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2019年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乡2019年野生菌中毒
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当前,正直野生菌采食旺季,也是野生菌中毒事故的易发时间。为做好当前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乡高度重视,快速部署、科学安排,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把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龙陵县中部,全乡辖11个村(社区),214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含7条集贸市场,各类学校食堂14个,餐饮户57户,企业食堂3个。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会议精神。乡食安办召开了《**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乡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推进会》两个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5月10日《全省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龙陵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我省近期连续七起中毒事件的紧急通报》、7月15日《全县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紧急会议》会议精神。并于7月18日召开了《**乡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推进会》,对各村(社区)各单位如何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作了详细部署。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安全责任网络。及时调整了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乡食安办成员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主任组成,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安全队伍。三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在构建网络的同时,与各村(社区)、各单位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25份,并将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作为其中的重点考核内容。明确了乡、村、单位的工作职责,抓好对所属辖区、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落实责任,努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在村(社区)和乡食安办间建立起食用野生菌中毒、群体性聚餐申报监管制度和信息月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对不履行职能造成重大影响或后果的,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与此同时,各行政村、社区等部门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监管小组,充实了乡二级监管责任网络,使食品工作形成及时有效的责任体系。
(二)注重工作实效、强化宣传引导。一是利用“安全生产宣传月”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进行食品安全宣传知识、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大宣传,共发放野生菌的辨别食用常识及中毒自救方法宣传单达1000余份;二是充分调动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野生菌中毒安全知识培训,共开展专题宣讲12场次;三是加强对街道、各餐饮店食用野生菌中毒知识宣传,到各餐饮店发放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宣传材料和粘贴预警公告共100余份,在交通要道、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标语5余幅。四是由村(社区)利用开村民小组会、户主会等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10000余份。五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清新**”发布预警公告1篇,发布温馨提示1篇。并要求各村(社区)用云岭先锋和9556平台将食用野生菌的小知识发送到全村村民手机上。六是印发《**乡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对各成员单位落实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三)强化监管,消除食用野生菌中毒隐患。**市场监管所通过一方面加强了对农贸市场买菌卖菌者的监管、向买菌卖菌者发放宣传折页;另一方面对辖区内所有餐饮店进行监督检查,并与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目标责任书,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要严把进货关,坚决严把野生菌的采购关,严格加工,留样备查。
(四)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报送信息。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急值守相关制度,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沟通,发生疑似食用野生菌中毒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要严格按照《**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及时按程序上报。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村(社区)、部门对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重视不够,甚至有少数干部认为食品安全防控是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事,没有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宣传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持续性不长。三是部分群众对食用野生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存在认知误区,思想上麻痹大意。四是由于基层监管人员严重空缺,执法措施及方法单一,导致监管难大。五是“一专三员”履职不到位,甚至很多人不清楚“一专三员”指谁,职责是什么。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压实各级防控工作责任。要各村(社区)、各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要注重工作实效,强化宣传引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意识。在宣传对象上,要做到全覆盖。在宣传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在宣传载体上,要突出多样性。
(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一是由市场监管所牵头,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开展对辖区内的野生菌销售食用情况进行检查,疑似毒菌一律不得销售、烹饪、食用,一律予以收缴销毁,追究相关食品经营主体的责任。二是以教育部门牵头。利用学生“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模式,在学校增设野生菌中毒防范科普课堂,让每位学生充分认识到误食有毒野生菌的危害性。三是以卫生部门牵头。要加强乡卫生院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械,提高对野生菌食物中毒的诊断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四是以项目办和文化站牵头。根据职责分工,高度重视建筑工地、旅游景区餐饮服务中的野生菌食用问题防止野生菌食用中毒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应急管理。各村社区、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值班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沟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中毒事件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置,确保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总之,我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努力配合和支持,目前全乡食品安全形势稳定。我乡将继续努力开展好后期食品安全工作,为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服好务,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乡人民政府
2019年7月21日
第二篇:xx镇2022年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方案
xx镇2022年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方案
