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山区新村的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建设山区新村的经验材料
**县**乡**村地处**,是一个典型的易旱边远山村。近年来,村、支两委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兴修通村公路7公里,新建饮水井75口、集中供水池2口,护砌灌溉沟渠6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350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巧借东风,争当领头雁
改革开放使农民解决温饱、逐步走向富裕之后,群众要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该村群众要求解决路难行、饮水难等生产生活困难的心情十分迫切。去年初,中央1号文件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到了该边远山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因势利导,走访群众,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凝聚全村1700多人的力量,群策群治,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十年发展规划及近期发展目标,力争通过十年努力,使全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设施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当好山区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立足村情,选准突破口
**村顺应民意,突出民生,把解决群众饮水难、出行难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着力抓好村级道路建设和饮水工程建设。
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是该村的地貌特征,农户大多居住在山坡和山脚。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较薄,全村裸露岩石较多,岩层较厚,地质较硬,修塘挖堰十分困难,全村仅有小型山塘40来口,总库容量不足3万立方,既供农田灌溉,又供群众饮用,特别是前些年发展煤炭、石灰等资源性企业,地表水受到污染,全村仅有的一座小Ⅰ型水库——**水库也未能幸免,水源不但不能饮用,连浆衣洗裳都成了问题,饮水困难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2006年春节刚过,村支两委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户,调查摸底群众饮水困难情况,请人设计饮水工程方案,聘请专业施工队施工,首先从饮水最困难的9组、11组打响掘井战役的第一炮。为了使群众主动参与,村里出台了奖励政策,每个农户打一口井,村里奖励100元,每2户合打一口井,村里奖励200元,每3户合打一口井,村里奖励300元,大大激发了群众打井的积极性。为了选好井址,他们科学勘察,但由于地质复杂,有时一口井要选好几处才能打成功,11组戴作丙家一口井经过4次选址才打成功,在打井过程中,有时遇到岩石层,需要使用雷管、炸药爆破,他们就积极争取爆破品主管部门支持,并聘请专业爆破员进行爆破,确保了施工安全。井打成功了,群众尝到第一口甘甜的井水,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到井边,尝过井水后,高兴地说:“这下俺可以喝到好水了,谢谢你们,谢谢共产党。”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交通十分不便,不仅群众出行难,商家客贾也不愿意进村收购农副产品。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下定决心修好通村路。他们召开村党员及村民代表议事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尊重群众意愿,决定将村里两条7公里长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原有路基窄而不合要求,需要挖山扩宽路基,工程量非常大,但群众听说要修水泥路,个个拍手叫好,纷纷主动请战开挖山路。他们发扬“愚公”精神,采用手挖肩扛的办法,一锄一锄地劈山筑路,参战群众达450人次。为使路基工程早日完工,群众从早战到晚,许多群众连吃饭都是家人送到工地。“人心齐,泰山移”,不到一个月时间,7公里路基全部整修完毕,经过艰苦施工,通村公路顺利建成了。
三、广开门路,筹措配套款
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问题,该村村、支两委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不增加群众负担,广辟门路,实行多渠道筹资。一是发动本村群众捐款。建设新农村,群众是主体,群众出资建好自己的家园,是自己及子孙受益的事。要求村干部每户捐款500元以上,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群众自愿踊跃捐款,2组个体老板戴术元主动捐资1000元;3组70多岁的老人戴承其,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270元养老钱也捐了出来;1组困难户戴作海,妻子刚做完手术,仍主动捐款300元。通过发动群众捐资,共筹措建设资金8万多元。二是向村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筹集。通过做企业老板和个体工商户工作,共募集资金4万元。三是向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募捐。通过向在外工作人员发函、主动登门拜访等形式,共筹集到通村公路建设资金近20万元。国家审计署驻长沙办事处一名负责人春节期间回乡探亲,当即表态捐款15万元,现已到位资金5万元。四是盘活资源筹措资金。去年上半年,经过群众同意,他们采取租赁形式,成功拍卖了一处山林,拍卖资金5万元全部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四、着眼未来,拓宽致富路
“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是该村建设新农村的一大目标,为了解决群众致富的问题,他们积极探
索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他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抓增收。通过利用血缘、地缘、人缘“三缘”关系,由外出务工人员中的管理层牵线搭桥,以及依托中介服务组织,全年输出劳动力450人,创造劳务收入近300万元。另一方面扶持发展工业抓增收。近年来,他们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大抓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先后发展了2家石灰矿,3家石煤矿,3家采石场,1家
