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对村(社区)巡察的实践与探索(最终五篇)

时间:2020-11-11 10: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报告:对村(社区)巡察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报告:对村(社区)巡察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调研报告:对村(社区)巡察的实践与探索

截止目前,XX区委巡察组已对X个村(社区)开展了常规巡察,在巡察乡镇时对X个村(社区)进行了延伸巡察,深入发现、推动查处一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依据中共XX省委巡视工作办公室印发的《巡察工作操作指引》,我们在巡察村(社区)过程中全面加强运用,并对巡察准备工作、调查测评、发现问题、撰写报告、巡察整改五个阶段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初步总结形成“五字诀”工作法。

一、准备工作,提前要做“细”一是逐个分析被巡村特点。各村既有产业特色,如工业、农业等特色村居;

各村又有不同特征,如集镇村、合并村和经济强弱村等,要提前做好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析,在巡察组内交流,对巡察重点达成共识,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详细拟定待查问题清单。进驻前,要广泛收集被巡村的信息,拟定好各村重点问题监督清单和谈话提纲;

进驻期间,根据所发现的问题疑点,动态拟定问题清单,逐一核查,或向被巡村交办。三是规范巡察工作底稿。按照巡察流程和档案整理要求,提前做好各类表式的制定,具体有:调查问卷、两委测评表、调查测评汇总表、调查走访记录表、用于记录各村问题的清单表式、“三资”调查表、问题即知即改交办单等,上述底稿交由专人归类管理,全程留痕,以作备查与归档。

二、调查测评,覆盖面要“广”。一是调查测评对象的范围要广。调查测评对象包括被巡察村(社区)所在镇机关部门负责人以上干部,区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村村组干部、部分村民代表、少数群众和服务对象等。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有:在进驻巡察动员会上,在各村进驻巡察会议上,走访群众和服务对象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参评对象多、参评覆盖面广,确保调查数据的客观与科学。二是调查测评的内容要广。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政治意识、政治功能、意识形态、组织建设、工作作风、党内生活、廉洁程度,共7个方面、22项具体内容。两委班子及班子成员测评:按照好、较好、一般、差来评定等次,并进行分值测算。知识测试:巡察期间,可以采用谈话和笔试等方式,随机对各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党的知识等常识测试。三是调查结果运用要全面。调查中所收集到的问题线索,要在巡察中点到点的进行核查。对调查测评结果、尤其是两委班子及成员测评情况,经梳理汇总后,及时向所在镇党委主要领导反馈,便于相关问题立行立改,并将测评情况提交区委组织部,用于区镇两级在村两委换届考察中进行参考。

三、发现问题,一定要多“谋”。巡察过程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善于思考,谋划整个巡察进程,加强巡察组之间的经验交流,把握差异性、突出针对性,准确发现问题、客观分析问题、如实报告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一是要深化政治巡察。要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紧盯“三大攻坚战”不力、扶贫领域腐败、涉黑涉恶等方面,强化政治体检,查找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政治偏差,重点发现并推动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民生资金、征地拆迁、生态环保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巡察进程先易后难。巡察期间一个巡察组要巡察多个村(社区),时间紧任务重,建议遵循先易后难巡察方法,从体量相对较小、历史遗留问题相对较少的村居开始巡察,有利于逐步摸索积累村(社区)巡察经验,便于共性问题的发现与运用,把握整体巡察进度。三是横向梳理共性问题。在某一个村发现的问题,可能其它村也同样存在,进驻期间,要不断收集类似问题,不定期梳理各村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向所在镇党委反馈,督促立行立改。四是纵向查深个性问题。对于某村在某个年度存在的个性问题,要进一步查找在其它年度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梳理汇总后,形成总的问题表述。对于某村的台账资料或账务账册,要留意反常态现象,对比若干年度的材料及相关数据、查深查透,对存在多年的问题是否新官不理旧事,是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理不问等。五是通过谈话发现问题。先看台账再谈话,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验证性的谈话,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会计、村民小组经济好的组长以及信访举报人等要重点谈。要提前准备好个性问题谈话提纲,谈话时多听多想,追问重点问题,及时打断不必要的谈话。六是重视信访反映问题。一个地区信访矛盾积累多,反映出社会治理工作不到位,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实际巡察情况来看,部分重要问题线索往往来缘于群众信访举报,因此,巡察期间要集中精力排查信访举报线索,及时对群众诉求予以答复。七是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巡察组要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实在在的跑项目看现场,对于民生实事、“三大攻坚战”等落实情况,要深入一线去发现和验证问题。八是谋化专项报告。各巡察组统一计划安排,有重点的、系统的收集问题素材,村(社区)巡察结束,即能撰写专项报告,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集体“三资”、村干部选人用人等专项报告。

