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列馆调研报告
陈列馆调研报告
在此次校史馆设计之前,我们在安徽省调研了三个展览性建筑。分别是,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一、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41380平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四“水归堂”即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中庭开阔的空间营造出富有文化意味的动态景观。而“五方相连”则通过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厅连通东、南、西、北四方,营造一种“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间格局。
·周边环境分析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新馆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美术馆3个文化建筑呈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主入口向东,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
·流线分析
展厅成回字形布置,参观流线从一个馆到另一个馆,可一直走下去,也可以回到中间大厅,在进入其他馆参观。不论何时,都可以直接回到大厅,在进行参观,流线设置合适,并且人性化。
红色为参观流线,黄色为办公和专业人员流线,紫色为贵宾流线,蓝色为藏品流线。博物馆的流线合理的组织了各股人流,路线简洁通畅,避免了重复交通设施的布置,便于观众参观的连续性。
·功能分析
馆内功能分区明确,根据陈列内容需要,满足不同参观路线要求,保证陈列和参观的系统性、顺序性和选择性;人流组织合理,路线简洁,合理安排观众休息空间;工作人员房间与参观路线不交叉干扰,但与陈列区联系方便,便于组织观众参观、展品保卫等工作。
·光线分析
·展厅部分多由人工照明提供光照。
·办公、休息、服务性功能均可采到自然光线。
·中庭的顶部的玻璃设置,使整个大厅的光线都很充足
·形体空间分析
通过切削几何体的方法来生成建筑,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处理建筑被切掉的部分运用玻璃幕墙,对应的功能为一些交通空间和一些室内通高的休息平台。
·材质分析
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玻璃幕墙的内庭院设计,赋予了其现代感。门厅与通高中庭的墙壁全部以白色石材装饰,给人以徽派建筑白墙黛瓦的感觉。地面与天花板全部以地板铺成,通过反射增强了大厅的空间感,并且与白色石材的对比产生一种温和感。
二 渡江战役博物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纪念馆由南向北为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
胜利塔高达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设从空中俯看呈五角星的形状。
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五位总前委成员,表现出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渡江战役纪念馆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
·周边环境分析
场馆所处地势平坦,位于城市近
郊,交通便捷,与周围的水泊,公
园绿地相结合。馆内道路简洁明
了,与城市干道相连接。
·流线分析
不同于省博的流线,渡江的每一个楼层都是由一个大的展厅构成,所以游览路线通过一个大的环形简便的链接在了一起,入口通过一个直跑楼梯引入二楼营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生动流线。
·功能分析
按照战役的发展顺序展开布局,功能分布明确,让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到战役的整个过程,路线简洁。但没有给参观人流布置休息,停留空间。
·光线分析
馆内处于地下的才是真正的展览区域,所以没有自然采光,都是人工照明。
·空间体量分析
纪念馆以简约、象形的表现主义手法表达主题思想,巨大的前倾三角形实体展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度与动感,从而营造“渡江”与“胜利”的氛围与场所感。
楼梯处于两个安全对称的体量之间,进入时,倾斜的建筑使人有巨大的压迫感营造气氛。
出来时,外面光线照下来,有迎来光明的感受。
三 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该馆于2007年5月开始建设,园区整体占地面积50余亩,目前展厅面积约有8000平方,兼有七座异地保护再建徽州古迹(小姐楼、跑马楼、官厅、门坊、路亭等)。
·周边环境分析
建筑位于城市近郊,与周围的公园绿地相结合,所处地势平坦,采用园林方式规划布局。与周围道路关系明确,交通方便。由于该馆中的一些建筑是整体搬迁的来的,古代建筑材质的延续让人们更好的去溯源。其中的木制结构不仅仅在外表起到一个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他的香气,这与当今装修后甲醛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功能分析
巧妙的运用了园林式布局,将各个展厅分布其中,用长廊,道路,流水加以连接,使参观变得有趣味。
小结:
1、展览馆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的展示场所,在造型和材质上,都需要具备该地区的文化特点,并需要与周围环境契合。
2、展览馆为了要保护内部展品,在里面上并不会开过多的窗,而展厅内更是很少引入自然光,除非有特殊需要。
3、展览馆空间设计思路多样,为适应不同的展示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空间与流线。