炭化砖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9家,吸纳剩余劳动力120多人,带富了一方群众。现在全村85的农户住进了楼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100,手机用户达到240户,拥有摩托车60余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建设山区新村的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山区新村的经验材料。
第二篇:新村建设
大坞凫山新村建设简介
大坞镇位于滕州西部,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中心镇”、“示范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近年来,大坞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来抓。2008年修订完善了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建设中以总体规划为切入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三高原则”。目前镇驻地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达3.8万人。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和两级市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增强城镇聚集能力,拉动镇域经济的发展,膨胀城镇建设规模,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依据城镇新一轮修编方案的布局,根据福兴村实际,借助第三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优惠政策,决定对该村实施整村迁建、异地安置建设工程,筹建大坞镇凫山新村。新村占地60亩(其中刚性指标20亩,弹性指标40亩),旧村占地148.21亩,新村建成后可净增耕地108.21亩。该工程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建筑面积58000㎡,总投资8600余万元,回迁安置366户,建设商贸房10000㎡,回迁户型分90㎡、120㎡、140㎡(子母楼)三种,可满足回迁群众的自主选择。新村建成后,必将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大大提升城镇的品位和档次。
2011年5月
第三篇: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
反弹琵琶反运作 新村移民新模式—“上店现象”成为**出山离库计划的另类创举
**“三村”建设在全省是一面旗帜。其中,移民新村是**实施出山离库计划、扶贫整村推进的重要举措,通过把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库区群众整体迁移出来,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但上店移民新村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把群众从库区迁移出来,而且就地大兴土木,建新村,育市场,聚人口,兴产业,避免了其他移民新村调整土地、安排就业、开辟稳固收入来源的困难和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出稳定性、繁荣性和成功性。目前,上店村没有一户群众搬迁外住,原来搬迁的农户也先后重返家园,并且吸引了一批客商纷纷前来寻求商机,投资兴业。“上店现象”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一连串思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五个变化上。
一、变传统眼光为现代理念
上店村系**县城郊乡鸭河口水库的一个典型重淹没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05户1286人,人多地少的矛盾本来就比较突出,1992年鸭河口水库除险加固水位升高后,耕地基本全被淹没,所余土地几乎全为岗坡薄地。长期以来,群众呼吁的是整体搬迁出去,县乡也感到这是唯一的出路,但囿于资金的限制,迁移只能是一种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县乡政府和群众从不同角度同时想到、盯上扶贫款和救济粮,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和依赖性,越救济越贫穷,形成恶性循环。随(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着近年来鸭河口水库大坝再度加高项目的论证、报批,上店移民问题更加突出,已经到了不考虑不行的地步,但在庞大的迁移安置资金面前,这种思路基本上仍是“死路一条”。山重水复疑无路,观念一转天地宽。新任县乡领导重新审视了上店村的各种自然因素,认为该村具有区位、人口、资源、产业四个适宜就地开发的比较优势,于是一个反弹琵琶、低成本就地兴建移民新村的思路就这样形成了。
二、变重淹没村为中心集镇
上店村“一脚踏六乡”,是留山、太山庙、皇路店、石门、南河店、城郊六个环库乡镇的交汇处,方圆15公里以内有6万多居民,这种独特的地理形成的区位、人口优势是建设中心集镇的最佳选择,也是就地建设移民新村的最基本条件。于是,借助国家在**搬迁扶贫试点的机会,注入项目款150万元,自筹资金110万元,在上店建了“一街三场”。“一街”即移民一条街,长640米,宽20米,可容纳200多户群众置业经商;“三场”即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3000多平方米的鲜活鱼批发市场、4000多平方米的花生交易市场。目前,已硬化街道1.28万平方米,架设路灯9座,统一为两层欧式建筑的街道门面房完成8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市场地面硬化和围墙、凉棚、摊位建设已经完成。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舞台、廊亭等一批设施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心集镇似乎在一夜间展现在人们面前,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成为聚人气、活商气的有效载体。
三、变瓶颈制约为促进因素