四、撰写报告,必须做到“准”。一是及早撰写报告,问题分类要准确。根据《巡察工作操作指引》明确的重点监督清单的五个方面,建议在巡察中期即开始撰写巡察报告初稿,将已经发现的突出问题分类写入报告,然后逐步将新发现的问题不断充实到报告里,对于待查问题在报告内作出说明,容易理清查找问题方向、防止遗漏问题、快速有效的完成报告撰写。二是如实反映问题,描述要准确。巡察结束,要形成每个村的问题清单和总的巡察报告。问题清单在内容上分为问题类别(也按五个方面分类)、主要特征(简单扼要的提炼)、问题表现、问题出处,问题表现要应写尽写、描述详实、区分重点和一般问题;

巡察报告中的问题表述要精准,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充分的底稿支撑,对于共性问题进行总的概述,突出问题要重点表述,体现被巡乡镇的村(社区)特点。三是分析问题,要准确指出问题本质。要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层次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指出被巡村(社区)党组织及主要负责人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存在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作风问题,违反党的“六项纪律”、搞“七个有之”等问题,体现政治巡察。

五、巡察整改,质效要夯“实”。一是落实巡察整改,取得监督实效。巡察整改总体要求为: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和推动问题解决作为衡量巡察质效的根本标准,要督促被巡地区全面落实巡察成果运用,建立整改日常监督工作机制。把巡察与净化政治生态相结合,与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相结合,与解决日常监督发现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达到监督实效。二是压实整改责任,督促立行立改。巡察期间,巡察组要不定期的将所发现的问题向被巡地区的镇、村党组织进行及时反馈,夯实整改主体责任,由镇村分头认领、共同整改,一方面验证发现问题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督促被巡村(社区)立行立改、所在乡镇党组织对共性问题全面推进整改。三是上下联动抓整改,形成整改合力。巡察反馈后,巡察组要对村(社区)整改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回头看”,形成巡察整改情况报告,跟踪监督整改情况;

对村(社区)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所在乡镇党组织应当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强化工作规范,提升工作质效,抓好面上整改的长效管理;

对于镇村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在巡察报告中向区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制度、制定政策、落实工作举措,实现区、镇、村三级联动抓整改,协调推进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巡察监督震摄、遏制、治本作用。四是为民多办实事,让整改成果惠及百姓。整改不仅要就问题整改问题,被巡村(社区)要举一反三抓整改、延伸抓整改,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实实在在的为民多办实事,让整改成效落地,增强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第二篇:社区实践调研报告

社区实践调研报告范文1

城市棚户区旧有房屋的买卖纠纷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现实生活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和难题。被动迁房屋案件也明显增加。法院对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认定,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否有效保障房屋买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平衡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城镇房屋买卖引起的纠纷案件中大多数房屋买卖当事人已经实际履行合同,但未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从已经审理的此类案件情况看,原告是房屋出卖人的,诉讼请求大多是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收回房屋;原告是房屋购买人的,其诉讼请求是要求房屋出卖人协助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或者请求法院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原告所有。从合同履行的情况来看,双方当事人基本上都履行了合同义务,出卖人取得了房款并交付了房屋,买受人给付了房款并取得了房屋。房屋案件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为降低购房风险,购房人到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房屋产权。

二是房屋出卖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到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三是房屋购买人要求出卖人协助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

四是法律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二、我国法律对房屋买卖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有关规定

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虽是一类特殊的房屋买卖类型,但其交易规则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同样应遵守《合同法》以及关于房屋买卖的有关法律规定。房屋买卖合同是一方当事人转移房屋所有权于另一方当事人,另一方当事人支付合理价款的买卖合同。转移房屋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或卖方,支付价款而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为买受人或者买方。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法定条件是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房屋买卖合同成立并生效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首先,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每个公民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首先要考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是进一步审理此类案件的基础。

