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发挥基层协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大全五篇)

时间:2020-09-30 20: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报告:发挥基层协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报告:发挥基层协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篇:调研报告:发挥基层协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具体要求。推行基层协商民主,创新乡村治理,是新形势、新时期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化解基层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X月X日—X日,省政协民宗委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就“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基层协商”专题,分别赴XX、XX进行实地调研,把脉问诊,探寻对策。

一、基层协商取得的成效

一是村委会换届顺利完成。在2018年全省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XX县共选举产生村“两委”成员XX人,交叉任职比例达到XX%;

依法依规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参选村委会组成人员有XX个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目标,占比XX%;

女干部XX人,35岁以下干部达到XX人,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村“两委”在引导村民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权落实上迈出了有力步伐。

二是制度建设得到完善。XX、XX所辖乡镇村都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乡镇和成员单位联席例会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务公开的细则、目录;

在乡镇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包村,指导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和自治权的落实;

在村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保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了村民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是民主协商机制逐步建立。各地普遍建立以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组织形式,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做到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着办。协商民主的内容包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点工作部署在村(社区)的落实;

涉及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共环境、公益事业;

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等。协商的主体扩大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驻村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吸纳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参与,保证了协商更加全面公正。

第二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要把基层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基层党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使基层治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举措。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国家层面的各项治理决策和部署,如果离开了基层的探索和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改革的统筹性、耦合性大大增强,许多举措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把二者结合好是必然选择。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为主变为现在的“社会人”为主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我国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要求。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要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应当履行政治组织的职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带领群众前进。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坚定不移地发展基层民主、加强法治,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基层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展民主和法治,基层最重要,基层也最紧迫。依靠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有效、最为群众认可的方法。所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关心、爱护、支持基层干部,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用干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和带头人,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最熟悉、最了解,面对的矛盾和困难也最直接,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而许多基层干部长期收入偏低,工作生活环境亟待改善。不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相适应,与群众的期望有差距。因此,对基层干部,一要关心爱护支持,二要严格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和落实激励关怀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让基层干部留下来有干头、走出去有通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第三篇:努力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努力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摘要】以人民政协为制度形态和组织载体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作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对于保障政治生活的有序高效运作起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制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协商民主理念和价值要求,主要体现在人民政协的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人民政协的界别构成体现了协商民主在主体维度的价值理念;人民政协的履职过程践行着协商民主的价值理念;人民政协的工作原则蕴含着丰富的协商民主理念。努力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需要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的运作制度和法律体系。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 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0多年来,人民政协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行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以人民政协为载体,运用协商民主所构建的社会治理和政治沟通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最早是1991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他说:“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是西方民主无可比拟的,也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两种形式比—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2006年2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2]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并且用“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代替了以前的“在选举、投 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的表述,这更加凸显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民主价值。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3]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协商民主”的概念,指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清晰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协商民主作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具有兼容性,对于保障政治生活的有序高效运作起着重要作用。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提出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加强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促进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为人民政协的协商实践和其他领域的协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支持。

虽然协商民主理论产生于西方,但是协商民主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政治协商制度早已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主化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取向,每个国家都把民主作为一种必须尊重的基本价值。但是,各国民主模式的形成都会受到其特定环境的影响。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模式是在西方特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深深根植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现实,因此,必然与我国的协商民主理论和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我国的协商民主理论和模式必须根植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与实 际情况,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总结我国协商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协商民主理论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把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公民群体之间的平等协商作为实现民主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或环节,这丰富了对于民主的认识。”[5]这说明民主既有相互竞争的选举民主形式,也有平等沟通的协商民主形式。“协商政治不否定选举,也不否定选举制度本身的竞争性。从程序上讲,它力图将选举建筑在有效的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基础上。”[6]因此,在我们讲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时,不可忽视选举民主或竞争性民主。事实上,只有大力发展和完善选举民主,才能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国,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制度形态和组织载体

协商民主在西方社会尚未催生出崭新的政治制度模式,但是在中国,现行的人民政协制度恰恰成为实践协商民主理念的最合适的制度形态和组织载体,因为人民政协制度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协商民主理念和价值要求,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