第二篇:关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调研报告
关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调研报告
08建筑1班
1.区位 1.1地理位置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成都市区的西部,地处成都市西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北纬30°40′,东经104°。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周边道路关系
东距市中心约5公里,其范围北达羊西线,东临同和路和青羊大道,西至三环路,南接清江中路和西路。陈列馆位于摸底河以北,河的南面为金沙村,北面为黄忠村。出校门赶96或者13路到金沙车站,下车后一直向后走,到了第二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向左拐,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金沙遗址的售票厅。买学生票40元进入
金沙遗址,一直向前走,过了摸底河,就看到了陈列馆,途中还可以见到遗迹馆。
2.历史沿革
金沙遗址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的时候发现的,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遗址被发觉。2001年2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中清理出来了珍贵文物多大千余件,包括了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出土的象牙总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并确定金沙遗址是商末至西周时期古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鉴于大量的文物保护、研究问题,在此就地建立了金沙遗址主题公园式博物馆,更好的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陈列馆展示了大部分的文物,起到了很大作用。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目类型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建设起来的专题博物馆,与国内其他遗址博物馆有一定的特殊性,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已经够建设得比较成熟的地区,而其他的遗址博物馆一般是远离城市的郊野遗址博物馆,可以着眼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营造天地洪荒、雄浑粗犷的气势氛围,金沙遗址博物馆解决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城市对文物的影响,同时又不阻碍城市的正常的生活,取得了资源的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金沙遗址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五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面积约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0平方米,绿地率约70%,栽种的植被有银杏、水杉、桢南等古老树木。官方投资金额是3.89亿元。
陈列馆呈方形,建筑面积约162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个下沉式建筑,地下一层,地上3层,南高北低。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其中采用了斜坡的方式赋予了陈列馆独特的建筑文化,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
4.交通流线
由陈列馆的南面入口进去,从左边上一段很高的台阶进入第一展厅“远古家园”,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二层西厅。整个第一展厅的流线是一条迂回的S 型,流线十分明确,且不易造成拥堵,又能很好的浏览展品。进入第一展厅直接进入眼帘的是关于远古时期的一幅半景画,模型和画面同时展现;在半景画前,4座类似吧台坐椅的机器颇为引人注意,这就是红外感应定向查询系统,只需要转动显示器,屏幕上的箭头便会在半景画上移动,点到某处时屏幕便会出现关于此处的视频资料;半景画的对面是击拍式多媒体互动系统,是博物馆采用的高科技设施,全国唯一,在多媒体系统左右还有各有一个展柜,里面是一些挖掘的动物骨骼,两个展柜和多媒体系统形成三面围和;在多媒体右前方,是一个斜坡,通往第二展厅;在斜坡处还有两棵朽木,造型独特。
第一展厅的特色点有如下几点。一,独特的入口设计,从最下面的台阶开始到入口,高度差差不多有六米;采用了大理石石材做为台阶和柱式的装饰,整个墙面显得简洁、干净,给我感觉也很稳重;屋顶的灯光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略微的黄光一点点的向入口延伸而去;入口墙面很简单,整块的墙面中间整洁的开了一个洞,没多余的装饰,入口幽深的黑还和整个黄色的墙面,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入口的位置;台阶的最左边还有电梯,可以为腿脚不方便的人群提供方便。二,独特的地面设计,走在地上感觉十分轻盈。在整个展厅的中央有一块十余平方的钢化玻璃,透过玻璃可以清晰的看见下面挖掘时遗留的迹象,让人全方位的感受着金沙遗址的昌盛。整个展厅的地面有起有伏,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进出口处下沉,中央主题部分在一个水平面。三,灯光的处理,明暗的灯光变幻,半景画大量的白色灯光,玻璃地面下的散点灯光,文物陈列柜里一个个的小灯,直射着每个小型文物,黄色的灯光更显衬出每个文物的珍贵。逼真的半景画,充分考虑了视觉区,垂直和水平视角都很好的呈现在视野内。