其次,房屋买卖合同订立形式。房屋买卖合同是标的额比较大而且比较重要的合同,法律规定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以防止不必要的纠纷。但是实际生活中,有的当事人往往以口头形式确定房屋买卖关系。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只要双方系真实意思表达,为稳定交易关系,在审判实践中,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具有与书面合同同等的效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形式要求双方信用度较高,否则会给交易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房屋买卖当事人的风险,容易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一但一方反悔不予承认,在双方发生纠纷时,就会因无书面合同的认可,无法确认纠纷双方的合同效力。所以,应积极宣传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法律规定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主动采取书面形式订立。

三、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认定

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的认定:

第一种情况,城市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发出前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首先,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时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尚未发出,如果双方已经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房屋所有权已经转移,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当然有效,房屋出卖人反悔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也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房屋购买人依据该合同实际占有、使用了房屋,只是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手续,我们不能因为其未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而认定其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根据房屋动迁封闭公告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的登记手续不能作为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和依据。

第二种情况,城市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发出后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只要买卖双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出卖人是合法的房屋所有权人,买卖房屋的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购房人出具了合理的价款,房屋买卖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就是有效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精神,《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是管理性规范,而不不是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不能因为房屋买卖合同是在城市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发出后就一律认定为无效。无论房屋买卖合同何时签订,只要房屋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二)、(三)、(四)规定的情形,就不能认定合同无效。

房屋买卖行为关系到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的重大利益。法院审判房屋案件也涉及到市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审判房屋案件效果的好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法院确认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关系到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的重大利益,认真研究这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及时总结相应的审判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实践调研报告范文2

为科学整合食品安全管理力量,推进食品监管职能到位,今年4月份以来,文登市工商局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研,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为主线,严格落实“四个到位”,把食品安全管理由部门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着力构筑食品市场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一、突出“一条主线”,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截止目前,文登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1107家,食品批发经营户56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食品统一配送率70-80%,成为城乡广大群众食品消费的主要场所。

针对食品经营点多、面广,食品市场管理职能分散的实际情况,文登市工商局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为主线,着力构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改事后监管为事先防范,防打结合;改单一执法为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改单纯的行政管理为全民参与,齐抓共管,从而达到全面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维护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管理力量。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的首要保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打算,我们都坚持及时向文登市政府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有关单位的协同配合。今年初,我们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拟定了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的实施方案,上报文登市政府,得到了文登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4月15日,根据我局拟定的方案,文登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印发了《文登市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落实流通环节食品监管职能为中心,对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创建内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做出了细化规定,要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南海新区及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为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考核,从而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二)健全组织机构,逐级落实责任。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活动,居(村)委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把在居(村)委会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其管理责任,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来抓。采取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方法,在已建立的“消费者投诉站,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的基础上,在具备条件的居(村)委会率先成立“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在各联络站成立了由所在镇办分管副书记或副主任、居(村)委会主任、工商所所长以及食品安全监督员共同组成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目前,我们已在全市223个村居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创建放心社区(镇)覆盖面达到30%。在每个联络站,均安排了固定的工作场所和食品安全监督员,实行挂牌办公。辖区工商所、联络站以及监督员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位全部在联络站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市局分管局长与各工商所所长、工商所所长与联络站负责人、联络站和辖区食品经营业户逐级签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建立了分工负责、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促进规范运作,延伸管理触角。为发挥好“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的作用,各工商所每月至少对辖区设立的联络站进行一次走访,利用居(村)委会与经营业户接触直接,掌握信息全面的优势,在各联络站建立食品经营业户信息资料库,聘请责任心强、懂法规、懂管理的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管监督员,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帮助指导各联络站建立信息反馈、日常监管、区域协作、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健全基层食品安全防控机制。同时,向食品经营业户发放一张《食品安全管理联系卡》,标注工商部门和联络站联系电话等。到目前,已经发放《食品安全管联系卡》3000张。通过居(村)委会的参与,为工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有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落实“四个到位”,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经营业户诚信守法意识,提高职能部门履职能力为中心,重点落实“四个到位”,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一)宣传发动到位,营造群众参与社会氛围。以新闻媒体、文登红盾信息网等为主要载体,及时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信息,适时发布维权动态和消费警示。今年以来,共发布维权动态和消费警示156条,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消费意识,自觉抵制假劣食品,积极举报不安全食品线索,善于自我维权,健康理性消费。同时,在各居(村)委会及集贸市场宣传栏张贴宣传资料和宣传标语200多张(幅),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6000多份,广泛宣传创建食品放心镇办(村居)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深入镇办、村居开展食品安全讲座12次,并采取走访调查的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食品安全、工商监管等方面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方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拥护。

