实施住房改造,建筑面积达254.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以上。

(二)移民素质得到提升。全市共投入移民培训资金911.79万元,培训移民25419人次(其中技能培训5186人次、其他培训20233人次),带动移民转移就业(输出劳动力)25317人次,经过培训,移民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移民生产生活出路与增收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

(三)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全市累计投入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894万元,修建道路792.4公里、农田水利315宗,并解决了109442名移民的饮水困难,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大大改善。

(四)移民生产就业基地的作用得到显现。由市移民办筹建的移民生产就业基地已引进了6家企业,引导移民在基地内企业就业3300多人次,移民生产就业基地既发挥了移民资金的最大效益,又解决了移民的就业。

(五)移民收入得到增加。2007年我市省属移民人均纯收入3027元,比2004年的2393元增加了634元,年增长8.8%。

(六)移民种养专业户得到发展壮大。目前我市已有移民种植专业户2374户、养殖专业户2078户,为今后更多的移民户发展种养业和移民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七)移民健康进一步得到保障。我市从移民经费中统一解决移民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自筹部分,支持省属水库移民农民参保,较好地缓解了移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八)移民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得到持续实施。经过我市积极向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有关部门反映我市省属水库移民的存在问题,省已决定继续保留每年5900万元的移民扶持专项资金,进而国家和省每年扶持我市省属水库移民资金近3亿元,为加快我市水库移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九)移民地区社会得到和谐稳定。为及时解答移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各级移民办加大了工作力度,实行了移民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切实落实了工作责任,改移民“上访”为干部“下访”,定期排查移民地区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有效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移民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市政府根据我市水库移民实际,及时出台了《河源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河府办〔2007〕67号),市移民办也编印了《河源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文件选编》5.5万册,及时发放至水库移民手中,确保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组织实施。

四、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能重视省属水库移民工作,加大了扶持移民的工作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受我市省属两大水库建库时间长、移民数量大和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影响,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且呈现进展不平衡及地区差异较大特点。移民地区特别是库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绝大部分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兴建的,经历几十年的风

风雨雨,已破烂不堪,不能适应移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据调查,全市移民地区仍有1312公里自然村村道没有实现硬底化(主要是东源县新丰江库区、龙川县、和平县);有农田水利1112宗需要改造;有移民121121人饮用水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有170个行政村没有村医疗站。移民村村容村貌、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移民群众行路难、饮用水难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严重制约移民的经济发展。

(二)外迁、投亲靠友移民失去土地,生活出路难,移民综合素质低,就业难。我市是山区市,人均耕地面积少,而省属水库移民缺少耕地问题更为突出。安置在我市源城区、东源县城周边和公路、铁路交通沿线的15万移民,由于城镇和交通建设的需要,其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导致他们生产、生活出路困难。由于省属水库移民几经搬迁,移民子弟随家长迁徙,未能受到良好教育,文化素质较差。此外,由于水库移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移民生活困难,相当部分移民无能力为子女提供升学机会,教育相对落后,作为现代移民子弟普遍只有小学、初中文化,高中和大学毕业的极少,其它就业技能接触学习机会更少,导致普遍就业难、待遇低。

(三)移民收入水平与当地农民相比总体而言差距较大,移民发展经济及增加收入的思路办法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我市境内的新丰江、枫树坝两大省属水库分别建于1958年和1970年,建库时因历史条件所限,在搬迁上采取行政手段,搞强迫命令和政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移民的切身利益,只考虑移民从聚居地搬出,当时没有对安置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只考虑移民住得下,没有进行系统的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更没有制定科学的安置规划,移民补偿标准极低,有的甚至没有补偿,很少考虑移民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出路问题,长期以来,水库移民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近年来,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扶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移民生活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当地非移民的差距仍然很大。据调研,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31元;但我市省属移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027元,相差1404元。2007年,东源县移民人均纯收入2891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低1914元。另据了解,龙川县车田镇的枫树坝水库移民,由于历史原因是属外迁转内安移民,移民安置最大的特点是扦队安置、分散且分布在边远山村,移民历史遗留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从而严重制约着移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2007年该镇移民人均收入2500元,低于全镇人均收入4250元。总的来看,移民发展经济及增加收入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发展经济及增加收入的思路办法有待作进一步的探索。