集镇建成了,距县城也仅有16公里,但咫尺天涯,却使上店变成一座“孤城”,路的问题又突出地暴露出来。“公路通,百业兴”,公路如果得不到修建,上店仍将是“穿着华衣嫁穷郎,兴奋一时苦终生”。上店之所以贫穷,除了淹没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路的制约,为了变瓶颈制约为促进因素,县委、县政府以及城郊乡党委、政府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通过争取项目、沿线群众投资投劳、干部职工捐款、在外老乡援助、工程队垫支等办法筹集资金350万元,高标准修建连接县城与上店的库区公路,成为上店及其他毗邻的库区村镇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加速了产业开发,促进了产品交易,实现了群众脱贫,群众感激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亲切地称这条路为小康之路,并立石篆文矗立在路旁。
四、变低效作物为观光农业
集镇建了起来,公路也修通了,在其他产业尚未发展起来时,群众主要依赖生存的仍然是土地,但有限的岗坡薄地又能为群众提供多大的空间和支撑,带住这一问题,县乡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上店实地“把脉会诊”,认为沙质土层适宜发展以花生为主的种植业和以柿子、杏李为主的经济林业。在科学的指导下,上店村决定摒弃传统低效的农作物种植,大力发展以花生、柿子、杏李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和经济林,并将发展定位于观光农业。目前,花生种植规模达到3000多亩,年产60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成为上店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日本大叶柿3000多亩,并与日资企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上野忠株式会社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种植美国杏李500多亩、美国红提100亩,全部进入盛果期,年收入可望超过1000万元,这些不仅仅是上店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重要因素,而且将成为上店人扬眉吐气的观光绿色长廊。同时,利用库区特有的水资源发展养殖业,投资500万元建成拦水大坝,拦蓄水面400亩,养殖珍稀水产品10余种,年产值达150万元;投资70万元的拦水大坝工程也即将启动,3年后年产值将达700万元。这种养殖也与观光娱乐、休闲垂钓结合在一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变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
如果说第一产业能够使上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话,那么真正使上店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将是二三产业。有两大优势,一是地毯加工业。上店素有地毯编织的传统,全村60%的农户从事这一产业。新村建成后,立足这一优势,县乡合理引导,相对集中,形成了连片规模。目前,加工户达到180多家,织工达到近千人,其中80%来自镇平、方城、社旗、南阳等周边县市,年产地毯3000多平方英尺,产值达80多万元,与相距3公里、远近闻名的地毯专业村——贺庄形成了“姊妹集镇”。二是旅游开发。上店旅游资源丰富,有碧波荡漾的鸭河库面,有数千亩网箱养鱼的特色景观,有人文古迹二郎岗和扁鹊庙遗址,距县城也仅有25分钟车程。为把这些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县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目前,投资25万元的上店码头已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的龙泉旅游度假村已建成别墅7栋,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已发展农家乐12户,一批游船、快艇、冲锋舟、脚踏船、划桨船也相继投入使用,水上游乐活动快速发展起来,成为节假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创收30多万元。
第四篇:文明新村建设
《武湖农场2009—2010文明新村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各分场、生产队、各企事业单位:
《武湖农场2009-2010文明新村实施方案》已经农场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湖北省国营武湖农场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三日
武发【2010】8号
关于成立五湖农场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为加快推进武湖地区“一主三化”示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和改进文明新村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武湖农场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长:周少敏(农场党委书记)
邬学敏(农场场长)
副组长:喻大敏(街工委副书记)
彭威胜(街工委副书记)
谢双莲(街工委宣传统战委员)
成员:马晓峰(街党政综合办主任)
胡学华(农场民政办主任)
孙练兵(农场财务科科长)
雷建明(农场城投公司经理)
彭冬华(武湖城管负责人)
陈勇桥(农场农业科科长)
万恒海(武湖土管所所长)
刘斌(武湖教育总支书记)
余大清(农场综治办主任)
肖仁亮(农场文化站站长)
邓思起(武湖卫生院支部书记)
陈代官(武湖司法所所长)
张斌(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王治华(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宣传干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谢双莲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胡学华、张斌、王治华。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
关于表彰张湾队、江咀队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2010年,在全场上下的努力下,在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的推进了我场新农村建设,张湾队、江咀队以“四通四改一化”,大力改善湾村环境,推进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主的创建活动,实现了环境面貌与文明水平的同步提升,为表彰先进,经农场研究决定,授予张湾队、江咀队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称号!
