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建设在基层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农村
——乡村屯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自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以来,村屯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建设和谐新实施方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建
设和谐移民新农村的喜人成绩。现将村屯开展和谐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屯是龙滩库区移民村屯,位于乡北部的那掌坡移民安置点,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330户1560人,林地面积48000亩,生产用地6300亩。目前,屯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环境优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村级管理科学、民主,制度健全;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移民群众思想稳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均收入达3500元。
二、主要做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屯龙滩库区是移民村屯,各种基础设施极不健全,脏、乱、差现象十分普遍,各种建筑垃圾、柴草乱堆乱放,屯内道路凹凸不平,群众行走极为不变,尤其是下雨天,泥水成塘,更是不便,移民群众生存、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为改变这一现象,还移民群众一个和谐、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结合“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将屯建成和谐移民新村,完善村级各种基础设施,于是引导移民群众争取上级拨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屯内街道的硬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并在街道两边和屯内周边种上了花草、树木,还安装了路灯;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学校、村部办公楼、村级活动场所、码头及连接道路的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组织群众对街道进行打扫。现今的屯基础设施完善、街道整洁优美,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丰富群众的文体活动,完善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1、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村级文化事业。由于移民群众的农田已全部被淹没,闲置下来的移民群众因无事可做,就成天围在桌旁进行赌博。为此,乡府和村部多次组织乡派出所进行打击,但收效甚微。为彻底改变这一陋习,丰富
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购置各种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唱歌跳舞,还成立了业余彩调剧团,每逢节日还邀请其他乡镇及贵州等地的业余剧团为移民群众免费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同时还建成了一个篮球场和戏台,从而使移民群众从“赌台走向舞台”的一个质的转变。业余彩调剧团在至两次到县参加壮剧艺术节演出,均获奖。如今的社会治安主良好,且每到晚上全屯都是歌舞成群,一派祥和景象。
2、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了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方便群众看病,建成了一个40平方米的卫生室,还聘请了村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解决了移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移民群众的负担。二是建成了一个约32平方米的村级计生服务室,并添置了相应的计生设备,为移民群众普及优
生优育等科学知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实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制定和完善了《村村民公约》,所有事项均实行“四议两公开”,对此,村里设立了两个公开栏。为方便群众办事,村“两委”班子每天轮流值班,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各村民小组还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理财小组,负责管理小组的集体资金和组织小组村民商议各种重大事项、协调小组村民之间的各种纠纷。
大力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提高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定移民思想。由于移民群众的全部农田和部分旱地均已被淹没,移民群众的收入减少,移民群众的思想极不稳定,对此,村“两委”决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1、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村里根据屯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经村民会议商议决定发展桉树种植。一是群众集资种植桉树,实行股份制,收入按股分成;二
是与华庆集团合作,由华庆集团出资,群众用土地入股造林。通过这两种形式,目前屯群众共种植桉树2亩。
2、发展甘蔗产业。为充分利用库区淹没后余下的旱地,同时利用库区雨水充足的优势,引导和发动群众种植甘蔗,共种植甘蔗500亩。
3、发展养殖业。一是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鸡;二是利用库区水资源,养殖清水鸭。屯共出栏林下养鸡25000羽、清水鸭30000羽。
4、栏河养鱼。充分利用库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组织移民群众发展栏河养鱼和网箱养鱼,年产鱼8万吨。通过发展以上产业,移民群众的收入从移民搬迁时的年人均收入不足元提高到3500元,移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稳定。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员同志、村民代表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建设和谐移民新村提供有
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移民群众“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移民精神,确保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稳步推进,促进移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和谐移民新村建设中,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完善村屯基础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建设和谐移民新村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群众对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二是移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缺少各种技术人才,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低,没有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三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移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和谐新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党员群众对建设和谐移民村的认识,把建设和谐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2、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移民新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做大做强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重点发展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殖,力争内完成5000亩的细叶龙竹种