(四)移民机构工作人员编制偏少,工作经费不足,影响工作深入开展。由于省属水库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多政策性强,工作量日益增多,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有充足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来作保障,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移民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没能得到充分保障。如市移民办就存在工作人员编制偏少的状况,根据市编委1989年核定该办工作人员编制为16名,但在省属水库移民工作范围任务不断扩大及工作量日益增多,“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市编委却在2001年减少编制2名重新核定该办工作人员编制为14名,导致该办工作人员更为不足,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据介绍,就相邻兄弟市移民部门的工作人员编制情况来看,市移民办也的确是工作人员编制偏少。比如惠州市现有水库移民17万多人,其移民办现有工作人员50多人(其中编制32名),而我市现有水库移民25万多人(包括水利移民2万多人),却仅有编制14名,比较而言惠州市移民人数比我市少,但其移民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是我市的3倍多。另外,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省属水库移民工作范围扩大了,工作量增加了,对工作条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工作成本呈直线增长,本应相应增加移民机构工作经费。但因我市县区包括市级经济普遍较为落后,财力拮据,有的地方没有将移民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纳入了财政预算但资金安排十分紧张,难以达到工作经费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要求,导致我市移民机构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进一步做好我市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统一宣传口径,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国家移民政策法规,宣传移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移民群众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二是要加强移民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广大干部和移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切实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教育移民改变“等、靠、要”依赖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帮助和扶持移民,营造全社会都来支持移民工作的良好环境。三是要及时宣传完善移民政策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答疑解难,使广大移民群众全面准确地了解政策,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主动配合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坚持以基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村、点为重点,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到政策涉及到哪里,宣传解释就跟到哪里,不留死角,真正让移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移民工作。省属水库移民工作是一项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移民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精心组织,周密考虑,采取综合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一是要加强移民工作队伍建设,根据市移民办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编制数量,充实人员力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移民工作干部队伍,以利于省属水库移民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提高市移民办人员素质,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要加大对增加移民机构工作经费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移民机构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增加移民机构工作经费的投入,保障移民机构工作开展活动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各级财政每年要适当安排移民机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逐年增加工作经费,确保移民机构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千方百计关心支持市移民办办好移民工业园。在调研中了解,市移民办为用好用活扶持移民资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认真总结市高新区建设移民生产就业基地的经验,并借鉴市富民工业园的做法,拟采取移民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30万平方米的移民工业园。从市移民办所提出的初步方案来看,办移民工业园是有利于移民发展经济及增加收入的好思路好办法,建立移民工业园既能较好地围绕中心工作配合好我市的“工业立市”战略,又能充分发挥移民资金效益加快移民脱贫奔康步伐,是关注民生、增加移民稳定收入的具体举措,也是带动移民群众持续增收,促进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项目。建议市委市政府在高新区第三期规划时划出30万平方米地皮给市移民办用于兴建移民股份工业园,争取早日兴建好移民股份工业园,进一步增加移民收入。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属水库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注意把握政策,又要注意工作方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打破以往“移民部门孤军作战、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的做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一是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各级政府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对省属水库移民工作的管理与业务指导。二是宣传部门要严格把好舆论导向,配合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三是发展和改革、交通、水利等部门要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的规划,在建设项目、投资安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四是财政部门要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监督,规范财务行为,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安全、规范、合理、有效使用。五是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省属水库移民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财政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各项移民资

金安全规范高效运作。六是其它有关部门尤其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部门也应作出具体安排,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省属水库移民工作。