为扎实做好2022年全镇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切实有效组织开展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的工作格局,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现结合xx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把抓好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度地宣传野生菌中毒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努力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食用野生菌中毒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把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预防在前、管控在前”的工作原则,坚持面向社会、全民参与、创新方式、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宣传工作全覆盖,努力推动全镇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工作呈现新局面,让食用野生菌防控知识和基本常识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做到全民参与食用野生菌防控,确保不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
三、强化宣传引领,营造浓厚氛围
(一)宣传重点
1.以食用野生菌科普知识为重点,突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2.食用野生菌的危害性及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3.有效防控食用野生菌中毒、出现中毒反应时的自救及应急处置等基本常识;
4.食品安全相关预警公告、工作重点、消费提示等信息。
(二)宣传计划安排
此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由镇食安办牵头组织,由xx市场监管所、xx卫生院、xx中心学校、xx派出所、xx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食安委成员单位参与,各村(社区)参照镇级组织宣传落实。从即日起至2022年9月底结束,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
1.召开一次食物中毒及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动员部署会议。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统一思想认识,开展业务培训,动员各村(社区)、各部门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之中,形成上下联动、各级担责、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2.发布一期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风险提示。围绕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风险隐患,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和风险预警,认真收集整理近年来本辖区内发生的食物中毒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3.组织一期专业医务人员预防食源性疾病宣讲。镇食安办联合卫生院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医务人员围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食源性疾病防控开展知识宣讲,通过广播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4.组织一次“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入户行”。以镇为单位,组织成立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教育流动宣讲队,定期深入村寨,以集市摆摊、设立咨询点、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宣传普及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意识。野生菌生长的重点区域,要集中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广泛深入的进行宣传,采取挂村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的组织形式,全面普及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知识,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范的意识。
5.上好一堂食品安全和野生菌防控科普知识主题课。镇食安办要积极实施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入户工作,学校“四个一”(一节公开课、一期黑板报、一篇作文、一幅食品安全标语);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召开会议、食用野生菌中毒案例、预警公告、手机短信、横幅标语、广播广告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和会议集体用餐等区域要悬挂禁止野外自采、自食、买卖不熟悉的野生菌的宣传标语、横幅,做到禁止食用、加工不熟悉的野生菌。将宣传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力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营造深厚的“不采、不食、不买卖不熟悉的野生菌”氛围。
6.组织一次农村地区食物中毒防控调研督查。镇食安办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对各村(社区)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检等形式进行调研督导,及时纠治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一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典型经验。
(三)具体任务
1.逐级登记造册发放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海报,并张贴于村委会、学校、卫生室、活动室、街道、小卖部等人员聚集场所,扩大宣传覆盖面。
2.将《x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及《xx市野生菌中毒事件信息报送流程图》等上级的有关通告粘贴到各村委会、学校、卫生室、集市等重点场所。
3.镇宣传办及各村(社区)、学校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短信,广泛转发风险提示。
4.印制宣传单,适时在集市悬挂横幅,进行摆摊宣传。
5.出动宣讲队伍,深入村寨、社区进行宣传,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应急救治,切实降低中毒发生后的死亡率。
6.落实学校“四个一”工程,各村(社区)与组、农户签订告知书,并注重宣传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7.各村(社区)完善应急预案,积极提升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应急能力,认真组织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应急演练。
8.抓好重点时期的监督检查。5月至9月重点抓好各用餐单位、旅游团队餐饮服务场所、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严禁自采、购买、加工、供应不熟悉的野生菌,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
9.抓好日常时段的普遍宣传。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实的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计划,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一专三员”“哨点医院”作用,定期组织村组人员、经营单位及个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在村寨、重点路口、交通要道等地段,设置宣传牌、宣传标语等,积极开展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宣传。
四、强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
(一)深入开展集中整治。
1.由镇食安办牵头,镇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参加,深入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机关单位食堂、工地食堂、大型供餐单位等食品安全易发多发的重点环节和农贸市场、xx景区及周边等重点区域,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禁销售、加工、食用野生菌,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2.加强对农民出售的野生菌的监管,加强对街天集贸市场的日常巡查,对食用野生菌销售者及菌类进行排查登记,坚决杜绝有毒野生菌流入市场、流向餐桌,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发生。(责任部门:镇食安委成员单位、各村社区)(二)开展重点对象监督检查。