植和,林下养鸡、养鸭比翻一番;继续发展甘蔗种植业,力争甘蔗种植达到亩,群众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4、进一步完善村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村屯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移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移民的精神文化。
5、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村屯治安良好,村落环境整洁,村风民风文明,农村文化先进”,的内容和标准,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村民制度,确保移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建设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乡委员会 11月26日
第二篇:和谐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典型材料
和谐建设在基层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农村
——乡村屯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自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以来,村屯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
调查研究,制定了建设和谐新实施方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建设和谐移民新农村的喜人成绩。现将村屯开展和谐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屯是龙滩库区移民村屯,位于乡北部的那掌坡移民安置点,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330户1560人,林地面积48000亩,生产用地6300亩。目前,屯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环境优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村级管理科学、民主,制度健全;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移民群众思想稳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均收入达35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屯龙滩库区是移民村屯,各种基础设施极不健全,脏、乱、差现象十分普遍,各种建筑垃圾、柴草乱堆乱放,屯内道路凹凸不平,群众行走极为不变,尤其是下雨天,泥水成塘,更是不便,移民群众生存、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为改变这一现象,还移民群众一个和谐、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结合“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将屯建成和谐移民新村,完善村级各种基础设施,于是引导移民群众争取上级拨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屯内街道的硬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并在街道两边和屯内周边种上了花草、树木,还安装了路灯;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学校、村部办公楼、村级活动场所、码头及连接道路的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组织群众对街道进行打扫。现今的屯基础设施完善、街道整洁优美,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二)丰富群众的文体活动,完善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1、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村级文化事业。由于移民群众的农田已全部被淹没,闲置下来的移民群众因无事可做,就成天围在桌旁进行赌博。为此,乡府和村部多次组织乡派出所进行打击,但收效甚微。为彻底改变这一陋习,丰富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购置各种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唱歌跳舞,还成立了业余彩调剧团,每逢节日还邀请其他乡镇及贵州等地的业余剧团为移民群众免费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同时还建成了一个篮球场和戏台,从而使移民群众从“赌台走向舞台”的一个质的转变。业余彩调剧团在至两次到县参加壮剧艺术节演出,均获奖。如今的社会治安主良好,且每到晚上全屯都是歌舞成群,一派祥和景象。
2、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了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方便群众看病,建成了一个40平方米的卫生室,还聘请了村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解决了移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移民群众的负担。二是建成了一个约32平方米的村级计生服务室,并添置了相应的计生设备,为移民群众普及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
(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实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制定和完善了《村村民公约》,所有事项均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由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对此,村里设立了两个公开栏。为方便群众办事,村“两委”班子每天轮流值班,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各村民小组还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理财小组,负责管理小组的集体资金和组织小组村民商议各种重大事项、协调小组村民之间的各种纠纷。
(四)大力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提高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定移民思想。由于移民群众的全部农田和部分旱地均已被淹没,移民群众的收入减少,移民群众的思想极不稳定,对此,村“两委”决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1、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村里根据屯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经村民会议商议决定发展桉树种植。一是群众集资种植桉树,实行股份制,收入按股分成;二是与华庆集团合作,由华庆集团出资,群众用土地入股造林。通过这两种形式,目前屯群众共种植桉树2亩。
2、发展甘蔗产业。为充分利用库区淹没后余下的旱地,同时利用库区雨水充足的优势,引导和发动群众种植甘蔗,共种植甘蔗500亩。
3、发展养殖业。一是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鸡;二是利用库区水资源,养殖清水鸭。屯共出栏林下养鸡25000羽、清水鸭30000羽。
4、栏河养鱼。充分利用库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组织移民群众发展栏河养鱼和网箱养鱼,年产鱼8万吨。
通过发展以上产业,移民群众的收入从移民搬迁时的年人均收入不足元提高到3500元,移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稳定。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员同志、村民代表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建设和谐