(四)要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促发展增收入。要紧紧围绕移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突出移民增收目标,依托移民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结构调整规划和制定实施方案,动员和引导移民发展种养业,优化农业结构,拓宽移民经济发展和增收门路。一是可推广东源县新丰江库区锡场镇移民通过种植灵芝增收的成功经验,依托新丰江库区半江、锡场、新回龙三镇山林资源和天然环境优势,引导移民种植灵芝所需树材——油桐,妥善处理好种植灵芝耗用木材多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使移民实现“农产品”向“商品”转变。二是要探索移民发展地方特色“小庄园”经济。充分发挥移民种养专业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发动有条件的移民群众参与地方特色“小庄园”建设,使地方特色“小庄园”建设真正成为移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加快有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的优质产业。如涧头镇要以石坪茶叶为龙头,建成茶叶镇;双江镇的下林米酒,在当地知名度极高,可产业化发展;新港镇要进一步加大种植板栗的力度,抓好板栗深加工;大力发展枫树坝水库库区移民乡镇的林业和连平县田源镇移民的水果生产,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以“小庄园”形式示范带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促进移民持续增收。

(五)要积极主动工作,争取省增加对我市的利润分成。我市移民公共基础设施整体而言十分落后,移民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仍尤为突出,资金投入较紧张,而我市新丰江、枫树坝水电厂的上网电价对比省购买的兄弟省电价确明显偏低,分配给我市利润资金偏少。2003年,新丰江、枫树坝水电厂由原上网税前电价0.124元/千瓦时调整为0.25元/千瓦时,省政府决定按核定价分配我市八成利润每年7042万元,并保持至今。但2005年我市两大水电厂上网税前电价已调整至0.3096元/千瓦时,省委省政府并未按新调整的上网电价及时调整我市利润分成资金;而目前我省向云南、贵州等省购买的电价(到广东落地价)为0.43元/千瓦时,新丰江、枫树坝水电厂0.3096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明显偏低。对此,市委市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现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积极向省政府争取,建议省参照兄弟省电价将我市两水电厂上网电价调整为0.43元/千瓦时,并在保留省给予我市的上网电价税后利润省市二八分成资金、税后返还资金、省财政每年安排的省属水库移民专项资金、水土保持费和水资源费共1.42亿元的基础上,将每千瓦时电价由0.25元调高至0.43元的增加部分的税后利润,按省市二八分成返还我市,用于我市移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确保移民食有粮、居有房、病有医、老有养,努力为我市移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第二篇: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

落实国发[2008]17号文件精神,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是当前的一项重点。近日,结合“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县委组对我县该项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

1、后扶政策体现党委政府的人本理念。调查中,我们发现,政策出台后,广大移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多数非移民群众也表示总体认同。他们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为了尽快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采取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做法。在当时特定背景下,水库移民所得到的安置补偿标准较低,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建家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绝大多数移民现在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难。事情过去数十年后,国家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补偿移民及其后代,让广大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再次证明了国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实际行动。

2、后扶政策能够缓解移民的现实困难。走访移民户时,他们这样测算:以一个三口之家的移民户为例,人均每年扶持600元,该家庭年均纯收入便增加1800元,20年累计增收3.6万元。按照现有的物价标准,这笔扶持资金可以供应一个小孩初中毕业,可以为一个残疾人或老年人提供20年的基本生活费,可以购买这个家庭一年的农药、化肥、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可以为这个家庭盖一间120平方米的平房,可以帮助这个家庭足额缴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并分担相当部分医疗费,等等。可见,人均600元的扶持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可以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3、后扶政策有利于推进移民新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紧缺的是资金投入。此次后扶政策除了按照人均每年600元的标准直接扶持水库移民20年外,还出台了配套的项目扶持政策,第一期按照每名移民1000元的标准扶持5年,这无疑给移民新村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大笔资金。如果按照省、市下达给我县8座大中型水库的10095名移民指标计算,5年内我县将获得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加上600元扶持资金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整个项目建设资金数目更大,将会彻底改善移民村组的基础设施状况。如果这笔资金中60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可以硬化乡村道路200公里以上。

二、一件复杂的具体

1、移民身份难界定。我县9座大中型水库中,除了正在修建的皂市水库外,其他8座都已历经很长时间,最早的首桥水库距今已半个多世纪,最近的三江口水电站、南溪水库距今也有20多年。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文书档案,相当部分移民缺少档案资料,加上年长月久,大部分水库的移民档案已经残存不齐。我县8座老水库中,仅有寺垭水库和东泉水库的部分移民档案保存至今,三江口水电站的移民档案在改制期间不知去向,其它水库的移民档案尽皆销毁。真正有文字依据可核实的移民身份只有1000多人,不到全部移民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县超过九成的库区移民只能依靠当地群众公认和村组证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认定的移民身份的真实性容易受到质疑。