1.认真组织开展对全镇各类酒店、餐饮店(摊点)、农贸市场、集市等场所的综合检查,疑似毒菌一律不得销售、食用;2.对农户自采售卖野生菌行为要进行宣传教育,禁止销售疑似毒菌;3.加大对餐饮经营单位(户)检查力度,要求严格把好野生菌采购关,严格落实食用野生菌留样和记录,禁止餐饮单位采购加工或代加工疑似毒菌,对于使用一般常用食用菌类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索证索票、做好台账记录,查看其供货商资质材料是否齐全,餐饮废弃物等记录是否完整,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责任部门:xx市场监管所)(三)充分发挥学校阵地宣传作用。
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宣传带动优势,认真落实学校“四个一”(一节公开课、一期黑板报、一篇作文、一幅食品安全标语)的工作要求,从孩子抓起,让每位学生充分认识到误食有毒野生菌的危害性,并通过他们把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有关知识传给家长、播向社会。(责任部门:xx中心学校)(四)充分发挥卫生部门作用。
1.要坚持关口前移,将监测哨点前移,延伸信息触角,把村级卫生室作为野生菌中毒信息监测前哨,全面捕捉中毒信息,确保中毒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械,提高对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鉴别诊断、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3.村医要广泛宣传鉴别野生菌、自我救治等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农村群众对野生菌的鉴别和中毒后的自救能力。4.要拓展“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救治流程,抓实医疗救治,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赢得主动,对病情严重的及时报告、及时转诊。对病情危重不适合转诊的,及时请求上级医疗机构派出专家组指导抢救,减少和控制野生菌中毒引发的人员死亡事件。5.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按照报送流程报镇食安办和上级部门。(责任部门:xx卫生院)(五)开展重点区域排查。
高度重视xx景区周边零散售卖野生菌现象,禁止散卖有毒或是辨别不明的野生菌。同时,加大对游玩群众的宣传力度,妥善处理野生菌售卖经营行为,切实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责任部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xx市场监管所)(六)强化重点人群监管。
根据食品安全各自职责分工,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建筑工地食用野生菌问题,禁止加工食用野生菌,防止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群体性事件发生。(责任部门:镇社会事务办、镇乡村振兴办)(七)明确职责,紧盯重点环节。
镇食安委成员单位及各村(社区)要严格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辖区食品安全“一专三员”(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为食品安全专干,党政办一名在职工作人员为食品安全协管员,村监委会主任为食品安全信息员,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本村民小组的食品安全联络员)队伍建设,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宣传到户,构建严密的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网络。特别是对于偏远村民小组等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多发易发区域,更要明确划定区域,细化到村组,分解到个人,防止出现防控工作盲区。各村(社区)在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中,要严格执行《xx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针对重点环节中农村集体聚餐要加强巡查力度、增加检查频次,严把禁采、禁购、禁加工、禁供餐野生菌关口,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责任部门:各村(社区)、镇食安委成员单位)五、保障措施
(一)层层压实责任,努力压降食用野生菌中毒风险。
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把开展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措施贯彻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队伍建设,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宣传到户,构建严密的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网络。要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哨点”和镇村组“一专三员”队伍作用,动员和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工作队、村干部等进村入户的时机,积极开展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宣传,做到宣传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二)健全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大医疗机构食物中毒应急救治的基本药品、设备的投入力度,逐步提升食物中毒应急救治水平。医疗机构做好中毒人员救治及治疗物资保障工作。要加大应急救治培训,让各村(社区)卫生室首诊时就能迅速识别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赢得主动。(三)加强应急值守,严格信息报送制度。
要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渠道,做好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开展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严重的要及时安排转诊。要严格信息报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告事件情况,确保中毒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不得推诿延误,严禁漏报、瞒报、谎报。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事件“三报”(初报、续报、终报)和“三查”(查主体责任、查行业管理责任、查监督管理责任)制度。第三篇: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总结 3
三渡镇金华小学2014年开展预防
野生菌中毒知识宣传总结
目前正值夏季,山野中菌类植物正处于生长旺季,针对当前的实际,结合新蒲新区关于加强预防野生菌类等食物中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积极认真开展预防野生菌类中毒的安全教育活动。
为了让该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统筹安排,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召开主题班会,各班主任向孩子们讲解预防野生菌中毒相关知识,认真向学生讲解野生菌的特征,食用中毒后的表现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并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向父母和邻居宣传预防野生菌中毒相关知识,以“小手牵大手”方式让亲人、朋友和邻居认识到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灾难性后果,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告诫亲人、朋友和邻居不要采摘、销售、食用野生菌。
学校同时印发相关资料,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设野生菌防范知识的宣传,建立长期教育机制,抓住野生菌生长期开展防范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通过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的教育活动,学生们对野生菌的识别、防范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们都知道,因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导致野生菌的有毒因素增多,都明白在野生菌生长季节远离野生菌,禁止采摘野生菌,禁止食用野生菌,从而有效防范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金华小学 2014.6.26
第四篇: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
---------梅育小学宣传食用野生菌中毒资料
野生食用菌是群众喜爱的美味佳肴,但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发生中毒,甚至会危及食用者生命。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下资料供参考: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秋季节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燥、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毒菌中毒的临床类型
胃肠炎型:潜伏期为10分钟至6个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流涎等,轻则对症治疗,可逐步好转,病死率低;重则吐 泻严重,腹痛剧烈,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并伴有休克、昏迷,病死率高。