(一)人民政协的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 协商是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理念,而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和实践着这一核心理念。早在人民政协成立之初,周恩来就明确指出,作为新民主主义精神的体现,人民政协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7]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不仅是人民政协的议事精神,也是人民政 协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恒久主题和行为方式。人民政协因“协商”而产生、发展并充满活力。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协的“协商”原则和精神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同志提出,在“采取重大措施的时候,如果没有同有关的党外人士进行充分的协商,宁肯慢一点作决定”[8]。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协商实质不断深化,协商职能不断延伸,协商形式日渐多样化,协商议题不断拓展。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在要求人民政协“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同时,再次明确强调其“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的原则和理念。协商作为人民政协的一种价值偏好,议事精神贯穿于其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其充满生命力的源泉。

(二)人民政协的界别构成体现了协商民主在主体维度的价值理念

多元性、平等性和理性是协商民主在主体维度的理念诉求,是协商过程中对参与主体在范围、资格和素质方面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在界别构成上的包容性、广泛性特点及其参与主体的平等资格和理性议政生动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这一主体维度的理念要求。人民政协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汇集了中国社会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领域、各界别以及海内外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和精英人才,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阶层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的社会群体的优秀代表。到目前为止,人民政协共设有34个界别,各个界别又汇集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代表,这些专家和优秀代表虽然有党 派团体、民族属地、行业领域的差别,但在法律塑政治上没有大小区别,没有多数派和少数派之分,他们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协商机会;虽然有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不存在控制被控制关系,他们都具有平等的表达机会与发言权,有充分的批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虽然有性格、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但在履职过程中能够突破自身观点和利益诉求的局限,在相互讨论和理性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从而达到协商结果的一致。人民政协认同多元化的社会现买,适时吸纳和汇集不局领域或阶层的代表,并保证和要求各界别代表参政资格的平等和参政过程的理性与责任性等,体现和践行了协商民主在主体维度的价值理念。

(三)人民政协的履职过程践行着协商民主的价值理念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基本职能。三大基本职能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体现和践行着协商民主在过程维度的价值要求与理念。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一种公共政治和程序民主,政协委员在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公共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或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公共问题进行协商时,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准备、协商活动的进行、协商意见的办理及反馈等四个步骤。人民政协协商议题的公共性以及协商过程的公开任与程序性,是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在中国政治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从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制衡性的责任政治,政协委员通过政协组织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 作进行监督,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尤党派人士之间进行互相监督,这不仅是监督主体公共理性和公共责任意识在履职过程中的体现,也是协商民主对权力制约思想的践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中国式的民主政治,政协委员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公共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的过程不仅是协商民主的参与性和协商性理念在中国政治实践的现实体现,也是协商民主精神的集中反映。人民政协履职过程,也是践行协商民主价值理念的过程。协商过程的程序性、协商议题的公共性、协商主体的参与性等,不仅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人民政协履职过程的价值向导。

(四)人民政协的工作原则蕴含着丰富的协商民主理念 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人民政协在运行和履职过程中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是协商民主理论的价值要素在中国政治实践中的现实阐释。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领域、各阶层代表的不同特点,包容各组成成员在信仰、习俗、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允许其成员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平等而自由地对重大政治问题和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充分理性地表达不同的价值意愿和利益要求,在互动交流和体谅妥协的过程中达到协商结果的一致与共识。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原则是民主的平等的协商,而非竞争性的对立与压制;是理解与包容基础}二的求同存异,而非强制性的完全一致。人民政协的这一强调平等基础上的协商、尊重差异前提下的对话、理解妥协基础上的共识,正是协商民主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是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和原则要求。

总之,在人民政协中,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上,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公共事务,在“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理性协商和参政议政,从而就公共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协商民主理念在中国政治运作程序中的生动体现。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协商民主理念最直接的实践途径和制度形式;人民政协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组织机构,是实践协商民主理念的最佳组织形式。

三、坚持党的领导,努力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质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特色就在于它的协商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的协商功能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决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关系到国家重大发展目标的问题,者凝结了人民政协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 用,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把握人民政协发展协商民主的方向。这就要求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实现方式。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作用,能够有力地推动协商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把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人民政协发展协商民主,要做到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依法治国。在协商过程中,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落实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保证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体制框架内有序进行。