(二)规范引导到位,增强经营业户自律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着力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督导每名食品经营户建立规范的进货验收档案,并利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数据库追溯应用系统”,全面掌握每名食品经营业户经营信息以及供货商信息,掌握上市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进货来源等具体情况。市局每月组织对各工商所建立食品进货验收档案和数据库数据录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经营主体合法的基础上,保证数据记录及时、全面、准确,实现对问题食品实行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统一制作食品经营公示刊版,悬挂于每名业户经营场所的醒目处。公示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的照片及姓名,公示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的照片及姓名,公示《食品安全承诺书》和工商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这项措施,不但强化了经营业户的自律意识,规范了食品经营行为,而且便于工商部门及时掌握线索,处理消费纠纷或者违法违章经营行为。

(三)属地管理到位,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由市局统一组织,按照属地管理,在各工商所均建立了食品经营业户动态监管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详细记录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姓名、身份证复印件、健康证复印件、经营地址、家庭住址以及巡查记录、处罚记录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经对全市1200多名食品经营业户建立了动态监管档案,并根据经营活动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档案数据更新。工商所片区管理人员依据监管档案记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建立动态监管档案,食品安全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监管执法更具针对性,监管效能极大提高。

(四)联动执法到位,科学整合各方监管力量。积极实施部门联动、局所联动、工商部门与居(村)委会联动,科学划分职能,整合执法力量,推进食品监管职能到位。一是实施部门联动。今年以来,与经贸、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集中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查扣销售病死猪肉及肉制品案件2起,查扣病死猪肉345公斤。抽检食品67批次,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23起,下架各类食品456盒。二是实施局所联动。执法过程中,市局消保科主要负责组织对食品质量监测,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负责组织对大型超市、商场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管,负责对基层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工商所主要负责开展经济户口管理,对食品经营业户主体经营资格进行规范,主要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案件。对辖区内发生的涉嫌食品质量案件以及重大疑难案件,统一报市局消保科组织查处。三是工商部门与居(村)委会联动。以工商所为中心,居(村)委会为基础,建立市局“抓面”、工商所“管块”、居(村)委会“卡点”的“三位一体”食品监管网络。对食品市场存在的情况和出现问题,通过发挥居(村)委会的作用,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今年以来,全系统查处流通环节食品违法违章经营案件324起,处结消费者申诉和举报共计9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三、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顺。当前,由于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尚未出台,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分散,导致监管合力不强、职能重合、多头执法、监管缺位、执法空白等现象存在,特别是在分段监管环节的`链接点上较易出现监管空缺。

(二)农村食品市场问题较多。农村食品经营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农村食品市场多以小规模食品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形式存在。加之农村消费群体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问题食品”大多流向农村。而农村食品经营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给食品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食品质量监测效果不明显。在食品质量监测中,不同的监测部门检验检测标准不一致,往往会出现同一品种食品重复抽检,抽检结果相互抵触的现象。另外,受监测经费所限,工商部门只能对一些重点食品实施抽检,监测的覆盖面较窄,难以达到对“问题食品”进行全面清查的效果。

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着力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有效整合监管资源,避免管理“盲区”,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切实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为契机,加大宣传发动和综合防控力度,构筑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的“防护墙”。

(二)推进食品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农业部门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充分利用高科技检测设备对源头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保障食品源头安全。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秩序规范。

(三)整合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针对目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分散、检验质量标准不一的现状,相关部门要整合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设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避免多头监管、重复监测现象发生。

第三篇:村改社区调研报告

关于xx乡村改社区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地加快,很多农村自主或者被动地进入到城市化的浪潮当中,其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和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发展到了城镇的水平或者接近于城镇的水平,或者是由于要适应村级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等形势,被强制性地划入到城市建设的规划区域之内。XX乡地处城乡结合部,目前正面临乡改街道、村改社区的问题。为了了解XX乡是否适合融入城市,笔者对XX社区在村改居社区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XX街道XX村改为社区后,将原先的XX村一分为二,成为XX社区和XX资产管理委员会。这两个机构的领导班子一样,只是分别在社区和资产管理委员会中任职挂牌。村民自愿转户,转户后成为城镇户口,若不愿转户,则仍是农村户口。社区和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分工不同,XX社区办公楼设服务大厅,集中处理居民、村民的日常事务;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集体经济发展和计生工作。从属关系来说,社区归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