2、扶持方式难协商。调查发现,由于扶持方式存在“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灵活性,而扶持资金直接关系到移民和安置村原住村民的切身,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老水库移民认为,自己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国家出台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补偿,资金应该发放到移民个人;而安置村原住村民则认为,当时移民安置时大多以“一平二调”的方式进行,他们为移民无偿提供了生产资源,多年来,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他们进行了扶持,目前移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居民,只给移民发钱有失公平。

3、现有指标难满足。[2008]国发17号文件明确规定,对2008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登记的后扶移民数远远超过省市下达的移民指标。省、市核定石门8座老水库(水电站)后期扶持人口指标是10095人,但石门《水利志》上反映的8座老水库的原迁移民人数是9548人,按国家核定各省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千分之1578计算,到2004年底,8座老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应该是13451人,加上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增长人数,初步核定的扶持人口近1.5万人,超过扶持人口指标4000多人,尽管人员严格按照政策核实人口挤水分,但人口指标不足的问题仍然严峻。

4、边缘问题难解决。在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申报登记过程中,以下几种与水库建设紧密相关的移民所反映的困难,从情理上讲应该给予关照,但从此次后扶政策中找不到直接依据。一是政策性农转非。如二都乡的竹园塔村217人和楚江镇的双红居委会138人在三江口水

电站修建后,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85年政府统一将他们转为非农户口,而这部分人现在仍然居住在原地,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土地全淹,应该搬迁而没搬迁。如在三江口电站修建时,新关镇安乐村有3个组土地全淹,4个组人均土地面积不到2分。三是原迁移民及其后代结婚后,夫妻一方农专非,其配偶及其子女的要求登记。四是原迁移民及其后代娶进、入赘但户口多年没迁进的要求登记。五是移民的子女没有及时上户的要求登记。六是非政府组织自行搬迁的人员要求登记。七是小型水库搬迁人员要求登记。

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切实保障基层经费。后期扶持量大,情况十分复杂,要把做实,县乡要有专门的经费。石门县后扶持启动以后,县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拨付了专门经费,但这只基本保证了县本级。在乡镇,特别是移民大镇,后扶任务繁重,所需费用比较多。例如,蒙泉镇就反映,该项开始以来,镇政府已经支出会议、车辆等费用6万多元。建议上级政府,适当给予乡镇一定经费补贴。

2、要细致做好群众思想。由于事过境迁,后扶政策如天上掉下馅饼,引起各方争议。我们在做群众思想时一定要深入细致。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后扶政策是对曾为国家水库建设“舍小家、顾大家”的库区移民的一种补偿,维护移民利益是政策的核心;另一方面,要从顾大局处引导,集中资金用于公共项目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让移民长远受益,“两个可以”的扶持方式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两方面的,尽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尽力让部分非移民在移民资金项目建设中与移民共同受益。

3、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国发[2008]17号文件虽然对移民身份“一次核定,不再调整”,但又规定“对移民人口的自然变化采取何种具体政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资金筹措“坚持全国统筹、分省(区、市)核算,企业、社会、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负担”,可见,省、市政府将可能考虑移民指标过紧的现实矛盾,采取增加部分库区的移民指标等措施妥善解决相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们一定要紧盯政策动向,积极争取支持。

4、要注意防止各种身份占用。由于此次后扶以移民人数为基本,移民补贴为每人每年600元、补贴20年,项目补贴为按人每年1000元、补贴5年,整个后扶资金力度大、资金多,而各地移民登记又因档案缺失难以保证真实性。调查中,就有人反映,部分非移民通过各种途径打招呼要求登记。而个别村组、乡镇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也在千方百计争取登记更多移民。为此,建议建立年审排查制度和监督举报制度,严格移民登记。