第二,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的运作制度。完善的运作制度是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的科学化、制度化。用明确的制度规范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的关系,规范协商民主的内容和方式。完善协商民主的运作制度包括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协商议题的制度。协商议题如何提出、如何选定等都必须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协商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协商的效果。二是建立协商意见和建}义的反馈制度。在政治协商的过程中,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经过了广泛深入地调查、认真和充分的讨论之后提出的,具有较高的科学陛和可行眭,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协 商意见和建议,党和政府采纳和落实的情况,要及时地进行反馈。要用制度明确保证协商意见和建议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程序。

第三,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的法律体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说明入民政协的功能定位是“协助”,履职方式是“协商”。这也是由人民政协的非国家机构性质决定的。“人民政协虽然不是国家机构,但因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所以依法治国方略自然就要求人民政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9]从党和政府的文件来看,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目前,我国有关选举民主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而有关协商民主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为了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对协商的具体内容、程序、方式等,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为各协商主体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协商对话的平台,通过各协商主体之间真诚的交流与互动,达成合意,实现共赢,以提高协商民主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作者: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责编:吴国挺)

(本文由山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推荐)注释: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47页。

[2]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793页。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日报2007年l1月l6日。

[5]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

[6]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学术月:I:Q}2003年第4期。

[7]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8]《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1页。[9]莫吉武、杨长明、蒋余浩:《协商民主与有序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第四篇: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调研报告

一、目前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的现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

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一)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妇女素质,不断深化以“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题的“双学双比”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注重“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现场示范、基地培训、科技接力等形式,为农村妇女的生产发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务。

(二)扶持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实现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就业。

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妇联建立了“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几年来通过基地培训100余期,培训妇女5980多人次。村里80%的妇女参与科技生产工作。成为镇、村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三)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探索文明和谐家庭创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美化新家园、亮化新村容”、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等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推广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让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农村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基层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

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种情况在村级妇代会中更加突出。基层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几次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

乡镇妇联主席兼两职以上的现象较普遍。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一是由于乡镇妇联归党政办公室领导,而党政办公室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二是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两项工作,如兼任宣传、团委、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三是乡镇干部各自包点,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另外,村级妇代会主任主要尽力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工作经费无保障。

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向政府专题申请活动经费,这就对我们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由于缺少专项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的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妇联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由于经费无保障,因此产生一些畏难、抵触情绪,阻碍了妇联工作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

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

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强对妇联工作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历来是落实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工作的手段。要加强对基层妇联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工作考核,适当规定一些硬指标,采取一些严措施,实行“软”工作“硬”考核。

五是要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地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论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论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摘 要:基层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政府主导性、普遍性、所探讨的内容具体细微、多样性等特点,是民主协商的必然发展趋势。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起主导作用,但统一战线在助力基层协商民主虽然存在难题。在统一战线助力基层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提出三点建议:在思想上坚持党的领导,在组织能动性上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制度设计上搭建好平台。

关 键 词:统一战线 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这指明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方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它与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具有协商民主的诸多特质。在开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所有社会代表都是以对话、沟通、协商的方式来达成协议,取得共识,充分体现包容、协商与合作的精神。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这个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基层协商民主,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基层(主要包括城市社区、企业、农村)平台,在遵循特定的程序下,自由平等公开地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采用对话、商讨等方式来表达诉求、参与公共决策和具体细微的基层管理的活动。

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扎根于普通公民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政府对基层协商具有主导性。我国社会传统十分认同政府优

势,不论是城市社区的民主协商、企业的民主协商,还是农村的民主协商,基层政府都是重要的组织者,而且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方案,也基本交由相关政府部门确认以获得合法性。第二,基层协商民主主体具有普遍性。基层协商民主的实施与运作主要是在基层平台进行,参与主体主要是城市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农村村民等,他们没有身份的要求,普遍参与,共同协商是基层民主协商有别于其他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基层协商民主所探讨的内容具体细微。基层协商民主所探讨的内容都源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事情都十分琐碎,具体细微,正是这样“贴地气”民主协商渠道,使得老百姓各方面的诉求得到回应,困难得到解决,践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四,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多样性。基层协商民主的出现就是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基层这个层面人民群众不但在决策前可以直接参与,决策中可以直接参与,决策后还可以直接参与,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表达看法提出意见,这是基层协商民主的大众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如火如荼的兴起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精神文明日益丰富,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日渐增强,他们的民主诉求日渐强烈。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此外,党对民主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也都在一定程度呼唤和催生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更是对发展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提出了明确需求。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它既是我党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民主诉求。