根据长塘社区和长塘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情况来看,XX乡在乡改街道后,涵盖的行政村可以向XX学习,保留农村户口,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同时成立相应的社区,将日常事务交由社区处理,让居民、村民能享受村改社区后的便利。

在村改社区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撤村建社区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为帮助村改社区尽早融入城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城市社区意识。其一,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工作时,在称呼上不再称其为某某村。不再在已改的社区树立农村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布置农村工作任务。其二,乡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工作时,要将已改的社区与未改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工作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社区,属于村改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其三,作为村改居的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工作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居民关心的“土地征用是否区别对待”、“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享受优惠政策”、“工作经费是否可以享受社区居委会同等对待”等问题上,站在居民立场上,充分为居民考虑,形成一致意见,给居民满意的答复。

三,政策措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是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改善居住环境,增设公益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

第四篇:社区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关于近年来我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前沿。在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社区管理创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随着“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城市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已由以横向整合为特征的单位转向以“块”管理为主的社区。因此,创新社区管理,强基层固基础,显得十分紧迫。为探索更为有效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近段以来,我们对外地在社区管理方面一些好的做法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结合我区社区管理的实际和状况,提出了以构建三级平台、四级管理为主体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目前我们正组织人员对这一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我区社区管理现状

(一)我区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城市社区45个,居民89933户,262103人,目前社区有社区工作者270名,各类协管员189名(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144名,流动人口协管员45名)。

(二)“四级网络”管理模式

2008年以来,我们在北大办事处西湖社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逐步推行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2009年,“四级网络”管理模式在全区城市社区全面铺开,各社区依托“四级网络”,实现了全区社区党建、救困助残、创业就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城市创建等30余项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2010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又对我区“四级网络”管理模式进行了拓展,统一在社区制作了社区党建四级网络示意图,在运用“四级网络”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提升。

社区“四级网络”在我区的推行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管理相对松散、不够精细;网络负责人变动快、管理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思与设想

为使原有松散型社区管理模式向紧密型社区管理模式转变,强化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近段时间,我们对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焦作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街道办事处网格化管理模式等外地经验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东大办事处4个社区划分的16个工作网格内的基本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对每个网格的管辖面积、小区楼院、居住人口、驻区单位、共用设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摸底,建立了网格基础资源信息库。在上述调研基础上,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三

级平台、四级管理为主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信息系统处置平台、“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问题处置机制,初步设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划分网格。可以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根据“人、地、物、事、组织”和管理难度,根据居民住宅、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社区共用设施等分类,合理划分社区网格,各网格之间要有机衔接,不留空白。原则上每个网格以300-500户、900-1500人(常住人口)为宜,45个城市社区大约可以划分为300个管理网格。

二是建立信息平台。统一开发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处置平台,全面支撑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制定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模式和问题处理流程,规范处理环节和步骤,形成上下联动快速处置机制。

三是定位网格功能。网格设置立足于实现资源共享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特点,并形成各部门工作合力,主要突出信息联通、处置快速、资源配置、社会保障、便民服务、民主自治等六项功能。

四是配备网格人员。可以通过整合街道和有关部门工作力量,在每个网格统一配备工作力量。根据现阶段

社区工作需要,首先可以在每个网格配齐3名工作人员,以后还可以根据社区工作需要,逐步把职能部门工作力量配备在网格中。

1、设网格责任人1名,同时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可以由街道办事处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担任,全权负责网格内党建、网格内各项工作问题的巡查发现、协调处理和联系上报工作;

2、设网格管理员1名,按每个网格配备1名的原则,择优就近在每个网格中选聘,按一人多岗和一岗多责的要求,网格管理员既是政策宣讲员,也是民事调解员;既是计生管理员,也是消防安全员。他们不分专业、不分条口,承担网格中所有信息采集、日常事务、便民服务和简易问题的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管理员在网格内矛盾隐患清、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将不必要的矛盾隐患及时有效化解在萌芽状态。也可以有效解决各个部门要求在社区分口、多头设置协管员的难题,可以有效的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设网格警员1名,以社区民警为主,主要负责网格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社会治安、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等工作的处理;