5、要妥善安抚政策外影响户。虽然我们仍然有争取后扶指标的可能,但可以断定,政策性农转非、应迁而未迁、特殊原因未上户、被政府组织而自迁及小型水库移民等,与水库建设紧密相关的移民中必定有一部分人纳入国发17号文件及省市的配套文件的扶持范围。在今后的中,我们有必要在城镇低保、再就业等方面,优先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移民工作调研报告

聚精会神谋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

平安、和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和谐库区”工作贯穿于移民工作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区升位、跨越

发展,着力解决广大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生产发展,广大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现状

有着“高原湖泊、乌蒙客厅”美誉的xxxx县,四面环水,水资源丰富,水能储量大,是省、地典型的移民大县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县境内陆续开工修建了东风、普定、洪家渡、引子渡、大新桥水库和黔中水利枢纽等6座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涉及我县23乡(镇)184村554个村民组,搬迁安置移民近3万人。至xxxx年末,国家核定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18711人(其中:直补到人17250人,项目扶持人数为1461人)。近年来,我县以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以洪家渡、引子渡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县内大新桥水库、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实施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目标,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抓好移民就业培训,不断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现状主要特点是:

1、库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合资金帮助库区群众硬化道路39.08公里、新修通村公路222.8公里、修建或改造房屋12.27万平方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4处,沼气池140余口、码头10余座、学校2.45万平方米、移民文化广场7个约1.42万平方米、卫生室2758平方米,基本解决广大移民群众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等民生民心问题。

2、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建立反季节蔬菜、经果林产业基地11个,面积13020亩(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250亩,大棚蔬菜420亩,经果林种植面积12000亩,樱桃300亩、大枣300亩)。库区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畜牧、运输、加工为优势产业,旅游、餐饮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先后涌现出人均年收入过万的产业大户200余户,移民人均纯收入由1638元增长到3107元,年均增长率达17.9%。

3、移民自身素质不断增强。采取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中心培训与实地指导、走出学习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科技普及推广和科技扶贫应用相结合的形式,努力提高移民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完成了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3770人(次),基本实现每户移民有一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技术技能培训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员掌握一至二门生产生活技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4、和谐库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地、县“和谐三区”建设工作安排部署,着力从组织保障、责任落实、排查化解、办信接访、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政务公开、形象塑造、预警防范、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抓好抓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移民遗留问题现场处理”、“五连心”(即:印发“连心卡”、召开“连心会”、上好“连心课”、开通“连心线”、记好“连心册”)、“四诊”(即:“坐诊”、“ 出诊”、“ 会诊”、“复诊”)等活动,有效化解移民矛盾。近年来,移民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处置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信访问题“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

二、库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库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影响和谐稳定大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库区部分移民存在“特殊公民”的想法,期望值过高,认为事事都可以依赖党委、政府,事事都可以“等、靠、要”,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绝大多数移民已基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但至今仍有一部分移民与安置地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难以融入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

(二)移民就业与收入不稳

很多移民文化素质不高,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没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移民就业压力更大,导致生活来源有限、收入不稳定,生活比较困难;同时,部分移民对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转移培训不重视,不积极参加培训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

(三)库区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部分乡(镇)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品、一事一品”的发展理

念,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菜油加工点、专业养殖户和建筑工程队。但是项目单一,且大多只是卖初级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大部分移民靠单打独斗,发展资金短缺,产业壮大受阻。

三、“和谐库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聚精会神,改善民生,为

“和谐库区”建设提供保障

1、改善基础设施。整合各方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库区村、组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逐步解决移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就医难”等问题,为促进库区发展,改善库区民生提供坚实的基础。

2、做大旅游产业。结合库区实际,从基础入手,从局部破题、从低到高、逐步做大,并从交通、建筑、服务、电力电信、环卫、旅游标识、环境容量和旅游码头等进行分阶段规划实施,着力开发水上娱乐、民俗风情、山庄休闲等功能,打造旅游品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经营性收入。

3、破解发展难题。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扶持壮大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农村产业合作社,将移民群众手中资源整合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协调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创新金融品种,简化审批手续,尽可能为移民群众提供创业贷款,扩大再生产规模。

