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校园
助推特色发展
——XX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场会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思维谋划智慧校园新篇章。
XX学校现有学生6615名,教师353名,107个教学班。近年来,学校在教育局信息化建设要求及创建“六园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下,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基本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并于201X年认定为“XX县智慧校园”。201X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今后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校在局领导的安排部署下,立足学校现状,制定了《XX学校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2019——2022)》,围绕“智慧校园建设”这一主题,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管理、注重实效、融合创新”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硬件建设和资源共享、信息化教学融合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拓展提升,使互联网+教育思维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并于2018年成立了“创客中心”、“信息技术指导中心”等五大中心,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使学校信息化驶入了快车道。
二、新起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新高度
我校按照“一条主线,五步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即以软硬件环境和网络为基础,完成从标准化建设到资源服务,再到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线,通过顶层设计-完成建设-专项培训-应用反馈-优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
1、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目前,300兆宽带提升项目及校域网建设施工已经完成,全部教室及功能室实现独立百兆光纤,办公室实现了无线全覆盖,方便教师移动端电子设备的使用,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无障碍校园格局,实现了“宽带网络通”,信息传输进入“高速公路”;投资40万元建成录播室+智慧教室的信息化多功能室1个,并落实新的录播教室设备一套,使其实现录播室+智慧教室+教师培训中心的功能;不断加大对电子备课室、音美教室等功能室的信息化改造力度;投资150余万元,在一、八、九年级配置了先进的触摸式智慧黑板39套,实施20套改薄班班通项目,实现了班班通的全覆盖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走在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前列;投资35万元更新、增添教师办公电脑80多台,达到任课教师人手一台,购置了电子阅读系统,师生扫码阅读,方便快捷;投资60余万元建设“校园智慧广播系统”,实现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的有效整合及数字化操作;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如推广使用“学科网”教育软件资源库;购买“知好乐”互联教育平台资源,结合电子书包使师生课上课下互动学习;引进VR教学,进行仿真实验教学,丰富了学校信息化软件装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校本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配备高性能、大内存量的服务器和远教资源接收机等信息处理、管理设备,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与整合,开发了校园局域网系统,在互联网断网的情况,仍能提取文件信息和教学资源,实现了网络无盲时和无纸化办公。学校在服务器上开通了FTP资源服务器、数字图书馆,所有教师都可通过学校网站链接方便的上传下载资源,各终端电脑可以登录服务器的数字图书馆进行阅读。先后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课件库、视频库等自主资源库,使优质资源数字化,实现了共享共建。运行好学校微官网主页,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校务网络公开,实现家校网络互动,增强合力管理学生的能力,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基本实现,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三、新行动注入人才培养新活力
“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并通过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当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点。”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首先是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和学校详尽的培训计划,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短训、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目前,我校95%的教师可以熟练运用智慧黑板、畅言和希沃等设备和教学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其次是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年举行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微课制作大赛、塑英杯教学能手大赛、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比赛等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质,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再次是我校申请的“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改进测评题库建设”的国家级课题和西宁市教科院国家级课题《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研究均验收结题,我校各学科组30%的教师全部参与,近100名教师获得奖励。最后是推行电子阅卷系统,方便教师随时随地阅卷,提高阅卷效率,数据分析更加科学有效,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为教师减负。
四、新时代实现育人质量新突破。
为落实“立德树人”新时代育人总要求,我校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手段,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德育讲堂”形式新颖、成效显著;教师培训活动载体“琢玉讲坛”内容丰富、突出实效;电子阅读、整本阅读、睛彩悦读等形式的探索,使阅读氛围十分浓厚,书香XX理念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高效课堂的打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课堂设计主动适应信息化,使单元主题教学、三助课堂、学案导学等模式焕发新的生机,“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信息化”已成为我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标志和旗帜,在大班额、大体量和教师紧缺等不利因素之下,中考成绩始终走在全县前列,小学成绩逐年攀升,实现了中小学教学成绩双提升,实属不易;我校开设的“机器人”、电脑制作社团、体音美、科技类等社团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XX风采;校园二维码的普及,物型课堂的推广,拓展了育人的空间;通过网站、微信群、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青海生活频道、县电视台和《青海教育》杂志都对学校工作做了宣传报道。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设施设备的老化严重,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换代的速度;二是根据学生规模,我校学生信息化功能室还比较紧缺,急需建设并配备相关设备;三是智慧校园的建设资金紧缺,前沿的项目普及和实施难度很大;四是人才培养和信息化骨干队伍培养还需探索建立系统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在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这一目标,抓住建设和应用这两个重点,重投入、细管理、促应用、提成效,继续秉承“琢玉塑英”的校训,用工匠精雕细琢的精神去培育XX英才,努力建设好智慧校园、实现“五个一流”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