进入第二展厅“王都剪影”,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二层东厅。直接映如眼帘是很大的一个地形模型,展示着金沙遗址的整体概况;第二展厅整体流线运用了一个马蹄形,靠着墙壁依次是,一个等人比例的作坊,砖窑,金器展示,玉器展示,陶器展示,还有一个3D动画,生动形象展现王都的手工业;最后出口处还有金沙墓葬文化展示。马蹄形流线的中间是一些大型陶器,木材和墓地的展示。马蹄型流线引导性良好,游客不易倒流。
第二展厅特色有如下几点。一,逼真的展示方式,模型、原址的从新塑造、3D动画。运用了沙盘展示了整个金沙遗址的全景,水晶做的陈列馆和遗迹馆被河分成了南北,相互呼应。泥塑的金沙手工作坊,还原的瓦窑,都清晰的向现在的我们展示着金沙文化,让我们深深感受着他们,把远古和现代的距离拉的很近。展厅出口的左边是一个3D动画展示,逼真的小人在展柜里惟妙惟肖的上演着金沙陶器、金器、玉器的详细制作过程,选材、造型、打磨,这一步步的制作都可以清晰的看见。在展示金沙墓葬文化时,几具白骨躺在墓地里,虽有点恐怖,但是更加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情形。二,如同山峦一样的展台设计,一进入第二展区就能看到沙盘后面一座像山一样的东西,在它周围一圈是一些大的展区;还原瓦窑的展台,抬高了地面差不多二十厘米,展区又依靠着墙角,如同另一座小山丘;顺着瓦窑,墙面上凸显出形似山峦的装饰,把依墙而建的其他几个展柜连接起来。
通过电梯下到第三展厅,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进入第三展厅,走过一段很黑暗的走道,光明处是一个铜像的个人展区;走过铜人展区,向后是象牙的陈列区,很大的象牙封存在液态硅胶里面,泛着黄光;再向前就是一个圆形展区,和一个方形展区,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园地方的观念;圆形展区的两边是被铁丝帷帐隔离的展区,里面的展品分别分成一块一块的,人们可以再里面穿梭。第三展厅采用了一个W 型的流线,先单独的一个铜人,再大型的象牙,大片的小型文物,游客可以自由的再各个展区参观,且不易重复。
第三展厅的特点有如下几点。一,飘渺的墙面设计。飘的不是幕布,而是由黑色铁丝编制成的铁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的设计,感觉十分新颖。触摸着铁网,感觉指尖的律动,凹凸的质感,听着铁丝网发出的声音,能由心的感觉到展厅给我们的神秘感。二,大小展柜相互的运用。在第三展厅里有三四米长的大展柜,也有七八十厘米长宽的小展柜,游客不会感到雷同和厌倦,每个文物也可以更好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且每个展柜的灯光也都不同。大小展柜也区分了各个文物的重要性,普通的、重点的,游客很容易就辨认出来,比如大型的象牙和小型的石器,方便了游客的参观。
走出第三展厅,对面就是第四展厅“千载遗珍”,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此厅荟萃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约30件精品。正对第四展厅大门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金饰放在了被抬高的一个红色的圆形展区中央,环绕着抬高的展台,四边墙面还有对这30多件特殊展品的介绍;在“太阳神鸟”金饰左上是金面具,在一个独特的角落闪着耀眼的光芒;圆形展台的其他三个角还陈列了一些金沙遗址的重要文物,每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第四展区,采用圆形流线,整个展厅对称处理,圆心就是金沙遗址的标示“太阳神鸟”,正门刚好在中轴线上,游客可以直入展厅,再下展台环绕展厅参观,一个不漏的看完所有的展品。
第四展厅的特色点如下。一,为重要文物设立的展台,太阳神鸟所在的展台被抬高了三个台阶,地面铺设了红色地毯,在一个玻璃柱里面太阳神鸟金饰放在一个玻璃斜柱上面,焕出缕缕金光显得更加夺目。通过金饰的反光隐射到屋面,影像随着圆柱的转动缓缓转动着。屋面特殊的材料十分华丽,如含血的碧玉,一丝丝的红隐含在整块圆形的屋面内,似梦似幻,如星际间的浮云,圆柱里射出的一柱光线浮现在屋面,仿佛与天连通,把展台上的文物衬托的更加珍贵。二,详细的文物介绍,不仅有解说人员的解说,在展厅中还有专门设计的“记忆”过道,走下展台,有一面隔断的墙,墙面上挂满了关于展厅内文物的详细介绍,游客在里面听着解说人员的解说,看着文物的介绍,品味着文物的珍贵,展厅全方位的给游客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
乘坐电梯到达第五展厅“解读金沙”,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进入第五展厅直面是一个大型的沙盘,画分了当时的国界,还有一名解说人员专门为此讲解;向展厅的右边走去,是一个黑暗角落,里面是七个2米高的蓝色“迷雾”柱,七个若隐若现的蓝色显示器,里面出现着淡淡的黄色字体,幽深诡异;走过“迷雾”区,向左边走去,是许多陶器的展列,在那个远古的时代,能做出那些精细的陶器真的让人瞠目结舌啊;再向左走就是一个古时祭祀的类似天坛的建筑物模型,完全用泥土制作,还有一个等比例制作的茅草房。第五展厅外面还设有书吧、礼品商店、咖啡厅、快餐店等休闲设施,在我们的发现金沙之旅结束后,可以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坐坐。
第五展厅的特色点如下。一,出口阴暗的处理,本展厅光线充足,但在出口处却完全的没有照明,还设置了七个蓝色“ 迷雾”,黑夜中发出的蓝光显得出口异常突出,也显出了迷雾的主题。二,屋面层次的处理,大型沙盘上的屋面做了吊顶出来,让整个沙盘的空间感更强,其他展品都环绕着大型沙盘,屋面也用了曲线,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