4、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与人事、培训、扶贫、农业等部门沟通、合作,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办知识讲座,培养一批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并通过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移民培训就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自主培训行为,使广大移民真正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协调有关部门为库区移民在培训、就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条件,为移民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5、着力帮扶解困。组织全县移民干部职工深入库区,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困难移民户、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和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送去慰问金,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鳏、寡、孤、独、残尽量纳入低保范畴,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为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二)项目带动,规范管理,加强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

1、落实直补资金兑现。积极与县财政、农村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补助标准,确保“直补到人”资金通过“一卡(折)通”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手中。

2、规范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加强移民资金监管、内部审计和项目资金稽查工作,针对上级有关部门就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稽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任务和措施,将整改工作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狠抓整改落实,确保扶持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库区社会不稳定问题。

3、严格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积极组织移民参与后期扶持项目的选择、实施、监督、验收,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并明确项目申报前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尊重民意,注重效益,确保带动性强、受益面广、移民要求最迫切的项目列入项目计划;项目审批后进行公告,确保移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项目实施中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督制,明确责任主体,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实行项目监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同时按照施工合同和建设进度拨付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滞留现象;项目验收时对项目验收程序、验收人员和档案资料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把好工程造价审核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项目规范运作”,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安排或实施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创建“和谐库区”工作

1、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移民干部要深化维稳理念,强化维稳责任,及时调整充实创建“和谐库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库区社会管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自治管理水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逐步形成以包村领导负责抓,包村干部具体抓,库区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六型机关”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奉公守法的库区移民干部队伍,提升移民干部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创建“和谐库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现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创建“和谐库区”责任书,把“和谐库区”责任分级落实到乡(镇)、村,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借助“三级视屏接访”平台,由乡(镇)移民工作管理站、社会事务中心牵头组织辖区内各方力量整体联动、综合协调、立体运作,以“局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载体,把“和谐库区”建设与当地平安建设相融合,与政法、综治、信访工作相对接,形成上下齐动、左右互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镇)、村平安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不断提升“和谐库区”建设工作的实效和水平。

3、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由信息灵、作风正的人员担任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信息联络员,把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了解移民思想动态和矛盾纠纷情况,使库区一些不稳定因素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消除;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值班带班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实行稳定情况日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稳定情况分析会,预测把握趋势,研究对策方法。

4、强化风险研判机制。建立完善移民工作社会风险研判、评估机制,凡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立项、重大改革实施等,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研判、评估;对重大事项实施出台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引起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和先期化解。

5、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以移民工作机构为主,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司法、信访、国土、建设等部门共同配合的移民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的“大信访、大排查”的工作网络,做到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面上排查与重点排查、事前防范与及时妥善调处相结合;全力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形成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效和水平。在全面排查,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五定五包”责任制要求,建立工作台账,限期予以化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积案化解”和“带案下访”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6、完善移民信访机制。着眼于信访问题早知道、早处理、早解决,把“和谐库区”建设的重心从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采取走下去、请上来和“会诊”等形式解决移民的信访问题;不断畅通移民群众信访渠道,完善干部接待制度,遵循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工作原则,按照“五定”(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办理要求、定办理时限)的要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真正让移民话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事有人管,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民群众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7、落实法制宣传机制。印制、下发有关移民政策的宣传手册,辅以短信、标语、横幅、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库区广大干群进一步了解现行移民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和谐库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以“局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为依托持续开展县、乡(镇)、村“三级视屏接访”活动,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

“和谐库区”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省、地 “和谐三区”建设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本着关心帮助移民、促进库区稳定发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切实实为移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就一定能把我县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打造成安定、稳定、平安的“和谐库区”,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

落实国发[2008]17号文件精神,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近日,结合“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县委工作组对我县该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

1、后扶政策体现党委政府的人本理念。调查中,我们发现,政策出台后,广大移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多数非移民群众也表示总体认同。他们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为了尽快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采取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做法。在当时特定背景下,水库移民所得到的安置补偿标准较低,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建家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绝大多数移民现在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难。事情过去数十年后,国家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补偿移民及其后代,让广大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再次证明了国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实际行动。

