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 2020年公共卫生健康中国慢病防控论文课题调研报告研讨交流
15年来,我国心脑血管急性期住院治疗共花费900多亿元,每年增长20%~30%,超出了GDP的增长速度。
一、顶层设计有待“一盘棋”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人均患病,因此要进一步优化防治策略。要真正做好慢病防控,而不是得了病再去治。我国慢病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疗措施未广泛实施;防治网络体系有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分工碎片化,学科合作缺乏。
慢病防控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是单位的事、国家的事。应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慢病防控在基层、在社区、在家庭;建立起慢病防控标准;更重要的是得有强有力的政策,某个地方疾病高发、慢病蔓延,省长、市长要负相应责任。应将全民健康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建立强有力的考核制、问责制。
在健康中国推进过程中,必须同步结合相应的法治建设,要通过推出基本卫生保健法,把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个人的义务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有法治做支撑,推进慢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对于基本卫生保健法的调研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目前,结合法治中国的推进,应当迅速出台。同时,怎样把干预关口尽可能前移,解决对人群干预的难点问题?按照三级预防的要求,一级预防防发生,二级预防防发展,三级预防防控制,可以通过部门联动实现。
二、别忽视中小学这块阵地
最近,x市将入托入学的学前体检和教学档案结合起来,把超重儿童挑选出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超重儿童每年持续不断地干预,把健康生活的方式从小灌输给孩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推进过程当中,利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通过多部门联动,把关口前移,遏制慢性病呈井喷式爆发的态势,让每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应对健康教育进行立法,从娃娃抓起,让健康成为一种习惯。正所谓病从口入,建议中国出台食育基本法,和德育并列,让孩子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回家还可以监督父母。此外,在慢性病方面要强化信息化建设,特殊地区还需特殊对待。
做好慢病防控最根本的两条途径,一是健康教育,一是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然而很多人对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健康促进这三个基本概念难以区分。
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人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目前我们的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规范,效率不高。健康教育要制定目标、策略、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价,把中小学作为提高民族健康素养的关键环节,以社区为基础,以农村为重点,关注高危环境、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规范管理,让百姓得到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
三、基础支撑要强化
慢病除了生活习惯管理之外,也离不开用药。现在药品保障、医保报销越来越完善,可是病人开了一大堆药回去怎么用?找谁咨询?这就需要重视药师的作用。加强慢病防控,促进合理用药,要重视药师队伍建设。另外,要让药师与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一块为患者提供团队式服务,应该探索建立药学服务付费机制,这样才能长久。
当前,我国一方面应通过医体融合、健康教育将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国民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提倡慢病的早防早诊早治,比如推广癌症早期筛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审批,对于提升我国慢性病的治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