建筑中央位置设有充满阳光的中央庭院,通过纤细的柔索结构将太阳神鸟标示悬于庭院顶部,直径差不多23米,神鸟图案的光影投射于庭院的弧形壁面上,随着时间变化不停地运动,纯净的空间引发参观者对蜀文明的思考,为观众提供积淀情绪,静思冥想的精神性空间。天然的采光,让整个通道完全不需要人工照明,光线充足,和展厅内幽暗的光线形成对比,强调了过渡的作用,又有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穿插。
陈列馆满足了所有的陈列要求,陈列布置有系统性,参观路线避免了迂回,方向性明确防止了日晒和风吹,很好的避免了馆外的噪声干扰。陈列馆的流线还满足了参观的要求,人流组织合理,路线简洁、通畅、不重复、不交叉。防止了逆行和堵塞,使观众有明确的前进方向,避免了遗漏,并有良好的 光线和视觉条件,使参观者对陈列品看得清楚和准确,使观众在参观时不易感到疲劳和厌倦。
5.空间感受
进入南面入口,感觉到了一种体量的增大感,再从一个很广阔的空间通过一个很窄小的门进入馆内,给人一种很强的对比感,让人们清楚感觉到,进入了两种空间;再到高高的台阶,走在台阶上,一步一步上去,让我有种到达天界和神通话的感觉,从下向上看更有一种黑夜中看到一束光明的感觉;陈列馆没个展厅的光线处理都很到位,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气氛,也可以防止一些人的拍照,一般的相机在里面拍照都是模糊的,如果有人想进入盗窃的,也不能很好的弄清楚里面的情况吧,第一、二展厅灯光都是淡淡的那种,第三展厅几乎是完全的黑暗,只有展品的地方才会有灯光,第四展厅灯光幽静,但在几个重要文物的地方,还是特别加强了灯光,第五展厅的光线较充足的多,灯光的处理让人能很快感觉到空间的变换。还有各个展厅的特殊处理,给我的感受十分强烈,如第二展厅如同雕塑般的墙面,第三展厅飘渺的铁丝网帐,第四展厅碧玉般的屋面,第五展厅典雅的蓝色“迷雾”,把每个展厅的特色之处都加以强调。第一展厅感受古人的生活气息,第二展厅感叹他们的制作工艺,第三展厅敬畏他们的文化,第四展厅叹服古人的智慧,第五展厅思考他们的文明。观看完前四个展厅后,下到第五展厅,第五展厅外很宽敞,又是自然采光,感觉从远古回到了现在,心情也会随着变化。6.优缺点分析
陈列馆的外型独特,从远处看它的东西俩侧面看过去更像一座金字塔,由于金字塔造型本身就能给人以神秘的氛围,陈列馆也显得神秘了几分;陈列馆的斜坡线让建筑更加生动,具有方向性,但又不失稳重,同时象征了金沙文明的冉冉升起;体型的简洁有利于内部交通联系简捷,有利于结构布置的统一,有利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有利于抗震;造型简洁朴实大方;整个建筑的造型、色调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建筑更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感觉,远观就如一个在平原上 的小土坡,强调了建筑应该和当地地形的结合。
陈列馆的立面效果十分美观大方,没有过多的修饰,用材料的对比和凹凸的处理,让人就能清楚的感觉到这个建筑存在。玻璃和石材,一个实一个虚,这么的简单,却那么的漂亮,为什么文明做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好好的想过这么简单的事情。
建筑灯光处理很好,根据陈列品的大小、形状、质地、颜色细部的简繁、各部分色想的对比程度,选择了不同的照度水平,加深了博物馆内的神秘感还有就是各个展厅特色设计鲜明,让游客不会乏味。
过道处理也很好,每层的过道都设在两个展厅的出口,且过道顶上还有很大的一个开窗,一个好大的“太阳神鸟”图案印在上面,不仅美观,还给了很好的采光。
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个性特色,充分满足博物馆的使用要求,也深刻地体现了博物馆理念的巨大变革,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纯粹郊野遗址博物馆或城市建成环境博物馆的设计策略。
第三篇:陈列馆解说词范文
陈列馆讲解词
入口及挺进师塑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参观。我是讲解员xxx,非常荣幸能给大家讲解。
本馆主要讲述了1935年2月挺进师在刘英同志、粟裕同志的率领下,进入浙江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3月由粟裕同志率领挺进师在平阳山门(我们所在地)集合,开赴皖南,北上抗日的历程。挺进师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策应和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和掩护了邻近游击区的斗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浙江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重新获得发展机会,也使浙南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本陈列馆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史为主线,依托出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展示红军挺进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
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军旗,两旁是两幅浮雕,群山连绵,松涛林海,军旗飘扬,寓意着浙南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力量蓬勃发展拥护着我军我党的深刻内涵。正前方是一组群雕,再现挺进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正下方是一份电报,要求闽浙赣省委组织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5年2月,挺进师根据这份电报挥师进入浙江。浙南人民的浓浓红色情,从此拉开序幕。