2、后扶政策能够缓解移民的现实困难。走访移民户时,他们这样测算:以一个三口之家的移民户为例,人均每年扶持600元,该家庭年均纯收入便增加1800元,20年累计增收3.6万元。按照现有的物价标准,这笔扶持资金可以供应一个小孩初中毕业,可以为一个残疾人或老年人提供20年的基本生活费,可以购买这个家庭一年的农药、化肥、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可以为这个家庭盖一间120平方米的平房,可以帮助这个家庭足额缴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并分担相当部分医疗费,等等。可见,人均600元的扶持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可以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3、后扶政策有利于推进移民新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紧缺的是资金投入。此次后扶政策除了按照人均每年600元的标准直接扶持水库移民20年外,还出台了配套的项目扶持政策,第一期按照每名移民1000元的标准扶持5年,这无疑给移民新村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大笔资金。如果按照省、市下达给我县8座大中型水库的10095名移民指标计算,5年内我县将获得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加上600元扶持资金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整个项目建设资金数目更大,将会彻底改善移民村组的基础设施状况。如果这笔资金中60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可以硬化乡村道路200公里以上。

二、一件复杂的具体工作

1、移民身份难界定。我县9座大中型水库中,除了正在修建的皂市水库外,其他8座都已历经很长时间,最早的首桥水库距今已半个多世纪,最近的三江口水电站、南溪水库距今也有20多年。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文书档案,相当部分移民缺少档案资料,加上年长月久,大部分水库的移民档案已经残存不齐。我县8座老水库中,仅有寺垭水库和东泉水库的部分移民档案保存至今,三江口水电站的移民档案在改制期间不知去向,其它水库的移民档案尽皆销毁。真正有文字依据可核实的移民身份只有1000多人,不到全部移民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县超过九成的库区移民只能依靠当地群众公认和村组证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认定的移民身份的真实性容易受到质疑。

2、扶持方式难协商。调查发现,由于扶持方式存在“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灵活性,而扶持资金直接关系到移民和安置村原住村民的切身,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老水库移民认为,自己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国家出台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补偿,资金应该发放到移民个人;而安置村原住村民则认为,当时移民安置时大多以“一平二调”的方式进行,他们为移民无偿提供了生产资源,多年来,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他们进行了扶持,目前移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居民,只给移民发钱有失公平。

3、现有指标难满足。[2008]国发17号文件明确规定,对2008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登记的后扶移民数远远超过省市下达的移民指标。省、市核定石门8座老水库(水电站)后期扶持人口指标是10095人,但石门《水利志》上反映的8座老水库的原迁移民人数是9548人,按国家核定各省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千分之1578计算,到2004年底,8座老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应该是13451人,加上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增长人数,初步核定的扶持人口近1.5万人,超过扶持人口指标4000多人,尽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政策核实人口挤水分,但人口指标不足的问题仍然严峻。

4、边缘问题难解决。在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申报登记过程中,以下几种与水库建设紧密相关的移民所反映的困难,从情理上讲应该给予关照,但从此次后扶政策中找不到直接依据。一是政策性农转非。如二都乡的竹园塔村217人和楚江镇的双红居委会138人在三江口水

第五篇:水库移民工作调查问卷(范文模版)

水库移民工作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为监测评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了解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为下一阶段的后期扶持资金投资方向和实施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问卷调查不记名,请您认真填写。

本问卷共39题,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答案填写在()内。谢谢您的支持配合!

福建省人民政府水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局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以下由调查员负责填写:

1、调查对象:水库的移民。

2、调查地点:市县(市、区)乡(镇)村自然村(安置点)。

3、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员:(签字)以下由被调查对象填写:

问卷题目(共39题)

1、您的性别()

①男 ②女

2、您的年龄是()

①18~30岁 ②31~40岁 ③41~50岁 ④51~60岁

3、您的文化程度是()

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包括中专、职技校)④大专及以上

4、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①在家务农 ②在当地或外出打工 ③个体工商户 ④私营企业主

5、您的家庭人口数是()

①2-3人 ②4人 ③5人 ④6人以上

6、您家现有住房房屋的结构是()

①框架结构 ②砖混结构 ③砖木结构 ④土木房

7、您家平均每人使用住房面积是()

