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6 2019年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工作总结调研报告
10月1日起,我省开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图为消防执法人员展示移动执法终端操作界面。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等要求,10月1日起,我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工作,旨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双随机”是指全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
“一公开”是指全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按规定向社会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计划和抽查结果等信息。
“双随机”检查,实现数字化管理
“从10月1日起,全省各地开展的消防监督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被检查单位、检查人员都是由‘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信息系统随机抽取、自动组合生成的,打破了以往检查人员分片包干、定点联系的监督检查模式。”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部项目负责人介绍,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按照移动执法终端中的模块内容开展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即可实现当场录入、拍照取证、信息上传、电子签字等执法流程。
据介绍,省消防救援总队借力数字资源优势,确保“双随机、一公开”单位数据库资源鲜活有效。全省各地支队、大队级消防救援机构依托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本级检查对象名录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将根据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的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检查对象名录库涵盖了依法应由消防救援机构负责监管的全部检查对象,检查对象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消防安全责任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包括本级消防救援机构所有在职在岗且取得执法资格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和辅助执法消防文员,明确执法检查人员的姓名、性别、单位、职务、执法(辅助)资格证编号、岗位、专业技术职称类别、执法工作年限等内容,按岗位进行分类标注,设置不同的抽取比例,专职消防监督员的抽取比例要高于其他岗位人员。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列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实现数据共享。检查对象信息可以通过消防监督管理系统以及当地政府政务信息平台汇聚,并通过市场监管、文化旅游、教育、民政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收集补充。
实现维护管理“标签化”。按照监管重点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种风险单位,用“红、黄、蓝、绿”四色标注。大队级以上消防救援机构将“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相结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按抽查细则设定抽查参数,对两次检查不合格的将上调抽查比例、频次,反之则下调。
此外,省消防救援总队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随机抽查的事项、依据、内容、主体、对象、方式、比例、频次等内容,并及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
支队级消防救援机构可以在总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基础上,结合地方立法和本地工作实际,制定本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修订、机构职能转变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工作中,不少工作人员感慨,这次改革对于工作人员自身也是一个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好机会。“检查任务结束后,我们几个人常常会交流心得体会,工作也更加认真、仔细了。”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某工作人员表示。
随机不随性,“一把尺子”执法
“长期以来,消防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分级管理原则,对社会单位进行定期的抽查检查,消防监督员按乡镇、街道划分辖区和网格,监督员有相对固定的辖区和监管重点单位,时间一久,检查执法时难免会有随意确定检查对象、反复检查同一个对象的问题。”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说,个别监督员因为对有些单位监管时间较长,情况比较熟悉,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麻痹而放松了消防监管要求,形成消防监管“老好人”现象。
“是有这方面的一些问题。”石家庄市某城市综合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消防部门有相对固定的消防监督员对点联系酒店,日常检查、消防宣传等工作对接较为紧密,对消防检查也就“习惯成自然”,也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对身边的一些动态性隐患放松警惕。
随着消防监管模式的改革,现在这一现象正悄然发生变化。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我省先期试点单位,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系统和移动执法终端建立了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并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般单位、九小场所及建筑类别、场所性质、规模、建筑消防设施类别等进行分类标注。根据火灾危险性,设定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国家机关、医院、轨道交通等类场所标签,合理设定抽查比例,确保抽查精准度。
“这种随机式检查的好处是堵塞了执法随意性空间,给执法人员戴上‘紧箍’,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随意性增减检查频次,选择检查对象,更不能想怎么查就怎么查。”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部项目负责人介绍,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将打破过去属地、分级管理模式,搭建起统一的执法平台,整合执法资源,可以“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执法,检查人员都是系统随机产生,使社会单位不敢有侥幸心理。
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双随机”抽查机制极大压缩了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双向寻租空间,降低了“监管俘获”发生几率。具体而言,监管部门先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再通过摇号等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这样一来,抽查计划生成前监督对象和监督人员都“未知”,抽查计划一经生成同步公示,监管人员再不能“选择执法”,企业也不能心存侥幸、冒险违规。
不仅如此,公平公正的检查让社会单位也更加自觉地履行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即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向社会公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并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或者已经落实防范措施。
承诺就意味着责任,公开就要接受监督。“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激发了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的自觉。笔者在石家庄太和电子城采访时看到,单位建立健全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逐级明确了消防安全责任;在石家庄市中兴服装广场了解到,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消防安全教育计划,依托微型消防站、影视教育基地、安全管理文化宣传展等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素质。“说到底,消防安全是各单位自家的事,这是我们的责任。”一位单位负责人说。
检查结果公开,彰显征信约束力量
结合工作实际,我省制定了《x省消防救援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抽查实施细则(试行)》,在日常监管中,对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至少抽查一次,其他类型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抽查比例不应低于总数的80%,一般单位抽查比例不低于总数的20%,九小单位抽查比例不低于总数的2%;在专项检查中,需制定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方案,明确抽查比例。
根据《实施细则》,大队级以上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及时通过当地政务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x消防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计划和抽查结果。
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部项目负责人说,“一公开”不仅强调将抽查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也同步公开,推动社会监督,将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监管范畴。消防执法改革以“列清单”“适度查”等具体措施,防范了监管部门对社会单位管理的过度干预。
传统监管模式是对所有市场监管主体的平均用力,成本高、市场主体压力大。“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可贯穿于市场主体监管全过程,依据不同的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评价。”该负责人表示,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信用评价为依据,可以实施精准监管,同时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和全社会的协同监管。
如此,消防监管将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依法严格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对守法者“无事不扰”,防止和纠正执法扰民,为单位提供一个更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衡水市某大型连锁企业负责人表示,检查对象随机、检查人员随机,检查结果公开,纳入信用体系,是社会行政监管的一大进步,企业只要守法就会一路畅通,一旦违法就会处处受阻,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自律意识。而且每名老百姓都可以通过关注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微信公众号,进入本地“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公示系统,查阅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等信息;作为经营主体更可登录本单位系统账号,完善单位基础信息,了解本单位是否被纳入月抽查计划,如果纳入可预约抽查时间,检查结束后可实时查看结果详情,并对执法情况予以在线评价,执法情况高度透明。
同时,“双随机、一公开”深化了监管公信度。该负责人表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关联,抽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布,并全部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供公众查询使用,产生了强大约束力,提升了监管的公信度,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违法企业的检查结果录入平台,使违法企业不仅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还面临取消其他部门颁发的荣誉,限制获取政府资源等一系列信用惩戒。
扩大监管覆盖面,对企业监管更严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大量增长,目前已超过1.1亿户,其中企业有3600多万户,监管对象和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过去常用的“巡查制”、“地毯式”监管和“人海”战术是管不过来、管不好的,也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更加科学的监管机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任何企业都有被抽中的可能,不存在选择性执法检查,进一步扩大了消防监管覆盖面;对重点行业和领域、有多次举报投诉记录、有严重违法违规等情况的企业,适当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抽查力度;对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信用良好的企业,或风险较低的区域和行业,可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企业公示公开,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部门联合惩戒,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企业对消防监管有敬畏之心、不敢心存侥幸,始终保持自我约束、守法经营,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