这里是序言。序言的内容刚才已经对其进行了概括,现在我们来看这幅油画,这幅油画再现了挺进师组建时的热闹场面,油画前是导览电子书,大家可以通过电子书了解展馆内容。下面我们共同走进挺进师溯源部分。挺进师塑源:主要讲述挺进师的由来和挺进师组建的过程。挺进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优势兵力包围,主力部队遭受严重失败。刘英和粟裕根据方志敏的指示,率先头部队奋勇突围,历尽艰辛,回到闽浙赣苏区。根据中央军区指示,2月下旬,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帮助下,以先遣队先头部队红十军团直属队迫击炮连、机枪连,军团政治部、供给部、保卫局等机关人员和轻伤病员,突围部队红十军团二十一师前卫营侦察五连为基础,加上闽浙赣独立师一团,组建了红军挺进师。全师538人,长短枪445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挺进师的前身,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组成,组建地江西瑞金。方志敏同志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寻淮州,任红七军团军团长;刘畴西,任红十军团军团长;乐少华,任红七军团、红十军团政委。1933年9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党中央决定:北上抗日先遣队向东深入敌后,调动敌人,使主力红军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至江西怀玉山时被七倍多的敌人包围,这是怀玉山战役示意要图,先遣队在怀玉山被十几万兵力的敌军重重包围,血战数昼夜,弹尽粮绝。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被俘后牺牲,怀玉山战役最终遭到失败,将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生命,牵制十几万国民党军,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先头部队在先遣队的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率领下,突围进入闽浙赣基本地区,在闽浙赣槎源坞以先头部队为基础,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槎源坞旧址图片),全师538人,粟裕任红军挺进师师长,刘英任红军挺进理由政委;王永瑞任红军挺进师参谋长,黄富武任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挺进师在1935年2月由闽浙赣本地区等南下经过闽北根据地在盆坑整训半个月(车盆坑整训旧址)挺进师行至江西上饶石溪,遇袭时丢失挺进师中唯一一部电台,暂时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毛泽东一直认为刘英、粟裕的这支挺进师已经牺牲,但没想到他们顽强坚持下来,并开创浙西南、浙南革命根据地。实物展示:刘英用过的公文包、怀表,粟裕用的手枪套。结束语:大家了解挺进师由来和组建情况后,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挺进浙西南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讲解员xxx,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讲解“挺进浙西南”。挺进浙西南主要展示了在1935年3月,挺进师翻越仙霞岭,从闽北进入浙西南,在短短的4个月中,会合浙西南革命力量,在松阳、遂昌、江山、浦城、龙泉五县之间,创建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方圆100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挺进师所翻越的仙霞岭,及从闽北进入浙西南后,所进行的一场战役——斋郎战役的遗址。粟裕大将就曾说过:“斋郎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生死存亡最关键性的一仗”。在1935年4月21日,挺进师进驻斋郎村,利用斋郎村特殊的地理形式,与敌人进行一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而大家面前所看到的展品就是当年挺进师所使用过的武器、军号、子弹袋及公文包。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云和会议的旧址,会议当时以斋郎战役为基础,会合浙西南革命力量,决定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并开展军事部署,而这三位就是松阳地方群众组织“青帮”的领导人: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当年挺进师进入松阳,受到当地群众组织“青帮”的热烈欢迎,“青帮”也随即呼出“青红一句话,永远不分家”的口号,挺进师也因此在浙西南有了群众的依托,迅速站稳了脚跟并开展了工作。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创立,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惊,在1935年9月19日,国民党以1个军、2个师等八万军力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清剿”,粟裕、刘英等迅速在龙泉上田召开会议,决定留下第二纵队等部分力量就地坚持,其余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军,同时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也就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挺进师遭到了重大损失,第一次反“清剿”斗争失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张图片就是挺进师各纵队在受到“清剿”时所进行的部分战斗遗址。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开辟浙南