①24㎡以下 ②25~34㎡ ③35~44.5㎡ ④44.6㎡以上

8、您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

①1200元以下 ②1201~4414元 ③4415~5467元 ④5468元以上

9、您家庭纯收入中()

①农业收入占一半以上②非农业收入占一半以上 ③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各占比例 ④主要靠后期扶持资金或政府救济补助

10、您的家庭生活支出中哪个方面占大部分()

①孩子读书 ②赡养老人 ③日常生活用品 ④看病

11、您家有没有固定电话或手机()①有 ②没有

12、您家有没有摩托车()①有 ②没有

13、您家有没有电脑()①有 ②没有

14、您家有没有彩电()①有 ②没有

15、您家有没有冰箱()①有 ②没有

16、您家有没有洗衣机()①有 ②没有

17、您所在村的村内道路路面状况是()

①水泥混凝土路 ②柏油路 ③沙土路 ④其他

18、您所在的村组是否饮用经过集中消毒处理的自来水()①是 ②否

19、您认为所在村组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 道路 ②饮水安全 ③卫生设施④文化设施

20、您能不能按时领到后期扶持直补资金()①能 ②不能

21、您领取的直补资金主要用于哪方面的开支()

①生产经营 ②生活消费 ③子女读书 ④储蓄备用 ⑤医疗费用

22、您觉得直补资金对您生产生活的帮助()

①很大 ②比较大 ③一般 ④影响不大

23、您村里确定和实施后期扶持项目是否事先征求过移民代表或你们的意见()①是 ②否

24、您对后期扶持项目实施过程中公示通告的做法是()

①很满意 ②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太满意

25、您对移民代表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做法是()

①很满意 ②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太满意

26、您对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的的效果是()

①很满意 ②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太满意

27、您对近几年后期扶持项目突出安排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做法是()①很满意 ②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太满意

28、您认为自后期扶持项目实施以来,您的村居变化最大的是哪样()①通村道路 ②人畜饮水 ③房前屋后水泥硬化 ④文化设施⑤环境卫生

29、您认为下一阶段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的重点应该是()

①进行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④扶持移民发展生产

30、您对移民干部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风和态度是()

①很满意 ②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太满意

31、您认为目前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是()

①很好 ②比较好 ③一般 ④比较差

32、您或您的家人参加过移民部门举办的培训吗?()

① 参加过 ②未参加过

33、您对移民部门组织的培训效果是()

①很满意 ②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太满意

34、您参加培训后最大的收获是()

①就业容易了 ②技能提高了 ③收入增加了 ④其他

35、您现在最希望参加哪一种类型的培训()

①职业技能培训 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③职业教育培训 ④其他

36、您认为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①职业技能培训学时不够,学的不全面 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针对性不够 ③职业教育的专业不适用 ④缺少适合自己实际的培训项目

37、您认为今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会()

①明显加快 ②比较快 ③会快一些 ④一个样

38、您对今后个人收入的增加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是()

①很有信心 ②较有信心 ③一般 ④信心不足

39、您对今后库区科学发展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下载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于10月25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琴......

    移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2012年某某乡移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在移民工作由以搬迁安置为主转移到以加快发展为主的新阶段,乡移民办把加强对移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充分就业作为抓手,加强工作落实,取......

    2010水库移民实施方案

    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扶人口登记核定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 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区......

    水库移民简介

    某项目实施方案,共涉及156个移民村,分为六个类别项目,一是基本口粮田及水利设施项目46个;二是饮水安全、沼气、交通、供电、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项目70个;三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

    移民调研报告

    移民吊庄的汇报材料 大战场乡是自治区最早实施“以川济山、山川共济“战略,进行移民搬迁的乡镇, 1983年开发建设;1985年移民搬迁,先后组建了长山头乡、大战场乡和马家梁乡人民政......

    水库移民后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水库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移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高低,事关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意不得。而参与培训是水库移民获取知识、撑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之......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调研报告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调研报告我对县水库移民工作进行了调研,目的是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创新工作,使全市移民工作科学有序发展。一、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取得的主要......

    甘孜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调研

    甘孜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调研 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落实国家的一项长期惠民政策的要求;是移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也是我州当前水库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