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学习考察调研汇报
根据*安排,*率*等相关人员一行*人,于*月*日至*月*日赴*县考察学习民心工作法、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考察了……。一路走来,*县探索的社区服务新方式、网格化管理新机制、管村治村的新经验,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思想,给以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所考察地方的成功经验
(一)全面推行“民心工作法”,铁支书锻造金钥匙开启农村工作
*县*镇*村*村联合党支部书记*,在……的情况下,仍依然忘我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风雨无阻为民助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舍“肾”忘死“铁支书”。
特别是他扎根基层*年,创造了以“创新管理聚民心、转变作风暖民心、阳光村务顺民心、强基固本赢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作法”,坚持赋权于民、管理由民、教育化民,探索出了一条务实管用的治村管村经验。
1.“民心工作法”深得民心
(1)创新管理聚民心。开展“四心”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在村民中广泛开展良心、孝心、爱心、齐心“四心”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重孝善、讲和气。每季度开展一次党的政策讲座、一次法律知识讲座、一次思想道德讲座;每年评选“五好村民”和“十星级文明户”,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2)阳光村务顺民心。恪守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纪律,确保公开公正。采取,公开公平公正落实惠民政策,确保村民真正得到实惠,群众心服口服。
(3)转变作风暖民心。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基石。一是坚持进院入户寻问题,多访常谈寻办法。村组干部经常转院坝、访群众,寻找村道建设、产业发展、村务管理、环境卫生、干部作风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在村里设立“说事墙、回音壁”,开展“干群换位交心”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寻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良策。二是推行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制度。在村办公室建立代办代诉服务点,在各村民小组建立代办代诉服务岗,明确村组干部为民事代办员、民情代诉员,每逢赶集日在村办公室集中服务,平时实行流动服务。
(4)强基固本赢民心。一是创新建立同岗位、同产业、同地域党小组模式,优化组织设置。打破按行政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将设岗定责后选择同一个岗位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发挥党员岗位作用;将从事相同产业或同类产业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做强群众致富产业;将居住地相近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推动片区和谐发展。
二是遵循目标明、思路明、措施明的理念,增强发展实绩。
开展入户摸底,收集村民对发展的意见建议,明确村“两委”班子届期任务和年度计划,做到“目标明”。把准村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两个村合理的发展规划,做到“思路明”。严格工作预决算制管理,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承诺制,做到“措施明”。2.社会治理促进和谐
(1)提高自治水平。严格按照“全体村民提事、一户一人定事、村民代表评事、三组行事”程序,推进决策。提事时凡同一村务事项提出户数达全村总户数20%的纳入村务议题范围,定事时赞成者达参会村民50%以上的确定为可实施村务事项,评事时确定实施村务事项的先后顺序,行事时由村“两委”组织村民选出实施组、理财组和监督组各司其职、抓好落实。
(2)培育新风新俗。村里定期开展思想道德讲座和“村级道德讲堂”。每年按农户总数的*%评选“五好家庭”、*%评选“双文明户”、*%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还开展“好媳妇”评选表彰挂牌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在群众中形成了平等、友爱、互助、尊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3)抓实信访稳定。以急为先抓维稳,急特困之急、急特殊之急、急特别之急,做到先介入、先稳控,第一时间平息事态;以和为主抓调解,采取小事“握手式”、大事“庭审式”、难事“开放式”,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以治为要抓安全,制定应急预案,规范操作程序,彻底整治隐患;以人为本抓信访,坚持干部主动下访,经常找重点对象谈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其上访念头。
(二)“四式”服务打造*社区,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县*镇*社区党w包括*个支部,*个党小组。同时联合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金融机构等*个支部组建成*社区“大党w”,提供“四式”服务,社区居民满意度高。
1.菜单式错时服务。组建、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实行下班或节假日期间错时服务,将被服务人员的服务项目、服务地点、服务电话等服务类别,一应俱全明确在“服务菜单”中,摆放在服务柜台上,由服务对象根据需求,实行点菜式错时预约或者上门服务。比如养老保险、医院保险、困难群众低保、大病医疗救等根据服务对象的时间错时或上门服务。
2.柜台式限时服务。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规范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站,落实限时服务制度规定,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被服务群众到柜台前办事时,根据公开的承诺服务规定,限时为群众办理好服务事项。比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妇女创业贷款服务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结束。
3.承诺式随时服务。重“德治”,建立联系承诺服务“连心卡”,实行帮扶无缝对接机制,要求社区干部至少联系、帮扶2—3名行动不便或生活困难的群众,如有困难,24小时随时上门服务。社区留守儿童矿帮扶、留守老人日间看护工作都开展得扎实有效。
4.物管式及时服务。依托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平台,通过网格员定期不定期走访网格内群众、企业,收集群众、企业各类服务需求、困难、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并向群众提供就业及发展信息,引导并帮助群众创业创新。
(三)网格化服务创新机制,助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上台阶
*县网格化服务管理现只覆盖城区,还未向农村延伸,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1.组团式服务机制。根据网格划分,充分整合格内党员、民警、社工、干部等资源,组成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2.工作事项实行“准入制”。凡需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其他事项,一律由县综治办所属网格服务管理监管中心审核批准,未经审批,不得直接安排网格员协助、代办有关工作事项,不得安排网格员从事职责以外的其他工作。
3.AB角便民服务机制。在网格之间,实行备岗或替岗工作制,即两个相邻网格互为AB角。当A角因故不在岗时,B角自动顶岗,及时办理群众或城市部件出现的一般性事项或紧急事务,避免工作缺位和空岗现象,有效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辖区网格化工作常态化开展。
4.实行错时和延时制。针对白天群众多数外出上班、经商等实际情况,推行“上门、预约、错时、延时”等不同需求的人性化服务举措,确保工作时间不断档、工作岗位不断人。保证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保证居民需求及时得到解决。
二、启示与建议
(一)突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组织。
一是强化责任支撑抓党建。强化村(居)党支部建设,落实村(居)党支部星级目标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党员培养、管理的新路径。扩大基层,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二是强化能力支撑抓选训。
突出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村(社区)干部的选人视线对准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优秀网格员,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选派得力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对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提拔使用。同时,加强村干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能力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三是强化经济支撑抓投入。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当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高村(社区)干部岗位吸引力。四是强化制度支撑抓创新。
开出路之“天窗”,加大从村干部中考录、选任公务员力度;增履责之压力,全面推行村干部定期测评制度,畅通不合格村干部下的渠道;解发展之难题,扎实开展“1+6”精准扶贫,促进机关为农村基层办好事、解难事。(二)突出社区建设,强化村民自治。
一是进一步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村民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其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三是进一步强化理财和财务监督。
健全村务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制度,保障村务监督小组充分履行职责,努力使理财、监督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四是进一步落实村民评议干部制度。
制定评议规则,定时定期进行统一安排。明确规定评议主体、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式、评议原则和评议要求等事项,使这一制度的实施既要有利于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又要有利于发挥村委会及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村务管理效率。五是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的制订。
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推行村民自治、创新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在村规民约制订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zf的主导作用,部门统筹推进、共同督导,乡镇党政和村级党组织把好村规民约起草关、审查关,使村规民约切实可行,使村规民约落实到基层。(三)突出机制建设,推动网格管理。一是加强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社区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好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示范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功能,逐步实现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的社区服务全覆盖。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内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的老年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传递大家的爱心,体现社会的温暖。三是发挥社区服务实效。优先办好急需发展的便民利民项目。首先重视把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贫困人群的服务办好,并把服务同安置贫困人员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到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实惠,通过服务达到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目的(四)