各位领导好,我是讲解员xxx,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开辟浙南部分;开辟浙南主要讲述了挺进师跳出浙西南包围圈后,会合闽东、浙南两股革命力量,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
挺进师从浙西南根据地跳出后,来到福建寿宁县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胜利会师后,在浙江省泰顺县白柯弯村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省委在闽浙边区立足后,会合浙南革命力量开创浙南游击根据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浙南这股革命力量。中共浙南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在1932年2至3月成立,叶廷鹏、陈铁君、黄先河等是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叶廷鹏,平阳万全人,也是浙南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和革命领导人,时任浙南委员会书记。这里陈列了叶廷鹏烈士的一些遗物,两边还有浙南红军游击队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浙南革命根据地的沙盘模型。
红军挺进师从闽浙赣根据地组建出发南下挺进浙江,开辟了第一块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该据地被围剿后,粟裕率领部队继续南下,经过寿宁、泰顺进入平阳,在平阳与瑞安交界处葛藤湖会合浙南红军游击队,这就是葛藤湖会师,1936年9月,粟裕率领部队在平的葛湖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了浙南革命根据地。这面就是葛藤湖会师的场景,这是葛藤湖示意图,挺进师在葛藤湖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胜利会师后,一起开赴包垟,公开驻扎了三天三夜,从此平阳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与挺进师在浙南的三年游击战争紧密结合在一起。浙南红军游击队开辟的平瑞游击区也由此发展成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挺进师在进入浙之前丢失了唯一一部电台,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是林心平同志将刘英所写的一封情报交秘密转交给上海中央特科,挺进师才开始恢复与中央失去的联系,林心平后任上海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1942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日军逮捕、壮烈牺牲,时年23岁。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再次震惊国民党,国民党当局发动了10万兵力对浙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我军迅速作出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开展游击战争。在坚持游击战争中,刘英率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特务班数十人转战至平阳北港,在腾蛟吴小垟、龙尾一带山区与中共浙南委员会、平阳县委机关回合。并在龙尾、吴小垟、风林等地指挥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平阳因此第一次成为了闽浙边的革命中心,很好地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北上抗日奠定基础。这边是360度幻影成像影成像挺进师军号,军号的原物收藏在省军事博物馆。上面存有各种军号的声音。开辟浙南讲解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北上抗日
各位领导,我是讲解员xxx,欢迎进入第四篇章——北上抗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大背景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谈判的成功,标志着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顺利结束和抗日民族统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9至10月,挺进师各部在平阳山门、凤林等地集中,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一
1937年3月2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发出快邮代电,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月中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谈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和谈代表在平阳山门、鳌江举行第一次和平谈判。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破裂。1937年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双方和谈代表在温州城区进行第二次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