移民新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移民群众“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移民精神,确保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稳步推进,促进移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和谐移民新村建设中,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完善村屯基础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建设和谐移民新村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群众对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二是移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缺少各种技术人才,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低,没有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三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移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和谐新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党员群众对建设和谐移民村的认识,把建设和谐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2、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移民新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做大做强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重点发展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殖,力争2012年内完成5000亩的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鸡、养鸭比翻一番;继续发展甘蔗种植业,力争2012年甘蔗种植达到亩,群众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4、进一步完善村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村屯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移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移民的精神文化。
5、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村屯治安良好,村落环境整洁,村风民风文明,农村文化先进”,的内容和标准,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村民制度,确保移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建设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共乡委员会
11月26日
第三篇:和谐移民新农村(和谐建设典型材料)
和谐建设在基层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农村
——百乐乡百乐村百乐屯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自201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以来,百乐村百乐屯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建设和谐新百乐实施方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建设和谐移民新农村的喜人成绩。现将百乐村百乐屯开展和谐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百乐村百乐屯是龙滩库区移民村屯,位于百乐乡北部的那掌坡移民安置点,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330户1560人,林地面积48000亩,生产用地6300亩。目前,百乐屯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环境优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村级管理科学、民主,制度健全;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移民群众思想稳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1年人均收入达35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百乐屯龙滩库区是移民村屯,各种基础设施极不健全,脏、乱、差现象十分普遍,1各种建筑垃圾、柴草乱堆乱放,屯内道路凹凸不平,群众行走极为不变,尤其是下雨天,泥水成塘,更是不便,移民群众生存、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为改变这一现象,还移民群众一个和谐、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结合“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将百乐屯建成和谐移民新村,完善村级各种基础设施,于是引导移民群众争取上级拨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屯内街道的硬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并在街道两边和屯内周边种上了花草、树木,还安装了路灯;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学校、村部办公楼、村级活动场所、码头及连接道路的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组织群众对街道进行打扫。现今的百乐屯基础设施完善、街道整洁优美,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二)丰富群众的文体活动,完善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1、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村级文化事业。由于移民群众的农田已全部被淹没,闲置下来的移民群众因无事可做,就成天围在桌旁进行赌博。为此,乡府和村部多次组织乡派出所进行打击,但收效甚微。为彻底改变这一陋习,丰富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购置各种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唱歌跳舞,还成立了百乐业余彩调剧团,每逢节日还邀请其他乡镇及贵州等地的业余剧团为移民群众免费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同时还建成了一个篮球场和戏台,从而使移民群众从“赌台走向舞台”的一个质的转变。百乐业余彩调剧团在2010至2011年两次到县参加壮剧艺术节演出,均获奖。如今的百乐社会治安主良好,且每到晚上全屯都是歌舞成群,一派祥和景象。
2、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了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方便群众看病,建成了一个40平方米的百乐卫生室,还聘请了村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解决了移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移民群众的负担。二是建成了一个约32平方米的村级计生服务室,并添置了相应的计生设备,为移民群众普及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
(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实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制定和完善了《百乐村村民公约》,所有事项均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由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对此,村里设立了两个公开栏。为方便群众办事,村“两委”班子每天轮流值班,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各村民小组还成立了由5 人组成的理财小组,负责管理小组的集体资金和组织小组村民商议各种重大事项、协调小组村民之间的各种纠纷。
(四)大力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提高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定移民思想。由于移民群众的全部农田和部分旱地均已被淹没,移民群众的收入减少,移民群众的思想极不稳定,对此,村“两委”决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1、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村里根据百乐屯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经村民会议商议决定发展桉树种植。一是群众集资种植桉树,实行股份制,收入按股分成;二是与华庆集团合作,由华庆集团出资,群众用土地入股造林。通过这两种形式,目前百乐屯群众共种植桉树22000
亩。
2、发展甘蔗产业。为充分利用库区淹没后余下的旱地,同时利用库区雨水充足的优势,引导和发动群众种植甘蔗,2011年共种植甘蔗500亩。
3、发展养殖业。一是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鸡;二是利用库区水资源,养殖清水鸭。2011年百乐屯共出栏林下养鸡25000羽、清水鸭30000羽。
4、栏河养鱼。充分利用库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组织移民群众发展栏河养鱼和网箱养鱼,年产鱼8万吨。