4、社会力量协同。可以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积极性,通过整合网格内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党员;网格内小区物业、庭院管理人员、院长、楼栋长;居民代表、志愿服务人员等共同参与社区网格管理,形成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管理员以及网格内各种社会力量相互联系、良性互动的局面,从而提升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网格管理乘数倍增的效应。五是完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日巡查走访、日碰头周例会、问题“双报告、绩效考核等制度,保证网格管理员每天至少对所负责的网格开展一次全面巡查走访,办事处、社区、网格责任人、网格管理员多方定期研判网格内社情民意,确保网格内一般性工作能随时得到解决;突发性工作能及时得到处置;需要协调职能部门审批处理的工作能在最短时间内分级、分类得到处理,真正实现“小事调解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街道”的目标,形成区、街道、社区、网格条块结合、快速联动的处置机制。相信通过三级平台、四级管理为主体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的实施,我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对“以社区为主”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的探索调研报告

在此共识下,建邺区计生局及时进行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按照国家计生委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机制,经共同努力,确定了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试点社区特色的“行政指导、形成制度,社区为主、整合联动,信息互通、协同管理,综合服务、满足需求”的工作机制。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4年2月,我们开始着手筹措试点方案,积极探索依托社区的街道、社区、单位“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新机制的发展途径。经认真调查摸底,最终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作为试点单位。该社区商业网点较为集中,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社区内建有48幢居民住宅楼,48间平房,有住户1989户,居民8688人,户籍人口6906人,寄住1303人,流动人口387人。驻区单位有125家。由于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为使试点工作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进而保证取得良好成效,我们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注重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计生局、试点街道、社区和区工商局、劳动局、税务局、卫生局、市容局等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至此,一套“以社区为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之有效的,以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主,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为依托,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管理与现居住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的试点工作在建邺区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正式启动。

二、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

“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新机制,是一种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依托社区,依照相关法规和各自职责,形成政府、社区和单位“良性互动”,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共同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模式。由于它适应新时期计生工作的发展要求,把计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社区,直接面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解决了社区里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外来打工、经商人员,以及个体、私营、民办等非公企业人员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盲点”和“死角”问题。半年来,在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和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构建了“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社区计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保障体系。

(一)加强行政指导,形成工作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首先提高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度,然后是解决好日益增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对此,我们把加强对新形势的认识和理顺工作关系摆上了议事日程。

1、深入调研,掌握情况。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辖区内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弄清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经营户的人员基本情况,并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造册,为商讨、制定实施方案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2、上门走访,取得支持。通过街道、社区计生专干携带计生宣传折页上门走访,取得各企事业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不理解、不配合的单位采取多次上门宣传的办法,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争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在清楚地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及取得各方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的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召开座谈的方式,征求多方意见,明确各有关单位,特别是驻区企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定职责。经过多次交流和协调,理顺了街道、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各自职责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对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的认识。

4、健全制度,加强指导。经过多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没有可靠的制度作保障,试点工作将难以取得长效的发展和切实的成效。为此,我们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和帮助下,召集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献计献策,以召开座谈的形式共同研究商讨形成了试点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作为一种常规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决策制度。针对计生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由区计生局牵头,由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街道、社区居委会以及企事业单位法人等共同研究调整工作方案。如企事业单位定期向社区上报信息、的工作安排等事宜。

二是协调制度。主要是针对驻企事业单位计生专兼职干部等的人员变更情况,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对其进行工作方法、原则和共驻共建等有关计生工作的培训。

三是会议制度。主要包括例会制度、年会制度和群众制度。通过召开每季一次例会制度,就近期工作目标提出议题,进行讨论,以平等协商的态度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并就反馈信息制定指导意见。以召开每年一次的年会制度,就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理论进行研究讨论,总结交流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查找不足,并进行经验推广。不定期地主持召开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职工和辖区内流动人口以及计生信息员、楼栋长、协会积极分子参加的群众会议,广泛征求群众对计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发挥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人翁地位提供参与机会。