二、和谈成功之后,挺进师于1937年11月在平阳凤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1月1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兼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南方八省十四个根据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学校。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邱清华同志就是这所学校的学员。
三、1938年3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平阳山门大屯村召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前来,会议决定:
一、浙江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立即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二、留下的部分干部,在浙江坚持工作;
三、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
这就是我们山门的凤岭山坡。1938年3月中旬,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七团队五百将士,整装列队,接受了曾山、刘英、粟裕3位首长的检阅,北上抗日。
四、根据大屯会议精神,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带领临时省委机关秘密迁入温州城区,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斗争。9月,中共中央批准浙江临时省委转为正式省委。
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马头岗召开。这是冠尖、马头岗会址。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汪光焕、薛尚实、龙跃为常委。大会还选举刘英等12人为浙江省出席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3名候补代表。
多媒体:这是粟裕带领改编后的挺进师由山门街出发,老区人民群众一直送到十里外梅岭亭的幻影成像(或故事)。
这些就是当时作战的武器,当然,全是仿制品。
五、挺进师到达皖南岩寺,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改番号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就是我们俗称的老三营。这支部队随第二支队机关从皖南出发东进,进至苏皖边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在著名的谢家渡战役中,打住了军威,震慑了日伪,被新四军陈毅军长授予“老虎团”称号。
这就是陈毅军长当时授予的“老虎团”团旗。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薪火相传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展馆的最后一个展区——薪火相传。国共合作谈判成功以后,粟裕率领挺进师各部北上抗日,刘英同志带领部分干部留在浙江,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2年2月,刘英同志被捕牺牲了,浙南地区就在龙跃同志和郑海啸同志的领导下,坚持了长达14年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迎来了温州地区的全面解放,这幅图是浙南各县城解放一览表,我们平阳是在1949年5月12日解放的„„
解放战争期间,挺进师的2支建制延续部队先后参加了苏中、鲁南等著名战役,可以说是战功赫赫。1949年,挺进师2支建制延续部队又经过改编。50年代,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平年代,这两支部队也是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代的种种任务,成为了新时代的英雄部队。目前这两支部队一支被编入北京卫戍区,另一支被编入哈尔滨65426部队,这几张图片就是我们这支劲旅雄师在几大著名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这边是展馆中最庄严肃穆的一部分——挺进师北上抗日平阳籍烈士英名墙。挺进师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广大将士在战场上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65位平阳籍指战员中在抗日战场中英勇牺牲。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这些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将他们的名字载入史册,更将在心里深深地缅怀他们。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展馆中最耀眼最闪光的板块——将星璀璨。挺进师及其建制延续部队在70多年的征战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从我们挺进军走出了13位将军,其中1位大将,12位少将,前五位将军都是从我们挺进师这支部队走出来的,第一位就是我们中国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大将,他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他的军事才略堪称与林彪并名。第二位,陈铁君将军就是我们平阳人,解放后担任过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张文碧将军原来曾担任过浙江军令司令员,刘亨云将军曾担任过浙江军区副司令员,王永瑞将军担任南京军区参谋长。