溶血型:潜伏期长,一般6个小时至12个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半个小时至6个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症状,重者可有肺水肿、呼吸抑制及昏迷等,通常伴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出现幻觉、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损害,或发生嗜睡、精神错乱、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这一类型严重者死亡率高。
肝损害型:潜伏期较长,可达15个小时至30个小时,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在初期一两天会有轻度胃肠炎表现,之后有一假愈期,其间除轻微乏力外,似乎已病愈,但实际已发生肝损害,大多数病例接着出现肝、脑、心、肾等内脏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迅速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也有少数病例在肝损害表现尚不严重时即因中毒性心肌病变或中毒性脑病猝死。此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甚高,经急救治疗存活者,需度过2周至3周的危险期,方可逐步康复。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在我国,毒菌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此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3、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7、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说明有毒,反之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成黑色或褐色。
8、是牛奶试验:将少量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9、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四、野生菌食用及加工方法
1、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 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及救治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尤其是有恶心、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和就近当地医院的电话;
2、是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六、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贵州省气候温润,较适宜各类野生菌生长,群众素有采摘、食用野生菌的习惯,增加了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为了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来开展防控工作,但全省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据有关信息显示,进入今年夏季以来,全省境内已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特别是近期从江县洛香镇归河村发生的一起一家4口人误食野生菌中毒造成了2人死亡的巨大悲剧。因此,预防群众食用野生菌 中毒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为了防止我县境内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县局提醒广大师生做好自我防范意识,尤其是爱自己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的朋友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菌类知识和食用野生菌中毒与救治知识,包括食用菌和毒菌的鉴别方法、食用菌的加工制作食用方法、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体征、发生误食野生毒菌中毒后的救治等知识内容。同时,告诫广大人民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五篇:野生菌中毒急救知识培训
弥兴卫生院野生菌中毒处置知识培训
一、概述:
食用野生蘑菇后发生损害人体器官的不适症状,称为急性毒蕈中毒。把这些蘑菇称之为毒蘑菇。毒蘑菇又称为毒蕈、毒菌、毒茸等。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在我国,毒菌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有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但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生长在喷洒过农药、施过化肥的庄稼地和种植有桉树的地带,食用后也会导致中毒。
二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二、毒性及毒理:
原浆毒素主要有毒伞肽和毒肽两大类。
1.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肽类能损害心、肝、肾、脑等实质脏器,尤以肝、肾为甚。
2.毒肽类作用于肝细胞的内网质,作用快,大剂量在 1~ 2h 内即可引起死亡;
3.毒伞肽类主要作用于肝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 聚合酶,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原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虽然作用较慢,即使在大剂量时,15h 内也不会致死,但毒性甚强,死亡率很高。
5.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引起光过敏性皮炎的是叶状耳盘菌
6.其他毒素:如吃了墨汁鬼伞同时喝酒,除了恶心、呕吐、面 红、心悸、手肿胀、四肢发麻等中毒表现外,其口内有金属味为其特征。其中含有的毒素也不清楚。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只有三四十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就会发生食物中毒。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如果没有炒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谁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3)生长环境因素。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的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四、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1、胃肠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4、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2-3周)。临床经 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轻度:消化系统--胃肠型(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中毒:神经精神型: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幻视等; 重度:中毒严重,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火溶血性中毒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二、食用野生菌注意要点
一是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
二是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通过高温煮透,降低毒性。
三是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物质可能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后自救要点
首先减轻中毒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减轻毒物的吸收。去除毒物,病人可以大量喝水,呕吐,减少毒物的存留,为医生处理做好准备。一些杂志报刊上所提的喝绿豆汤等方法,效果比较有限,因此尽快就医是最重要的。就诊时最好携带吃剩的菌子或未烹饪的新鲜菌,并向医生说明菌子的来源、烹调方法、进食数量等,以便医生根据毒素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医生治疗可能还会采取洗胃、输液等方法,洗胃后病人可自服2到3个鸡蛋清以吸附残余毒物,输液则是为了稀释和排除部分毒素,病人应予积极配合。
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疗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二是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四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五、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2、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未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3、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