二、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主导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不仅具有重要的结构化功能、凝聚共识促进团结的功能,而且具有政治过程功能。所谓结构化功能就是党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载体而形成独特的政治结构,而这个结构的构件与发展本身就释放出政治结构功能,凝聚共识促进团结就是在根本原则、总体目标与全局规划上的一致性或认同性的达成。政治过程功能则是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特有的优势,而实现的意见整合与取向梳理。所有的这些功能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势,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建立基

层协商民主,保证社会各方面意见、愿望及诉求集中及时的反映,通过深入的对话、沟通和谈论,平等协商,达成共识,最终做出符合实际、人民认可的科学决策,在保证机会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满足各个阶层,不同人权的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进而使党的工作不脱离人民群众,达成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宗旨。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主动促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建设,而且发展完善党派、基层政治生活平台的载体,同时也引导基层民众参与政治生活。

统一战线主动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作为党实现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略,统一战线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实践。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越来越得到我党的重视,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替代,选举式民主与参与式民主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战线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统一战线以其强大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团队优势,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基层社会协商制度。

发展完善党派、基层政治生活平台载体,构件社会与政策问题议程形成体制。在基层层面,统一战线通过发挥单位部门、村居委会、小区及其他基层单位中党派、团体成员的专业化技术化的作用,建立组织化平台,从而使得基层协商民主拥有自己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社会问题、政策问题才能进入商讨的轨道,并且以此为契机,不断的扩大协商的领域范围和深度,让民众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统一战线发挥组织领导的功能,带领协商民主的群众建立起协商民主相应规则,并且在意见出现冲突时发挥统一战线权威性的功能,主导基层协商民主的有序开展。

三、统一战线主导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的难题

随着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统一战线提出一系列新论断后,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充分认识到统战工作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担心因基层协商民主的仓促发展而失控

基层协商民主的核心是自治,而基层协商民主的主体在意思自由表达的环境下,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些基层协商民主的主体本身就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并且在社会各个阶层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基层的事务往往通过这些人直接处理,效果好,效率高,并且基层工作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但是由于

我国基层社会组织发育非常滞后,行政化严重,基层组织管理的行政化与服务的社会化还没有清晰的边界划分,基层协商民主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一旦让他们参与宽范围、深层次的协商民主,有可能导致重大民生项目、重大政治决策在民主协商中失控,这样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很多统战工作对于基层协商民主的接纳是持怀疑态度的。

(二)基层统战部门担心因参与基层协商民主而增加负担

从广大统战成员自身来看,大多数是某个方面的代表人士,通过统一战线的长期培养,都担任了领导职务。在现实生活中,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加上还要参加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其工作量几乎是满负荷运转。如果在社区还要参加基层协商民主事务,仅工作强度就成为制约基层协商民主的第一制约要素,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统战代表人士,经常是居住地与户口地不一致,即使有精力、有积极性,也很难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从人民群众中发现问题,也很难实质性的参与基层协商民主中来。

四、统一战线主导基层协商民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基层协商民主是一个新的历史命题,需要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统战工作者去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困难总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放弃。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基层统战工作和基层协商民主才有突破口和着力点。只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把握好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的着力点,就能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制度化发展。

(一)在思想上,坚持党的领导

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社区开展助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就是要在基层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的意见,对助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研究、系统论证,取得理解,消除顾虑,达成共识,将统战工作助力基层协商民主与基层党委全面推行的社区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不失时机稳步推进。与此同时,要处理好统战部门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的关系。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社区社会治理有机组成部分,组织部门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政法部门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民政部门推行的社会组织培育等工作,都是基层协商民主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统战工作助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主要是利用统战思维、统战资源、统战手段发现培养代表人士、支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指导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是对网格化管理、社区自治所需要的基本组织单元和人才储备的有效补充。只要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在合理的空间开展工作,利用自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就能真正做到助力不越位。