通过发展以上产业,移民群众的收入从移民搬迁时的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提高到3500元,移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稳定。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员同志、村民代表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移民群众“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百乐移民精神,确保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稳步推进,促进移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和谐百乐移民新村建设中,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完善村屯基础建设,抓好精
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百乐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群众对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二是移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缺少各种技术人才,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低,没有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三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移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和谐新百乐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党员群众对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村的认识,把建设和谐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2、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做大做强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重点发展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殖,力争2012年内完成5000亩的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鸡、养鸭比2011年翻一番;继续发展甘蔗种植业,力争2012年甘蔗种植达到2000亩,群众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4、进一步完善村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村屯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移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移民的精神文化。
5、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村屯治安良好,村落环境整洁,村风民风文明,农村文化先进”,的内容和标准,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村民制度,确保移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百乐建设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共百乐乡委员会
2011年11月26日
第四篇: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水桥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项目编制单位,对专家组就我社区中村九组移民新村建设的可行性科研报告进行评审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水桥中村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属于政府投资项目,中村被列为全县移民新村示范点。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分为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两个部分,下面就我社区的两个科研报告向各位专家作汇报。
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中村村庄道路狭窄,路旁时常堆满粪堆,人畜同居的现状,使村庄道路宽敞、干净、有序,村民身体健康、家庭卫生得到保障,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本科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硬化:1500米长、3米宽、20cm厚,用C20砼浇筑;人畜分离:30户;同时,安装太阳能灯10盏,有条件的进行路旁绿化、建垃圾池。该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98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7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配套沼气30口,此项经费由其他部门配套落实。
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该村文化资源匮乏的现状,使村民茶余饭后有活动场所,引导村民多开展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精神文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知识文化传播途径单一,加快和谐农村建设的目标。本科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该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0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8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
这两个科研报告主要依据易门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易门县龙泉街道水桥社区居民点规划》、《易门县2011-2015年岔河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规划报告》、《易门县2011-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长期规划和相关专项项目规划》、《玉溪市移
1民局关于做好玉溪市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玉移办[2008]31号、玉溪市移民局《关于玉溪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库区基金管理细则的通知》玉移发[2011]12号。遵循坚持以改善环境卫生和移民居住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坚持对村内道路不规范、过载的土路进行水泥路硬化改造,提高村庄道路的完好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对村内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坚持方便群众、利于群众,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业余文化活动,逐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节减建设成本,降低运行费用;坚持项目建设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来编制。
这两个科研报告分为总论、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域现状和环境问题、总体方案设计、建设方案及标准、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措施、施工安全卫生、建设安排及招投标、保障措施、项目验收、技术经济分析、项目效益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风险和可达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15个部分,在编制过程中几经磨砺,反复锤炼,思路日渐清晰,认识不断升华,详细叙述了该项目工程的各方面情况、落实措施及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较为全面。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明确了我社区中村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让水桥中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文明起来。同时,也将逐步解决水桥中村面临着的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文化基础薄弱、移民素质普遍不高等的短板带来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水桥社区将秉承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托该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村民改善村容村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村民能够自觉行动,使水桥社区旧貌换新颜;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多样化、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使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实现水桥社区文化的繁荣。