1、以“召开联系会”为纽带,指导管理驻区中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企业由对政府依附关系转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从驻玉兰里社区较大的47家企业看,大多数企业虽有计生机构,但由于机构精简、人员减少,工作只能疲于应付,难以担负新形势下艰巨的计生工作任务,尤其是负责计生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身兼数职,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和能力抓经常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只能满足于统计报表和节假日的宣传教育,难以满足广大育龄人群的保健需求和对计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企业在改制、扭亏、发展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等经营活动的压力下,要想让企业领导拿出一部分精力抓计生工作是不现实的,企业要在工作时间抽出人员搞计生活动和培训也是很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找准问题的焦点,以5种途径打开企业计生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从实践来看,企业计生工作纳入社区,走属地化管理的道路,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企业工作负担,便于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职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保障,并满足了企业职工的保健需求,为其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了健康支持。

2、以“划片管理”的方式,把个体经营户和“三人公司五人店”的从业人员列为社区的委托管理对象。

3、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计生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自觉参与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提供载体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切实满足社区居民、企业职工、计生家庭、流动人口、未婚青年等多层次人员的多种计划生育和保健的需求,我们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计生工作由直接的行政干预向居民自治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计生工作只有通过居民自治,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顺利完成计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我们在试点工作中注重发展企业计生协组织,不断地优化会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健全服务网络,力争使企业计生协工作全面渗透、全面融入到社区,与社区内以楼栋长和会员小组长为首的社区计生协自治组织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进行工作经验和信息的相互交流。通过居民自治,发挥好其在企业计生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优势。试点以来,组织企业参与了以“关爱女童”为主题的广场活动等,并充分发挥企业计生协会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流动人口开展插花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技能培训,帮助流动人口掌握一技之长,为流动人口就业送温暖、献爱心。实践证明,把企业计生协会组织融入社区,与社区计生协组织合成整体合力,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切实尊重他们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人翁地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计生协组织的自治功能,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形成社区居民、企业职工、流动人口在社区内相互监督和服务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在计划生育、少生优生、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使社区内人人都能自觉参与计划生育,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功能,为社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建立信息互通,协同各家管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引导计生优质服务,为使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更好地建立并实现信息的正常变更,创建完善的信息交流网络,我们把理顺信息反馈渠道作为重点进行了梳理,特别是驻区单位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渠道作了专门的规定。

1、建立信息报告单制度。为保证企业信息采集的准确度,我们对驻区单位中规模较大或有主管部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人公司五人店”等指定了专门的计生信息员,负责将本单位每月发生的婚、孕、产、节育等信息上报社区,畅通了驻区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口和“三人公司五人店”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渠道。

2、理顺信息交换渠道。为避免信息的重复录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条理性,我们重点梳理了企业职工的信息录入渠道,分为4种情况:一是对于工作在驻区单位又居住在同一社区的职工信息录入本社区育龄妇女信息库。二是对于工作在驻区单位、居住在同一街道内不同社区的职工信息,通过社区信息员进行社区间的信息交换。三是对于工作在驻区单位、居住在本区不同街道的职工信息,由社区信息员送到本街道进行街道间的信息互换。四是对于工作在驻区单位而居住在外区县的职工信息,则由其居住地社区采集录入其信息。

3、根据信息制定工作措施。社区指派专人每月到街道计生办提取民政、卫生等部门提供的婚、孕、产、节育等信息,加上社区平时为常住人口上报户口出具证明时掌握的出生信息,通过集中分解、核实后,再反馈到街道计生办。社区在掌握人口底数的基础上建立了辖区内所有育龄妇女的信息系统,通过电子台帐设立计生工作簿,实行微机化管理。我们根据电子台帐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不同类型育龄妇女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经实践证明,这种社区直接获取信息,形成街道、社区间的信息交换的做法,与以往通过民政、卫生等部门获取信息的做法相比较,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更高。社区通过单位上报的信息联系单,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育龄妇女的最新信息,直接进行分类整理并录入微机,进行信息的交换,不仅缩短了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并且节省了工作时间;不仅减轻了社区的工作负担,还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而为育龄人群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的优质服务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平台。据调查,90%的单位职员都很满意这种做法。