农场党委希望,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上台阶。各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努力为我场文明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五湖农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表彰高车中心村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2009年是我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全场上下的努力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高车中心村通过采取“迁村腾地”,突出规划先行、“五个统一”、群众自建、村镇建设与文明建设同步的模式,积极探索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为表彰先进,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授予高车中心村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称号!
农场党委希望,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上台阶。各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努力为我场文明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五湖农场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五篇: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村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魏岗镇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总要求,坚持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题的原则,全面落实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的四自方针,全面推进并加快我镇新村建设步伐。
二、任务目标
到目前为止我镇已破土动工的村有大陈、谭营、蒋庄、刘各、马厂等五个村,这五个村要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及时处理和化解好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实现复垦目标。其他未动工的村要广泛发动,全面动员,组织有意向的群众或村民代表到已成型的新村去观摩,以便强化群众进行新村建设的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办”,做到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村建设这项工作在全镇铺开。
三、实施办法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镇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高士宏,副组长:李宁、路庆臣、芮成武,成员:马厂、魏岗、刘小庙三个督导组全体成员、怀济田、芮成文、李栋、雷磊、张英华。
下设新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赵心林,内设土地置换组,组长:李培才,质量监督组,组长:芮成文,资金管理组,组长:怀济田。
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包村干部为村级领导小组的指导员。
2、抓住重点,稳步推进
新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牵涉面广,困难程度大,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到快而好,稳而实,就必须要抓住工作的牛鼻子,即:宣传发动是基础,整村推进是重点,群众参与是核心,公开透明是保证,干部引导是关键。
(1)宣传发动是基础,新村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使广大群众知道新村建设的意义、目的、目标、要求、打算、设计方案、规划日程等,以及他们在新建设过程中所能得到的补偿和新建成后他们所能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内容。使广大群众人人明白,积极主动参与并配合此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发动,深入宣传,要开好广播会,群众会,村民代表会,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整村推进是重点,新村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土地复垦,复垦的前提就是清理老村界内地面上的一切附属物,为确保数量和质量,镇委、镇政府要必须实行整庄搬迁,做到开工一个村,完善一个村,全部复垦一个村,不留尾欠,不留后患。
(3)群众参与是核心,新村建设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在新布点的基础上,在限制面积的前提下,放手让群众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规划,自己建房,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管,镇村绝不越俎代庖,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公开透明是保证,复垦经费必须不折不扣的全部用于新村建设和土地复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为此,镇委、镇政府明确补偿标准如下:
老村内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土墙建筑房屋500/间,砖墙建筑房屋800元/间,楼房(含平房)1000元/间,老村界内除房屋以外的其他地面附属物的清除补偿标准为400元/亩(如上级出台新的拆迁补偿标准,即按上级文件执行,已拆迁的补偿过的不再重新补偿),财务透明了,群众理解了,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融洽了干群关系,更便于现在和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5)干部引导是关键,任务、目标明确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村建设牵涉到千家万户,牵涉到土地租用,调整和分配这这一系列工作,靠群众自己商量是很难达成一致并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干部要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综合各种意见,结合实际,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处理,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建设新村,土地复垦的最终目的。
四、严肃纪律,强化督导
新村建设是一项政府投入多,基础设施建设量大的社会、民生工程,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和个人要严格按规矩办事,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放在首位,镇政府将加强管理和督导,及时摸排和掌握各村新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或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村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