红军挺进师的战斗历程,是一曲英雄的壮歌,挺进师将士的斗争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挺进师在平阳的活动历史,是我们平阳人民永远的骄傲,也将永远激励着平阳人民不断进取,继往开来。正如粟裕大将军在1980年5月挥笔写下的那首诗《江海风云》里描绘的那样:“武装斗争廿余年,转战频繁几万千,英雄业绩烈士血,可歌可泣壮诗篇,吾辈不能忘过去,创业艰辛忆先贤。江海风云汇青史,激励人民永向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讲解到此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和领导的光临指导,请为我们陈列馆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四篇:陈列馆简介
陈 列 馆 简 介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古州中路大街西侧,原为清代贵州省古州镇总兵署,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四合院式马头墙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1930年4月30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中国红军第七军,攻克古州城,设军部于此(史称红七军军部旧址),并于5月1日在军部门前广场召开军民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这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打胜仗,第一次入黔攻占贵州的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播下革命火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红七军发展史上和贵州革命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缅怀红七军的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榕江县将军部旧址建成红七军历史陈列馆,以红七军攻克榕江县城为主线,展示红七军光荣的战斗历程。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现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黔东南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贵州省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军事衙门。
第五篇:红岩陈列馆观后感
观红岩陈列馆有感
作为党校学习的一个内容,我们在11.23日这天去了红岩魂广场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参观学习活动。
这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距11.27烈士殉难六十周年纪念日仅有四日,红岩魂广场、烈士墓旁正在进行着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一切在热火朝天、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场景让我们感动:尽管时隔多年,烈士们仍活在人们心中,广大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人们没有迷醉于他们用热血和刚毅换来的幸福生活中。由于特别原因,我们不能在烈士墓旁瞻仰先贤们而今的长眠之地,未能有机会为他们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在进行了程式性的内容之后,我们在陈列馆的负责人的允许和热情接待下,到了陈列馆进行了参观。
步入陈列馆,那种恢弘、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邓小平爷爷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那视死如归、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我想,他们在天堂看到共产党对他们英勇事迹如此客观和真诚的评价一定感到很欣慰吧!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们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渣滓洞与香山别墅、白公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暗无天日的牢笼里,我们可爱的共产党人承受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生活。阴暗潮湿,这样的外在恶劣环境之外,他们还面临着被严刑拷打的残忍遭遇。老虎凳、脚镣、铁链等刑具深深地折磨着他们,但他们决不泄露任何革命秘密,任反动派惨无人道地虐待着。
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在众多革命烈士中,有一名名为王朴的革命者,他曾在地下党负责经济工作,因家境较好,他主动捐出家资,创办学校等,为党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他还劝母亲金永华将家产贡献出来,支持革命。金老响应儿
子号召,支持儿子的为民事业,变卖田产、地产等共计黄金二千多两。后来,王朴因叛徒出卖,被敌人枪杀,年仅28岁。解放后,当共产党向王朴的母亲还黄金两千多两时,她拒绝了。她在八十多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了了多年心愿。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 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做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实践的新青年!
学号:2007101178姓名:曾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