1、以信息为引导,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元化优质服务。采集信息的目的在于把握群众的需求,并用以指导管理、引导服务,使计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最终赢得群众满意,我们注意通过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包括人户同在的纯居民、人在户口不在的人户分离人员、工作和居住同在的职工、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4种类型的人员计划生育服务需求点,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开展多元化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一是上门巡回服务。根据信息对重点服务对象上门指导服务,对弱势育龄群体定期巡回访视,赠送药品、宣传卞片、宣传纸杯等的形式,提醒注意事项和计划生育的生殖保健知识,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真情。二是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使群众享受到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三是充分利用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给全区育龄妇女发放环情、孕情检查服务证人手一份,方便她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免费检查,此举受到了育龄人群的普遍欢迎。

三、试点中的矛盾和问题。

以上是推行“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看到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鼓舞,但是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一)部分企业观念未转变,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够,给社委会的计划生育工作造成很大的阻力。在这次试点中发现,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和“三人公司五人店”的职员对社委会的工作比较配合。相反,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有稳定工作的人员,他们认为自己有单位、有组织,社委会没有权力“管”他们,不愿接受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支持和了解社委会的工作,不愿接受社委会的服务,势必会给今后现居地管理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力。

(二)相关的人口统计、工作程序不健全,工作困难很大。由于实施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推行的试点工作也处于探索期。因此,在生育、节育的统计方面,如何实现育龄妇女单位、户籍地、现居住地之间的口径统一、信息的及时反馈、相互通报情况,避免数据的错、漏和重复等现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开展社区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的经费不足。推行“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必然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障,才能顺利地运行,从而保证成效的取得。否则,推行“以社区为主”的属地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名存实亡。

(四)积聚在社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已成为当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向城市,汇聚在社区,但由于他们在城市求职难、工作不稳定、居住不固定,流动性非常大,缺少组织管理,不仅给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给社区带来了安全隐患。作为流动人口流入地的政府部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流出地政府的联系,制定优惠政策,切实关心、关爱他们的生产、生活,积极引导他们为第二故乡作贡献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几点启示。

看到成效,就能受到鼓舞、增强信心。认识矛盾和问题,就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根据新的情况确定新的工作思路方法措施,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引导和鼓励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在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理清计划生育、工商、劳动、卫生、民政、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在法律框架下的职责,规范街道、属地单位、社区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各自的职能分工,进一步构建部门、单位对社区开展属地化管理工作的政策支撑。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融入社区、共驻共建社区的观念。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实施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应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的宣传,让群众了解社区、认识社区,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让社区内单位及居民、流动人口积极参与、支持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使计划生育真正变成群众工作,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街道采取有效措施,对少数不配合计生工作的单位进行督促检查。街道要关心支持社区开展属地化管理工作,对少数计生管理工作淡薄、不支持计生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街道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单位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帮助社区推进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结合实际,大对开展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紧密地结合,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培训,使参训人员切实认清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势,能够从老的“条条管理”和“条块结合”的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自觉地进入“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的模式中来;要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对各有关成员单位等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有一个非常清楚、非常明了的认识,为他们能更有序地开展好工作提供“指路明灯”和理论保障。

(六)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不断提高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装备水平。虽然目前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配置不能满足现居住地管理的要求,但在各地都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的情况下,要大量增加街道、社委会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不太可能。因此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在社区建立一支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节育变化。同时提高街道、社区的现代化办公水平,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来弥补人员的不足。

(七)关爱流动人口,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流聚在社区的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其生活状况和就业情况都十分地恶劣,在社区处于一种“寄居”的状态,在城市的就业范围中也处于一种“边缘”的现象。因此,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的管理,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为导向,来温暖、来感化他们,对待外来的流动人口要同常住的户籍人口一样“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对他们的关爱,从而自觉自愿地服从和参与社区的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

下载调研报告:对村(社区)巡察的实践与探索(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报告:对村(社区)巡察的实践与探索(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社区对标定位报告

    白马寺村2011年第一季度对标定位报告 按照镇党委要求,根据镇《关于开展夺标竞赛,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意见》,为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助推农村重点工作,按照上级......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依托党建 构筑和谐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怎样抓好和谐社区建设,是秦都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经过......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作为管党治党利器,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把市县巡察列为重要内容,对......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普村社区调研报告(5篇材料)

    普社区任职第一书记工作调研报告2012年3月,我任职普村社区第一书记以来,深入社区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入社区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形成了调研报告,现综述如下:一、普村社区近......

    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调研报告今年以来,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聚集发展、土地......

    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虎头乡 关于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农村显得越来越重要。......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道县按照“五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