(二)在组织能动性上,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建立基层群众、组织和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表达意见、提出诉求、协商讨论、形成共识的制度化平台,自始至终建立有一条与群众有效协商沟通的便捷渠道。从各地的实践看,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中常用的形式主要有民情恳谈会、民主沟通会、民主理财会、社区议事会等,这些组织的建立所需要的骨干力量主要来自于社会组织也包括各类兴趣活动组织的代表人士。统一战线应该牵头建立社会组织、全程参与协商民主,充分听取民意、化解民忧、解决民难,只有落到实处解决人民困难,人民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同时基层协商民主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合理的参与渠道不但不会增加统战的工作负担,反而会提高参政议政效率。在富有统战资源的社区,根据各个社区、村社统战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全可以引导统战代表人士就地参与社会组织建设;在统战资源匮乏的社区,可以引导统战代表人士根据自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的工作关联性,跨区域参与社会组织建设。让统战代表人士或者牵头建立,或者参与建立,或者只单纯从经费方面协助支持社团组织中的代表人士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带头参与社区自治。统战代表人士通过参与或者支持社会组织的建设,既可以为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社区群众受益、社会组织获利的方式实现多赢探索路径,还可以在资金、场地、人力等方面支持建立社会组织积累经验,对于整个社会组织的建设将会起到极强的主导作用。通过充分调动基层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积极性,为发展基层协商民主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在制度设计上,以搭建平台为主

统一战线在社会协商中能否发挥出主导作用,还取决于平台载体的开发与创建。从制度设计方面来考虑,统一战线对基层协商民主的着力点应该表现为制度化的平台搭建,特别是社会协商工作团的建设和会商年会制度的建立。

社会协商工作团是统一战线进入社会协商事务领域的制度化设计。组成跨层级、跨领域的社协商工作团队,是促进社会协商有序发展、显现民主效能、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组织基础。在地方统战部设立社会协商事务协调中心各级各类党委、党工委负责统战工作的领导均与协调中心建立起联系机制,在基层

社会如社区的党务管理中设专人承接统一战线事务,并与协调中心一体化联动。社会协商工作团的建立,将使得社会协商事务纳入整体的社会治理的框架,从而克服其自发性、无序性缺陷。这也将是加强党对基层协商活动领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机制。

创设会商年会制度。会商即以会议形式开展商量、协商活动。会商年会为的重要协商大会。它是在日常各种分散的、不拘形式的、多种多样的协商互动基础上,汇聚重要意见、梳理重要问题、形成重要议题、酝酿政策议程、整合社会的重要平台。协商年会应在每年“两会”召开之前,以街道社区为单位举行。各个年会结束后,会议成果集中汇总,经由统战部社会协商事务协调中心对所有问题分类梳理,并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如报告、专报、通讯等,分别送达决策机关和社会传播网络。这样制度化的设计将形成意见收集的系统,它所传达的是基层人民群众真正的诉求,这样的诉求形成有效的大数据,有助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实际上,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要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1。创设会商年会制度将是一项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它由基层群众来管理和运作,服务于基层群众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将成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1).

下载调研报告:发挥基层协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报告:发挥基层协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党代表作用调研报告

    党代表是党内重要的政治资源。长期以来,党内经过反复酝酿,层层推荐选举出来的党代表,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能够比较充分地履行职责。但在闭会期间,如何以代表的身份持续发挥作......

    发挥团组织作用调研报告

    发挥团组织作用调研报告**镇共有团员青年890人,团支部33个,其中村级团支部15个、双管单位团支部4个、非公企业支部13个以及大学生村官团支部1个。自2009年11月开展团组织格局......

    基层法院在依法治国中应发挥七种作用

    基层法院在依法治国中应发挥七种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推进依法治国六项任务。作为司法机关的基层法院,应当发......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管理日趋艰难。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

    基层党组织发挥好乡村振兴“头雁”作用

    基层党组织发挥好乡村振兴“头雁”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好“头雁”作用,用情用力做好试点镇和精准选人工作。结合镇工作实际及各村基本情况,在充分调研和论证......

    基层党建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从磐安县方前镇看基层党建 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市委组织部赴磐安县方前镇蹲点大调研课题报告 3月5日—9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小荣带队,赴磐安县方前镇蹲......

    明确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明确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张峰 协商民主只有成为一种体系,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一......

    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02[5篇模版]

    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社会工作为基层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服务,直接间接地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