该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得到了县移民办、龙泉街道办相关部门和水桥社区居委会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汇报完毕!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予评审!
第五篇:移民新村工作情况汇报
移民新村工作情况汇报
移民新村位于镇西南2.5公里处,全村8个村民小组,331户,1437人,于2010年9月1日整体迁入。搬迁入住后,镇党委、政府面对搬迁后的诸多问题,审时度势,找准症结,主动作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齐村两委班子入手,通过采取整治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化解社会矛盾,稳定一方民心,同时落实扶持政策,找准发展方向等措施,确保了移民新村的稳定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下列荣誉:2013省级创新管理工作三等奖,奖金20万元;2013年市级强村富民二等奖,奖金60万元;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市级文明新村;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移民工作先进村委、平安建设先进村;村支部书记被县委授予2013双百优干部。主要做法是:
一、排民忧解民难 稳定为先。移民要发展要致富,稳定是先决条件。按照一个目标、五个强化的要求,切实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一个目标就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重大事不出县。凡是**村发生的信访案件,一律由主抓移民工作的副书记会同村、组干部共同协商解决。五个强化就是强化领导接访、强化事要解决、强化信访工作日制度、强化信访秩序规范、强化责任追究。具体工作中,一是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限期解决。如针对移民村存在的治安、交通隐患等问题,镇党委、政府先后筹集了10余万元,在村四周修建了围墙,安装了视频平台,主干道上设立了限速带,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对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掌控,按照不发生赴省、市、县上访的零目标的要求,对不稳定对象实行镇、村干部一包到底的包案责任制,彻底解决遗留问题。例:后续移民刘清彩一家急要宅基地,陈廷江带领村干部连续5个晚上到二组开群众会,入户做工作,调整自留地,七天内解决了问题。三是对可能诱发到赴市、进省的集访、可能导致非正常上访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化解,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对少数移民的不合理诉求坚决不答应,积极做好政策解释。对于态度恶劣、为求一己私利、造谣生事影响极坏的从严打击。如移民阻挠分地入户、欺压群众、拐卖人口,在充分取证后对其依法进行了严惩。通过镇、村干部深入细致地工作,今年以来新村没有发生大的不稳定事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二、抓经济谋发展 创新思路。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想办法、找路子,千方百计谋发展。一是致力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移民政策优势,积极争取资金26万元,在生产用地内打配机井8眼,新建护井房8座,配备机组、水泵等全套设备8套,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为农业丰产、农户增收提供了保障;二是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先后5次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到移民村授课,并发放技术指导手册1000余份,累计培训群众800余人次,达到每户移民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目的,增强了群众的自富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争取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建起占地67亩的移民创业园一个,设有2个养牛场,年出栏育肥牛1000头,羊1200只,猪1200头,年效益达300余万元。已争取资金30万元,计划兴建大棚14个,鼓励移民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经多方引导、培训,村内有120余户、250人从事手工地毯编织,70余户、200余人从事电子产品加工,年收入600余万元;四是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利用县产业集聚区的招工政策,引导100余人到园区企业上班,同时动员周边的板厂、砖厂、养殖场、建筑队等个体经营者大量招收移民,安置移民劳动力200余人;五是助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养牛合作社养鱼合作社,全村现有农资门市部2家,家具家电城1家,饭店3家,建筑队2支,超市2家,美容美发店2家,机械维修门市部2家,水暖安装维修门市部3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移民群众的收入,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搬迁三年来,通过落实上级扶持政策,多策并举引导移民发家致富,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已达8012元,远超当地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好的融入到了当地社会。
三、整村容改村貌 创优环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融入、村级主体、群众参与的文明创建要求,强力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切实做到一清、两治、三加强。一清就是清理路边垃圾、清理村边各种杂物。坚持每周由移民办、新村两委班子参与,共同对乱堆、乱倒、乱占的杂物和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检查。两治,一是要求各农户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一定要垃圾入池,村委在村外围建了六个垃圾池,定期清运。二是集中整治,由村干部带队,对每户房前屋后乱放柴草、杂物垃圾的进行清理,并通过平安喇叭进行批评、表扬。严厉打击损坏公共财物,乱搭乱建、损坏树木等行为,如每户门前绿化带及树木,户主是责任人,如有损坏,定期补栽,并交押金200元,一年后树木成活,押金退还农户。对树木管护好的,年底每区评出10户,每户奖励100元。三加强,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让群众自觉接受管理,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确保村容村貌整洁。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镇政府为该村购买垃圾收集箱16个,选定垃圾填埋场1个,村里组建了4名专职环卫管理人员,定期按时清理垃圾,把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并对广场、绿地等进行日常保洁。三是加强管护责任。通过三包一评,即村干部包片、组长包段、各家各户包房前屋后,每月组织村民代表评选卫生示范户,促进新村卫生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这种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得到了省移民办领导的认可,创新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省市的表彰。
四、凝民心聚民智 村务公开。新的村委班子配齐后,村内大小事务必须由两委班子研究,群众代表同意后实施,做到公开透明,如三个养殖场对外租赁,村委开二次群众会,公示7天,最后以每年租赁费4万元达成协议,同时安排农民工就业50人。去年帮扶单位帮扶资金1万元,镇政府、村委又筹2.5万元,先制定发放方案,公示后,经群众代表同意,每户发放一壶油,一箱鸡蛋,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200元补贴,70-80岁老人每人发100元,应届大学生每人奖补500元,特别困难的8户,每户补300元。另外,村委成立了村务管委会,大到财务收支,保护环境,清洁家园,健康生产,小到农户红白事,管委会都积极指导、帮扶、管理,加强了集体财产管护,融洽了干群关系,确保了村务工作积极、长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